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的姓氏起源?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7日

百家姓中的姚的來歷

百家姓中的姚的來歷:姚姓是中國最早的姓不是氏,據《說文解字》所載,虞舜居姚墟,因以為姓。姚墟在今河南省濮縣南。古時只有女字旁的姓可稱謂姓,餘者則為氏。姚姓是女子旁,也就是正宗的姓,而不是氏。姚姓中的姚字,以女字與兆字組成。古代氏族的圖騰為氏族的族徽。姚姓圖騰中兆者為桃,炎帝氏夸父支以猴(舉父)為圖騰,以桃木為鄧木,以桃棓為權杖,在桃林塞(靈寶)步天逐日,以陽平為桃都,以大桃木為日晷[gui]天杆。天杆日影執行作S形,即兆的兒,四季各有天地交午,記作X符,與兒合交作兆。桃都即姚虛,相傳帝舜生於姚虛,得姚姓,實是夸父氏女系祖先的姓。虛是實之反,由於年代久遠沒落為墟,姚墟時為母系姚姓久居之廢墟,也為今姚姓起源之地。《說文》載:“姚,虞舜居姚虛,因以為姓。從女,兆聲。或以為姚,嬈也”。《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載:“姚,姓。虞舜生於姚虛,因以為姓”。《通志.氏族略》載,“姚氏,虞之姓也。虞舜生於姚虛,故因生以為姚,後世亦有以為氏者”。

贊助廣告

姓姚的人的來源

源流一 源於舜帝,源於姚姓和媯姓,舜帝以姚為姓,稱為姚姓。舜在當帝之前,四嶽曾向帝堯推薦過舜,堯帝為了考察舜,讓他居住在媯河邊,他的子孫有留在媯河邊居住的,即以媯為姓。《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叮元和姓纂》等記載,五帝之一的舜因生在姚地,後世子孫便以居地為姓氏,稱姚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姚氏正宗。

源流二

出自子姓。據路史記載,春秋時有姚國,為商族的後代,他的子孫便以國為氏,稱為姚氏。

源流三

源於羌族,出自漢朝末期西羌燒當部首領姚戈仲,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晉書》記載,南安赤亭(今甘肅隴西)羌族首領戈仲,本是漢朝西羌燒當氏的後人,他自稱是帝舜的後代,故而改姓姚,稱姚戈仲。在姚戈仲的後裔子孫中,皆以首領之改為姓氏,稱姚氏,世代相傳至今。

贊助廣告

源流四

源於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今蒙古族、滿族、苗族、水族、羌族、拉祜族、彝族、土家族、壯族、白族、俄羅斯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姚氏族人分佈。

姚和姬姓都是上古姓氏嗎,來源是怎麼樣的啊?

從上古八姓來看,可以證明是從母系社會發展來的.

遠古時期,姓從母,氏才從父.

司馬遷那老東西把兩者混為一談了,所以後來就亂了套了.

姚氏在中國姓氏排行榜上第幾位

2007年4月24日公安部公佈新版百家姓排名

姓氏 排名

王 1

李 2

張 3

劉 4

陳 5

楊 6

黃 7

趙 8

吳 9

周 10

以上姓氏人口總數在2000萬人以上。

姓氏 排名

徐 11

孫 12

馬 13

朱 14

胡 15

郭 16

何 17

高 18

林 19

羅 20

鄭 21

樑 22

以上姓氏人口總數少於2000萬人、多於1000萬人。據分析,前100個姓氏總人口占全國人口的84.77%。

姓氏 排名

謝 23

宋 24

唐 25

許 26

韓 27

馮 28

鄧 29

曹 30

彭 31

曾 32

肖 33

田 34

董 35

袁 36

潘 37

於 38

蔣 39

蔡 40

餘 41

杜 42

姓氏 排名

葉 43

程 44

蘇 45

魏 46

呂 47

丁 48

任 49

沈 50

姚 51

盧 52

姜 53

崔 54

鍾 55

譚 56

陸 57

汪 58

範 59

金 60

石 61

廖 62

賈 63

夏 64

韋 65

付 66

方 67

白 68

鄒 69

孟 70

熊 71

秦 72

邱 73

江 74

尹 75

薛 76

閆 77

段 78

雷 79

侯 80

龍 81

史 82

陶 83

黎 84

賀 85

顧 86

毛 87

郝 88

龔 89

邵 90

萬 91

錢 92

嚴 93

覃 94

武 95

戴 96

莫 97

孔 98

向 99

湯 100...餘下全文>>

歷史上姓姚的名人有哪些

在4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姚姓英才輩出,名人眾多。姚姓人才之多,略舉如下:上古聖君虞舜姚重華;春秋鄭國大夫姚句耳、姚般;戰國秦國客卿姚賈;西漢經學家姚平;後秦王朝奠基人姚弋仲、姚襄;後秦帝王姚萇、姚興、姚泓;南朝畫家姚曇度,歷史學家姚察;北朝醫學家姚僧恆,畫家姚最,歷史學家姚最;唐朝史學家姚思廉,宰相姚崇、姚璹,詩人姚合;北宋古文家姚鉉,名將姚內斌、姚兕、姚麟、姚雄、姚平仲,孝子姚宗明,南宋一代名臣姚勉、宰相姚希得,中國古代三大聖母之一的岳母姚氏,詞人姚雲文;元朝一代名臣姚天福,政治家、理學家姚樞,文學家姚燧

個人最推崇姚崇。

姚崇(651年-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陝州硤石(今河南陝縣)人,唐代著名政治家,嶲州都督姚懿之子。

姚崇文武雙全,歷仕則天、中宗、睿宗三朝,兩次拜為宰相,併兼任兵部尚書。他曾參與神龍政變,後因不肯依附太平公主,被貶為刺史。

唐玄宗親政後,姚崇被任命兵部尚書、同平章事,進拜中書令,封樑國公。他提出十事要說,實行新政,輔佐唐玄宗開創開元盛世,被稱為救時宰相。

姚崇執政三年,與房玄齡、杜如晦、宋璟並稱唐朝四大賢相。721年(開元九年),姚崇去世,追贈揚州大都督,賜諡文獻。

姚姓氏咋來的

姚,這個姓氏的來源相傳是五帝之一的舜,有生於姚墟,便以姚為姓,其後子孫便以地為氏,稱為姚氏。又相傳舜在當帝之前,四嶽曾向帝堯推薦過陶唐氏,舜繼承王位後曾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他,讓他們居住在媯河邊。他們的子孫有留在媯河邊居住的,便以媯為姓。

武王滅商後,找到了帝舜的後裔媯滿,武王把他的大女兒嫁給媯滿,並且封他於陳。傳至年仲敬氏時因避王莽亂居於吳郡,改姓為媯。傳五世後,復改為姚姓。

出自子姓。據路史記載,春秋時有姚國,為商族的後代,他的子孫便以國為氏,稱位姚氏。

還有一種就是他族改為姚姓,據有關史料所載,西晉時有羌族首領姚戈重,本是漢時西羌燒當氏的後人,他們自稱是帝舜的後代,故而改姓姚。

姚姓排在百家姓93位,以人口多寡計算,姚姓在中國位列第64位。

姚氏的發源地大致有兩處,即江蘇蘇州和今甘肅隴西一帶。早期由於家族勢力不足。所以發展繁衍的較為緩慢,從晉代開始,姚氏因有來自甘肅隴西一帶的羌族首領姚戈仲後裔及所帶來的部眾作為姚氏的加入而壯大起來。也就是說,今天姚氏的中國人,大多數是來自這兩支。

這兩支姚氏後來不斷繁衍播遷,唐代以前就已經成為今浙江吳興及甘肅隴州一帶的望族。後來吳興吳康有一支姚氏分遷於陝郡,至隋時發展成為當地一大望族。唐代以後姚氏的繁衍更加廣泛,已遍及我國的大江南北。其中以浙江、江蘇、河南、陝西、山西、河北、山東、廣東、四川、安徽、湖北等地的姚氏遷播最盛。四川、雲南的姚姓大多時由甘肅或陝西河南境內遷播而去的。

其中雲南的姚安、大姚等縣的姚姓最多,所以在唐武德四年因此而設姚州。姚氏入閩是從唐朝開始的。據史書記載,陳元光入閩開漳州時,就有姚氏相佐。其後,又有姚氏從福建遷入廣東等地。

姓姚的是不是皇族的後人

老夫掐指一算 你姓姚

歷史上姓姚的人的故事

1姚範:桐城人,清代著名文學家,乾隆進士,任三禮館纂修,

其學深究遺經,綜括精粹。

2姚鼐:姚範的侄子,與方苞、劉大槐創立了清代散文重要流派

——桐城派,曾參加過清代《四庫全書》的編纂,其治學以經為主,

兼及子、史、詩文,但他的主要成就在散文上。

3姚文田:清學者。字秋農,浙江歸安人,嘉慶進士,官禮部尚

書。治學宗宋儒,亦取漢學之長。

4姚廣孝:明代蘇州長州人,初為燕王心腹,朱隸奪取帝位後拜太

子少師。曾參與修纂《太祖實錄》、《永樂大典》等巨集大工作。

5姚長子:明朝浙江會稽人,嘉靖三十四年倭寇進入縣境,逼迫

他作嚮導。他把敵人引到四面皆水的化人壇,並於事先密祕吩咐鄉親

撤橋,斷其後路。倭寇中計,遂為明軍所圍殲。而姚長子因此殉難。

事後,被鄉人尊為英雄。

6姚綬:畫家,嘉善人,曾官至監察御史,江西永寧面府。

7姚平仲:宋代西北名將。

8姚思廉:唐初史學家,江蘇吳興人,後遷入關中,為今天的陝

西西安市人。編纂有《梁書》50卷、《陳書》30卷。他的孫子姚壽博

涉經史,育才辯,武后時他任地官尚書,姚壽弟姚班自幼聰明好學,

官至戶部尚書,亦善經史,撰有《漢書紹卷》40卷。

9姚崇:唐初著名政治家,他本人及其家族在政治方面很有成就

。姚崇官至宰相,曾任武則天、玄宗朝宰相。為政清廉,深得眾望,

後來宋景繼他為相,史稱“姚宋”。姚宋曾孫姚合,元和進士,官終

祕書監。因曾授武功主簿,世稱姚武功。他開創的詩體也稱武功體。

姚崇玄孫姚瑁,長慶進士,湖、常二州刺史。

10姚戈仲:西晉永嘉年間人,一個羌族部落的首領,他率領他的

部落從赤亭遷到榆眉,後趙時被徙關中。公元323年被任為西羌大都

督,率羌眾數萬居於清河。公元352年他的五兒子姚襄率領部眾返回

關中,在三原被殺。姚襄弟趁淝水之亂攻入長安,建立了威震四方的

後秦。建都於今陝西西安西北。

11姚鉉:(968-1020) 宋廬州合肥人,字寶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進士。善文辭,藏書頗富。真宗大中祥符四年,纂集唐代文章為《唐文粹》百卷,去取謹嚴。與柳開、穆修等開宋代古文運動之先聲。

12姚孳:宋明州慈溪人,字舜徒,以字行。神宗熙寧九年進士。哲宗元祐中補武陵墓令,訊民疾苦而振雪之,捐資修孔子廟,督課諸士,奏課為天下第一。以薦除提舉成都府常平等事。後由江東副曹除知夔州,興學勸農,有古循吏風。有《桃花源集》。

13姚文林:(1897-1980) 河北青縣人。字南枝。化學家。192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留學美國芝加哥大、康乃基工學院。1928年回國,任東北大學化學系教授。“九.一八”後轉任河北省立工學院化學制造學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戰時期,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專員。1948年到臺灣,接任臺灣鹼業公司總經理,後專任董事長。病逝於臺北。著有《電石分析法》等。

姚姓的來歷

姚氏的來源有三:

1、出自媯姓。相傳五帝之一的舜有生於若水,居於地丘的後代,因生在姚墟,其後子孫便以地為氏,稱為姚氏。又相傳舜在當帝之前,四嶽曾向帝堯推薦過陶唐氏,舜繼承王位後曾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他,讓他們居住在媯河邊。他們的子孫有留在媯河邊居住的,便以媯為姓。武王滅商後,找到了帝舜的後裔媯滿,武王把他的大女兒嫁給媯滿,並且封他於陳。傳至年仲敬氏時因避王莽亂居於吳郡,改姓為媯。傳五世後,復改為姚姓。

2、出自子姓。據路史記載,春秋時有姚國,為商族的後代,他的子孫便以國為氏,稱位姚氏。

3、他族改為姚姓。據有關史料所載,西晉時有羌族首領姚戈重,本是漢時西羌燒當氏的後人,他們自稱是帝舜的後代,故而改姓姚。

姚姓分佈

姚氏的發源地大致有兩處,即江蘇蘇州和今甘肅隴西一帶。早期由於家族勢力不足。所以發展繁衍的較為緩慢,從晉代開始,姚氏因有來自甘肅隴西一帶的羌族首領姚戈仲後裔及所帶來的部眾作為姚氏的加入而壯大起來。也就是說,今天姚氏的中國人,大多數是來自這兩支。這兩支姚氏後來不斷繁衍播遷,唐代以前就已經成為今浙江吳興及甘肅隴州一帶的望族。後來吳興吳康有一支姚氏分遷於陝郡,至隋時發展成為當地一大望族。唐代以後姚氏的繁衍更加廣泛,已遍及我國的大江南北。其中以浙江、江蘇、河南、陝西、山西、河北、山東、廣東、四川、安徽、湖北等地的姚氏遷播最盛。四川、雲南的姚姓大多時由甘肅或陝西河南境內遷播而去的。其中雲南的姚安、大姚等縣的姚姓最多,所以在唐武德四年因此而設姚州。姚氏入閩是從唐朝開始的。據史書記載,陳元光入閩開漳州時,就有姚氏相佐。其後,又有姚氏從福建遷入廣東等地。

郡望堂號

吳興郡:三國吳寶鼎元年置郡,治所在烏程。相當於今天的浙江臨安、餘杭、德清一線西北,兼有江蘇宜興等地。

南安郡:東漢中平五年分漢陽置郡,治所在今天的甘肅隴西渭水東岸,相當於今天的甘肅隴西縣東部以及定西、武山等縣。隋初廢。

堂號:

聖仁堂:舜帝是至仁聖明的帝王。

姚姓又以郡望“吳興”和“南安”作為他們的堂號。

姚姓家族專用楹聯

姚姓家族常用以下2位族中名人嵌作楹聯,以事彰揚。並表明為正宗姚姓之後。

學閎兩漢(姚燧)。

書撰樑陳(姚思廉)。

歷史名人

姚範:桐城人,清代著名文學家,乾隆進士,任三禮館纂修,其學深究遺經,綜括精粹。

姚鼐:姚範的侄子,與方苞、劉大槐創立了清代散文重要流派--桐城派,曾參加過清代《四庫全書》的編纂,其治學以經為主,兼及子、史、詩文,但他的主要成就在散文上。

姚文田:清學者。字秋農,浙江歸安人,嘉慶進士,官禮部尚書。治學宗宋儒,亦取漢學之長。

姚廣孝:明代蘇州長州人,初為燕王心腹,朱隸奪取帝位後拜太子少師。曾參與修纂《太祖實錄》、《永樂大典》等巨集大工作。

姚長子:明朝浙江會稽人,嘉靖三十四年倭寇進入縣境,逼迫他作嚮導。他把敵人引到四面皆水的化人壇,並於事先密祕吩咐鄉親撤橋,斷其後路。倭寇中計,遂為明軍所圍殲。而姚長子因此殉難。事後,被鄉人尊為英雄。

姚綬:畫家,嘉善人,曾官至監察御史,江西永寧面府。

姚平仲:宋代西北名將。

姚思廉:唐初史學家,江蘇吳興人,後遷入關中,為今天的陝西西安市人。編纂有《梁書》50卷、《陳書》30卷。他的孫子姚壽博涉經史,育才辯,武后時他任地官尚書,姚壽弟姚班自幼聰明好學,官至戶部尚書,亦善經史,撰有《漢書紹卷》40卷。

姚崇:唐初著名政治家,他本人及其家族在政治方面很有成就。姚崇官至宰相,曾任武則天、玄宗朝宰相。為政清廉,......餘下全文>>

誰知道姓姚家族歷史嗎?

姚姓是遠古八族之一,現在百家姓排61位。所有帶矗女的都是從母系氏族流傳下來的。現在比較多的還有姬、姚、媯、姒、姜、嬴、姞、妘。姚姓衍生的姓氏有70多個。

相關問題答案
姚的姓氏起源?
吳的姓氏起源?
李的姓氏起源?
馮的姓氏起源?
林的姓氏起源?
上官的姓氏起源?
王的姓氏起源?
徐的姓氏起源?
劉的姓氏起源?
姜的姓氏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