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姓的來源?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2日

舒姓的起源?

舒姓的來源

舒(Shū)周朝封皋陶的後代於舒(今安徽廬江縣西),建立舒國,曾被徐國所滅,後又復國,不久又亡於楚國,其國君族人以舒為姓。舒姓另有兩支,一是出自任姓,相傳為黃帝的後代;另一個是出自清代,為滿族舒穆魯氏所改。舒姓望居鉅鹿郡(今河北平鄉)。現代著名小說家、劇作家老舍,被譽為“人民藝術家”,老舍原名舒慶春,話劇《茶館》為其經典之作,至今常演不衰。

舒姓最早的來源可以一直追溯到上古時期,據說舒姓是黃帝的直系後代。在周代,周武王攻滅商朝後,大封諸侯國,他封古帝皋陶的後代於舒(今安徽廬江縣西),建立“舒”這個諸侯國,爵位為子爵。春秋時,舒國被楚國攻滅,舒國的公族後代子孫就以國名“舒”為姓。由於皋陶姓偃,因此舒姓起源於偃姓。舒姓後來在河北鉅鹿郡發展成望族,世稱鉅鹿望。少數民族滿族也有後來改姓“舒”的。我國二十世紀最著名作家舒慶春(老舍)亥生就是滿族。

贊助廣告

舒姓在我國不是一個大姓,人少。舒姓在大陸與臺灣都未進入一百大姓行列,在《百家姓》裡排名第123位。正因為舒姓小,人少,才使舒姓人氏見面彼此都非常親切、熱情,這在我的生活中,體驗尤為深刻。記得85年,年少的我到貴州求學,見花名冊中有一位同學也姓舒,我立刻就去找他,並同住一室。他對我講述他那裡的舒姓家族。他是貴州黔東南人,侗族,他們那裡的一個寨子,全是舒姓。他們祖上原本並不生活在此,是抗日戰爭時逃亂於此,並在此安家落戶,繁衍後代。

有誰知道姓氏“舒”的由來

一、姓氏源流

舒(Shū)姓源出有三:

贊助廣告

1、出自偃姓,乃皋陶之後。據《姓氏考略》、《世本》等所載,周武王封皋陶之後於舒(今安徽省廬江西)。春秋時,舒國被楚國所滅,子孫以國為氏。

2、出自任姓,乃黃帝之後。據《潛夫論》及《左傳正義》等所載,謝、章、薛、舒、呂、祝、佟、泉、畢、過,此十國乃任姓後裔小國,春秋時舒國子孫以國為氏。

3、出自他族改姓而來。據《中國姓氏大全》所載,清滿洲八旗姓舒穆祿氏、舒覺羅氏、舒佳氏、他塔喇氏等後均改為舒姓;今滿、土家、赫哲、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皋陶。一作咎繇,傳說中的少〓氏支裔,東夷部族首領之一。活動據點在奄(今山東曲阜)。虞舜時,曾任掌管刑法的士(獄官之長),以正直著稱。禹繼舜位後,繼續受重用。西周初年,周武王大肆分封諸侯,並將皋陶的後代封於舒,建立舒國,為子爵,世稱舒子。舒子平時,被徐國所滅,後又復國,最後又被楚國滅亡。失國後的舒國子孫為了不忘故國,遂以國名為氏,稱舒姓。他們尊皋陶為其得姓始祖。

二、遷徙分佈

據史料記載,公元前六五七年徐國滅舒,公元前五五二年,復國後的舒國再次被楚國滅亡。此後之舒姓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均以安徽廬江為其繁衍的中心,後逐漸昌盛為舒姓歷史上的第一大郡望——廬江。並有舒姓子孫逐漸播遷於當時楚國的腹地——今湖南、湖北一帶。始皇統一六國,不久又為高祖劉邦所滅,秦漢均為統一的國家,時長安(今陝西西安)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故有舒姓子孫遷居該地,並逐漸興旺昌盛起來,因該地長期屬京兆郡,故後世舒姓子孫有以京兆為其郡望堂號的。以後北方各地的舒姓大多源自京兆郡,後來舒姓成了北方的著姓之一。東漢時,舒姓才有人散見於史冊,其中的東漢義士舒邵兄弟為陳留(今河南開封)人。三國時,陳留人舒燮播遷江南。兩晉南北朝時,由於社會動盪,避居江南之舒姓漸多,並與原居於南方的舒姓相融合,使舒姓又開始成為南方大姓之一。此際,北方舒姓的鉅鹿郡望也已形成。隋唐之際,見諸史冊之舒姓漸多。唐代的安史之亂和黃巢起義更促進了北方舒姓的南遷,兩宋之際見諸史冊之舒姓日盛,從這些歷史名人的籍貫來分析,可以知曉舒姓已播遷繁衍於今浙江之東陽、慈溪、奉化、寧海,安徽之旌德、沈丘,江西之吉安、靖安等地。元時,今福建、雲南、貴州、廣東、廣西、四川等南方各地都有了舒姓人活動的身影。明初,山西舒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湖北、江蘇、安徽、河南、山東等地。之後到清中葉,舒姓分佈之地更廣,並有渡海赴臺,遠播海外者。如今,舒姓在全國分佈較廣,尤以四川、湖南、江西、湖北為多,上述四省之舒姓約佔全國漢鄲舒姓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三。舒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四十七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零七六。

三、歷史名人

舒 邵:陳留人,東漢末年名士。其兄伯膺的親友被人所殺,邵為復仇事發,兄弟爭死,並得免刑,海內稱“義”。

舒 雅:旌德(今屬安徽省)人,宋代官吏、畫家。南唐時舉進士,歸宋為將作監,真宗時充祕閣校理。善屬文,工繪事,有《山海經圖》。

舒 璘 :奉化(今屬浙江)人,南宋官吏、學者。乾道八年(1172年)進士,為徽州教授,時稱“第一教官”。官終宜州通判。諡文靖,有《舒文靖集》。

舒 亶:字通道,號懶堂,明州慈溪(今屬浙江省)人,北宋官吏、詞人。治平二年(1065年)舉進士,試禮部第一。累官知制誥,試御史中丞,權直學士院。以罪斥。後直龍圖閣進待制。工小詞,思致妍密。後人輯有《舒學士詞》。曾與李定劾蘇軾作詩譏訕時事。

舒 清:江西省......餘下全文>>

舒姓氏的由來?

舒姓的來源

舒(Shū)周朝封皋陶的後代於舒(今安徽廬江縣西),建立舒國,曾被徐國所滅,後又復國,不久又亡於楚國,其國君族人以舒為姓。舒姓另有兩支,一是出自任姓,相傳為黃帝的後代;另一個是出自清代,為滿族舒穆魯氏所改。舒姓望居鉅鹿郡(今河北平鄉)。現代著名小說家、劇作家老舍,被譽為“人民藝術家”,老舍原名舒慶春,話劇《茶館》為其經典之作,至今常演不衰。

舒姓最早的來源可以一直追溯到上古時期,據說舒姓是黃帝的直系後代。在周代,周武王攻滅商朝後,大封諸侯國,他封古帝皋陶的後代於舒(今安徽廬江縣西),建立“舒”這個諸侯國,爵位為子爵。春秋時,舒國被楚國攻滅,舒國的公族後代子孫就以國名“舒”為姓。由於皋陶姓偃,因此舒姓起源於偃姓。舒姓後來在河北鉅鹿郡發展成望族,世稱鉅鹿望。少數民族滿族也有後來改姓“舒”的。我國二十世紀最著名作家舒慶春(老舍)先生就是滿族。

舒姓在我國不是一個大姓,人少。舒姓在大陸與臺灣都未進入一百大姓行列,在《百家姓》裡排名第123位。正因為舒姓小,人少,才使舒姓人氏見面彼此都非常親切、熱情,這在我的生活中,體驗尤為深刻。記得85年,年少的我到貴州求學,見花名冊中有一位同學也姓舒,我立刻就去找他,並同住一室。他對我講述他那裡的舒姓家族。他是貴州黔東南人,侗族,他們那裡的一個寨子,全是舒姓。他們祖上原本並不生活在此,是抗日戰爭時逃亂於此,並在此安家落戶,繁衍後代。

關於舒姓的歷史和現狀

舒(Shū)周朝封皋陶的後代於舒(今安徽廬江縣西),建立舒國,曾被徐國所滅,後又復國,不久又亡於楚國,其國君族人以舒為姓。舒姓另有兩支,一是出自任姓,相傳為黃帝的後代;另一個是出自清代,為滿族舒穆魯氏所改。舒姓望居鉅鹿郡(今河北平鄉)。

舒姓最早的來源可以一直追溯到上古時期,據說舒姓是黃帝的直系後代。在周代,周武王攻滅商朝後,大封諸侯國,他封古帝皋陶的後代於舒(今安徽廬江縣西),建立“舒”這個諸侯國,爵位為子爵。春秋時,舒國被楚國攻滅,舒國的公族後代子孫就以國名“舒”為姓。由於皋陶姓偃,因此舒姓起源於偃姓。舒姓後來在河北鉅鹿郡發展成望族,世稱鉅鹿望。少數民族滿族也有後來改姓“舒”的。我國二十世紀最著名作家舒慶春(老舍)先生就是滿族。

舒姓在我國不是一個大姓,人少。舒姓在大陸與臺灣都未進入一百大姓行列,在《百家姓》裡排名第123位。正因為舒姓小,人少,才使舒姓人氏見面彼此都非常親切、熱情,這在我的生活中,體驗尤為深刻。記得85年,年少的我到貴州求學,見花名冊中有一位同學也姓舒,我立刻就去找他,並同住一室。他對我講述他那裡的舒姓家族。他是貴州黔東南人,侗族,他們那裡的一個寨子,全是舒姓。他們祖上原本並不生活在此,是抗日戰爭時逃亂於此,並在此安家落戶,繁衍後代。

中國人很重視自己的文化傳統,很講究自己的禮儀和姓氏。我相信,我們舒姓的後人,不僅會把舒姓壯大,而且,我們舒姓後人一定會成為祖國的棟樑,貢獻我們的聰明才智,並留下我們的足跡。

舒姓家譜文獻

安徽涇縣京北舒氏統宗譜不分卷,(明)舒應鸞等修,明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木刻活字印本。收藏在安徽省圖書館。

安徽旌德東北舒氏宗譜十二卷,(清)舒榮基等修,清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木刻活字印本。收藏在河北大學圖書館。

湖南舒氏續修族譜不詳,著者待考,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8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湖南長沙羅漢莊舒氏續修族譜,著者待考,清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木刻活字印本九冊。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湖南長沙舒氏零譜不詳,著者待考,清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湖南湘鄉潭臺舒氏族譜十四卷,(清)舒懋輔、舒介瑞等纂修,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冊。現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湖南湘鄉上湘舒氏續修族譜十五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廣東鶴山鵪城舒氏族譜不分卷,(清)舒良弼撰,清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雲南省圖書館。

四川屏山舒氏宗譜三卷,(清)舒道觀輯修,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竹坳舒氏支譜二十卷,(清)舒立濬、舒立淇纂,清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湖南省漵浦縣檔案館。

舒氏頃公通譜十三卷,(清)舒均文修,清光緒十二年(公元1889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湖南省漵浦縣檔案館。

浙江臨安廖昌舒氏宗譜,(清)舒世仁等修,清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文苑堂修木刻活字印本八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旌陽舒氏宗譜十二卷,(清)舒榮基、舒昌修,清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湘潭壹舒氏三修族譜,(清)舒介騏等纂修,清朝年間虞江堂木刻活字印本兩冊,今僅存第二卷、第五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永康永川舒氏宗譜十一卷,(清......餘下全文>>

百家姓中姓舒的來歷及代表人物是什麼

舒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147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076。[舒氏屬地]

鉅鹿郡,今河北平鄉縣。   [舒氏來歷]

舒姓來源有三:

> 源出於任姓,據說是黃帝之後,但具體得姓年月已不可考,大致推斷在春秋時期。  > 源出於姬姓。春秋時,江淮一帶有舒、舒庸、舒蓼、舒鳩、舒龍、舒鮑、舒龔等小國,據傳都是皋陶後代的封國,號稱“群舒”。後來,這些小國陸續被楚國、徐國滅掉,國亡後,“群舒”國的後世子孫就以舒為姓,稱為舒氏。  > 以國為氏,出自「偃姓」.據《左傳》所載,周朝, 皋陶的後代被封於舒國(安徽省廬江縣西).

公元前657年, 舒子平被徐國所滅. 後又復國, 稱為舒鳩國。

公元前552年, 又被楚國所滅. 子孫以"舒"為氏。[得姓始祖]

> 皋陶。一作咎繇,傳說中的少昊氏支裔,東夷部族首領之一。活動據點在奄(今山東曲阜)。虞舜時,曾任掌管刑法的士(獄官之長),以正直著稱。禹繼舜位後,繼續受重用。西周初年,周武王大肆分封諸侯,並將皋陶的後代封於舒,建立舒國,為子爵,世稱舒子。舒子平時,被徐國所滅,後又復國,最後又被楚國滅亡。失國後的舒國子孫為了不忘故國,遂以國名為氏,稱舒姓。他們尊皋陶為其得姓始祖。[郡望堂號]

> 舒姓在長期的繁衍播遷過程中,形成如下郡望:1、廬江郡,治所在舒城(今安徽廬江西南);2、鉅鹿郡,治所在鉅鹿(今屬河北);3、京兆郡,治所在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  > 堂號 “京兆”、“紫陽”、“蘭藻”、“厚德”等。據史料記載,公元前六五七年徐國滅舒,公元前五五二年,復國後的舒國再次被楚國滅亡。此後之舒姓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均以安徽廬江為其繁衍的中心,後逐漸昌盛為舒姓歷史上的第一大郡望——廬江。並有舒姓子孫逐漸播遷於當時楚國的腹地——今湖南、湖北一帶。  始皇統一六國,不久又為高祖劉邦所滅,秦漢均為統一的國家,時長安(今陝西西安)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故有舒姓子孫遷居該地,並逐漸興旺昌盛起來,因該地長期屬京兆郡,故後世舒姓子孫有以京兆為其郡望堂號的。以後北方各地的舒姓大多源自京兆郡,後來舒姓成了北方的著姓之一。  東漢時,舒姓才有人散見於史冊,其中的東漢義士舒邵兄弟為陳留(今河南開封)人。  三國時,陳留人舒燮播遷江南。兩晉南北朝時,由於社會動盪,避居江南之舒姓漸多,並與原居於南方的舒姓相融合,使舒姓又開始成為南方大姓之一。此際,北方舒姓的鉅鹿郡望也已形成。  隋唐之際,見諸史冊之舒姓漸多。  唐代的安史之亂和黃巢起義更促進了北方舒姓的南遷,兩宋之際見諸史冊之舒姓日盛,從這些歷史名人的籍貫來分析,可以知曉舒姓已播遷繁衍於今浙江之蘭溪、東陽、慈溪、奉化、寧海,安徽之旌德、沈丘,江西之吉安、靖安等地。  元時,今福建、雲南、貴州、廣東、廣西、四川等南方各地都有了舒姓人活動的身影。  明初,山西舒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湖北、江蘇、安徽、河南、山東等地。之後到清中葉,舒姓分佈之地更廣,並有渡海赴臺,遠播海外者。  如今,舒姓在全國分佈較廣,尤以四川、湖南、江西、湖北為多,上述四省之舒姓約佔全國漢族舒姓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三。

湖北省襄陽舒姓起源

出自姬姓,以國名命姓。春秋時,江淮一帶有舒、舒庸、舒蓼、舒鳩、舒龍、舒鮑、舒龔等小國,這些小國都是周武王滅商後,分封皋陶後裔時所建封國,號稱"群舒"。群舒先被徐國所滅,後又復國,襄公二十一年,又滅於楚。群舒的公族後代就以原國名為姓,稱舒姓。

出自任姓,相傳是黃帝的後代。舒姓在大陸與臺灣均未進入前一百大姓。舒姓最早的來源可以一直追溯到上古時期,據說舒姓是黃帝的直系後代。在周代,周武王攻滅商朝後,大封諸侯國,他封古帝皋陶的後代於舒(今安徽廬江縣西),建立“舒”這個諸侯國,爵位為子爵。春秋時,舒國被楚國攻滅,舒國的公族後代子孫就以國名“舒”為姓。由於皋陶姓偃,因此舒姓起源於偃姓。舒姓後來在河北鉅鹿郡發展成望族,世稱鉅鹿望。少數民族滿族也有後來改姓“舒”的。

姓舒的祖先是誰?

舒(Shū)周朝封皋陶的後代於舒(今安徽廬江縣西),建立舒國,曾被徐國所滅,後又復國,不久又亡於楚國,其國君族人以舒為姓。舒姓另有兩支,一是出自任姓,相傳為黃帝的後代;另一個是出自清代,為滿族舒穆魯氏所改。舒姓望居鉅鹿郡(今河北平鄉)。現代著名小說家、劇作家老舍,被譽為“人民藝術家”,老舍原名舒慶春,話劇《茶館》為其經典之作,至今常演不衰。

舒姓最早的來源可以一直追溯到上古時期,據說舒姓是黃帝的直系後代。在周代,周武王攻滅商朝後,大封諸侯國,他封古帝皋陶的後代於舒(今安徽廬江縣西),建立“舒”這個諸侯國,爵位為子爵。春秋時,舒國被楚國攻滅,舒國的公族後代子孫就以國名“舒”為姓。由於皋陶姓偃,因此舒姓起源於偃姓。舒姓後來在河北鉅鹿郡發展成望族,世稱鉅鹿望。少數民族滿族也有後來改姓“舒”的。我國二十世紀最著名作家舒慶春(老舍)先生就是滿族。

百家姓裡有姓舒的嗎?

當然有啦~~著名的女演員 舒淇,還有舒暢不都姓舒嗎

舒氏的起源和發展是怎樣的?

舒氏起源:

1 出自姬姓,以國名命姓。春秋時,江淮一帶有舒、舒庸、舒蓼、舒鳩、舒龍、舒鮑、舒龔等小國,這些小國都是周武王滅商後,分封皋陶後裔時所建封國,號稱"群舒"。群舒先被徐國所滅,後又復國,襄公二十一年,又滅於楚。群舒的公族後代就以原國名為姓,稱舒姓。

2 出自任姓,相傳是黃帝的後代。 3、出自他族改姓而來。據《中國姓氏大全》所載,清滿洲八旗姓舒穆祿氏、舒覺羅氏、舒佳氏、他塔喇氏等後均改為舒姓;今滿、土家、赫哲、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 舒姓是當今較為常見的姓氏,分佈較廣泛,約佔全國人口的0.076%,居第一百四十七位。尤以四川湖南、江西、湖北等省多此姓,四省舒姓約佔全國漢族舒姓人口的83% 發展到現在人口約98,400人。

舒氏的由來

舒姓姓源有二:①源出於任姓,據說是黃帝之後,但具體得姓年月已不可考,大致推斷在春秋時期。②源出於姬姓。春秋時,江淮一帶有舒、舒庸、舒蓼、舒鳩、舒龍、舒鮑、舒龔等小國,據傳都是皋陶後代的封國,號稱“群舒”。後來,這些小國陸續被楚國、徐國滅掉,國亡後,“群舒”國的後世子孫就以舒為姓,稱為舒氏。

姓氏簡介

舒(Shū)周朝封皋陶的後代於舒(今安徽廬江縣西),建立舒國,曾被徐國所滅,後又復國,不久又亡於楚國,其國君族人以舒為姓。舒姓另有兩支,一是出自任姓,相傳為黃帝的後代;另一個是出自清代,為滿族舒穆魯氏所改。舒姓望居鉅鹿郡(今河北平鄉)。

舒姓最早的來源可以一直追溯到上古時期,據說舒姓是黃帝的直系後代。在周代,周武王攻滅商朝後,大封諸侯國,他封古帝皋陶的後代於舒(今安徽廬江縣西),建立“舒”這個諸侯國,爵位為子爵。春秋時,舒國被楚國攻滅,舒國的公族後代子孫就以國名“舒”為姓。由於皋陶姓偃,因此舒姓起源於偃姓。舒姓後來在河北鉅鹿郡發展成望族,世稱鉅鹿望。少數民族滿族也有後來改姓“舒”的。我國二十世紀最著名作家舒慶春(老舍)先生就是滿族。

舒姓在我國不是一個大姓,人少。舒姓在大陸與臺灣都未進入一百大姓行列,在《百家姓》裡排名第123位。正因為舒姓小,人少,才使舒姓人氏見面彼此都非常親切、熱情,這在我的生活中,體驗尤為深刻。記得85年,年少的我到貴州求學,見花名冊中有一位同學也姓舒,我立刻就去找他,並同住一室。他對我講述他那裡的舒姓家族。他是貴州黔東南人,侗族,他們那裡的一個寨子,全是舒姓。他們祖上原本並不生活在此,是抗日戰爭時逃亂於此,並在此安家落戶,繁衍後代。

中國人很重視自己的文化傳統,很講究自己的禮儀和姓氏。我相信,我們丁姓的後人,不僅會把舒姓壯大,而且,我們舒姓後人一定會成為祖國的棟樑,貢獻我們的聰明才智,並留下我們的足跡。

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西周初年周武王所封的群舒國之後裔,屬於以國名為氏。

春秋時期,在今江淮一帶有舒、舒庸、舒蓼、舒鳩、舒龍、舒鮑、舒龔等小國,史稱“群舒”。這些小國都是周武王姬發在滅殷商後,在分封皋陶後裔時所建的封國,皆為子爵小諸侯國。

皋陶是傳說中的少昊氏支裔,東夷部族首領之一,主要活動在奄地一帶(今山東曲阜)。虞舜執政時期,皋陶曾擔任負責任掌管刑法的士,他以正直著稱。大禹繼舜為帝后,皋陶亦繼續受到重用。

群舒諸國起先在周惠王姬閬二十年(公元前657年)被嬴姓的徐國所攻取,後又在周襄王姬鄭七年(公元前645年),楚國與徐國之間爆發的大規模“婁林之戰”中,乘機脫離徐國控制而分別復國。

周定王姬瑜六年(公元前601年),楚莊王羋旅(熊侶)首滅蓼舒國;周簡王姬夷十二年(公元前574年),楚莊王再滅舒庸國;周靈王姬夷二十四年(公元前548年),在楚、吳兩國交戰之際,舒鳩國又被楚康王羋昭(熊居)所滅;其餘的群舒諸國在其後也陸續被滅於楚國。

滅國後,群舒諸國的公族後代就以原國名為姓氏,稱舒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舒氏正宗。舒氏族人大多尊奉皋陶為得姓始祖。

第二個淵源

源於己姓,出自春秋戰國時期的莒國壽舒,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

壽舒,地在今山東省日照市莒縣店子集鎮黃草坡一帶,是春秋時期莒國之地,為戰略要衝,歷史上多次發生戰爭。例如在史籍《左傳·襄二十三年》中記載:“明日將復戰,期於壽舒。壽舒,莒地。”也就是記載了周簡王姬夷二十二年(公元前550年)齊國與莒國之間著名的“蒲侯之戰”:齊靈公姜環與莒子相約於明日在壽舒再戰。

商王朝時期,莒地屬青州姑幕國,在清朝雍正年間撰著的《莒縣誌》中記載:“莒地唐虞以前......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舒姓的來源?
趙姓的來源具體內容?
孔姓的來源簡介?
遊姓的來源?
鍾姓的來源?
範姓的來源和歷史名人?
滿族金姓的來源?
百家姓肖姓的來源?
袁姓的來源?
孫姓的來源的具體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