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姓來源?

General 更新 2025年05月13日

章姓氏的由來

歷史來源 「章」源出 ;

「章」出自「姜」姓。已國為氏,據《通志.氏族略》所載,齊太公(姜尚)支孫封國於「鄣」(山東章丘縣),公元前664年被齊國所滅,子孫去邑旁為章氏。

家族名人 章邯

生卒年不詳。秦代名將,與項羽戰於鉅鹿及棘原,卻因趙高專權,拒卻章邯所請,遂降羽,被立為雍王,王咸陽以西,都於廢邱;後為漢將韓信所滅。

章學誠(1738~1801)

字實齋,清會稽(今浙江省紹興縣)人。乾隆進士,官國子監典籍。精於史學,以纂修方誌,名重於時。所著有文史通義、校讎通義、史籍考等。

地望分佈 江西豫章郡。

贊助廣告

章姓的起源和章姓的人口數

起源始祖

1、出自姜姓,章姓為炎帝神農氏的後裔,以國名為氏,始祖蓋為姜子牙。

2、出自任姓,為黃帝賜封的十二個基本姓氏之一。

3、據《元史·孝友傳》所載,章卿孫,本姓劉,幼為章姓養子,遂姓章。

4、源於滿族,出自金、元、明時期女真諸部,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5、源於蒙古族,出自元、明時期蒙古諸部,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6、源於土家族,出自元、明時期湘西土家族姜加氏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人口數

章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八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二。川 資料顯示,全國總人口為1339724852。漢族人口占91.51%

贊助廣告

所以,章姓人口數約為1339724852*0.9151*0.12/100 ≈1 471 178人 。

章姓的由來?是章姓不是張姓,最早從哪裡開始?

章姓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是說最早章姓出現於晉國臨汾,就是現在的山東,是黃帝的後人。二是,經過調查,最早出現在江西南昌。

章姓排姓氏中第幾位?

新順序是:李,王,張,劉,陳,楊,黃,趙,周,吳,徐,孫,朱,馬,胡,郭,林,何,高,樑,鄭,羅,宋,謝,唐,韓,曹,許,鄧,蕭,馮,曾,程,蔡,彭,潘,袁,於,董,餘,蘇,葉,呂,魏,蔣,田,杜,丁,沈,姜,範,江,傅,鍾,盧,汪,戴,崔,任,陸,廖,姚,方,金,邱,夏,譚,韋,賈,鄒,石,熊,孟,秦,閻,薛,侯,雷,白,龍,段,郝,孔,邵,史,毛,常,萬,顧,賴,武,康,賀,嚴,尹,錢,施,牛,洪,龔。

章姓來源有二:

(1)據《左傳》記載:“謝、章、薛、舒、呂、祝、終、泉、畢、過,此十國皆任姓”。章姓是任姓的分派,是個古老的姓氏,源出黃帝的後裔。(2)《辭源》載:章姓“系出姜姓,齊太公支孫封於鄣。左傳齊人降鄣,子孫去邑為章氏”。商朝時有章國(在今山東省東平縣,一說諸城縣),是黃帝裔孫的封地。至周初,姜太公(子牙)輔助周文王、周武王滅商得天下,立了大功,受封於齊國。並經周天子特許,享有代天子征伐諸侯的權力。姜太公滅章後,把它作為附庸國封給支系子孫,稱鄣國。公元前644年鄣侯被他的同宗齊國吞併之後,子孫“去邑留章”,以章為姓。姜太公是炎帝的裔孫,所以章氏又是炎帝的後裔。上述表明,章氏是個特殊的姓氏,把“炎黃”之源都佔有之。

入潮始祖章松山

章氏向南播遷始於周朝襄王八年(前644)後,那時鄣國鄣侯被他的同宗齊國吞併,子孫改為章姓,這一支是姜太公的後裔,他們便從山東向南遷徙,在豫章(今南昌)安居蕃衍,不久成為當地望族。至晉朝豫章的章氏有一支流入福建,宋代已成為泱泱大姓,在全國列第40位。現今已退居在全國100個大姓之後。

入潮始祖是南唐太傅章仔鈞第13代孫章松山。於元代為避戰亂入潮,選擇在水秀山環,沃野平衍,風俗淳厚的潮州府海陽縣西塘鄉(今潮州湘橋區)定居。裔孫再分創海陽縣埭頭鄉(今澄海溪南鎮)、南澳後宅鎮及揭陽、饒平等地。

澄海埭頭鄉之章姓人家,是明代中期從福建遷徙而來,後來又有早期遷徙入潮,定居海陽之章姓人遷此認宗,聚族而居。至今已傳二十多代。

潮陽章姓來自海陽縣岐山(今屬汕頭市金平區岐山街道)章族,岐山章氏先祖是於明初從福建遷來創基。開基祖第6代孫於清代初年移居潮陽縣峽山都芝埕(今沙隴鎮芝蘭)另創基業;後來芝蘭後厝有章氏裔孫遷居東寮(今沙隴鎮東華),稱後厝洲。另外,海陽岐山章氏第7代孫又移居東華,稱前厝洲,已傳12代以上。

潮汕人口近二萬

潮汕章氏人口,據不完全資料統計共約18000多人。其中汕頭市金平、龍湖、濠江區約2500人;潮陽區約850人,潮南區約1800多人,澄海區約3000人,大部分聚居於溪南埭頭鄉,其餘分佈於東里、澄城等鎮;南澳縣約4000人,是南澳縣四大姓之一,主要集中聚居後宅鎮,並分佈其他各鎮;揭陽榕城區約5000人;揭西縣約300多人,分佈於金和、棉湖、大溪等鎮;揭東縣曲溪、地都鎮有幾戶章姓人家散居。此外,潮州湘橋區、饒平等地也有章氏聚居地。

女英烈章吟春

潮汕章姓有一個鮮為人知的人物,她就是在大革命時期為革命英勇獻身的女英傑章吟春,南澳縣後宅鎮人,生於1911年。1927年秋參加地下黨創辦的隆江(諧音農工)女子學校,在全島第一個剪掉長辮,廢除纏足,為漁島婦女運動的先鋒。1928年夏被吸收為中共地下黨員,被派往潮安浮洋、鸛巢一帶,從事地下革命活動。她女扮男裝,理平頭穿對襟衫。1930年農曆9月9日上午,她一改平時女扮男裝,而身著時髦的旗袍,與一男青年扮成香港客,進了聯絡站。下午,幾十個國民黨兵突襲包圍聯絡站。激戰中,章吟春與同來的男青年不幸被捕。她受盡酷刑而堅貞不......餘下全文>>

章氏的由來

源流一

出自姜姓,章姓[1]為炎帝神農氏的後裔,以國名為氏,始祖蓋為姜子牙。據《姓氏辨證》、《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書辨證》等所載,章姓的孕育地在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鄣城村(現屬章丘縣),商朝時為鄣國;章姓的誕生地為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周武王姬發滅殷商建立西周王朝之後,鄣國依然存在。到了周成王姬誦執政時期(公元前1103~前1081年待考),賜封西周巨勳姜太公於齊地,建立了著名的齊國。之後,鄣國即被姜太公收為附庸國。姜太公,就是姜尚、姜望、呂尚、呂望,字子牙,號太公望,又號太師尚父,是西周初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他輔佐周文王姬昌興周,幫助周武王滅商紂,是周王朝第一開國功臣。後姜太公將齊國留封給嫡子,而將鄣國分封給庶子。到了姜太公之曾孫、齊侯姜伋之孫、姜隱之子姜虎時,被正式封於鄣國,史稱鄣穆公。鄣國本是姜姓紀國的附庸國,春秋時期的周莊王姬佗七年(齊襄公姜諸兒八年,公元前690年),紀國被齊國所滅,鄣國轉為齊國的附庸。

鄣國一直傳至第十四代君主鄣胡公姜祥繼位,他繼承鄣丁公為鄣國君主。到了周惠王姬閬十三年(齊桓公姜小白二十二年,公元前664年),齊桓公為穩定自己的春秋霸主地位,將那些姜姓諸侯小國吞併為整體“大齊國”,鄣國被首先吞併。當時鄣胡公堅決反對,結果被殺,其弟姜韅倉皇出逃至楚國,隨後以故國名去邑,改稱章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章氏正宗。章氏族人大多尊奉姜太公、姜韅為得姓始祖。

源流二

出自任姓,為黃帝賜封的十二個基本姓氏之一。據《元和姓纂》記載,任姓是黃帝賜封的十二個基本姓氏之一,黃帝最小兒子與禺陽分封在任地,因此得姓。

令據史籍《左傳》記載,任姓出自風姓,是太昊伏羲氏的後裔。黃帝二十五子,得姓十二,其一為任姓。

在任姓之後,有謝氏、章氏、薛氏、舒氏、呂氏、終氏、泉氏、畢氏、過氏、祝氏這十個著姓,都是出自任姓直系分衍的姓氏,章氏是具有悠久歷史的古老姓氏之一。

《左傳》中“寡人若朝於薛,不敢與諸任齒”,“諸任”指的就是謝、章、薛、舒、呂、祝、終、泉、畢、過,憨此十國皆任姓也。

源流三

出自他姓改姓。漢代章弇原為仇氏者,因避仇而始改之為章姓。

據《元史·孝友傳》所載,章卿孫,本姓劉,幼為章姓養子,遂姓章。

據《蔣經國傳》所載,蔣經國金屋藏嬌,與章姓一胎產下二子,一曰章孝嚴,一曰章孝慈,後經浙江奉化蔣氏宗族“一致同意”,又將其二人“歸宗為蔣氏本族”。(已廢)

源流四

源於姬姓,出自殷商末期周文王姬昌叔父姬仲雍的後裔,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殷商晚期,周族太王古公亶父興起於西岐之地,他有三個兒子:其長子為姬太伯,次子為姬仲雍(虞仲),三子為姬公季。姬公季生有姬昌,古公亶父特別喜愛,因此欲傳國予姬昌。姬太伯、姬仲雍二人看出父親的意願,便再三推讓了周族首領的繼承權,以外出採藥為藉口,出奔南方荊蠻之地。周族首領後由姬公季嗣位,至姬昌時為西伯侯,遂了古公亶父之願。姬昌在殷商末年受紂王之命而成為周文王。這個歷史事件曾被孔子極力讚美:“太伯,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提而稱焉。虞仲夷逸,隱居放言,身中清,廢中權。”姬太伯偕姬仲雍離開西岐後,初奔荊蠻之地(今江蘇長江流域),荊蠻之人感其善而歸之,建國號“勾吳”,都於姑蘇(今江蘇蘇州)。姬太伯逝世後,其弟姬仲雍繼位。“勾吳國”傳至姬仲雍的曾孫姬周章之時,周武王姬發興兵滅殷商,建立了西周王朝,特封姬周章所維之“勾吳國”為吳國,又封姬周章的弟弟姬中於今山西省的平陸、夏縣一帶,號稱“北吳國”,就是後來的虞國。虞國傳十二世後,在周惠王姬閬二十......餘下全文>>

章氏家族的祖先來源那裡?

出自姜姓  章姓為炎帝神農氏的後裔,以國名為氏,始祖蓋為姜子牙。據《姓氏辨證》、《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書辨證》等所載,章姓的孕育地在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鄣城村(現屬章丘縣),商朝時為鄣國;章姓的誕生地為豫章(今江西省南昌)。西周初,姜子牙受封於齊,建齊國,是為齊太公。鄣國被齊太公收為附庸國,後齊太公將鄣國及臨近的齊國分封給庶子。春秋時鄣國被齊滅掉,鄣國的後人以國名“鄣”為氏,因認為國家已不復存在,又去掉表示疆邑的“阝”,成為今天的章姓。鄣國和齊國都為齊太公的後裔,鄣國滅亡,國人為紀念故國而去邑為章,稱為章姓,實乃同宗相殘的悲劇。 出自妊姓  為黃帝賜封的十二個基本姓氏之一。據《元和姓纂》記載,妊姓是黃帝賜封的十二個基本姓氏之一,始祖為黃帝的長子。又據《左傳》說,妊姓出自風姓,是太昊伏羲氏的後裔。黃帝二十五子,得姓十二,其一為妊,而謝、章、薛、舒、呂、終、泉、畢、過、祝十姓,都是出自最初的妊姓。因此,有章姓推溯起來當然是5000年前黃帝的後裔,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古老姓氏。 出自他姓改姓  ① 漢代章弇原為仇氏者,因避仇而始改之為章姓。   ② 元朝人章卿孫原姓劉,因由章姓人撫養長大,也以章為姓。   ③ 據《元史·孝友傳》所載,章卿孫,本姓劉,幼為章姓養子,遂姓章。   ④ 據《蔣經國傳》所載,蔣經國金屋藏嬌,與章姓一胎產下二子,一曰章孝嚴,一曰章孝慈。 出自他族改姓  ① 清滿洲人姓氏有章姓,世居大淩河。   ② 清滿洲八旗姓章佳氏後改為章姓。   ③ 明清時雲南北勝州副同知姓章,系蒙古人;後來改為單姓章。   ④ 當代土家族中原有人以姜加孔或姜加阿寅勒為姓,今蒙古、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後來也省作單姓章。

立早章的來歷

章姓 - 姓氏源流 章(Zhāng)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姜姓,為炎帝神農氏的後裔,以國名為氏,始祖蓋為姜子牙。據《姓氏辨證》、《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書辨證》等所載,章氏的孕育地在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鄣城村(現屬章丘縣),商朝時為鄣國;章氏的誕生地為豫章(今江西省南昌)。西周初,姜子牙受封於齊,建齊國,是為齊太公。鄣國被齊太公收為附庸國,後齊太公將鄣國及臨近的齊國分封給庶子。春秋時鄣國被齊滅掉,鄣國的後人以國名“鄣”為氏,因認為國家已不復存在,又去掉表示疆邑的“阝”,成為今天的章姓。鄣國和齊國都為齊太公的後裔,鄣國滅亡,國人為紀念故國而去邑為章,稱為章氏,實乃同宗相殘的悲劇。

2、出自妊姓,為黃帝賜封的十二個基本姓氏之一。據《元和姓纂》記載,妊姓是黃帝賜封的十二個基本姓氏之一,始祖為黃帝的長子。又據《左傳》說,妊姓出自風姓,是太昊伏羲氏的後裔。黃帝二十五子,得姓十二,其一為妊,而謝、章、薛、舒、呂、終、泉、畢、過、祝十姓,都是出自最初的妊姓。因此,有章姓推溯起來當然是5000年前黃帝的後裔,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古老姓氏。

3、出自他姓改姓而來:

① 漢代章弇原為仇氏者,因避仇而始改之為章姓。

② 元朝人章卿孫原姓劉,因由章姓人撫養長大,也以章為姓。

③ 據《元史·孝友傳》所載,章卿孫,本姓劉,幼為章氏養子,遂姓章。

④ 據《蔣經國傳》所載,蔣經國金屋藏嬌,與章氏一胎產下二子,一曰章孝嚴,一曰章孝慈。

4、出自他族改姓而來:

① 清滿洲人姓氏有章姓,世居大淩河。

② 清滿洲八旗姓章佳氏後改為章姓。

③ 明清時雲南北勝州副同知姓章,系蒙古人;後來改為單姓章。

④ 當代土家族中原有人以姜加孔或姜加阿寅勒為姓,今蒙古、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後來也省作單姓章。

章姓 - 得姓始祖 齊太公。名尚,字子牙(一說字望),又可稱呂尚、呂望、姜太公,號太公望,又號太師尚父,是周初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輔佐文王興周,幫助武王滅紂,是周朝第一開國功臣。成王時封於齊。後來,姜尚將其支庶封於鄣。春秋時鄣國被同姓的齊國吞併,鄣國子孫恥於同室操訂,就以失國為氏,後去掉邑旁,稱章姓。他們尊齊太公為其得姓始祖。

有誰知道章姓的由來,還有章姓在歷史上出現過哪些偉人,急急急!!! 30分

章(Zhāng)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姜姓,為炎帝神農氏的後裔,以國名為氏,始祖蓋為姜子牙。據《姓氏辨證》、《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書辨證》等所載,章氏的孕育地在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鄣城村(現屬章丘縣),商朝時為鄣國;章氏的誕生地為豫章(今江西省南昌)。西周初,姜子牙受封於齊,建齊國,是為齊太公。鄣國被齊太公收為附庸國,後齊太公將鄣國及臨近的齊國分封給庶子。春秋時鄣國被齊滅掉,鄣國的後人以國名“鄣”為氏,因認為國家已不復存在,又去掉表示疆邑的“阝”,成為今天的章姓。鄣國和齊國都為齊太公的後裔,鄣國滅亡,國人為紀念故國而去邑為章,稱為章氏,實乃同宗相殘的悲劇。

2、出自妊姓,為黃帝賜封的十二個基本姓氏之一。據《元和姓纂》記載,妊姓是黃帝賜封的十二個基本姓氏之一,始祖為黃帝的長子。又據《左傳》說,妊姓出自風姓,是太昊伏羲氏的後裔。黃帝二十五子,得姓十二,其一為妊,而謝、章、薛、舒、呂、終、泉、畢、過、祝十姓,都是出自最初的妊姓。因此,有章姓推溯起來當然是5000年前黃帝的後裔,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古老姓氏。

3、出自他姓改姓而來:

① 漢代章弇原為仇氏者,因避仇而始改之為章姓。

② 元朝人章卿孫原姓劉,因由章姓人撫養長大,也以章為姓。

③ 據《元史·孝友傳》所載,章卿孫,本姓劉,幼為章氏養子,遂姓章。

④ 據《蔣經國傳》所載,蔣經國金屋藏嬌,與章氏一胎產下二子,一曰章孝嚴,一曰章孝慈。

4、出自他族改姓而來:

① 清滿洲人姓氏有章姓,世居大淩河。

② 清滿洲八旗姓章佳氏後改為章姓。

③ 明清時雲南北勝州副同知姓章,系蒙古人;後來改為單姓章。

④ 當代土家族中原有人以姜加孔或姜加阿寅勒為姓,今蒙古、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後來也省作單姓章。

歷史名人

章邯:秦朝將領。鎮壓陳勝、項梁起義軍戰功赫赫,後在鉅鹿為項羽所敗。不久投降項羽,被封為雍王,建都廢丘(今陝西省興平南)。公元前205年,被韓信擊敗後自殺。

章敦:字子厚(1035-1105),建州浦城(今福建省)人,北宋大臣。進士出身,曾被王安石派去處理少數民族問題。哲宗親政後,被任為宰相,由於改變對西夏的政策,導致戰爭再起,與哲宗議立嗣問題時,認為徽宗輕佻不可立,又嚴厲打擊守舊派。徽宗即位後,屢被貶黜。

章衡:章敦族侄,北宋大臣。仁宗年間高中狀元,歷經仁宗、神宗、哲宗三朝,久任地方官而頻繁轉換,其敢於指摘時弊,曾任赴遼使臣,其文韜武略令遼人驚歎。

章悅:北宋大臣。王安石實行新政,是宋代歷史上的一件大事,而當時以博學善文見稱的福建浦城才子章悅,就曾在這件大事中擔任過重要的角色。

章鑑:隆興府分寧(今江西省修水)人,南宋大臣。鹹淳十年,累官至右丞相兼樞密使。其為人寬厚,凡事無所不可,人稱“滿朝歡”。居官清廉,家貧如洗。

章溢:浙江省龍泉人,明初大臣。與劉基、宋濂、葉琛並稱四先生,為朱元璋所敬重。累官至御史中丞兼贊善大夫。

章潢:明代經學家,字本清,南昌人,廬山白鹿洞書院洞主、順天府(今北京市)儒學訓導。他品行高潔,學問也好,與利瑪竇相識之後,時有往來。有一天,利瑪竇生了病,但是來拜訪他的朋友依舊絡繹不絕,章潢眼見他應接不暇,對身體的康復不利,出於善意的關心,因此要利瑪竇“告訴傭人對來訪的客人就說我不在家”,利瑪竇說:“我們一般不說假話,且不能撒謊。”此言一出,更是贏得了眾多朋友對他的尊敬。

章鑣:清代學者,章學誠之父。據《章氏遺書》載:“少孤,先祖遺書散失,家貧不能購書,則借讀於人……孜孜不倦。”經過多年的苦......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章姓來源?
韓姓來源?
梁姓來源?
張姓來源?
秦姓來源?
魏姓來源?
百家姓張姓來源?
楊姓來源?
劉姓來源?
尹姓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