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姓來源?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14日

百家講壇百家姓魯姓起源

魯姓起源

魯姓出自於姬姓。周武王的弟弟旦有封地在周,稱為周公。周公當初被封在東方的魯國,但是他要留在周都輔佐周王,就派兒子伯禽去魯國。伯禽到了魯國以後,繼續征伐週週圍的淮夷、徐夷兩地,使魯國成為當時的東方大國。據說伯禽和姜太公同時前往封國,太公花了五個月就把齊國整頓就緒回報周公,周公驚訝地問:“怎麼這麼快呀?”太公說:“我簡化了君臣的禮節,依從當地人的風俗,所以很快就使齊國的民心安定了。”伯禽卻過了三年才向周公回報,周公問他為什麼這麼晚才來,他說:“我改變當地人的習俗,制定了新的禮節,教會他們守三年之喪,所以來得晚。”周公嘆息說:“魯國將來必定要向齊國稱臣了。為政繁瑣,百姓就不會親近;為政簡易,百姓才願意歸附啊!”周公死後,其子伯禽先前已受冊封,是為魯公。魯公伯禽初受封到魯國(今山東省曲阜市)。魯國從周公開始,到頃公一共傳了三十多代,由於魯國固守周的舊制度,春秋以後果然逐漸衰落了。到了戰國時,魯國被楚國的考烈王滅掉。被迫遷居下邑(指國都以外的所屬城邑),其公族子孫就以國名為姓,世代相傳姓魯了。

贊助廣告

魯姓郡望堂號 郡望堂號

有史書記載的魯氏的郡望堂號較少。後漢設定了扶風郡,現在陝西省興平市。

魯姓家乘譜牒 暫無! 魯姓遷徙分佈 遷徙分佈

起初魯氏多分佈在山東省。當時的魯國,擁有非常廣大的封地,包括現在山東省濟陽縣東南,到江蘇省沛縣,安徽省泗縣的一帶。早期的魯姓人大多集中在這些地區。到了戰國時期,魯國被楚國滅掉。被迫遷居下邑(國都以外的所屬城邑),魯姓人士也就逐漸向其他地區繁衍。今出現在浙江紹興等地。 魯姓歷史名人 歷史名人

一開始便光彩奪目的魯氏,早在春秋時期就出了兩位迄今仍被受中國人敬仰的了不起的人物。那就是被後世舉為土木工匠祖師的魯班,和以義不帝秦而被傳誦千古的魯仲連。

贊助廣告

魯班:春秋末期魯國人,古代著名的建築工匠,他不僅能建築“宮室臺榭”,而且在征戰頻繁的年代,曾造“雲梯”、“勾強”等攻城、舟站的器械。相傳他創造了“機關備具”的“木馬車”;發明曲尺、墨斗等多種木製工具;還發明磨子、碾子等,他的確是少有的勤勞、機巧的匠工,受到社會普遍的讚揚,稱他是“機械之聖”。對後世影響很大,幾千年來,一直被奉為木工、石工、泥瓦匠等工藝部門共同祖師,稱他為“魯班爺”。

魯肅:字子敬。三國時吳國東城人。家富於財,好施與,的鄉邑歡心。周瑜為居巢長,故過候,且求資糧,肅有米六千鬥,以一半與之。瑜遂薦於孫權,獨建議結劉備拒曹操。權甚重視。魯肅為人方嚴,雖在軍陸,手不釋卷,善談論,又能屬文,思度弘遠,有過人之明。“德化為治”是中國一個傳統的崇高政治理想,數千年來想而往之,卻極少有人能夠做到。

而在大約兩千年以前的東漢時期,卻的確有人辦到了,那就是東漢肅宗時的中牟令魯恭。據史書記載,魯恭當中牟令時,以德為治,結果出現了“三異”,那就是“蟲不入境,化及禽獸,童子有仁。”如此的政治境界,魯恭辦到了,真是魯姓人士最值得自誇的一項莫大的殊榮。

魯丕:魯恭之弟,東漢名臣,累官至侍中。好學,兼通五經。以魯詩尚書教授,為當時名儒。關東號之曰:“五經復興魯叔陵”。

魯峻:昌邑(今屬山東)人,東漢官吏、學者。專治魯詩顏氏春秋,初舉孝廉,累官至屯田校尉。

魯勝:代郡人,西晉學者、邏輯學家。少有才操,曾宰建康令。其所著涉及到極為豐富的古代邏輯思想發展和邏輯物件爭論的歷史情況。著作僅存《墨辯注序》。

魯瀚:清江(今屬浙江)人,宋代詩人。涉獵廣泛,尤精於易,善詩。有林園二十畝,塢內有含笑花數十株,自號笑塢老人。

魯伯能:安吉(今屬浙江)人,宋代學者。博學強記,九歲通五經,日讀萬言。夜乘月光誦讀達......餘下全文>>

貴州畢節魯姓來歷?從那裡遷移來,發源地是那裡?

魯姓來源有二:

(1)出自姬旦。據《通志·氏族略》、《姓氏考略》及《元和姓纂》等所載,周武王封其弟周公旦之子伯禽於魯,至魯公頃滅於楚,其後子孫以國為氏。

(2)其他民族改姓而來。據《通鑑》所載,東晉時烏桓人有魯姓;金時女真人孛術魯氏漢姓為魯;清時甘肅平番縣土司鞏卜失加(元蒙古人後裔),明時賜姓魯;清滿洲八旗姓秦楚魯氏、博都里氏有改魯姓者;佤族姓木依庫氏,子孫分別以三子之名為姓,其一曰魯;清滿洲人姓,世居瀋陽者有魯姓;今彝、白、苗、土家、布依、朝鮮等民族均有此姓。魯姓 - 得姓始祖周武王 姬旦。又名周公、周公旦,周武王之弟,周初三公之一。是周武王克商滅紂時的主將,居功至偉。周初,周武王大封諸侯,周公旦被封魯國(都城在今山東曲阜),為天下最富繞之地之一。周公旦被封后,因要留在京城輔政,乃遣其子伯禽就封魯國。下傳三十四代到公元前二五六年,魯王頃公時,魯國被楚國所滅,其子孫遂以國為氏,稱魯姓。他們尊姬旦為魯姓的得姓始祖。

姓氏 魯 是怎麼出現的呢 或者說它的由來 現在魯姓大多分佈在哪省較多

一、 姓氏源流魯氏的得姓,在眾多的古籍中均有記載,其得姓始祖是周公旦的兒子伯禽。 魯姓出自於姬姓。周武王的弟弟旦有封地在周,稱為周公。周公當初被封在東方的魯國,但是他要留在周都輔佐周王,就派兒子伯禽去魯國。伯禽到了魯國以後,繼續征伐週週圍的淮夷、徐夷兩地,使魯國成為當時的東方大國。據說伯禽和姜太公同時前往封國,太公花了五個月就把齊國整頓就緒回報周公,周公驚訝地問:"怎麼這麼快呀?"太公說:"我簡化了君臣的禮節,依從當地人的風俗,所以很快就使齊國的民心安定了。"伯禽卻過了三年才向周公回報,周公問他為什麼這麼晚才來,他說:"我改變當地人的習俗,制定了新的禮節,教會他們守三年之喪,所以來得晚。"周公嘆息說:"魯國將來必定要向齊國稱臣了。為政繁瑣,百姓就不會親近;為政簡易,百姓才願意歸附啊!" 周公死後,其子伯禽先前已受冊封,是為魯公。魯公伯禽初受封到魯國(今山東省曲阜市)。魯國從周公開始,到頃公一共傳了三十多代,由於魯國固守周的舊制度,春秋以後果然逐漸衰落了。到了戰國時,魯國被楚國的考烈王滅掉。被迫遷居下邑(指國都以外的所屬城邑),其公族子孫就以國名為姓,世代相傳姓魯了。 二、 遷徙分佈起初魯氏多分佈在山東省。當時的魯國,擁有非常廣大的封地,包括現在山東省濟陽縣東南,到江蘇省沛縣,安徽省泗縣的一帶。早期的魯姓人大多集中在這些地區。到了戰國時期,魯國被楚國滅掉。被迫遷居下邑(國都以外的所屬城邑),魯姓人士也就逐漸向其他地區繁衍。今出現在浙江紹興等地。 三、 郡望堂號 有史書記載的魯氏的郡望堂號較少。後漢設定了扶風郡,現在陝西省興平市。 四、 家乘譜牒 五、 歷史名人一開始便光彩奪目的魯氏,早在春秋時期就出了兩位迄今仍被受中國人敬仰的了不起的人物。那就是被後世舉為土木工匠祖師的魯班,和以義不帝秦而被傳誦千古的魯仲連。 魯班,春秋末期魯國人,古代著名的建築工匠,他不僅能建築"宮室臺榭",而且在征戰頻繁的年代,曾造"雲梯"、"勾強"等攻城、舟站的器械。相傳他創造了"機關備具"的"木馬車";發明曲尺、墨斗等多種木製工具;還發明磨子、碾子等,他的確是少有的勤勞、機巧的匠工,受到社會普遍的讚揚,稱他是"機械之聖"。對後世影響很大,幾千年來,一直被奉為木工、石工、泥瓦匠等工藝部門共同祖師,稱他為"魯班爺"。 魯肅,字子敬。三國時吳國東城人。家富於財,好施與,的鄉邑歡心。周瑜為居巢長,故過候,且求資糧,肅有米六千鬥,以一半與之。瑜遂薦於孫權,獨建議結劉備拒曹操。權甚重視。魯肅為人方嚴,雖在軍陸,手不釋卷,善談論,又能屬文,思度弘遠,有過人之明。 "德化為治"是中國一個傳統的崇高政治理想,數千年來想而往之,卻極少有人能夠做到。 而在大約兩千年以前的東漢時期,卻的確有人辦到了,那就是東漢肅宗時的中牟令魯恭。據史書記載,魯恭當中牟令時,以德為治,結果出現了"三異",那就是"蟲不入境,化及禽獸,童子有仁。"如此的政治境界,魯恭辦到了,真是魯姓人士最值得自誇的一項莫大的殊榮。 魯丕:魯恭之弟,東漢名臣,累官至侍中。好學,兼通五經。以魯詩尚書教授,為當時名儒。關東號之曰:“五經復興魯叔陵”。 魯峻:昌邑(今屬山東)人,東漢官吏、學者。專治魯詩顏氏春秋,初舉孝廉,累官至屯田校尉。魯勝:代郡人,西晉學者、邏輯......餘下全文>>

魯這個姓氏是怎麼來的?

▲姓氏源流

魯(Lǔ 魯)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姬姓,為周武王的弟弟姬旦之後,以國名為氏。據《通志·氏族略》、《姓氏考略》及《元和姓纂》等所載,周武王封其弟周公旦之子伯禽於魯國(今山東省曲阜市),是為魯公。魯國從周公開始,到頃公一共傳了三十多代,由於魯國固守周的舊制度,春秋以後果然逐漸衰落了。到了戰國時,魯國被楚國的考烈王滅掉。被迫遷居下邑(指國都以外的所屬城邑)。其後代子孫遂以國名為姓,稱為魯氏。

2、出自其他民族改姓而來:

① 據《通鑑》所載,東晉時烏桓人有魯姓。

② 金時女真人孛術魯氏漢姓為魯。

③ 清時甘肅平番縣土司鞏卜失加(元蒙古人後裔),明時賜姓魯。

④ 清滿洲八旗姓秦楚魯氏、博都里氏有改魯姓者。

⑤ 佤族姓木依庫氏,子孫分別以三子之名為姓,其一曰魯。

⑥ 清滿洲人姓,世居瀋陽者有魯姓。

⑦ 今彝、白、苗、土家、布依、朝鮮等民族均有魯姓。

▲得姓始祖:姬旦。又名周公、周公旦,周武王之弟,周初三公之一。是周武王克商滅紂時的主將,居功至偉。周初,周武王大封諸侯,周公旦被封魯國(都城在今山東省曲阜),為天下最富繞之地之一。周公旦被封后,因要留在京城輔政,乃遣其子伯禽就封魯國。下傳三十四代到公元前二五六年,魯王頃公時,魯國被楚國所滅,其子孫遂以國為氏,稱魯姓。他們尊姬旦為魯姓的得姓始祖。

▲遷徙分佈

古時的魯國,擁有較大的封地,包括現在的山東滋縣及江蘇沛縣、安徽泗縣一帶。公元前二五六年,魯為楚所滅,子孫被迫遷居下邑(今安徽省碭山縣東),後此地被齊國所佔,魯姓開始在山東大地緩慢繁衍。如戰國末期的著名學者魯仲連即為齊國人,後義不仕秦。秦漢之際,魯姓開始向當時政治文化的中心——關中遷徙。王莽篡權時,有扶風平陵人魯匡在朝中任職,號為“智囊”,其子在建武初為武陵太守,其孫魯恭為東漢名相,恭之弟魯丕任侍中高職,由於此支扶風魯姓歷代顯貴,族大人眾,於是形成了魯姓歷史上的第一大郡望——扶風郡。東漢中期以後,魯姓開始向河南新蔡一帶遷衍,後昌盛壯大為魯姓新蔡郡望。並以新蔡為中心,向安徽、江蘇的北部緩慢遷衍。東漢末年,臨淮郡東城縣(今安徽省定遠)人魯肅為避戰亂,舉家先遷曲阿,後渡江定居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其子魯淑,孫魯睦均為將於東吳,三家歸晉後,子孫散居江南各處。西晉時,著名學者魯勝為代郡(今山西省陽高)人,魯褒為南陽人。因永嘉之亂,中原士族大舉南遷,至隋唐以前,魯姓已廣佈江東一帶。唐代前期,政通人和,百姓安居樂業,魯姓得以平穩發展,除繼續繁衍播遷於江南一帶外,在北方的山東、山西、河北、河南、陝西都得以發展。宋元之際,居江蘇、江西、安徽、浙江一帶的魯姓為避兵火南遷入閩粵,西遷入湖膽。元末起義軍四起,後為爭皇權互相攻伐,致使兩江、兩湖、兩河、皖魯之地成為殺人戰場,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野,形成“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之淒涼景象。於是明初洪武年間,魯姓作為明朝山西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山東、河南、北京、天津、江蘇、湖南等地。清中葉以前,山東魯姓發展迅速,並隨闖關東之風潮到東北謀生,亦有臨海之魯姓赴臺,進而播遷海外。如今,魯姓在全國分佈廣泛,尤以山東、安徽之魯姓為多,上述兩省之魯姓約佔全國漢族魯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魯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九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二。

▲歷史名人

魯 班:春秋時魯國人,古代著名的建築工匠、建築家。本公輸氏,名般,後人稱為魯班。他不僅能建築“宮室臺榭”,而且在征戰頻繁的年代,曾造“雲梯”、“勾強”等攻城、舟站......餘下全文>>

魯氏家族的由來?或祖先是哪個??

姓氏源流

魯氏的得姓,在眾多的古籍中均有記載,其得姓始祖是周公旦的

兒子伯禽。

魯姓出自於姬姓。周武王的弟弟旦有封地在周,稱為周公。周公

當初被封在東方的魯國,但是他要留在周都輔佐周王,就派兒子伯禽

去盯國。伯禽到了魯國以後,繼續征伐週週圍的淮夷、徐夷兩地,使

魯國成為當時的東方大國。據說伯禽和姜太公同時前往封國,太公花

了五個月就把齊國整頓就緒回報周公,周公驚訝地問:"怎麼這麼快

呀?"太公說:"我簡化了君臣的禮節,依從當地人的風俗,所以很快

就使齊國的民心安定了。"伯禽卻過了三年才向周公回報,周公問他

為什麼這麼晚才來,他說:"我改變當地人的習俗,制定了新的禮節

,教會他們守三年之喪,所以來得晚。"周公嘆息說:"魯國將來必定

要向齊國稱臣了。為政繁瑣,百姓就不會親近;為政簡易,百姓才願

意歸附啊!"

周公死後,其子伯禽先前已受策封,是為魯公。魯公伯禽初受封

到魯國(今山東省曲阜市)。魯國從周公開始,到頃公一共傳了三十

多代,由於魯國固守周的舊制度,春秋以後果然逐漸衰落了。到了戰

國時,魯國被楚國的考烈王滅掉。被迫遷居下邑(指國都以外的所屬

城邑),其公族子孫就以國名為姓,世代相傳姓魯了。

以上資訊 援引自《百家姓》

百家姓姓魯的由來

1、出自姬姓,為周武王的弟弟姬旦之後,以國名為氏。據《通志·氏族略》、《姓氏考略》及《元和姓纂》等所載,周武王封其弟周公旦之子伯禽於魯國(今山東省曲阜市),是為魯公。魯國從周公開始,到頃公一共傳了三十多代,由於魯國固守周的舊制度,春秋以後果然逐漸衰落了。到了戰國時,魯國被楚國的考烈王滅掉。被迫遷居下邑(指國都以外的所屬城邑)。其後代子孫遂以國名為姓,稱為魯氏。

2、出自其他民族改姓而來:

① 據《通鑑》所載,東晉時烏桓人有魯姓。

② 金時女真人孛術魯氏漢姓為魯。

③ 清時甘肅平番縣土司鞏卜失加(元蒙古人後裔),明時賜姓魯。

④ 清滿洲八旗姓秦楚魯氏、博都里氏有改魯姓者。

⑤ 佤族姓木依庫氏,子孫分別以三子之名為姓,其一曰魯。

⑥ 清滿洲人姓,世居瀋陽者有魯姓。

⑦ 今彝、白、苗、土家、布依、朝鮮等民族均有魯姓。

得姓始祖:姬旦。又名周公、周公旦,周武王之弟,周初三公之一。是周武王克商滅紂時的主將,居功至偉。周初,周武王大封諸侯,周公旦被封魯國(都城在今山東省曲阜),為天下最富饒之地之一。周公旦被封后,因要留在京城輔政,乃遣其子伯禽就封魯國。下傳三十四代到公元前二五六年,魯王頃公時,魯國被楚國所滅,其子孫遂以國為氏,稱魯姓。他們尊姬旦為魯姓的得姓始祖。

姓魯的祖籍在哪裡

魯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九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二。

一、尋根溯源:魯姓來源有二:1、出自姬旦。據《通志·氏族略》、《姓氏考略》及《元和姓纂》等所載,周武王封其弟周公旦之子伯禽於魯,至魯公頃滅於楚,其後子孫以國為氏。2、其他場族改姓而來。據《通鑑》所載,東晉時烏桓人有魯姓;金時女真人孛術魯氏漢姓為魯;清時甘肅平番縣土司鞏卜失加(元蒙古人後裔),明時賜姓魯;清滿洲八旗姓秦楚魯氏、博都里氏有改魯姓者;佤族姓木依庫氏,子孫分別以三子之名為姓,其一曰魯;清滿洲人姓,世居瀋陽者有魯姓;今彝、白、苗、土家、布依、朝鮮等民族均有此姓。

二、得姓始祖:姬旦。又名周公、周公旦,周武王之弟,周初三公之一。是周武王克商滅紂時的主將,居功至偉。周初,周武王大封諸侯,周公旦被封魯國(都城在今山東曲阜),為天下最富繞之地之一。周公旦被封后,因要留在京城輔政,乃遣其子伯禽就封魯國。下傳三十四代到公元前二五六年,魯王頃公時,魯國被楚國所滅,其子孫遂以國為氏,稱魯姓。他們尊姬旦為魯姓的得姓始祖。

三、繁衍播遷:古時的魯國,擁有較大的封地,包括現在的山東滋縣及江蘇沛縣、安徽泗縣一帶。公元前二五六年,魯為楚所滅,子孫被迫遷居下邑(今安徽省碭山縣東),後此地被齊國所佔,魯姓開始在山東大地緩慢繁衍。如戰國末期的著名學者魯仲連即為齊國人,後義不仕秦。秦漢之際,魯姓開始向當時政治文化的中心——關中遷徙。王莽篡權時,有扶風平陵人魯匡在朝中任職,號為“智囊”,其子在建武初為武陵太守,其孫魯恭為東漢名相,恭之弟魯丕任侍中高職,由於此支扶風魯姓歷代顯貴,族大人眾,於是形成了魯姓歷史上的第一大郡望——扶風郡。東漢中期以後,魯姓開始向河南新蔡一帶遷衍,後昌盛壯大為魯姓新蔡郡望。並以新蔡為中心,向安徽、江蘇的北部緩慢遷衍。東漢末年,臨淮郡東城縣(今安徽定遠)人魯肅為避戰亂,舉家先遷曲阿,後渡江定居建康(今江蘇南京),其子魯淑,孫魯睦均為將於東吳,三家歸晉後,子孫散居江南各處。西晉時,著名學者魯勝為代郡(今山西陽高)人,魯褒為南陽人。因永嘉之亂,中原士族大舉南遷,至隋唐以前,魯姓已廣佈江東一帶。唐代前期,政通人和,百姓安居樂業,魯姓得以平穩發展,除繼續繁衍播遷於江南一帶外,在北方的山東、山西、河北、河南、陝西都得以發展。宋元之際,居江蘇、江西、安徽、浙江一帶的魯姓為避兵火南遷入閩粵,西遷入湖廣。元末起義軍四起,後為爭皇權互相攻伐,致使兩江、兩湖、兩河、皖魯之地成為殺人戰場,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野,形成“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之淒涼景象。於是明初洪武年間,魯姓作為明朝山西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山東、河南、北京、天津、江蘇、湖南等地。清中葉以前,山東魯姓發展迅速,並隨闖關東之風潮到東北謀生,亦有臨海之魯姓赴臺,進而播遷海外。如今,魯姓在全國分佈廣泛,尤以山東、安徽之魯姓為多,上述兩省之魯姓約佔全國漢族魯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

四、郡望堂號:魯姓在長期的繁衍播遷過程中,形成如下郡望:1、扶風郡,三國治所在槐裡(今陝西興平東南),晉移治池陽(今陝西涇陽西北),北魏移治好疇(今陝西乾縣東);2、新蔡郡,治所在新蔡(今屬河南)。

堂號:“琴書”、“扶風”、“三異”、“五經”等。

五、宗族特徵:1、魯姓來源比較純正。2、歷史上,魯姓人濟濟多才,多為文人雅士,縱有武將,亦為儒將,與其姓氏截然相反。3、魯姓人源出曲阜,望出扶風,可能有某種根深蒂固的情結,現今魯姓以山東人為最多。4、堂號來歷發人深省。如三異堂源出東漢宰相魯恭......餘下全文>>

魯氏起源哪裡?

魯(Lǔ )姓源出有二,一說出自姬姓,為周武王的弟弟姬旦之後,以國名為氏;一說出自其他民族改姓而來。 古時的魯國,擁有較大的封地,包括現在的山東滋縣及浮蘇沛縣、安徽泗縣一帶。公元前二五六年,魯為楚所滅,子孫被迫遷居下邑(今安徽省碭山縣東),後此地被齊國所佔,魯姓開始在山東大地緩慢繁衍。現在大多分佈在山東省臨沂市臨港區壯崗鎮居多。

尋找山東蓬萊一個山村的魯姓人家的起源,是從哪個地方遷徙過來的呢??有知道的嗎?

看這樣子很像是魯仲連的後代!鄲仲連是齊國人,但是他的祖先基本是從原魯國也就是現在的曲阜泰安一帶遷過來的!而後來魯仲聯隱居於現在的煙臺海域附近!

既然沒那麼早,那麼你覺得這樣的一兩戶人家會有完整的家譜嗎?普通的小老百姓基本上都不知道自己的淵源!

相關問題答案
魯姓來源?
韓姓來源?
梁姓來源?
張姓來源?
秦姓來源?
魏姓來源?
百家姓張姓來源?
楊姓來源?
魯姓起源?
劉姓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