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和陽曆怎麼換算?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4日

公曆和農曆是如何換算的?

每月初一叫做朔,最後一日叫做晦。農曆十五或十六或十七叫做望,望的後一天叫做既望 所以每年春節的大年三十並不在同一天。農曆的基礎是「迴歸年」和「朔望月」。「迴歸年」是太陽接連兩次通過春分點所需的時間,即365.2422日(365日5小時48分46秒)。「朔望月」是月球接連兩次朔(新月)或兩次望(滿月)相隔的時間,即29.5306日(29日12小時44分3秒)。

由於12個「朔望月」只有354.3672日,跟「迴歸年」的365.2422日相差超過10日,把相差累積起來便成為閏月。早在公元前五、六百年的春秋時代,中國曆法便採用十九年七個閏月的安排

贊助廣告

但中國的農曆和西藏的農曆以及韓國的農曆計算方法不一樣,一般要相差一二天。

陰曆日期是以月亮的圓缺為計月單位,其以逢朔為初一,以月望為十五(大月為十六日),以月晦為二十 九日(大月為三十日)。然而目前記時通常用陽曆日期表達,如欲將陽曆日期換算成陰曆日期可以用以下兩種方法:其一是查《新編萬年曆》,如查1984年6月8日是陰曆幾日?翻開萬年曆6月10日是陰曆十一,則逆推6月8日是陰曆初九。其二可以利用公式推算陰曆日期:

設:公元年數-1977(或1901)=4Q+R

則:陰曆日期=14Q+10.6(R+1)+年內日期序數-29.5n

贊助廣告

(注:式中Q、R、n均為自然數,R<4)

例:1994年5月7日的陰曆日期為:

1994-1977=17=4×4+1

故:Q=4,R=1 則:5月7日的陰曆日期為:

14×4+10.6(1+1)+(31+28+31+30+7)-29.5n

=204.2- 29.5n

然後用29.5去除204.2得商數6......27.2,6即是n值,餘數27即是陰曆二十七日。

怎麼算農曆和陽曆啊 10分

陽曆日期推算陰曆日期的方法:前已述及陰曆日期是以月亮的圓缺為計月單位,其以逢朔為初一,以月望為十五(大月為十六日),以月晦為二十九日(大月為三十日)。然而目前記時通常用陽曆日期表達,如欲將陽曆日期換算成陰曆日期可以用以下兩種方法:其一是查《新編萬年曆》,如查1984年6月8日是陰曆幾日?翻開萬年曆6月10日是陰曆十一,則逆推6月8日是陰曆初九。其二可以利用公式推算陰曆日期:

設:公元年數-1977(或1901)=4Q+R

則:陰曆日期=14Q+10.6(R+1)+年內日期序數-29.5n

(注:式中Q、R、n均為自然數,R<4)

例:1994年5月7日的陰曆日期為:1994-1977=17=4×4+1

故:Q=4,R=1 則:5月7日的陰曆日期為:

14×4+10.6(1+1)+(31+28+31+31+7)-29.5n

=204.2- 29.5n

然後用29.5去除204.2得商數6......27.2,6即是n值,餘數27即是陰曆二十七日。 或者最簡單的就是

你找萬年曆

陰曆和陽曆與公曆和農曆有什麼關係,時間上是怎麼算的?

簡單來說:陽曆是按太陽算的,地球繞太陽一圈是365天六小時,農曆(陰曆)就是月亮了,(如:每個月十五月亮都是圓的)繞太陽一週是355天,農曆一般比陽曆慢一個月左右,由於農曆每年比陽曆少了約十天,所以農曆走的快,這樣的話一年快十天,十年就是一百天了,為了達到陰陽曆平衡,所以嘛農曆就會隔幾年出現一個閏月,就這樣每六十年,太陽月亮地球就會回到原來的起點,干支計年稱一個“甲子”所以每隔六十年,農曆和陽曆就又對上號了,其實萬年曆只要有六十年就夠了。

請問知道陽曆怎麼計算陰曆

1、沒有計算方法,只能一天一天排下來。因為農曆不象陽曆那樣固定一年大月就是1、3、5、7、8、10、12等12個月,它經常會出現潤月,而這個潤月又不是固定的,所以沒有計算方法

2、黃帝內經中的月份是農曆三海

3、現行陽曆即格里曆,又譯國瑞歷、額我略曆、格列高利曆、格里高利曆,稱公元。是由義大利醫生兼哲學家裡利烏斯(Aloysius Lilius)改革儒略曆制定的歷法,由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頒行。

日期裡的農曆公曆陰曆陽曆怎麼換算?

百度一下 太複雜了 自己研究

農曆轉換成公曆的計算公式?

因為公曆(現在用的是格里曆,以前還曾用儒列歷)和中國農曆都不是嚴格按一個公式計算得到的,所以兩個曆法沒有直接的公式。

試圖用一個簡單的公式,而不利用許多像萬年曆一樣的資料(儘管可以簡化),就達到公農曆轉換的目的,這是不可能的。我們能見到的所有公農曆轉換的軟體,都存有多少不等的一些年份的歷法資料。

這些資料之中,最重要的是農曆的每月天數。因為農曆是陰陽曆,陰曆部分(按月相編的部分)決定月日,陽曆部分(按太陽高度編的部分)就是節氣。節氣基本上是與公曆直接對應的,可以較容易的推算;但月相週期與地球公轉的關係相對複雜,一般都需要天文觀測資料授時,所以農曆每月是大月還是小月沒有簡單的公式。

至於公曆和農曆的置閏,倒都有一定的方式推算,並不困難。

如果只是天文資料,其實都還是可以算的——因為天文週期十分穩定,我們只要嚴格地按天文週期推算就可以了。可是還有更為麻煩的一點,就是公曆和農曆這些曆法,並不是完全嚴格地按照天文上的實際週期進行的,還有許多人為的因素。最著名的就是羅馬皇帝幾次修改2、8等月份長短,以及儒列歷中因計算不準確而人為地去掉了十天等事。中國農曆也有因為古代天文觀測不準確造成的政府頒佈的歷法與天象不吻合的(我們不能苛求古人觀測的精度)。所以這兩部曆法都是與一個時期社會有關的東西,也就沒有一定的規律可循了。

算五行是按農曆還是陽曆?

歷出生時間:2015年 3月 30日 醜 01:00-01:59

農曆出生時間:乙未年 二月 十一日 丑時

八字:乙未 己卯 乙巳 丁丑

五行:木土 土木 木火 火土

納音:沙中金 城牆土 佛燈火 洞下水

本命屬羊,沙中金命。五行【木旺】【土旺】【缺金】【缺水】,日主天干為【木】,生於【春季】。

【同類木水,異類金土火】

生辰八字五行算命

八字五行個數:0個金,3個木,0個水,2個火,3個土

四季用神參考:日主天干【木】生於【春季】,必須有火助,有水更好,但忌水太多,也忌土太多。

新曆怎麼換算成農曆

首先陰曆以月為基本單位,一個月以新月出現的那一天為始直至下一個新月出現的前一天。

由於月亮公轉的週期介於29到30天之間,陰曆的一個月也就由新月出現時刻的早晚或是29天或是30天。

大月為30天,小月為29天。

與陽曆不同的是,大小月在不同的年中不固定。

如春節的前一天常稱為大年三十,但有不少年如2000年的陰曆十二月只有29天。

由於十二個月的時間較陽曆年即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的時間短11天左右.

為了使陰曆年與陽曆年保持相對穩定,每隔兩三年就需要加入一個閏月。

大約每十九年要加入七個閏月。

而二十四節氣則是由地球在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確定的。

以每年的冬至為始,每15度為一個節氣。

是故二十四節氣在陽曆的每月中有大概固定的日期。

古時以二十四節氣指導農耕,這就是陰曆又稱農曆的原因。

其中陽曆下半月的十二個節氣又稱為中氣。

中氣出現的時刻和閏月的確定有直接的關係。

陰曆的計算有下列四條規則:

1.準。

但計算1929年以前的陰曆時應以北京即東經116度25分的當地時為準。

2.新月出現的一天為一個月的第一天。

如某個節氣的出現時刻也在這一天,則不論該節氣的出現時刻是否比新月晚,一律算落入新的一個月中。

3.每年的冬至總是落在這年的十一月中。

從一年的冬至的第二天起到下一年冬至這一天止的這段時間稱為一歲。

如一歲中有十三個新月出現,則這一歲為閏歲,要加入一個閏月。

4.閏歲中第一個沒有中氣的月為閏月。

因為一歲中只有十二個中氣,所以閏歲中至少有一個月沒有中氣,也存在有兩個月沒有中氣的可能性。

但這種情況下只有第一個沒有中氣的月為閏月。

閏月的前一個月為幾月則該閏月稱為閏幾月。

根據以上資訊, 我們知道農曆是根據天文觀測進行指定的(也許可以在天文學的書上找到說明)。

為了簡化轉換計算, 很多程式人員設計了基於"時間段內查表"方法的例程.

農曆的演算法是怎麼算的? 5分

一、農曆規則計算:

節氣和朔望的時間計算以東經120度,中國標準時間為準。

(農曆法則據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

二、首先需要了解以下常用術語:

黃經:是在黃道座標系統中用來確定天體在天球上位置的座標值、共分成360度、在這個系統天球被黃道平面分割為南北兩個半球,太陽移到黃經0度為春分、移到黃經90度為夏至、移到180度為秋分、移到270度時為冬至。

朔日:月球移到地球和太陽中間時的那一天叫朔日。

平朔:用朔望月的平均長度計算、沒考慮日月執行的不均等性;缺點:“含有真正的“朔”的當天有時可能會出現在前一月的最後一日(“晦日”、廿九日或卅日),有時會出現在初二”。

定朔:計算考慮了日月執行的不均等性,將含有真正“朔”的當天作為每月的開始。

平氣:計算不考慮太陽在黃道上運動快慢不勻,將一週年時間(迴歸年)24等分劃分出二十四節氣,兩個節氣之間的平均天數為15.22天。

定氣:計算考慮太陽在黃道上運動快慢不勻,將定氣兩個節氣之間的天數不一樣、短的只有14天、長的達16天。

冬至日:冬至交接時間所在的那一天就叫冬至日。冬至日必須在子月:冬至日當天或冬至日前的那個朔日定為子月初一“起點”(注意:起點和算命不同)。

建正:年首月份,農曆的建正就是“夏正”:夏曆正月建寅[子月為十一月];

殷正:殷歷正月建醜[子月為十二月]、魯歷同殷歷;

周正:周曆(周朝歷)正月建子[子月為正月];

秦正:秦歷《顓頊歷》正月建寅,十月建亥為一年的第一個月。

節氣:一年分十二節,十二氣,共二十四個節氣,清朝《時憲曆》(公元1645年)以前用平氣標註,清朝《時憲曆》(公元1645年)以後用定氣標註。

三、曆法:

注意標註和計算的不同,農曆定氣演算法在隋唐時代就已經產生,但受到當時保守勢力的阻攔並沒有完成從平氣標註到定氣標註的轉變,比如僧一行修訂《大衍曆》時倡議定氣注歷,但朝廷並未採納他的學說,最終定氣演算法在明末之前只用於計算日躔、五星行度和日月食預報。到了明末的《崇禎曆書》經過激辯,最終確立的定氣注歷的原川。

曆法:可分為陽曆、陰曆、陰陽曆三種:

陽曆(太陽曆):以太陽週年視運動週期(即迴歸年,約等於365.2422日)為一年,一年劃分成12個月,它與月亮運動毫無關係。根據陽曆日期,可知寒來暑往的四季變化、合理指導農業等事。公曆(學名格里高利曆)就是陽曆的一種。

陰曆(太陰曆):以月亮的圓缺週期(即朔望月,等於29.530588日)為一個月,積12個月為一年。它完全不考慮太陽的週年視運動規律,因而陰曆的日期不能顯示四季冷暖。這種曆法實用價值太小,現除伊斯蘭教外,已棄置不用了。

陰陽曆:我國的農曆屬於此類,它取月相的變化週期即朔望月為月的長度,參考太陽迴歸年為年的長度,通過設定閏月以使平均歷年與迴歸年相適應。根據農曆日期,既可知道潮汐漲落,又可大概掌握四季更替。

曆書:記載曆法等相關資訊的出版物,如黃曆、萬年曆書。而電子曆書是科技發展的產物,是新的載體。

四、農曆規則

在古代,日的定義:以地球自轉一週為一日。其中以太陽離地平線最遠的一個時辰為子時,相當於北京時間23:00~1:00。但是農曆中一天始於子正(0:00),而非子初(23:00)。

月策與置末規則:朔日為每月起點(初一日);朔日(月初一日)到下個朔日(下月初一日)有多少天、這月就有多少天。有30天為大月、有29天為小月;唐朝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以前用的是平朔,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以後用的是定朔。

年策與置閏規則:以冬至日必須在子月(寅正十一月),上個冬至月(寅正十一月)到下個冬至月如有12個月......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農曆和陽曆怎麼換算?
陽曆和農曆怎麼換算?
陰曆和陽曆怎麼轉換?
農曆和陽曆怎麼分?
農曆和公曆怎麼換算?
陽曆和陰曆怎麼換算?
怎麼區分陰曆和陽曆?
農曆和陽曆換算?
農曆和陽曆的轉換?
陰曆和陽曆怎麼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