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是什麼時候?
什麼時間是給去世的親人送寒衣
寒衣節,每年農曆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寒衣節與春季的清明節,秋季的中元節,並稱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節”。同時,這一天也標誌著嚴冬的到來,所以也是父母愛人等為所關心的人送禦寒衣物的日子。
燒寒衣是什麼時候燒
寒衣節,每年農曆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寒衣節與春季的清明節,秋季的中元節,並稱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節”。同時,這一天也標誌著嚴冬的到來,所以也是父母愛人等為所關心的人送禦寒衣物的日子。
注意事項
焚燒寒衣,有的地方在亡者墳前進行,講究在太陽出山前上墳。有的地方習慣在門前焚燒祭物。雁北許多地方及晉中的平遙等縣,傍晚婦女要在門外放聲大哭。臨縣舊日傳有一詩:“粘紙成衣費剪裁,凌晨燒去化灰埃。禦寒泉臺果否用?但聞悲聲順耳來!”既描述了送寒衣的情景,又對其傳說效應提出了質疑。兒女們守孝,穿三年孝服。孝滿之年的十月初一日換穿常服。先人的遷墳合葬等儀式,民間也總是習慣在十月一日進行。
2016年寒衣節是什麼時候?寒衣節都有什麼風俗習慣
2016年寒衣節是:2016年10月31日。農曆:2016年十月初一星期一。
寒衣節又稱秋祭、鬼頭日、十月朝、祭祖節、燒衣節、授衣節等,寒衣節在每年農曆十月初一,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
寒衣節與春季的清明節、上巳節,秋季的中元節,並稱為一年之中的四大“鬼節”。同時,這一天也標誌著嚴冬的到來,所以也是為父母愛人等所關心的人送禦寒衣物的日子。
風俗習慣:
農曆十月初一,謂之"十月朝"。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新收時祭奠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本。古人們也在農曆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農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許多地區,還有十月初一祭新墳的習俗。
農曆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後天氣漸漸寒冷,人們怕在冥間的祖先靈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時除了食物、香燭、紙錢等一般供物外,還有一種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時,人們把冥衣焚化給祖先,叫作"送寒衣"。
後來,有的地方,“燒寒衣”的習俗,就有了一些變遷,不再燒寒衣,而是“燒包袱”人們把許多冥紙封在一個紙袋之中,寫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應稱呼,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無寒衣之實。人們認為冥間和陽間一樣,有錢就可以買到許多東西。
祭拜活動:
一,燒寒衣
準備供品:一般在上午進行。供品張羅好後,家人打發小孩到街上買一些五色紙及冥幣、香箔備用。五色紙乃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薄薄的,有的中間還夾有棉花。晌午吃過飯,主婦把鍋臺收拾乾淨,叫齊一家人,這就可以上墳燒寒衣了。
進行拜祭:到了墳前,焚香點蠟,把餃子等供品擺放齊整,一家人輪金銀包袱番下跪磕頭;然後在墳頭劃一個圓圈,將五色紙、冥幣置於圈內,點火焚燒。有的人家不但燒冥幣,還燒用五色紙糊成的豪宅、汽車等“奢侈品”,一邊燒,一邊唸叨:“某某呀,你活著時辛苦操勞,死了就好好享福吧,住豪宅,開寶馬,風風光光,氣死閻王!”生怕親人在陰曹地府過不上好日子。
還有的人家,在墳頭劃圓圈時,不忘在旁邊另加個圓圈。其用意乃在救濟那些無人祭奠的孤魂野鬼,以免他們窮極生惡,搶走自家祖先的衣物。
禁忌事項:凡屬送給死者的衣物、冥鈔諸物,都必須燒焚,只有燒的乾乾淨淨,這些陽世的紙張,才能轉化為陰曹地府的綢緞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銀銅錢。只要有一點沒有燒盡,就前功盡棄、亡人不能使用。所以十月一日燒寒衣,要特別認真細緻。這種行動雖然看來好笑,卻也反映了生者對亡人的哀思與崇敬,屬於一種精神上的寄託。
漢族民間送寒衣時,還講究在十字路口焚燒一些五色紙,象徵布帛類。用意是救濟那些無人祭祖的絕戶孤魂,以免給親人送去的過冬用物被他們搶去。
焚燒寒衣,有的地方在亡者墳前進行,講究在太陽出山前上墳。有的地方習慣在門前焚燒祭物。雁北許多地方及晉中的平遙等縣,傍晚婦女要在門外放聲大哭。臨縣舊日傳有一詩:“粘紙成衣費剪裁,凌晨燒去化灰埃。禦寒泉臺果否用?但聞悲聲順耳來!”既描述了送寒衣的情景,又對其傳說效應提出了質疑。兒女們守孝,穿三年孝服。孝滿之年的十月初一日換穿常服。先人的遷墳合葬等儀式,漢族民間也總是習慣在十月一日進行。
二,其他風俗
漢族民間在十月一日,不僅要為亡人送寒衣過冬,就是生者也要進行一些象徵過冬的傳統活動。婦女們要在這一天將做好的棉衣拿出來,讓兒女、丈夫換季。如果此時天氣仍然暖和,不適宜穿棉,也要督促兒女、丈夫試穿一下,圖個吉利。男人們則習慣在這一天整理火爐、煙筒。安裝完畢後,還要試著生一下火,以保證天寒時順利取暖。十月一日,婦女忌出行。漢族民間改善生活,......餘下全文>>
2015年寒衣節是什麼時候?2015寒衣節是幾月幾日
時間及意思 寒衣節,每年農曆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秋祭”,民眾稱為鬼頭日,是漢族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寒衣節與春季的清明節,秋季的中元節,並稱為一年之中的...
燒寒衣是什麼時候燒
燒寒衣是每年的十月初一。
寒衣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秋祭”,民眾稱為鬼頭日,是漢族民間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
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
寒衣節與春季的清明節,秋季的中元節,並稱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節”。
同時,這一天也標誌著嚴冬的到來,所以也是父母愛人等為所關心的人送禦寒衣物的日子。
今年寒衣紙什麼時候燒
後一個九月的二十幾,在農曆10月1日前十天燒。因農曆10月1日為寒衣節
家人去後送完寒衣後什麼時候在去上墳
實況宿7qbk5mfq8h
中國鬼節是什麼時候
中國有四大鬼節,分別是:
清明節 ( 公曆四月五日)
中元節 ( 夏曆七月十五)
上巳節 ( 夏曆三月初三)
寒衣節 ( 夏曆十月初一)
清明節: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受漢族文化的影響,中國的滿族、赫哲族、壯族、鄂倫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個少數民族,也都有過清明節的習俗。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
中元節:
中元節,俗稱鬼節、施孤、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中元節有放河燈、焚紙錠的習俗。
上巳節:
上巳(sì)節,俗稱三月三,漢民族傳統節日,該節日在漢代以前定為三月上旬的巳日,後來固定在夏曆三月初三。傳統的上巳節在農曆三月的第一個巳日,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上巳節和花朝節一樣,正逐漸被人們所淡忘。
寒衣節:
寒衣節,每年農曆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民眾稱為鬼頭日,是漢族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寒衣節與春季的清明節、上巳節,秋季的中元節,並稱為一年之中的四大“鬼節”。同時,這一天也標誌著嚴冬的到來,所以也是父母愛人等為所關心的人送禦寒衣物的日子。
什麼時候是鬼節
相傳,每年從七月一日起閻王就下令開啟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遊蕩,享受人間血食,所以人們稱七月為鬼月,這個月人們認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為盂蘭節,又稱中元節、麻姑節、七月半或鬼節,過去人們在這天晚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還準備一些菜餚、酒、飯、金銀衣紙之類到路口去祭祀鬼神。 七月十五日包容的節俗比較複雜,既是民間的鬼節,又是道家的中元節,佛教的盂蘭盆節,僧道俗三流合一。道教有所謂天官、地官、水官,合稱三官,這三位是玉帝派駐人間的代表,每年都要考察人間的善惡,向上天彙報。三官分別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為誕辰,這三個日子也叫三元。七月十五日,叫中元,正值地官校籍赦罪之時,這一天,他要拿出厚厚的花名冊,根據神仙、凡人、動物們的表現,勾勾畫畫,赦罪免刑。民間在中元節這一天搞一些祭祀活動,拯救那些孤魂野鬼,應當與地官的赦罪有關。七月十五又是佛教的盂蘭盆節,傳說是目蓮救母的故事,源自佛教傳說:目連(目連為佛教人物,釋迦十大弟子之一)的母親墜入餓鬼道中,過著吃不飽的生活。目連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給他的母親,但其母不改貪念,見到食物到來,深怕其他惡鬼搶食,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無法下嚥。目連雖有神通,身為人子,卻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請教佛陀如何是好。佛為他念《盂蘭盆經》,囑咐他七月十五作盂蘭盆以祭其母。目連按佛組指點,在七月十五日這一天,準備百味五果,各種用具,裝入盆中,供養十方僧眾,其母才脫離惡鬼界,升入天堂。佛祖有鑑於此,推而廣之,要求佛門弟子盡心行孝,每年的七月十五,做盂蘭盆,施佛及僧,報答父母恩情。佛家盂蘭盆會的意義與儒家的孝道合拍,這一天則成為民間祭祀已逝父母及先人的鬼節。 農曆7月15日是陰間最大的節日——鬼節,又稱中元節或盂蘭盆節,是我國三大冥界重要節日之一。民間有陽間過元宵節陰間過鬼節的傳說。據說,當日閻王也會披著盛裝和鬼眾們共度佳節,並且讓我們活著的人一起為他們祝福,祝願另外一個世界的人們心想事成,快樂享受人間沒來得及享受的幸福。因此,我國許多地方界時將舉辦祭祀、參佛、淨墓、回顧、賞花、垂釣等活動以示慶祝。 七月十五,鬼門關大開之日。不管是燒紙錢送祝福,還是捧雛菊寄哀思,或者網際網路上祭先人,或者是放河燈,今天活著的人一起思念過去的人,共同送去對先人的祝福,是人靈性的自發,是感情的延伸,是最基本的信仰。而且同時“活著的人要好好珍惜活著的每一天,不要愧對社會和朋友,不要愧對了已經永遠離去的親人。因為,總有一天我們要和他們相見,到時候,你可以自豪地說,在人間是好漢,在陰間也要做鬼雄!” 道教的“中元節” 按照道教的文化邏輯,一年的時空應該分成上下陰陽兩半,而且,中國道教認為養育世界萬物的三個基本元素,是天、地、水。所以,道教將上半年看成是天官,下半年是地官。這裡需要說明一點的是,這裡說的“官”,不是指人間官員的“官”,而是指意時空流動過程中的節段,類似於中國圍棋對奕中的“官子”的那個“官”。 中國道教主要產生在中國農業文明發達地區,所以,中國道教一向認為天玄地和地玄天,地生萬物,水為生物之本,且地含水。這就是說,由於中國農業文明注重地水兩元素對人類萬物的重要作用,所以,在中國道教文化理念中一直蘊涵著以地為中心去觀察世界的“本體論”和“認識論”及其“方法論”。按照道教這種世界觀,道教習慣將一年的“天官”(上半年)的正月的十五稱之為“上元節”;下半年的地官節段的七月十五,則叫做“中元節”;由於地含水,水作用地,所以,地官......餘下全文>>
新墳什麼時候掛冬,有講究嗎?
每年的農曆(陰曆)十月初一,都是咱們民間時歲節令中的一個重要節日,老北京人說到這天兒時,都會說“過十月一”。2014年11月22日,陰曆十月初一,寒衣節。
這天頂要緊的事兒就是祭祀先人亡者並捎寄寒衣,這麼著又管這天兒叫“寒衣節”。“寒衣節”還叫“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燒衣節”、“秋祭”,還有人管這天叫“鬼頭日”,跟“清明節”和“中元節”一塊兒按老令兒的說法,是一年中的三大“鬼節”(注:【清明節】、【中元節】筆者另有專文細說,這裡不復贅述)。
咱們國家講究“寒衣節”風俗的地界兒挺廣,筆者挨這兒只是跟您聊聊咱老北京人的“寒衣節”。
在老北京話兒裡有句【媽媽令兒】“十月一,送寒衣”說的就是這事兒。這節令寄託著今人對故人的懷念,承載著生者對逝者的悲憫。
咱還是先說說這名詞的由來:
寒衣:原義是指說挨冬季裡抵禦寒冷的衣物,挨這個節令裡更多的則是象徵性的意義。人們為亡者製作的冥衣褲鞋帽鋪蓋等物品多為紙質材料,少有拿實在布料做燒活的。
燒:本是“捎帶”、“捎寄”中的“捎”字的諧音,又契合了“燒獻焚化”的含義。人們為區分陰陽兩界的實際應用,就把所有以火焚之的祭祀用品統稱為“燒”活。雖用“燒”字,可還是希望其意義是“捎”。這節令無意中給“燒”字添加了新的義項。
“寒衣節”是以祭祀先人亡者為主要活動的“鬼節”,這風俗由來已久。可老輩兒的人們為啥單挑這麼個日子口祭祀先人亡者呢?這裡面還真有套說辭。
首先說,陰曆十月正是穀物收穫進倉的時辰。咱中華民族講究的就是個“孝順和敬上”,有了新的收穫自然是想著先讓先輩們嘗新,以示孝敬、不忘本。古人們把新收穫的各種穀物做成糕點熱羹祭獻,希望先人亡者的靈魂能回來品嚐鮮品。
十月初一,是進入冬仨月的頭一天,介這兒往後的氣候慢慢兒的寒冷了。當冷空氣來襲,人們在裹上厚棉襖的同時,想起故去的親人們也該新增衣裳了。古人們在祭祀先人亡者時除了食物、香燭、紙錢等供品外,又多了一種供物“冥衣”。祭祀時,人們把冥衣燒獻焚化給先人亡者,叫做“送寒衣”。
據【禮記·月令】記,陰曆十月是立冬的月份。立冬這天,天子率三公九卿到都城北郊舉行迎冬禮,禮畢回宮,想著要獎賞為國捐軀者,並撫卹他們的妻子兒女。那故去的人怎麼受賞呢?為他們“送寒衣”當是題中應有之義,上行下效,遂相沿成風俗。咱比照宋代文人的風土記述琢磨著,這“寒衣節”風俗的形成不會早於宋代。
有朝廷那年頭,欽天監要在十月初一這天頒佈新的皇曆,各處書局刻印出售。老年間的北京城裡,大小衚衕中,常瞧見有人背一布包,手裡拿一疊子曆書,一邊走一邊叫賣:“賣皇曆,賣皇曆。”那也能算是老北京的一景吧。
這兒還有個傳說“孟姜女千里尋夫送寒衣”。說是秦始皇那年頭,北邊兒修長城缺人手。孟姜女的新婚男人範杞梁被抽了勞役,一走經年音信全無。雙親二老積鬱亡故。孟姜女沒了依靠又思夫心切,為男人做了幾身兒棉服寒衣帶著,一路奔北尋找夫婿,路途之上備受煎熬。十月初一這天,孟姜女來到長城腳下,瞧見的是荒草叢中累累白骨,哪有夫君範杞梁的身影。她觸景生情悲從中來,悲憤交加大放悲聲。她的哭聲震動天地,震塌了新築長城。孟姜女找到了夫君範杞梁的骨骸,抱著骨骸和寒衣投海自盡。這悽美的傳說傳於民間,百姓們深受感動。打哪兒以後每年到了十月初一這天,眾人便焚化寒衣,代孟姜女祭奠亡夫。此風日盛,慢慢兒的就成了追悼亡靈的“寒衣節”。筆者認為此緣由有些牽強,年代也不對,不具史考。
還有一種說法,說是“十月一,燒寒衣”是商人的促銷伎倆。這個精明的商人是東漢人,就是造紙術的發明人蔡......餘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