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大傳統節日?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30日

中國的三大傳統節日是哪3個?

春 節(是人們迎接新的一年的開始)

端午節(是祭奠屈原的節日)

中秋節(是和家人團聚的日子)

是中國人傳統的三大節日.

中飢節臺灣還有假期

中國三大節日是什麼

農曆傳統節日

春節:正月初一

端午:五月初五

中秋:八月十五

中國的三大傳統節日是哪3個?

中秋節」是中國的三大傳統節日(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之一。相對於其他兩個節日,「中秋節」的節慶活動就顯得較「安靜」。這可能和古老的月神傳說故事以及「月圓人團圓」的祥和氣氛有關。所以,「中秋節」在中國人的眼裡,是個溫馨和諧、極富詩情畫意的節日,沒有太多熱鬧的活動來慶祝。

贊助廣告

∴∵∴∵∴∵ 中秋節的傳說故事∵∴∵∴∵∴

◆嫦娥奔月

「中秋節」最有名的傳說故事就是「嫦娥奔月」。傳說中,在遠古時期,天地總共有十個太陽,由於十個太陽的熱度太強,烤焦了各式各樣的農作物,許多人們也因為氣溫太高而被熱死,存活下來的人都過著非常痛苦的日子。

當時,有一個非常有名的神射手「后羿」,看到這種情形非常生氣,他決定要拯救世間萬物,便用他的弓箭將太陽一一射下來,只留下一個太陽,讓大地停止被高溫熱「烤」,人民因而獲得重生。百姓們為了感念后羿,於是擁戴他成為一國之君。可是,沒想到后羿一當上國君後,就開始目中無人,作威作福,施行暴政,百姓們從此又陷入了另一場苦難中。

贊助廣告

而後羿為了要長生不老,永遠當皇帝,所以便派人到崑崙山向王母娘娘求取長生不老藥。后羿的妻子嫦娥知道後,非常同情百姓的處境,她擔心后羿吃長生不老藥後,會繼續肆無忌憚的施行暴政,使得百姓們更加痛苦不堪。於是,她便一個人偷偷將所有的長生不老藥吃下去。沒想到,她的身體卻輕飄飄飛起來了,后羿發現後非常生氣,看著嫦娥一直飛上天,他氣急敗壞拿起弓箭要將嫦娥射下來,但是一切都太遲了。嫦娥就這樣的往月亮飛去,成為月亮裡廣寒宮的仙女了。

從此以後,民間就開始流傳著月亮裡住了一個美麗的姑娘,她的名字就是「嫦娥」,讓遙遠的月空裡增添許多美麗的傳說故事。

◆月中玉兔

另外,還有一個傳說故事就是有關陪伴在嫦娥身邊的「玉兔」。這一隻可愛的兔子,在「中秋節」裡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喔!在『大唐西域記』(這是大家所熟悉的玄奘法師所寫的)裡頭記載著一段故事:在古老的印度的森林裡,住了兔子、狐狸和猴子三個好朋友。由於當時適逢戰亂,民不聊生,很多人因而沒有東西吃。有一天,他們在門口發現一位因飢餓而昏倒的老公公,為了救活老公公,他們分頭出去找食物。但是,在當時戰亂的情況之下,能找到食物的機率微乎其微,後來兔子為了解除大家的飢餓,便自願犧牲自己,當成大家的食物。

就在兔子跳入熱鍋的一剎那,突然有一雙溫暖的大手,將兔子從滾燙的鍋子撈出來。原來,兔子的善心,感動了玉皇大帝,於是便派人將兔子救出來,並且封他為「玉兔」,在月亮裡陪伴月神娘娘-嫦娥,讓大家時時感念兔子的慈悲心胸。

◆吳剛伐桂樹

相傳吳剛是一位醉心於仙術,但是又不肯專心學習的樵夫。由於,每天不努力於砍柴的工作,只會做白日夢,玉帝知道後,非常生氣。於是,下令把吳剛帶到月宮裡,並且告訴他只要他砍倒桂樹,就會得到仙術。但是,無論吳剛再怎麼砍,每隔一段時間,桂樹就會癒合。所以,吳剛只好一砍再砍,一直到現在都無法將桂樹砍倒,這就是玉帝給予吳剛做事不腳踏實地的懲罰!

中國三大傳統佳節是什麼

最盛大的是春節,全國人民幾乎都在放假哦,正月初一至初七。

正月十五的元宵節。

農曆八月十五的中秋節。這幾年來看,元宵節也不怎麼熱鬧,就是春節和中秋節,一到節日來臨,在外的人都基本上回家的。

我國三大傳統節日

春節呀!中秋節呀!還有就是端午節呀

中國的傳統節日都有哪些

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本篇介紹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既是民間節日,當然除非特別說明,一律都是採用農曆紀年。

--------------------------------------------------------------------------------

春節

路神生日

元宵節

春龍節 (龍抬頭)

寒食節

清明節

立夏節

端午節

天貺節、翻經節、姑姑節

火把節

七夕

盂蘭盆節、中元節、鬼節

地藏節

中秋節

重陽節

祭祖節

冬節

闊時節

臘八節

小年

除夕

回族節日

--------------------------------------------------------------------------------

春節

農曆正月初一,古代稱元日,又稱正旦、元旦、元正、歲朝、年朝等。《尚書大傳》又稱正旦為歲只朝、月三朝、日之朝,故又稱撊瘮。

自從公曆紀年為主後,俗將公曆一月一日稱為元旦。農曆正月初一便不宜再稱元旦,以免混淆。因正月初一離立春節很近,故稱為春節。元日為一年之始,故官方民間,皆以為大節日。宋《野客叢書》雲:國家官私以冬至、元正、寒食三大節為大節日,七日假。

春節是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一般從農曆臘月最後一天(除夕)起至正月初五。除夕晚餐最為豐盛,煮豬頭豬尾(寓做事有頭有尾)、公雞、魚(寓年年有餘),吃蔥(寓聰明)、蒜(有算計)、大雜菜(寓團結和睦),米中摻谷(得“穀子多”的吉利話),以熟食祭天地、灶君、祖宗,舉家歡聚,盡情吃喝。晚上,人人將腳洗乾淨(寓可有好運氣),年長者給年幼者“壓歲錢”,數角至數十百元不等。年輕人守歲到深夜,零點鐘聲敲過,競相燃放煙花爆竹,辭舊迎新。大年初一,早起搶頭水,在井邊燃香一柱,寓有好兆頭。趕早貼春聯(或頭天貼好),放鞭炮,穿新衣。起床時不催喊,在堂中撒零錢,任由孩子們早起而拾。不動菜刀(認為一年四季可平安),不掃地(認為會把財氣掃走),開大門時要念“財門大開啟,金銀財寶滾進來”。早點吃蒸糕、米花,中飯吃湯圓(俗稱圓宵)或餃子,飯後皆出門玩耍。不少村寨耍龍耍獅子、唱花燈。

苗族春節期間,初一至初五“踩花山”(青苗語稱“奧道”),舉行隆重文娛活動,稱主辦人為“尤厚道”。有的過年時用糯米飯喂牛,牛角上貼紅紙,拉到井邊給牛“照鏡子”。正月初二、初四、初六這三天要殺豬祭“門主”,或稱祭“火龍豬”,祭時外人和婦女不得參加,漢族人不得偷看。認為祭過“門主”才能得到祖先庇佑,來年才能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另外,正月或二、三月全村寨在山坡上祭“火星”(即“火神”),以祈求寨內不發生火災。

回到選單

--------------------------------------------------------------------------------

路神生日

元月初五,“路頭神”是吳地所信奉的一位財神。俗以是日為他的生日,祭晒迎接,頗為壯觀。

“路頭”又稱“五路神”。據說元末有一何五路,為抵禦外寇而死,人們因此祀他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與作為財神的“路頭五路神”無涉。或又以“五路神”實為“五聖神”,或曰“五通神”,在康熙年間湯斌毀禁上方山五通寺以後,民間不敢祀“五通神”,故改其名為“路頭”而祀之。一般以此“路頭”為古五祀中的“行神”,所謂五路乃東西南北中也;財貨無不憑路而行,故人們以行神為財神,謹加祭祀,冀求它引財入門,或出行獲利。古人外出行旅,祭祀路神以求平安,此為“祖道”之俗;吳俗接路頭,祭祀的也是路神,而這路神變成財神,是因商業的發展,財貨流通的加劇。財貨往來於陸水......餘下全文>>

中國三大傳統節日是什麼

春節,端午,中秋

中國三大傳統佳節

元旦,中秋,端午

中國傳統三大節日的由來?

中秋節 春節 端午節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根據我國的歷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於“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西湖遊覽志餘》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中秋晚上,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有烙“團圓”的習俗,即烙一種象徵團圓、類似月餅的小餅子,餅內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祭月之後,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為其留下一份,表示閤家團圓。

中秋節起源於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禮記》中載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這裡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兩漢時已具雛形,唐時,中秋賞月之俗始盛行,並定為中秋節。歐陽詹(公元785~約827年)於《長安玩月詩序》雲:“八月於秋。季始孟終;十五於夜,又月雲中。稽於天道,則寒暑均,取於月數,則蟾魂圓,故曰中秋。”

過年習俗源自何時很難考究,不過一般認為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末祭神祭祖活動。農曆的正月(1月)是一年的開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況正好是春季的開始(少部分時間立春是在農曆臘月下旬),現在定名為春節;節日具體時間最後的確定相信和這個時間對農業勞作影響最小有關。農曆一年的最後一天(月大為30日,月小29日),稱之為“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全家人團圓吃年飯(農曆一年中最後一頓飯),年飯以後有熬年夜(守年歲)和發壓歲錢的習俗,表示從農曆上年的最後一天守到來年的第一天,因此,對這一節日又稱之為過年。

從陽曆看,春節在1月21日至2月20日遊動。立春在2月4日或2月5日。

相關問題答案
中國三大傳統節日?
中國幾大傳統節日?
我國的三大傳統節日?
中國陽曆傳統節日大全?
中國民族傳統節日?
中國農曆傳統節日?
三大傳統節日?
中國漢族傳統節日?
回族三大傳統節日?
中國漢族四大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