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風水故事的傳說?
甘肅天水地區的風水怎麼樣?聽說劉伯溫曾在天水鳳凰山斬過龍脈誰瞭解這個故事。
劉伯溫在隴南也斬過龍脈,武都城西15公里的兩水,歷來是武都通往西固、岷州、鞏昌、蘭州的西出口,宋代以來就設茶馬場,興學培植文風亦十分久遠,隴上乾嘉鴻儒邢澍為官歸籍在此購置田產養老,壽終即落葬於此。鬼斧神工的山川地理構造、渾厚的經濟文化底蘊,產生過許多膾炙人口的神奇傳說,這些神話凸顯兩水的獨特文化魅力,孕育著戰天鬥地、披荊斬棘、開拓進取的人文精神。斬樑神話就是其中一個。
相傳遠古時代二郎神把龍、鳳二山趕到兩水。明朝初期泰山祖師雲遊到兩水,被龍頭山樑風水所吸引,即在龍頭插銀針作標記,想安身立廟。二郎神知道此事,乃扔一方孔錢幣套住銀針,與泰山祖師論理,二人一說先有銀針,一說先有錢幣,各不相讓,這時兩水前村一溫姓農民恰巧路過,二神仙忙請老農裁判先後,老農說聲“先有銀針!”即行離去。泰山祖師得理,就選擇龍脈吉地安下廟堂,心滿意足。二郎神輸了理,只好屈就著另選一地安下廟堂,大為不快。
後來,溫老婦人病危,泰山祖師為了報答老溫,便託夢說婦人嚥氣後,即刻盡衣汆進龍山潭水,則後輩將湧現叱吒風雲的真龍天子。但下葬時,老溫將老伴衣服脫到內褲一層時不忍脫光,故屍身拋入潭水後被龍角掛住,未能正中魁首,還晦衝了龍脈,引起紫禁城地震。劉伯溫急忙觀察星象,望見階州方向有龍脈星光若隱若現,乃赴階州實地察看,最終在階州城以西10多公里處發現白龍江北有一龍形山脈突兀而出,氣勢恢弘,弓腰伏首,狀若奔騰,與江南飛翔之鳳凰山脈(錦屏)構成一幅龍飛鳳舞、狂龍追鳳之皇家景象,不禁感嘆:“鳳飛文縣,龍出武都;鳳已去矣,真龍將生。”決定組織軍民人等掘斷龍頭地脈,搗毀地穴,通路改水,為明朝江山解除後顧之憂。但斬龍過程中因龍脈太盛,兩次斬挖出的豁口又恢復原樣,劉伯溫毫不氣餒,第三次增加人力繼續挖斬,最終挖出一根水缸般粗細的龍筋,十分堅硬,刀斧不入,伯溫下令民工燒紅钁頭,調來大鋸,左右開弓,這才斬斷了龍脈。接著組織人力引江歸流,讓水龍變成旱龍。孽龍身首斷開,只好眼望著白龍江南岸的鳳凰飛往文縣。南山頂上的村莊於是就叫“龍望山”;南山東西兩山一謂“鳳凰山”、一謂“鳳凰墩”;南山腳下的村莊就叫“段(斷)河壩”;龍筋裂縫口流出的鮮血沿江而下,晦衝了河邊洗菜的懷胎農婦,龍胎最終流產;順路而下的龍血,人們就用草木灰和黃土鋪蓋,於是有了“灰崖子”和“黃家場”,這一帶無花果也因此而個大、品優。
後來,二郎神想起龍山是我趕,龍脈是我定,只因老溫一言就屈尊落了下風,決定施展法術驅趕文縣石雞壩雞石來擊老溫,泰山祖師又託夢給老溫指授消解機宜。第二天子夜,老溫聽到飛沙走石、天搖地動,空中成群的雞石向他擊來,急忙按泰山祖師吩咐拍打簸箕,模仿三聲雞叫。此時第一塊雞石已擊中三斬樑頂,母雞石因為領著小雞石飛得慢,到黃家壩和三斬樑上空就聽到老溫家房頂上傳來人間雞鳴聲,知道天將拂曉,禁不住全身都氣炸了。第三天,人們發現三斬樑上聳立著一塊巨大的公雞石,遠處聳立著一塊酷似母雞的石頭,周圍佈滿許多小雞石。溫真人劫後餘生,十分害怕,從此隱姓埋名,把“溫”姓改為“文”姓,這就是前村文家;從此人們就把此地叫做“擊(雞)石壩”。這些雞石直到1956年才被炸爛做了白龍江河堤的石料,其最終歸宿都能對千古傳說做一次徹底的註解,這不能不說是歷史、人文和社會的天然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