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伯族服飾?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8日

錫伯族服飾的主要服飾

婦女穿戴要講究些,穿長及腳面的旗袍,要粘花邊或繡花寬邊,外罩坎肩,坎肩有對襟的,有大襟的,也貼花邊。衣襟、袖口、領口、下襬多鑲滾邊。扎黑色腿帶,腳著白襪、繡花鞋。少女與未婚姑娘,一條長辮,用各色“毛線”扎辮根,不剪頭髮簾,頭上、辮梢愛戴些花,耳戴金(銀)耳環,穿著淡雅漂亮的旗袍。右側腰部的衣兜口內,掖一條彩色手帕,一半露在兜外。腳穿繡花布鞋,顯示出青春的活力。婚禮時,新娘頭戴吉塔庫(錫伯語頭飾,即布制髮圈),上有貝殼、寶石和金銀製的花飾,下一排銀鏈或串珠等裝飾垂於眉宇之上。婚後一年之內,參加較大喜慶活動仍要戴上吉塔庫。媳婦的服飾與姑娘無大差別但比姑娘穿著要鮮豔。髮型也不同,媳婦梳的是“盤龍髻”,額前有“劉海”,腦後有“燕尾”,頭頂上烏髮蓬起,盤成髻形,日常生活中將辮梳成雙辮或兩“抓髻”,合起成為一個大“疙瘩髻”。頭髮抹頭油,沒有頭油的,用榆樹皮泡的水也粘稠光亮。面部可以塗粉,口可以塗口紅,可以染指甲等。頭部髻上插著金簪,腕上佩帶金(銀、玉)手鐲。已婚婦女頭上盤頭翅。婦女戴耳環、手鐲、戒指等。男女褲腿均扎黑色腿帶,年輕女子扎紅色、粉紅色腿帶,喪事時扎白色腿帶。今散居在東北的錫伯族服裝已和當地漢族、滿族相同。新疆錫伯族婦女雖仍喜穿旗袍,大襟、下襬、袖口多鑲滾邊,長及腳面,但服飾已有顯著改變,特別是青年已多穿連衣裙等。男子穿對襟短衫,褲腳在腳踝處紮緊,冬天也穿大襟開叉長袍。上年紀的婦女出門時,手裡還要拿個菸袋,串門時互相裝煙進禮。錫伯族婦女擅長刺繡,如同男子會騎射一樣,婦女如果不會刺繡,就會被人輕視。刺繡圖案多為花鳥魚蟲等。

贊助廣告

中國少數民族服裝的錫伯族

女子穿袍(青年的袍腰部打褶象連衣裙)、背心、肥褲(扎褲腳)。男子穿箭袖前開衩長袍,或短襖、長褲。東北地區錫伯族著當地漢族服裝。

中國有錫伯族嗎

中國有錫伯族的。錫伯族世居呼倫貝爾大草原和嫩江流域。

錫伯族

18世紀中葉西遷至新疆察布查爾等地,現多數居住在新疆、東北,內蒙東部以及黑龍江省的嫩江流域有散居。錫伯族民間許多傳統節日,大都與漢族相同。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西遷節等。錫伯族西遷節即遷徙節,是錫伯族人民不可忘記的民族節日,每逢農曆四月十八日這一天 ,人們都將隆重開展各種紀念活動。“抹黑節”是錫伯族人民另一個饒有風趣、獨具特色的傳統節日。

贊助廣告

錫伯族算少數民族嗎?

錫伯族屬於少數民族,頂都分佈在新疆伊犁和東北,伊犁專門有一個錫伯族自治縣,我現在的同事就有一個是來自那裡的,她高考的時候加了50分,考到了北師大,因為是雙親錫伯族,而我老公是單親錫伯族(爸爸錫伯族,媽媽漢族)所以只加10分,考到了軍校。相信我,這都是我身邊的事實。

錫伯族的習俗

錫伯族習俗

錫伯族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以前只限於同族內通婚,但本姓禁止通婚。古式聯姻有:指腹為婚,至成婚年齡予以成婚的,叫蛋婚;聯婚後,如女子年幼,家庭生活困難,可將幼女移交男家撫養,長大後成婚,叫“小姐婚”;招養老女婿,沒有子嗣的人家為養老送終,可招作為繼承人,其婚事的所需之物均由女家負擔,民間多稱幫工婿。這種婚姻不僅過去存在,現在也存在;男女自幼聯姻,在各自父母家中長大,則婚事所需之物絕大部分由男方準備。結婚前每逢大年三十,女婿要去孃家送衣料和其他禮物(平時不登門),女子必須迴避,女方家受禮後送給女婿一雙布鞋或其他物品。錫伯族婚姻,一般分4個階段完成。即說親、定親、認親、迎親(即舉行婚禮)。婚禮是一件大事,儀式繁瑣,一般在秋後舉行。迎親時,男女雙方都要大擺宴席,先在女家兩天。第一天先由男家聘請親戚中較有聲望、與親家相好,而且善於辭令,同時屬相與女方屬相相同的男女各一名和媒人代表男方去把彩禮(喜酒、豬羊等)同迎親的喜蓬車送到女家,新郎特意為岳父岳母奉送兩瓶酒。男方的近親及老處們前來送行,預祝一切順利。稱之為“送喜車”。女家這一天準備第二天的安巴薩林(大宴),殺豬宰羊,並下請帖,近親都來幫忙。這是女家開宴的第一天,主要是接受男家送的禮物和安放喜蓬車。婚禮的第二天,女家設大宴,舉行嫁女“薩林”,盛情款待四方客人。婚禮的第三天,新郎家設大宴招待其親朋好友,舉行結婚儀式。新郎必須在這一天的破曉前將新娘迎至家裡,舉行程式繁多的結婚儀式。解放後,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思想認識的改變,這種習俗已經不存在了,現在錫伯族的婚娶,一般實行新事新辦。

錫伯族通行土葬。在特殊情況下還要進行火葬和天葬。錫伯族習慣人死後要停放7天,最短3天,並唸經超度,子女日夜守靈,並按時辰在靈前舉行全家性哭祭,如有人來弔孝,守靈人要給來人磕頭,來人哭,守靈人也要陪哭。擇吉辰將死者入殮,棺槨停於院中蓆棚內。出殯前,舉行“辭靈”儀式。“辭靈”儀式結束後,驅靈車前往墳園。由長子先填第一鍬土,然後眾人動手用土壘成墳頭。在長者死後的第6天午夜,即第7天的凌晨,家裡人舉行哭祭的儀式“上望”,白天要燒“頭七”,以後每隔七天祭祀一次,直到“七七”。百日、週年再進行祭祀。

解放後,隨著封建制度的被摧毀,人們思想覺悟日益提高,喪葬儀式也比以前大大簡化了,但子女對死去的親人仍然進行沉痛的哀悼,舉哀3天,然後出殯,入土為葬。

錫伯族的服飾,因時代不同和地區的差異,以及民族相互間的影響,也有所差異和變化。在清代,錫伯族的男子服裝喜用青、蘭、棕等顏色,女子喜用各種格布,幼兒多穿各色花布服裝。男子服式均與滿族服式基本相同。為便於騎馬和操作,都穿左右開又的長袍和短襖,戴圓帽;婦女穿旗袍,扎褲腳,著白襪花鞋。姑娘們都是單長辮子,結婚後結髮。婦女喜歡戴耳環,手鐲和戒指,年老的婦女在春夏秋三季裡多包白頭巾,冬季戴棉帽。到了清末,由於錫伯族與漢族經濟、文化方面交往密切,因此,服飾與漢族逐漸相同了,唯有西遷到伊犁地區的錫伯族婦女,仍喜歡穿旗袍。隨著生產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服裝用料越來越考究,樣式越來越多樣化,除老年婦女還保留穿長衣的習慣外,其餘人普遍與漢族人著裝相同。

錫伯族飲食習慣有獨到之處。因其居住地區不同而有一些差異。錫伯族男子一般都有吸菸和飲酒的嗜好。據傳說,從前家家戶戶都做黃酒。家家戶戶都養豬、雞、鴨、牛、馬、羊,肉食自給自足。同時,也喜歡野味,每逢冬雪融化都外出打獵捕魚。農曆四月十八日,煮麵醬做“米順”盛入瓦缸中,用於做菜調味,或用青黃瓜、青椒等蘸著吃。到秋末......餘下全文>>

錫伯族是什麼種人?

在祖國的西北、東北、內蒙部分地區,可以看到一些能騎善射的人們,他們時而躍馬揚鞭進行跑馬競賽,時而開弓搭箭開展射箭比賽,時而三五成群較量一番摔跤,時而興致勃勃練習幾回舉重……他們就是錫伯族。

錫伯族有172萬多人,分佈在新疆的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和霍城市、鞏留縣等。瀋陽、開原、義縣、北鎮、新民、鳳城、扶余以及內蒙東部也有分佈。

錫伯語跟滿語很接近。新疆的察布查爾、霍城、鞏留、塔城等地的錫伯族,至今仍保持著本民族的語言文字,兼用漢語、維吾爾語、哈薩克語。東北錫伯族在語言、衣食、居住等方面和當地的漢族、滿族基本相同。錫伯文是1947年在滿文基礎上稍加改變而成,沿用至今。

早期的錫伯族人民以狩獵、捕魚為業。現在,察布查爾一帶錫伯族經營農業,以種水稻為主,牧業也比較發達,還有許多青年從事商業和手工業。本民族的幹部不斷成長,有了各類專業人才,辦起了醫院和學校。

過去,錫伯族的家族大多是三代同堂,也有多至四五代的。錫伯族十分注重禮節,晚輩對尊長要行"打千"禮。由男性族長組成的"哈拉"會議,處理家族內部的重大事情,執行族規。現在,尊老愛幼的良好傳統仍世代相傳,而"哈拉"會議則已經逐漸淡化,鄉規民約等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措施,已由各級黨政部門組織制定和實施。本民族內部及與周圍其他民族的團結進一步加強。

錫伯族以米、面等為主食,也食用奶茶、酥油、牛肉、羊肉等。穿戴基本與滿族相同,隨著時代的變遷,地區的差異以及民族間的相互影響而有所變化和差異。清代,錫伯族男子服飾與滿族服飾大體相同,多著左側開衩的長袍和短衣,戴圓頂帽,穿白襪繡花鞋,喜歡戴耳環、手鐲、戒指。老年婦女在春夏秋多包白頭巾,冬季則戴棉帽,帽沿縫上海豹皮,叫做"坤秋帽"。姑娘只留一條長辮子,從背後正中垂下。結婚後梳雙辮,盤結在頭上。清朝末期,服飾逐漸與漢族相同,只有伊犁地區的錫伯族婦女至今仍保持著穿袍的習慣。

錫伯族十分注重禮儀,也有一些禁忌。比如睡覺時脫下的褲、鞋、襪等不能放在高處;不能在炕上橫臥;木能從衣帽、被子、枕頭上跨過;吃飯時不能坐門坎或站立行走,嚴禁拍桌打碗;媳婦不能與公公同桌用餐,也不能同坐;遞刀給別人要刀尖朝自己,刀把朝對方,忌食狗肉,族內同姓禁止通婚等。

錫伯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是"杜因拜專扎坤節",也叫"四一八"節。其來歷是錫伯族歷史上的西遷。1764年4月18日,瀋陽等地的錫伯族官兵及親屬共3 275人受朝廷調遣,去新疆屯墾戍邊。歷經了一年半的長途跋涉,才來到伊犁河畔建立新家園。為紀念這一重大歷史事件,錫伯族同胞從四面八方彙集在一起,趕廟會,唱山歌,舉行各種文體活動。

錫伯族能歌善舞。最喜愛的彈撥樂器叫"冬布林",演奏時,將琴抱在懷側,用右手指彈撥。音色近似冬不拉,用於獨奏、合奏和舞蹈伴奏。口弦也是錫伯人愛用的吹奏樂器,又稱口琴、口簧、響蔑,錫伯語稱為"瑪肯"。演奏時,左手將口弦置於脣間,右手彈撥簧舌尖端,以氣振顫發育。曲調一般是即興創作,音域較窄,音色優美,是錫伯族兒童和婦女喜愛的樂器。

遠古時代的神祕傳說:在錫伯族民間傳說中說,錫伯族先民——鮮卑,古時南遷時,在鮮卑山(今大興安嶺)中迷失了方向,被困在山裡。後來,有一種神獸在前引路乃得出山,才來到南方大澤(呼倫貝爾草原)。這種獸,狀如虎而五爪,文如狸而色青,大如狗而迅走。錫伯族保留有供奉“鮮卑獸”(瑞獸)的習俗。將繪製的獸形圖案,掛在......餘下全文>>

錫伯族高考加分政策!

有提到錫伯族高考的內容,不知能不能幫上忙。

黑龍江高考加分政策解讀(2010-05-08 00:14:39)轉載標籤: 高考黑龍江雜談 分類: 其他教育資訊

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高考考生,在與其他考生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

(1)退出部隊現役的考生;

(2)高階中等教育階段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蹟的應屆高中畢業生;

(3)殘疾人民警察、因公犧牲人民警察子女、一級至四級殘疾人民警察子女。

(4)殘疾軍人、因公犧牲軍人子女、一級至四級殘疾軍人的子女、駐邊疆國境的縣(市)、國家確定的邊遠地區中的三類地區現役軍人子女;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高考考生罰報省內或省屬院校時按相關政策投檔。

(1)對僑眷考生,如所報省屬院校的投檔分數達到所在批次全省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可降低10分投檔,由學校審查決定是否錄取;

(2)在我省工作的省級(含)以上優秀專家的子女,在所報省內院校調檔分數線下降低20分投檔,由學校審查決定是否錄取;

(3)在我省工作並獲得博士學位人員的子女,總分達到所報省內院校調檔分數線,在與其他考生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

(4)對俄語語種考生,在所報省屬院校調檔分數線下降低20分投檔,由學校審查決定是否錄取;

(5)報考空軍飛行學院未被錄取的空軍培訓基地考生報考省屬院校,在院校調檔分數線下降低20分投檔並優先錄取。

(6)對蒙古、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赫哲、柯爾克孜、錫伯族考生,在所報省屬院校調檔分數線下降低20分投檔;其他少數民族考生,在所報省屬院校調檔分數線下降低5分投檔,由學校審查決定是否錄取;

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在高等學校調檔分數線下適當降低分數要求投檔,由學校審查決定是否錄取。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項降低分數要求投檔條件的,只能取其降幅最高的一項分值。

(1)烈士子女降低20分投檔。

(2)歸僑、華僑子女、歸僑子女和臺灣省籍考生降低10分投檔;

4.自謀職業的退役士兵,可在其高考統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增加10分投檔;在服役期間榮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軍區以上單位授予榮譽稱號的退役軍人,可在其統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增加20分投檔。

5.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屆高考考生,在考生統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增加20分投檔,由學校審查決定是否錄取。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項增加分數投檔條件的,只能取其中最高一項分值。

(1)應屆高中畢業生在高階中等教育階段在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或國際環境科研專案奧林匹克競賽中獲獎者;

(2)應屆高中畢業生在高階中等教育階段獲得全國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省賽區一等獎或全國決賽一、二、三等獎者;

(3)應屆高中畢業生在高階中等教育階段參加重大國際體育比賽或全國性體育比賽取得前6名者(須出具參加比賽的原始成績證件);

(4)高階中等教育階段獲國家二級運動員(含)以上稱號,經全省統一體育專項測試認定達到二級運動員(含)以上技術等級要求的應屆高階中等教育學校畢業考生。

(5)應屆高中畢業生在高階中等教育階段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含全國青少年生物和環境科學實踐活動)、或“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或全國中小學電腦製作活動一、二等獎者;

錫伯族人都有什麼習俗?

錫伯族,現有人口近十九萬人。主要分佈在新疆伊犁地區的察布查爾錫伯族自治縣和遼寧、吉林等省。新疆錫伯族人口為4萬餘人(其中查布查爾錫伯自治縣為2萬餘人),遼寧瀋陽約5萬人,其餘主要分散居住在北方各省及全國各地。東北地區的錫伯族已經失去了自己的民族語言、文字,淡化了自己的風俗習慣,而新疆查布查爾地區的錫伯族,至今還完整地保留著自己的語言文字及濃厚的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並經過與兄弟民族的長期交往,取長補短豐富了自己、發展了自己。主要從事漁獵和農業。錫伯族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滿語支,跟滿語很接近。錫伯族兼用漢語、維吾爾語、哈薩克語。錫伯文是民國36年(1947年)在滿文基礎上改變而成的,一直沿用至今。

錫伯族世居呼倫貝爾大草原和嫩江流域。18世紀中葉西遷至新疆察布查爾等地,現多數居住在新疆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和霍城、鞏留等縣,在東北的瀋陽、開原、義縣、北鎮、新民、鳳城、扶余、內蒙東部以及黑龍江省的嫩江流域有散居。

錫伯族人喜愛騎馬射箭。因而,錫伯族享有“射箭民族”的美譽。他們能歌善舞,“東布林”是錫伯族特有的彈撥樂器。在祖國的西北、東北、內蒙部分地區,可以看到一些能騎善射的人們,他們時而躍馬揚鞭進行跑馬競賽,時而開弓搭箭開展射箭比賽,時而三五成群較量一番摔跤,時而興致勃勃練習幾回舉重……他們就是錫伯族。

●民族歷史

1956年包爾漢、馮家升發表論文認為鮮卑郭洛是一種瑞獸,相當於蒙語中的動物(驅),即特殊的五爪虎。後來又有人說鮮卑郭洛是一種飛馬。

在16世紀之前,錫伯族先民世世代代生活在鬆嫩平原和呼倫貝爾大草原上。18世紀中葉,清朝政府從盛京(瀋陽)等地徵調錫伯族官兵1018人,連同他們的家屬共3275人,由滿族官員率領,西遷新疆的伊犁地區進行屯墾戍邊。這一年的農曆四月十八日,西遷新疆的錫伯人和留居東北的錫伯族男女老少,聚集在盛京的錫伯族家廟——太平寺,祭奠祖先,聚餐話別。次日清晨,錫伯族官兵及其家屬,告別了家鄉的父老鄉親,踏上了西遷的漫漫征程。經過一年零五個月的艱苦跋涉,到達新疆的伊犁地區。現在的察布查爾錫伯族自治縣就是他們當年的駐地,那裡的錫伯人是他們的子孫。

遠古時代的神祕傳說:在錫伯族民間傳說中說,錫伯族先民——鮮卑,古時南遷時,在鮮卑山(今大興安嶺)中迷失了方向,被困在山裡。後來,有一種神獸在前引路乃得出山,才來到南方大澤(呼倫貝爾草原)。這種獸,狀如虎而五爪,文如狸而色青,大如狗而迅走。錫伯族保留有供奉“鮮卑獸”(瑞獸)的習俗。將繪製的獸形圖案,掛在住室西或北牆上,久而久之就成為錫伯族標誌性圖案。

我國56個民族的服飾特點

苗族:苗族分佈較廣,支系眾多,服飾有明顯的地域差異。婦女較典型的裝束是短上衣,百褶裙。苗族衣料過去以麻織土布為主,普遍使用獨具特色的蠟染、刺繡工藝。裙子則以白色、青色居多,服飾的用料、顏色、款式、刺繡等方面,都極具民族風格。配飾以頭、頸、胸及手等部位的銀飾為多見,苗族的銀飾在各民族首飾中首屈一指。絢麗多彩的服飾文化充分顯示了苗族的聰明才智,至今仍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

布衣族:布依族男子上穿對襟或大襟的短衣,下著長褲,也有穿長衫長褲,纏青色或花格頭巾。色調以青藍色或白色為主。婦女一般穿大襟短衣,下著長褲。衣襟、袖口等處鑲彩色花邊,褲腳處也鑲著花邊,頭纏青色或花格頭巾,或將白色印花頭帕搭在頭上,青年女子的胸前還掛著繡有漂亮花紋圖案的圍腰。布依族婦女喜歡佩戴銀質手鐲、耳環、項圈、足蹬尖鼻繡花鞋,布依族服飾整體色調淡雅樸素,與自然界保持著天然的和諧。

侗族:侗族男子的上衣有對襟、左衽和右衽三種,下著長褲,裹綁腿。纏頭布為三米長的亮布,兩斷用紅綠絲線繡著一排鋸齒形的圖案。盛裝時戴“銀帽”,並佩戴其它銀質飾物。女子穿裙時,上身以開襟緊身衣相配,胸部圍青色刺繡的剪刀口狀的“兜領”,裹綁腿;穿褲時,以右衽短衣相配。盛裝時,婦女多穿雞毛裙。也有穿右衽無領上衣,以銀珠為扣,環肩鑲邊,足蹬翹尖繡花鞋。侗族婦女喜歡佩帶銀花、銀帽、項圈、手鐲等銀質飾物。侗族的衣料多為自織自染的“侗布”,有粗紗、細紗之分。侗族婦女擅長刺繡,手工技藝精湛。

瑤族:瑤族各支系服飾存在較大差異,男子服裝以青藍色為基本色調,以對襟、斜襟、琵琶襟短衣為主,也有的穿交領長衫,配長短不一的褲子,扎頭巾、打綁腿,樸實無華。婦女服飾有穿大襟上衣,束腰著褲的;有穿圓領短衣,下著百褶裙的;還有穿長衫配褲的。瑤族服飾的挑花構圖風格獨特,整幅圖案均為幾何紋。瑤族頭飾特點更為突出,有“龍盤”形、“A”字形、“飛燕”形等。瑤族染織業發達,服裝均用自染土布製作,有一套完整的藍靛印染技術。色彩常用紅、綠、黃、白黑五種,服飾製作採用挑花、刺繡、織錦、蠟染等工藝。

白族:白族崇尚白色,男子的包頭,女子的帽箍,男女上衣、褲子都喜歡用白色和接近白色的淺綠、淺藍等色。白族婦女常將色彩豔麗的圖案繡在掛包、裹背、腰帶、包頭布、鞋等飾物上。淡雅樸實,色調和諧,審美境界高雅。大理的白族男子身著白色對襟上衣和黑領褂,下穿白色長褲,頭纏白色或藍色頭帕,肩掛手繡掛包。婦女多穿白色或穿淺藍色右衽上衣,下著白色或淺藍色寬褲,腰繫繡花或綴有繡花飄帶的短圍裙,足蹬繡花鞋。

京族:京族服裝服飾特點鮮明,簡便飄逸。男子一般都穿及膝長衣,坦胸束腰,衣袖較窄。婦女則內掛菱形遮胸布,外穿無領、對襟短上衣,衣身較緊,衣袖很窄,下著寬腿長褲,多為黑色或褐色。外出時,外套淡色旗袍式長外衣,衣袖仍然很窄。婦女染黑齒、結"砧板髻"的習俗依然存在於少數婦女當中。京族最有特色的裝飾是他們的斗笠。

壯族:壯族男子多穿對襟的上衣,鈕釦以布結之。胸前縫一個小兜,與腹部的兩個大兜相配,下襬往裡折成寬邊;下短而寬大,有的纏綁腿;扎繡有花紋的頭巾。婦女穿藏青色或深藍色矮領、右衽上衣,衣領、袖口、襟邊都繡有彩色的花邊;下著黑色寬肥的褲子。也有穿黑色百褶裙,上有彩色刺繡,下有彩色布貼,色彩絢爛耀眼。扎布貼、刺繡的圍腰,戴繡有花紋圖案的黑色頭巾。節日或趕墟歌場穿繡花鞋。披戴繡花墊肩。婦女的髮式各地有所不同。壯族服飾一般都用自織的土布製成。

黎族:黎族男子一般穿對襟無領上衣和長褲,纏頭巾插雉翎。婦女服飾有地區差異,有些穿黑色圓領貫頭衣,衣服的飾物很多,領口用白綠兩......餘下全文>>

錫伯族歷史上的刺繡是怎樣形成的

錫伯族民間刺繡歷史悠久、內涵豐富,是錫伯族婦女最拿手的手工技藝活.過去,女孩子出嫁以前必須學會針線活兒,要不然會被婆家取笑.如果誰家的女孩子會做鞋襪會繡花,就誇她聰明,是個有出息的好姑娘,將來一定是個好媳婦,反之就被人嫌棄,甚至說她是個笨女.

在錫伯族人的傳統觀念中,繡花好不好是衡量錫伯族婦女品性與能力的重要標準之一,能繡一手好繡品的年輕女子是心靈手巧的象徵,是年輕男子們追求的物件.舊時,姑娘在出嫁前要繡制一雙繡花花鞋,舉行婚禮慶典時拿出來穿上,之後一直珍藏到年老時做壽鞋用.姑娘出嫁時,陪嫁姑娘親手製作的帶有精美刺繡圖案的生活用品,如姑娘繡制的枕頭頂、被帳、手帕等,將會贏得婆家人對她的稱讚、好感和尊重.據老人講,結了婚的婦女還要給丈夫繡制一個掛在身上的煙口袋,繡上自己精心設計的吉祥圖案與裝飾.

錫伯族的刺繡源於明末清初甚至更早,從目前普查到的比較早的刺繡製品一般都是清乾隆28年之後,主要用作兵服和官服圖案.除此之外,錫伯族家庭擺設中也常出現,如枕頭邊、門簾、茶具蓋布等實物上都是婦女展示刺繡的天地.特別是作為定情之物的荷包(香袋)更是一種手工藝製品,兩面刺有各種圖案,精美大方.

錫伯族刺繡講究圖案紋樣設計的多樣性,圖案紋樣分為平面圖案和立體圖案兩大類.平面圖案有單獨紋樣和連續紋樣兩種.單獨紋樣又分適合紋樣、角隅紋樣、邊緣紋樣等.如繡花紋樣,在千百朵花的樣品中選取精美的典型,加以組織,使之發生一系列變化,如此連續重複,形成一組組既有統一構思,又有各自變化的繡品.平面紋樣應用較為普遍,凡平面物體上都可繡上圖案.角隅紋樣和邊緣紋樣一般只用於衣角、衣邊等上面.根據紋樣的不同要求構成了直立式圖案,衣罩、床單、門窗簾上的轉換式、迴旋式圖案.連續紋樣有二方連續紋樣,包括散點式、折線式、直立式、斜行式、波狀式、朵雲式等,木器和單獨類刺繡中使用較多.四方連續紋樣比較複雜,包括轉換圖形連續、方形連續、菱形連續、波形連續、重綴紋樣等樣式,大多用在幃帳、壁掛、床被等較大面積的刺繡品上.在設計好的各種圖案紋樣基礎上繡制的刺繡品,造型優美,色彩絢麗,具有多樣性風格特徵和濃郁的生活氣息.在繡制的過程中嫻熟地運用各色絲線,有時還創造性地用絨毛繡成絨繡,使繡品更加璀璨奪目.錫伯族婦女的刺繡刻意追求原始的自然美,繡法也較多,針步均勻,紋理分明,處處見針,針針整齊.錫伯族婦女的刺繡工藝對挑花、貼花、針織等種類最為擅長,繡品包括服飾、鞋襪、門窗罩簾、牆圍布、錦帳等及枕頭花、衣邊和繡荷包、嫁妝、葬服等.在眾多的刺繡品中最常見的是長方形枕頭頂刺繡花和繡花鞋.枕頭頂刺繡一般用藍底色的布料,繡布樣呈長方形,設計紋樣,或用彩筆勾勒出來,或先剪紙,貼在繡布上,然後用各種顏色的絲線將紋樣刺繡而成.繡花鞋一般用黑布(平絨用得多),先做好鞋幫,在鞋幫和鞋頭位或繪或剪貼好刺繡圖案,然後按照圖案搭配各種顏色的絲線繡制.

錫伯族婦女的刺繡形成了多樣性的藝術風格,其主要特點是:刻意追求原始的自然美,繡品色彩新穎,對比性強,飽滿均勻,對比整齊,裝飾性強,或淡雅或豔麗,適合於不同的物件,男女老少皆宜.錫伯族婦女的挑花也具有悠久的歷史.婦女們以高度的審美能力和熟練的繡制技巧,在挑花時不用起樣,就可以在布的反面隨手挑來,調配上各種彩色線條,布的正面就會呈現出鮮豔美麗的花紋來.挑花大多采取單獨紋樣,二方連續.而單獨紋樣的繡品一般用於衣角,衣袖、衣邊上;二方連續的繡品則用於衣簾、床單、帷幔上等.

錫伯族婦女的刺繡還講究色彩的合理搭配.色彩處理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深底淺花,看起來花在後,光色在前,主要紋樣採......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錫伯族服飾特點?
錫伯族服飾?
錫伯族服飾在那能買到?
錫伯族服飾圖片?
錫伯族的服飾圖片?
錫伯族男子服飾圖片?
錫伯族的服飾?
錫伯族的傳統節日?
普米族服飾特點?
柯爾克孜族服飾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