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曆跟舊曆有什麼區別?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6日

新曆與農曆有什麼區別?

新曆也叫陽曆

陽曆也叫公曆,來源於西方。比如算星座時、就是按照陽曆(公曆)計算的。

陰曆也叫農曆,來源於我們中國。

比如我們俗稱的八月十五中秋節、清明節、七夕、春節、就是按照農曆來計算的。而元旦、和西方的情人節(2.14)和聖誕節、國慶節、建軍節、黨的生日、都是按照公曆來計算的。

他們的主要區別就在於陽曆是國際通用的,而農曆是我們中國特有的。

陽曆以地球繞太陽轉一圈的時間定為一年。共365天5小時48分46妙。平年只計365天這個整數,不計尾數。陽曆每年分12個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2月只有28天。又規定7月以前,單月為大月,雙月為小月;8月以後,雙月為大月,而單月為小月。每年所餘的5小時48分46秒,只至四年約滿一天,這一天就加在第四年的2月裡,這一年叫閏年,所以閏年的2月有29天。

贊助廣告

陰曆以月亮圓缺一次的時間為一個月,共29天半。為了算起來方便,大月定做30天,小月29天,一年12月中,大小月大體上交替排列。陰曆一年有365天左右,也沒有平年閏年的差別。  陰曆不考慮地球繞太陽的執行,因而使得四季的變化在陰曆上就沒有固定的時間,它不能反映季節,這是一個很大的缺點。為了克服這個缺點,後來人們定了一個新曆法,就是所謂陰陽臺歷。現在我國還在使用的夏曆(也叫農曆或陰曆)就是這種陰陽合曆。它跟陰曆一樣,以月亮圓缺一次的時間定做一個月,也就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可是它又用加閏月的辦法,使得平均每年的天數跟陽曆全年的天數相接近,來調整四季。陰曆約每過二三年多有一個閏月。

贊助廣告

新曆和農曆有什麼差別?

新曆即是陽曆

公曆又貳作陽曆,夏曆又稱作陰曆(農曆)。

其記年:前者是地球圍繞太陽360度(一週)為計量的;後者是以月亮圍繞地球的12個圓缺為基準的。陽曆和陰曆每19年相差7個月(陰曆月)。

其實,我們的祖先早就掌握了陽曆和陰曆的基本規律。24節氣就是陽曆的天文基準,如:每年的冬至就在12月22日。所以說我們早就有了陽曆的使用經驗。

那麼既然我們的祖先已經知道了公曆(陽曆)的規律,幹嘛還要使用陰曆呢?

1、我們的女性的生理週期是按照月亮的而執行的;

2、地球上的潮汐週期又是按照月亮的軌跡而發生的:

3、19年加7個月剛好兩歷統一;

4、中國人的偉大節日——春節,就是陰曆的節日。

所以,我國的兩歷制度應該是過去有、現在有、將來永遠會有!

我們的天文文明應該是過去發達、現在發達、將來更加發達!好運!!1

新曆和舊曆如何定義?有什麼關係和區別?

新曆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陽曆,舊曆就是農曆。

古人把地球繞太陽一週為一“年”,年與年之間,非常容易界定,只要觀察兩個相鄰年中出現白天最短的日期之間的間隔數就可以了。古人很早就發現,這個日期數為365天左右,即1年裡應有365天。但“年”這個單位太大,不好用,“天”雖然很方便,但又太小,於是想辦法在“年”與“天”中加一個計量單位。這就是所謂的“曆法”。

在兩河流域,古人發現,在多數的年份裡,月亮大約有12個盈虧,少數年份有13個的,故將1年粗粗地定為12個“月”。

觀察發現,月亮繞地球一週的週期為29.5天,為了取整,於是定大月為30天,小月29天,12個月共有354天,這樣已經接近1年的365天了。

但這樣計算下來,比標準迴歸年少約11天,平均三年左右少一個月。為了符合“一年有365天”這一事實,故每三年左右加一個月(閏月)。長期觀測證明,這一方法仍然不夠精確(用著用著就出現觀測誤差了),故又將“3年1閏”改為更精確的“19年7閏”。月亮又稱“太陰”,故又稱“陰曆”,也稱“農曆”(就是你說的舊曆)。

這樣,在沒有現代鐘錶等計時工具的情況下,古人藉助於自然現象,制訂出了自己的歷法。

陰曆的優點是:每月的15日必定是月圓之日。

公元前4326年,在古埃及誕生了最早的太陽曆。他們發現地球繞太陽一週是365天多一點點。根據尼羅河水氾濫的規律,他們把一年分成3季,再分成12個月,每月30天,餘下的5天做為節日。公元前1世紀前後,歐洲人蔘照埃及的太陽曆,制訂自己的歷法。他們也把1年分為12個月,每個小月30天,大月31天,這樣就不再有5天的剩餘。故1年中就有7個小月和5個大月。後者分別為1、3、5、10、12月。7X30+5X31=365。這就是最初的陽曆。

羅馬共和時期,儒略凱撒主政,創立了豐功偉績。他死於7月,後繼者將7月改為大月,從2月的30天中抽取1天,變成了29天。7月命名為JULY,這就是所謂的“儒略曆”。羅馬帝國時期,奧古斯都大帝出生在8月,又下令將8月改成大月,也從2月份中抽取1天,這樣2月份就只剩下28天。8月稱為AUGST,這樣8月和7月就各有31天。4X30+28+7X31=365

比較起來,陽曆的“月”比陰曆的“月”更加精確和方便。

後來,更精確的觀測表明,地球繞太陽一週的時間為365.2422天,這樣,無論上下是陽曆和陰曆,都會有誤差(二者皆以365天為一年)。對陽曆而言,平均每4年便會少約1天,(0.2422X4=0.9688,約等於1)。在以後的幾百年裡,由於這種誤差的存在,造成了許多不便,如時值嚴冬,曆法上卻是6月。到了16世紀,這種累積的誤差已經有375天之多,已經超過了1個迴歸年。於是陽曆又進行了一次變動,規定每4年裡有1個閏年(leap year),將這一天加在天數最少的2月,故閏年的2月有29天。這稱為“格里高歷”歷,已經接近目前使用的歷法。在實際操作中,為了方便,規定:凡是能被4除盡的年份,皆為閏年。如1988,1992,1996等皆為閏年。

由於將0.9688當做1近似處理,陽曆還是有誤差的(365與365.2422之差)。由於0.2422X400~97,故實際上每400年中應有97個閏年才對,而按“4年1閏”的計演算法,400年中有100個閏年,又會比97個閏年多出來3個閏年,又會與實際觀測的天象不符。於是現代的陽曆規定,年份能被100除盡的的閏年仍按平年計算,但能被400除盡的也算閏年,如公元2000年、2400年和28骸0年,都可被400除......餘下全文>>

公曆和農曆有什麼區別?

我國曆法可分為陽曆、陰曆、陰陽曆三種。陽曆是以太陽週年視運動週期(即迴歸年,等於365.2422日)為一年,一年劃分成12個月,它與月亮運動毫無關係。根據嚴厲日期,可知寒來暑往的四季變化,但它不能顯示月亮的圓缺,這對那些需要根據月相瞭解潮汐變化的人來說是不便的。

陰曆則以月亮的圓缺週期(即朔望月,等於29.5306日)為一個月,積12個月為一年。它完全不考慮太陽的週年視運動規律,因而陰曆的日期不能顯示四季冷暖。這種曆法實用價值太小,現在除伊斯蘭教外,已棄置不用了。

陰陽曆,即我國的農曆,它揚陽曆之長避陰曆之短,取陰曆的月為月,陽曆的年為年,即以朔望月為月,以迴歸年作為一年的平均長度。所以農曆是加入陰曆成分的陽曆,帶有陽曆因素的陰曆。根據農曆日期,既可知道潮汐漲落,又可基本掌握四季更替。農曆是我國獨創,它閃耀著我們祖先的智慧之光。

農曆和新曆有什麼區別

陰曆和陽曆的區別和關係: 陽曆也就是公曆,它是國際通用的。陽曆以地球繞太陽轉一圈的時間定做一年,共365天5小時48分46秒。平年只計365天這個整數,不計尾數;一年分做12個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二月只有28天。四年的尾數積累起來共1天光景,加在第四年的二月裡,這一年叫做閏年。所以閏年的二月有29天。陰曆以月亮圓缺一次的時間定做一個月,共29天半。為了算起來方便,大月定做30天,小月29天,一年12個月中,大小月大體上交替排列。陰曆一年只有354天左右,也沒有平年閏年的差別。 陰曆不考慮地球繞太陽的執行,因此使得四季的變化在陰曆上就沒有固定的時間,它不能反映季節,這是一個很大的缺點。為了克服這個缺點,後來人們定了一個折衷的歷,就是所謂陰陽合曆。現在我國還在使用的夏曆(也有人叫它農曆或陰曆),就是這種陰陽合曆。它跟陰曆一樣,也以月亮圓缺一次的時間定做一個月,也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可是它又用加閏月的辦法,使得平均每年的天數跟陽曆全年的天數相接近,來調整四季。夏曆約每過二、三年多一個閏月。“陰曆”又名“太陰曆”,系以月球繞行地球一週為一月,再配合地球繞日一週之時數為一年,實際上等於陰陽合曆,我國在民國元年前採用此歷,為與現行之歷相對稱,故名之曰“舊曆”。一般人以為陰曆適合於農家,而名之日“農曆”。 月球執行的軌道,名曰白道,白道與黃道同為天體上之兩大圓,以五度九分而斜交,月球繞地球一週,出沒於黃道者兩次,歷二十七日七小時四十三分十一秒半,為月球公轉一週年所需之時間,謂之“恆星月”。唯當月球繞地球之時,地球因公轉而位置亦有變動,計前進二十七度餘,而月球每日行十三度十五分,故月球自合朔,全繞地球一週,復至合朔,實需二十九日十二時四十四分二秒八,謂之“朔望月”,習俗所謂一月,即指朔望月而言。 因每月天數不能有奇零,故陰曆一個月為二十九日或三十日。每月以合朔之日為首,即以朔日為初一日。每年以接近立春之朔日為歲首。 地球繞日一週,即月球繞地球十二次又三分之一,一年內之月數不能有奇零,故一年十二個月,僅三百五十四日,與歲實相比較,約餘十一日,積至三年,餘三十三日,故每三年須置一閏月,尚餘三日或四日,再積二年,共餘二十五日或二十六日,可置一閏月,平均計算,每十九年須置七閏。以有節無氣之月為閏月,有閏月之年為閏年,閏年有十三個月,平年則十二個月。

希望採納

陰曆陽曆農曆公曆都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區別?

陰曆、陽曆、農曆、公曆,這4個其實是3種。

公曆就是陽曆。比如今天幾月幾號,比如聖誕節是12月25日,這個是世界通用的。

陰曆是大家通常的說法,比如你的生日幾月初幾,比如5月初5是端午節等,是中國通用的。

農曆也就是老黃曆,一般排八字或算卦都用這個,比如今天2017年6月10日是丁酉年 壬子月 丙戌日 等等。

比如在陽曆裡1月1號是正月,陰曆裡大年初一是正月,而農曆裡立春則是正月的開始。

這就像三種語言一樣,都對,存在都合理。

農曆跟新曆怎麼區分?有什麼區別?

農曆並不是陰曆.      簡單來說,農曆雖然也是根據月亮的朔望來制訂的,但還需要考慮太陽的執行、四季的變化,是一種陰陽合曆,而不是陰曆.      具體來說,陰曆是相對陽曆而言的,是根據月亮的朔望(月相圓缺變化的週期)來制定的.陰曆把月亮圓缺迴圈一次的時間算做一個月,12個月算做一年。然而月亮圓缺迴圈一次--一個朔望月,是29天12時44分3秒,比29天多,又比30天少。為方便,陰曆把月份分成大月和小月兩種,逢單月是大月30天,逢雙月是小月29天,一年共是354天。      實際上,一個朔望月並不正好等於一個大月和一個小月的平均數--29天半,而是比29天半多44分2.8秒。所以12個朔望月實際上要比354天多8小時48分34秒,30年就要多出11天。因此,陰曆30年中就要安插11年閏年,每逢閏年就在12個月多加一天。陰曆的閏年是355天。這樣,陰曆每30年中有19年354天,11年355天,平均一年的長度是354天8小時48分。它的一年比迴歸年差不多短了11天。3年就短一個多月,17年就要短6個多月了。所以使用這種歷時,新年不一定在冬天過,它可以在春天過,也可以在夏天或秋天過。它的唯一好處就是陰曆上的每一個日期都可以推知月亮的形狀。      而農曆,是把朔望月的時間作為歷月的平均時間。這一點上和純粹的陰曆相同,但農曆運用了設定閏月的辦法和二十四節氣的辦法,使歷年的平均長度等於迴歸年,這樣它就又具有了陽曆的成分,所以它比純粹的陰曆好。      現在所有的農曆,據說我們的祖先遠在夏代(公元前17世紀以前)就開始使用了。所以人們又稱它為夏曆。農曆的歷月是以朔望月為依據的。朔望月的時間是29日12小時44分3秒(即29.5366日),因此農曆也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但它和純粹的陰曆並不完全一樣,因為純粹的陰曆是大小月交替編排的,而農曆年大小月是經過推算決定的。   農曆每一個月初一都正好是“朔“(即月亮在太陽地球中間,且以黑著的半面對著地球的時候)。有時可能出現兩個大月,也可以連續出現兩個小月。由於朔望月稍大於29天半,所以在農曆的每100個歷月里約有53個大月和47個小月。      農曆是基本上以12個月作為一年的,但12個朔望月的時間是354.3667日,和迴歸年比起來要相差11天左右。這樣每隔3年就要多出33天,即多出一個多月。      為了要把多餘的日數消除,每隔3年就要加一個月,這就是農曆的閏月。有閏月的一年也叫閏年。所以農曆的閏年就有13個月了。至於閏哪個月是由節氣情況決定的。

陽曆和陰曆有什麼區別呢!

陽曆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通用的歷法,它是按地球公轉一週為一年來計算的歷法,也稱公曆。

陰曆是中國和與中國有歷史淵源的國家使用的歷法,它是按月亮的一圓缺為一個月來計算的歷法,也稱農曆。

新曆與舊曆的區別

時間的計算方法有三種:陽曆,陰曆,陰陽曆.

陽曆是依照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週的時間劃分的,這就是現在世界上通用的公曆也就是新曆.

陰曆是依照月亮圍繞地球公轉一週的時間劃分的.譁

而陰陽曆同時考慮了地球圍繞太陽公轉和月亮圍繞地球公轉的時間.我們國家過去使用的就是陰陽曆,也就是農曆(也稱舊曆).因為月亮圍繞地球公轉一週的時間為29.53天,所以農曆一個月短的29天,長的30天.而這樣計算就與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時間差很多,所以農曆每19個迴歸年中必須加7個閏月,形成了中國的農曆.

相關問題答案
農曆和老歷有什麼區別?
白羊跟金牛有什麼區別?
新曆跟舊曆有什麼區別?
農曆和新曆有什麼區別?
新曆和農曆有什麼區別?
陽曆和農曆有什麼區別?
陰曆和陽曆有什麼區別?
農曆陽曆有什麼區別?
農曆和國曆有什麼區別?
農曆和陰曆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