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固族的節日?
裕固族的民族習俗
按照裕固族的傳統禮俗,老人會在門口把你讓進帳篷,安排客人坐在左側面朝門口的貼地板床上,這是貴賓席。最好按他們的習俗,先用雙膝跪坐,然後盤腿坐下。一般是按男左女右分坐。當主人請你用餐時,不要站起來,更不得走動,也無須過謙,儘管吃好了。裕固族待客真誠憨厚,討厭虛情假意,並根據客人的身份、社會地位及與主人家的關係,將肉分成頭等、二等,宰一隻羊共分十二等。量人送禮,可由客人帶走。民間傳統有先敬茶後敬酒的習慣。在狩獵季節,裕固族還有野餐待客之習。喝奶茶是裕固族人的重要習慣。過去的飲食特點是一日三茶,以茶為飯。一般到晚間才吃一點麵食。所以有客人時,裕固人總是先請喝酥油炒麵茶,然後才用手抓羊肉和青稞酒款待。客人在喝奶條時,一定要吃乾淨沉在碗底的“曲核”(一種呈塊狀的奶製品),這表示已經吃夠了,要不然的話,主人會—個勁地給你新增。裕固族人好酒,而且酒量不小。不少人能喝4斤白酒.有的婦女也能喝上斤把。以酒待客是傳統習俗之一。他們的習慣是先吃後喝,在吃飽之後再喝酒。裕固族人喝酒從來不要菜,只是喝光酒,他們有個老規矩,就是用各種名目向客人敬酒,要千方百計地把客人灌醉,似乎只有這樣才盡到了主人之誼。裕固人敬酒都是敬雙杯。無論在場的有多少個人、只有兩隻小酒杯。在場的人要輪番給客人敬雙杯。沒有海量是難以招架的。此外,裕固族划拳之風甚盛,程式複雜,花樣繁多。幾乎男女老少都會划拳。裕固族划拳有兩種,一種是叫拳,與漢族的差不多。另一種是啞拳,是不叫喊的。雙方每次只伸出一個指頭,按拇指大於食指、食指大於中指、中指大於無名指、無名指大於小指、小指大於拇指的順序決定勝負,如果雙方出的是不相鄰的兩指,則無勝負,重出。這種啞拳只有婦女、小孩或不會劃叫拳的人才採用。到裕固族牧民家去做客,有一些禮俗是必須懂得的。如果是騎馬去,在離帳篷比較遠的地方就得下馬,以免驚動畜群。馬鞭不論長短一律放在帳篷外面,不要帶進去。離開時,不要出門就上馬,而應牽著馬走一段路,等主人回去了再上馬。假如帶了槍支、彈藥或生皮、生肉也不要拿進帳篷。穿紅衣、騎紅馬的人是不準進帳篷的。這是由於裕固族信仰佛教的緣故。據說他們信奉的“毛神”就是穿紅衣、騎紅馬的,因此有這樣的禁忌。 裕固族的婚姻為一夫一妻制,同姓同族間嚴禁通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婚姻形式有包辦婚姻及帳房戴頭婚姻。帳房戴頭婚即女子成年時舉行戴頭儀式,在孃家可另豆帳房成家,是古老婚制的遺俗。喪葬有火葬、土葬、天葬三種形式。裕固族的婚俗頗為奇特,在婚禮儀式上,新郎向新娘連射三支無鏃箭(不至於傷人),象徵新郎新娘相親相愛,白頭到老。射罷,新郎把弓箭折斷,扔到門旁,由老人投進火裡燒掉。這個習俗來源一個古老的傳說:從前,裕固人沒有火,後來有一個英雄取來火種,裕固人才過上好日子。當時,有一對新婚夫婦,丈夫外出狩獵,妻子在家不慎將火弄滅。她為向一個三頭妖求火而必須把血獻給它喝。幾天後,丈夫回來後,而妻子卻因妖精天天來喝血而變得骨瘦如柴。丈夫知情後,用三箭射落妖精三個頭,而自己也因受重傷死去了。從此,裕固族人民為了防止妖精再來,也為了紀念那位驅逐妖魔的英雄,舉行婚禮時便興起這個儀式。象徵新娘有勇敢善射的丈夫保護,妖魔鬼怪不敢興風作浪。蘊含著裕固人戰勝邪惡、追求幸福生活的決心和願望。依照裕固族的風俗習慣,婚禮結束,婆家招待完賓客後,新娘則要按照喇嘛選定的吉日、時辰、方向,放牧二至三天。放牧期間新娘要親自數牛、數羊、數馬,並捻一杆線,拾一捆柴。這樣做,一方面為了表示新娘能幹、勤儉,另一方面則是用以告知諸山神,這一家添了新人,並且開始放牧、治家了。裕固族婚禮分兩天進行,第一天在女家,......餘下全文>>
裕固族的民族文化
一種為西部裕固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語言接近維吾爾語,被稱之為“最古突厥語活化石”,一種是東部裕固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由於兩種語言不通,各部落為了便於交流,還使用漢語。裕固族有本民族的文字,漢語、漢文是裕固族共同交際的工具。 西部裕固語是歷史上“黃頭維吾爾”或“撒裡畏兀爾”為主體的人所說的語言,這種語言和同語族語言相比,有自己的獨特之處,例如,由於體詞詞腰出現-z-音,從而與有共同地理環境和民族起源的現代維吾爾語相區別,而屬於由-z- < d (azaq
各個民族的傳統節日
我國56個民族的傳統節日
1、阿昌族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雲南,是中國雲南境內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會街,是阿昌族人民的傳統集會,多在每年農曆九月中旬舉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會街原屬宗教集會。主要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出窪(開門)、燒白柴、潑水節等。除宗教節日外,還有許多本民族特有的傳統節日。如:火把節、窩羅節、澆花節和春節。耍白象是阿昌族傳統節日。
2、德昂族
德昂族民間傳統節日主要有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燒白柴等,大都與佛教活動有關。德昂族還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龍、谷娘等祭祀習俗,其中以祭龍最富情趣。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節),是虔誠的佛教徒最大的淨居把齋節日。
3、東鄉族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
4、侗族
侗族傳統節日各地日期不一,主要節日有新婚節、架橋節、祭牛節、吃新節、花炮節等。
5、白族
白族的傳統節日很多,已有上千年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現被定名為“三月街民族節”。它和“火把節”(又稱星迴節)等民族節日饒有特色。其他主要節慶活動還有大過年、繞三靈、火把節、耍海會、拜日望等。同漢族相同,也過清明、端午、中秋等。
6、獨龍族
唯一的傳統節日年節(獨龍語: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聯絡在一起的。過卡雀哇於每年冬臘月的某一天舉行,具體時間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節期的長短常常以食物準備的多寡而定,節日期間,人們要舉行祭山神儀式,唱歌跳舞。
7、俄羅斯族
俄羅斯人傳統的民族節日主要與宗教信仰有關,每年公曆的1月7日俄羅斯族均歡度聖誕節,紀念耶穌降生。
8、鄂倫春族
鄂倫春族的傳統節日不多,只有春節、氏族的“莫昆”大會和宗教活動“奧米納仁”,還有篝火節。主要節日是農曆新年。
每年的6月18日是鄂倫春民族傳統的節日--篝火節。這一天,鄂倫春人都要點燃篝火,歡歌舞蹈,歡慶自己民族的節日。
9、布朗族
最具特色的節祭日有:年節、祭寨神、洗牛腳等。
10、鄂溫克族
鄂溫克族不管是牧民、獵民還是農民,都以農曆新年為主要節日。臘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區五月二十二日要過“米闊魯”節,實際是由一種生產活動演變而成的節日。這一天,要統計牲畜的數目,給馬剪鬃尾、打烙印。人們在5月初五早起採艾蒿戴在頭上,去河邊洗臉、沐浴,以求安康。牧區還有“祭敖包”,這是從宗教祭祀演變成的節日,要舉行賽馬等活動。11、高山族
11高山族
高山族的節日很多。他們的傳統節日大都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豐年祭”又稱“豐收節”、“豐收祭”、“收穫節”等,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是高山族最盛大的節日。
12、仡佬族
祭山、吃新、過年,是各地仡佬族普遍過的三大節日。春節,是仡佬族最大的節日。農曆十月一日,是仡佬族的傳統節日“牛王節”,是仡佬族民間特有的節日。
13、朝鮮族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朝鮮族民間有五大節日,至今仍然隆重歡度。這五大節日是:元日(春節)、上元(元宵節)、寒食(清明節)、端午節、秋夕(中秋節)。朝鮮族敬重老人的傳統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鮮(1392-1910)時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確定為老人安慰日(老人節)。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週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週年紀念日)。
14、黎族
黎族的節日與黎族的歷法有著密切的關係。解放前黎族的節日,在鄰近漢族地區和黎漢雜居地區,大多都用農曆,節日與漢族相同,例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就黎族來說,過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節日是春節和三月三。
15、僳僳(lisu均四聲)族
主要節日有闊時節、火把......餘下全文>>
民族那些傳統節日
我國56個民族的傳統節日
1、阿昌族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雲南,是中國雲南境內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會街,是阿昌族人民的傳統集會,多在每年農曆九月中旬舉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會街原屬宗教集會。主要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出窪(開門)、燒白柴、潑水節等。除宗教節日外,還有許多本民族特有的傳統節日。如:火把節、窩羅節、澆花節和春節。耍白象是阿昌族傳統節日。
2、德昂族
德昂族民間傳統節日主要有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燒白柴等,大都與佛教活動有關。德昂族還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龍、谷娘等祭祀習俗,其中以祭龍最富情趣。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節),是虔誠的佛教徒最大的淨居把齋節日。
3、東鄉族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
4、侗族
侗族傳統節日各地日期不一,主要節日有新婚節、架橋節、祭牛節、吃新節、花炮節等。
5、白族
白族的傳統節日很多,已有上千年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現被定名為“三月街民族節”。它和“火把節”(又稱星迴節)等民族節日饒有特色。其他主要節慶活動還有大過年、繞三靈、火把節、耍海會、拜日望等。同漢族相同,也過清明、端午、中秋等。
6、獨龍族
唯一的傳統節日年節(獨龍語: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聯絡在一起的。過卡雀哇於每年冬臘月的某一天舉行,具體時間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節期的長短常常以食物準備的多寡而定,節日期間,人們要舉行祭山神儀式,唱歌跳舞。
7、俄羅斯族
俄羅斯人傳統的民族節日主要與宗教信仰有關,每年公曆的1月7日俄羅斯族均歡度聖誕節,紀念耶穌降生。
8、鄂倫春族
鄂倫春族的傳統節日不多,只有春節、氏族的“莫昆”大會和宗教活動“奧米納仁”,還有篝火節。主要節日是農曆新年。
每年的6月18日是鄂倫春民族傳統的節日--篝火節。這一天,鄂倫春人都要點燃篝火,歡歌舞蹈,歡慶自己民族的節日。
9、布朗族
最具特色的節祭日有:年節、祭寨神、洗牛腳等。
10、鄂溫克族
鄂溫克族不管是牧民、獵民還是農民,都以農曆新年為主要節日。臘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區五月二十二日要過“米闊魯”節,實際是由一種生產活動演變而成的節日。這一天,要統計牲畜的數目,給馬剪鬃尾、打烙印。人們在5月初五早起採艾蒿戴在頭上,去河邊洗臉、沐浴,以求安康。牧區還有“祭敖包”,這是從宗教祭祀演變成的節日,要舉行賽馬等活動。11、高山族
11高山族
高山族的節日很多。他們的傳統節日大都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豐年祭”又稱“豐收節”、“豐收祭”、“收穫節”等,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是高山族最盛大的節日。
12、仡佬族
祭山、吃新、過年,是各地仡佬族普遍過的三大節日。春節,是仡佬族最大的節日。農曆十月一日,是仡佬族的傳統節日“牛王節”,是仡佬族民間特有的節日。
13、朝鮮族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朝鮮族民間有五大節日,至今仍然隆重歡度。這五大節日是:元日(春節)、上元(元宵節)、寒食(清明節)、端午節、秋夕(中秋節)。朝鮮族敬重老人的傳統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鮮(1392-1910)時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確定為老人安慰日(老人節)。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週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週年紀念日)。
14、黎族
黎族的節日與黎族的歷法有著密切的關係。解放前黎族的節日,在鄰近漢族地區和黎漢雜居地區,大多都用農曆,節日與漢族相同,例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就黎族來說,過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節日是春節和三月三。
15、僳僳(lisu均四聲)族
主要節日有闊時節、火把......餘下全文>>
55個少數民族的節日有哪些
.壯族節日--三月三歌會、春節、陀螺節、隴端節、吃立節、婭拜節
.仡佬族節日--祭山、吃新、過年
.彝族節日--彝族年、跳公節、插花節及二月八年節。 --盤王(即盤瓠王)節、達努節、耍歌堂節(耍望節)、晒衣節、乾巴節、月半節、祝著節 .錫伯族節日--抹黑節和西遷節
.烏孜別克族節日--開齋節、古爾邦節、諾魯孜節
.我國少數民族的“婦女節”_Our_country_national_minority_"Women's_Day"_少數民族節日
.維吾爾族節日--肉孜節(即開齋節)、庫爾班節(即古爾邦節)、諾魯孜節
.佤族節日--春節、插種節、新米節 .土族節日--正月十四佑寧寺官經會、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
.土家族節日--趕年、小年、土牛毛大王節
.塔塔爾族
.塔吉克族節日--迄脫乞迪爾節、巴羅提節(亦稱燈節)
.水族節日--端節
.畲族節日--三月三和畲族畲族春節
.撒拉族節日--古爾邦節和開齋節聖紀節 .羌族節日--日羌節、祭山大典(又稱祭山會、山神會) 供巖洞、轉山會、嘗新節 .納西族節日--騾馬會、農具會、龍王會和朝山會
.仫佬族節日--春節、二月春社日,牛生日、祭真武
.苗族--苗年、四月八、龍舟節、吃新節、趕秋節、花山節、晾橋節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
.毛南族節日--端午節、南瓜節、重陽節
.滿族節日
.珞巴族節日--昂德林節
.僳僳族節日--澡塘會
.黎族節日--春節和三月三
.拉祜族節日--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火把節和八月月圓節
.柯爾克孜人節日
.京族節日--唱哈節(包括祀神、祭祖、文娛和鄉飲四項重要活動)
.基諾族節日--紀念基諾族創世紀祖阿嫫堯白的紀念日
.回族三大節日--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
.哈薩克族節日--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和納吾魯孜節
.哈尼族節日--扎勒特(十月年)、好收、好收色、黃飯節、矻扎扎、耶苦扎
.鄂溫克族--“米闊魯”節、“祭敖包”、烏日貢節
.鄂倫春族節日
.俄羅斯族節日
.獨龍族節日--卡雀哇”或“德里哇”
.侗族節日--侗年、花炮節、吃新米、吃新節
.東鄉族節日
.德昂族--關門節、開門節、潑水節。
.傣族的重大節日
.達斡爾族節日
.朝鮮族的傳統
.藏族節日--藏曆新年、沐浴節、雪頓節、達瑪節、賞花節、上九節、郎扎熱甲節、俄喜節、羅讓扎花、沐浴節、驅鬼節、響浪節、酥油花燈節、望果節、轉山會
.布依族節日--查白歌節、布依族的大年辰、布依族三月三、布依族四月八、六月六
.布朗族節日
.保安族--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
.阿昌族節日--耍白
55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
1、蒙古族:“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每年七八月間舉行。
2、回族:開齋節、古爾邦節(宰牲節)、聖紀節。
3、藏族:藏曆年是藏族人民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此外,還有藏曆4月15日的薩嘎達瓦節、7月上旬的雪頓節和沐浴節,以及豐收在望時的望果節等。
4、維吾爾族:肉孜節(開齋節)、古爾邦節、諾魯孜節等。
5、苗族:苗年、春節、四月八、吃新節、龍船節、清明節。
6、彝族:傳統節日是火把節。
7、壯族:比較具有民族特點的節日有中元節、牛魂節(又稱牛王節)、三月三歌節和吃立節。
8、布依族:傳統的民族節日有過大年、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等。
9、朝鮮族:元日(春節)、上元(元宵節)、寒食(清明)、端午、秋夕(仲秋)五大節日,還有老人節、流頭節等。
10、滿族:春節、元宵節、二月二、端午節、中秋節等。
11、侗族:春節、端午、中秋、重陽節等。
12、瑤族:節日較多,有大節日、小節日之分:大節日有盤王節(盤王是瑤族人民的始祖、民族英雄)、達努節(達努,瑤語意為不要忘記,是敬奉始祖密洛陀的節日),小節日幾乎每月都有。
13、白族:年節、三月街、繞三靈、火把節、漁潭會。
14、土家族:趕年、四月八、六月六、大端午、七月十五等。
15、哈尼族:主要節日有十月年、六月年、嘗新節,一些地區也過春節、端午、中秋等節日。
16、哈薩克族:古爾邦節、肉孜節、諾魯孜節。
17、傣族:潑水節(即傣歷新年)、關門節和開門節。
18、黎族: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
19、傈僳族:過年節、收穫節、火把節、中秋節。
20、佤族:春節、播種節(佤歷氣艾月公曆三月)、“崩南尼”、接新水節、取新火、新米節、堆沙節、取新火節、便克節、開門節、關門節、漢歷老年、七月半、火把節、中秋節、拉木鼓節等。
21、畲族:春節、元宵節、三月三染烏飯祭祀祖先、清明節、四月八造麥精飯、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十月祭多貝大王節等。
22、高山族:各地不一,但比較流行的有春節、豐收節。
23、拉祜族:傳統節日有新米節、火把節等。
24、水族:端節又稱過端,水語叫藉端,與漢族春節相似。此外,還有端午節、清明節、七月半、六月六等節日。
25、東鄉族:爾德節、古爾邦節(宰牲節)、聖紀節。
26、納西族:傳統節日有白沙農具會、龍王廟會和騾馬會等。此外,如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火把節等。
27、景頗族:主要有新米節、目腦節。
28、柯爾克孜族:有肉孜節、庫爾班節和諾魯孜節。
29、土族:春節、端陽節、二月二等。
30、達斡爾族:春節、二月二、端午節、農曆正月十六的“黑灰日”等。
31、仫佬族:三年一次的“依飯”(歡慶豐收之意)節、春節、走坡(青年男女進行社交的節日)、牛生日節和後生節。
32、羌族:春節、農曆十月初一的年節(羌族以十月為歲首)。
33、布朗族:開門節、關門節等。
34、撒拉族:開齋節、古爾邦節(宰牲節)、聖紀節。
35、毛南族:春節、中元、清明節,分龍節又叫五月廟,是毛南族特有的節日。
36、仡佬族:春節和八月節等。
37、錫伯族: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
38、阿昌族:潑水節、開門節、關門節、會街節等。
39、普米族:大過年、大十五節、轉山會、嘗新節。
40、塔吉克族:肉孜節(開齋節)、臺合木茲瓦司......餘下全文>>
少數民族的節日(介紹)
少數民族兄弟傳統節日大全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曆新年,蒙古語為“查幹薩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意。此外還有那達慕、馬奶節等。
朝鮮族的傳統節日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老人節等。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週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週年紀念日)。每逢回甲節、回婚節時,子女、親友、鄰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壽。
傣族的傳統節日
傣族的重大節日有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均與佛教有關。
東鄉族的傳統節日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都來源於伊斯蘭教。
布朗族的傳統節日
厚南節是布朗族盛大的年節,每逢農曆三月清明節後7日,即陽曆4月13日—15日舉行。
節日裡,主要活動是相互潑水,其儀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樸的傳統方式——迎接太陽的習俗舉行,所以,人們稱之為迎接太陽的節日。
怒族的傳統節日
主要節日有:春節,怒語稱“吉佳姆”,又稱盍司節;仙女節,又稱鮮花節,是居住在貢山一帶的怒族的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穀神,怒語稱“汝為”,原碧江縣匹河一帶怒族的傳統節日,時間為每年的農曆十二月二九日,舉行祭祀活動,祈禱穀神保佑。
塔塔爾族的傳統節日
塔塔爾語叫“古爾邦艾提”,是阿拉伯語的音譯藉詞,阿拉伯語“卡爾邦”,意為“獻身”。古爾邦節,是在伊斯蘭教教歷12月10日,即“肉孜節”之後70天。古爾邦節、開齋節、聖紀節三大節日。
回族的傳統節日
回族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這三個節日都是宗教節日。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德·菲士爾”的意譯,所以也叫“爾德”節,在新疆還有"肉孜"節的叫法。古爾邦節,開齋節後第70天,即伊斯蘭教歷的12月10日,是古爾邦節。古爾邦節也稱“宰牲節”,是穆斯林赴麥加(麥加:伊斯蘭教的聖地)朝覲的最後一天。這一天要沐浴淨身
,室內焚香,齋戒半日。上午人們要去清真寺參加會禮,向麥加叩拜,請阿訇宰牲,將所宰牛、羊肉的一部分分贈親友、濟貧施捨;聖紀節,是紀念先知穆罕默德誕生的日子,這天是伊斯蘭教歷3月12日,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紀念活動一般在清真寺舉行,在活動中要誦經演說,講述聖績。有的地方還在這天舉行盛大的爾麥裡會(善事宴會),宴請賓客。
滿族的傳統節日
滿族受漢文化的影響,節日與漢族相近,重視過農曆新年。正月十五過燈節,正月二十五祈求來年過“添倉節”,農曆二月二是“鎖龍”的日子,還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蟲王節”,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添倉節,每年正月25日,滿族農村家家講究煮黏高粱米飯,放在倉庫,用秫秸杆編織一隻小馬插在飯盆上,意思是馬往家馱糧食,豐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飯,連著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兩把鋤頭插在飯上。這個節至今在東北農村保留著;蟲王節,六月天,易鬧蟲災,居住在遼寧省岫巖、鳳城一帶的滿族過去在六月初六這天,一戶出1人到蟲王廟朝拜,殺豬祭祀,求蟲王爺免災,保證地裡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蟲王節祭盯掃活動,但家家要在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蟲蛀。
黎族的傳統節日
黎族的節日與黎族的歷法有著密切的關係。解放前黎族的節日,在鄰近漢族地區和黎漢雜居地區,大多都用農曆,節日與漢族相同,例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就黎族來說,過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節日是春節和三月三。
納西族的傳統節日
納西族人民的節日有許多與漢族相同,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但春節的活動內容卻與漢族不同,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同西南許多民......餘下全文>>
56個民族各有什麼節日
哈薩克族
節日主要有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和納吾魯孜節。前三個是源於伊斯蘭教的節日。納吾魯孜節是哈薩克族傳統節日。“納吾魯孜”是哈薩克語“送舊迎新”之意,節期在民間曆法的新年第一天(公曆3月22日前後)。 水族
水族有許多傳統節日,最隆重的當推“端節”。水族有自己的歷法,“端節”就選擇在水歷十二月至次年二月(相當於農曆八月至十月),時值大季收割、小季播種,也是水歷的年終歲首,因此是辭舊迎新、慶賀豐收、祭祀祖先的盛大節日。 羌族
羌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是羌歷新年,羌語稱“日羌節”,時間是農曆十月初一。另一年節日是“祭山大典”,又稱祭山會、山神會等。 塔吉克族
節日分傳統節日和宗教節日兩大類。迄脫乞迪爾節是他們的傳統節日,每年三月舉行。宗教節日就是伊斯蘭教的三大節日。塔吉克族不封齋,所以開齋節不如其他兩個宗教節日熱鬧。該族最隆重的宗教節日是巴羅提節,亦稱燈節,每年齋月前兩個月舉行。 阿昌族
火把節 農曆六月二十五日 德昂族
潑水節 農曆四月十五日
會街節 農曆九月初十 東鄉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潑水節 農曆二月二十九日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撒神 農曆七月初一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嘗新節 農曆八月十五日
蘆壟節 農曆六月至九月 白族
三月街 農曆三月十五日 侗年 農曆十一月十九日
火把節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鬥牛節 農曆二月
漁潭會 農曆八月十五日 吃新節 農曆六月至七月 保安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獨龍族
卡崔哇 農曆十月中下旬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俄羅斯族
復活節 公曆三、四月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鄂倫春族
春節 農曆正月初一 布朗族
開門節 傣歷十二月十五日 鄂溫克族
米闊魯節 農曆五月二十二日
關門節 傣歷九月十五日 高山族
新年祭 農曆十二月
潑火節 農曆二月十九日
仡佬族
燈杆節 農曆正月初一
布衣族
六月六 農曆六月初六 仡佬節 農曆三月初三
三月三 農曆三月初三 嘗新節 農曆六、七月
四月八 農曆四月初八 拉祜族
庫扎節 傣歷三月
朝鮮族
元日 農曆正月初一 火把節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上元節 農曆正月初五 嘗新節 傣歷十二月
寒食節 農曆四月初五黎族
三月三 農曆三月初三
端午 農曆五月初五 僳僳族
收穫節 農曆九月
哈尼族
十月節 農曆十月初一 澡塘節 農曆正月初三
六月節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過年節 農曆正月初一
各個民族的節日習俗
百度百科民族節日詞條
=====================
民族節日
[編輯本段]節日簡介
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在55個少數民族中,節日之多,難以計數。民族節日是一個民族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意義的、並要在這一天舉行慶祝或祭祀儀式的日子。中國各民族特色各異的眾多節日,大致可以分為新年節日、生產節日、青年節日、紀念節日、習俗節日和宗教節日等六個方面。這些與自然界季節更迭、祈求豐收、崇敬英雄、談情說愛、傳統習俗、宗教信仰等有密切關係的節日,是民族歷史的活化石,是民族生活方式的集中體現,也是民族傳統文化的生動展示。儘管各民族的節日在日期、內容、意義、過節方式等方面千差萬別,但它們都有穩定性、群眾性、民族性和傳承性的共同特點。不少民族節日已有幾百年的歷史,有的甚至經歷了上千年的歲月,成為深深植根於中華大地上的一種文化現象,也是需要進一步挖掘的文化寶庫。[1]
[編輯本段]節日起源
民族節日多出於民間傳說故事,各少數民族人民為紀念故事中的人和事,產生了本民族的節日。[2]
[編輯本段]節日習俗
彝族
火把節: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習俗:點火把、摔跤、鬥牛、歌舞
插花/打歌節:二月初八,習俗:採集杜鵑花插於各處、青年男女盛裝跳“左腳舞”
密枝節:二月初八,習俗:祭龍樹、野餐
祭龍節:二月初八,習俗:跳蘆笙舞
賽衣節:三月二十八日習俗:賽衣
三月會:三月二十八,習俗:趕集、跳舞
白族
三月街:三月十四至十六日,習俗:物資交流、賽馬、賽龍舟、歌舞
繞三靈: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習俗:繞山、祭祖、跳霸王鞭、八角鼓舞
火把節:六月二十五日,習俗:驅邪求吉、祈求豐收
本主節:日期不一,習俗:供奉“本主”、誦經唱文,焚香磕頭、歌舞、遊樂、競技等
石寶山歌會:七月末八月初三天,習俗:彈唱白族情歌
苗族
花山節:一月三日,習俗:對歌、跳蘆笙舞、爬花杆
納西族
米拉會/棒棒會:五月十五日,習俗:賽馬、農具交易會
祭天:節期不定,習俗:祈年求豐,消災除邪
騾馬大會:三月七月,習俗:牲畜交易
三朵節:二月初八,習俗:賽馬、跳“阿哩哩”、野餐
七月會:七月中旬,習俗:大牲畜交易、對歌
摩梭人
朝山節:七月二十五日,習俗:祭拜女神、歌舞、射箭、結交阿夏
景頗族
目腦縱歌:一月十五日,習俗:跳文崩舞
藏族
成佛日:四月一至四日
跳神法會:藏曆除夕,習俗:跳神節目
賽馬會:五月初五,習俗:搭帳篷,野炊、宴客、賽馬
成道日:十月二十五日
端陽節:五月初五,習俗:賽馬、跳鍋莊舞、弦子舞、野餐
雪頓節:藏曆六月底七月初,習俗:晒大佛、跳藏戲、過林卡
布依族
牛王節:四月八日,習俗:吃牛王粑、給牛散食、歌舞
傣族
潑水節,習俗:歌舞、賽龍舟、潑水、放升高
採花節,習俗:採花獻佛
送龍節:公曆一月,習俗:送祭品給龍神
哈尼族
扎哩作:一月一日,習俗:祭祖、對歌、盪鞦韆、宴請
阿瑪突:二月屬龍日,習俗:祭山、祭祖、祭社林等
新米節:八月第一二個龍日,習俗:嘗新、祭天、祭親奠
苦扎扎:六月,習俗:對歌、跳舞、祭天神
十月年:十月,習俗:祭祖、通街宴
姑娘節:二月二日,習俗:野餐、唱歌跳舞
祭母節:三月第一個屬牛日,習俗:祭母、唱思母歌
壯族
隴端節:三月,習俗:物資交流、青年男女對歌、社交
......餘下全文>>
少數民族一年中有哪些重大的節日
我國56個民族的傳統節日
1、阿昌族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雲南,是中國雲南境內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會街,是阿昌族人民的傳統集會,多在每年農曆九月中旬舉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會街原屬宗教集會。主要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出窪(開門)、燒白柴、潑水節等。除宗教節日外,還有許多本民族特有的傳統節日。如:火把節、窩羅節、澆花節和春節。耍白象是阿昌族傳統節日。
2、德昂族
德昂族民間傳統節日主要有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燒白柴等,大都與佛教活動有關。德昂族還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龍、谷娘等祭祀習俗,其中以祭龍最富情趣。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節),是虔誠的佛教徒最大的淨居把齋節日。
3、東鄉族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
4、侗族
侗族傳統節日各地日期不一,主要節日有新婚節、架橋節、祭牛節、吃新節、花炮節等。
5、白族
白族的傳統節日很多,已有上千年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現被定名為“三月街民族節”。它和“火把節”(又稱星迴節)等民族節日饒有特色。其他主要節慶活動還有大過年、繞三靈、火把節、耍海會、拜日望等。同漢族相同,也過清明、端午、中秋等。
6、獨龍族
唯一的傳統節日年節(獨龍語: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聯絡在一起的。過卡雀哇於每年冬臘月的某一天舉行,具體時間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節期的長短常常以食物準備的多寡而定,節日期間,人們要舉行祭山神儀式,唱歌跳舞。
7、俄羅斯族
俄羅斯人傳統的民族節日主要與宗教信仰有關,每年公曆的1月7日俄羅斯族均歡度聖誕節,紀念耶穌降生。
8、鄂倫春族
鄂倫春族的傳統節日不多,只有春節、氏族的“莫昆”大會和宗教活動“奧米納仁”,還有篝火節。主要節日是農曆新年。
每年的6月18日是鄂倫春民族傳統的節日--篝火節。這一天,鄂倫春人都要點燃篝火,歡歌舞蹈,歡慶自己民族的節日。
9、布朗族
最具特色的節祭日有:年節、祭寨神、洗牛腳等。
10、鄂溫克族
鄂溫克族不管是牧民、獵民還是農民,都以農曆新年為主要節日。臘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區五月二十二日要過“米闊魯”節,實際是由一種生產活動演變而成的節日。這一天,要統計牲畜的數目,給馬剪鬃尾、打烙印。人們在5月初五早起採艾蒿戴在頭上,去河邊洗臉、沐浴,以求安康。牧區還有“祭敖包”,這是從宗教祭祀演變成的節日,要舉行賽馬等活動。11、高山族
11高山族
高山族的節日很多。他們的傳統節日大都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豐年祭”又稱“豐收節”、“豐收祭”、“收穫節”等,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是高山族最盛大的節日。
12、仡佬族
祭山、吃新、過年,是各地仡佬族普遍過的三大節日。春節,是仡佬族最大的節日。農曆十月一日,是仡佬族的傳統節日“牛王節”,是仡佬族民間特有的節日。
13、朝鮮族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朝鮮族民間有五大節日,至今仍然隆重歡度。這五大節日是:元日(春節)、上元(元宵節)、寒食(清明節)、端午節、秋夕(中秋節)。朝鮮族敬重老人的傳統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鮮(1392-1910)時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確定為老人安慰日(老人節)。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週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週年紀念日)。
14、黎族
黎族的節日與黎族的歷法有著密切的關係。解放前黎族的節日,在鄰近漢族地區和黎漢雜居地區,大多都用農曆,節日與漢族相同,例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就黎族來說,過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節日是春節和三月三。
15、僳僳(lisu均四聲)族
主......餘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