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關的名人?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8日

姓關的名人有哪些?(越多越好)

蜀國名將關雲長;清朝愛國將領關天培;關漢卿;關嚮應關羽 關天培 關嚮應 關可成 關漢卿 關槐 關思 關鍺 關播 關魯 關羽 某人關立宇 雖紶屬於古代近代現在 但是屬於未來

姓關的名人有哪些

現在影視作品中提到關這個姓的越來越多,那到底有多少姓關的名人吶?(古代的最好,現代的也可以,總之越多越好)

歷史上姓關的名人有哪些

關其思

春秋時期的鄭國大夫。

關羽

關仝

唐朝五代時,著名的山水畫家。關姓已經主要分佈在今山西、陝西、河南、山東、河北、江蘇等地。據《舊唐書》記載關羽後裔關播,字務先,在唐朝德宗時擔任檢校尚書右僕射(相當於宰相)的官職,其祖上即從山西遷入河南。五代時有著名畫家關仝,長安(今陝西西安)人,擅畫山水。

贊助廣告

關漢卿

至宋代末期,關姓又出了一位著名人物關漢卿,號已齋叟。約生於金末,卒於宋亡(1279年)之後。他是元代戲曲奠基人,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安國(今屬河北)人,一說大都人。一生所作雜劇60餘種,現存《竇娥冤》、《救風塵》、《拜月亭》、《望江亭》等十三種。塑造了竇娥、趙盼兒、王瑞蘭、譚記兒等多種婦女典型形象。這些形象流傳至今而不朽。

關天培

(1781-1841),字仲因,號滋圃,漢族,江蘇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淮安市楚州區)人,晚清愛國名將。

臺灣關姓

明末清初,鄭成功收復臺灣時,就有關姓將士入臺駐守,後定居於當地。清政府統一臺灣後又有不少關姓人從福建、廣東等沿海地區遷居臺灣。現在關姓子孫已廣泛分佈全國各地,並流播海外。

贊助廣告

歷史上有沒有姓關的名人?

關二爺

清朝有哪些姓關的歷史人物

關天培(1781年1月8日-1841年2月26日),字仲因,號滋圃,江蘇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淮安市淮安區)人,清朝著名愛國名將,民族英雄。

歷任把總、千總、守備、參將、副將、提督等要職。在任廣東大清水師提督其間,全力支援民族英雄林則徐虎門消煙。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二月初六,英軍對虎門要塞發動總攻,關天培親自指揮,儘管守軍人數低於對方數倍,面對英軍猛攻,仍死守陣地,頑強抵抗。最終因援軍未至,被槍彈擊中,壯烈殉國。朝廷追諡為忠節,加封振威將軍。

長子:關奎龍,曾任守備、遊擊及參將等職

次子:關從龍,襲雲都尉,任安徽候補同知

長孫:關仙保,世襲騎都尉,官至守備

歷史上姓關的人都有哪些人?

三國:關羽、關平、關興、關統、關彝、關靖

唐朝:關播

五代十國:關仝

元朝:關漢卿

清朝:關天培

關於姓應的名人

一、姓氏源流 應(Yīng)姓源出有二: 1、應氏出自姬姓,周武王姬發之後。周武王克商後,其第四子應叔被封於應(應國故都在今河南省平頂山市新華區滍陽鎮),為應侯,建立應國。應侯的子孫以封國為姓,遂為應氏。 2、歷史上,西域人的姓氏中有應氏。蒙古族中有的姓應氏。 得姓始祖:應叔(侯)。應姓源出自姬姓。周武王的第四個兒子應叔被封為應(今河南省葉縣西北應城,一說今河南省省魯山東部)侯,人稱應候。應候的子孫以封地為姓,稱為應氏。在古代,應姓的望族大多出自於汝南。故應叔(侯)的後世子孫尊其為應姓的始祖。 二、遷徙分佈 應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應姓大族其主要分佈在: 1、滍陽應氏。滍陽,應國故城,在今河南省平頂山市。有西周應國貴族墓,發掘出大量文物。 2、南頓應氏。漢代有南頓應氏。南頓,在今河南省項城縣北50裡。 3、大田裡應氏。東晉時,應詹隨晉元帝渡江而南,佔籍於婺永。應詹有兩個兒子,應誕留居江西宜黃,應玄隨父至婺,留居永康大田裡,即今浙江省永康市芝英鎮一帶。爾後,析居江南各地。 4、仙居應氏。浙江省台州市仙居縣下各鎮東部(原下各鄉)、雙廟鄉及田市鎮有大量應姓。特別是原下各鄉中心鎮區基本上是應姓的。其都是明朝刑部尚書應大猷(字靜庵)及其兄弟的後代。另外浙江省的永康市及浦江縣也是應姓的聚居地。 5、關東應氏。祖籍山東省蓬萊市鴨灣。清朝初年,一遷至遼寧瓦房店市長興島;二遷至遼寧省普蘭店市城子坦鎮應家村;三遷至吉林省東豐縣黃河鎮豐源村。 6、峽陽應氏 。唐僖宗光啟元年(885年),峽陽應氏始祖應世哲從河南光州固始縣隨王審知入閩,定居峽陽,是為峽陽應氏開基之始。歲月滄桑,峽陽應氏繁衍相傳,迄今已至三十二代,子孫人口眾多,其中歷代又有流遷往外,遍佈國內各省、市和臺灣、香港,及美國、日本、新加坡、加拿大、馬來西亞等國。 三、歷史名人 應 曜:漢初,在淮陽山裡隱居,不願出來做官。漢高祖派大臣,請他和商山四皓一起到朝廷為官,應曜堅決不去。時人說:“商山四皓,不如淮陽一老!” 應 順:東漢河南尹,字華仲,南頓人。累官冀州刺史,廉直無私。侍後母孝。和帝時為河南尹,明達政事。生十子,鹹以才學名。中子疊,江夏太守。疊生郴,武陵太守。郴生奉。 應 疊:汝南南頓人,應順中子。江夏太守。 應 郴:汝南南頓人,應疊之子,武陵太守。 應 奉:字世叔,汝南頓人,應郴之子。生卒年均不詳,約漢順帝末年前後在世。少聰明,讀書五行俱下。記憶力特佳,自幼至長,凡所經歷,無有忘懷。年二十時,嘗詣袁賀,適賀將出行,閉門造車。匠於內開扇出半面視之。後數十年,路逢車匠,知而招呼。樑冀舉為茂才。永興元年(153年)拜武陵太守,有威恩,為蠻夷所福。延熹七年(164年)從軍騎將軍馮緄徵武陵蠻,以功薦為司隸校尉。黨人事起,乃憤然以疾自退。後諸公多薦舉,會病卒。奉追愍屈原,因以自傷,著《感騷》三十篇,凡數萬言。又嘗刪《史記》、《漢書》及《漢記》三百六十餘年事,自漢興至其時,凡十七卷,名曰《漢事》。 應 劭:字仲遠(一作仲援,亦作仲瑗),汝南南頓人,應奉之子。生卒年不詳,約漢靈帝光和元年前後在世。少篤學博覽。靈帝初拜孝廉。中平六年(184年)拜太山太守。獻帝初平二年(191年)大破黃巾三十萬眾,郡內以安。獻帝遷都於許(196年)之明年,詔劭為袁紹軍謀校尉。後卒於鄴。劭嘗有感於當時舊章淹沒,書記罕存,乃綴集所聞,著《漢官儀》及《禮儀故事》,又撰《風俗通》以辨物類名稱,釋時俗嫌疑。文不典而通俗,可謂名副其實。凡所著述,共百三十六篇又集《解漢書》,皆傳於世。 應 珣:字......餘下全文>>

關姓的現代名人

(1902~1946),滿族;遼寧金縣人。著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卓越的政治工作領導人、優秀指揮員。 關嚮應在短暫而輝煌的一生中,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建立了不朽的功勳。 毛澤東讚頌他“忠心耿耿,為黨為國”。朱德稱他是“模範的共產黨員,終身為革命奮鬥,百折不屈,死而後已”。 關嚮應1924年4月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同年冬,赴前蘇聯莫斯科入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1925年1月轉入中國共產黨。回國後主要從事工人運動和共產主義青年團工作。1928年7月在共青團五大上被選為團中央書記。1930年初調中央軍委和長江局工作。1931年冬被派往湘鄂西蘇區,先後任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委員、湘鄂西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團成員、紅三軍政治委員、紅二軍團副政治委員、湘鄂川黔省委委員、軍委分會委員和省軍區副政治委員。參與領導建立黔東蘇區和湘鄂川黔蘇區,1935年11月,同賀龍、任弼時等指揮紅二、六軍團開始長征。長征途中,同張國燾分裂黨和紅軍的行徑作了堅決鬥爭。後任第二方面軍政治委員、中革軍委委員。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第一二○師政治委員。參與建立晉西北抗日根據地。1938年12月,與賀龍率第一二○師主力開赴冀中,任冀中區總指揮部政治委員,參與指揮齊會、陳莊等戰鬥,鞏固了冀中根據地。1940年11月起任晉西北軍區政治委員、晉綏軍區和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政治委員、中共中央晉綏分局書記。 由於長期艱苦的戰鬥環境,關嚮應積勞成疾,1941年秋到延安休養,仍十分關心黨的工作和部隊建設。1946年7月21日因病在延安逝世,終年四十四歲。 (1916~2011),安徽六安人。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少將。 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6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十五軍團第七十三師政治部宣傳隊隊長。參加了舉世聞名的兩萬五千里長徵。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第一一五師第三四四旅第六八七團政治處青年幹事、宣傳股副股長,營政治教導員,團政治處組織股股長,冀魯豫軍區直屬政治處主任,獨立團政治委員,第二軍分割槽政治委員,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教導第一旅第一團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時期,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教導旅第一團政治委員,第二團政治委員,西北野戰軍第六縱隊教導旅政治委員,第一野戰軍第六軍第十六師政治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師政治委員,東北軍區空軍幹部部部長,蘭州軍區空軍政治委員,濟南軍區空軍政治委員,濟南軍區空軍顧問。是第四、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1997年9月17日):北京演員。出生於演員世家,代表作《大丈夫》、《一僕二主》等。關秀媚(1966年3月11日~):香港影視演員,有“性感女神”之稱,曾擔任過健康舞導師,1987年參加香港小姐競選落選後,簽約成為無線電視藝員,95年至97年期間,因專心打理護膚品代理工作而退出娛樂圈,後因生意未如理想,1998年轉投王晶旗下,主攻拍攝電影,再戰娛樂圈。 2006年,關秀媚為王晶拍攝最後一部作品《暴雨梨花》後,與王晶解除合約,退出影壇。關偉倫香港資深實力派甘草。早期為邵式藝員,1980年代中期轉至亞洲電視。其後一直為亞洲電視效力至今。他是少有的亞洲電視忠誠藝人之一,現為亞洲電視合約藝員。關永忠香港無線電視監製。初期為編導,後升任監製,為編導時期的著名作品為《陀槍師姐》、《金裝四大才子》等。關偉雄香港人,從事多年健康飲食文化研究工作,現任北京粵菜專家......餘下全文>>

關姓的歷史名人

(1781-1841),字仲因,號滋圃,漢族,江蘇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淮安市楚州區)人,晚清愛國名將。臺灣關姓明末清初,鄭成功收復臺灣時,就有關姓將士入臺駐守,後定居於當地。清政府統一臺灣後又有不少關姓人從福建、廣東等沿海地區遷居臺灣。關姓子孫已分佈全國各地,並流播海外。

關姓的來歷和歷代名人

關姓在現今中國姓氏人口排列位於第153位。 一、 來源 關姓起源主要有三。 一是源自顓頊帝的後裔關龍氏。顓頊帝是黃帝的孫子,有聖德,為五帝之一。帝舜時,顓頊的後裔董父為舜養龍,被賜為豢龍氏。上古時豢與關二字互相通用,所以豢龍氏又寫作關龍氏。到夏朝末年夏桀在位時期,荒淫無度,不理朝政。大夫關龍逢苦苦勸諫,反被殺害。後來關龍逢的後人把姓簡化為關氏,並尊關龍逢為關姓的始祖。夏人的活動範圍主要在河南、山西等黃河中下游地區。夏朝的國都曾設於安邑,亦即現在的山西省夏縣北方。據說,關氏的始祖關龍逢,便是當時的安邑人。換言之,關氏家族的發源地也就在這裡。 二是春秋時期關尹喜的後人,以官名為氏。關尹即守關的關令。春秋時期老子見周王室衰敗,欲離開周地西遊,走至函谷關時,負責守函谷關的關尹喜非常景仰老子的學問,再三請求老子為其著書。老子就寫了《道德經》,闡述了其哲學思想。傳說喜將此書傳播於世後,也隨老子成仙而去。喜的後人就以其官名為氏,稱關氏。據說,這一支關氏主要是繁衍于山東、江蘇的交界之處。 三是一些少數民族改姓為關。如清朝滿族姓氏瓜爾佳氏和烏扎拉氏的後人有改姓為關的。如嘉慶年間延綏鎮總兵關騰,為鑲黃旗瓜爾佳氏。道光咸豐年間黑龍江副都統關保,為正黃旗烏扎拉氏。 關其思:春秋時期有鄭國大夫。 關羽:根據目前見到的一些關氏族譜記載,三國蜀漢大將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為河東解縣(今山西運城市解州鎮)人,是夏代忠臣關龍逢第二十七世(一作三十七世)後裔。關羽的祖父關審,字問之,號石磐,深諳《易經》、《春秋》。關羽的父親關毅,字道遠。關羽作為忠、義、勇、武的代表,受到中國人普遍崇敬,關羽本人也被神話,與孔子共尊為“文武二聖”。後世的關姓人也都驕傲地稱自己是關羽的後裔。關羽的後裔在史書中記載不詳。《三國志》中提到魏滅蜀漢後,將關公的子孫全部殺死。然而依照現存的關氏族譜記載,關羽、關平父子於麥城兵敗被殺後,關平之妻趙氏帶著八歲的兒子關樾,在安鄉避難,改姓為門。直到西晉滅吳後趙氏才帶兒子出來恢復關姓。清雍正十年(1732年),朝廷確定由關樾一支後裔世襲五經博士。關羽另一子關興,在蜀漢時任侍中,為諸葛亮所器重,惜早卒,遺有兩子關統和關彝,因為嫡子關統無子,所以由庶子關彝承襲爵位,成為關公後裔的一大宗派。至北魏時期,關羽的後代關朗,精通經史,為魏孝文帝所器重。此後還有一支關羽後人向南遷移至今湖北江陵一帶定居下來。西晉末年關姓又有一支從山西遷至江蘇定居。南朝宋有名儒關康之,精通經史,著作甚豐,其祖籍為河東楊縣(今山西洪洞)人,後徙居京口(今江蘇鎮江)。 個人起名 www.vgv.cn 唐朝五代時,關姓已經主要分佈在今山西、陝西、河南、山東、河北、江蘇等地。據《舊唐書》記載關羽後裔關播,字務先,在唐朝德宗時擔任檢校尚書右僕射(相當於宰相)的官職,其祖上即從山西遷入河南。五代時有著名畫家關仝,長安(今陝西西安)人,擅畫山水。 至宋代末期,關姓又出了一位著名人物關漢卿,號已齋叟。約生於金末,卒於宋亡(1279年)之後。他是元代戲曲奠基人,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安國(今屬河北)人,一說大都人。一生所作雜劇60餘種,現存《竇娥冤》、《救風塵》、《拜月亭》、《望江亭》等十三種。塑造了竇娥、趙盼兒、王瑞蘭、譚記兒等多種婦女典型形象。這些形象流傳至今而不朽。 明末清初,鄭成功收復臺灣時,就有關姓將士入臺駐守,後定居於當地。清政......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姓關的名人?
有關姓秦的名人?
關於姓孫的名人?
關於姓沈的名人?
關於姓朱的名人?
關於姓徐的名人?
關於姓曹的名人?
有關姓樑的名人?
關於古代姓孫的名人?
關於姓許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