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湛的名人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5年05月16日

姓張的名人有哪些

張姓歷史名人不勝列舉,僅中國古代十四聖,張姓就獨佔四聖,成百姓之首。張氏人才之多,略舉如下:

最早記載的周宣王時期,中興周朝的張仲。戰國時期的“戰國說客雙雄”之一的縱橫家張儀。漢時,“漢初三傑”之一的謀聖張良,為輔佐劉邦得天下,出過許多奇謀良策。兩次出使西域的張騫,加強了中原與少數民族的聯絡,發展了漢與中亞各地人民的友好關係,促進了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科聖張衡,創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轉動的渾象儀(渾天儀)和測定地震的地動儀。醫聖張仲景,寫下《傷寒論》、《金匱要略》。書法家張芝,“字之體勢,一筆而成,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及其連者,氣脈通於隔行,被稱“今草”。以及人稱“張天師”的道教創始人張道陵。

贊助廣告

漢之後,有黃巾起義首領“大賢良師”張角;三國大將張飛、張遼、張郃;晉時文學家張載、學者張湛;五胡十六國時期的前涼王朝-張軌家族;高昌國國王張孟明;唐代詩人張九齡、張繼、張說、張籍;世界上第一個測出子午線的天文學家張遂,“安史之亂”時期著名的英雄張巡,書法家草聖張旭;宋時詩人張耒、清明上河圖繪製者張擇端、被稱為“宋亡三傑”之一的張世傑;元代有著名將領張柔,武功高強的道教首領觸三豐;明代有被譽為“宰相之傑”的著名政治家張居正,中醫理論家張景嶽,“西湖三傑”之一的張煌言。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大西國皇帝張獻忠;清朝有受雍正、乾隆帝倚重的軍機大臣張廷玉、洋務派首領張之洞、清末苗民抗清領袖張秀眉、義和團首領張德成;清後有寸土不讓的大軍閥“東北王”張作霖、策劃西安事變的偉大愛國者張學良、抗日戰爭中犧牲的愛國將軍張自忠(盟軍犧牲最高將領)、新中國國旗提倡者“和平將軍”張治中、新中國國名的提出者張奚若、新中國成立時副主席張瀾、近代四大才女之一的張愛玲……

贊助廣告

當代張姓名人

張翰 張傑 張藝謀 張學友 張燊悅 張艾嘉 張柏芝 張會廣 張楚 張德豪 張德蘭 張帝 張萌 張豐毅 張鳳鳳 張鎬哲 張國榮 張其鑫 張恆 張洪量 張惠春 張惠妹 張家輝 張敬軒 張俊 張可頤 張可芝 張克帆 張麗瑾 張立基 張邁 張萌萌 張明敏 張薔 張清芳 張瓊瑤 張桑悅 張善為 張韶涵 張騰 張偉文 張衛健 張文森 張信哲 張行 張杏月 張秀卿 張瑤 張也 張茵 張雨生 張宇 張玉華 張元蒂 張真 張震嶽 張振富 張振宇 張誌家 張智成 張智霖 張曼玉 張赫 張靚穎 張含韻 張國立 張默 張超 張一山 張遠 張嘉倪 張嘉兒 張梓琳 張峻寧 張楠 張敏 張庭 張靜初 張榮生 張陽 張茜 張殿增

由於張姓名人之多,在此無法一一列舉!

姓張的名人有哪些 歷史上姓張的名人大全

姓張歷史名人

張 儀:戰國時期魏國著名的政治活動家、軍事家和外交家,張儀的連橫戰略增強了秦的力量,加快了中國的統一程序。

張 良:西漢謀臣。(公元前?-公元前186),漢初大臣,城父(今安徽省亳縣)人,劉邦的重要謀士。和蕭何、韓信等人輔佐劉邦建立了西漢王朝,封留侯。劉邦稱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張 騫:西漢外交家,陝西城固人。兩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了我國與中亞各國的友好往來。公元前139年,漢武帝派張騫前往大月氏國(在今中亞阿姆河流域)。他的使命是幫助該區人民起來抵抗侵略者。張騫被匈奴族捉去囚禁了11年,但他獲釋後再度前往中國以西的地方探險。他的旅行路線經過阿富汗,直達現在的烏茲別克共和國境內的撒馬爾罕。當時尚無人到過中國以西這麼遠的地方。因此,張騫給皇帝帶回了在中國第一次聽到的關於印度、中東以及歐洲諸國的訊息。後來中國商人帶著絲綢和玉石,沿張騫所經過的路線,翻山越嶺來到中國西北並穿過了戈壁沙漠。這條路線後來被稱為“絲綢之路”。

張 角:東漢傑出的農民起義軍領袖,他組織發動的農民戰爭給漢政權以沉重的打擊。

張 衡:東漢科學家、文學家,河南南陽人。他在天文上一改“蓋天說”,提出“渾天說”,繪製星象圖,發明“渾天儀”、“地震儀”等。

張 飛:字冀德,燕人,三國時名將。為蜀國五虎上將,戰長阪名震於時。傳與劉備、關羽結義於桃園,世稱桃園三結義,被後世所傳誦。

張 遂:唐朝天文學家,河南省南樂人,唐初開國功臣張公謹之孫,少聰敏,博覽經史,尤精於曆象、陰陽、五行之學。為避武則天之侄武三思,而出家做和尚,法號一行。唐玄宗即位,任“太史令”掌管天文、曆法、氣象、地震的調查統計工作,支援“渾天說”。後人只知其善演算法,他演算法方面的書籍早已散佚,是世界上第一個測出子午線的人。

張 旭:唐代大書法家,江蘇蘇州人。他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而後乃下筆,逸勢奇絕,連綿迴繞,人稱“草聖”。

張 謇:江蘇南通人,清代著名實業家和政治活動家。張謇創辦的大生紗廠有力地推動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並開創了士林一代新風。

張 瀾,愛國民主人士。(1872-1955),四川南充人。他是中國民主同盟的主要創始人和領導人,著名愛國人士和教育家。1949年9月,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先後擔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和全國政協副主席。

張擇端 字正道,北宋畫家,東武(今山東省諸城)人。曾在北宋宋徽宗時供職翰林圖畫院,專事繪畫,因為丟失官位家居,以賣畫為生。宣和年間翰林待詔,擅長“界畫”,尤善畫舟車、市街、城廓、橋架皆獨具風格。他的代表作有《清明上河圖》、《煙雨風雪圖》和《西湖爭標圖》等。最著名的作品是《清明上河圖》,據說歷時十年完成,歷經輾轉,後為明賈似道得手,迭經明清兩朝皇室收藏。曾被溥儀帶至關外,是中國古代繪畫作品中的極品,存北京故宮。

張道陵:原名張陵,字輔漢。東漢沛國豐(今江蘇省豐縣)人,留候張良九世孫,生於吳之天目山。通達五經,曾入太學,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任巴郡江州(今重慶)令。後棄官隱居北邙山(今洛陽北)。漢章帝、漢和帝徵沼皆不就。與弟子王長杖策入淮,經鄱陽(今波陽),溯流至雲錦山(今貴溪龍虎山)煉丹,修長生之道,三年丹成。聞巴蜀診氣為害,遂與弟子赴四川鶴鳴山(一作鴿鳴山,今四川大邑縣境)傳道。在四川灌縣創立了“五斗米”(道)教,人稱張天師。

張仲景:東漢醫學家,河南鎮平人。勤求古訓,博採眾方,著《傷寒雜病論》,造福人民,為後人尊為醫聖。

張僧繇:南朝梁代吳中(今江蘇省蘇州)人,著名書畫家。創造了“凹凸法”的繪......餘下全文>>

姓張的名人有那些

中國歷史上的張姓六十三宰相 張儀(?-前310),戰國時期魏國人,縱橫家,秦惠文王時任秦相,封武信君。他用合縱的策略遊說各國服從秦國,瓦解了蘇秦倡導的連橫抗秦策略。後入魏為相。 張蒼(?-前152),西漢陽武(今河南原陽東南)人。幫助劉邦建立西漢政權有功,封為北平侯。文帝四年(前176)代替灌嬰擔任丞相十五年。 張禹(?-前5),西漢河內軹(今河南濟源)人。成帝河平四年(前25年)拜為丞相,封為昌侯。在位六年,以老病歸。 張邯(?-23),籍貫不詳。因為推行井田制,得到王莽的稱讚,地皇四年(24)拜為新朝宰相,任大司徒。 張湛 扶風平陵(今陝西咸陽西)人。西漢時官至二千石。王莽新朝歷任太守、都尉。東漢初歷任光祿大夫、太子太傅、太中大夫等。建武二十年(44)拜相,任大司徒。 張純(?-56),平兆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東漢建武二十三年(47)拜相,在位十年。 張酺(?-104),東漢汝志細陽(今安徽阜陽北)人,東漢和帝永元五年(93)拜相,任太尉,十二年罷相,十六年再次拜相,任司徒。為政剛正不阿,抑制豪強。卒於相位。 張奮(?-102)。張純之子。東漢和帝永元六年(94)代劉方任司空,十三年任太常,以病免。卒於家。 張禹(?-113)。東漢襄國(今河北邢臺)人,和帝永元六年(94)由大司農拜為宰相,為政節儉,重農墾水利。 張敏(?-112),東漢河澗饃(今河北雄縣東南)人。建初二年(77)舉孝廉,任司空六年。在位奉法守紀,用刑公正平允。以病重免相。 張皓(49-132),東漢犍為武陽(今四川彭山東)人。順帝永建元年(126)拜相,任司空,在位四年。 張歆,東漢河內人。桓帝建和三年(149)拜相。 張顥,東漢常山(今河北元氏)人。靈帝光和元年(178)拜相。 偶?/B>,東漢汝南細陽人,靈帝光和二年(178)拜相。 張溫(?-191),東漢南陽穰(今河南鄧縣)人。靈帝中平元年(184)拜相,獻帝初平二年(191)被董卓殺死。 張延(?-186),東漢河內人,漢桓帝相張歆之子。靈帝中平二年(185)拜相,後被宦官下獄至死。 張喜,東漢汝南細陽人,獻帝初平四年(193)拜相,在位四年。 張悌(?-286),三國東吳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末帝天三年(279)以軍師兼任丞相,翌年,率三萬大軍抗擊晉軍,力戰而死。 張華(232-300)西晉范陽方城(今河北固安)人。武帝泰始七年(271)拜相,任中書令,力排眾議,制訂滅吳計劃。咸寧五年(279)免相,改任度支尚書。元康元年(291)再次拜相,任中書監加侍中光祿大夫,在位六年,“盡忠匡輔,海內晏然”,封為壯武郡公。 張行成(587-653),定州義豐(今河北安國)人。唐太宗貞觀十九年(646)拜相,以刑部侍郞兼太子少詹事掌典機務。高宗即位,以顧命大臣輔政,封北平縣公。歷任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太子少傅,監修國史。 張文,(605-678),唐貝州武城(今屬山東)人。乾封二年(667)任東西臺舍人參知政事,拜為宰相。在位十二年,為政勤儉,辦案公正,執法平恕,受到高宗倚重。 張大安,唐魏州繁水(今河南南樂)人。儀鳳二年(667)拜相,同中書門下三品,受到章懷太子倚重。永隆元年(680)罷相,貶為普州刺史,終於橫州司馬任上。 張光輔(?-689)唐京兆(今陝西長安縣)人。武則天垂拱三年(687),以討平越王李貞之功拜相,永昌元年(689)改任訥言,遷內史令。同年,以不滿武則天專權,坐心懷兩端之罪被誅殺。 張錫,唐貝州武城(今屬山東)人,高宗宰相張文的侄子。武則天久視元年(700)任宰相。次年以洩露......餘下全文>>

新百家姓湛姓排名榜

2013年4月,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華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袁義達研究員與中國文化促進會副主席、譜牒學專家邱家儒合作,將8萬人以上的400種姓氏集納成《中國四百大姓》一書,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這400種姓氏的人口大約佔我國總人口的97%。湛姓排368位:

王李張劉 陳楊黃吳 趙周徐孫 馬朱胡林 郭何高羅

鄭樑謝宋 唐許鄧馮 韓曹曾彭 蕭蔡潘田 董袁於餘

葉蔣杜蘇 魏程呂丁 沈任姚盧 傅鍾姜崔 譚廖範汪

陸金石戴 賈韋夏邱 方侯鄒熊 孟秦白江 閻薛尹段

雷黎史龍 陶賀顧毛 郝龔邵萬 錢嚴賴覃 洪武莫孔

湯向常溫 康施文牛 樊葛邢安 齊易喬伍 龐顏倪莊

聶章魯嶽 翟殷詹申 歐耿關蘭 焦俞左柳 甘祝包寧

尚符舒阮 柯紀梅童 凌畢單季 裴霍塗成 苗谷盛曲

翁冉駱藍 路遊辛靳 歐陽管柴蒙 鮑華喻祁 蒲房滕屈

饒解牟艾 尤陽時穆 農司卓古 吉繆簡車 項連蘆麥

褚婁竇戚 岑景黨宮 費卜冷晏 席衛米柏 宗瞿桂全

佟應臧閔 苟鄔邊卞 姬師和仇 欒隋商刁 沙榮巫寇

桑郎甄叢 仲虞敖鞏 明佘池查 麻苑遲鄺 官封談匡

鞠惠荊樂 冀鬱胥南 班儲原慄 燕楚鄢勞 諶奚皮粟

冼藺樓盤 滿聞位厲 伊仝區郜 海闞花權 強帥屠豆

樸蓋練廉 禹井祖漆 巴豐支卿 國狄平計 索宣晉相

初門雲容 敬來扈晁 芮都普闕 浦戈伏鹿 薄邸雍辜

羊阿烏母 裘亓修邰 赫杭況那 宿鮮印逯 隆茹諸戰

慕危玉銀 亢嵇公哈 湛賓戎勾 茅利於呼 居揭幹但

尉冶斯元 束檀衣信 展陰昝智 幸奉植衡 富堯閉由

姓湛的來歷

1、出自姒姓,起源於夏代早期。上古夏朝時,有個斟灌氏國,是大禹的氏族中的一支建立的諸侯國。其他在今山東省壽光縣東北四十里斟灌店。太康失國後,東夷

族人寒浞又代羿稱王。派遣澆率兵攻滅斟灌氏國。原斟灌氏族人為避害,便約定把原國姓斟灌二字合併,各取一半,合成一個湛字,即去鬥去雚為姓,遂成湛姓。子

孫沿襲,傳延至今,已有四千餘年。《百家姓》注:湛“系出姒姓,夏同姓諸侯斟灌氏,其後子孫去鬥去雚,合二字為湛氏。”

2、以地名命姓。相傳,春秋時居住在湛(今河南省寶丰一帶)的人,以地名為姓,稱為湛氏。後代沿襲至今。湛,水名,源出河南寶豐縣東南,東經葉縣,至襄城縣境,入於北汝河。

我姓湛。

我姓凌,卻不能領會你的心意我姓凌,卻無法凌亂你的心我姓凌,卻不能凌駕於你之上我姓凌,我心吝我姓凌,我心零我姓凌,我心靈

姓湛怎麼讀

湛zhàn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有問題可以追問。

滿意請及時採納,謝謝!

百家姓中有沒有“湛”姓呀!

赫然在宋《百家姓》的103位,“和 穆 蕭 尹 姚 邵 湛 汪”,但現代人口排名中不在前梗00名。

“湛,系出姒姓,夏同姓諸侯斟灌氏,其後子孫去鬥去雚,合二字為湛氏”。

湛姓都在什麼地方

相關問題答案
姓湛的名人有哪些?
姓全的名人有哪些?
搜尋姓常的名人有哪些?
古代姓俞的名人有哪些?
姓甘的名人有哪些?
古代姓魏的名人有哪些?
現代姓翟的名人有哪些?
姓湯的名人有哪些?
姓單的名人有哪些?
姓穆的名人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