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吳的來源?

General 更新 2025年05月25日

姓吳的歷史由來

吳源出於姬姓。

周太王有三個兒子:太伯、仲雍和季歷。

小兒子季歷很有才幹,他生的兒子姬昌又自幼聰明過人,因此周太王打算讓季歷當繼承人。

太伯和仲雍明白父親的心意,就自動讓賢,趁周太王生病時,假託外出採藥,出走到東南沿海一帶。

當時的江南還很落後,太伯和仲雍帶來了中原的先進文化,當地的族人就推舉他們為君長,在今江蘇蘇州一帶建立了吳國。

太伯和仲雍相繼為國君,以後仲雍的子孫世代相傳。

春秋時期,吳國漸漸強大起來,成為當時的一個強國。

後來由於吳王夫差驕傲自大,被越國打敗,亡了國。

夫差的子孫後來便以國名為自己的。

贊助廣告

姓吳的來歷是什麼?

源流一源於姜姓,出自炎帝大臣吳權之後裔,屬於以氏族名稱或國名為氏。吳姓人物早在炎帝、黃帝時就已存在。炎帝之臣有一叫吳權的,他的後代是中國樂曲的發明者。有個因為勇敢剽悍,善於狩獵而以“吳”為稱號的原始氏族,在堯舜以前的活動,《尚書》、《春秋》、《國語》、《史記》等經典史書都記載闕如,只有以廣博、繁雜著稱的宋人羅泌《路史·國名紀》中,才以吳權的氏族為第一個吳氏族。《路史》說,吳權是炎帝之臣。可見吳人最初是從屬於炎帝、黃帝部族集團的。《山海經·海內經》記載了一個有趣、奇異的故事:吳權的妻子叫阿女緣婦,她與炎帝的孫子當時為黃帝之臣的逢伯陵通姦懷孕,三年後一胎生3子,分別叫鼓、延、殳。鼓和延傳說是鐘的發明者,也是樂曲的最早發明創制人。逢伯陵是姜姓和齊姓等族的始祖。吳權屬於遠古的吳氏族,《路史》已說得明確,其實,吳權不但是人名,它還極可能又是氏族名。正因為這樣,有的書又說吳權是顓頊時的人,傳說各異,無須深究。陳明遠《中國姓氏人全》說:吳權的後裔以吳為氏,成為吳姓的一支。中華民族以黃帝作為共同的始祖之神,《路史·國名紀》的記載:黃帝的母親,是古代吳人的一位女姓成員,名叫吳樞。到顓頊帝時,又有個叫吳回的,他和其兄重黎先後擔任火官——祝融。吳回成為南方祝融部落的首領後,吳氏族不斷髮展壯大,並逐漸分離成八個氏族,昆吾氏就是其中之一。夏代少康時有個人叫吳賀,他以善射著稱,曾和當時的神箭手后羿比射,史籍《帝王世系》載有其事。《中國姓氏大全》中說:“傳說中夏朝國王少康時有吳賀,其後有吳氏”。吳賀見於《帝王世紀》,他曾與羿比射。其實,吳賀就是古代吳人中的一員。吳人所建立的氏族政權即吳,它在夏商時代一直存在。史籍《路史》中就說:“商紂時亦有吳伯。”古吳族人的後裔,當為吳氏之源。 [1] 源流二源於姬姓,出自黃帝后裔古公亶父之子太伯(泰伯),屬於以國名為氏。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也是吳姓歷史上記述的遠古初祖,他居住在姬水流域(約在今陝西北部),以姬為姓。相傳黃帝娶了四位賢淑的妻子,生了25個兒子,其中得姓者14子,其後分14支部族。公劉下傳數代到古公亶父時,中原已進入殷商時期,這時周人又受到戎、狄的侵擾,在古公亶父率領下被迫離開豳地繼續遷徙。周人一路南遷,他們爬過樑山,渡過漆水、沮水,到達岐山下的周原(今陝西岐山縣一帶)。周原可謂周人居住的祖地,這裡土地肥沃,適合多種莊稼生長,古公亶父一改周人沾染上的戎狄遊牧民族生活習慣,建立城市和村莊,讓族眾過定居的生活,並在周人氏族制度的基礎上設定了官職,建立了近似國家職能的行政管理制度。周人、周族的稱呼就是因為古公亶父及其部落定居周原而來。太伯、仲雍奔吳後,季歷得以順利繼位,後傳位給文王昌。周文王昌不負祖父古公亶父的厚望,為滅商振興周族苦心經營,他生前雖未能滅商,但三分天下,周據其二。其子武王發繼位後,向商王朝大舉進攻,四年後,一舉滅商,建立起周王朝,最終完成了復興周族的大任。周初,太伯、仲雍受到周王朝表彰,其後裔受封於吳,建立起強大的吳國,後世吳姓子孫則多把太伯、仲雍尊為得姓始祖。按照古史的記述,太伯、仲雍所到達的荊蠻地區,就是今天的江蘇南部太湖流域的無錫、蘇州一帶。太伯、仲雍一支就是古書記載的痰陽諸姬 (古代居住在漢水北岸的周人的分支)的一支,他們與楚國為鄰,楚國是為五帝之一的顓頊後裔所建。楚國強大起來以後,漢陽諸姬受到來自楚人的威脅,被迫遷徙,其中太伯、仲雍一支,東遷到江蘇吳地,征服了當地土著居民,建立了吳國。《史記·吳太伯世家》說:“自太伯作吳,五世而武王克殷,封其後二。其一,虞,在中國;其二,吳,在蠻夷。......餘下全文>>

贊助廣告

姓吳的來歷是什麼?

百家姓,也是百家性,不同的性的感受,故名百家。每一個姓都有罪,你的姓要是想最怎麼怎麼樣的話,那就是醉。

姓吳,吳字的歷史來源?

起源源流

吳姓的起源稍稍有點複雜,涉及炎帝、黃帝,還有少數民族。總的來說,大致有5個起源。[2]

起源一

第一個起源,是源自炎帝姜姓。早在黃帝之前,有一個屬於姜姓的部落,這個部落以騶虞為圖騰。騶虞是古代神話中的一種仁獸,傳說它虎身獅頭,白毛黑紋,尾巴很長,生性仁慈,連青草都不會踩踏,只吃自然死亡的動物。《山海經》中說:“大若虎,五彩畢具,尾長於身,名曰騶虞,乘之日行千里。”[2]

上古時,虞和吳同音,後來轉為諧音,且字形相近,可以通用,到戰國時期,虞、吳才開始區別。所以這支部落把圖騰解釋為吳,把吳作為部落的名字。吳部落勇敢剽悍,善於狩獵,首領叫吳權,是炎帝的大臣。需要說明的是,炎帝是一個稱號或者說是職位,由不同的人世代擔任。與黃帝同時期擔任炎帝職務的人,是最後一任炎帝。[2]

吳部落在姜水(陝西隴縣隴山東)活動,他們居住的地方叫吳山。吳權的後裔中有個叫吳樞的女子,嫁給有熊部落的少典,生了個兒子,就是後來的黃帝。夏朝時,吳部落遷徙到觀津(今河北武邑東)。夏王少康時期,吳部落有個人叫吳賀,以善射著稱,曾和當時的神箭手后羿比射。這個姜姓吳部落的人,後來就以吳為姓氏,至今有5000年以上的歷史。[2]

起源二

第二個起源,源自祝融氏吳回氏族。顓頊的孫子老童,有兩個兒子:重黎和吳回。吳回的氏族,住在姜姓吳部落的故地。當時正處於舜的時代,舜把掌管火種的光榮使命交給重黎。那時,人們把掌管火種的首領稱為祝融氏,祝融氏在各大氏族中有很高的地位,擁有很大的權力。[2]

後來,重黎因罪被舜殺了,讓吳回繼任祝融氏。夏朝時,吳回的氏族遷到山西平陸的吳山。商朝時,這支氏族遷到山東臨朐,史稱王吳。商朝末期,有個叫吳伯的人,就是吳回氏族的後裔。算下來,這支吳姓的歷史有4000多年。[2]

起源三

第三個起源,出自姚姓。舜是地處偏遠地區的東夷族的一支部落的首領,接替堯的位置後,把部落遷到古吳之地(今陝西平陸吳山旁邊的歷山),史稱有虞氏。禹的兒子啟建立夏朝後,封舜的兒子商均在虞地(今河南虞城),成為方國虞國。[2]

虞國的虞思,把兩個女兒嫁給少康,還幫少康復興夏朝。商朝建立後,虞國衰落滅亡,虞國的遺民以吳為氏。秦末農民起義的首領之一吳廣,就是姚姓吳姓的後裔。這支吳姓至今有3500多年的歷史。[2]

起源四

第四個起源,是出自黃帝姬姓。這個起源的吳姓,在歷史上最有名氣、對後世的影響最深遠、人丁也最旺盛,是大多數吳姓人公認的吳姓起源。[2]

商朝末期,黃帝后裔古公亶父帶領部落在岐山下的周原(今陝西岐山一帶)定居下來。他有3個兒子:太伯(又稱泰伯)、仲雍和季歷,季歷兒子姬昌(即後來的周文王)很有才能,古公想讓季歷做他的繼承人,那樣就可傳給昌。[2]

太伯為了讓位,與仲雍帶著家眷遠走南方的吳越一帶,建立了吳國。春秋後期,吳國崛起,後來被越國所滅,吳國的遺民就以國為姓。這支吳姓至今有2600多年的歷史。[2]

起源五

第五個起源,就是改姓了。清朝時,滿族的多個氏族集體改姓吳,苗族中也有大量人改姓吳。吳苗族中的一個大姓。[2]

得姓始祖

始祖太伯:三讓天下成就周朝。[2]

源自黃帝姬姓的吳姓後裔,在吳姓人中佔多數,他們都把太伯作為遠古始祖。在吳姓後裔眼裡,太伯謙讓、尚義、友悌、仁愛,四德俱全。他三讓天下,歷盡艱辛,奔赴荊蠻,建立吳國,為吳姓的發展和繁衍立下了功勞。忠誠孝悌三讓天下。[2]

太伯,被後世吳姓人稱為開氏始祖。仲雍,被稱為吳姓傳代血緣始祖。[2]...餘下全文>>

吳姓的來源是從哪裡來的?

五種由來:

1、上古早有吳姓

2、出自姬姓,以國為氏,為黃帝軒轅氏直系後裔。

3、出自古帝顓頊時吳權的後裔。4、夏代國王少康時的吳賀,其後人為吳氏。

5、少數民族與漢族融合,產生吳姓。

吳姓的來源。

五種由來

1、上古時已有吳姓

2、出自姬姓,以國為氏,是黃帝軒轅氏的直系後裔。

3、出自古帝顓頊時期吳權之後裔。4、夏代國王少康時有吳賀,其後為吳氏。

5、少數民族與漢族融合,產生吳姓。

關於吳姓的來源 簡單一些

吳姓是當今中國大陸第九大姓,在百家姓中排行第六。根據中國戶籍管理部門的“全國公民身份資訊系統”的統計資料顯示吳姓也是第十大姓。1977年中國史學家李棟明,在《東方雜誌》發表的一篇有關“姓”的論文上指出,吳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 關於吳姓的來源主要有四種:以諸侯國號為氏,出自姬姓,乃黃帝軒轅氏直系後裔。商末時,黃帝的十二世孫古公亶父(周太王)建立了周部落。周太王生有泰伯、仲雍與季歷三個兒子。季歷之子昌聰明早慧,周太王想傳位於昌,泰伯就與仲雍逃到江南,建立勾吳古國。周滅商後,周武王封泰伯第三世孫周章為侯,遂改國號為吳。傳至壽夢時後裔分為兩支:一支在政治上發展,如闔閭、夫差等吳國國君,但仍屬姬姓,越礎吳後,其後代隨國而姓;另一支則奉季札為開氏始祖,後裔人丁繁衍眾多,構成了當今吳氏的絕大部分。 在上古的時候,舜的後代有封在虞的,因為虞字發音同吳,所以舜後有吳姓。 顓頊帝時有吳權,其後亦有吳氏。 少數民族與漢族融合或者名字漢譯後所產生。如錫伯族、柯爾克孜族、朝鮮族、赫哲族等均有為吳姓者。

關於吳姓的來源 簡單一些

吳姓的來源(1)出自姬姓,以國名為氏。據《通志.氏族略》所載,古公亶父的長子太伯出奔江南,建都於梅里號稱勾吳。武王克商後,太伯的三世孫周章為諸侯。公元前473年被越王勾踐所滅,子孫以原國名“吳”為氏。(2)傳說耽古公亶父之子虞仲的後裔。(3)據《元和姓纂》所載,齊魯的吳氏多為壽夢第四子吳季札[zha]之後。

問題提出姓吳的來源調查方法歷史上有哪些名人姓吳吳姓族譜

百度百科,我就不復制了

相關問題答案
姓吳的來源?
姓侯的來源?
阮姓氏的來源?
姓徐的來源具體內容?
姓朱的來源?
宋姓氏的來源?
姓孫的來源和歷史名人?
關於姓氏的來源?
姓曾的來源?
中國姓陳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