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皈依佛門?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3日

皈依佛門需要什麼條件?

隨喜讚歎。

皈依三寶,無需任何條件,一顆真心即可。記得帶兩張免冠相片,用於皈依證。

一般的寺院在每月初一,十五都有皈依法會。你在去之前可以致電寺院查詢具體時間。

另外,皈依和受戒是兩個概念。

建議您先皈依,而後隨師父修行,機緣俱足,明理之時,再行受持五戒,菩薩戒。

至您所說的大戒,那是出家人的三壇大戒!在家弟子的最高戒律是菩薩戒。

皈依的功德利益是非常大的,言語道不盡,願您早日皈依佛門。南無阿彌陀佛

【在此鄭重宣告】有些人說:“心中有何,何需皈依?”這是大妄語,更是在誤導眾生,斷人慧命!古今無數高僧大德一再強調,學佛修行必須皈依,皈依是解脫的第一步!在此宣告,以正視聽!

贊助廣告

怎樣皈依佛門 居士

佛家對於出家不出門的佛門弟子,一般稱之為居士。

所謂的居士,對於佛門寺院的的戒律戒規要求不嚴,只要虔誠禮佛,遵循佛之善心善意即可。如古代的蘇東坡、李嘉誠、謝慧如等,他們都是在家的居士。

佛教是從印度傳入中國的,許多佛門語言都是進入中國後,新造出來的,比如佛,比如皈字。所謂皈,左面“白”,右面“反”,這是個生造字。造這個字是有原因的。中國是個宗法社會,對於道德要求比較高,所以人們多講善惡;在古印度則不然,人們很少談善惡,他們更多講黑白。我們要虔誠於佛,就要從黑反過來,達到白,這叫“反白”,這就是“皈”的本意。由此可見,皈依並不同於 “出家”。

贊助廣告

“皈依”只是成為正信佛教徒的第一個流程,相當於入門。皈依以後,就表示自己從此信奉佛教,成為三寶佛法僧的弟子,不再信仰其他宗教。所以販依三寶是確定信仰目標的表示。一個學佛的人,如果沒有經過皈依三寶的儀式,即使上香禮拜,也只不過是一個對佛教尊重而有興趣的人,不能算是真正的佛教徒。

在正宗佛家看來,如果不受皈依,便想成為一個正信的居士,那是不可能的事。如果只學佛法,而不禮僧寶,他根本先就違背了佛法,佛法之中,三寶不能分家,強予三寶分家,他便破壞了佛法,一個違背佛法而又破壞佛法的人,仍能得到學佛的善果,那是永遠不會有的事。

皈依佛門是正式成為佛教信徒的一個手續,具體包括參加皈依三寶儀式,然後領取皈依證書,此後就可以居士身份自願參加定期的佛事活動了。這和成為基督教信徒要接受洗禮、此後自願參加禮拜彌撒是同一個道理。

在現實社會中,信仰佛教的人也可在各寺廟中舉行皈依儀式。

首先,希望皈依佛門的人,可以去寺廟中與廟中的法師(高僧)交流,與法師講述希望皈依佛門的緣由。若在法師的開導後,法師會判斷是否適合皈依。如若適合,會在不久之後舉行皈依儀式。皈依分為兩種。一種即在廟中剃度出家。但法師一般不會建議希望皈依的人剃度,一般都會建議對方皈依佛門,一心向佛,但又不脫離正常的社會生活。皈依後的俗家弟子被成為居士,並頒發皈依證。寺廟中會給居士指定師傅,並根據俗家姓名取法名。俗家弟子在正常生活中並不必從事各種教內活動,只需定期去廟中找自己的師傅,接受開導。

由於不少老人信仰佛教,他們會在兒孫出生的時候直接將其皈入佛門。這種情況下就不必經過以上的步驟,不過這種兒童一般在佛教氣氛中長大,也可能會重複上述過程。

持有皈依證的俗家弟子,在一般的非國家級文化遺產的寺廟中,可以免收門票。

皈依了有三皈依戒,就是皈依了佛法僧,就不能皈依其他宗教的鬼神,其他宗教的典籍,其他宗教的徒眾。這是皈依戒。然後就是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佛教經常說皈依三寶,三寶指的是:佛、法、僧。佛為醒悟者,法為教義,僧為延續佛的慧命者。“皈依”也可以寫成“歸依”,“皈”與“歸”的讀音和意義相同。

皈依佛門需要什麼條件

阿彌陀佛!

佛門皈依沒有條件,任何人都可以皈依佛門,皈依最重要的是內心的皈依,外在的形式其實並不重要,因為佛法重實質而不重形式。只在形式上的皈依是得不到任何的受用的。皈依佛門第一步就是受五戒,這五戒是“根本戒”,“根本戒”的意思就是不管你信不信佛,也不管你受不受戒,違反了都要受到惡報。因此,受持五戒絕對是有百利而無一害。

淨空法師講五戒

佛祖出世度生,隨機設教,其方便乃有無量。初倡三皈,次申五戒,以為人天戒定慧之基。

自皈依以後,應遵三寶教誡,斷惡修善,信願唸佛,發弘誓願,自行化他,圓成佛道,普渡眾生。

淨空法師講五戒

‘具足眾戒’,‘眾’是眾多;眾多的戒條裡,最重要的是五戒。五戒是佛家的根本大戒。出家比丘要受二百五十條戒,然而真正的戒條只有前面十七條——四重十三僧殘;這是屬於戒,其他的全屬威儀。威儀是什麼?威儀是禮貌、禮節,就是日常生活中,處世、待人、接物,應該遵守的規矩。過去章嘉大師告訴我:‘三歸戒(三歸五戒)是一個學佛的人,時時刻刻不能離開的。’那時我住在臺北,他舉例說:‘譬如你從臺北坐火車到高雄,你要買一張火車票。從上車這張票就要拿在手上,一直到達目的地,這票還要收回,不能離開這一張票。三歸五戒就像這張票一樣的重要。’老人告訴我,離開了歸戒,就失掉了佛法,就不是佛弟子了。

五戒第一條是不殺生,第二條是不偷盜,第三條是不邪淫,第四條是不妄語,第五條是不飲酒。前面四條叫‘性罪’,無論受戒不受戒,犯了都有罪。不是說不受戒的人,犯了就沒罪。但受戒的人犯了又多一重‘破戒’罪。只有不飲酒一條,不受戒者不犯罪,受了戒就犯罪,所以這一條叫做‘遮戒’。不飲酒是防止酒醉之後亂性,犯前面四種戒,所以它是預防的,本身沒有罪。要把戒持好,就要真正知道佛制定這一條戒的用意在什麼地方?他為什麼要制這一條戒?這一條戒對我們修學到底有什麼樣的功德利益?我們要如何來修持?所以每一條戒都有‘開、遮、持、犯’。在什麼狀況下是‘開戒’而不是‘破戒’?什麼狀況之下我們持戒,是不能開戒的。何謂持?何謂犯?都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此守持戒律才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應用自如、方便自在,而不是被戒律捆得死死的。有些人說戒律太多了,動不動就犯戒,算了吧,不要去學戒!所以大多喜歡佛教的經典、經論,講道理,這些容易學;戒律太嚴格,還是不要學的好。可是諸位要知道,戒律是佛的行持。沒有行持,就沒有佛法了。禮沒有了,儒家就滅了,戒沒有了,佛法就斷滅了。須知讀誦經典而不能依教奉行是得不到真正利益的。所以真實的學問是重在實行,佛法的實行就是戒律。戒律就是正覺的生活規範,世尊當年在世,生活、講經說法,沒有一樣不是活活潑潑、快快樂樂,如此,佛教才能夠被一切眾生歡喜的接受。佛法絕對不是束縛人,佛法是利益一切眾生,使眾生得到真實的幸福快樂。制定戒條,是引導我們得到幸福、美滿人生的規範,這一層我們一定要認識,我們才會樂意的接受佛的戒條。

臺中李炳南老居士,他的生活簡單樸素。他老人家一天吃一餐——日中一食。我在臺中的時候,他日中一食已經幾十年了,比一般持午還要嚴格。若是有學生晚上請他吃飯,他也去;不但去,還常常帶我去。我持午,晚上不吃,早晨中午要吃;剛開始,我覺得很為難!老師明知我持午,怎麼會拉著我去呢?他說:‘跟我去,跟我去。’最後他跟我講:‘你這樣子,這種態度,是小乘人啦,不能度眾生啊!為什麼呢?度眾生要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這不是破戒,這叫開戒。’我才明瞭齋戒有這一回事。他說:‘人家好心好意請你,你若不去,會使人誤會你不近人情,他不但不能接受佛法,他還宣揚學佛的人瞧不起人,架子都大,不要跟學佛的人往來......餘下全文>>

怎麼樣才算皈依佛門?

皈依的意思是:身心歸向它、依附它。皈依佛門乃佛教徒之根基入門。所謂內道、外道之區別在於有無皈依三寶。皈依為皈投或依附之意,也就是盼望投靠三寶的氣力而得到掩護與擺脫。三寶指佛、法、僧:佛為醒悟者,法為教義,僧為延續佛的慧命者。“皈依”也可以寫成“歸依”,“皈”與“歸”的讀音和意義相同。

在現實社會中,信仰佛教的人也可在各寺廟中舉行皈依儀式。

首先,希望皈依佛門的人,可以去寺廟中與廟中的法師(高僧)交流,與法師講述希望皈依佛門的緣由。若在法師的開導後,法師會判斷是否適合皈依。如若適合,會在不久之後舉行皈依儀式。皈依分為兩種。一種即在廟中剃度出家。但法師一般不會建議希望皈依的人剃度,一般都會建議對方皈依佛門,一心向佛,但又不脫離正常的社會生活。皈依後的俗家弟子被成為居士,並頒發皈依證。寺廟中會給居士指定師傅,並根據俗家姓名取法名。俗家弟子在正常生活中並不必從事各種教內活動,只需定期去廟中找自己的師傅,接受開導。

由於不少老人信仰佛教,他們會在兒孫出生的時候直接將其皈入佛門。這種情況下就不必經過以上的步驟,不過這種兒童一般在佛教氣氛中長大,也可能會重複上述過程。

持有皈依證的俗家弟子,在一般的非國家級文化遺產的寺廟中,可以免收門票。

怎樣皈依佛門做俗家弟子

能夠發心皈依三寶,已經是善根具足和無量因緣以及福報現前的事。如果要問還需要其他什麼條件?那就是皈依者必需要具有一顆虔誠心,一顆恭敬佛法、恭敬三寶的虔誠心,這是首要的必備條件。 另外,在皈依的場所,不僅要設有佛堂,而且一定要有法師來主法才行。 佛堂分在寺廟裡的佛殿和在居士家裡的佛堂兩種。無論哪種,必需按佛制儀軌進行,不能馬虎與糊弄。 再就是皈依前,一定要有法師講解皈依的開示。開示的內容,就是要讓來受皈依的佛弟子明白: 1、為什麼要皈依三寶?即皈依三寶的意義是什麼? 2、皈依是怎麼一回事?即如何來做皈依? 3、皈依以後,成為佛的在家弟子了,應該怎樣做,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居士?也就是皈依以後應該如何修行的事? 當然,講這些開示,都是皈依師即法師應該具足的本事了。 皈依師的修持如何,以及皈依前的開示如何,受皈依人的皈依效果是不一樣的。無論如何,要讓來受皈依的弟子明白什麼是三寶?什麼是住持三寶?什麼是一體三寶?更要明白住持三寶和一體三寶兩者之間的關係是怎樣? 來受皈依的佛弟子,不僅要明白了這些皈依的起碼知識,而且要做到依教奉行才是。哪怕是在居士家裡做的方便皈依,開示也需要講解清楚,受皈依的弟子才能得到皈依體,才算是真正的受皈依。否則皈依不圓滿,則得不到皈依體,也是一件遺憾的事。 皈依本來是人生一件最大的喜事,也是人生唯一最大的佛事;因此,它是十方諸佛歡喜,龍天護法讚歎的大事情,故而不能有半點的馬虎與糊弄。

怎麼才能正式皈依佛教

一、詭異佛教的方法:

1、如果是受三皈依,一定要在佛像、佛經、和出家比丘三者之前而受,以這三者作為三寶的代表象徵。

2、若是受四皈依,則必須欲受皈依的人到他所要皈依的上師之前親受,不能由別人代授、代受皈依。

3、本宗的皈依,在皈依法會之前,要先帶兩張相片、一份身份證影印本,並填寫一份皈依申請表,向執事師兄申請。在皈依法會中, 師父會同時傳授‘皈依儀軌’。法會之後,要受 師父灌頂。如此皈依才算圓滿。

4、海外弟子之皈依,由於上師慈悲,故授以電話方便皈依,由師父親自傳授皈依修持,以期能即時同發大悲心、菩提願,自度度他,利益一切有情,故海外皈依師兄,必須依上師開示,如法修持、堅定信心,方不負上師之悲心。皈依方法可與海外分舍聯絡。

二、皈依的意思:

1、皈是歸投、求救護之義,依是依附之義。皈依,就是歸投、依附,而求救護。

2、皈是反白之義,即反黑業(惡業)而為白業(善業),依是止息妄念之義。皈依,就是止息妄念、斷除惡業,而行善業。

3、皈是歸復之義,即迴歸自性,依是安住之義。皈依,就是迴轉向外追逐的妄念,歸復自性而安住。

我想皈依佛門、要怎樣做?

佛教非宗教而是種教育。就像去學校上學一樣 只是憑一時興趣偶爾在窗外偷聽肯定沒有辦理入學手續後正式學習收穫大 這個就叫皈依佛門。歸投依靠於佛法僧三寶,覺而不迷 正而不邪 淨而不染 從此不墮惡道三途 三世諸佛無盡寶藏供你享用 其妙無窮!處處利他,不求任何回報,也不成天傲慢的覺得就自己是個善人,明白一切事都是好事,一切人都是好人!生活中處處都是道場,你的一言一行都是在修行,都是在演給別人看!帶上二寸照片和身份證還有現金二百(估計一百或者五十)每個月農曆農一號或十五到附近正規的寺廟辦理都行吧

皈依佛門有哪些步驟?

很正常的打算,不過皈依可以說是一個形式,真正的皈依是自性皈依。你可以先戒殺生吃三淨肉。既然有心那就去做人生無常誰又能知道以後怎樣?我十五六歲時就想修道,在二十一歲時遇到了修佛家的師父,也一樣結婚生子工作養家,跟修行不相違背啊。感覺得到很多,如果我在現在才努力那我肯定會失去很多現在所得到的!個人真實感受跟你分享下,呵呵。

女子皈依佛門的條件,怎麼才能做到真正的皈依

皈依佛門有幾種形式,根據各人實際情況不同來選擇,如下:

1.到正規寺院辦理“三皈依”手續,參加寺院舉辦的皈依法會,就成了佛門在家弟子,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在家居士。這種形式的佛門弟子,生活和家庭、工作於平常人一樣,沒有什麼區別,唯一的區別,就是有了佛教信仰。

2.五戒居士或者菩薩戒居士,就是在三皈依的基礎上,再到寺院受五戒或受菩薩戒,這種形式的在家佛弟子,就必須遵守佛教的五種戒律。(受菩薩戒的,有六種重戒,28中輕戒)。工作、家庭、等等與普通人相似。

3.剃髮出家,這是指出家做尼姑,受沙彌尼戒、比丘尼戒。不結婚、不過世俗的生活。

如果信仰佛教,就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皈依佛門的方式。

皈依佛門都需要做什麼

佛是覺悟了宇宙人生真相的人,向佛的心就是有向佛一樣覺悟宇宙人生的心念。這顆心是人人本具的,因為釋迦牟尼在證悟成佛後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皈是回頭的意思,就是要從妄想執著中轉回來,迴歸清淨本來的極樂自性。依是依靠的意思,就是要依靠佛陀給予的教導,學習如佛一樣的智慧人生。有這樣的心就具備了皈依佛門的條件。至於手續很簡單,寺院都會在每個月有受皈依的儀式,提前到客堂登記就可以了。受皈依儀式時會講解皈依的意義,之後,會頒發皈依證,交皈依證的成本費就行了。各地略有不同。

相關問題答案
如何皈依佛門?
皈依佛門?
皈依佛門是什麼意思?
皈依佛門什麼意思?
家中如何擺放佛像?
如何自學奇門遁甲?
如何確定大門的朝向?
如何判斷大門開門方向?
上樓梯對大門如何化解?
佛家如何看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