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姓有多少人?

General 更新 2024年09月18日

性元的到底有多少人 他們都叫什麼名字?

618 元巨集:即北魏孝文帝拓跋巨集。公元386年,拓跋珪在北方建立北魏政權(386-556年)日益強大,盡佔長江以北地區,成南北朝對峙之勢。傳至孝文帝拓跋巨集,遷都洛陽,將皇族拓跋姓改成了元姓,自己也改名為元巨集,其他庶族仍為拓跋氏。加速了北方少數民族封建化的過程,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元勰:字彥和,獻文帝第六子,孝文帝之弟。太和九年(485年),封始平王,轉中書令,改封彭城王。宣武永平元年(508年)被殺,追贈使持節、侍中、假黃鉞,都督中外諸軍事太師領司徒公,諡曰武宣王。其年十一月六日葬於長陵北山。 元結:字次山。唐朝時河南(今洛陽市)人。天寶進士。他繼承陳子昂反對六朝驕儷文風,致力於古文寫作,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先驅者之一。著有《浪說》7篇、《漫記》7篇等。 元稹:字微之。唐朝時河南(今洛陽市)人。元和元年,對策舉制科第一。任左拾遺。早期反對權貴宦官,但後轉而依附宦官。元稹是白居易的好友,共同提倡新樂府,兩人齊名,世稱元白;詩稱元和體。著有《元氏長慶集》100卷,今存60卷。所作傳奇《會真記》,記張生與崔鶯鶯之事,為後來《西廂記》所本。終年52歲。 元載:字公輔,岐山人。唐代天下元帥行軍司馬。嗜學好屬文,以明莊、老、文、列四子之學,策入高科。初授新平尉,歷度支郎中。肅宗嘉其奏對,委以國計。充使江淮,都領漕輓。俄遷戶部侍郎度支使,並諸道轉運使。以附李輔國,遷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排去忠良,引用貪猥。大曆中,以賄敗,伏誅。集十卷,今存詩一首。 元絳:字厚之(1008-1083),祖籍南城縣東興鄉蘇源村(今黎川縣荷源鄉蘇源村),祖父元德昭為五代吳越丞相,遂為錢塘(今浙江省杭州)人。北宋大臣、文學家。元絳從小聰穎好學,5歲時便能作詩,9歲時拜見荊南(今湖北省江陵)太守,太守試以三題,並將其文章呈進於朝。天聖八年(1030年)進士及第。初授江寧推官,攝上元令(現均屬江蘇江寧)。當地有一豪強王豹子,欺男霸女橫行鄉里。元絳不懼豪紳,依法將其捕獲,予以斬首。元絳善於斷案,有一婦人狀告鄰居與其夫嗜酒爭吵,乘黑入室砍斷其夫腳。元絳見該婦哭而不哀,言其夜與夫同眠卻衣裙無血汙、該婦回去後與一僧私語談笑。即令捕回婦、僧,審出實為姦情殺夫。百姓無不稱頌。安撫使范仲淹將其調任永新知縣,後改任通州海門縣(今江蘇省啟東東北)。該地民眾多以販鹽為生,按律鹽為官辦,百姓販鹽犯法,制置使欲治鹽販罪。元絳認為該地產鹽,並以此為生,超過規定存鹽數,情有可原,宜略施懲戒放之。後升江西轉運判官、知台州(今屬浙江省),轉為度支判官。皇佑四年(1053年)為廣東轉運使,遷工部郎中,歷兩浙、河北轉運使,召拜鹽鐵副使,擢天章閣待制、知福州,進龍圖閣直學士,調廣、越、荊南,為翰林學士,知開封府。熙寧八年(1075年)十二月,自翰林學士兼侍讀學士、判太常寺兼群牧使、工部侍郎拜參知政事。元豐二年(1079年)五月,受耆寧(神宗子)事牽連,貶知亳州,改潁州。三年,加資政殿學士、知青州。四年,以太子少保致仕。元絳在官期間,操持有當,支援王安石變法。工於詩文,“景靈宮”作神御11殿,令其作《上梁文》,一夜之間完成。朝廷頒給少數民族首領及外國詔書亦多出自其手。著有《玉堂集》,《全宋詞》存其詞2首,《宋詩紀事》存其詩6首。卒後,贈太子少師,諡號“章簡”。 元景皓:公元550年,高洋廢掉了東魏的孝靜帝,自己做了皇帝,建立了齊朝,歷史上稱為北齊。在原來的東魏政權中,元氏貴族勢力龐大。高洋奪權後,為了鞏固他的統治,就盡力削減和限制元氏貴族的勢力,這樣一來,與元氏貴族的矛盾就非常尖銳了。有一次,高洋要到晉陽巡行,擔心元氏貴族趁機謀反......餘下全文>>

贊助廣告

中國那裡有元姓

主要在河南

元姓氏源流 一支源於元氏縣。2007年05月31日 星期四 08:38一、姓氏來源

1. 元姓之為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中國姓氏,最具體的證明,就是殷商名臣元銑。關於元銑,清代學者張澍在其所著的《姓氏五書》上曾有介紹說:“帝乙廢棄立受辛,太史元銑據法力爭,是商代即有元氏。”由此可見,元姓的具有3000年以上的歷史,是不容置疑的。 這位以識之明而反對帝乙把帝位傳給紂王(受辛其名)的殷朝太史元銑,自然是後世元氏最早的始祖。不過,他並不是元氏的唯一始祖,因為,到了周代的春秋戰國時期,魏國和衛國又分別出現了兩支元姓;南北朝之際,改姓為元的外族更至少有3支以上,使得元姓的來源多端,血緣方面也不甚單純。 較為複雜的元氏姓源,可以從下列古書的記載,獲知大概——

贊助廣告

2.《風俗通》:“魏武侯公子元之邑,其後為元氏。”這一支元氏,出現於距今大約2200年以前,春秋時的魏國,是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的後代畢萬所建,則這一支元氏,自然也是姬姓的黃帝子孫了。當時的元氏邑,據考證就是現在河北省的元氏縣,換言之,該地即為此支元氏的最初發源之地。

《韻會》:“左傳有衛大夫元喧。”——這一支元姓,也是周文王的後裔,其發源之地亦為河北、河南一帶。

3.《魏書高祖紀》:“後魏本姓拓跋,至孝文帝更為元氏。”——這一支元氏,是鮮卑族的後代,在漢末的魏晉之後,我國南北分立,鮮卑族的拓跋氏曾經雄峙北方,建立了北魏王朝。傳到考文帝之時,崇尚漢族文化,於公元四九六年下詔改姓為元,並且遷都於洛陽。因此,後來這一支源自鮮卑族的元氏,就活躍於河南一帶,並且世代匯為當地的望族,能人名士輩出。

4.《魏書官氏志》:“紇骨氏,是雲氏,均改為元氏。”——這兩支外族的元氏,後來繁衍的人數較少,主要亦活動於我國北方。 由以上的分析看來,我國的元氏,雖然頭緒眾多,但仍可歸劃為兩大主流:一支為漢族的周文王之後,一支則為後來被漢族所同化的鮮卑族拓跋氏之後,他們的最初活動地區,都是在黃河流域的河南和河北一帶。這一點,從歷史上許多元姓名人的籍貫,也可以猜得佐證,譬如,唐代的大詩人元稹與名臣元結,就全是河南人。

二、郡望堂號

漢置河南郡,現在河南省洛陽市。

三、歷代名人

1、元結——字次山。唐朝時河南(今洛陽市)人。天寶進士。他繼承陳子昂反對六朝驕儷文風,致力於古文寫作,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先驅者之一。著有《浪說》7篇、《漫記》7篇等。

2、元稹——字微之。唐朝時河南(今洛陽市)人。元和元年,對策舉制科第一。任左拾遺。早期反對權貴宦官,但後轉而依附宦官。元稹是白居易的好友,共同提倡新樂府,兩人齊名,世稱元白;詩稱元和體。著有《元氏長慶集》100卷,今存60卷。所作傳奇《會真記》,記張生與崔鶯鶯之事,為後來《西廂記》所本。終年52歲。

現在廣東省揭陽市惠來縣靖海鎮有元氏一族的子孫,據查證安徽肥東地區有少量元氏子孫.

現代姓元的人大概有多少

618人。。。。。

元姓的介紹

元(yuán)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91位。其源出有五:1、出自殷商元銑之後,世代相傳姓元。2、出自姬姓,為春秋時魏國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的後代畢萬之後,以地名為氏。3、出自拓跋姓,為鮮卑族的後代,至北魏孝文帝時下詔改姓為元氏。4、出自複姓紇骨氏、是雲氏所改。5、出自玄姓,為北宋時為避開國皇帝太祖趙匡胤的父親聖祖趙玄朗名諱,改姓元氏。

中國姓‘元’的人多嗎?

應該有很多,畢竟中國這麼大,在十幾億裡應該有個幾百萬吧

元姓的來源

元性

元性指作為具有神識的人所不同與其他生命的“道性”,元性可以說就是一種自在真常之道佔主導位置的本性。換言之即人心的自然清虛之本性。唐初著名道教學者成玄英指出:“命者,真性惠命也。既屏息囂塵,心神凝寂,故復於真性,反於惠命。福這裡的“命”,就是真性,即元性。《經》又云:‘以輔萬物之自然。’物之自然,即物之道性也。”在《道教義樞*道性義》看來,它“冥寂一源”,但又不是空無一物,即真實空,非空不空,亦非不空,眾生皆與自然同也。也就是說元性是關於眾生皆有的和合於天地自然的不為塵俗所動的寧靜本性。

司馬承禎的《坐忘論》雖然專論道教的修煉方法,其中說道:“至道之中,寂無所有,神用無方,心體亦然。原其心體,以道為本。但為心神被染,矇蔽漸深,流浪日久,遂與道隔。若淨除心垢,開識神本,名曰修道。無複流浪,與道冥合,安在道中,名曰歸根。”剛也就是說,人的心性以道為本,清靜自然,但由於人心的慾望而被汙染,被矇蔽,背離了道,所以要“淨除心垢”,回到道性之本體。迴歸“元性”也就是修煉的目的。

在古代姓元的名人有哪些

回族中的買姓,取自祖上回回名首音。如“買述丁之後裔姓買”。(《伊斯蘭教民族說》)“今蜀中多買姓,為元人買住(韶州路同治)之後。”(《姓氏略考》)故而,《姓氏詞典》稱買姓為“回族姓”。 在元至正四年(1344年)至七年(1347年)任中政院使海道萬戶府達魯花赤的買述丁,先世為不花刺人,太祖時隨父入關,為政期間輕徭減役、革除弊端、裁減冗員、禁官府壓價購民財、備銀賑災,功績十分卓著。元朱德潤曾撰《買公惠政碑》頌其德政。買姓回族主要分佈在西北地區。

清朝有沒有姓元的人

如果是清朝著名的元姓人,沒有。

如果是問清朝有沒有姓元的人,那肯定有。

從元姓的起源記載來看,元姓最早的起源來自於媯姓,在殷商末期的時候開始存在。而關於元姓起源最晚的一種說法,也在唐末五代,因此清朝有元姓人幾乎是百分百的事情。而且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很多少數民族比如回族、蒙古族等,都流改為漢姓元氏,世代相傳至今。

相關問題答案
元姓有多少人?
中國元姓有多少人口?
乜姓有多少人?
紀姓有多少人?
鐵姓有多少人?
晏姓有多少人?
朱姓有多少人?
陽姓有多少人?
冀姓有多少人?
全國魚姓有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