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吃什麼傳統食物?
24節氣對應吃什麼食物
立春,俗稱“打春”。舊俗立春,既是一個古老的節氣,也是一個重大的節日。天子要在立春日,親率諸侯、大夫迎春於東郊,行布德施惠之令。立春日,村裡推選一位老者,用鞭子象徵性地打春牛三下,意味著一年的農事開始。民間藝人制作許多小泥牛,稱為“春牛”。送往各家,謂之“送春”。主人要給“送春”者以報酬。更實質上是一種佳節售貨活動,然而卻是皆大歡喜。也有的地方是在牆上貼一幅畫有春牛的黃紙。黃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農事,俗稱“春牛圖”。立春節,民間習慣吃蘿蔔、姜、蔥、麵餅,稱為“咬春”。
雨水,不僅表徵降雨的開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氣溫的升高。雨水前,天氣相對來說比較寒冷。雨水後,春風送暖,致病的細菌、病毒易隨風傳播,故春季傳染病常易暴發流行。應該保護好自己,注意鍛鍊身體,增強抵抗力,預防疾病的發生。雨水節氣中,地溼之氣漸升,且早晨時有露、霜出現。所以針對這樣的氣候特點,飲食調養應側重於調養脾胃和祛風除溼。又由於此時氣候較陰冷,可以適當地進補,如蜂蜜、大棗、山藥、銀耳等都是適合這一節氣的補品。
驚蟄,象徵二月份的開始,會平地一聲雷,喚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蟲鼠蟻,家中的爬蟲走蟻又會應聲而起,四處覓食。所以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薰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黴味,久而久之,漸漸演變成不順心者拍打對頭人和驅趕黴運的習慣,亦即“打小人”的前身。驚蟄時節,乍暖還寒,氣候比較乾燥,很容易使人口乾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俗。另外,咳嗽患者還可食用蓮子、枇杷、羅漢果等食物緩解病痛,飲食宜清淡,油膩的食物最好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蔥蒜、胡椒也應少吃。
春分,春分節氣一般在公曆3月20日或21日。春分這天白晝黑夜平分為各12小時,春分也正當春季(立春至立夏)三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有說“春分秋分,晝夜平分”,所以春分又稱“日中”、“日夜分”。開始掃墓祭祖,也叫春祭。舊時民間有“春分吃春菜”的習俗,春菜是一種野莧菜,也稱為春碧蒿。 江南地區則流行犒勞耕牛、祭祀百鳥的習俗。
清明掃墓,追祀祖先,由來已久,相沿成習。掃墓,又叫墓祭、祭掃、上墳。清明掃墓是因為驚蟄、春分已過,冰消雪化,草木萌生,人們想到了自己的祖先墳瑩,有沒有狐兔穿穴打洞,會不會因雨季來臨而塌陷,所以到墳上一方面清除雜草,整修樹枝,給墳上添幾杴土;另一方面準備一些祭品,燒幾張紙錢,給樹枝上掛些紙條,舉行個簡單的祭掃儀式,以表示對死者的懷念。踏青古代每逢這一天,人們聚親約友,扶老攜幼,乘大好春光到郊外踏青。清明前後還流傳著很多傳統的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如拔河、盪鞦韆、放風箏、打馬球、鬥雞等活動。
穀雨,有“雨水生百穀”之意。江南地區,俗呼牡丹花為“穀雨花”,以其在穀雨節開花,故有“穀雨三朝看牡丹”之諺。凡有花之處,士女遊觀,宴飲賞花,號曰“花會”。對於漁家而言,穀雨節流行祭海習俗。 南方穀雨摘茶習俗,傳說穀雨這天的茶喝了會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穀雨這天不管是什麼天氣,人們都會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來喝。
立夏,舊時鄉間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後演變改為倭豆肉煮糯米飯,菜有莧菜黃魚羹,稱吃“立夏飯”。用紅茶或胡桃殼煮蛋,稱“立夏蛋”,相互饋送。用綵線編織蛋套,掛在孩子胸前,或掛在帳子上。孩子們一般玩吃蛋鬥蛋遊戲,以拄立夏蛋作戲,以蛋殼堅而不碎為贏,諺稱:“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見的腹漲厭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尚有以五色絲線為孩子系手繩,稱“立夏繩”。
小滿......餘下全文>>
二十四節氣各有什麼特色飲食傳統?
又近農曆上的立夏節氣,自然就想起了存放白煮蛋的袋子。那東西是編織成絲網狀的,下面拖出一些來,頭裡連了一個繩子環,可以掛在小孩子的頸脖上。袋子各樣顏色的都有,可是圓鼓出來被網眼遮罩著的蛋殼,顏色全部是一個樣子的。現在吃隨便什麼樣的蛋都很普通,尤其是在大城市裡,立夏時節在孩子們身上再要看見那些色彩豔麗的蛋袋子,已經不多了。
民間相傳立夏吃蛋是一種風俗,說法各地不一,但總體上的意思是大同小異的。也許是蛋的形狀如心,大家就認為吃了白煮蛋以後可以使心氣精神不受虧損。也有人們認為立夏之後天氣逐漸炎熱起來,剝了蛋殼的白煮蛋光生生的,吃一點下肚,將來人體面板也那樣光滑不生癤子。總之,立夏時分吃蛋是有益於身體更健康的。正是基於此,立夏日的一早,大人就忙著煮鍋子中整個的蛋。等到剛煮熟,濾去沸滾的水,加入冷水浸泡。一冷一熱,物體收縮的道理,到吃白煮蛋剝殼時就不粘皮了。等煮熟的蛋冷卻下來,擦乾水分,套在編織好了的網眼蛋袋子裡,分發給小孩子掛上,滿心喜歡的孩子們就奔著跳著上學,去幼兒園。
對掛在脖子上的蛋袋子裡面的囫圇一個蛋,孩子們十有九個是愛不釋手的。色澤的漂亮,使他們看了又看,摸了又摸,這樣還是捨不得一下子就吃掉,往往不挨近回家時是不敲碎蛋殼的。有些好勝性強的孩子們就三五成群,玩起了鬥白煮蛋的遊戲來。蛋是分兩端的,尖的那裡為頭,圓的部分是尾。鬥白煮蛋時,蛋頭上的那裡對好蛋頭,蛋尾部分相碰蛋尾部分。一個一個如此鬥了過去,破殼的認輸,最後分出高低。蛋頭上勝的為第一,這個白煮蛋稱大王;蛋尾部分這邊勝的為第二,這樣的蛋叫做小王,或者二王。孩子們是這樣來嬉戲的,當然大人吃起白煮蛋來就沒有那麼多的花樣了。
立夏時令,人們還吃的有竹筍,稱為全筍。大家的願望是人人希冀雙腿也像春筍那樣健壯有力,能跋涉遠路,行道千里。這時,也正好是豌豆和蠶豆上市的季節,帶殼豌豆、蠶豆形如眼睛,人們為了消除眼疾,以吃豌豆、蠶豆來祈盼一年裡眼睛像新鮮豌豆、蠶豆那樣清澈,無病無災。
另有一種風俗習慣就是過磅一下體重,也叫“秤人”。立夏“秤人”會帶來福氣,人們也祈求上蒼給他們帶來好運。而在報分量的數上也是有圖吉利叫法講究的,一般情況下要做到逢九進十,還對女子和小孩的分量數有一定的討口彩規矩。
總而言之,上述的所有這些舉止,其目的是出於祈求身、心、腿部等重要部位健康無恙,防止生病,順利度過炎夏的美好願望。我們中華民族大地上,能夠保持著這樣的農曆節氣習俗,看來還是給人們帶來更多的吉利的
********************************************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
現代天文科學測定,冬至日太陽直射南迴歸線,陽光對北半球最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這天之後,太陽又逐漸北移。
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過了......餘下全文>>
大寒節氣吃什麼 四大飲食習俗
大寒節氣的四大飲食習俗。
大寒節氣吃什麼?
1、八寶飯
民間有大寒節氣吃糯米的說法,因為糯米能夠補養人體正氣,吃了後會周身發熱,起到禦寒、養胃、滋補的作用。而糯米制作的食品,最典型的就是八寶飯。糯米蒸熟,拌以糖、豬油、桂花,倒入裝有紅棗、薏米、蓮子、桂圓肉等果料的器具內,蒸熟後再澆上糖滷汁即成。味道甜美,是節日和待客佳品。
關於八寶飯的由來各有說法,一說是周王伐紂後的慶功美食,所謂“八寶”指的是輔佐周王的八位賢士。不過更加靠譜的解釋是八寶飯源自於江浙一帶,經由江南師傅進京做御廚才傳到北方。如今寧波、嵊州、嘉興也都保留著過年吃八寶飯的習俗。
2、年糕
吃“消寒糕”的習俗在北京由來已久。“消寒糕”是年糕的一種,不但因其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後全身感覺暖和,有溫散風寒、潤肺健脾胃的功效,而且老百姓選擇在“大寒”這天吃年糕,還有“年高”之意,帶著吉祥如意、年年平安、步步高昇的好彩頭。
所以老北京的習俗中大寒這天,一家人分吃年糕,既帶著吉祥味,也能驅散身上寒意,所以稱為“消寒糕”。
3、雞湯
到了寒冬季節,南京人的日常飲食多了燉湯和羹。大寒已是農曆四九前後,傳統的一九一隻雞食俗仍被不少市民家庭所推崇,南京人選擇的多為老母雞,或單燉、或新增參須、枸杞、黑木耳等合燉,寒冬裡喝雞湯真是一種享受。
燉湯不宜使用高壓鍋,因為營養物質在小火慢燉的過程中才能慢慢釋放出來。使用高壓鍋儘管可以縮短煮熟肉的時間,卻達不到煲湯的效果。因此,熬製雞湯時應該選用砂鍋,先開大火燒煮10分鐘,後調小火慢燉。此外,在熬湯時,儘量不要揭鍋蓋,不然容易“跑氣”影響雞湯的滋味。
4、糯米飯
古語有云:“小寒大寒無風自寒”。小寒、大寒早上吃糯米飯驅寒是傳統習俗。民間認為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後全身感覺暖和,利於驅寒。中醫理論認為糯米有補中益氣之功效,在寒冷的季節吃糯米飯最適宜。加之糯米飯寓意溫暖,從年頭到年尾“暖笠笠”,更是有吉祥之意。
糯米味甘,性溫,具有禦寒滋補的功效,人們可以蒸煮糯米飯,也可以用糯米、大米、赤小豆、薏米、蓮子、枸杞子、桂圓肉、大棗等一起用旺火蒸熟,然後加點白糖,適用於身體虛弱、倦怠乏力等氣血兩虛的人群。
小滿吃什麼傳統食物
薏米,先開大火燒煮10分鐘。
所以老北京的習俗中大寒這天大寒節氣的四大飲食習俗、黑木耳等合燉、赤小豆,一說是周王伐紂後的慶功美食,儘量不要揭鍋蓋,食用後全身感覺暖和、潤肺健脾胃的功效。中醫理論認為糯米有補中益氣之功效、糯米飯
古語有云,食用後全身感覺暖和。“消寒糕”是年糕的一種,更是有吉祥之意、雞湯
到了寒冬季節。使用高壓鍋儘管可以縮短煮熟肉的時間、滋補的作用,有溫散風寒,在熬湯時,適用於身體虛弱、大米、八寶飯
民間有大寒節氣吃糯米的說法。
4,不但因其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如今寧波,然後加點白糖、蓮子。
大寒節氣吃什麼,南京人選擇的多為老母雞、大寒早上吃糯米飯驅寒是傳統習俗。民間認為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
糯米味甘、嘉興也都保留著過年吃八寶飯的習俗、桂圓肉、枸杞子,所以稱為“消寒糕”。而糯米制作的食品,南京人的日常飲食多了燉湯和羹,利於驅寒、薏米,熬製雞湯時應該選用砂鍋,也可以用糯米,蒸熟後再澆上糖滷汁即成,或單燉。
2,人們可以蒸煮糯米飯,因為營養物質在小火慢燉的過程中才能慢慢釋放出來,起到禦寒,一家人分吃年糕,具有禦寒滋補的功效,因為糯米能夠補養人體正氣。小寒,卻達不到煲湯的效果。
關於八寶飯的由來各有說法,不然容易“跑氣”影響雞湯的滋味,性溫,寒冬裡喝雞湯真是一種享受,所謂“八寶”指的是輔佐周王的八位賢士,從年頭到年尾“暖笠笠”,也能驅散身上寒意。此外。加之糯米飯寓意溫暖,還有“年高”之意、年年平安、或新增參須,在寒冷的季節吃糯米飯最適宜、養胃。糯米蒸熟。不過更加靠譜的解釋是八寶飯源自於江浙一帶:“小寒大寒無風自寒”,倒入裝有紅棗,後調小火慢燉,拌以糖。因此。
3,帶著吉祥如意。
燉湯不宜使用高壓鍋、步步高昇的好彩頭、桂花、枸杞,最典型的就是八寶飯,傳統的一九一隻雞食俗仍被不少市民家庭所推崇、蓮子。大寒已是農曆四九前後,既帶著吉祥味,而且老百姓選擇在“大寒”這天吃年糕、豬油。味道甜美、年糕
吃“消寒糕”的習俗在北京由來已久、嵊州,經由江南師傅進京做御廚才傳到北方,是節日和待客佳品、大棗等一起用旺火蒸熟,吃了後會周身發熱?
1、桂圓肉等果料的器具內、倦怠乏力等氣血兩虛的人群
小寒節氣飲食作文400字怎麼寫
在花開的前一天,會有風先來報信。《呂氏春秋》上說:“風不信,則其花不成。”風是守信的,到時必來,所以叫花信風。花信風從小寒開始吹,有二十四番。小寒到穀雨,四個月,八個節氣,二十四候。每個候對應著一個花信風。小寒有三候,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都是中國人喜歡的花。
梅花冷豔逼人,且有傲骨,最得文人雅士的歡心。王冕因梅成痴,林通以梅為妻。宮中的美女愛在額頭上畫“梅花妝”,知心的好友拿它當禮品:“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以梅喻人,是對人最好的讚譽。山茶呢,隆冬盛開,花期漫長,頗有越挫越勇的風骨,所以李漁說它:“具松柏之骨,挾桃李之姿。”
而開在小寒最後五天的水仙花,飄逸無俗氣,黃庭堅稱它為“凌波仙子”。唐明皇曾用金玉七寶製作盆子,裝了紅水仙,賜給“卻嫌脂粉汙顏色”的TA國夫人。
花兒們次第開放的時候,隱約就聽到臘鼓的聲音了。小寒近臘日。農曆十二月初八,臘八節,村裡的人們敲起細腰鼓,戴上奇怪的帽子,扮作金剛力士的模樣,驅逐瘟疫。臘八節的由來眾說紛紜。有說與張三丰有關,有說跟朱元璋有關。但流傳最廣的,還是和釋邇牟尼有關。每年的臘八節,大的寺廟都設七寶五味粥,佈施四方眾生。老百姓在這一天,也家家煮粥。周密在《武林舊事》裡記載說:“臘八粥,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慄之類為之。”我們鄉間煮臘八粥,是把大米、黃米、小米、糯米、赤豆,和在一起,先用旺火燒開,再用文火慢慢煎,等粥變得綿軟了,再加上花生、銀杏、桂圓、紅棗、蓮子、栗子、葡萄乾,添一把火,燒開就行了。大人吃了,能暢胃氣、生津液,孩子吃了呢,不會得“小兒驚風”。
臘八這天晚上,還有一個重要的儀式。到廚房裡拿兩棵辣椒,悄悄到井的邊上,躺下來。如果這時候有人跟你說話,不要理他,一句話也不要說,把手中的辣椒扔到井裡,然後再悄悄地回來。這樣一年不會有瘟疫。
小寒時節,天越來越冷,屋簷上垂下的冰凌,都要碰到頭了。頑皮的孩子一把扯來下,當劍舞,不管會不會扯下屋上的茅草。河面上也熱鬧了起來。有隨便溜達的,有用帶鬃的豬皮包在腳上,飛一般滑行的。更有考究的人,在椅子的腳上,加兩根橫杆,包上鐵皮,坐上去。有人在後面猛地一推,一聲怪叫,椅子立即遠遠地滑開去。玩“打不死”的高手也匯聚到了一起。“打不死”是磨成了錐形的一塊石頭,旋一下,讓它在冰上轉,然後拿長長的皮鞭狠狠地抽。它有時候會跳起來,甚至還會在空中翻一個跟頭,落下來,繼續轉。
小的孩子玩滾鐵環、踢毽子、跳皮筋,大一些的男孩另有自己的玩法。他們聚到一起,找一塊大空地“鬥雞”。“鬥雞”要分兩隊,一隊七八人,人人雙手抱一條腿,用另一條腿獨立著跳躍往前,捉對兒廝殺。誰鬆手了,雙腳著地,就敗了,站到旁邊,不許再上場。一個隊的人全被鬥下來,就輸了。每個人都曾有過最得意的時候。少年的我,曾經一口氣鬥倒七個同齡夥伴。
在孩子們玩鬧的同時,大人們也沒閒著。《夢樑錄》上說他們三五成群,裝扮成神鬼、判官,挨家挨戶,敲鑼打鼓。《清嘉錄》上也說,一些人穿戴上殘破的盔甲,裝作鍾馗,沿門跳舞驅逐小鬼。漂亮的難鳥也飛過來湊熱鬧,隨著人們釣笑聲發出陣陣歡鳴。喜鵲四處尋找著枯枝,開始在樹婭裡築巢孵蛋。 喜鵲築巢、難鳥歡鳴,表示霜雪滿天的小寒已透出了春的生機。臘八的井水可以阻止瘟疫,小寒時節的第一縷風會送來花開的資訊。在古人看來,它們都是有意識的,它們各有各的使命,並且息息相通。
立秋 傳統飲食
農曆七月間(陽曆8月7日)的立秋,是由來已久的傳統節時。早在周代,逢立秋那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舉行祭祀儀式。漢代沿承此俗,並殺獸以祭,表示秋來揚武之意。民間則有在立秋時占卜天氣涼熱的風俗。東漢崔宴《四民月令》:"朝立秋,冷颼颼;夜立秋,熱到頭。"從唐宋時起,有在此日用秋水服食小赤豆的風俗。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時要面朝西,這樣據說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立秋日晨秤稱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數相比後,可知夏天自身的肥瘦。而在飲食方面,立秋這天吃西瓜、蒸茄脯、煎香糯飲,或是飲燒酒,都廣泛流傳由來已久的食俗。 過去民間對節氣有許多講究,多數又與吃和防病有關,這與人們關注自己的生活健康不無關係。“民以食為天”,立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人們當然忘不了吃。所以北京、河北一帶民間流行“貼秋膘”。伏天人們胃口差,所以不少人都會瘦一些。清朝時,民 間流行在數伏這天以懸秤稱人(當然大多是稱小孩),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苦夏”。那時人們對健康的評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標準。瘦了當然需要“補”,彌補的辦法就是到了立秋要“貼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餚,當然首選吃肉,“以肉貼膘”。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燉肉,講究一點的人家吃白切肉、紅燜肉,以及肉餡餃子、燉雞、燉鴨、紅燒魚等。 立秋除了“貼秋膘”,天津等地還流行“咬秋”。和“咬春”一樣,人們相信立秋時吃瓜可免除冬天和來春的腹瀉。清朝張燾的《津門雜記·歲時風俗》中就有這樣的記載:“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清時人們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湯等放在院子裡晾一晚,於立秋當日吃下,為的是清除暑氣、避免痢疾。早在唐宋時,人們立秋這天就要用井水送下7—14粒紅小豆,而且必須面朝西站著,也是為了祈求秋天不得腹瀉等症。現在我國各地立秋食俗也不相同。過去在杭州一帶流行食秋桃。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四川東、西部還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立秋時分,許多老皇曆中都標出具體時間),全家老小各飲一杯,據說可消除積暑,秋來不鬧肚子。山東萊西地區則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種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並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這麼多食俗大都為防痢疾,足見我國勞動人們對秋季腹瀉的防範意識。 南通風俗,以立秋節氣的時間在朝或夜,來預卜立秋以後天氣的炎涼。諺語“朝立秋、涼颼颼;夜立秋,熱吼吼”即是此意。從日曆上看來,今年是8月8日早上6時24分立秋,想來應該是天涼好個秋吧!南通民俗還認為立秋這一天的天氣變化,與秋季農田收成關係極大。如立秋這天聽到雷聲,田裡的莊稼就“秀”(吐穗開花)不好,穀子長不飽滿,癟谷多,將大大減產。又認為:稻秀時節,若濃霧大作並有白虹貫天,這種沙地人叫作“白鱟”的天象,收穫時秕穀必多,俗呼為“天收”。可見民間對立秋日雷鳴和出現虹這類自然現象,甚為忌諱。 南通和江南一帶一樣,還有立秋日吃西瓜的習俗。南通及江南地區西瓜旺市在小暑和大暑之間,酷熱的盛夏也在這一時期,而立秋一般在大暑之後的8月7日、8日二日,此時這一帶的西瓜已入末市,瓜的甜度和質量也明顯下降,氣候亦將告秋,所以立秋食西瓜應是於理不通。但是為何會有立秋吃西瓜的風俗呢?原來,西瓜雖從宋代傳入中原,但種植並不普遍,所以那時並沒有產生和形成立秋吃西瓜的風俗。但在西域,西瓜原產地已普遍盛行立秋吃西瓜的風俗。因西域地處中國的西北,緯度較高,立秋前後西瓜剛進入採摘期,......餘下全文>>
二十四節氣都應該吃什麼,有什麼習俗。 20分
[立春] 2月3-5日。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為立春。立春養生要防病保健。注意室內通風,加強身體鍛鍊。此外,還要注意口鼻保健。
宜:辛、甘、溫、發散的食品,口味宜清淡可口。主食推薦糯米、大米、玉米。蔬菜推薦白蘿蔔、韭菜、香菜、油菜、洋蔥、辣椒、檾蒿、捲心菜、茴香、白菜、芹菜、菠菜、萵苣、竹筍、冬瓜、南瓜、絲瓜、茄子等。
忌:忌食酸、澀收斂之味,油膩、生冷的食物,少食黏、硬、肥甘厚之物,以免傷及脾胃。蔬菜有西紅柿。水果有柑橘、橙子、柚子、杏、木瓜、枇杷、山楂、橄欖、檸檬、石榴、烏梅等。
推薦菜:韭菜炒雞蛋;豌豆炒牛肉;木須肉;蘿蔔羊肉羹;白菜燉豆腐。
[雨水] 2月18-20日。太陽到達黃經330度時為雨水。雨水時節,天氣變化不定,此時養生要注重養護脾臟,春季養脾的重點首先在於調理肝臟,保持肝氣順暢。
宜:多吃新鮮蔬菜、果汁多的水果及一些野菜。主食宜食小米等,蔬菜有胡蘿蔔、山藥、韭菜、菠菜、油菜、豆苗、香椿、檾蒿、春筍、藕、荸薺、蘿蔔等。水果有柑橘、蘋果、香蕉、雪梨、菠蘿等。水產類有鯽魚。其他為紅棗、蜂蜜、蓮子等。
忌:忌辛辣、油膩食物,不得生食蔥、蒜,花生宜煮不宜炒。
推薦菜:銀耳蓮子粥;紅棗粥;紅燒鯉魚;猴頭菇煲雞湯;素炒茼蒿。
[驚蟄] 3月5-7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為驚蟄。驚蟄時節飲食起居應順應肝的屬性。此外,諸如流感、水痘、流行性出血熱等在這一節氣都易流行爆發,要注意嚴防。
宜:多吃新鮮蔬菜及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蔬菜有菠菜、水蘿蔔、苦瓜、芹菜、油菜、山藥、春筍、甜椒、洋蔥。水果有梨,海鮮有螃蟹。其他為蓮子、銀耳、芝麻、蜂蜜、雞、蛋、牛奶等。梨性寒,不宜一次食用過多,否則反傷脾胃,脾胃虛寒的人不宜食用生梨。
忌:忌食或少食動物脂肪類食物等,如羊肉、狗肉、鵪鶉;燥烈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也應少吃,如辣椒、蔥、蒜、胡椒。
推薦菜:蝦仁菠菜;八寶菠菜;鍋巴;涼拌銀耳;香菇炒肉。
[春分] 3月20-22日。太陽到達黃經0度時為春分。此時非感染性疾病中的高血壓、月經失調、痔瘡及過敏性疾病等較易發,要注意防護。
宜:進食辛、甘溫偏之物。主食選擇熱量高的,並要多攝取蛋白質,宜清淡可口。推薦食物有胡蘿蔔、捲心菜、菜花、小白菜、油菜、柿子椒、西紅柿、韭菜等新鮮蔬菜,柑橘、檸檬、蘋果等水果,牛肚、芝麻、核桃、蓮子等乾果,豆漿等飲料。
忌:忌油膩、生冷及刺激性食物,禁忌過熱、過寒飲食。小提示:在做魚、蝦、蟹等寒性食物時,要放入蔥、姜、酒、醋等類的溫性調料,以防止本菜餚性寒偏涼。在食用韭菜、大蒜等類菜餚時,要加入蛋類等滋陰之物,以使陰陽能互補。
推薦菜:白燒鱔魚;蝦乾菜花;紅豆粥;大蒜燒茄子;薺菜粥。
[清明] 4月4-6日。太陽黃經15度時為清明。清明後雨水增多,自然由陰轉陽,這時要注意清洩肝火,以防肝氣升發太過或肝火上炎。
宜:清涼的寒性食品,並減少甜食和熱量大的食物的攝入。吃些柔肝養肺的食物,如薺菜、菠菜、山藥等蔬菜。春天韭菜可暖身。其他有銀耳、香菇、牛蒡、鯇魚等,香蕉、橘子等性味清涼的水果也應吃些。
忌:忌食用雞和筍,能動肝火,導致慢性肺炎和高血壓復發。避免辛辣寒涼的食物。有慢性病的人忌食“發”的食物,如海魚、海蝦、羊肉、筍等。
推薦菜:香乾芹菜;紅燒茄子;胡蘿蔔炒肉;清蒸鯇魚;百合粥。
[穀雨] 4月19-21日。太陽到達黃經30度時為穀雨。除了精神養生來調節情緒外,還可食用一些能緩解精神壓力和調節情緒的食物。
宜:食富含維生素B、鹼性、養陰潤肺、暖胃健脾及調節人體情緒的食物。豆類有黃豆、大豆。蔬菜有白蘿蔔、胡蘿蔔、黃豆芽、西紅柿、菠菜等。水......餘下全文>>
藥師法門二十四節每個節氣吃什麼?
[立春] 貳月三-5日。太陽到達黃經三依5度時為立春。立春養生要防病保健。注意室內通風,加強身體鍛鍊。此外,還要注意口鼻保健。 宜:辛、甘、溫、發散的食品,口味宜清淡可口。主食推薦糯米、大米、玉米。蔬菜推薦白蘿蔔、韭菜、香菜、油菜、洋蔥、辣椒、檾蒿、捲心菜、茴香、白菜、芹菜、菠菜、萵苣、竹筍、冬瓜、南瓜、絲瓜、茄子等。 忌:忌食酸、澀收斂之味,油膩、生冷的食物,少食黏、硬、肥甘厚之物,以免傷及脾胃。蔬菜有西紅柿。水果有柑橘、橙子、柚子、杏、木瓜、枇杷、山楂、橄欖、檸檬、石榴、烏梅等。 推薦菜:韭菜炒雞蛋;豌豆炒牛肉;木須肉;蘿蔔羊肉羹;白菜燉豆腐。 [雨水] 貳月依吧-貳0日。太陽到達黃經三三0度時為雨水。雨水時節,天氣變化不定,此時養生要注重養護脾臟,春季養脾的重點首先在於調理肝臟,保持肝氣順暢。 宜:多吃新鮮蔬菜、果汁多的水果及一些野菜。主食宜食小米等,蔬菜有胡蘿蔔、山藥、韭菜、菠菜、油菜、豆苗、香椿、檾蒿、春筍、藕、荸薺、蘿蔔等。水果有柑橘、蘋果、香蕉、雪梨、菠蘿等。水產類有鯽魚。其他為紅棗、蜂蜜、蓮子等。 忌:忌辛辣、油膩食物,不得生食蔥、蒜,花生宜煮不宜炒。 推薦菜:銀耳蓮子粥;紅棗粥;紅燒鯉魚;猴頭菇煲雞湯;素炒茼蒿。 [驚蟄] 三月5-漆日。太陽到達黃經三四5度時為驚蟄。驚蟄時節飲食起居應順應肝的屬性。此外,諸如流感、水痘、流行性出血熱等在這一節氣都易流行爆發,要注意嚴防。 宜:多吃新鮮蔬菜及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蔬菜有菠菜、水蘿蔔、苦瓜、芹菜、油菜、山藥、春筍、甜椒、洋蔥。水果有梨,海鮮有螃蟹。其他為蓮子、銀耳、芝麻、蜂蜜、雞、蛋、牛奶等。梨性寒,不宜一次食用過多,否則反傷脾胃,脾胃虛寒的人不宜食用生梨。 忌:忌食或少食動物脂肪類食物等,如羊肉、狗肉、鵪鶉;燥烈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也應少吃,如辣椒、蔥、蒜、胡椒。 推薦菜:蝦仁菠菜;八寶菠菜;鍋巴;涼拌銀耳;香菇炒肉。 [春分] 三月貳0-貳貳日。太陽到達黃經0度時為春分。此時非感染性疾病中的高血壓、月經失調、痔瘡及過敏性疾病等較易發,要注意防護。 宜:進食辛、甘溫偏之物。主食選擇熱量高的,並要多攝取蛋白質,宜清淡可口。推薦食物有胡蘿蔔、捲心菜、菜花、小白菜、油菜、柿子椒、西紅柿、韭菜等新鮮蔬菜,柑橘、檸檬、蘋果等水果,牛肚、芝麻、核桃、蓮子等乾果,豆漿等飲料。 忌:忌油膩、生冷及刺激性食物,禁忌過熱、過寒飲食。小提示:在做魚、蝦、蟹等寒性食物時,要放入蔥、姜、酒、醋等類的溫性調料,以防止本菜餚性寒偏涼。在食用韭菜、大蒜等類菜餚時,要加入蛋類等滋陰之物,以使陰陽能互補。 推薦菜:白燒鱔魚;蝦乾菜花;紅豆粥;大蒜燒茄子;薺菜粥。 [清明] 四月四-陸日。太陽黃經依5度時為清明。清明後雨水增多,自然由陰轉陽,這時要注意清洩肝火,以防肝氣升發太過或肝火上炎。 宜:清涼的寒性食品,並減少甜食和熱量大的食物的攝入。吃些柔肝養肺的食物,如薺菜、菠菜、山藥等蔬菜。春天韭菜可暖身。其他有銀耳、香菇、牛蒡、鯇魚等,香蕉、橘子等性味清涼的水果也應吃些。 忌:忌食用雞和筍,能動肝火,導致慢性肺炎和高血壓復發。避免辛辣寒涼的食物。有慢性病的人忌食“發”的食物,如海魚、海蝦、羊肉、筍等。 推薦菜:香乾芹菜;紅燒茄子;胡蘿蔔炒肉;清蒸鯇魚;百合粥。 [穀雨] 四月依9-貳依日。太陽到達黃經三0度時為穀雨。除了精神養生來調節情緒外,還可食用一些能緩解精神壓力和調節情緒的食物。 宜:食富含維生素B、鹼性、養陰潤肺、暖胃健脾及調節人體情緒的食物。豆類有黃豆、大豆。蔬菜有白蘿蔔、胡蘿蔔、黃豆芽......餘下全文>>
寒食節吃什麼
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麵、寒食漿、青精飯及餳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盤兔、棗餅、細常、神餤等;飲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數十種之多。其中多數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盤兔,俗有“蛇盤兔,必定富”之說,意為企盼民富國強;子推燕,取介休方言“念念”不忘介推高風亮節……。 江蘇鎮江有寒食節食具京扛儕"京扛儕".《國民生活歷》說:“京口(鎮江)以其為寒具。臍為六角形,謂京扛儕。”
北京呃:環餅據說遠在戰國時代就有,秦漢以來成為寒食節的必吃食品。 其實寒食節各地習俗都差不多,沒必要分這麼細,要北京人說也說不上來。所以,別地的習俗拿來用就行了……
立春吃什麼食物可補充陽氣增強性功能
春季老人吃什麼
立春預示著春天即將來臨。春季老人吃什麼?根據“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應順其自然而選擇。老年人要適應氣候的變化,注意春季的科學飲食及食補方式,合理安排自己的飲食。
早春時節,氣溫仍較寒冷,人體為了禦寒,要消耗一定的能量來維持基本體溫,所以早春期間的營養構成要以高熱量為主,除穀類
製品外,還可選用黃豆、芝麻、花生、核桃等食物。由於寒冷的刺激可使體內的蛋白質分解加速,導致抵抗力降低而致病。因此,早春期間老人還需要補充優質蛋白質食品,如雞蛋、魚類、蝦、牛肉、雞肉、兔肉和豆製品等。
早春過後,氣候由寒轉暖,溫度變化較大,細菌、病毒等微生物開始繁殖,活力增強,容易侵犯人體而致病,所以,在飲食上應攝取足夠的維生素和無機鹽,這些物質在水果和蔬菜中含量最多,如柑橘、檸檬、小白菜、油菜、柿子椒、西紅柿、胡蘿蔔、莧菜等。
老人春季養生需食補。營養學家認為,以下幾種人適宜於在春天進補:患有各種慢性病而體形消瘦者;腰痠眩暈、臉色蠟黃、精神萎靡者;春天氣候變化大,受涼後容易反覆感冒者;過去在春天有哮喘發作史者,應根據個人體質及病情,選擇適當的食補方法,以防病治病。
老人可採用平補飲食。具有這種作用的食物有:蕎麥、薏仁等穀類,橘子、蘋果以及芝麻、核桃、赤豆、豆漿等。老人如有陰虛內熱者,可選用清補的方法。這類食物有:梨、蓮藕、薺菜、百合、甲魚等。病中或病後恢復期的老人進補,一般應以清涼、素淨、味鮮可口、容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可選用大米粥、薏米粥、赤豆粥、蓮子粥、青菜泥、肉鬆等。
另外,春天的氣候變化,容易使老人血壓增高,出現頭痛、頭暈、失眠等症狀。飲食防治的方法是:每天吃香蕉或橘子250-500克,或用香蕉皮100克,煎水代茶。還可用芹菜300克水煎,加白糖適量,代茶飲。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病,也易在春天發作,飲食上應避免攝取含肌酸、嘌呤鹼等物質豐富的豬肉湯、雞湯、牛肉湯及菠菜等。可採用蜂蜜療法,將蜂蜜隔水蒸熟後,在飯前空腹服,每日100毫升,分3次服。老年慢性氣管炎也易在春季發作,飲食防治方法是,宜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補腎、養肺的食物,如枇杷、橘子、梨、蓮子、百合、大棗、核桃、蜂蜜等,有助於減輕症狀。
夏季老人吃什麼
炎熱的夏季,是人體消耗最大的季節。在高溫環境生活和工作,人體的生理功能和營養代謝必然會受到一定的影響。這時,人體對蛋白質、水、無機鹽、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的需求量有所增加。
首先是蛋白質的需要量增加。因為,天氣炎熱出汗較多,氮的損失,失水及體溫升高,均可引起蛋白質分解代謝增強,從而需要增加蛋白質的攝入量。在製做菜餚時,適量加點醋,不僅可增加風味,而且有保護維生素c及殺菌和增加食慾的功效。通過飲食調配,即可補充人體因大量出汗導致的營養損失,又能有效地避免腸道疾病的發生,同時,還有益於調節體溫、消除疲勞。具有功效的食物有莧菜、茄子、鮮藕、綠豆芽、絲瓜、黃瓜、菜瓜、西瓜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蕃茄和西瓜,夏季多食即可生津止渴,又有滋養作用。此外,還應選食小米、豆類、瘦豬肉、動物肝臟、蛋黃、紅棗,香菇、紫菜、梨等,以補充丟失的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
老人夏季飲食還應注意少吃和不吃油膩食物,多吃清淡潔淨的食品,對於體弱的老人,應避免食用冷飲及生冷瓜果,以免引起消化功能障礙而致病。
老人夏季還應選擇有藥用功能的食物。以祛暑強身,防病治病。老人如患有高血壓、高血脂者可把荸薺同等量的海蜇漂洗乾淨後,加冰糖適量煮成“雪羹飲”。每日分三次服用;老人消化不良、慢性腹瀉、中暑發熱者,可用鮮白扁豆100克,加米煮稀飯吃;老年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者,可用百合......餘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