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的姓的古代名人?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5日

姓餘的在古代有些什麼名人

余姓古代名人主要有:

餘 善:即東越王或東越武帝,閩越國曆史上的一位君主。

餘 祭:春秋時期吳國君主。

餘 眛:餘祭之弟。餘祭去世後繼承王位。

餘昭元:三國時期曹魏名將,為司馬氏建立西晉王朝立下汗馬功勞。

餘 懃:唐朝名臣,歷任工部尚書兼御使大夫,最後勳封上柱國。

餘 深:北宋太宰(副宰相)。

餘 靖:北宋名臣,與歐陽修、王素、蔡襄並稱“四諫”。

餘端禮:南宋宰相。

餘 玠:南宋著名將領,官至兵部尚書。

餘 闕:元代監察御史。

餘有丁:明朝嘉靖時期三大首輔之一(即宰相)。

餘子俊:明代官吏,官至兵部尚書、太子太保。

贊助廣告

餘國柱:清朝名臣,正一品銜。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吏部尚書。

餘 懷:清代著名文學家。

歷史上姓餘的名人有哪些

姓餘的歷史名人

餘棟臣:

著名的反洋教英雄。1890年、1898年兩次在四川舉行反帝起義,焚教堂,打擊反動教士,影響30餘縣,震動朝野。

餘象鬥:

福建建安人,著名的通俗小說編著者和刊行者,經他編著和刊行的小說有《四遊記》、《列國志傳》、《全漢志傳》、《三國志傳評林》、《東西晉演義》、《大宋中興嶽王傳》等。

餘靖:

曲江(今屬廣東)人,官至工部尚書。他以敢直言著稱,在宋仁宗天聖年間,與歐陽修、王素、蔡襄並稱“四諫”。范仲淹被貶時,朝野百官不敢吭聲,惟有他出來為范仲淹主持公道,結果一同被貶。後任右正言,多次上書建議嚴賞罰,節開支,反對多給西夏歲幣。他又曾三次出使遼國,因用契丹語做詩被劾。不久又被起用,加集賢院學士,官至工部尚書,著有《五溪集》。後來,廣州設有一座“八賢堂”,餘靖即為“八賢”之一。

贊助廣告

餘 深:

福建省福州人,北宋元豐年間進士,依附蔡京,結為死黨,蔡京之陰謀詭計多出自餘深,後雖貴為宰相,但屢遭彈劾。

餘 靖:

韶州曲江(今屬廣東省)人,北宋名臣,進士及第,通曉契丹語,曾三次使遼,在南海為帥十年,不載一物歸,官至工部尚書,於宋英宗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病逝,享年六十五歲。英宗念其輔先皇有功,諡號“襄”,後人稱他為餘襄公,有《武溪集》二十卷遺世。他是嶺南繼張九齡之後的又一揚名之士,是北宋時期的一位政治家、外交家。後人建風采樓、以風采為路名紀念他。著有《武溪集》等。

餘 深:

福建省福州人,北宋元豐年間進士,依附蔡京,結為死黨,蔡京之陰謀詭計多出自餘深,後雖貴為宰相,位屢遭彈劾。

餘 闕:

廬州(今安徽省合肥)人,元代監察御史(先祖為唐兀人),居河西武威(今屬甘肅省),曾任都元帥,與紅巾軍相拒數年,著有《青陽集》。

餘 懷:

福建省莆田人,清代文學家,詩文為王士禎等推許,有《味外軒文集》、《研山堂集》、《秋雪詞》及筆記《板橋雜記》。

餘 集:

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詩畫家。乾隆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善寫山水,兼長畫卉禽鳥,無不入妙,尤工仕女,有《秋室集》。

餘 非:

湖南省平江縣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加入中國*******。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歷任戰士、宣傳員,師政治部組織幹事、青年科科長,團宣傳隊長、俱樂部主任,紅四方面軍前總政治部文娛科長,軍政治部宣傳部部長,參加了中央根據地一至五次反“圍剿”和二萬五千里長徵。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團政治處副主任、主任,團政治委員,旅供給部政治委員,參加了守衛黃河和山西等地的游擊戰以及大生產運動。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旅副政治委員、處長等職,參加了淮海、渡江等戰役。新中國成立後,歷任西南軍區司令部航空處處長、西南軍區空軍政治委員、武漢軍區空軍政治委員等職。他發揚戰爭年代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積極探索和指導部隊建設,為加強空軍部隊建設傾注了大量心血。他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他是黨的七大候補代表,第四、五屆全國政協委員。

餘 明:

安徽金寨人,1914年出生,原名餘嗣明。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次年轉入中國*******。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25軍特務隊隊員、光山縣便衣隊指導員、鄂東北叄路遊擊師手槍隊指導員、鄂東北獨立團手槍隊指導員。參加了鄂豫皖蘇區反“圍剿”和叄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四支隊9團連指導員、7團政治處主任、第二師4旅12團政委、6旅16團政委、第七師1......餘下全文>>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姓餘的名人

餘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於浙江省餘姚縣,中國著名文化學者,理論家、文化史學家、作家、散文家。

1966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1980年陸續出版了《戲劇理論史稿》《中國戲劇文化史述》《戲劇審美心理學》。1985年成為中國大陸最年輕的文科教授。1986年被授予上海十大學術精英。1987年被授予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的榮譽稱號。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姓餘的名人

餘玠(?- 1253年),字義夫,號樵隱,蘄州(今湖北蘄春東北)人,南宋名將。嘉熙年間任知招信軍,於汴城、河陰戰敗蒙古軍。淳祐元年(1241年),赴援安豐,敗蒙古軍,任四川安撫制置使,四川總領,兼夔州路轉運使。從淳祐三年到四年,餘玠與蒙古軍大小36戰,戰果顯著。

姓餘的名人

餘秋雨,餘華,

餘象鬥:福建建安人,著名的通俗小說編著者和刊行者,經他編著和刊行的小說有《四遊記》、《列國志傳》、《全漢志傳》、《三國志傳評林》、《東西晉演義》、《大宋中興嶽王傳》等。

餘靖:曲江(今屬廣東)人,官至工部尚書。他以敢直言著稱,在宋仁宗天聖年間,與歐陽修、王素、蔡襄並稱“四諫”。范仲淹被貶時,朝野百官不敢吭聲,惟有他出來為范仲淹主持公道,結果一同被貶。後任右正言,多次上書建議嚴賞罰,節開支,反對多給西夏歲幣。他又曾三次出使遼國,因用契丹語做詩被劾。不久又被起用,加集賢院學士,官至工部尚書,著有《五溪集》。後來,廣州設有一座“八賢堂”,餘靖即為“八賢”之一。

餘 深:福建省福州人,北宋元豐年間進士,依附蔡京,結為死黨,蔡京之陰謀詭計多出自餘深,後雖貴為宰相,但屢遭彈劾。

餘 靖:韶州曲江(今屬廣東省)人,北宋名臣,進士及第,通曉契丹語,曾三次使遼,在南海為帥十年,不載一物歸,官至工部尚書,於宋英宗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病逝,享年六十五歲。英宗念其輔先皇有功,諡號“襄”,後人稱他為餘襄公,有《武溪集》二十卷遺世。他是嶺南繼張九齡之後的又一揚名之士,是北宋時期的一位政治家、外交家。後人建風采樓、以風采為路名紀念他。著有《武溪集》等。

餘 闕:廬州(今安徽省合肥)人,元代監察御史(先祖為唐兀人),居河西武威(今屬甘肅省),曾任都元帥,與紅巾軍相拒數年,著有《青陽集》。

餘 懷:福建省莆田人,清代文學家,詩文為王士禎等推許,有《味外軒文集》、《研山堂集》、《秋雪詞》及筆記《板橋雜記》。

餘 集: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詩畫家。乾隆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善寫山水,兼琺畫卉禽鳥,無不入妙,尤工仕女,有《秋室集》。

餘 非:湖南省平江縣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歷任戰士、宣傳員,師政治部組織幹事、青年科科長,團宣傳隊長、俱樂部主任,紅四方面軍前總政治部文娛科長,軍政治部宣傳部部長,參加了中央根據地一至五次反“圍剿”和二萬五千里長徵。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團政治處副主任、主任,團政治委員,旅供給部政治委員,參加了守衛黃河和山西等地的游擊戰以及大生產運動。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旅副政治委員、處長等職,參加了淮海、渡江等戰役。新中國成立後,歷任西南軍區司令部航空處處長、西南軍區空軍政治委員、武漢軍區空軍政治委員等職。他發揚戰爭年代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積極探索和指導部隊建設,為加強空軍部隊建設傾注了大量心血。他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他是黨的七大候補代表,第四、五屆全國政協委員。

餘 明:安徽金寨人,1914年出生,原名餘嗣明。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次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25軍特務隊隊員、光山縣便衣隊指導員、鄂東北叄路遊擊師手槍隊指導員、鄂東北獨立團手槍隊指導員。參加了鄂豫皖蘇區反“圍剿”和叄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四支隊9團連指導員、7團政治處主任、第二師4旅12團政委、6旅16團政委、第七師19旅55團政委、旅政治部主任。解放戰爭時期,任山東野戰軍7師19旅政治部主任、華東野戰軍7縱21師副政委、13縱39師政委、31軍93師政委。參加了萊蕪、濟南、淮海、渡江、福州等戰役。建國後,歷任軍政治部主任,空軍軍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叄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90年去世。

餘允文:宋代建安(今福建省建甌)人,......餘下全文>>

姓餘的名人?

餘善(東越).餘祭(春秋吳國).餘眛(春秋吳國)

餘昭元(晉).餘良(唐).餘懃(唐)餘深(北宋).

餘端禮(南宋)餘齊民(南朝宋)余天錫(北宋)

餘靖(北宋).餘玠(南宋)餘復(南宋)餘闕(元)

餘有丁(明)餘繼登(明)餘煌(明)餘祥(明).餘子俊(明)

餘正健(清)餘國柱(清)餘日清(晚清)餘朝貴(清)

餘棟臣(清)餘甸(清)餘象鬥(明)餘應桂(明)餘曰德(明)餘懋學(明).

餘懷(清)..余三勝.餘紫雲.餘叔巖(清)餘洪元(清末民初)

餘昭常(清末)餘聯沅(晚清)

姓任的古代名人有哪些?

【任姓得姓始祖——任不齊】

春秋時期楚國人,孔子七十二賢弟子之一,被唐朝皇帝追封為任城伯,宋朝天子加封為當陽侯。相傳黃帝有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苟、僖、姞、儇、依。其中被賜以任姓者,其後裔就以任為姓。然而,也許是由於這個姓氏的歷史實在太久遠了,所以歷來對於任姓的姓源,也有好幾種不同的考證。譬如,《唐書宰相世系表》上說:“黃帝少子禹陽,受封於任,以國為氏”;《通志氏族略》則說:“任,為風姓之國,實太昊之後,今濟州任城即其地”。任姓的所出,真是眾說紛紜。因任姓起源甚早,且均屬傳說,莫衷一是的情形,實際上可以歸納為兩大類。一為源自黃帝,一為源自更古遠的伏羲氏。那麼,究竟哪一種說法才是正確的呢?關於這個問題,在《辭海》所提供的答案是這樣的:“任姓之任,與任國之任,子孫皆以任為氏。”以上關於任姓姓源的考據,全部都是正確的。也就是說,數千年來的任姓,有黃帝的後裔,也有伏羲的後裔,他們有的是因被賜姓而得姓,有的是以國為氏。歸根究底,所獲的結論是:“任姓是一個源遠流長的古姓。”但在習慣上,人們把歷史上第一個任氏大名人任不齊作為其得姓始祖。

【任姓其他古代名人】

任仁發:元朝水利家、畫家。他曾主持修吳凇江、大都通惠河、青浦、練湖和海堤工程。善畫馬,其鞍馬與趙孟頫齊名。著名的《二馬圖》是他的代表之作。

任伯雨: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人,北宋著名經學家,宋哲宗的駙馬都尉。其深通經述,文力雄健。與寇準、李綱、趙鼎、文學家詩人蘇軾、蘇轍、秦觀、名臣胡銓、李光、王巖臾九人,世稱“十賢”。著有《春秋絳聖新傳》。

任囂:任不齊七世孫,在距今二千二百零五前。他肩負著開發嶺南的重任,率領秦軍挺進嶺南。他文武兼備,治粵七年;善於安撫土著居民,搞好民族團結,促進民族融合。為嶺南歷史由原始社會末期飛躍到封建社會,作出了傑出貢獻。

任敖:(公元前?——公元前179年),秦代沛縣人,西漢開國名臣。初為沛縣獄史,素與劉邦相善。劉邦初起時,敖以客從,為御史。亡秦後,劉邦立為漢王,與楚霸王項羽爭天下。劉邦東擊項籍,敖遷為上黨太守。高後當政時,封任敖為御史大夫。孝文元年,任敖卒,皇賜諡號“懿侯”,葬於廣阿縣丘底村前,清乾隆年間隆平縣知縣袁文渙曾吊以詩曰:

廣阿城外夕陽愁,太息茫茫土一天。

古墓寒煙分野色,殘碑衰草冷荒洲。

千秋事業光青史,十載勳名起漢劉。

豐沛當年成往事,蕭蕭葉落老鬆揪。

任敖墓位於隆堯縣城東偏北2.5公里處的丘底村南。此墓高10米,佔地12畝。該墓系土封墓葬,雖經兩千餘年的風吹雨打,迄今仍若岑丘,肅穆壯觀。該墓墓頂有樹木數株,並立有隆堯縣“重點文物保護”標誌。墓地附近的地面上有漢代筒瓦和捲雲紋瓦當。墓地原有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的“鄉賢漢御史大夫任公之墓”石碑。該碑現已搬遷到隆堯縣文物保管所儲存。現在,任敖墓基本完好,屬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任安:字少卿,曾任益州刺史、北軍使者護軍等職。司馬遷因李陵之禍處以宮刑,出獄後任中書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實則近於宦官,為士大夫所輕賤。任安此時曾寫信給他,希望他能“推賢進士”。司馬遷由於自己的遭遇和處境,感到很為難,所以一直未能覆信。後任安因罪下獄,被判死刑,司馬遷才給他寫了回信《報任安書》。關於此信的寫作年代,一說是在漢武帝徵和二年(前91),另一說是在漢武帝太始四年(前93)。

任光:南陽宛(今河南省南陽市)人。東漢雲臺二十八將之一。後人又將二十八將配入古代天文學四方二十八星宿之中,任光為南方“朱雀”柳宿。古代將星空分為四組,四方和四......餘下全文>>

請問姓於的古代有什麼名人

于姓名人相當之多。按知名度列舉其中的18個:

1.於公:漢代廷尉,洗雪“東海孝婦”一案,以善決獄著名;

2.於定國:於公之子,漢宣帝時,任廷尉,後為丞相,被封為西平侯;

3.於永:西漢人,官至光祿勳、御史大夫。尚漢宣帝女館陶公主;

4.于吉:一作幹吉,東漢時方士,著有《太平清領書》傳世;

5.于禁:字文則,曹魏五子良將之一,官至左將軍。

6.於慄磾:南北朝時期的北魏名將,以武器稱黑槊將軍。

7.於謹:(493—568),河南洛陽人,南北朝時期北魏、西魏、北周著名將領;

8.于志寧(558-665):唐代名臣,官太子太師,同中書門下三品,並封燕國公;9.于謙(1398-1457),明代名臣,官至少保,世稱於少保。參與平定漢王朱高煦謀反任山西河南巡撫。土木之變後,擢兵部尚書。組織北京保衛戰,擊退瓦剌。加封少保,總督軍務。明英宗天順元年因“謀逆”罪被冤殺。有《於忠肅集》。于謙與岳飛、張煌言並稱“西湖三傑”。

10.于敏中:(1714-1779),清雍正間狀元于振之弟。清乾隆間狀元,官戶部侍郎兼軍機大臣、文華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文淵閣領閣事、四庫館正總裁,著《素餘堂集》《日下舊聞考》等;

11.于慎行(1545—1608),明代大臣、詩人。官至禮部尚書、太子少保兼東閣大學士。著有《谷城山館文集》《讀史漫錄》等;

12.于成龍:(1617-1684),清代廉吏,康熙贊其“天下廉吏第一”,官至兩江總督;

13.于右任:民國元老,著名書法家、詩人。清光緒舉人,入光復會和同盟會。曾任國民黨政府審計院院長、監察院院長等職;

14.于學忠:(1890-1964),國民黨愛國將領。早年為吳佩孚之干將,後轉入奉系。曾參加過臺兒莊戰役和武漢保衛戰。1949年後任全國政協委員、國防委員會委員等;

15.於桑:公安部原黨組副書記、副部長;

16.于敏(1926— ),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氫彈之父”,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17.于永波(1931-—),滿族。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

18.于振武:(1931—),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上將,1994年10月任空軍司令員。

姓於的歷史上的名人有誰?

[於氏屬地]

東海郡,今山東郯城。

[於氏來歷]

于姓來源有三支:①周武王封第三個兒子叔於邘國(今河南泌陽縣西北邘臺鎮),後代子孫以國為姓,稱為邘氏。後因“邘”、“於”同音通用,就去邑旁為“於”,即於氏。②兩晉十六國時,上述一支的于姓後代有部分人隨拓跋遷居代州,改姓為勿忸於氏,至北魏孝文帝時,又恢復于姓。③唐時,複姓淳于氏為了避唐高宗永淳年號之諱而改姓於。

[於氏名望]

于姓人口眾多且分佈廣泛,是我國當代第二十八大姓。歷史上的于姓人才濟濟,湧現出不少名人。例如,西漢有丞相於定國,東漢有名將於禁,北周有大臣於謹,唐代有大臣於頎、於休烈、于志寧、於琮,詩人於欽,元朝有兵部侍郎於欽,明朝有兵部尚書于謙,清代有名臣于敏中、于成龍等。其中以于謙最廣為人知,他在國家危急關頭,能打敗敵人,保衛國家,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可惜後來卻被誤信讒言的明英宗殺害。

相關問題答案
姓周古代名人有哪些?
姓胡古代名人有哪些?
姓餘的古代名人?
餘的姓的古代名人?
姓張的古代名人有哪些?
姓婁的古代名人?
袁姓的古代名人?
姓師的古代名人?
姓柴的古代名人?
姓鄧的古代名人?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