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族民風民俗資料?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18日

高山族有哪些獨特的民族風俗

高山族主要居住在中國臺灣省,也有少數散居在大陸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區。高山族有自己的語言,屬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大體可分為秦淮、曹、排灣三種語群。沒有本民族文字。散居於大陸的高山族通用漢語文。居住在臺灣的高山族同胞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藝術,他們口頭文學很豐富,有神話、傳說和民歌等。高山族以稻作農耕經濟為主,以漁獵生產為輔。高山族的手工工藝主要有紡織、竹編、藤編、刳木、雕刻、削竹和製陶等。參考 baike.baidu.com/view/4280.htm

高山族的風俗

贊助廣告

這是一個古老的民族。由於歷代反動統治階級的壓迫,高山族社會的發展比較緩慢,有的到現在甚至還處於原始狀態,仍生活在貧困之中。據記載,在秦始皇和漢武帝時期,都曾實行過海禁,強迫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的居民搬到內地,不准他們和沿海諸島人民進行聯絡。這樣,孤懸海外的高山族人民,便和祖國大陸人民出現了不同的發展過程。但是他們的族源、文化及生產、生活等各方面都仍和大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並且從前清時期開始,放棄了原來的“番”姓,改為和大陸移民相同的姓氏。他們有自己的語言和風俗,集體居住的地方叫村社,每一個村社包括若干個不同的家庭和家族。這些村社,分別佔有一定數量的土地,外人不能侵犯。

贊助廣告

高山族人民居住的一般是茅草頂的木板房,也有的屋頂是用樹皮、石板或竹子蓋起來的。住在臺東蘭嶼島上的雅美族人民,到現在,還採用挖地穴的辦法建造房屋,室內比地面低很多,挖出的土堆放在周圍就成為屋牆。他們以芋頭、甘薯為主食。平時男子大都只在腰間掛一個“丁字帶”,婦女也僅在胸前和腰耽系一塊方布。隨著臺灣旅遊業的發展,蘭嶼已成為臺灣一個旅遊區,一部分雅美族人已擺脫愚昧落後和衣不避體的陋習。

高山族人非常尊敬老年人,還很愛喝酒。由於他們經常進行打獵活動,所以特別喜歡自己的獵狗,就像漢族人民重視自己的耕牛一樣。

高山族人民也有傳統的文化藝術,並特別喜歡跳舞。著名的杵樂,就是他們從生活實踐中提煉出來的一種民間歌舞。

高山族人民按其居住的地區分佈和語言的不同,分為許多支。除早已定居平原並與漢族融合在一起的平埔族外,高山族分為泰雅族、賽夏族、布農族、鄒族(曹族)、排灣族、魯凱族、阿美族、卑南族、雅美族、邵族等十大族群。一共40多萬人,佔臺灣2300萬人口的1.7%,屬於弱勢族群,但是代表的卻是臺灣本土文化最典型的表現。這十大族群中前六個族群的居住地多在無法耕種的山區,阿美族和卑南族居於東部平原,雅美族則居於太平洋上的蘭嶼島。據此,長期以來,把這十大族群統稱為高山族,看來也不是很恰當的,但是沿用時間已久也就習慣了。

高山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一樣,也有自己獨特的風俗。

節日與習俗

高山族一般每年有兩個主要節日,一是播種節,一是豐收節。後者的規模特別大,差不多等於漢族的春節。各家屆時都要屠宰家畜、釀酒、做糕等,祭祀祖神,飲宴作樂,一般延續10天左右。他們特別崇拜祖先;相信靈魂不滅,認為萬物皆有靈魂,靈魂有善有惡。外出時掛菖蒲於胸前,夜間行路塗爐灰於額上,避免惡靈近身。有病用茅葉、雞卵、獸牙撫摩患處。還普遍迷信徵兆和占卜,常根據徵兆決定事情的行止。如日食、月食、彗星出現、雞夜鳴、犬長嚎、蛇出洞、小鳥小獸橫道、人被毒刺掛、跌跤、打噴嚏等都是凶兆。兒童的頭不許隨便撫摸。女人專用的小鍬、廚具、織機等和男人的弓箭、農具、武器等不準異性接觸。

女性權力高

高山族的基層社會組織是“社”,若干社集合成一個部族。有的部族裡,女性權力一向比男性高,保留著母系社會的遺風。在部族公共事務上,他們的長老、祭司、甚至頭領,大都由婦女充任,執政掌權。在阿美族和雅美族裡,婚後的丈夫幾乎把最好吃的、用的都給妻子享受。婦女們不僅在家中享受主人的待遇,社會地位也大都比男子高。

高山族風俗習慣是什麼?

高山族傳統衣飾絢麗多彩,衣飾式樣因族群而異。

高山族男子的衣飾式樣,大體有四種類型:一是以泰雅人、賽夏人和北部阿美人為代表的北部型。其特徵是用兩幅麻布拼縫成無袖筒外褂;二是以曹人和布農人為代表的中部型。其特徵是以鹿皮為衣料,上衣為帶毛的鹿皮背心,外披鹿皮披肩;三是以排灣人、卑南人、魯凱人和南部阿美人為代表的南部型。其特徵是對襟長袖上衣,腰部系半腰裙,或系一條寬腰帶而垂其兩端作為前裙;四是蘭嶼島上雅美人的雅美型。僅系一條用寬約三四寸的厚布做成丁字帶遮擋下身。

高山族女子的衣飾式樣,大體有三種類型:一是泰雅人、賽夏人、曹人和阿美人的短衣長裙式;二是布農、魯凱人和排灣人的窄袖長衣式;三是雅美人的半裸露式。上身常常只穿一件背心,下體僅橫圍一塊腰布。冬季則用一塊方布自左肩圍裹其身,於左肩上打結。

高山族各族群男女皆重灌飾。飾物種類很多,主要有貝珠、貝片、琉璃珠、豬牙、熊牙、羽毛、獸皮、花卉、銀銅首飾以及錢幣、鈕釦、竹管等。他們用這些飾物把渾身上下裝飾得琳琅滿目,五光十色。尤其是男子,盛裝時幾乎從頭到腳都有裝飾,有些男子尤其是頭領的頭冠甚至比女子頭冠更為複雜和多姿多彩。

住所

高山族的聚落多在背山面河之處,阿美人、卑南人居於臺東縱谷平地,雅美則居於蘭嶼環島海邊。過去高山族住房大部分為地上住屋,也有區域性凹入地下。

泰雅人的住屋一般都建在山腰地帶,住屋正面朝向低處。住屋一種是全部建在地上,另一種是屋內凹入地下,屋簷高不過一米半的半穴居式建築。

賽夏人的住屋一般建在較平坦的山地,無一定的方向。布農人的住屋建在險峻的山腰地帶,門朝向低處,為半地下室住屋。曹人的住屋多建在山腰平坦地方,門無定向。

排灣人的住屋建在山腰斜坡上,面朝低處。房屋一般都建在地面上,也有屋內低挖半米左右的。有木屋和石屋兩種型別:木屋以方木為柱,木板為牆壁,用木板或茅草蓋頂,屬於大型的木結構房屋。這種木屋在房樑、房柱、房簷、房門、房壁上都有許多人形或蛇形的雕刻,具有獨特的風格;石屋則以圓木或立石板為柱,片石為牆壁,在山字形的屋頂上壘小塊板石為瓦,形似龜殼,也有用大塊板石蓋頂的。

魯凱人倚坡建屋,先將基地剷平,成“簸箕形”,為半地下式住屋。阿美人的住屋建在平地上,無一定朝向。卑南人的居室為圓形,是用竹籬環圍起來的。雅美人的住房大都建在沿海山麓坡地上,面海而居。建築材料多取自於海邊卵石,用卵石壘成地基和牆壁,外部蔽以茅草。房屋地基挖得很深,屋內凹下二三米,房簷離地面僅一米左右,這是一種典型的半地下式房屋,可抗颱風的襲擊。

平埔人的住房大都是幹欄式建築,也就是“架梯入室”的樁上建築。高山族各族群住屋多數有門無窗,也無煙囪裝置,屋內一般比較陰暗,陳設也很簡單。現在各族群居住條件已發生顯著變化,房屋建築材料和施工方法與漢族基本相同,屋內陳設已大為改觀。

交通

高山族聚居的山區,層巒疊嶂,行路如蜀道之難。山區道路可分為“社路”和“獵路”兩種。在深谷危崖和溪水過處,則架設木橋、竹橋或藤橋以渡。木橋多為獨木橋,即用一株大樹砍削成方木,橫架在溪流兩岸。也有在巖壑之間,用兩木交叉,下端插入溪間,上端靠在巖壁上,攀登而過。竹橋有長短兩類:短橋用三四根粗竹並搭在岩石上;長橋用粗竹並立插入溪流中間為橋架,再以四五根排竹搭在橋架與岩石上。有的在橋的兩側搭架竹欄杆,以便扶持。藤橋一般架在危崖深谷之間,往往是高山對峙,中夾大溪,深數千仞。...餘下全文>>

高山族的習俗是什麼?

民俗風情

1、社

高山族的基層組織是“社”,社是自然村寨,小社由一個氏族組成,大社由數個氏族組成,一般上千人,小社五六百人,實行民主政治,重大問題由社大會決定。社首領包括頭目(領袖)、祭司(或巫師)和長老會。是社的最高權力機構。頭目領導耕戰、漁獵,裁決內部糾紛,幫助祭司組織祭祀活動。從50年代起,臺灣高山族的社組織逐步走向地方行政管理,而且過去五六十人的大家族日趨縮小。但是作為社會意識形態及文化習俗的許多傳統仍然在社會生活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2、身體毀飾

過去在高山族各支系中普遍存在著身體毀飾的習俗,如拔毛、鑿齒、穿耳、束腹、紋身等。40年代中期以後,這些習俗逐漸趨於衰退,但其殘餘影響還在。拔毛,指的是拔除體毛,有的支系是男性拔除,有的是女性拔除,有的是男女皆拔。男性用竹片夾子拔,女性以細麻線絞拔,有的甚至以火炭燎燒,並不覺得痛苦。

鑿齒,是在十二歲至十六歲時,拔掉左右兩個門牙或兩個犬齒。有的直接用小鐵棒抵在牙上用石頭敲掉欲拔之牙。有些無拔牙缺齒習俗的支系,願將牙齒染成黑色,以黑齒為美。

穿耳,尤以排灣人與阿美人的男子最為突出。他們耳垂穿孔較大,一般用鉛盤,貝殼和竹管做耳飾,並將琉璃珠用絲線連在雕有花紋的竹管一端,結紮在腦後的頭髮上,來防止擺動掉落。

束腹,是一些支系男子的特殊習俗。束腹帶是用厚竹片彎成的,兩端鑽孔,穿麻繩以勒緊,勒扣在後腰。從十二三歲起直到五六十歲停止,晝夜都緊束在腰腹,以使胸部和腿部肌肉發達健康。

紋身,各支系具體情況不同,有的男紋女不紋,有的女紋男不紋。有的以紋身為美飾,有的以紋身為勇武的象徵。受原始宗教的影響,認為紋身可以得到祖先靈魂的保佑,去災免禍。除紋身外,還有紋面的。無論以什麼方式毀飾身體,其共同的目的都是為了美觀、勇武、聯姻、紀功、尊貴。

3、優美的歌舞

高山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無論勞動、戀愛、婚宴、節慶、祭祀等,都有歌舞抒情寄意。因為高山族支系較多,所以表現在音樂歌舞上的風格也是豐富多彩的。民間傳統歌曲,多為觸景生情,即興演唱。有的如高山流水,自然悠揚,有的如擊竹鳴玉,清麗動人;有的如排浪鼓石,節奏明快。顯得粗獷、淳樸、細膩。

常見的樂器有口絃琴、弓琴(方琴)、笛子、葉琴(樹葉)、杵樂、臀板、竹鼓(鼓砍)、腰鈴、腳鈴、口絃琴和鼻簫,常用於青年男女戀愛中呼喚情人和傳達愛情。葉琴實際上是一片隨手摘取的闊葉樹葉片,銜於脣間便可吹奏出不少曲調。杵樂是從舂米的木杵演變而成。高山族人舂搗稻穀時,常在屋內挖一洞穴,穴底放一塊石板,幾名婦女環立四周,手持木杵舂米。木杵碰擊石板,發出如鍾似磬的音響,傳播甚遠。後來人們用長短粗細有別,高低不同音的木杵,奏出節奏不同的樂聲,用它伴奏的歌曲稱“杵歌”。用它演奏的樂曲為“杵樂”。杵樂歌舞在高山族人民居住的地方非常盛行。杵歌還成為青年男女戀愛的紐帶,許多美滿姻緣就是在杵樂聲中結下的。臀板是把一串竹管和銅殼垂於臀部,與腰鈴、腳鈴都是舞蹈者的道具和伴奏樂器。

高山族的舞蹈具有集體性的特點,凡重大活動,都有集體載歌載舞的熱烈場面。在歌舞聚會時,人們堆柴點火,圍火高歌豪飲。先是十來個青年人款款起舞,並唱序歌,漸入高亢激越,眾人連臂合圍,踏歌歡舞,時前時後,進退有致,間有齊聲歡呼,場面非常熱烈。近年來由於旅遊事業的高度發展,許多到臺灣觀光的遊客都前往高山族民俗村寨或旅遊景點觀看山胞們的民俗與歌舞表演。

4、木雕與紡織

高山族的手工工藝主要有紡織、竹編、藤編、刳木、雕刻、削竹和製陶等,其中排灣人,魯凱人、雅美人等支系的木雕藝術頗為精湛,刳削是著......餘下全文>>

高山族有什麼風俗習慣

高山族主要居住在中國臺灣省,也有少數散居在福建、浙江省等沿海地區。高山族聚居地區主要在臺灣中部山區、東部縱谷平原和蘭嶼島上。

高山族喜歡在節日或喜慶的日子裡舉行宴請和歌舞集會。

高山族過去是依山傍水,巢居穴處,或闢竹編茅,架木為屋。

喪葬形式,泰雅人、布農人、曹人多行屋內葬,埋屍於死者床下。排灣人、達悟人行野外墓葬,阿美人將死者埋葬在屋前後空地,對惡死者,一律就地埋葬。

高山族還保留有原始宗教的信仰和儀式。

高山族的風俗習慣(服飾和風俗及住所)

高山族風俗習慣

高山族服飾

高山族傳統衣飾絢麗多彩,衣飾式樣因族群而異。

高山族男子的衣飾式樣,大體有四種類型:一是以泰雅人、賽夏人和北部阿美人為代表的北部型。其特徵是用兩幅麻布拼縫成無袖筒外褂;二是以曹人和布農人為代表的中部型。其特徵是以鹿皮為衣料,上衣為帶毛的鹿皮背心,外披鹿皮披肩;三是以排灣人、卑南人、魯凱人和南部阿美人為代表的南部型。其特徵是對襟長袖上衣,腰部系半腰裙,或系一條寬腰帶而垂其兩端作為前裙;四是蘭嶼島上雅美人的雅美型。僅系一條用寬約三四寸的厚布做成丁字帶遮擋下身。

高山族女子的衣飾式樣,大體有三種類型:一是泰雅人、賽夏人、曹人和阿美人的短衣長裙式;二是布農、魯凱人和排灣人的窄袖長衣式;三是雅美人的半裸露式。上身常常只穿一件背心,下體僅橫圍一塊腰布。冬季則用一塊方布自左肩圍裹範身,於左肩上打結。

高山族各族群男女皆重灌飾。飾物種類很多,主要有貝珠、貝片、琉璃珠、豬牙、熊牙、羽毛、獸皮、花卉、銀銅首飾以及錢幣、鈕釦、竹管等。他們用這些飾物把渾身上下裝飾得琳琅滿目,五光十色。尤其是男子,盛裝時幾乎從頭到腳都有裝飾,有些男子尤其是頭領的頭冠甚至比女子頭冠更為複雜和多姿多彩。

住所

高山族的聚落多在背山面河之處,阿美人、卑南人居於臺東縱谷平地,雅美則居於蘭嶼環島海邊。過去高山族住房大部分為地上住屋,也有區域性凹入地下。

泰雅人的住屋一般都建在山腰地帶,住屋正面朝向低處。住屋一種是全部建在地上,另一種是屋內凹入地下,屋簷高不過一米半的半穴居式建築。

賽夏人的住屋一般建在較平坦的山地,無一定的方向。布農人的住屋建在險峻的山腰地帶,門朝向低處,為半地下室住屋。曹人的住屋多建在山腰平坦地方,門無定向。

排灣人的住屋建在山腰斜坡上,面朝低處。房屋一般都建在地面上,也有屋內低挖半米左右的。有木屋和石屋兩種型別:木屋以方木為柱,木板為牆壁,用木板或茅草蓋頂,屬於大型的木結構房屋。這種木屋在房樑、房柱、房簷、房門、房壁上都有許多人形或蛇形的雕刻,具有獨特的風格;石屋則以圓木或立石板為柱,片石為牆壁,在山字形的屋頂上壘小塊板石為瓦,形似龜殼,也有用大塊板石蓋頂的。

魯凱人倚坡建屋,先將基地剷平,成“簸箕形”,為半地下式住屋。阿美人的住屋建在平地上,無一定朝向。卑南人的居室為圓形,是用竹籬環圍起來的。雅美人的住房大都建在沿海山麓坡地上,面海而居。建築材料多取自於海邊卵石,用卵石壘成地基和牆壁,外部蔽以茅草。房屋地基挖得很深,屋內凹下二三米,房簷離地面僅一米左右,這是一種典型的半地下式房屋,可抗颱風的襲擊。

平埔人的住房大都是幹欄式建築,也就是“架梯入室”的樁上建築。高山族各族群住屋多數有門無窗,也無煙囪裝置,屋內一般比較陰暗,陳設也很簡單。現在各族群居住條件已發生顯著變化,房屋建築材料和施工方法與漢族基本相同,屋內陳設已大為改觀。

交通

高山族聚居的山區,層巒疊嶂,行路如蜀道之難。山區道路可分為“社路”和“獵路”兩種。在深谷危崖和溪水過處,則架設木橋、竹橋或藤橋以渡。木橋多為獨木橋,即用一株大樹砍削成方木,橫架在溪流兩岸。也有在巖壑之間,用兩木交叉,下端插入溪間,上端靠在巖壁上,攀登而過。竹橋有長短兩類:短橋用三四根粗竹並搭在岩石上;長橋用粗竹並立插入溪流中間為橋架,再以四五根排竹搭在橋架與岩石上。有的在橋的兩側搭架竹欄杆,以便扶持。藤橋一般架在危崖深谷之間,往往是高山對峙,中夾大溪,深數千仞。

高山族人民不畏天險,用藤皮打成粗藤索兩條,平行懸於兩岸之......餘下全文>>

高山族的民風民俗要描寫好的,用幾種說明方法。 要求很高,謝了

高山族;高山族在古代以裸為美。僅以幅布遮陰,毛皮圍腰。但接觸漢文化以後,逐步形成男穿長衫女著裙,講究服飾美。衣服除獸皮、樹皮外,多用自織麻布並加彩紋裝飾。男子衣飾型別,北部常見無袖胴衣、披衣、胸衣、腰帶;中部常見鹿皮背心、胸袋、腰袋、胸衣、黑布裙;南部常見對襟長袖上衣、腰裙、套褲、黑頭巾等。女子衣飾型別包括短衣長裙和長衣短裳。雅美人服飾簡單,男子以丁字布遮下身,上穿背心;女子通常上穿背心,下著筒裙,冬天以方布裹身。

高山族的飲食以穀類和根莖類為主,一般以粟、稻、薯、芋為常吃食物,配以雜糧、野菜、獵物。山區以粟、旱稻為主糧、平原以水稻為主糧。平埔人還特產香米、喜食“百草膏”(鹿腸內草漿伴上鹽即是)。昔日飲食皆蹲踞生食,現在飲食、烹飪、享用十分考究。高山族嗜菸酒、食嚼檳榔.

高山族過去是依山傍水,巢居穴處,或闢竹編茅,架木為屋。現在住宅型別有木屋、竹屋、茅屋、板岩石屋、草頂地下房屋等,但十分講究造型和實用相結合。大都呈長方形或四方形,有門無窗。

高山族還有黥面、文身、鑿齒、涅齒、穿耳、除毛、束腹等身體裝飾習俗、身體裝飾一般出於成年、美觀、聯姻、紀功、尊貴等目的。

高山族的婚姻行一夫一妻制,禁止近親結婚。男女大多自由戀愛結合,如泰雅人以吹口哨表示愛情,有的阿美婦女到男方家贈物表示相思。喪葬形式,泰雅人、布農人、曹人多行屋內葬,埋屍於死者床下。排灣人、雅美人行野外墓葬,阿美人將死者埋葬在屋前後空地,對惡死者,一律就地埋葬。

高山族有許多禁忌:婦女懷孕後,禁忌用刀斧,不能吃猿、山貓、穿山甲和並蒂果實等,忌生雙胞胎;忌見蛇、山貓、鼠、橫死者及其葬地;忌見動物交尾;嚴禁放屁、噴嚏、同族相姦;禁忌吃動物頭尾;禁忌男人接觸女人專用的機織、麻織品、小鋤及豬圈;禁止女性接觸男人專用的武器、獵具、會所等等

白族:風俗習慣

白族基本上實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兒子成婚後即行分居,父母閥般從幼子居住。在地主階級中,有少數是“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同宗同姓不通婚,但例行姑舅表婚。。有女無兒的可以招贅,無兒無女的也可以抱養同族弟兄的子女(過繼)或養子。贅婿和養子要改名換姓,才能取得財產繼承權。

白族在元代以前盛行火葬。元代以後,因受漢族的影響而改為土葬。喪葬儀式一般比較隆重。

平壩地區白族人食稻米、小麥,山區的則以玉米、養子為主。白族人民喜吃酸、冷、辣等口味,善於醃製火腿、弓魚、油雞棕、豬肝酢等菜餚,又喜吃一種別具風味的“生肉”或“生皮”,即將豬肉烤成半生半熟,切成肉絲,佐以姜、蒜、醋等拌而食之。白族人民還喜喝烤茶。

苗族: 苗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祭鼓節”是苗族民間最大的祭祀活動。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於農歷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進行,屆時要殺一頭牯子牛,跳蘆笙舞,祭視先人。食時邀親朋共聚一堂,以求增進感情,家庭和睦。

苗族的主要信仰有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苗族傳統社會迷信鬼神、盛行巫術。也有一些苗族信仰基督教、天主教。苗族信仰佛教、道教的極少。

傳統地講,苗族對一些巨形或奇形的自然物,往往認為是一種靈性的體現,因而對其頂禮膜拜,酒肉祭供。其中比較典型的自然崇拜物有巨石(怪石)、巖洞、大樹、山林等。此外,苗族認為一些自然現象或自然物具有神性或鬼性,苗族語言往往鬼神不分,或者兩詞並用。多數情況下,鬼被認為是被遺棄或受委屈的靈魂和工具所變成的,常給人類帶來災難、病痛、瘟疫或其他不幸,比如所謂東方鬼、西方鬼、母豬鬼、吊死鬼、老虎鬼等,被稱為惡鬼。而有靈性的自然現象常......餘下全文>>

高山族、白族、苗族、彝族的風俗習慣是什麼? 5分

臺灣是我國多民族聚集的省份之一。我國各個民族臺灣幾乎都可以找到蹤跡。不過最早生息在臺灣曲是人們通稱的高山族,也就是歷史上被稱為的“東鯷人:和“夷州人”,後來改稱為“山胞”、“臺灣土著族”、“臺灣先住民”、“臺灣原住民。

這星一個古老的民族。由於歷代反動統治階級的壓迫,高山族社會的發展比較緩慢,有的到現在甚至還處於原始狀態,仍生活在貧困之中。據記載,在秦始皇和漢武帝時期,都曾實行過海禁,強迫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的居民搬到內地,不准他們和沿海諸島人民進行聯絡。這樣;孤懸海外的高山族人民,便和祖國大陸人民出現了不同的發展過程。但是他們的族源、文化及生產、生活等各方面都仍和大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並且從前清時期開始,放棄了原來的“番”姓,改為和大陸移民相同的姓氏。他們有自己的語言和風俗,集體居住的地方叫村社,每一個村社包括若干個不同的家庭和家族。這些村社,分別佔有一定數量的土地,外人不能侵犯。

高山族人民居住的一般是茅草頂的木板房,也有的屋頂是用樹 皮、石板或竹子蓋起來的。住在臺東蘭嶼島上的雅美族人民,到現在 還採用挖地穴的辦法建造房屋,室內比地面低很多,挖出的土堆放在 周圍就成為屋牆。他們以芋頭、甘薯為主食。平時男子大都只在腰間 掛一個“丁字帶”,婦女也僅在胸前和腰間繫一塊方布。隨著臺灣旅遊 業的發展,蘭嶼已成為臺灣一個旅遊區,一部分雅美族人已擺脫愚昧落後和衣不避體的陋習。

高山族人非常尊敬老年人,還很愛喝酒。由於他們經常進行打獵活動,所以特別喜歡自己的獵狗,就像漢族人民重視自己的耕牛一樣。

高山族人民也有傳統的文化藝術,並特別喜歡跳舞。著名的杵樂,就是他們從生活實踐中提煉出來的一種民間歌舞。

高山族人民按其居住的地區分佈和語言的不同,分為許多支。定在平原年代久遠、並已與漢族融合在一起的一般稱之為平埔族。其他分別為泰雅族、賽夏族、布農族、鄒族(曹族)、排灣族、魯凱族、阿美族、卑南族、雅美族九大族群。一共40多萬人,佔臺灣2300萬人口的1.7%,屬於弱勢族群,但是代表的卻是臺灣本土文化最典型的表現。這九大族群中前六個族群的居住地多在無法耕種的山區,阿美族和卑南族居於東部平原,雅美族則居於太平洋上的蘭嶼島。據此,長期以來,把這九大族群統稱為高山族,看來也不是很恰當的,但是沿用時間已久也就習慣了。

高山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一樣,也有自己獨特的、但又別具一格的風俗,舉不勝舉。

節日與習俗 高山族一般每年有兩個主要節月,一是播種節,一是豐收節。後者的規模特別大,差不多等於漢族的春節。各家屆時都要屠宰家畜、釀酒、做糕等,祭祀祖神,飲宴作樂,一般延續10天左右。他們特別崇拜祖先;相信靈魂不滅,認為萬物皆有靈魂,靈魂有善有惡。外出時掛菖蒲於胸前,夜間行路塗爐灰於額上,避免惡靈近身。有病用茅葉、雞卵、獸牙撫摩患處。還普遍迷信徵兆和占卜,常根據徵兆決定事情的行止。如日食、月食、彗星出現、雞夜鳴、犬長嚎、蛇出洞、小鳥小獸橫道、人被毒刺掛、跌跤、打噴嚏等都是凶兆。兒童的頭不許隨便撫摸。女人專用的小鍬、櫥具、織機等和男人的弓箭、農具、武器等不淮異性接觸。

女性權力高 高山族的基層社會組織是“社”,若干社集合成一個部族。有的部族裡,女性權力一向比男性高,保留著母系社會的遺風。在部族公共事務上,他們的長老、祭司、甚至頭領,大都由婦女充任,執政掌權。在阿美族和雅美族裡,婚後的丈夫幾乎把最好吃的、用的都給妻子享受。婦女們不僅在家中享受主人的待遇,社會地位也大都比男子高。

精美的服飾 高山族同胞的衣著服飾最引人注目。他們的......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高山族的風俗?
高山族的風俗禮儀?
高山族的風俗習慣?
高山族民風民俗資料?
高山族的民風民俗?
苗族民風民俗資料?
傣族民風民俗資料?
阿昌族的民族風俗資料?
回族民風民俗的資料?
白族民風民俗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