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節日風俗?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8日

回族有什麼傳統節日

節期是按伊斯蘭太陰曆計算出來的,節日在一年的哪一天,按日曆計算,年年都有變化。  回族節日主要是是伊斯蘭教的三個傳統節日:開齋節、古爾邦節和聖紀節。這些節日和紀念日都是以伊斯蘭教歷計算的。  開齋節回族穆斯林的齋月,是伊斯蘭教歷九月(萊麥丹月)。回族穆斯林為什麼要封齋呢?據《古蘭經》載,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40歲那年(伊斯蘭教歷九月),安拉開始把《古蘭經》的啟示給他。因此,回族視齋月為最尊貴、最吉慶、最快樂的月份。為了表示紀念,就在每年伊斯蘭教九月封齋一個月。齋月的起止日期主要看新月出現的日期而定。  齋月裡,回族穆斯林的生活安排得比平時要豐盛得多。一般都備有牛羊肉、白米、白麵、油茶、白糖、茶葉、水果等有營養的食品。  封齋的人,在東方發白前要吃飽飯。東方發曉後,至太陽落山前,要禁止行房事,斷絕一切飲食。封齋的目的就是讓人們體驗飢餓和乾渴的痛苦,讓有錢的人真心救濟窮人。通過封齋,回族穆斯林逐步養成堅忍、剛強、廉潔的美德。  當人們封了一天齋,快到開齋時,齋戒的男子大多數都要到清真寺等候。聽見清真寺裡開齋的梆子聲後,就在寺裡吃開齋飯了。開齋時,若是夏天,有條件的先吃水果,沒有條件的喝一碗清水或蓋碗茶,而後再吃飯。這主要是齋戒的回民在夏天首先感到的是乾渴,而不是恭餓。若在冬天,有的人講究吃幾個棗子後再吃飯。相傳穆罕默德開齋時愛吃紅棗,所以回民現在也有這種習慣。 齋戒期滿,就是回族一年一度最隆重的節日之開齋節。  開齋節要過三天,第一天從拂曉開始就熱鬧起來。家家戶戶都要早早起來,打掃院子巷道,給人以清潔、舒適、愉快的感覺。男女老少都換上自己喜愛的新衣服。回族群眾聚會和活動的場所清真寺,節日裡也都打掃得乾乾淨淨,懸掛起慶祝開齋節的巨幅標語和彩燈。  節日中,家家戶戶炸饊子、油香等富有民族風味的傳統食品。同時,還宰雞、羊,做涼粉、燴菜等,互送親友鄰居,互相拜節問候。  古爾邦節古爾邦,阿拉伯語音譯爾德·古爾邦,意為犧牲、獻身,故亦稱宰牲節、忠孝節。大部地區的回族稱為小爾德,是伊斯蘭教三大節日之一,一般在開齋節過後七十天舉行。  回族為什麼要宰牲過古爾邦節呢?人類的古代先知之易卜拉欣夜間受到安拉的啟示命他宰殺愛子伊斯瑪儀獻祭,考驗他的信仰。易卜拉欣把刀磨得閃閃發光,非常鋒利。並問他的兒子:兒子啊,爸爸真的不忍心下手啊!你走吧。但是,他的兒子儀斯瑪儀說: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爸爸,我們是真主的僕人,來到這個世界只為拜萬能至大的主。當伊斯瑪儀側臥後,易卜拉欣把刀架在兒子的喉頭上。這時他傷心痛哭,淚如溪流。這時,安拉派天仙吉卜熱依勒背來一隻黑頭羚羊作為祭獻,代替了伊斯瑪儀。這時易卜拉欣拿起刀子,按住羊的喉頭一宰,羊便倒了。這就是古爾邦的來歷。其中那種對主的忠誠,以及孝敬父母的毅然決然,是後世人要學習的。是全人類學習的楷模 。  古爾邦節,還要舉行一個隆重的宰牲典禮,這就是節日裡,除了炸油香、饊子、會禮外,還要宰牛、羊、駱駝。一般經濟條件較好的,每人要宰一隻羊,七人合宰一頭牛或一峰駱駝。宰牲時還有許多講究,不允許宰不滿兩歲的小羊羔和不滿三歲的小牛犢、駱駝,不宰眼瞎、腿瘸、缺耳、少尾的牲畜,要挑選體壯健美的宰。所宰的肉要分成三份:一份自食,一份送親友鄰居,一份濟貧施捨。  宰牲典禮舉行後,家家戶戶又開始熱鬧起來,老人們一邊煮肉,一邊給孩子吩咐:吃完肉,骨頭不能扔給狗嚼,要用黃土覆蓋。這在古爾邦節是一種講究。肉煮熟後,要削成片子,搭成份子;羊下水要燴成菜。而後訪親問友,饋贈油香、菜,相互登門賀節。有的還要請阿訇到......餘下全文>>

贊助廣告

回族所有的節日是什麼?

回族節日中有三大節日,即爾德節、古爾邦節、茂魯德節。這三個節日既是回族的民族節日,也是全世界穆斯林的宗教節日。除此之外,還有小的節日和紀念日,如法圖麥節、登霄節、阿舒拉節等。這些節日和紀念日都是以希吉來歷( 伊斯蘭教歷)計算的。

希吉來歷,以月亮盈虧為準,全年為12個月,單月30天,雙月29天,平年354天,閏年355天,30年中共有1個閏年,不置閏月,與公曆每年相差11天,平均每32.6年比公曆多出1年。希吉來歷分太陰年和太陽年兩種,現在回族多用太陰年計算。

贊助廣告

爾德節

爾德節是阿拉伯語“爾德.菲士爾”的意譯,回族有的稱其為“大爾德”,也有稱其為“小爾德”。與古爾邦節、茂魯德節並稱為回族的三大節日,並流行在全國十個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中,但這十個民族在過節時又有許多本民族的特點和習俗。

爾德節是“萊麥丹月”的最後一天。由於希吉來歷是純陰曆,所以爾德節出現在每年的不同時期。

“萊麥丹月”為什麼要封齋呢?穆罕默德40歲那年(希吉來歷九月),真主把《古蘭經》的內容傳授給了他。因此,視萊麥丹月為最尊貴、最吉慶、最快樂的月份。為了表示紀念,就在九月封齋一個月。起止日期主要看新月出現的日期而定。

初一的傍晚,太陽落山後,各地的回族有的到清真寺的宣禮塔上,有的到牆頭上或房屋頂上,有的站到眼界開闊的地埂和渠壩上,盯著西方的天空,細心尋找月牙兒,見月牙兒就入齋。如果大多數人都沒有看見,有兩個以上的人確實看見了,大家也都公認“見新月了”,可以入齋了。如遇到霧氣茫茫、黑雲翻滾、黃沙彌天等特殊的氣候條件,不能目睹新月,可推遲到初二、初三的晚上。現在,絕大多數回族都是按照這個習慣辦的。

這一月,回族的生活安排得比往常要好。

參加封齋的人,在東方發白前,要吃飽喝足。如果有的人起得晚了,來不及吃,那就不吃不喝,清封一天。東方發曉後,至太陽落山前,要禁止行房事,斷絕一切飲食,無論是在炎熱的暑夏,還是在嚴寒的冬季,不管是口乾舌燥,還是飢腸轆轆,在任何艱難困苦的條件下,都不準吃一點東西,也不許喝一口水。平時抽菸的人在齋月裡也要戒掉,做飯的人或搞飲食業買賣的人,可以品嚐,但不能嚥到肚子裡。

這樣封齋的目的,就是讓人們體驗飢餓和乾渴的痛苦,讓有錢的人真心救濟窮人。通過封齋,回族逐步養成堅忍、剛強、廉潔的美德。

開齋時,若是夏天,有條件的先吃水果,沒有條件的喝一碗清水或蓋碗茶,而後再吃飯。這主要是齋戒的回民在夏天首先感到的是乾渴,而不是飢餓。若在冬天,有的人講究吃幾個棗子後再吃飯。相傳穆罕默德開齋時愛吃紅棗,所以現在也有這種習慣。

以上這些,只是狹義的齋戒。廣義的齋戒是,不僅不吃不喝,更重要的是要做到清心寡慾,表裡一致,對耳、目、身、心都要有所節制。要做到耳不聽邪,目不視邪,口不道邪,腦不思邪,身不妄邪。如果只禁飲食,挨飢餓,而兩面三刀,惡語中傷,橫行霸道,胡作非為,是不符合齋戒真諦的,也是不全面、不完美的。

至齋月二十七,是“蓋德爾夜”,也有的叫“坐夜”。

“蓋德爾”是阿拉伯語,即“前定”和“高貴”之意。回族群眾認為,在這一夜,安拉把全部《古蘭經》通過哲卜利勒天使下降給穆罕默德。在這一夜做一件好事,勝過平時一個月所做的事。因此,在這一夜,一般都要做些可口的開齋飯,特意送到清真寺裡讓大夥兒吃,有的還請一些人到家裡吃開齋飯,經濟條件較好的還設宴待客。吃完飯,可以到清真寺贊聖、誦經,也可以在家砸一些核桃,炒一些瓜子和花生,或煮一些羊骨頭,邊吃邊聊天。整夜不眠,通宵達旦。

有些地區在這一夜還張燈結綵,......餘下全文>>

回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

回族的傳統節日   回族的傳統節日是與伊斯蘭教分不開的。全國解放以後,人民政府規定開齋節、宰牲節、聖紀節為信仰伊斯蘭教各少數民族共同的民族節日,並規定節日放假1至3天。回族一年過的節日也主要是這三大節日。   節期是按伊斯蘭太陰曆計算出來的,節日在一年的哪一天,按日曆計算,年年都有變化。   開齋節,阿拉伯語是爾代·費土爾,爾代的漢意是“節”的意思。爾代·費土爾就是開齋節。在新疆地方,稱肉孜節或蘆仔節是波斯語的音譯,即齋戒封齋的意思。在伊斯蘭曆九月(來麥丹)封齋一個月,白天不吃不喝,夜晚才可飲水進食。一月過後,伊斯蘭十月初見新月而開齋不再封齋。   按規定,傍晚日落而食,東方魚肚白停止餐飲,是謂封齋(守齋、把齋)。慶祝開齋節則含有紀念艱苦、克服困難、取得勝利的意味。回回封齋控制飲食,律己憐貧,磨礪意志、耐力耐心。回族歷經坎坷,備受艱辛,依然能自立於當今世界民族之林,靠的就是頑強的毅力和堅韌的耐力。在開齋節那天,穆斯林要穿著節日盛裝,點燃芭蘭香,到清真寺參加會禮,慶祝節日。這天廣大回族群眾舉行慶祝會,寧夏、甘肅,陝西、新疆穆斯林過節的氣氛極為熱烈。北京的回民中學和回民小學更是一片節日景象。回族青少年載歌載舞,歡樂開懷,慶祝自己的節日。各地的回族家庭都要香鍋,用香油(芝麻油)炸油香,炸饊子,炸薩目撒,熬杏仁羊肉粥,炸油香還要饋贈至親好友、鄉親鄰居,共話節日。   宰牲節,是阿拉伯語爾代·阿祖哈爾的意譯。又稱古爾邦節。伊斯蘭曆12月10日為古爾邦節,即自封齋日算起100天為古爾邦節。古爾邦、阿祖哈爾含有“犧牲”、“獻身”之意。回族隆重過這個節日,有提倡犧牲自我,獻身人類之精神的意思。宰牲節這一天穆斯林沐浴馨香,著節日盛裝,到清真寺參加會禮。回族群眾根據自己條件宰雞、宰羊、宰牛,然後分成“份肉”(一份一份的肉)接待賓客或分送親友。   宰牲節的源起是什麼呢?相傳北部阿拉伯人始祖易卜拉欣一日夢見安拉命他宰殺自己的兒子,以考驗其忠誠。當易卜拉欣正舉刀一瞬間,安拉派特使送來一隻綿羊,命其以羊代了。從此,在阿拉伯民族中形成一種每年宰牲獻祭的習俗。回族沿襲此習俗,每年都要隆重歡慶古爾邦節,以示紀念。   聖紀節,是伊斯蘭創始人穆罕默德的誕生紀念日。這一天又正好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這一天又稱做“聖忌”。中國的穆斯林習慣將聖忌和聖紀合併紀念,稱為辦聖會。在清真:寺誦經紀念,然後與會者會餐,炸油香,吃打滷麵全羊菜等。

回族的春節習俗

回族——年三十晚上包餃子,這一天要把素日裡喜歡搬弄是非的小人的“嘴”捏上。端上熱騰騰的餃子,開啟預先做好的臘八醋,一家人團坐在桌前,歡聲笑語,其樂融融!孩子們卻對桌上擺的各種零食更感興趣,果殼可以隨便扔滿一地,三十晚上不能掃,叫“踩碎(歲)”。禒 春節這天,噼噼啪啪的鞭炮聲響徹雲天,孩子們穿著嶄新的衣服,女孩子抹著紅臉蛋,眉間點個小紅點兒,頭上扎著紅髮結,穿來跑去,好不熱鬧,大人們喜上眉梢,互相道喜,祝福新年。初一中午年飯豐盛無比,但晚上要吃麵條或是合子,象徵新的一年和順、團圓、美滿。

參考資料:zhidao.baidu.com/question/79118679.html?si=1

回族有什麼傳統節日?

回族節日: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

開齋節 開齋節是回族穆斯林對“爾德·菲圖爾”(阿拉伯語)的習慣稱呼。每年伊斯蘭曆9月是穆斯林的齋戒之月,凡符合條件的穆斯林男女,都要奉行一個月的齋戒,白天不進飲食,一月結束,望見新月,齋戒完成,次日即為開齋節。清晨起來,穆斯林們沐浴淨身,換上潔淨的衣服,開始在家中炸油香、饊子。上午,到清真寺參加會禮。禮拜後,還向老弱病殘和貧苦之人出散乜貼,因此開齋節又叫“濟貧節”。然後請阿訇為已故親人走墳,紀念亡人。走墳後,走親訪友,相互祝賀,邀請親戚鄉鄰到家,進行款待。 回族穆斯林對開齋節特別重視,慶祝場面十分隆重,所以又叫“回民過年”。

古爾邦節 古爾邦節是阿拉伯語音譯,又稱“爾德·艾祖哈”,含有犧牲、獻身之意。在伊斯蘭曆年的12月10日舉行。這一天也是穆斯林赴麥加朝覲的第三天。古爾邦節又叫“宰牲節”,它起源於先知伊卜拉欣的傳說。伊卜拉欣受到安拉啟示,命他宰殺自己的兒子伊思瑪儀獻祭,以考驗他對安拉的忠誠。於是,伊卜拉欣將愛子伊思瑪儀帶到麥加城郊米納山谷,準備宰殺愛子以表達誠意。此時,安拉派來天使送來一隻黑頭綿羯羊代替伊思瑪儀犧牲。從此,古爾邦節宰牲便成了穆斯林的傳統慶典。節日這一天,回族穆斯林沐浴潔身後,穿上節日的盛裝,到清真寺去參加會禮。之後走墳,回家舉行宰牲儀式。宰牲的牛、駝、羊肉除了自己食用外,還要分送親友和貧孤之人。

聖紀節 伊斯蘭教穆罕默德聖人的生辰和忌日都在伊斯蘭曆3月12日,所以統稱“聖紀”。這一天,回族穆斯林沐浴淨身後,炸油香、饊子,然後到清真寺聽阿訇講經、贊聖,講述穆聖的嘉言懿行和功績。之後,穆斯林在清真寺內聚餐。回族穆斯林舉行聖紀的日子並不統一,一般在3月12日穆聖的誕生和逝世日,也可以在3月內任何一天。聖紀節是回族穆斯林每年一次規模浩大的慶典。

回族春節習俗,回族過年有什麼習俗

回族的年是開齋節

回族人民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其他民族稱其為“回民過年”。開齋節要過三天,第一天從拂曉開始就熱鬧起來。家家戶戶都要早早起來,打掃院內院外、巷道廁所,給人以清潔、舒適、愉快的感覺。成年回族個個都要洗大淨、沐浴淨身。男女老少都換上自己喜愛的新衣服,小孩子也都個個把臉洗得乾乾淨淨,頭髮梳得光光亮亮的。回族群眾聚會和活動的場所--清真寺,節日前該維修的維修,節日裡也都打掃得乾乾淨淨,有的地方還專門佈置一番,懸掛“慶祝開齋節”的巨幅標語和彩燈。

早晨八點以後,回族群眾腋下夾一個小毯子或小拜氈,從東南西北,四面八方,彙集到清真寺。有的地方因參加會禮的回民達萬人之多,清真寺容納不下,就另選擇一個地勢平坦、寬敞乾淨的場地。當阿訇宣佈會禮開始,回族群眾鋪下毯子或小拜氈,脫下鞋子,立即面向聖地麥加古寺克爾白方向叩拜。

回族過年習俗

這一月,回族的生活安排得比往常要好得多。一般都備有白米、白麵、羊肉、油茶、白糖、茶葉等有營養的食品。

對回族來說最重要的節日是開齋節,但春節仍然是回族作為中華民族的一部分非常重視的一個傳統節日,回民依然保留了很多屬於自己的春節習俗。

掃塵

“掃塵”也在這個時候拉開序幕。掃塵就是打掃家裡的塵土。選個晴好的天氣,把家裡的每個角落都要打掃一遍。每到這個時候,就要起個大早,把傢俱該搬得搬出來,該遮的遮上。把炕上的被褥都拿出來。讓屋裡空徒四壁,好拿著大掃帚在牆上,屋頂揮來揮去,把一年的塵土都打掃乾淨。

吃餃子

年三十晚上包餃子,這一天要把素日裡喜歡搬弄是非的小人的“嘴”捏上。端上熱騰騰的餃子,開啟預先做好的臘八醋,一家人團坐在桌前,歡聲笑語,其樂融融!孩子們卻對桌上擺的各種零食更感興趣,果殼可以隨便扔滿一地,三十晚上不能掃,叫“踩碎(歲)”。

請阿訇

回民大年三十不貼春聯,除夕夜也不放鞭炮,請阿訇則是大多數家庭必做的事情,由於一個村裡一般只有一所清真寺一個阿訇,很多人也會選擇把請阿訇的事情放到年後。(阿訇,意為“教師”、“學者”,回族穆斯林對主持清真寺宗教事務人員的稱呼,是全面執掌清真寺教務工作的穆斯林,重大節日有的回民會請阿訇到家裡誦經祈禱,回民家中紅白喜事常邀請阿訇來主持料理,也負責屠宰回族各家反芻動物等。)

年初一吃小米蒸飯和燉合菜

回族人正月初一的早晨吃小米蒸飯米飯和燉合菜,所謂的燉合菜就是將前一日燉好的牛肉,再加上白菜、粉條、木耳等等放入鍋中燉熟,有點類似於東北的酸菜燉粉條。大年初一的中午蒸包子,一般有肉餡兒和素餡兒兩種,晚上要吃麵條或是合子,象徵新的一年和順、團圓、美滿。

漢民初一拜年初二回孃家,回民這兩天的習俗是守在家裡不出門,從初三才開始出門拜年走親戚。

2015年回族節日時間 30分

一、元旦:1月1日至3日放假調休,共3天。1月4日(星期日)上班。

二、春節:2月18日至24日放假調休,共7天。2月15日(星期日)、2月28日(星期六)上班。

三、清明節:4月5日放假,4月6日(星期一)補休。

四、勞動節:5月1日放假,與週末連休。

五、端午節:6月20日放假,6月22日(星期一)補休。

六、開齋節:7月18日(星期六)為開齋節,7月18日至22日放假調休,共5天。7月25日(星期六)上班。

七、古爾邦節:9月23日(星期三)為古爾邦節,9月23日至25日放假調休,共3天。9月20日(星期日)上班。

八、中秋節:9月27日放假。

九、國慶節:10月1日至7日放假調休,共7天。10月10日(星期六)上班。

回族和維吾爾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節日?

回族民間節日主要有:開齋節,也叫肉孜節。古爾邦節、聖紀節等

吾爾族的傳統節日有:肉孜節、古爾邦節、諾魯孜節等。維吾爾族十分重視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古爾邦節最為隆重。

維吾爾族十分重視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古爾邦”節最為隆重。屆時家家戶戶都要宰羊、煮肉、趕製各種糕點等。屠宰的牲畜不能出賣,除將羊皮、羊腸送交清真寺和宗教職業者外,剩餘的用作自食和招待客人。過肉孜節時,成年的教徒要封齋1個月。封齋期間,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後進餐,白天絕對禁止任何飲食。肉孜節意譯為“開齋節”。按伊斯蘭教教規,節前一個月開始封齋。即在日出後和日落前不準飲食,期滿30天開齋,恢復白天吃喝的習慣。開齋節前,各家習慣炸饊子、油香、烤制各種點心,準備節日食品。節日期間人人都穿新衣服,戴新帽,相互拜節祝賀。

齋月裡,回族穆斯林的生活安排得比平時要豐盛得多。一般都備有牛羊肉、白米、白麵、油茶、白糖、茶葉、水果等有營養的食品。  封齋的人,在東方發白前要吃飽飯。東方發曉後,至太陽落山前,要禁止行房事,斷絕一切飲食。封齋的目的就是讓人們體驗飢餓和乾渴的痛苦,讓有錢的人真心救濟窮人。通過封齋,回族穆斯林逐步養成堅忍、剛強、廉潔的美德。  當人們封了一天齋,快到開齋時,齋戒的男子大多數都要到清真寺等候。聽見清真寺裡開齋的梆子聲後,就在寺裡吃“開齋飯”了。開齋時,若是夏天,有條件的先吃水果,沒有條件的喝一碗清水或蓋碗茶,而後再吃飯。這主要是齋戒的回民在夏天首先感到的是乾渴,而不是飢餓。若在冬天,有的人講究吃幾個棗子後再吃飯。相傳穆罕默德開齋時愛吃紅棗,所以回民現在也有這種習慣。 齋戒期滿,就是回族一年一度最隆重的節日之———開齋節。

zhidao.baidu.com/question/585054976.html

wan.cncn.com/guide_2961.htm

www.azg168.com/...9.html

開齋節有什麼習俗?

回曆九月一日至十月一日為齋月,十月一日為開齋節,在新疆地區稱為“肉孜節”。開齋節也叫爾德節。“爾德”是阿拉伯語“爾德· 菲圖爾”的音譯,也是回族隆重的節日。回族有的稱其為“大爾德”,也有稱其為“小爾德”。 流行於在全國十個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中,但這十個民族在過節時又有許多本民族的特點和習俗。

爾德節是“萊麥丹月”的最後一天。由於希吉來歷是純陰曆,所以爾德節出現在每年的不同時期。

伊斯蘭教規定,每年教歷9月定為齋月。穆罕默德40歲那年(希吉來歷九月),真主把《古蘭經》的內容傳授給了他。因此,視萊麥丹月為最尊貴、最吉慶、最快樂的月份。為了表示紀念,就在九月封齋一個月。起止日期主要看新月出現的日期而定。在齋月裡要封齋,要求每個穆斯林在互明後至落日前的時間裡, 戒飲、戒食、戒房事……其目的是讓人們在齋月裡認真地反省自己的罪過,使經濟條件充裕的富人,親自體驗一下飢餓的痛苦心態。

初一的傍晚,太陽落山後,各地的回族有的到清真寺的宣禮塔上,有的到牆頭上或房屋頂上,有的站到眼界開闊的地埂和渠壩上,盯著西方的天空,細心尋找月牙兒,見月牙兒就入齋。如果大多數人都沒有看見,有兩個以上的人確實看見了,大家也都公認“見新月了”,可以入齋了。如遇到霧氣茫茫、黑雲翻滾、黃沙彌天等特殊的氣候條件,不能目睹新月,可推遲到初二、初三的晚上。現在,絕大多數回族都是按照這個習慣辦的。

參加封齋的人,在東方發白(天亮)前,要吃飽喝足。如果有的人起得晚了,來不及吃,那就不吃不喝,清封一天。東方發曉(天亮)後,至太陽落山前,要禁止行房事,斷絕一切飲食,無論是在炎熱的暑夏,還是在嚴寒的冬季,不管是口乾舌燥,還是飢腸轆轆,在任何艱難困苦的條件下,都不準吃一點東西,也不許喝一口水。平時抽菸的人在齋月裡也要戒掉,做飯的人或搞飲食業買賣的人,可以品嚐,但不能嚥到肚子裡。

這樣封齋的目的,就是讓人們體驗飢餓和乾渴的痛苦,讓有錢的人真心救濟窮人。通過封齋,回族逐步養成堅忍、剛強、廉潔的美德。

齋戒期滿,就是一年一度最隆重的節日之一——開齋節。到教歷10月1日即齋戒期滿, 舉行慶祝齋功完成的盛會,這一天就是。開齋節這天,人們早早起床、沐浴、燃香,衣冠整齊地到清真寺作禮拜,聆聽教長講經佈道。然後去墓地 “走墳”,緬懷“亡人”,以示不忘祖先。節日當天,人們在居住區域內,挨門串戶地互致節日問候(俗稱“ 拜節”),家家戶戶炸制“油香”和“饊子”食品,宰殺牛羊用來招待賓客親朋,互相饋贈。

開齋時,若是夏天,有條件的先吃水果,沒有條件的喝一碗清水或蓋碗茶,而後再吃飯。這主要是齋戒的回民在夏天首先感到的是乾渴,而不是飢餓。若在冬天,有的人講究吃幾個棗子後再吃飯。相傳穆罕默德開齋時愛吃紅棗,所以現在也有這種習慣。

以上這些,只是狹義的齋戒。廣義的齋戒是,不僅不吃不喝,更重要的是要做到清心寡慾,表裡一致,對耳、目、身、心都要有所節制。要做到耳不聽邪,目不視邪,口不道邪,腦不思邪,身不妄邪。如果只禁飲食,挨飢餓,而兩面三刀,惡語中傷,橫行霸道,胡作非為,是不符合齋戒真諦的,也是不全面、不完美的。

隨著社會的發展,回族的開齋節也增添了不少新的內容。全國回族聚居的一些地方,除節日參加聚禮等活動外,還組織各種文娛活動。如遼寧鞍山市的回族青年,在節日裡耍獅子舞,踩高蹺;河北滄州地區的回族在節日裡表演武術;保定一帶的表演摔跤或舉行比賽;西北一些青年在節日裡摔跤、扳手腕、擰指頭;城市裡一些回族喜歡遊公園等等。...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回族節日風俗?
傣族節日風俗?
維吾爾族節日風俗?
藏族節日風俗?
彝族節日風俗?
少數民族節日風俗?
滿族節日風俗?
蒙古族節日風俗?
苗族節日風俗?
傣族民族節日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