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傳統節日?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8日

6月份中國傳統節日的由來及習俗

中國傳統節日習俗

1.春節:春節是我國最盛大、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俗稱“過年”。按照我國農曆,正月初一是“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是一年的開始。傳統的慶祝活動則從除夕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每到除夕,家家戶戶闔家歡聚,一起吃年夜飯,稱“團年”。然後一起守歲,敘舊話新,互相祝賀鼓勵。當新年來臨時,爆竹煙花將節日的喜慶氣氛推向高潮。我國北方地區在此時有吃餃子的習俗,取“更歲交子”之意。而南方有吃年糕的習慣,象徵生活步步高。守歲達旦,喜貼春聯,敲鑼打鼓,張燈結綵,送舊迎新的活動熱鬧非凡。另外,各地還有互相登門拜年,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逛花市,賞燈會等習俗。

贊助廣告

2.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夜,是我國民間傳統的元宵節,又稱上元節,燈節。正月十五鬧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

3.二月二:民間傳說,每逢農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因此,這天就叫“春龍節”。我國北方廣泛的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盯。”的民諺。

4.清明節:清明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清明的前一天稱寒食節。兩節恰逢陽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紅柳綠。寒食節的設立是為了紀念春秋時代晉朝“士甘焚死不公侯”的介子推。清明寒食期間,民間有禁火寒食、祭祖掃墓、踏青郊遊等習俗。另外還有盪鞦韆、放風箏、拔河、鬥雞、戴柳、鬥草、打球等傳統活動。

贊助廣告

5.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但今天端午節的眾多活動都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舉行龍舟大賽,都與悼念屈原有關。同時,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清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

6.七夕節:每年七月初七,天下的喜鵲在銀河上搭成一座鵲橋,牛郎和織女才能相見。這個美好的傳說始於漢朝,經過千餘年的代代相傳,深入人心。這一天,民間有向織女乞巧的習俗。一般是比賽穿針引線,看誰更心靈手巧。因此,七夕又叫乞巧節或女兒節。每到七夕將至,牽牛和織女二星都竟夜經天,直至太陽升起才隱退,因而又被喻為人間離別的夫妻相會。

7.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間,因此稱中秋節。中秋之夜,除了賞月、祭月、吃月餅,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乾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此夜,人們仰望如玉如盤的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8.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的重陽佳節活動極為豐富,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重陽節又是“老人節”,老人們在這一天或賞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鍛鍊體魄,給桑榆晚景增添了無限樂趣。

9.冬至節:冬至在我國古代是一個很隆重的節日。至今我國臺灣還儲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以示不忘更本,祝福闔家團圓。北方地區冬至有宰羊,吃餃子的習俗,南方的傳統食品有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等等。

10.臘八節:臘八節是佛教的節日。這一天是釋迦牟尼成佛的日子,又稱“成道節”。這一天最重要的活動是吃臘八粥。最早的臘八粥只是在米粥中加入紅小豆,後來演變的極為複雜考究,主料有白米、黃米、江米、小米、菱角米等數十種,新增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松仁、葡......餘下全文>>

公曆5月至6月有什麼民俗節日活動?

五月:

勞動節:5月1日

青年節:5月4日

母親節:5月第二個星期日

護士節:5月12日

六月:

6月1日 國際兒童節 1949

6月5日 世界環境日 1974

6月6日 全國愛眼日 1996

6月11日 中國人口日

6月17日 世界防止荒漠化和乾旱日

6月20日 世界難民日 2001

6月22日 中國兒童慈善活動日

6月23日 國際奧林匹克日 1894

世界手球日

6月25日 全國土地日 1991

6月26日 國際禁毒日(國際反毒品日) 1987

國際憲章日(聯合國憲章日)

6月30日 世界青年聯歡節

6月第三個星期日 父親節

2016年6月9日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

農曆六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農曆六月十五不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農曆六月六是什麼節日

一,洗晒節 熱在三伏。夏至節後,恰逢小暑大暑節氣,氣溫升高,有時高達40℃左右,已超過人和動物的體溫。漢代劉熙曰:“暑,煮也,熱如煮物也。”進入數伏,以農曆六月初六為中心,湖南資興有一句老話叫"六月六 打個泡子 長塊肉"意思就是這一天洗晒,讓人好處多多,老北京有很多民俗:洗浴、晒物、洗象、晒經、賞荷、看谷秀等。農曆六月初六,民間稱為“洗晒節”。因這時天氣已非常悶熱,再加上值雨季,氣候溼,萬物極易黴腐損壞。所以在這一天從皇宮到民間,從城鎮到農家小院都有很多洗浴和晒物的習俗。當年一般百姓家沒有洗浴裝置,但人們也很講清潔衛生,習慣在每個節日或節氣時,都要進行沐浴潔身,信佛者尤其要以潔淨之軀去焚香拜佛以示虔誠。 二,洗象日 在元明清時期,農曆六月六還是法定的“洗象日”。那時皇帝在朝會、祭祀或出巡時,為顯示威嚴,要擺出一支由車馬象、鼓樂幡傘組成的龐大儀仗隊,每有盛大慶典,大象是不可缺少的成員。一千二百多年前,忽必烈在建元大都城後,那時的屬地暹羅、撣國、安南、高麗、爪哇等都帶貴重禮物來朝賀,其中暹羅、撣國、安南每年都要帶大象進奉。暑熱天時,大象就在元大都城附近的積水潭中洗浴嬉戲,引來百姓爭看圍觀。皇上為了大象的馴養與管理,還專門建立了象房、演象所和馴象所,並從緬甸招來象奴和馴象師。平時由象奴飼養並由馴象師指導訓練。乾隆時期大象最多達三十多頭,象奴馴象師多達百人。象房當時就設在宣武門內西側城牆根一帶,據說舊址即現在的宣武門新華社大院處,至今留有”象來街”、”象房衚衕”的美名。明清時期,六月初六初伏之時,都要舉行洗象儀式。清楊靜亭《都門雜詠》中記載:”六街車響似雷奔,日午齊來宣武門。鉦鼓一聲催洗象,玉河橋下水初渾。”在這一天,象房的象奴和馴象師打著旗敲著鼓,引著大象出宣武門,到城南牆根的護城河中讓象洗澡。這天在洗象處附近還要搭棚張彩,有監官負責監洗。當天也會臨時設有很多茶棚、小吃攤,如同趕廟會一般,車轎人馬如潮,觀者如蟻。為了觀看洗象活動,有錢的人家會提早佔據附近酒肆茶樓的好位置,以一飽眼福。大象對那時的百姓來講,終究是稀罕之物。觀象時,大象戲水之聲,觀者的驚訝讚歎之聲以及小商小販的吆喝聲,歡聲笑語連成一片。 三,晾經節 每當六月六,如果恰逢晴天,皇宮內的全部鑾駕都要陳列出來暴晒,皇史、宮內的檔案、實錄、御製文集等,也要擺在庭院中通風晾晒。當年這一天也有“晾經節”之稱,各地的大大小小的寺廟道觀要在這一天舉行“晾經會”,把所存的經書統統擺出來晾晒,以防經書潮溼、蟲蛀鼠咬。如舊京的白雲觀藏經樓裡,藏有道教經書五千多卷,在每年的六月初一至初七,白雲觀要舉行晾經會,屆時道士們衣冠整潔、焚香秉燭,把藏經樓裡的“道藏”統統拿出來通風翻晒。廣安門內著名的善果寺每逢六月初六也要作齋,舉辦“晾經法會”,僧侶們要禮佛、誦經,屆時開廟一天。那時看完洗象的百姓,都會湧到善果寺中觀看晾經,所以寺前也形成臨時集市,非常熱鬧。民間的轎鋪、估衣鋪、皮貨鋪、舊書鋪、字畫店、藥店以及林林總總的各類商店,都要晾晒各種商品。城市和農村的黎民百姓要晒衣服、被褥。民諺有云:“六月六,人晒衣裳龍晒袍”,“六月六,家家晒紅綠”,“紅綠”就是指五顏六色的各樣衣服。清代的北京居民,都在六月初六日那天翻箱倒櫃,拿出衣物、鞋帽、被褥晾晒。因此,有的地叫“晒衣節”或“晒伏”。 四,蟲王節 同其他節氣一樣,六月六這天還有許多專門的食俗。從六月初六起,街市上的中藥鋪和一些寺廟開始施捨冰水、綠豆湯和用中藥製作成的暑湯。主婦們也在這一天開始自制大醬。每到六月六,當天的飯食要吃素食,如炒韭菜、煎茄子和烙煎餅......餘下全文>>

我國古代六月農曆有什麼節日

六月六日 晒衣

漢族節日習俗,相傳農曆六月六日是佛祖釋迦牟尼晒經的日子,故民間認為這一天晒得東西易於儲存,

人們習慣於該日將衣物拿到室外晾晒,認為這樣衣物不會被蟲蛀

六月六 高山族的節日,臺灣女兒節,回孃家,民間有六月六回姑娘的傳統

六月十六,

方圓數百里的藏、羌、回、漢各族人民集會於黃龍·瑟爾嵯,在寺前空地上帳篷連營,爐火如星,各部酋長率眾排列大圍,環跳互唱,應聲山谷。

六月廿四

涼山彝族火把節

火把節是四川涼山彝族同胞為祈求莊稼豐收而舉行的傳統節日。時間為每年農曆六月廿四。彝族同胞就會高舉火把,手持黃傘,家家飲酒、吃坨坨肉、並殺牲畜以祭祖先。人們穿新衣,開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體活動,男人們參加鬥牛、羊、雞、賽馬、摔跤;婦女則唱歌,吹口弦,彈月琴。晚上燃火把在房前屋後遊轉;第三天晚上成群結隊地舉著火把遍遊山野,火光一片,然後又集中到一處點燃篝火,伴著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結束。涼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西昌市最為熱鬧。

六月廿四

雷祖會

醬園、麵食、糖業售貨員的同業行會,供奉雷祖(又稱雷龍)。相傳紂王叔殷文中,從業小吃行,與姜子牙相遇,封為雷祖,遂為是業祖師。會期為 農曆六月廿四 ,有的郊縣,如 彭州 市、都江堰市則為六月十六。

二王廟廟會

傳說農曆六月二十四日是二郎生日,後兩日為李冰生日。因此六月二十四日前後。川西受益區人民不辭艱苦跋涉,扶老攜幼,帶著祭品,來廟祭把,每日多達萬人。《灌縣鄉土志》中說:“每歲插秧畢,蜀人奉香燭,把李王,絡繹不絕呼。”至今民祭之日,二王廟裡人山人海,香菸繚繞,虔誠之態,令人感動。

賞花節

藏族傳統節日。又稱看花節。流行於馬爾康縣一帶。每年農曆六月舉行,時間一般3天~5天,有的地方長達10余天。人們帶著食品、帳篷,騎著駿馬,成群結隊到野外遊玩,欣賞山花。他們搭好帳篷,熬好酥油茶,盛滿青梨酒,一邊吃喝,一邊賞花,一邊祝福。晚上,燃起篝火,高歌歡舞。節日期間,還要舉行摔跤、賽馬等活動。也是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機會。

趕秋節

苗族傳統節日。流傳於重慶市秀山縣。每年立秋日舉行。屆時,人們從四面八方湧向集會地點,參加和觀看打鞦韆、舞獅子、玩龍燈、上刀梯等活動。關於趕夥節的起源,傳說是古時候一個聰明的小夥子,為民尋找心愛的姑娘,便將一人坐的鞦韆改制成八人坐的鞦韆,吸引遠近的人們都來盪鞦韆。在鞦韆場上,他終於找到了心愛的姑娘。從那以後,每年秋天人們都要聚到一起盪鞦韆。年復一年,便形成為趕秋

其它節

六月初四,哈尼族姑娘節;

六月初六,天貺節,“請姑姑”,大禹生日,龍王爺晒鱗日,等等,源自漢族。今為瑤族,布依族等重要節日;

六月十三,魯班先師誕;

六月十四,藏族花兒會;

六月十九,觀音菩薩成道日;

六月廿四,彝族火把節;

六月廿五,白族火把節。

每年的農曆6月24日,是那個族人民的傳統節日的什麼節.

每年的農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人民傳統的節日--火把節

農曆六月初六是什麼節日?有什麼來歷?

農曆六月初六,除了是“姑姑節”外。在古代還是另外一個節日,名叫“天貺(賜贈的意思)節”。天貺節是道家的稱呼,起源較晚。 農曆六月初六,淮安民間舊時有六月六晒紅綠的習俗。相傳“六月六晒紅綠”之俗起源於唐代。唐代高僧玄奘從西天(印度)取佛經回國,過海時,經文被海水浸溼,於六月初六將經文取出晒乾,後此日變成吉利的日子。開始,皇宮內於此日為皇帝晒龍袍,以後又從宮中傳向民間,家家戶戶都於此日在大門前曝晒衣服,以後此舉成俗。

起源 六月六又叫“天貺節”,此節起源於宋代。宋真宗趙恆是一個非常迷信的皇帝,有一年六月六,他聲稱上天賜給他一部天書,並要百姓相信他的胡言,乃定這天為天貺節。還在泰山腳下的岱廟建造一座巨集大的天貺殿.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的“天貺節”已失去原來含義,而晒紅綠的風俗尚存。 風俗 天貺節的民俗活動,雖然已漸漸被人們遺忘,但有些地方還有殘餘。江蘇東臺縣人,在這一天早晨全家老少都要互道恭喜,並吃一種用麵粉摻和糖油製成的糕屑,有“六月六,吃了糕屑長了肉”的說法。還有“六月六,家家晒紅綠”的俗諺。“紅綠”指五顏六色的各樣衣服。此諺的後一句,又作“家家晒龍袍”,在揚州有個解釋,說乾隆皇帝在揚州巡遊的路上恰遭大雨,淋溼了外衣,又不好借百姓的衣服替換,只好等待雨過天晴,將溼衣晒乾再穿,這一天正好是六月六,因而有“晒龍袍”之說。江南地區,經過了黃梅天,藏在箱底的衣物容易上黴,取出來晒一晒,可免黴爛。此外還有給貓狗洗澡的趣事,叫做“六月六,貓兒狗兒同洗浴”。 該節起源於宋真宗趙恆。某年的六月六日,他聲稱上天賜給他天書,遂定是天為天貺節,還在泰山腳下的岱廟建造一座巨集大的天貺殿。 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個節日,叫做翻經節。傳說唐僧到西天取經回來,不慎將所有經書丟落到海中,撈起來晒乾了,方才儲存下來。因此寺院藏經也在天貺節這一天翻檢曝晒。 【天貺節的習俗】天貺節,又稱“六月六”、“回孃家節”、“蟲王節”等。“六月六”是一個小節,節日活動較少,主要是藏水、晒衣和晒經書,婦女回孃家,人畜洗浴,祈求晴天等活動。? [回孃家]漢族有一個傳說。春秋戰國時期,晉國卿孤偃驕傲自大,氣死親家趙衰。有一年晉國遭受災害,孤偃出京城放糧,女婿想乘孤偃過生日之時,為父親報仇,殺死孤偃。女兒知道後,星夜趕回孃家報信,讓父親有個準備。孤偃放糧回城,深知自己辦了壞事,悔恨不已。他不僅不怪女婿,還改正了自己的毛病。事後,每年農曆六月六日,孤偃都把女婿、女兒接回家裡,閤家團聚。後來傳到民間,逐漸成了婦女回孃家的節日,還稱為姑姑節。 女兒回孃家是經常性的,但是什麼時候能回,要看夫家能否離開,如農忙時節、節日期間,女兒要在丈夫家生活。而農曆六月農閒期間,才為女兒回孃家提供了方便條件,民諺說“六月六,請姑姑”,因此,婦女回孃家是天貺節的重要內容。此時,小孩也要跟隨母親去姥姥家,歸來時,在前額上印有紅記,作為避邪求福的標記。河南婦女回孃家時,要包餃子,敬祖先。婦女要在祖墳旁邊挖四個坑,每個坑中都放餃子,作為掃墓供品。另外,甘肅榆中在農曆六月六廟會上,求育婦女要跪在太白泉邊,從水中撈石,用紅布包好,祈求得子。 [晒書]關於天貺節的來歷,認為是道教元始天尊賜書於人間。在民間,傳說玄女賜給宋江一部天書,使他替天行道,扶危濟貧。正因為有農曆六月六降天書的傳說,又傳說當天是龍晒鱗的日子,天晴日朗,當時又處於盛夏,多雨易黴,這種多雨天對書籍、衣物都十分不利,因此只要遇到晴天就要進行曝晒。河南有首民諺:“六月六晒龍衣,龍衣晒不幹,連陰帶晴四十五天。”此時從佛寺、道觀......餘下全文>>

6月24日是不是節日?是什麼節日?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火把節 -- Torch Festival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語支的民族都要過火把節,火把節又叫星迴節,俗有“星迴於天而除夕”之說,相當於彝歷的新年。火把節的主要活動在夜晚,人們或點燃火把照天祈年,除穢求吉,或燒起篝火,興行盛大的歌舞娛樂活動。

火把節是彝、白、納西、基諾、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騷聲海內外,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曆的六月二十四日

◆6月24日 西班牙國王陛下日-----His Majesty the King's Day (SPAIN)

六月六節的節日習俗

“六月六”是漢族和布依族人民的傳統佳節,由於居住地區不同,過節的日期也不統一,漢族和有些布依族地區六月初六過節,稱為六月六;有些布依族地區六月十六日或農曆六月二十六日過年,稱為六月街或六月橋。每年農曆的六月初六,布依族人民居住的村寨,家家戶戶都要宰牛宰豬,殺雞包粽子祭祀祖宗。爾後,閤家歡飲。隆重地歡慶布依族人民世代沿襲下來的傳統節日。

節日習俗

六月初六日,晉南地區稱為“回孃家節”。

傳說春秋戰國時,晉卿狐偃驕傲自大,氣死親家趙衰。一年晉國遭災,狐

偃外出放糧,說好六月初六日回家過壽。女婿決定乘狐偃祝壽之機,刺殺丈人,以報父仇。女兒探知此事,趕回孃家報了信。狐偃放糧歸來,看到了民間疾苦,後悔未聽親家忠告,痛恨自己作錯事情。不但不怪罪女婿,還當眾承認了自己以前的錯誤。後每於六月初六日,狐偃必將女兒、女婿接回家中團聚。傳到民間百姓效仿、相沿成俗。溯其原因,晉南盛產小麥,六月六日前後,小麥已經收打完畢,正處在一個農閒階段,是探親的絕佳時期。民間就有“六月六,走罷麥”的俗語。六月六姑娘回孃家,要用新產的小麥麵粉,蒸一個大月形的角子饃,意喻自家又獲得了豐收。丈母孃招待姑爺,要做七、八樣飯菜。主食有涼粉、涼麵、蒸饃、烙餅等等。在安邑、解州一帶,招待姑爺以吃“胡餅”為榮,傳說是張騫出使西域時帶回,由於西晉大書法家王羲之被東床擇婿時,裸體睡覺,口裡大嚼的就是“胡餅”,故相沿成俗。這種“胡餅”用南瓜絲絲和精麵粉做成,鬆軟可口,非常好吃。萬榮一帶要吃煎餅、配以椒葉、呈五色,取意女媧煉五色石補天,暗喻女兒的精明強幹。如果是新出嫁的姑娘,這一天,孃家還要給親家送饃,饃內夾以碎肉,蒸熟後必須呈開口形狀,稱為“張口饅頭”,象徵著早為婆家生兒育女。這種特殊的民俗,其源蓋出於遠古時期的原始崇拜,屬於女性生殖器崇拜的遺俗。

六月初六日,晉北地區習慣稱為“蟲王節”。季節上正是農作物害蟲繁衍的時期。“小民以食為天,無螟塍自然康樂;百姓望天如歲,有蟊賊幸年驅除”。這個時期也是農家盼望雨水的季節,俗語稱“有錢難買五月旱,六月連陰吃飽飯”。而下雨又能有效地抑制蟲害的泛濫。是日,農家要進行集會,宰牲、設供、焚香、敬紙,(蟲子)(蟲方)廟裡祭蟲王,龍王廟裡祭雹神,祈求保佑莊稼豐收。正如一副聯語所言:“生蝗滅跡三農泰,旱魃無聞四野安”。如今,宰牲設供已不再進行了,但民間卻習慣在這一天舉辦開園活動。凡有菜園之處,都要邀朋飲酒。六月六,晉西北人習慣郊遊,稱為“踏青”。

六月初六日,民間亦稱“晒衣節”或“晒書節”。是日,要將自家儲存的皮大衣、皮套子、毛衣之類統統拿到太陽底下曝晒,據說這樣可以一年之內不生蛆,不返潮。農家這一天還盛行作曲。說是用這一天做的曲拌醋,做出的醋特別酸,味道特別醇美。讀書人這一天除晒書外,還講究給先生送禮,或是烙餅饃、做菜盒請先生吃飯。而做先生的講究給學生反饋一枚桃,或面桃、或鮮桃,含桃李滿天下之意。佛教與道教界還把六月初六日稱為“天貺節”。傳說宋代此日曾有天書降臨。後來,寺觀望的僧道要在這一天翻晒經卷,據說可得靈氣,讀起來悟解要深。

六月初六日,民間亦稱“牛羊節”,這天,東家要設宴延請牧工。

六月初六日,在許多地方也演化成了廟會。

鄉寧縣六月六日,要祭祀河神,抬“城隍出巡”。靈邱縣六月六日要為南嶽府君慶賀聖誕。據《縣誌》載:“士民祭祀唯謹,四方商賈畢至,邑之人終歲口用所需,以及男婚女嫁釵裙衣帕之錦,皆於此日置買。市易三日畢,居民各歸農業。商賈亦行,歲以為常。”一九八四年廟會期間,趕會者達六十六萬人次之多。大同人六月裡趕......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六月的傳統節日?
五月的傳統節日?
四月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三月的傳統節日?
一月的傳統節日?
每個月的傳統節日?
四月的傳統節日?
錫伯族的傳統節日?
滿族的傳統節日?
普米族的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