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姓的來源?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03日

葉姓的來源

根據國家統計局1987年提供的資料,在前100個大姓中,葉姓排名第42位,約有人口550萬,佔全國人數的1.62%。據《人民日報》2006年元月11日《百家姓新順序排定》葉姓排名第42位。葉姓的起源有三,源出於沈姓是最主要的來源,我們都是沈諸樑的後裔。

葉姓源於沈姓

說起葉姓,人們都會想到“葉公好龍”的典故,這位葉公就是葉姓的始祖。葉公姓沈,名諸樑,字子高,是春秋時代楚國左司馬沈尹戌的兒子。沈尹戌在和吳國軍隊打仗時戰死,楚昭王封沈諸樑為葉邑尹,所以沈諸樑被尊稱“葉公”,“公”是君主時代五等爵位的第一等,是最高級別,他的子孫以他的封邑為姓,就是葉氏。東漢時期的應劭在《風俗通》中寫到:“楚沈伊戌生諸樑,食採於葉,因氏焉。”

贊助廣告

南方少數民族的葉姓

歷史上的葉姓,還有一支出自南方少數民族。宋朝鄧名世在《古今姓氏書辨證》中寫到:“後漢日南繳外蠻葉調,賜金印紫綬”。

意思是:東漢日南郡邊界,有一支少數民族建立了葉調國,年年向東漢皇帝進貢,被東漢朝廷賜給黃金鑄造的、繫有紫色絲帶的官印。生活在歐亞大陸東南部的東南亞人,由於地理位置與我國接近,姓氏也多受我國的影響。早在戰國末年,生活在我國境內的百越族中的一些人就為躲避災荒而逃到越南,當地也因此出現了漢姓人家。公元前207年,秦二世滅亡之際,中國秦朝將領趙陀建立南越國,越南是他所轄的一部分。後來,漢武帝平定南越國,將當地分為珠崖、南海、蒼悟、含浦、交趾、日南、九真等九郡,越南從次劃入中國版圖。漢族的姓氏文化開始對越南發生影響,出現了曲、楊、葉、吳、丁、黎、李等姓氏。因此可以說,越南的許多姓氏就是在越南劃歸為中國版圖期間大量繁衍的。後來,有些郡建立了割據王朝,日南郡就是其中的一個國家,叫葉調國。東漢漢順帝劉

贊助廣告

保永建六年曾遣使到中國建立友好關係。此後葉調國有人來中國定居,就以葉為姓。

王姓改為葉姓

據《姓氏探源與取名藝術》記載,唐朝末年天下大亂,出現了五代十國動盪局面。光州固始人王潮、王審知兄弟率眾起義,舉兵南下,很多葉姓人跟隨二王在福建轉戰八年,王審知在福建建立“八閩王國”。“八閩王國”滅亡之後,閩國王室為了逃避政敵追殺改名換姓,取落葉歸根之意而姓葉。直到現在,在東南沿海和海外的一些地區,還成立有王葉連誼會,以示王姓和葉姓曾經是一家,源出一祖,他們後人之間有王葉不結親的習俗。

“葉”這個姓氏的起源,或者說“葉氏”的由來是怎麼來的?

葉氏源自河南葉縣 葉姓源出主要有三:一是以邑(國)為氏。春秋時楚國大夫沈諸樑(字子高)受封於葉邑(今河南葉縣南舊城),人們稱葉公子高,子孫遂以邑為姓,稱葉氏,葉公被尊奉為葉氏得姓受氏始祖,至今已有2500多年曆史。葉,原本音攝(shè),後來演變成樹葉的葉(yè)音。 二是外族改葉姓。東漢時期有一古國,名葉調,故地在今天印度尼西亞爪哇島或者蘇門答臘島,東漢永建六年(131年)曾經遣使中國,建立友好關係,被賜以“金印紫綬”,其中留居中國者,多以葉為姓。另,南北朝時期,有個鮮卑王名葉廷,其後有人以葉為氏。北宋時西夏党項族中也有葉氏。清代滿州八旗中的納喇氏、葉赫氏、葉赫勒氏,都有改為葉氏的。 三是外姓改葉姓。

葉氏的起源和發展歷史?

關於葉氏的姓氏來源說法為下:--名流輩出葉業繁,綠樹成蔭言根深

出自羋姓沈氏,為帝顓頊的後代。據史書所載,帝顓頊的後裔陸終有一子名季連,賜姓羋。他的後裔鬻熊很有學問,作過文王的老師。後成王便追封其曾孫熊繹於荊山(今湖北西部)一帶建立荊國,定國號為楚。春秋時,楚莊王有一曾孫叫戌,任沈縣尹,有稱沈尹戌。其後代就有人以沈為姓。沈尹戌後來任楚國左司馬,他為人正直,疾惡如仇,深得楚人敬重。楚昭王十八年戰死沙場,昭王封他的兒子沈諸樑在葉(今河南葉縣南舊城),稱為葉公。葉公曾平定白公勝的叛亂以復惠王,有功於楚,得封南陽,更獲賜為公,後委其事於子,而退休於葉。其後人便以邑地為姓氏,稱為葉氏。由上可見,沈、葉本為同宗。是為河南葉氏。

據《姓氏考略》所載,在我國古代的所謂南蠻之中,也有以葉為姓的。如春秋時吳國的葉雄是也。

遷徙分佈

葉姓始祖沈諸樑,居於春秋時楚國葉地(今河南葉縣南),直至終老。秦代葉淑和,遷至長沙任太守;西漢葉宗,在潁川任太守、驃騎將軍;47世葉尤,漢太尉,"起於南陽,分為六族";53世葉望,東漢光祿大夫,靈帝時棄官隱居,後於獻帝時渡江徙至居陽縣(今安徽省當塗縣東北);55世葉琚,因任錢塘(今浙江杭州)令而在當地安家,後成為當地望族。57世分為三支:葉遊,徙福建寧府建安縣;葉願,徙河南新安;葉儉,蒼梧太守,徙浙江縉雲。77世葉逵,自縉雲遷湖州(今屬浙江);79世葉剛,徙居江蘇蘇州;82世葉莊,居於汴梁(今河南開封);85世孫葉大經因元兵大舉南下,流寓廣東梅州曾井,為梅州葉氏始祖,其子孫散居廣東、福建的許多地方。福建葉氏主要有兩支:一為仙遊古瀨葉氏。一為漳州蓮溪葉氏。自清代康熙末年開始,閩、粵葉氏陸續有移居臺灣者,後又有不少人徙居海外。葉調國(故地在今印度尼西亞爪哇島或蘇門答臘島)在東漢永建六年(公元131年)曾遣使到中國,建立友好關係。葉調國人有來中國者,也就以"葉"為姓。他們多分佈在東漢時南郡邊界外。

臺灣的葉姓人唬,在臺灣進家姓中比在大陸要排得靠前,名列第二十位。臺灣的葉姓經過兩 三百年的繁衍後,主要以臺北、新竹、苗栗、嘉義、臺南搶救等地最為人多族盛。他們有兩大支派。一支是仙遊古瀨葉氏,另一支是泉州蓮溪葉氏,從源地來看前者來自河南,後者來自河北。但他們最初的發祥地都是河南的葉縣。所以他們是同一先祖,以同一源地的。大陸葉氏遷臺在致是在清康熙末年。從最先抵臺開基始三百年來,他們在臺的活動有如下紀錄:康熙末年有葉姓入墾打貓東堡葉仔內莊;六十年,朱一貴率眾起義,粵藉義民葉運成等人,居於下淡水港。乾隆初年葉五常入墾嘉義西堡永虞厝過溝莊;粵人葉古入墾港東中裡在南一帶乾隆末年,有葉埔入墾臺北縣汐止鎮東山里魚寮子等等。

堂號

"崇信堂":宋朝時有翰林學士葉夢得,在朝廷南渡的時候,任江東安撫使,領兵分據江津,使金兵不得渡江。朝廷升他為觀文殿學士,調他擔任福建安撫使。他打敗金兵50多次,官至崇信節度使。

葉姓是怎麼由來的?人口數量多少?分佈地區有哪些?

顓頊後人沈諸樑,又稱葉公,葉公即成語“葉公好龍”中的葉公,原名沈諸樑,字子高,系春秋時期楚國左司馬沈尹戌之子,才能出眾,楚惠王時期被任命為楚國北邊要邑葉邑的行政長官,因楚縣尹通稱為“公”,故稱“葉公”。葉公在葉邑興修水利,使當地的生存環境有了較大的改善,葉姓邑人“莫不欣戴”。他平定白公之亂,身兼要職而不戀權位,激流勇退並歸隱終老於葉邑。其後裔以邑為氏,葉邑成為葉氏祖地,葉公成為葉氏始祖。

葉姓發源於河南葉縣,全國葉氏人口約660多萬,主要集中分佈在廣東、浙江、福建、臺灣、江蘇、江西、四川、安徽、湖北、廣西、河南和河北等地。

以上意見僅供參考,謝謝!

葉姓的來源30字之內

葉姓,中國姓氏之一,源自羋姓,顓頊為其遠祖,尊葉公沈諸樑為始祖。望出南陽、下邳,堂號有下邳堂。

百家姓葉氏祖先是誰?

葉姓出自羋姓,先祖是楚國貴族。葉氏的來龍去脈,《通志·氏族略·以邑為氏》最為清楚:“葉氏,舊音攝,後世與木葉同音。《風俗通》:‘楚瀋尹戌生諸樑,食於葉,因氏焉。’宋朝為著姓。”

除此之外,《名賢氏族言行類稿》和《姓氏考略》等古籍,對葉氏的來源也有同樣的記載。

從這些書裡我們可以知道,葉姓人的祖先,是春秋時期的楚國公族。春秋時期,楚莊王之孫瀋尹戌在與吳國作戰時陣亡,楚莊王封其子瀋諸樑於葉(今河南葉縣南),為公爵,史稱葉公。此後不久,楚國發生了白公勝叛亂,瀋諸樑率眾平定。其子孫後代因此世襲爵位,統治該地無數年。後來由於諸侯紛爭,葉被滅,國人便改姓為葉。

還有一支出自南方少數民族的葉姓。南方有個葉調國,有人來中原定居,就用葉作為自己的姓氏。三國時吳國都尉葉雄,就是葉調國子民的後代。

五代十國時閩滅亡後,閩國的王姓皇室為了躲避政敵的追殺,有一部分人取落葉歸根之意而改姓了葉。直到今天,在東南沿海和海外的一些地方,還成立了王、葉聯宗會,以示兩姓的部分人曾是一家。

葉姓歷史久遠,姓氏的讀音也發生過變化。早期,葉姓的“葉”字被讀作“she”,後來才改讀為樹葉的“葉”字音

關於葉姓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關於葉氏戶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班裡沒有一個姓葉的同學,在生活這中,我們小組的同學很少看見有姓葉的人,所以,我們對葉氏很感興趣,便做了一次調查。

二.調查方法

1.查閱有關書籍,瞭解葉姓的來源。

2.上網瀏覽瞭解葉氏的人口,歷史名人等。

3.查閱報刊,瞭解葉氏的分佈情況。

4.通過多種途徑,蒐集葉氏的名人故事。

三.調查情況及資料整理

資訊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體內容

書籍

葉姓的來源

葉氏始祖沈諸樑,居於春秋時楚國葉地

上網

歷史上的葉氏名人

葉淑和葉宗,葉尤,葉望

上網

葉氏的人口數量

人數不多,兩億左右,人數排名200位

上網

分佈地區

以福建,臺灣,廣東,江蘇,江西,等地人數最多

上網

排名

目前排名第49位

上網

古代是否有葉氏人

據《姓氏考略》所載,在我國的南蠻

四.結論

1.我國的葉姓源遠流長,葉姓始祖沈諸樑,居於春秋時期葉地(今河南葉縣),直到終老。秦代葉淑,遷至長沙任太守,西口人葉宗,在疑川任太守,驃騎將軍;47世葉龍,漢太尉,“起於南陽,分為六族”53葉氏望,東漢光祿大夫,靈帝時棄官隱居,後於獻帝時渡江徒至居陽縣(今安徽,當塗縣東北);55世葉琚55世葉琚,因任錢唐(今浙江杭州)而在安定當家,後成為當地望族,葉。據《姓氏考略》所載,在我國古代的所謂南蠻之稱也有姓葉的人。

2.分佈葉姓人口最多的地區有福建.臺灣.廣東.江蘇.江西.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地方。

3.葉氏的人怪不得在生活中很難看到,原來全球葉只有2億人。

湖北 葉氏 淵源

具體可以參看這個網頁,我覺得不錯: blog.sina.com.cn/s/blog_58739a6d0100dhf2.html 葉氏起源 一、探尋根源 我葉姓宗族可以追溯至公元421年間。晉恭帝元熙二年。東晉末年西域西涼國國主李暠,李暠公被後人稱為武昭王。他一生共育有十子。分別為潭、歆、讓、愔、恂、翻、豫、巨集、眺、亮、夫人尹氏。李暠公為人謙和、仁愛。被眾人推選為西涼王。統領一方。人民生活富裕安康。深得民心。後傳位其中一子李歆公。李歆公一生共育有八子。分別為崇勖、治、重耳、弘之、崇明、崇產、崇庸、崇祐。李歆公即位後的第四年與北涼國(羌族)發生戰爭。兩軍大戰懷城。李歆公戰敗自刎。北涼王蒙遜下令屠城。西涼國李氏家庭受到重創,傷亡慘重。尹太后被俘,北涼王蒙遜被尹太后不懼死亡所折服。留下了尹太后一命。重耳公逃到當時的宋國。後出任宋國太守。若干年後與失散的尹太后聯絡上。重耳公一生育有二子分別為熙公、鎔公。熙公正是唐朝李世民的祖人。鎔公有一子李筠。由於當時戰爭頻繁。尹太后攜五世後人李筠一起過著流亡生活。一次在被敵人追殺的過程中,她們跑入深山密林中,吃的是樹葉,躲在叢林之中。為了讓後代過上安穩的日子,不再飽受流亡之苦。為報葉恩。決定讓後人改姓葉。當時尹太后八十有餘,李筠公不足十歲。 李筠公一生兩姓。他就是我們葉姓第一人。李筠公逃到南陽後,隱姓埋名過上安穩的日子。在南陽生活多年。其子孫遍及浙江、安徽、四川、山東、江西、河南、河北、等地。而我們大冶“七門二十一莊”葉氏就是從南陽轉到江西,遷到湖北江夏、黃岡一帶。是終選擇在湖北大冶安家。 二、葉氏現狀 落戶大冶的葉氏家庭發展到現在近二萬人。共分為七門二十一莊。附表圖。 一門仲和門,分為老屋莊、蘄春莊、新屋莊。 二門牯羊門,分為大屋莊、細屋莊。 三門北門門,分為北門莊。 四門茅山門,分為茅山莊。 五門十里鋪門,分為十里鋪莊、苑家嘴莊、安徽宣洲莊。 六門金橋門,分為金橋莊。 七門葉家壩門,分為蓮花芯莊、上葉莊、下葉莊、中門莊、青松莊、七裡界莊、上五房莊、泰國曼谷莊、東方山莊、黃土堖莊。 三、附我族先人家譜圖。 李暠:李暠公為西涼國國主,後人稱為武昭王,一生共育有十子,夫人尹氏。 李歆:李歆公繼承王位,一生共育有八子。西涼軍戰敗時自刎。 重耳:重耳公出任定宋國太守,一生育有二子。 熙公:熙公正是唐朝李世民祖人。 鎔公:鎔公是重耳公之子,李歆公之孫,李暠公之玄孫。 李筠:李筠公是葉氏改姓後的第一人。一生有兩姓。 四、葉氏修譜歷史 根據葉氏宗譜修譜記載。至今共修譜八次。 第一次修譜記載為宋淳祐四年,大約是1244年。我族儲存有其相關資料。 第二次修譜為明洪武十四年,即1381年。 第三次修譜為清乾隆二十三年,即1758年。 第四次修譜為清咸豐元年,即1851年。 第五次修譜為清光緒癸末年,即1883年。 第六次修譜為民國十三年,即1925年。 第七次修譜為共和國一九八九年,即1989年。 第八次修譜即本次修譜。 五,本次修譜,本著尊重歷史,追溯根源。我族族譜的資料齊全,內容詳實,儲存有1244年宋朝至今的有關資料。歡迎各大氏族本著資源共享,互相查閱相關族譜資料。建立最真實的、最完全的家譜體系。本次修譜要建立最全面、最真實的紙質記載、光碟記載、數碼相機記載以及電腦網路記載。......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葉姓的來源?
葉姓的來源與發展?
趙姓的來源具體內容?
孔姓的來源簡介?
遊姓的來源?
鍾姓的來源?
範姓的來源和歷史名人?
滿族金姓的來源?
百家姓肖姓的來源?
袁姓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