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黎的中央人物?

General 更新 2025年02月02日

21世紀有哪些姓黎的著名人物?

仍然是黎民百姓兩兄弟中的黎民。其他姓黎的人都不出名。

歷史上姓黎的名人有哪些

黎錞:字希聲,北宋四川渠縣寶城區宋場鄉黎家山寨即狀元村人,慶曆三年癸未科即1403年狀元及第,精通經術。宋英宗曾問歐陽修:“蜀中有何名士?”對曰:“文學有蘇洵,經術有黎錞。”封之為“經術博士”。其後見載《荊楚黎氏族譜》,歷次重修,譜面均印“經術堂”;

黎明:宋代長沙(今屬湖南省)人,以孝友信義之高品受人讚賞。

黎宿:宋代東莞縣人,為人敦厚,重禮義。其割股為親人療病的事蹟,受朝廷表彰,為世人傳頌。

贊助廣告

黎貫:明代從化人,正德年間進士,著有《臺中稿》、《西巡稿》、《傳閩稿》等文集。

黎淳:湖南省華容人,明朝天順年間狀元,歷任翰林院修撰、詹事府少詹事兼侍讀、吏部右侍郎和工部尚書、禮部尚書等職,黎淳博學多才,尤以經史著稱,除參與修撰了《大明一統志》《英宗實錄》《續資治通鑑綱目》外,著有《龍峰集》、《明試錄》、《黎文僖集》等傳世。明朝著名宰相楊廷和和楊一清都是其學生,並深受其影響。

黎恂:貴州遵義人,清代文學家。清心淡泊,用心治學,尤長於詩。

黎簡:清代廣東省順德縣人,著名書畫家,擅畫山水,畫法得元代四大家之妙。

贊助廣告

黎景熙:北周河間郡莫阝縣(今河北省任丘)人,善書法,知玄象,以雅好讀書,著述不怠見稱,官至車騎大將軍。

黎靖德:宋代永嘉縣(今屬浙江省)人,曾任沙陽主簿。其博學能文,主持編修過《沙陽縣誌》,著有《朱子語類》。

黎子云:宋代儋州(今廣東省儋縣)人,家貧好學,常與弟載酒見蘇軾,軾題其別墅名曰:“載酒堂”。

黎公真:元代時任甘泉令,有仁政,深受百姓擁戴,時民畫其像於學舍,以表思念。

黎遂球:番禺(今廣東廣州市)人,明代詩人,亦擅繪山水。

黎民懷:從化(今屬廣東省)人,明代著名詩畫家,擅長詩、書、畫,時稱“三絕”。

歷史上黎姓的名人

黎景熙:北周書法家

黎幹:唐玄宗時京兆尹

黎鵬:字待舉,北宋天聖二年(公元1024年)舉孝賢,後任廣州府學正,黎姓入粵始祖,居鶴山南溪村

黎貴臣:宋朝理學家

黎元洪:前中華XX大總統

黎民偉:中國電影之父

黎智英:香港媒體

黎明:香港藝人

黎耀祥:香港藝人

黎瑞恩:香港藝人

黎姿:香港藝人

黎礎寧:臺X已故女歌手

黎慧蘭:九 龍 西 區 議 員

黎卉淇:臺X女歌手

黎燕珊:亞視資深藝員

黎小田:香港著名作曲家

黎仲文:佛山資深市民

黎彼得:香港著名填詞人

黎棟國:保X局X 長

黎子流:前廣 州X市 長

黎雄才:嶺南畫派大師

黎覺奔:文學家

黎家駒:香港騎師

黎海榮:香港騎師

zh.wikipedia.org/wiki/

黎姓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黎姓開國將軍簡介

第四野戰軍第54軍160師政治部主任。參加了臨江、宜沙等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萬山要塞區政治委員,松江軍區哈南軍分割槽政治部主任,松江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 黎新民(1910-1980),江西省萍鄉縣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理學博士,工程師。現任南寧市政協副主席。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晉西獨立支隊1團1營教導員,教導2旅供給部政治委員,濱海軍區政治部組織科科長,廣州軍區後勤部副政治委員。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任紅3軍7師21團文書,紅5軍團後勤部沒收委員會主任,第13師39團連政治指導員,紅1軍團隨營學校副中隊長,紅3軍兵站站長,山東軍區2師5團政治委員。  解放戰爭時期,1998年7月參加工作,無黨派,研究生學歷、市工商業聯合會主席。參加了中央蘇區反“圍剿”和長征、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湖北通城人,任東北民主聯軍1縱2師5團政治委員,歷任湖南軍區沅陵軍分割槽副政治委員,海軍基地政治委員,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勳章。1980年5月19日因病逝世,終年70歲。 黎四龍,1998年7月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系地貌與第四紀地質學專業畢業

中國黎姓排名

排在九十二位

哪裡有姓黎的人

黎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九十二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九。

有古黎國,即今山西省黎城縣一帶。經過幾千年向外遷徙,主要在陝西、河北、雲南、山東、江蘇、廣西、廣東及越南北部。漢朝時,黎姓還有遷居江西、湖南的。魏晉南北朝時,由於北方戰亂,黎姓家族再次南遷,並在以後的時間裡也主要繁衍遷徙於南方各地,浙江、福建也有黎氏遷居。宋、明以後,黎姓逐漸遍佈全國各地。

當今黎姓尤以湖南、廣東、江西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黎姓約佔全國漢族黎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七。

黎姓的名人故事 黎氏的名人 故事

黎景熙:北周書法家

黎幹:唐玄宗時京兆尹

黎鵬:字待舉,北宋天聖二年(公元1024年)舉孝賢,後任廣州府學正,黎姓入粵始祖,居鶴山南溪村

黎貴臣:宋朝理學家

黎元洪:前中華XX大總統

黎民偉:中國電影之父

黎智英:香港媒體

黎明:香港藝人

黎耀祥:香港藝人

黎瑞恩:香港藝人

黎姿:香港藝人

黎礎寧:臺X已故女歌手

黎慧蘭:九 龍 西 區 議 員

黎卉淇:臺X女歌手

黎燕珊:亞視資深藝員

黎小田:香港著名作曲家

黎仲文:佛山資深市民

黎彼得:香港著名填詞人

黎棟國:保X局X 長

黎子流:前廣 州X市 長

黎雄才:嶺南畫派大師

黎覺奔:文學家

黎家駒:香港騎師

黎海榮:香港騎師

中國姓黎的有幾個大家族

九黎和三苗,都是在中國南方土生土長的龐大種族,5000年以來,跟中華民族的關係至為密切,到了今天,更早已彼此融合為一體,不分彼此。

有九黎後裔

所謂“九黎”,根據考證,是少昊金天氏之時的諸侯。關於他們當時的活動情形,《國語》《楚語》的一段記載,可資參考。《楚語》指出:“少皞之衰也,九黎亂德,民神雜糅,不可方物”。這段記載的註解上並且說明所謂“九黎”是:“黎氏九人,蚩尤之徒也。”

自古以來,九黎的名氣既然如此之大,那麼,黎氏家族究竟跟九黎有沒有什麼關係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根據《風俗通》的記載,九黎的後裔之中的確有人以黎為姓。然而,整個黎氏家族,最主要的組成分子仍然是上古聖君帝堯的後裔,絕大多數的黎姓人,都是最為光彩的炎黃子孫。

原來,距今3000多年以前,在殷商的眾多諸侯之中,有一個黎國。這個國家到了周代初年被西伯所滅,變成周天子名下的領土。當時,周武王大行封建制度,就把這個地方分封給帝堯的後裔,賜爵為侯,並且仍沿用黎國的名稱。因此,黎侯的子孫後來也就“以國為氏”而姓了黎,使得黃帝的子孫之中,在3000年以前便已經有了以黎為姓的人。

關於黎氏的這段古老源流,許多有關的姓氏古籍都有記載。譬如,《姓纂》指出:“黎侯,殷周時國,周初為西伯所平,後武王封帝堯之後於此,因氏”;《路史》也指出:“西伯勘黎,武王后以封湯後,黎候豐舒之後有黎氏,犁氏”。

當初黎國的所在地,根據考證,是在現在山西省長治縣西南。換言之,黎氏的最早成長溫床,也就在這個地方。

由以上的分析看來,黎氏,真是一個有源有本,歷史悠久而光輝的家族。

有鮮卑人後裔

到了南北朝的五胡亂華時期,黎氏除了帝堯和九黎的兩支血緣之外,又有了第三支“人馬”的加入,那就是《魏書官氏志》所說的:“素黎氏後改為黎氏。”所謂素黎氏,是當時自北方入據中原的鮮卑人。因此,黎氏家族的組織情形,可說是十分龐大的。

在早期歷史上,黎氏表現得比較岑寂,除了南北朝時的北周有一位官拜車騎大將軍,並以雅好讀書,著述不怠而見稱的黎景熙;以及於唐玄宗時官拜京兆尹,顯赫一時的黎幹之外,具有特殊優異表現的黎姓人家,並不多見。

宋、明以降的1000多年以來,情形可就完全不一樣了,整個黎氏家族人材輩出,表現可圈可點,使得黎氏的聲名,盡人皆知。

中國姓黎的共有多少人

當代黎姓的人口已近200萬,排在第一百零三位,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16%。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廣東、廣西兩省區,大約佔黎姓總人口的46%,其次分佈於江西、四川、湖南、安徽、海南、貴州、重慶、湖北,這八省市又集中了44%。廣東居住了黎姓總人口的29%,為黎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粵桂為中心向四周擴散的分佈狀。黎姓分佈較廣,但不均衡。黎姓在人群中分佈頻率示意圖表明:黎姓在粵桂兩省區是比較常見的姓氏之一。在粵贛大部、湘桂瓊、四川西北、重慶中部、貴州大部、雲南東部、湖北南部、甘肅南端、青海東南、福建西端,黎姓一般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32%以上,中心地區可達1.5%以上,這部分地區的覆蓋面積約佔了全國總面積的14.7%,該地區居住了大約66%的黎姓人群。

相關問題答案
姓黎的中央人物?
姓宣的中央領導人?
中國姓林的歷史人物?
姓安的歷史人物?
姓曾的歷史人物?
姓孟的歷史人物?
姓呂的歷史人物?
姓胡的歷史人物?
姓程的歷史人物?
姓徐的歷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