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相剋是什麼意思?
中醫五行相生相剋原理
《素問》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更貴更賤,以知生死,以決成敗。"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相生含義:
木生火,是因為木性溫暖,火隱伏其中,鑽木而生火,所以木生火。
火生土,暢因為火灼熱,所以能夠焚燒木,木被焚燒後就變成灰燼,灰即土,所以火生土。
土生金,因為金需要隱藏在石裡,依附著山,津潤而生,聚土成山,有山必生石,所以土生金。
金生水,因為少陰之氣(金氣)溫潤流澤,金靠水生,銷鍛金也可變為水,所以金生水。
水生木,因為水溫潤而使樹木生長出來,所以水生木。
五行相剋含義:
是因為天地之性
眾勝寡,故水勝火。
精勝堅,故火勝金。
剛勝柔,故金勝木。
專勝散,故木勝土。
實勝虛,故土勝水。
五行生剋制化宜忌:
金:金旺得火,方成器皿。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 強金得水,方挫其鋒。
金能克木,木多金缺; 木弱逢金,必為砍折。
金賴土生,土多金埋; 土能生金,金多土變。
火:火旺得水,方成相濟。
火能生土,土多火晦; 強火得土,方止其焰。
火能克金,金多火熄; 金弱遇火,必見銷熔。
火賴木生,木多火熾; 木能生火,火多木焚。
水:水旺得土,方成池沼。
水能生木,木多水縮; 強水得木,方洩其勢。
水能克火,火多水乾; 火弱遇水,必然熄滅。
水賴金生,金多水濁;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
土:土旺得水,方能疏通。
土能生金,金多土變; 強土得金,方制其壅。
土能克水,水多土流; 水弱逢土,必為淤塞。
土賴火生,火多土焦; 火能生土,土多火晦。
木:木旺得金,方成棟樑。
木能生火,火多木焚; 強木得火,方化其頑。
木能克土,土多木折; 土弱逢木,必為傾陷。
木賴水生,水多木漂; 水能生木,木多水縮。
地支與五行:
亥子------水
寅卯------木
巳午------火
申酉------金
醜辰未戌--土
方位\五行\四季\地支(分別相互對應)
東——————南——————中——————西——————北
木——————火——————土——————金——————水
春——————夏—————————————秋——————冬
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醜
請問中醫說的五行相剋怎麼理解?
中醫把五臟與五行結合,其實主要是為了明晰五臟之間相輔相成的關係的。
肝屬木,心屬火,脾屬土,肺屬金,腎屬水。中醫認為腎為生命之源,也是五臟之根源。
中醫有陰陽虛旺之說,五臟之間的關係既存在相剋的關係,也存在相生的關係。也就是說,對於一個健康的人來說,因為五臟之間既能夠相互剋制,也能夠相互生養,它們之間是平衡的暢一旦其中某個臟器發生疾病,就會影響到別的臟器。不妨舉個例子:比如腎虛,腎虛的同時就會影響到肝臟,水能生木,肝屬木,腎水不能養肝,日久肝臟必受損;同時,腎水虛弱不能剋制心火,就會導致心火過旺。所以腎虛的人常常都伴有“上火”的症狀。
五臟與六腑之間是相表裡的關係,脾與胃相表裡,胃為食府,人吃下食物之後,先存在胃裡,然後再慢慢消化。中醫認為食物中的能量有清濁之分,脾就是管清濁的臟器。脾屬土,肺屬金,土能生金,脾將食物中的清的部分上升給肺,濁的部分下降給腸道。上升給肺的部分又分為清中之清和清中之濁,清中之清肺部自己留下,最後又呼吸系統排出;清中之濁肺部又下降給腎,最後由腎臟排出。
都是一個字一個字打上去的,希望對你能有幫助。
五臟六腑是如何相生相剋
如木生火,即肝木濟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脈,肝藏血功能正常有助於心主血脈功能的正常發揮。火生土,即心火溫脾土,心主血脈、主神志,脾主運化、主生血統血,心主血脈功能正常,血能營脾;脾才能發揮主運化、生血、統血的功能。土生金,即脾土助肺金,脾能益氣,化生氣血,轉輸精微以充肺,促進肺主氣的功能,使之宣肅正常。金生水,即肺金養腎水,肺主清肅,腎主藏精,肺氣肅降有助於腎藏精、納氣、主水之功。水生木,即腎水滋肝木,腎藏精,肝藏血,腎精可化肝血,以助肝功能的正常發揮。這種五臟相互滋生的關係,就是用五行相生理論來闡明的。用五行相剋說明五臟間的相互制約關係:如心屬火,腎屬水,水克火,即腎水能制約心火,如腎水上濟於心,可以防止心火之亢烈。肺屬金,心屬火,火克金,即心火能制約肺金,如心火之陽熱,可抑制肺氣清肅之太過。肝屬木,肺屬金,金克木,即肺金能制約肝木,如肺氣清肅太過,可抑制肝陽的上亢。脾屬土,肝屬木,木克土,即肝木能制約脾土。如肝氣條達,可疏洩脾氣之壅滯。腎屬水,脾屬土,土克水,即脾土能制約腎水,如脾土的運化,能防止腎水的泛濫。這種五臟之間的相互制約關係,就是用五行相剋理論來說明的。 五臟中每一髒都具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的關係。五臟之間的生剋制化,說明每一髒在功能上有他髒的資助,不致於虛損,又能剋制另外的臟器,使其不致過亢。本髒之氣太盛,則有他髒之氣制約;本髒之氣虛損,則又可由他髒之氣補之。如脾(土)之氣,其虛,則有心(火)生之;其亢,則有肝木克之;肺(金)氣不足,土可生之;腎(水)氣過亢,土可克之。這種生克關係把五臟緊緊聯絡成一個整體,從而保證了人體內環境的對立統一。 就五行的相互關係而言,除五行之間的生剋制化勝復外,尚有五行互藏。五行互藏又稱“五行體雜”,“……既有雜,故一行當體,即有五義”(《五行大義·卷二》)。而明代張景嶽則明確提出了五行互藏,“五行者,水火木金土也……第人皆知五之為五,而不知五者之中,五五二十五,而復有互藏之妙焉”(《類經圖翼·五行統論》)。即五行的任何一行中,又復有五行。如木行中更具火土金水成分,餘類推。中醫學根據五行互藏而形成了五臟互藏理論,即五臟的網路調節機制。 人體內臟器官之間,不但有結構上的某種聯絡,而且在功能上也是密切聯絡、相互協調的。某一生理活動的完成,往往有多臟器的參與,而一個臟器又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效能。內臟之間的這種相互聯絡是人體內臟生理活動的整體性的表現。因此內臟發生病變後也可以相互影響。 髒與髒之間的關係 1.心與肺:心主血,肺主氣。人體臟器組織機能活動的維持,是有賴於氣血迴圈來輸送養料。血的正常執行雖然是心所主,但必須藉助於肺氣的推動,而積存於肺內的宗氣,要灌注到心脈,才能暢達全身。 2.心與肝:心為血液迴圈的動力,肝是貯藏血液的一個重要臟器,所以心血旺盛,肝血貯藏也就充盈,既可營養筋脈,又能促進人體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動。如果心血虧虛,引起肝血不足,則可導致血不養筋,出現筋骨凌痛、手足拘攣、抽搐等症。又如肝鬱化火,可以擾及於心,出現心煩失眠等症。 3.心與脾:脾所運化的精微,需要藉助血液的執行,才能輸佈於全身。而心血又必須依賴於脾所吸收和轉輸的水谷精微所生成。另方面,心主血,脾統血,脾的功能正常,才能統攝血液。若脾氣虛弱,可導致血不循經。 4.心與腎:心腎兩髒,互相作用,互相制約,以維持生理功能的相對平衡。在生理狀態下,心陽不斷下降,,呂陰不斷上升,上下相交,陰陽相濟,稱為“心腎相交”。在病理情況下,若腎陰不足,不能上濟於心,會引起心陽偏亢,兩者失調,稱“心腎不交”。 5.肝與脾:肝藏血,脾主運化水谷精微而生血......餘下全文>>
中醫五行中的相生,相剋,相乘,相侮怎麼理解,可否舉例說明
這麼說吧。相生。相剋為正常關係。五行中當相剋出現異常時。就稱為相乘。相侮了。所謂相乘。就是剋制太過的意思。打個例子。如木克土這個屬於正常的相剋關係。但當木過於強大而土相對虛弱之時。木過度去剋制土。這個就稱為相乘了。臨床上五行相對應五臟。所以常有肝木乘脾土的說法。而相侮也很好理解。打個例子。本來金是克木的。但由於金因某種因素變鼎弱小了。而木又過於強大。本來是金克木的。卻反過來讓木去剋制金了。這個就稱為相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