姓計的名人?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9日

歷史上姓章的名人有哪些

章姓系承姜氏 名人不勝列舉 黃帝軒轅氏,據民間相傳,他總共有25個兒子,其中12個以德為姓,以後不計其數的不同姓氏,正是從最初的這12個“基本”姓氏所分出。 這12個基本姓氏之中,有一個任姓,據《左傳》的記載:謝、章、薛、舒、呂、終、泉、畢、過、此等十個姓,都是出自最初的任姓。 因此,有關章姓,推溯起來當然是5000年前黃帝的後裔,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古老姓氏。 《姓氏辨證》對於章姓的姓源,是這樣介紹的:“系出姜氏,齊太公支孫封國於鄣,後為齊所滅,子孫去邑為章氏,望出豫章。”姜氏,是炎帝神農氏的嫡系後裔,傳到姜太公的時候,因為輔佐周室得天下有大力, 就被封在齊國,後來併成為春秋一霸。同時,姜太公的另外一支子孫,又被封在鄣國,最初是杞國的附屬,後來則被同宗的齊國所滅,子孫也跟當時其他姓氏一樣去掉原來國名旁邊代表地方的邑字,而以章為姓。這一支姜太公的後裔,後來並在豫章繁衍為一個大族,豫章,就是現在的江西南昌。

贊助廣告

在歷史上,章姓的知名人物滿載於歷代的史書,真是不勝列舉,其中尤以宋代最稱人才濟濟。

王安石實行新政,是宋代歷史上的一件大事,而當時以博學善文見稱的福建浦城才子章悅,就曾在這件大事中擔任過重要的角色。

“枯竹復生”是一個被人所經常引用的成語,而這個典故,就出在宋代的大孝子章王容的身上。據傳,章王容事親盡孝,母親死後,他日夜追思懷念,其摯情竟然感動了萬物,連已經沒有生命的枯竹都被感動得復生。而且,他的子孫還相繼以經學被朝廷所重用,所以當時的人都說,這是章王容的孝行之報!

清代,章姓也出了不少的傑出人物,章炳麟,更是人人所熟知的近代偉大人物。

贊助廣告

歷史名人

章邯:秦朝將領。鎮壓陳勝、項梁起義軍戰功赫赫,後在鉅鹿為項羽所敗。不久投降項羽,被封為雍王,建都廢丘(今陝西省興平南)。公元前205年,被韓信擊敗後自殺。

章敦:字子厚(1035-1105),建州浦城(今福建省)人,北宋大臣。進士出身,曾被王安石派去處理少數民族問題。哲宗親政後,被任為宰相,由於改變對西夏的政策,導致戰爭再起,與哲宗議立嗣問題時,認為徽宗輕佻不可立,又嚴厲打擊守舊派。徽宗即位後,屢被貶黜。

章衡:章敦族侄,北宋大臣。仁宗年間高中狀元,歷經仁宗、神宗、哲宗三朝,久任地方官而頻繁轉換,其敢於指摘時弊,曾任赴遼使臣,其文韜武略令遼人驚歎。

章悅:北宋大臣。王安石實行新政,是宋代歷史上的一件大事,而當時以博學善文見稱的福建浦城才子章悅,就曾在這件大事中擔任過重要的角色。

章鑑:隆興府分寧(今江西省修水)人,南宋大臣。鹹淳十年,累官至右丞相兼樞密使。其為人寬厚,凡事無所不可,人稱“滿朝歡”。居官清廉,家貧如洗。

章溢:浙江省龍泉人,明初大臣。與劉基、宋濂、葉琛並稱四先生,為朱元璋所敬重。累官至御史中丞兼贊善大夫。

章潢:明代經學家,字本清,南昌人,廬山白鹿洞書院洞主、順天府(今北京市)儒學訓導。他品行高潔,學問也好,與利瑪竇相識之後,時有往來。有一天,利瑪竇生了病,但是來拜訪他的朋友依舊絡繹不絕,章潢眼見他應接不暇,對身體的康復不利,出於善意的關心,因此要利瑪竇“告訴傭人對來訪的客人就說我不在家”,利瑪竇說:“我們一般不說假話,且不能撒謊。”此言一出,更是贏得了眾多朋友對他的尊敬。

章鑣:清代學者,章學誠之父。據《章氏遺書》載:“少孤,先祖遺書散失,家貧不能購書,則借讀於人……孜孜不倦。”經過多年的苦學,終於考中了進士。然而,考中進士的章鑣因為為人耿介,不善鑽營,朝廷並未授予他一官半職。直到九年後的......餘下全文>>

中國歷史上姓應的名人都有誰?

應昌期

應昌期祖籍寧波市江北區慈城鎮,臺灣金融界、實業界著名人士,應氏圍棋計點制創造人,“應氏杯圍棋賽”被譽為“黑白世界的諾貝爾”。應先生愛國愛鄉,熱心報效桑梓,先後捐資建立慈城昌期幼兒園,重建慈城中城小學和慈湖中學;捐資擴建慈城保黎醫院;捐資助建臺北市寧波同鄉會館、市聯誼中心。投資創辦寧波現代建築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利華羊毛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等,為促進家鄉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盡心盡力。

應瑒

應暘字德璉,三國,魏文學家,汝南人,應珣之子。曹操徵之為丞相掾,後為五官中郎將文學。曹丕稱其才學足以著書,為"建安七子"之一。著有《應德璉集》。

應劭

應劭,東漢政治家、軍事家、法學家。任泰山太守時大破黃巾軍三十萬。著有《漢官儀》、《風俗通義》、《漢書集解音義》、《春秋斷獄》等著作。

歷史上姓何的名人有哪些

何武(?-3),西漢臣。字君公,西漢蜀郡郫縣(今四川郫縣北)人。治《易》經,射策甲科為郎。歷任諫大夫、揚州刺史、清河太守,廷尉、御史大夫、大司空等官。成帝時,封汜鄉侯。哀帝即位,與丞相孔光擬定限田限奴婢方案,以緩和當時尖銳的階級矛盾,因貴族官僚反對,未能實行。後被王莽所誣,自殺。

何敞(?-105),東漢臣、水利家。字文高,扶風平陵(陝西咸陽)人。和帝時,任侍御史,遷尚書。數切諫,言諸竇罪,竇憲怨之,出為濟南王太傅,旋改任汝南太守。曾發民工修治鮦陽舊渠,增墾田三萬頃,百姓賴其利。後任五官中郎將。

何休(129-182),東漢經學家。任城樊(今山東曲阜)人,字邵公。太博陳蕃徵他參政,蕃敗,擢黨錮。黨禁解,闢司徒,拜議郎,遷諫議大夫。鑽研今文諸經,歷十七年撰成《春秋公羊解詁》,認為《公羊傳》有三科九旨,系統地闡發《春秋》中的“微言大義”,成為今文經學家議政的主要依據。另撰有《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廢疾》等,已佚;清王謨《漢魏遺書鈔》有輯本。

何進(?-189),東漢臣、外戚。字遂高,南陽宛(河南南陽) 人。靈帝朝因異母妹為皇后,拜侍中、河南尹。中平元年(184),黃巾起義,任大將軍鎮壓黃巾軍,封慎侯。靈帝死,他迎立少帝,專斷朝政。後與袁紹等謀誅宦官,被張讓矯詔殺害。《後漢書》稱其“雖外收大名而內不能斷”。

何晏(?-249),三國魏玄學家。南陽宛縣(今河南南陽)人,字平叔。何進孫,曾隨母為曹操收養。少以才秀知名,好老莊言。娶魏公主,累官尚書,典選舉。貌美面白,人稱“傅粉何郎”。和夏侯玄、王弼等倡導玄學。在漢儒經學漸失統治作用後,他“援老入儒”,宣稱“天地萬物以無為本”,主張君主無為而治。能詩賦。後因附曹爽,為司馬懿所殺。著有《道德論》、《無名論》、《無為論》。

何曾(199-278),魏晉時臣。字穎考,陳國陽夏(今河南太康)人。仕魏為文學掾,累遷司徒,封侯。魏末,積極參與司馬氏代魏的活動。晉武帝代魏,授太尉,進封公。性奢豪,日食萬錢,還說無下筷處。咸寧四年死,諡孝,後改諡元。

何承天(370-447),南朝宋無神論者、天文學家。東海郯(今山東郯城西南)人。歷官至衡陽(今湖南省衡陽市)中丞。他博通經史,精於歷算。曾考定《元嘉歷》,訂證舊曆所定之冬至時刻和冬至時日所差無幾。他善彈古箏,且通音律,反對京房把樂律“謬為六十”。他發明一種接近十二平均律之“新律”。後奉命纂修《宋書》未成而卒。他曾運用自然科學觀反對佛教之理論,認為:“有生必有死,形斃而神散,尤春榮秋落,四時代換,奚有於更受形哉?”在形與神的問題上,集中批判了佛教的“神不滅”論和“因果報應”論。所著有《報應問》和《達性論》。

何遜(?-約518),南朝梁詩人。東海剡(今山東郯城)人。字仲言。八歲能賦詩。南朝梁武帝天監中,官尚書水部郎,終廬陵王記室。文章與劉孝綽齊名,世號“何劉”。詩長於寫景及煉字,為杜甫所推許。原有集,已佚,明人輯有《何記室集》。

何仙姑,傳說中的八仙之一。相傳是唐廣州增城女子,十四五歲時夢神人教食雲母粉而昇仙,行動如飛,日往山中採果奉母。另一說何仙姑為永州道姑,曾吃了仙人給的桃子,而能知人禍福。更有人附會何仙姑為呂洞賓的弟子。現廣州增城縣建有何仙姑廟。三月初七傳說為保仙姑生日,村裡唱大戲,放煙火,異常熱鬧。

何執中(1044-1117),北宋臣。字伯通,處州龍泉(今屬浙江)人。舉進士。歷寶文閣待制、兵部侍郎、工部吏部尚書兼侍讀等。崇寧四年 (1105),拜尚書左丞。大觀初,進中書門下侍郎。三年(1109),為尚書左僕射,無所建樹。政和二年(1112),加少保,轉少傅,為......餘下全文>>

歷史上姓左的名人有哪些

〖左丘明〗:春秋時魯國人,後人因其目盲,稱之為盲左。相傳他曾任魯太史,為《春秋》作傳,成《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又作《國語》。先儒以為左丘明好惡同於聖人,故孔子作春秋為素王,丘明為素臣。述夫子之志而作傳,是為左氏春秋。

〖左伯桃〗:春秋燕人左伯桃羊角哀,品高才橫。時諸侯爭霸,魚肉百姓,願救水火之中。聞楚莊王賢君,相約共赴。路暴風雪,飢寒交迫,伯桃病弱,角哀力竭,相扶一空心大樹下,伯桃勸棄,角哀不忍。倆死不如一活,終明事理,受糧上路,一步三回,淚流成河。至楚莊王,急回尋之,伯桃凍儡樹中,角哀痛不欲生。後逢忌日,角哀面荒原深拜,潸然泣之,禱也。

〖左伯之〗:東漢書法家左伯之八分書享譽一時,並改進蔡侯紙,世稱“左伯紙”。

〖左思〗:字太沖,西晉臨淄(今淄博市)人,官祕書郎,貌陋口訥而博學能文。司空張華闢為祭酒,賈謐舉為祕書。謐誅,歸鄉里專事著述,曾作《三都賦》,十年始成,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其詩至今僅存14篇,以《詠史》八首最為著名。南朝梁鍾嶸詩品說他"文典以怨,頗為精切,得諷喻之致"。原有集,已佚,後人輯有《左太沖集》。

〖左雄〗:(?~138年)安帝時舉孝廉,遷冀州刺史。時州部多不法豪族,雄揭發貪猾,無所顧忌。永建初年(126)徵拜議郎,當時朝多闕政,左雄切諫屢中,為順帝所倚重,再遷為尚書令,掌納言,對朝政多所匡正,尤其對選舉制度的改革做出了重大貢獻。陽嘉(132~135)中,又遷司隸校尉,不久坐法免職。後復為尚書,永和三年(138)卒。

〖左小娥〗:東漢犍為人,清河王劉慶姬。有才色,喜辭賦。和帝賜給清河王,生子劉祜,後祜繼承帝位為安帝,尊其為孝德後。 左悺:河南平陰人,東漢顯宦。初為小黃門史,後因與單超等五人合謀誅滅外戚,以功遷中常侍,封上蔡侯。得勢後,日益驕橫,其兄弟親戚多出任州郡官,侵壓民產。被人告發後自殺。

〖左慈〗:廬江人,東漢末方士。據傳有神道,並在曹操面前表演過。葛洪稱他是其祖父葛玄之師。

〖左慶延〗:宋代永新人,年十七登第,秦檜欲以女妻之,慶延固辭,於是十年不給升遷。終官太學博士。

〖左君弼〗:廬州(今安徽合肥)人,元末南方紅巾軍將領。曾盤據廬州十餘年,為天完政權汴梁行省首領。曾降元,後又降明。 左鼎:江西永新人,明朝大臣。進士出身。授御史,巡撫山西。居官清勤恤民,卓有聲譽。以善寫奏章著稱,有左鼎手之譽。官至廣東右參政、左僉都御史。

〖左光斗〗:(1575—1625),字共之,又字遺直,號浮丘,今橫埠鎮忠毅村人。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進士。 萬曆四十七年,光鬥任左僉都御史時,巡視京城,目睹豪紳惡吏罪惡活動,非常氣憤,一舉繳獲偽印70多枚,拘捕偽官100多人,綱紀一振,貪官惡吏畏懼斂跡。熹宗天啟元年(1621年),光鬥領直隸屯田事,見京城東南“荒原一望,率數千裡,高處為茂草,窪者為沮洳”。他經過周密考察,向朝庭廷呈交了《足餉無過屯田,屯田無過水利》之疏文,主張北方效仿南方,興修水利,種植水稻。並提出“三因”(一因天時、二因地利、三因人情)、“十四議”(一議浚川、二議疏渠、三議引流、四議設壩、五議建閘、六議設陂、七議相比、八議築池、九議招徠、十議力田之科、十一議募富開爵、十二議擇人、十三議擇將、十四議兵屯)。奏章獲得皇帝讚賞,下旨推行。朝廷委派通判盧象觀主持水利,開懇農田。光鬥還親巡阡陌,督促官吏從事農墾,廣招南方農民到北方傳授種植桑麻等技術;他又向朝廷啟奏:今後朝廷考核官吏政績,應當側重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方面,如果荒廢農田,即使其他方面可......餘下全文>>

普姓的姓氏名人

普朝柱(1929-2002)男,1929年8月生,中共黨員,雲南黎縣(今華寧)人。原雲南省委書記。1947年參加民主青年同盟。次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7年9月參加革命工作。高中文化。1947年9月在昆明長城中學學習時參加民主青年同盟,任學生會主席。1948年3月受黨組織派遣下鄉發動“反三徵”,組織華寧地下黨,任1區黨領導小組成員、華溪區委書記。1949年9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區縱隊護士11團黨委委員兼2營教導員。1950年1月任雲南省華寧縣政府主席、副縣長,雲南省呈貢縣副縣長(1951年-1952年在中共雲南省委黨校學習)。1952年1月任雲南省玉溪土改工作隊組長,玉溪地區稅務局局長。1953年6月任中共雲南省新平縣委副書記、縣長。1957年9月任中共雲南省玉溪地委財貿部副部長、部長。1960年6月任中共玉溪地委委員、新平縣委書記。1965年3月任中共玉溪地委委員、玉溪專署財辦副主任。1968年2月-1972年“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下放“五七”幹校勞動。1972年任雲南省元江縣垤嚇大隊工作組組長。1975年1月任玉溪地區財辦副主任。1979年9月任中共玉溪地委副書記,玉溪行署專員,中共玉溪地委書記。1983年2月任中共雲南省委副書記、省長。1985年7月-1995年8月任中共雲南省委書記。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第8、9屆全國人大常委。中共第12屆(1985年9月中共全國代表會議增選)-14屆中央委員。2002年6月14日在北京逝世。 電影《村官普發興》男,漢族,1936年4月生,1960年入黨,雲南省大理州祥雲縣下莊鎮下莊村人,1987年擔任下莊村黨支部書記,2007年3月28日因積勞成疾,逝於任上,終年71歲。在他擔任村黨支部書記期間,村經濟總收入由247萬元增加657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360元提高到3410元,集體固定資產由0.5萬元擴大到525萬元,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每年可達50多萬元。下莊村黨支部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文明村”,被評為“五個好”村黨支部。他個人先後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村官等。逝世後,中共雲南省委追授他“雲南省優秀村黨支部書記”榮譽稱號,並授予“雲嶺先鋒獎章”。擔任雲南省祥雲縣下莊鎮下莊村原黨支部書記,他20年如一日,腳踏實地,勤奮工作,公而忘私,服務百姓,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業績。他擔任村黨支部書記期間,下莊村經濟總收入從1986年的247萬元增加到2006年的657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360元提高到3410元,村集體固定資產由0.5萬元增長為525萬元。下莊村從集體經濟空殼村變成集體經濟年收入50多萬元的富裕村。2007年3月28日,普發興因積勞成疾,逝於任上,成為新時期湧現出的優秀基層幹部的典型代表。 河南普姓規律分佈,聚集當為全國之最。自鹿邑南下,鄲城、沈丘、平輿等四縣相鄰綿延,總計兩萬人左右;而中原北部新鄉市,以及南下泌陽縣,且有近千普姓,實為全國以降之普姓一大觀!平輿現有祖碑,淵源譜系;沈丘建有普氏祖廟,宗祠;新鄉亦有祖碑。平輿普姓字輩:、、、連、懷、文、慶沈丘普姓字輩:、、、連、天、春、朝、如鹿邑普姓字輩:東、富、培、中、信、傳、家、遠新鄉普姓字輩:朝、學、習、金、清、桂、燦、增、振 普姓除了河南、雲南為較集中的聚集地之外,華中地區就當選湖北應城長江埠了。長江埠普姓3000人左右,據可靠查詢族譜大概已有數百年之久(全國其他普姓聚集地歷史延續多不可考)。族譜曾由當地普姓派遣專員赴雲南,對普姓溯源研究後編寫的。全國普姓擁有較長年限的族譜寥寥無幾。歡迎各位普姓......餘下全文>>

有姓計的嗎?

計氏資料

計 拼音 Ji

郡望 京兆郡

名人 計然,計有東,計東

勝蹟 缺

文獻 計氏家譜

歷史 計姓在大陸與臺灣均未進入前一百大姓。計姓的遠祖始於上古時期,傳說是古代帝王夏禹的後代,因此計姓起源於大禹的姓氏,姒姓。到了周代,周武王建立商朝後,封古帝少昊的後代在“莒”(今山東膠縣)這個地方,於是成立了諸侯國莒國,建都計斤,於是莒國的公族後代就用國都中的“計”字為姓。計姓後來在京兆郡發展成望族,世稱京兆望。

有哪些名人是姓查?

查 升:清代書法家,字仲葦(1650-1707),號聲山,浙江省海寧人。康熙進士,曾在朝廷任職。著有《淡遠堂集》等。

查文徽:南唐休寧人。侍後主李煜,官至樞密副使。討伐平建州王延政的時候立了大功,於是升遷為建州留侯。當時,吳越的軍隊佔據了福州,文徽於是帶領著他的軍隊攻克了福州。入城以後,他安撫百姓,但是不幸被陷在埋伏之中,被俘虜。後來被遣送回去,改任了工部尚書。文徽的三代都是做官的,他的兒子元方是建州的觀察判官,他的孫子查道,是宋真宗的龍圖閣侍制。 查伊璜:明清之交查氏名人。在《聊齋志異》與《觚勝雪蓮》中記載有關於查伊璜的故事,大致是他與吳六奇將軍的神交。在《鹿鼎記》中,被金庸發展成一段生動、有趣的情節。蒲留仙稱伊璜先生“厚施而不問其名,真俠烈古丈夫哉!”《觚勝》中稱其為“才華豐豔,而風情瀟灑。常謂滿眼悠悠,不堪酬對;海內奇傑,非從塵埃中物色,未可得也。”從這些記述中,可以想見查伊璜的風采。

查士標:清代著名的書畫家。安徽休寧人,長期居住在揚州,擅長畫山水,與孫逸、汪雲端、僧弘仁等書畫家一起被稱為“海陽四家”。他的書法超妙入神,藝舟雙楫》將他的行書列入佳品之上。

查慎行:清代詩人,名嗣璉(1650-1727),字夏重,浙江海寧人。多抒發行旅之情,善用白描手法。有《敬業堂集》。

查光佛:名能,又字競生,湖北省人。清光緒三十三年考入武昌文普通學堂。加入中國同盟會。還沒有畢業就剪去長辮加入了第四十一標當兵。後請了長假走出軍營,居住在蛇山的蘄春學社。宣統元年,長沙搶米風暴發生,鄂軍進入湖北鎮壓。查光佛於是與劉復基等人計劃乘機舉行起義,事情敗露了,沒有成功。宣統三年的武昌起義的第二天,被任命為都督府祕書。陽夏戰爭的時候,他在漢陽總司令部任職。民國元年(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聘任他為稽查委員、同盟會鄂支部交際會會長;同年2月份被聘任為鄂省教育部副部長,五月去職。民國二年二次起義失敗以後加入中華革命黨,任職湖北討袁軍總司令祕書長及駐漢口特派員。民國九年任護法軍政府總裁機要祕書。民國十一年任廣州大本營祕書。民國十五年任江漢宣撫使參議。民國十八年任《中央日報》總編輯。民國十九年任中國國民黨漢口市黨部宣傳部部長。民國二十年任中央黨史編撰委員會編撰兼祕書。民國二十一年二月二十六日在江蘇常州病勢。終年47歲。存世的著作有《武漢陽秋》。

查夷平:又名鎮湖,號埠西。江西省修水人。早年加入中華革命黨。畢業於煙臺海軍學校、廣東海軍學校、廣東航空學校。曾任歐亞航空公司主任祕書,滇黔鐵路督辦署材料處處長,中央航空公司副經理。1949年11月,在香港參與組織中央、中國航空公司起義。後來擔任中國民用航空業務處處長、民航總局顧問。他還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曾經在長沙、蘇州、上海等地從事琴學活動,組織了今虞琴社。曾經擔任過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市古琴研究會會長。為第一、二、三、四屆全國人大代表。1976年8月去世,終年81歲,編有《存見古琴曲譜集覽》等。

查良鏞:筆名金庸(1924年2月6日—),香港“大紫荊勳賢”。當代著名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社會活動家,《香港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金庸是新派武俠小說最傑出的代表作家,被普遍譽為武俠小說作家的“泰山北斗”,更有金迷們尊稱其為“金大俠”或“查大俠”。

查良錚:筆名穆旦(1918—1977),著名愛國主義詩人、翻譯家 出生於天津,祖籍浙江省海寧市袁花鎮。曾用筆名樑真,與著名作家金庸(查良鏞)為同族的叔伯兄弟,皆屬“良”字輩。20世紀80年代之後,許多現代文學專家推其為現代詩歌第一人......餘下全文>>

計姓氏在歷史上有哪些名人

計然 春秋時越國學者,一名計研。其先為晉國亡公子。本姓辛。後改姓計。他不事王侯,潛心於學,博學善計算,為范蠡師,著有《文子》(早於《淮南子》)。

計衡 宋代朝奉大夫,字致平,紹興進士。歷監察御史,出守池州,轉朝奉大夫。居官多善政。遊太學時,上書言天下大計,高宗嘉之。及卒,家無餘資,時稱清白吏。

計有功 宋代右丞議郎,字敏夫,安仁人。知簡州時,有政績,提舉兩浙西路常平茶鹽公事。因功為張浚從勇,嘗居浚幕府。紹興中譴詣行在奏封,獻所著《晉鑑》。又有《唐詩記事》傳世。

計禮 明代刑部郎中,字汝和,浮樑人。天順進士。以畫菊,落筆皆用草書法。時雲:"林良翎毛夏昶竹,嶽正葡萄計禮菊。"

計宗道 字惟中,明馬平縣人。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舉人第一,是柳州歷史上第一位解元。弘治十二年(1499年)進士,任常熟知縣,衡州知府等職。英果有為,闊達持大體,臨事有主見,遇災歉之年,為民請命,力爭減免賦稅。在常熟知縣任上時,與詩文名流酬唱於虞山尚湖,築雅集亭,建覽翠樓。正德元年(1506年),主持重刻天文圖、地理圖碑。今存的《天文圖碑》被稱為“在我國古代天文歷史上佔有不可忽視的地位”。他還收藏銅鑄字銅活字,並親自設計行動吸水機械桌,又校訂宋人著作《諸史偶論》。

計楠 清代畫家。官函吉安訓導,耽著迷,精繪事,尤喜畫紅梅,時稱計紅梅。有《一隅草堂稿》。

計默 清代詩人,文學家計東之子。濡染家學,以詩文遊四方,工入太學。有《菉村詩抄》。

計六奇 字用賓,號天節子,別號九峰居士,生於明天啟二年(1622年),卒年不詳。無錫縣興道鄉(今前洲、玉祁一帶)人。曾於順治六年(1649年)十一年兩次鄉試,不舉。計六奇把明清之際的社會鉅變記錄下來寫成《明季北略》和《明季南略》,共42卷,按編年體記述明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至清康熙四年70年間明清易代的史事。另著有《粵滇紀聞》、《金壇獄案》、《南京紀略》、《辛丑紀聞》等歷史著作,記載了明清之際的史事與掌故。

計昭 字叔明,三國吳武康人。黃武(222—229)中,為車騎將軍,見孫皓荒暴,乃棄官隱居德清禺山(在今三合鄉),晉宣帝司馬衷(290—306在位)屢詔不起。

姓和的有哪些名人

hi.baidu.com/...c.html 開啟網址可以自己看一下啊 只給你先說幾個具體的:

現在名人:

和建英 女,1953年出生,山西省太原市人。於1973年參加教育工作,在近26年的教學工作中她不斷進取,從1978年到1989年近十年中先後取得省市教院和中央電大的專科文憑和北師大的本科文憑。1996年又進修了北師大的研究生學習並取得證書。現在任職於太原市成成中學。1994年評為中學高階教師。1996年評為太原市學科帶頭人,1998年評為山西省學科帶頭人。她在教學工作中認真負責,不斷探索。從1986年至1992年連續四次榮獲太原市“教學能手”稱號,並獲市“優秀教師”稱號。1998年獲全國第二屆中語會“優秀教師”稱號。從1994年至1998年先後參加了十四本書的編寫工作均由省級出版社出版。並於1996年至於998年在太原教育臺和山西教育音像出版社進行中考專題講座。她勇於探索,自強不息,奉獻不輟。事略已錄入湖北辭書出版社出版發行的《語文教壇明星錄》一書。

和克純 男,1957年3月生,雲南麗江人。中共黨員,大學本科。現任民族師範學校校長。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1976年參加工作,先後在小學,中學,中等師範學校任教並主持行政工作。多年來,在學校管理與教改方面作了許多嘗試,在管理方面明確提出:“一面旗幟,一個典範,五個一流”目標。即“把麗江師範辦成全區教育的一面旗幟,成為全區辦學的示範視窗學校;把民族師範辦成全區民族團結的典範;把麗江民族師範辦成‘一流的環境,一流的質量’的特色學校。”提出“六個結合”,即“硬體建設與軟體建設相結合,思想政治工作與制度管理相結合,常規管理與特色管理相結合,抓教研促改革與環境育人相結合,內強素質練硬功與外樹形象作表率相結合,嚴格要求與提高待遇注入情感相結合”的治校方略。提出“一個觀念”,即“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堅持‘因材施教,因人而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有愛無恨,有賞無罰’,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努力發現‘閃光點’,人人受教育,個個得到尊重,最終個個成才”的面向全體,全面發展的現代教育觀。提出“四個滿意”,即“社會滿意,家長滿意,學生滿意,用人單位滿意”為衡量工作標準的準則。這些嘗試都取得了顯著成效。教學之餘,筆耕不輟,《實行“後進生”轉化責任制的探索》、《六步教學法與目標教學教學法相互滲透方法的探索》等數十篇論文在《雲南教育報》、《雲南中師》、《麗江報》、《麗江教育》發表,曾編寫中師教師《經濟常識重點難點學習指導》(1996年5月天津人民出版社1版)。他的事蹟曾在《雲南民族報》等多種媒體報道過,曾被雲南省人民政府、省委宣傳部、省教發及地方各部門表彰獎勵20餘次。

和丕禪 男,1939年1月生,山西省忻州市人。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共黨員。曾任浙江農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院長。和丕禪於1960年西北農業大學農經系畢業,分配於新疆石河子農學院任教,先後擔任農經系副主任、主任等職。1993年調入浙江農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1995年任院長。三十九年來一直從事高等教育工作,先後為研究生、本科生開設《管理學原理》《比較管理學》等8門課,主編全國高等農業院校統編教材1本,主編全國高等農林專科統編教材1本,主編地區性......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姓計的名人?
姓圖的名人?
歷史上姓喬的名人?
姓秦的名人?
姓童的名人?
姓全的名人有哪些?
歷史上姓尤的名人?
搜尋姓常的名人有哪些?
古代姓盛的名人?
古代姓俞的名人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