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的傳說名稱?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12日

與乞巧節有關的故事或傳說的名稱

牛郎織女:

相傳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頭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給他出了計謀,教他怎樣娶織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麗的仙女們果然到銀河沐浴,並在水中嬉戲。這時藏在蘆葦中的牛郎突然跑出來拿走了織女的衣裳。驚惶失措的仙女們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飛走了,唯獨剩下織女。在牛郎的懇求下,織女答應做他的妻子。婚後,牛郎織女男耕女織,相親相愛,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滿。織女還給牛郎生了一兒一女。後來,老牛要死去的時候,叮囑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來,到急難時披上以求幫助。老牛死後,夫妻倆忍痛剝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贊助廣告

織女和牛郎成親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後,他們勃然大怒,並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織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時候,抓走了織女。牛郎回家不見織女,急忙披上牛皮,擔了兩個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頭上的金簪向銀河一劃,昔日清淺的銀河一霎間變得濁浪滔天,牛郎再也過不去了。從此,牛郎織女只能淚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長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過他們之間的真摯情感,准許他們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相傳,每逢七月初七,人間的喜鵲就要飛上天去,在銀河為牛郎織女搭鵲橋相會。此外,七夕夜深人靜之時,人們還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聽到牛郎織女在天上的脈脈情話。

贊助廣告

關於中秋節和七夕節的相關故事或傳說的名稱

中秋節:嫦娥奔月、吳剛折桂

七夕節:牛郎織女

關於七夕的傳說

七夕的由來與傳說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在這裡,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於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說明乞巧節是古人最為喜歡的節日之一。

關於牛郎織女的傳說

七夕節始終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成為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 。

相傳在很早以前,南陽城西牛家莊裡有個聰明.忠厚的小夥子,父母早亡,只好跟著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馬氏為人狠毒,經常虐待他,逼他幹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給他九頭牛,卻讓他等有了十頭牛時才能回家,牛郎無奈只好趕著牛出了村。

牛郎獨自一人趕著牛進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樹下傷心,不知道何時才能趕著十頭牛回家,這時,有位鬚髮皆白的老人出現在他的面前,問他為何傷心,當得知他的遭遇後,笑著對他說:“別難過,在伏牛山裡有一頭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餵養它,等老牛病好以後,你就可以趕著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嶺,走了很遠的路,終於找到了那頭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厲害,就去給老牛打來一捆捆草,一連餵了三天,老牛吃飽了,才抬起頭告訴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觸犯了天規被貶下天來,摔壞了腿,無法動彈。自己的傷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個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細心地照料了老牛一個月,白天為老牛採花接露水治傷,晚上依偎在老年身邊睡覺,到老牛病好後,牛郎高高興興趕著十頭牛回了家。

回家後,嫂子對他仍舊不好,曾幾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設法相救,嫂子最後惱羞成怒把牛郎趕出家門,牛郎只要了那頭老牛相隨。

一天,天上的織女和諸仙女一起下凡遊戲,在河裡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了織女,二人互生情意,後來織女便偷偷下凡,來到人間,做了牛郎的妻子。織女還把從天上帶來的天蠶分給大家,並教大家養蠶,抽絲,織出又光又亮的綢緞。

牛郎和織女結婚後,男耕女織,情深意重,他們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長,這事很快便讓天帝知道,王母娘娘親自下凡來,強行把織女帶回天上,恩愛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無路,還是老牛告訴牛郎,在它死後,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著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話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著自己的兒女,一起騰雲駕霧上天去追織女,眼見就要追到了,豈知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一道波濤洶湧的天河就出現了,牛郎和織女被隔在兩岸,只能相對哭泣流淚。他們的忠貞愛情感動了喜鵲,千萬只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王母娘娘對此也無奈,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七月七日於鵲橋相會。

後來,每到農曆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餘下全文>>

中秋節或七夕節(乞巧節)相關的故事或傳說的名稱。

中秋節來源的傳說

相傳在遠古時代的射日英雄后羿娶了嫦娥,併成為帝王,可是他愈來愈暴戾,多番施行惡政,成了大暴君。有一天,后羿從王母娘娘的手中求得到一包不死藥,只要吃了不死藥,就能長生不老。嫦娥知道後為拯救蒼生免受后羿永遠的統治,就把不死藥全部吞下,然後變成了仙女,往月宮飛去。百姓們得知嫦娥奔月成仙后,紛紛在月下襬設香案,向嫦娥祈求平安吉祥,由此便逐漸形成了中秋節拜月的風俗。

關於七夕節的神話故事有什麼?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在這裡,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於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說明乞巧節是古場最為喜歡的節日之一。

每年農曆的七月七日,即七夕,又稱乞巧節,這個傳說和牛郎,織女的神話傳說有十分密切的關係。

七夕節始終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成為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 。

相傳在很早以前,南陽城西牛家莊裡有個聰明.忠厚的小夥子,父母早亡,只好跟著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馬氏為人狠毒,經常虐待他,逼他幹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給他九頭牛,卻讓他等有了十頭牛時才能回家,牛郎無奈只好趕著牛出了村。

牛郎獨自一人趕著牛進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樹下傷心,不知道何時才能趕著十頭牛回家,這時,有位鬚髮皆白的老人出現在他的面前,問他為何傷心,當得知他的遭遇後,笑著對他說:“別難過,在伏牛山裡有一頭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餵養它,等老牛病好以後,你就可以趕著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嶺,走了很遠的路,終於找到了那頭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厲害,就去給老牛打來一捆捆草,一連餵了三天,老牛吃飽了,才抬起頭告訴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觸犯了天規被貶下天來,摔壞了腿,無法動彈。自己的傷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個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細心地照料了老牛一個月,白天為老牛採花接露水治傷,晚上依偎在老年身邊睡覺,到老牛病好後,牛郎高高興興趕著十頭牛回了家。

回家後,嫂子對他仍舊不好,曾幾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設法相救,嫂子最後惱羞成怒把牛郎趕出家門,牛郎只要了那頭老牛相隨。

一天,天上的織女和諸仙女一起下凡遊戲,在河裡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了織女,二人互生情意,後來織女便偷偷下凡,來到人間,做了牛郎的妻子。織女還把從天上帶來的天蠶分給大家,並教大家養蠶,抽絲,織出又光又亮的綢緞。

牛郎和織女結婚後,男耕女織,情深意重,他們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長,這事很快便讓天帝知道,王母娘娘親自下凡來,強行把織女帶回天上,恩愛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無路,還是老牛告訴牛郎,在它死後,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著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話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著自己的兒女,一起騰雲駕霧上天去追織女,眼見就要追到了,豈知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一道波濤洶湧的天河就出現了,牛郎和織女被隔在兩岸,只能相對哭泣流淚。他們的忠貞愛情感動了喜鵲,千萬只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王母娘娘對此也無奈,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七月七日於鵲橋相會。

後來,每到農曆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餘下全文>>

有關七夕的民間故事的名稱

七夕節,首先是乞巧節。

傳說中,織女在天上的職責是編織雲彩。既然她是天上的紡娘,自然要有超於凡間的紡織技藝,她所織出的,是美麗的雲霞。

一次織女下凡,結識了勤勞樸實的牛郎,二人結為夫妻,育有一兒一女。但天帝發現織女私自與凡人成親,便將她押解回天庭。牛郎在老牛的神力幫助下,用扁擔挑起一兒一女就上天追尋織女,就在二人即將相會的時候,王母娘娘用金釵在他們兩人之間劃出一條銀河,讓牛郎織女遙遙相望、不可渡河。但是喜鵲被他們的愛情所打動,每到七月初七的夜晚,便以成千上萬的雀身搭起一座鵲橋,讓牛郎和織女得以一年一度相會一次。

在七夕之夜,因為民間故事稱織女能和牛郎相會,這是一個屬於她的特殊節慶,她可以讓人間一窺仙蹤、可以把好心情灑落凡塵,所以女孩子們便在這個夜晚拜求織女,希望她能把自己作為天庭紡孃的心靈手巧也分落給凡人一些。七夕節,由此開啟了“乞巧”的主題。

七夕之夜,女孩子們在自家庭院中通過一些風俗活動來過節:

她們要祭拜織女、向織女訴說心願;然後和閨中密友進行對月穿針、水面投針的遊戲,看誰先把線穿過針別、誰放置在水面上的繡花針不沉底,誰就獲得了最好的運氣和巧勁兒;之後,在夜風吹拂中,她們分別躲到葡萄架下盼望聽到牛郎和織女的情話,期待得到姻緣天賜的眷顧;她們還會捉一隻蜘蛛養在小盒子裡,在第二天一早開啟盒子比較誰的“喜蛛”吐絲織網最多、就預示著誰得巧最多。

整個七夕節的乞巧過程,唐人祖詠都寫成了一首詩《七夕》:

閨女求天女,更闌意未闌。

玉庭開粉席,羅袖捧金盤。

向月穿針易,臨風整線難。

不知誰得巧,明旦試相看。

這首詩,就完整地敘述了七夕乞巧風俗中祭拜織女、穿針投針、養喜蛛比蛛絲等活動。

所以,七夕節,是屬於閨中女兒的節日,是未出嫁的女孩子們,乞求心靈手巧、祈望幸福姻緣的一次大型許願會;而她們過節的場所,也是在自家院子裡完成的。

七夕節之所以也被喚作是“中國的情人節”,是由於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參與了其中。牛郎織女的故事被稱為中國四大民間故事之一,至少在西漢初年,這個神話傳說就已經盛行於民間。漢初的《古詩十九首》中就寫他們的故事說: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傳說講,牛郎父母早亡,被哥嫂趕出家門,只與一頭老牛為生。老牛有靈性,促成了他和下凡織女之間的情緣,牛郎織女遂結成恩愛夫妻,育有一兒一女。但天庭發現了私自下界與凡人成婚的織女,將她押解回上天,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用扁擔挑著一兒一女追趕織女。就當夫妻二人將要會合的時候,王母娘娘用金釵在他們兩人之間劃出一道銀河,讓他們隔河相望而無法相親。最後,是喜鵲有感於牛郎織女的愛情,每年七月初七,成千上萬的喜鵲在銀河上搭起一座鵲橋,牛郎織女才能一年一度相會一次。這就是“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我們看故事的人,總是憤恨為何天庭要拆散一對恩愛夫妻,總是不滿為何王母娘娘要設定障礙。其實,這樣的故事,正是以形象化的演繹,傳遞著真實化的道理,那就是:

人生永遠存在著情慾和法理之間的對立衝突,情與理,是相生相伴的一對矛盾。

天條規定仙人與凡人不能結合,這代表的是法理;

織女與牛郎就是要兩情相依,這代表的是情慾;

押解織女迴天庭,這象徵著法理的執行;

銀河劃下的距離,這象徵著人世間總有逾越不了的距離、現實中總會存在的障礙;

而一年一度得以相會一次,就是在情與理之間留存的彈性空間。

所以探討天人和......餘下全文>>

七夕節的來歷和故事,七夕節有那些習俗?

第二個 很早很早以前,山裡住著戶人家,老人們都死了,家裡剩下了兄弟倆。老大娶了媳婦,這媳婦心眼不好,老想獨霸老人留下的家業。有一天,二小領著狗去放牛,到了地裡,他拍打著牛背說:“牛哇,牛哇,我想睡會覺,你可千萬不要亂跑。”老黃牛像聽懂了人話,低著腦袋“哞、哞”地叫了幾聲,甩打著尾巴在他身邊吃起草來。二小躺在草地上睡著了。錯過中午,嫂嫂提著罐子來給小叔子送飯,見二小正在睡大覺,照他身上狠狠地踢了一腳。二小醒了見是嫂嫂,慌忙爬起來,站在地上像個愣雞。嫂嫂把飯罐子往地上一擱,氣呼呼地說:“你倒自在,撒著牛睡大覺,牛丟了我才和你算賬哩!”說完,她一扭屁股走了。二小的肚子早就餓了,捧起罐子剛要吃,身邊的大黃牛一頭把罐子撞了,罐子摔了個稀巴爛。大黑狗見了地上的飯,張口就吃,不一會,就把地上的飯舔了個一乾二淨。二小瞅著碎罐碴子害怕了,覺得回家也沒好兒。他長嘆一聲;“唉,怎麼我就這樣命苦啊!”二小的唉聲剛落,大黑狗撲通一聲倒在地上,鼻子口裡流血,一會兒就斷了氣。他這才明白,嫂嫂在飯裡下了毒藥。二小心想:看來不能和這個害人精在一塊過了,要不早晚得死在她手裡。日頭兒快落西山時,他趕著牛回了家。一進院子,扭頭見哥哥打外邊回來,二小心裡一酸,兩眼止不住地流淚。哥哥見弟弟這樣傷心,不知家裡出了什麼事,忙問:“你為嘛這樣難過?”“我把嫂嫂送的飯罐子打了,狗吃了地上的飯就死了。”哥哥聽了,心裡明白了八九,鬥又鬥不過家裡的女人,為了難。二小哭著說:“哥,咱們分開過吧。”哥哥見弟弟說要分家,更做難了,一來弟弟還小,二來他外出做買賣;家裡沒有幫手也不行。要是在一塊湊合著過吧,又怕弟弟有個三長兩短。二小見哥哥發愁,就說:“哥,家裡什麼物件我也不要,只要那頭牛。”弟兄倆在院裡說分家的話,媳婦聽見了,打心眼裡高興。她手扒著門框衝著丈夫說:“往後各過各的好,我做主依了二弟!”哥哥眼裡噙著淚花兒,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第二天,二小趕著牛車走 了。走來走去,越走越遠。二小心想:老是這麼走,走到多時是個頭?乾脆就住在這吧!他把牛車停下,砍了好多樹枝子,就著山坡兒搭棚。棚子搭好了,就和老黃牛在這兒落了戶。 那頭牛是天上的金牛星下界,已經跟著二小過了一年多,這一天夜裡死了。老黃牛死後,一連給二小託了三個夢,夢裡對二小說:“到明天午時三刻,我要回天庭去了。我走後,你把我的皮子剝下來,等到七月七那天,把它披在身上,保你能上天。王母娘娘有七個閨女,那天他們到天河裡去洗澡。記住,那個穿綠衣裳的仙女就是你媳婦。你千萬別讓她們看見你,等她們都到了水裡,你抱了保衣裳就往回跑,她準追你。只要你回了家,她就不會走了。第二天,二小見老黃牛死了,不吃也不喝,手摸著它光啼哭。後來就把牛皮剝了,留下牛皮埋了牛,又在牛墳上跪著大哭了一場。七月七那天,二小披上牛皮,立時兩腳離了地,飄飄悠悠來到天河岸上,他悄悄地躲在樹林裡等著。一會兒,王母娘娘的七個仙女來了,她們一個個脫了衣裳,撲通撲通跳到了水裡。二小瞅準了那身綠衣裳,竄過去抓起來就跑。三仙女見有人抱了她的衣裳,打水裡出來就追。緊追慢追,追到二小家裡。三仙女問二小為嘛拿她的衣裳,二小說想讓她做自己的媳婦。三仙女再三說天規不容,二小一再說人間比天上好。三仙女見二小長得好看,也動了心,就應了他。打這,三仙女落凡到了人間,她天天在家彈花織布,人們就叫她織女。二小天天外出賣布掙錢。小倆口過起了舒心日子。 三仙女和二小過了三五年,給他生了一男和一女。一天,二小到地裡去幹活,天上響起了天鼓,玉皇大帝派天兵天將把織女抓走了。二小回家一看,見兩個孩子啼哭,不知媳婦上了哪兒,急得團團轉。一問孩子,那大......餘下全文>>

七夕的故事出自哪裡?

牛郎織女是我國最有名的一個民間傳說,是我國人民最的關於星的故事。

南北朝時代寫成的《荊楚歲時記》裡有這麼一段:“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織杼役,織成雲錦天衣。天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紝。天帝怒,責令歸河東。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會。”

董永,最早見於晉朝《搜神記》,據作者說是漢代的實事。

相關問題答案
七夕節的傳說名稱?
七夕節的由來和傳說?
七夕節的來歷和傳說?
關於鬼節的傳說?
關於七夕節的詩句古詩?
七夕節的風俗有哪些?
元宵節的傳說和習俗?
關於七夕節的詩?
七夕節的農曆時間?
七夕節的古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