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族的節日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3日

瑤族有那些節日

瑤族的民族節日較多,除過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外,還有自己特有的傳統節日,如盤王節、祭春節、達努節、耍歌堂、啪嗄節等。節日裡因為人多,飯一般不用鐵鼎鍋煮,而用木甄蒸,這種飯香氣更濃。每逢節日。瑤族人家還要做粑粑。節日菜餚主要是雞、鴨、魚、豬肉、豆腐、粉絲以及各種蔬菜。有的地方瑤族四月八還要煮烏米飯。在湖南江水縣的瑤族姑娘,每年農曆四月初八過“野餐節”時要吃花蛋,製作花粑粑,吃花糖。姑娘們在吃花蛋、花糖和花粑粑時,小夥子不許偷看,違者還要受罰。

瑤族的重要節日有哪些?

贊助廣告

瑤族重要節日之一——盤王節 節日名稱:瑤族盤王節 節日時段:農曆十月十六日 盤王是瑤族的始祖,盤王節是瑤族人民祭祀祖先的節日,也是瑤族最隆重的歌會。到今天,盤王節已逐步發展為慶祝豐收的聯誼會。 此外,還有大節日、小節日之分。大節日有盤王節、春節、達努節、中元節、社王節、清明節等,小節日幾乎每月都有。廣西都安瑤族的達努節比較隆重,相傳是紀念先人反抗土司鬥爭的節日。盤王節,俗稱“跳盤王”、“還盤王願”。每隔三五年舉行一次,時為農曆十月十六日,一般由一戶、數戶或一村進行。主要儀式由師公跳神祈禱,唱盤王歌,跳長鼓舞,禱告盤王(盤瓠)保佑賜福。盤王節,一般是自稱“勉支”的瑤族的節日,十分隆重。

贊助廣告

瑤族的重要節日有哪些?

瑤族重要節日之一——盤王節節日名稱:瑤族盤王節 節日時段:農曆十月十六日 盤王是瑤族的始祖,盤王節是瑤族人民祭祀祖先的節日,也是瑤族最隆重的歌會。到今天,盤王節已逐步發展為慶祝豐收的聯誼會。 此外,還有大節日、小節日之分。大節日有盤王節、春節、達努節、中元節、社王節、清明節等,小節日幾乎每月都有。廣西都安瑤族的達努節比較隆重,相傳是紀念先人反抗土司鬥爭的節日。盤王節,俗稱“跳盤王”、“還盤王願”。每隔三五年舉行一次,時為農曆十月十六日,一般由一戶、數戶或一村進行。主要儀式由師公跳神祈禱,唱盤王歌,跳長鼓舞,禱告盤王(盤瓠)保佑賜福。盤王節,一般是自稱“勉支”的瑤族的節日,十分隆重。

瑤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節

瑤族的傳統節日有:山歌節、歌堂節、晒衣節、乾巴節、盤王節、牛節、達努節、成人禮、討寮皈節、討念拜。瑤族是中國一支古老的民族,是古代東方“九黎”中的一支 ,民風淳樸且彪悍。

1.山歌節

瑤族的民族節日較多,除過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外,還有自己特有的傳統節日,如盤王節、祭春節、達努節、耍歌堂、啪嗄節等。節日裡因為人多,飯一般不用鐵鼎鍋煮,而用木甄蒸,這種飯香氣更濃。每逢節日。瑤族人家還要做粑粑。節日菜餚主要是雞、鴨、魚、豬肉、豆腐、粉絲以及各種蔬菜。有的地方瑤族四月八還要煮烏米飯。在湖南江水縣的瑤族姑娘,每年農曆四月初八過“野餐節”時要吃花蛋,製作花粑粑,吃花糖。姑娘們在吃花蛋、花糖和花粑粑時,小夥子不許偷看,違者還要受罰。

2.歌堂節

“耍歌堂”節,又叫“耍望”節,是廣東省連南瑤族自治縣、連山瑤族自治縣瑤族人民的隆重節日“耍歌堂”是瑤語譯音,意為慶豐收。也是青年男女對歌覓友的節日。三五年舉行一次,一般在金秋季節,十月十六日左右,歷時三天、九天不等。

“耍歌堂”最後的一個儀式是送神,即把祖先塑像送回廟宇裡去。當夕陽西下時,集體參加的各種儀式己經結束,人們各自歸家張羅晚餐。晚餐席間,賓主開懷暢飲。有的瑤佬當著六親邊飲邊唱,多是敘述歷史或神話故事。過去的瑤歌曲調壓抑低沉,就是在結婚時唱的戀歌仍有哀怨之情,可見瑤族人民千百年來所受的壓迫之深。

3.晒衣節

每年舊曆六月六,廣西桂平縣的盤瑤要隆重地歡慶一年一度的晒衣節。節日的早上,各家各戶的老者指揮年輕人有秩序地把箱子、櫃子及衣服、鞋子等搬到房外晒穀坪,攤開在竹墊上或掛在竹竿上,等候烈日曝晒,整個寨子色彩斑斕,成了衣物的“海洋”。晒到三四個小時後再把衣物等放回原處。到了傍晚,全寨人站在晒穀坪上,對著西沉的太陽頻頻招手,表示對太陽的感激和崇敬。“晒衣節”家家戶戶要宰雞殺鴨歡慶,別有情趣。

4.乾巴節

乾巴節,是雲南省河口瑤族自治縣瑤山鄉一帶藍靛瑤人(瑤族支系)人民一年一度的節日。每年農曆三月初三舉行。

5.盤王節

“盤王節”是瑤族最為盛大的節日,節日時間為農曆十月十六日。

盤王節可以一家一戶進行,也可以聯戶或者同宗同族人集聚進行。但不管以哪種形式舉辦,都要殺牲祭祀,設宴款待親友。節日一般為三天兩夜,也有的長達七天七夜。

節日期間,瑤族人民殺雞宰鴨,男女老少穿上節日盛裝,彙集一起,首先祭祀盤王,唱盤王歌,跳起黃泥鼓舞和長鼓舞,追念先祖功德,歌頌先祖英勇奮鬥精神。其次,歡慶豐收,酬謝盤王,盡情歡樂。與此同時,男女青年則開展對歌活動,抓住良機擇意中人。有的地方還要打花棍、放花炮及請戲班子唱戲等。

盤王節儀式由4名正師公主持,各司其職,還願師、祭兵師、賞兵師、五穀師,每人1名助手,共8人,此外還有4名歌娘歌師、6名童男童女、1名長鼓藝人和嗩吶樂隊參與盤王節。其傳承方式以師承和家傳為主。

6.牛節

瑤族的牛節也和農業生產有關。在瑤族地區,牛是重要的畜力,犁地耙田都用牛力,過去一些地區的瑤族還用牛力拉車運輸東西,牛在生產勞動中所起的這種重要作用,使人產生愛牛、惜牛的心情,從而形成敬牛習尚,並形成牛節。據瑤族民間傳說,每年夏曆 四月初八 是牛的生日,所以,人們將這天作為牛節。

7.達努節

“達努”是瑤語,意為“不要忘記”。節日定在農曆的五月二十九日。相傳這一天,是瑤族始祖“祖娘”的生日,所以又叫“祖娘節”。

傳說祖娘叫密洛陀,她曾派三女兒帶著穀子到山裡墾荒。密洛陀將珍藏的銅鼓送給三女兒,並幫助她驅逐鳥害,使糧食獲得豐收。從此,祖孃的三女兒就在山區安居樂業,繁衍子孫,成為瑤族。瑤族人民為了紀念密洛陀,就......餘下全文>>

瑤族是什麼節日

瑤族的節日較多,有大節日、小節日之分。大節日有盤王節、春節、達努節、中元節、社王節、清明節等,小節日幾乎每月都有。廣西都安瑤族的達努節比較隆重,相傳是紀念先人反抗土司鬥爭的節日。盤王節,俗稱“跳盤王”、“還盤王願”。每隔三五年舉行一次,時為農曆十月十六日,一般由一戶、數戶或一村進行。主要儀式由師公跳神祈禱,唱盤王歌,跳長鼓舞,禱告盤王(盤瓠)保佑賜福。盤王節,一般是自稱“勉支”的瑤族的節日,十分隆重。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

瑤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瑤族的民族節日較多,除過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外,還有自己特有的傳統節日,如盤王節、祭春節、達努節、耍歌堂、啪嗄節等。節日裡因為人多,飯一般不用鐵鼎鍋煮,而用木甄蒸,這種飯香氣更濃。每逢節日。瑤族人家還要做粑粑。節日菜餚主要是雞、鴨、魚、豬肉、豆腐、粉絲以及各種蔬菜。有的地方瑤族四月八還要煮烏米飯。在湖南江水縣的瑤族姑娘,每年農曆四月初八過“野餐節”時要吃花蛋,製作花粑粑,吃花糖。姑娘們在吃花蛋、花糖和花粑粑時,小夥子不許偷看,違者還要受罰。

瑤族春節的習俗有哪些

瑤人過年

“二十一打主意,二十二買蛋去,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過小年,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殺肉豬,二十七殺現雞,二十八殺水鴨,二十九種種有,三十夜晚團圓酒。”

這是一乎描述瑤人過年的民謠。其實,早在臘月二十前的上半年就已開始“打主意”了,即使是春播一粒種,也是為的能過個好年,夏天採擷的黃花,秋天收穫的瓜子,都要留著過年才吃。不過,真正有過年氣氛的,當然是臘月二十一以後。那時節,平時看不見幾個人影的崎嶇不平的山路上,就會充滿歡聲笑語。等雞唱頭遍後,出山趕墟選購年貨的山民們便高舉著松明火把,火龍般行進在趕墟的路上。天將黃昏,家中的人還得沿途去接。趕墟的人一天往返百來裡也不知疲倦。

留在家中的人便忙著磨豆腐,炸果子,包荷葉,清掃房前屋後,在門口貼上“淨掃寒門迎賓客,滿斟熱酒賀新朋”之類的春聯等待三十夜晚的來臨。

除夕是瑤人最隆重的節日,這天晚上的餐桌上擺滿了老鼠、鹿子、野豬、山雞、青蛙、墨魚、螃蟹、泥鰍等做的美味佳餚,還有荷包肉、釀豆腐、香菇雞等瑤家風味的食品,最後一道菜是門前小溪裡的鰱拐魚。有些人家裡太窮,做不出三、五道菜,但也要千方百計地做一道叫“魚”的菜,意為連年有餘。酒為紅薯酒或米酒。瑤人不善飲用白酒,也不飲啤酒,認為啤酒象馬尿。主食是不夾一粒苞米的紅米飯。

然後,隆重地請長輩坐在上席,三通鼓響,點燃了鞭炮,祭奠了天地國君師和列祖列宗後便開懷享用辛苦一年後的甘甜。席間免不了回顧一年來的種種酸甜苦辣和記掛著遠嫁他鄉和出門在外工作的親人。

晚餐過後,全家人就圍坐在灶前守歲,老人擺古,灶裡燃燒著專門供除夕夜晚燒的桐樹或棕櫚樹。有串門的來了,便殷勤邀人用茶,品嚐自制的南瓜籽,葵花籽,毛粟和糯米果子,偶爾也抽上幾口竹筒水煙,當然,如今富裕了,抽希爾頓、大中華也不是什麼希奇事。

正月初一是農曆的春節,雖然瑤人只興過年,不興過春節,但初一這一天卻是個極其重要的大喜日子。天剛矇矇亮,人們便爭先恐後地開啟大門,燃放鞭炮,叫做“出行”。只要有一家的鞭炮響了,整個寨子都一呼百應,噼裡啪拉地放起炮竹來。頓時,山谷震憾,群鳥驚飛。天亮後,便會看到家家的門上都插有一枝象徵吉祥如意、春到人間的白臘樹枝。小孩子們便挨家挨戶地去說些恭禧發財的吉利話。

早餐一律繼續享用昨晚的殘湯剩菜,不得另起鍋臺,重做佳餚,這大概也是寓意連年有餘的意思吧。

飯後,新的一年便算重新開始了,老人便出“一隻母雞孵小雞,從去年臘月三十孵到今天正月初一,一共孵了多久?”之類的算術謎語給小孩們猜,大人便去走親戚。除了女婿、女兒先回孃家婆家外,其他的親戚倒也沒什麼貴*親疏之分。

走親戚也就是去探望親朋。出門的人手提肩挑一些竹籃子,裡面裝上幾份豬肉、雞蛋、大米、黃糖、糯米粑粑之類的禮物,然後翻山越嶺地往親戚家去。

如果是帶著未滿五歲的孩子出門,遇到過橋時,還得一邊過橋,一邊禱告:“仔古啊,跟來跟去喲!仔古喲,跟來跟去啊!”生怕孩子的魂魄不敢過橋。

到了親戚家附近,便偷偷地點上香火或香菸,快到門口時,就點燃一串鞭炮報喜。這樣,主人聞聲而出,也趕忙點燃一串鞭炮將客人迎進正堂。於是噓寒問暖,互道相思,敬茶敬菸,燙腳洗塵,忙個不亦樂乎。帶有孩子的大人還得將孩子領到神龕前禱告一番,求神靈護佑,莫要驚嚇了孩子。

於是乎,一住便是三、五天,每日裡主人傾其珍藏用上好食品殷勤款待。瑤人喜愛猜枚子,六六順、七巧媒地熱鬧一番,往往是早、中、晚餐連在一起,一醉方休。

雖說瑤人是勤勞的,但他們也是最會玩的。有一首民謠叫做“耍正月,玩二月,做工就看三四月。”反正山高水冷,正月裡無事可幹,何樂而不為?

正月裡,更是......餘下全文>>

各民族節日有哪些?

蒙古族節日

編輯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曆新年,蒙古語為“查幹薩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此外還有祖魯節、麥爾節、祭敖包、打鬃節、那達慕、馬奶節等。

蒙古族年節

蒙古族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而且“白”在蒙古人心目中具有“開元”之意。關於蒙古年節傳說不一。據史書記載,自元朝起蒙古族接受了漢族曆法,因此,蒙古族白月與漢族春節正月相符。這就是蒙古族過“春節”的由來。蒙古族年節,雖然與漢族春節時間一致,並吸收了一些漢族習俗,如吃五更餃子,放鞭炮等,但也保留了很多蒙古族傳統習俗。在農牧區,蒙古族在除夕之夜一般都要吃手扒肉、點篝火,以示閤家團圓,辭舊迎新。初一凌晨晚輩向長輩敬“迎新酒”,親朋間互贈哈達,恭賀新年吉祥如意。在整個白月(正月)裡,在草原上常會看到穿著節日盛裝的牧民帶著酒香和歌聲,和著馬蹄或汽車摩托車的伴奏,結伴走親訪友的熱鬧情景。

那達慕

蒙古語意為“遊戲”或“娛樂”。原指蒙古族傳統的“男子三競技”--摔跤、賽馬和射箭。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演變成今天的包括多種文化娛樂內容的盛大慶典活動和物資交流活動。歷史上的那達慕不受時間限制,通常在祭祀山水、軍隊出征、凱旋、帝王登基、正月以及大型慶典等場合舉行。今天的那達慕,在每年夏秋之交舉行,規模一般是看當年牧業的生產情況,小豐收小開,大豐收大開。活動內容除了傳統的“男子三競技”,還有文藝演出、田徑比賽和各類經濟文化展覽以及訂貨洽談、物資交流等。

馬奶節

蒙古族傳統節日。以讚頌駿馬和喝馬奶酒為主要內容,故名。主要流行於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和鄂爾多斯牧區。通常在農曆八月下旬舉行,日期不固定,為期一兩天。為歡慶豐收,彼此祝福,除準備足夠的馬奶酒外,還以全羊席等款待賓客,並舉行賽馬、請民間歌手演唱祝詞、向老懞醫獻禮和烏蘭牧騎文藝演出或放電影等活動。據傳,那達慕盛會即源於此。

祭敖包

蒙古族的傳統祭祀活動很多,如祭天、祭火、祭祖、祭敖包等。其中祭敖包是各蒙古族居住地區普遍進行的祭祀活動。

“敖包”是蒙古語音譯,亦作“鄂博”、“腦包”等,漢語的意思為“高堆子”。原是指在遊牧交界之處及道路上用石塊或泥土堆積起來以作標記的石堆或土堆。正如《清會典》所記:蒙古“遊牧交界之所,無山無河為志者,壘石為志,謂之敖包”。後來逐漸被視為神靈的居所,被作為崇拜物加以祭祀和供奉。於是,原來的界標、路標就變成了祭祀山神、路神、村落保護神等神靈的場所。而且可以根據需要選址建造。過去內蒙各盟旗、蘇木和寺廟等都有自己公用的敖包,富裕的人家還建有家敖包,每座敖包還有各自的名稱。

敖包一般均建於地勢較高的山丘之上。多用石塊堆積而成,也有的用柳條圍築,中填沙土。一般呈圓包狀或圓頂方形基座。上插若干幡杆或樹枝,上掛各色經旗或綢布條。包內有的放置五穀,有的放置弓箭,有的埋入佛像。敖包的大小、數量不一。一般多為單個體,也有7個或13個並列構成敖包群的,中間的主體敖包比兩側(或周圍)的要大些。

過去,祭敖包活動多在農曆五至七月水草豐美、牛羊肥壯的季節進行。屆時,本蘇木、本旗甚至附近旗縣的群眾都紛紛扶老攜幼,攜帶著哈達、整羊肉、奶酒和奶食品等趕來敖包處。先獻上哈達和供祭品,再由喇嘛誦經祈禱,眾人跪拜,然後往敖包上新增石塊或以柳條進行修補,並懸掛新的經幡、五色綢布條等。最後參加祭祀的人都要圍繞敖包從左向右轉三圈,祈神降福,保佑人畜兩旺。祭祀儀式結束後,還常常舉行賽馬、摔跤、射箭、投布魯等傳統體育活動。

朝鮮族

編輯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餘下全文>>

瑤族過的是什麼節

瑤族的傳統節日

1.山歌節

瑤族的民族節日較多,除過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外,還有自己特有的傳統節日,如盤王節、祭春節、達努節、耍歌堂、啪嗄節等。節日裡因為人多,飯一般不用鐵鼎鍋煮,而用木甄蒸,這種飯香氣更濃。每逢節日。瑤族人家還要做粑粑。節日菜餚主要是雞、鴨、魚、豬肉、豆腐、粉絲以及各種蔬菜。有的地方瑤族四月八還要煮烏米飯。在湖南江水縣的瑤族姑娘,每年農曆四月初八過“野餐節”時要吃花蛋,製作花粑粑,吃花糖。姑娘們在吃花蛋、花糖和花粑粑時,小夥子不許偷看,違者還要受罰。

2.歌堂節

“耍歌堂”節,又叫“耍望”節,是廣東省連南瑤族自治縣、連山瑤族自治縣瑤族人民的隆重節日“耍歌堂”是瑤語譯音,意為慶豐收。也是青年男女對歌覓友的節日。三五年舉行一次,一般在金秋季節,十月十六日左右,歷時三天、九天不等。

“耍歌堂”是八排瑤民喜慶豐收,最隆重最大規模的傳統節日。據《廣東新語》載:“歲仲冬十六日,蓋田野功畢也,諸瑤至廟為會,名曰耍歌堂,男女同集跳舞唱歌,同時自由結婚,禮儀甚為簡單”。由此可見,瑤族定在農曆十月十六日舉行的“耍歌堂”是傳播歷史和喜慶一年辛勤勞動獲得豐收的傳統節日。

耍歌堂可分為大歌堂和小歌堂,大歌堂歷時三天九日,每十年舉行一次,小歌堂歷時一天,三年五載舉行一次。舉行大或小歌堂,由各排民眾商議決定,但時間都定在農曆十月十六日。這一天,也是全瑤族共同的節日--“盤王節”,而連南八排瑤則叫“耍歌堂”。節前在六七月間,各家各戶就開始積蓄糧食、大豆,催肥豬、牛、雞、鴨等。“天長公”、“頭目公”、“先生公”等長輩必須預早聚會,商定歌堂開支款項,然後攤派到各家捐款捐物,用以修繕排裡的廟宇,油漆翻新盤古王塑像和各房姓的祖先塑像,購買酒肉、香燭等歌堂用品。

各家各戶事先告知親戚朋友,邀請他們屆時上排玩耍。同時,宰牛豬、殺雞鴨、磨豆腐、做餈粑、釀米酒,招待四方賓客。如今,隨著生產的發展,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和提高,瑤胞的“耍歌堂”也推陳出新,賦予新的內容。耍歌堂之日,瑤家戶戶早起,清晨先鳴土銃三響,接著銅鑼叮噹,牛角嘟嘟,長鼓梆梆,迎來傳統的節日。

耍歌堂第一個儀式,是“遊神”大典。三聲土銃炮響開道,接著由瑤排一老人,即村上最權威的人,鳴鑼率眾過街串行遊行,老者後面跟著兩名彪形大漢,雙手擎舉一株帶枝帶葉的毛竹(碗口粗大,三丈多長,所謂“幡竹”)。竹枝上吊著玉米包、稻穗、花紙條、綵綢絲帶等。幡竹之後是拾神像隊伍,繼而分別是長鼓隊、銅鑼隊、嗩吶隊、男歌隊、女歌隊、小孩隊以及扛著長矛、大刀、三齒叉、鳥槍等武器的獵隊,浩浩蕩蕩,逶迤而行,鼓樂喧天,載歌載舞,周遊全排的大街小巷。遊行隊伍凡是經過巷口、轉彎處,都有人在那裡發放餈粑餅果,賜酒犒勞。遊行者掛備瑤袋領收這些物品,酒即每人一碗,一飲而盡。此刻,瑤排山寨,人流舞長龍,盛裝顯繽紛。歌舞隊跳著剛健粗獷的長鼓舞,龍騰虎躍,非常壯觀。而“噹噹、嗚嗚、嗡嗡、乒乓”的鼓角之聲,此起彼伏,響徹群山,人們沉浸在歡歌漫舞之中。

遊神結束,眾人先分享酒飯佳餚。痛飲一番之後,人們來到“歌堂坪”,進行“謳歌跳舞”。這時,瑤排的姑娘身穿盛裝,頸系銀圈,頭盤用野薏米串成的珠子,跚跚而來,排列在歌坪上方。先由司儀走進歌堂坪中間,引吭高歌,眾人同聲和唱,歌聲震撼群山。隨後,瑤族青年另男子三五成群,頭纏紅布頭巾,高插白雉翎,身穿盛裝,腰掛長鼓,呼哨而來,向著姑娘們跳起粗獷、剛健的長鼓舞,邊舞邊唱。一般先從催請歌唱起,然後唱盤問歌,繼而唱初交歌、深交歌。姑娘們與互相對歌問答,形象生動的比擬,幽默詼諧的玩笑,生動深刻的警句,穿插......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瑤族的節日有哪些?
苗族的節日有哪些?
鄂倫春族的節日有哪些?
漢族的節日有哪些?
我們漢族的節日有哪些?
滿族的節日有哪些?
彝族的節日有哪些?
傣族的節日有哪些節目?
壯族民族的節日有哪些?
蒙古族的節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