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的節日有哪些?
黎族有什麼節日?
黎族三月三節(農曆三月初三)是海南省黎族人民最盛大的民間傳統節日,也是黎族青年的美好日子,又稱愛情節、談愛日,黎語稱"孚念孚",每年農曆三月初三舉行,是海南黎族人民悼念勤勞勇敢的祖先、表達對愛情幸福嚮往之情的傳統節日
黎族有那些節日?
1.黎族是我國南方一個古老的民族,主要聚居在海南省的保亭、昌江、白沙、陵水、樂東、東方和瓊中七個黎族自治縣和三亞、通什(2001年改為五指山市)二市,其餘散居在海口、萬寧、屯昌、瓊海、澄邁、儋縣、安定等縣市。此外,廣東、廣西、貴州等省區,也有部分黎族分佈。據2000年人口普查統計,黎族有1247814人,其中海南省有1172181人。
2. 黎族節日大都與漢族相同,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另有冬至節、四月八等。此外,黎族還有很多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
黎族最重要的節日
三月三愛情節
黎族的節日與其曆法有著密切的關係。解放前黎族的節日,在鄰近漢族地區和黎漢雜居地區,大多都用農曆,節日與漢族功同。例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鬼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除夕”等。就黎族來說,過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節日是“春節”和“三月三”。
黎族的風俗習慣,聚集地和主要節日簡介
風俗習慣:
宴席禮儀海南省黎族招待客人有一套飲食禮儀。用餐時,對男客先酒後飯,對女客先飯後酒。賓主分開對坐。請酒時,主人先雙手舉起酒碗向客人表示請酒,然後自己把酒一飲而盡。接著,閥米酒逐個捧給客人,客人把酒喝完後,主人還給每個嘴裡送一口肉菜,表示尊敬。通常,主人只陪客人喝酒,不陪客人吃飯,怕客人不好意思把飯吃飽。
和解禮儀在海南省黎族地區,有一種和解的禮儀,黎語稱為“蕊岔”,意為“給好眼色”。械鬥雙方,若想停戰講和,言歸於好,就各派一名寡婦出面充當調解員。 雙方同時也各出一位代表。寡婦先把若干個銅錢投入一盆清水中,雙方代表從水中取出銅錢,互相揩抹一下對方的眼睛。然後,互相接過雙方的錢往腦後拋掉。最 後,互相敬酒,以示和解。
播種禮儀海南黎族一般在農曆2月春分前後種植早稻,7月立秋前後種 植晚稻。每季插秧前,都得由畝頭先摘採帶有綠葉的小樹枝,掛在自家門口上,然後畝頭的妻子身穿新衣服、新筒裙,一大早先在田角插上100株秧苗,並在旁邊插上樹葉與紅藤葉,表示稻魂有主。此後村裡一般婦女才可下田插秧。開始插秧第一天,畝頭及妻子白天不能躺在床上休息,路上遇到別人也不能講話。民間認為,白天臥床休息,會使婦女們插秧的速度減慢;同外人講話,會走漏風聲,帶走好運,不利於稻穀生長。
喪葬禮儀在海南黎族,當病人在彌留之際,家中人仍要喂水餵飯,表示孝敬。親人離世後,以鳴槍報喪,親友們在一起商量喪葬儀式。寨中親鄰抬豬、挑酒前來相助。給死者洗身換上新衣服,衣服必須反著穿。死者如果是女性,還要在其臉上抹上灶底黑灰,以示生前勤勞,到了陰間會歡迎。
黎族風俗,生前不做棺木,認為不吉利,人死後,由眾兄弟上山伐木製棺木。棺木按黎家習規分為四等,一等棺木用荔枝、黑墨、山絲等好木質製做,使用者喪事以殺牛為祭口,其餘三種以殺豬為祭品。二等是用樹皮製做,三等是用竹子編制的竹棺,四等是露兜席棺。
祭禮禮儀祭祖儀式海南黎族人,每年農曆七月十四日,要舉行民間祭祖活動。這天,各家各戶殺雞買肉並以五色紙剪成紙衣祭祀祖先。晚上,每戶人家由小孩在家門口插上幾枝香,以祭那起無人供祭的祖先。
祭稻公稻婆儀式黎族人在每年稻穀成熟時,要舉行稻公稻婆祭禮儀式。由“畏雅”(帶頭犁田人)到每塊田裡捆紮四根稻穀,象徵著稻公和稻婆,上放置一小團米飯,求稻公稻婆吃飽,代為看管守護稻穀,以保佑豐收以及全體村民平安。稻公稻婆平時由畏雅保管,置於穀倉低層,次年收割後,才能將它釀酒分給眾人。
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的瓊中縣、白沙縣、昌江縣、東方市、樂東縣、陵水縣、保亭縣、五指山市、三亞市等七縣二市之內,其餘散居在海南省的萬寧、屯昌、瓊海、澄邁、儋州、定安等市縣。
主要節日簡介:黎族三月三日(農曆三月初三)是海南省黎族人民最盛大的民間傳統節日,也是黎族青年的美好日子,又稱愛情節、談愛日,黎語稱“孚念孚”,每年農曆三月初三舉行,是海南黎族人民悼念勤勞勇敢的祖先、表達對愛情幸福嚮往之情的傳統節日。
黎族的春節有什麼風俗
黎族春節與漢族過春節的情形基本一致。
1,過春節前,家家年飯、釀年酒,舂"燈葉"(即一種年糕)。燈葉可存放一段時間,即變得很堅韌,可用利刀切片,再烤或炸,別有風味。
2,除夕傍開始祭拜祖宗,吃年飯,喝年酒。
3,初一都要閉門守在家中,初二才出門訪親探友,或上山打獵,或下河摸蝦,並舉行各種具有民族特色的喜慶活動,直至正月十五才告結束。
海南的節日都有什麼?
府城元宵節換花節(時間:農曆正月十五晚上 主要地點:海口市府城)
瓊山市府所在地府城鎮元宵節是
找意中人交換。換香時相互祝福,說
鎮政府倡導把換香改為換花,得到群
便燈光如晝,遊人如織。只見青年男
溢著濃厚的節日氣氛。
青年男女的傳統節慶活動。是日夜幕
些吉利話。回家時在路邊採摘一二綠
眾擁護,自此“換香節”成了“換花
女各自手中持有鮮花數束,在人流中
降臨,青年男女紛紛出門,手持香火
葉,象徵永葆青春。1986年府城
節”。每年元宵節夜,府城五公祠前
尋覓意中人交換,互道好運,到處洋
軍坡節
每年農曆二月初九至十九,瓊山
人而舉行的民間奉祀活動。 也稱為
市新坡鎮和全省不少地方,舉行一次
“海南冼夫人文化節”。
為期四天的慶典活動,這是紀念冼夫
儋州中秋歌節(調聲對歌)
中秋歌節(調聲對歌)是儋州市
當作追求愛情和幸福的美好日子。他
地開展“調聲(對歌)”比賽活動。
著,由各自的“歌頭”領唱,集體對
籤,千姿百態。對歌不受時間限制,
都有統一服飾。現在調聲對歌已經成
觀看的群眾人山人海,十分熱鬧。
北部地區群眾在中秋等節日舉行的民
們利用中秋節集市見面的機會,在附
“調聲”時不同村的男女青年距離三
歌。對歌時隊形隨時變化,或半圓或
以“唱倒”對方中止。賽歌活動一般
為當地喜慶節日的一項文藝活動。往
間娛樂活動。尤其是青年男女把此時
近的山坡野地,互相以歌抒情,自發
米左右各自排成一列,互相用小指勾
一字擺開。歌手們手舞足蹈,男唱女
為下午三時至六時。對歌比賽時各隊
往十幾隊幾十隊男女歌手互比高低,
黎家三月三
海南黎家獨特的古老淳樸、美麗
的洪災,人死獸亡,有一對兄妹隨洪
決定分頭去尋找伴侶,相約每年三月
、慶祝本民族再生繁衍的傳統節日,
豔的民族服裝,在鼓笛齊鳴中起舞同
終身。現在黎族青年男女戀愛方式已
藝活動,但在一些地方通過對歌傾訴
地方,每年都舉行“三月三”慶祝活
迷人的民族節日。相傳遠古時代,聚
水漂流到一個叫燕窩嶺的地方被樹枝
三回到燕窩嶺下相會。從此,每年農
同時也是青年男女追求愛情的美好日
歡,對歌傳情。情投意合者即雙雙離
隨時代的進步而發生許多變化,“三
愛情的古風猶存。後來三月三也定為
動。
居在昌化江畔的黎族遭受到一場特大
卡住了,才幸得生存。兄妹長大後,
歷三月初三便成了黎族同胞紀念祖先
子。每到這一天,未婚男女都穿上鮮
開舞場,隱進樹林,互贈信物,訂下
月三”對歌也已演化為節日的群眾文
苗族人民的節日。在黎、苗族聚居的
海南國際椰子節(時間:農曆四月初 主要地點:海南島各主要城市及旅遊區)
1992年4月,海南省舉辦了
自此海南省每年舉辦一次椰子節。椰
族武術擂臺賽、文體表演、黎族苗族
子節為契機,開展招商引資、經貿洽
首屆海南國際椰子節。椰子節一問世
子節內容有椰城燈會、椰子一條街、
婚禮表演、祭祖等文化、體育、競技
談活動。世界藉此更加了解海南,海
,就被海內外普遍接受,廣泛認同。
黎族苗族聯歡節、國際龍舟比賽、民
、娛樂活動。島內外各類商家還以椰
南藉此也更加走向世界。
海南歡樂節
每年十一月下旬舉辦的“海南歡
大型活動,開展選美大賽等。
樂節”是海南島最大的節日,屆時一
般要舉辦文藝、體育、民族、民俗等
文昌元宵送燈
每年農曆正月十五夜晚,人們掌
正面還印有“招財進寶”,“連生貴
打鼓,燃放炮竹沿村遊行。然後到離
花燈,據說,搶到了花燈便能發財,
著一盞盞花燈(花燈上有......餘下全文>>
黎族有什麼習俗?
黎族是一個尚禮的民族,禮儀在黎族社會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黎族禮儀有著豐富的內容,涉及了生產、生活的多個方面。
宴席禮儀海南省黎族招待客人有一套飲食禮儀。用餐時,對男客先酒後飯,對女客先飯後酒。賓主分開對坐。請酒時,主人先雙手舉起酒碗向客人表示請酒,然後自己把酒一飲而盡。接著,把米酒逐個捧給客人,客人把酒喝完後,主人還給每個嘴裡送一口肉菜,表示尊敬。通常,主人只陪客人喝酒,不陪客人吃飯,怕客人不好意思把飯吃飽。
和解禮儀在海南省黎族地區,有一種和解的禮儀,黎語稱為“蕊岔”,意為“給好色”。械鬥雙方,若想停戰講和,言歸於好,就各派一名寡婦出面充當調解員。雙方同時也各出一位代表。寡婦先把若干個銅錢投入一盆清水中,雙方代表從水中取出銅錢,互相揩抹一下對方的眼睛。然後,互相接過雙方的錢往腦後拋掉。最 後,互相敬酒,以示和解。
播種禮儀海南黎族一般在農曆2月春分前後種植早稻,7月立秋前後種 植晚稻。每季插秧前,都得由畝頭先摘採帶有綠葉的小樹枝,掛在自家門口上,然後畝頭的妻子身穿新衣服、新筒裙,一大早先在田角插上100株秧苗,並在旁邊插上樹葉與紅藤葉,表示稻魂有主。此後村裡一般婦女才可下田插秧。開始插秧第一天,畝頭及妻子白天不能躺在床上休息,路上遇到別人也不能講話。民間認為,白天臥床休息,會使婦女們插秧的速度減慢;同外人講話,會走漏風聲,帶走好運,不利於稻穀生長。
喪葬禮儀在海南黎族,當病人在彌留之際,家中人仍要喂水餵飯,表示孝敬。親人離世後,以鳴槍報喪,親友們在一起商量喪葬儀式。寨中親鄰抬豬、挑酒前來相助。給死者洗身換上新衣服,衣服必須反著穿。死者如果是女性,還要在其臉上抹上灶底黑灰,以示生前勤勞,到了陰間會歡迎。
黎族風俗,生前不做棺木,認為不吉利,人死後,由眾兄弟上山伐木製棺木。棺木按黎家習規分為四等,一等棺木用荔枝、黑墨、山絲等好木質製做,使用者喪事以殺牛為祭口,其餘三種以殺豬為祭品。二等是用樹皮製做,三等是用竹子編制的竹棺,四等是露兜席棺。
祭禮禮儀祭祖儀式海南黎族人,每年農曆七月十四日,要舉行民間祭祖活動。這天,各家各戶殺雞買肉並以五色紙剪成紙衣祭祀祖先。晚上,每戶人家由小孩在家門口插上幾枝香,以祭那起無人供祭的祖先。
祭稻公稻婆儀式黎族人在每年稻穀成熟時,要舉行稻公稻婆祭禮儀式。由“畏雅”(帶頭犁田人)到每塊田裡捆紮四根稻穀,象徵著稻公和稻婆,上放置一小團米飯,求稻公稻婆吃飽,代為看管守護稻穀,以保佑豐收以及全體村民平安。稻公稻婆平時由畏雅保管,置於穀倉低層,次年收割後,才能將它釀酒分給眾人。
海南四大節日有哪些?
三月三 每年農曆三月三初三是黎族青年男女追求愛情和幸福的傳統傳佳節。這天,未婚青年男女都穿上鮮豔的民族服裝,帶上自制的山蘭酒、糯米果,成群結隊到曠野上聚會。男女對歌表達感情。晚上,圍著篝火歌舞,歡鬧到深夜。這時,情投意合的雙雙對對便離開眾人,隱進森林,互贈禮物,訂下終身。海南苗族也有歡度“三月三”的習俗。現在每年農曆三月三。五指山市、三亞市和各民族自治市縣都要舉行內容豐富的慶祝活動。有賽、歌會、篝火晚會,彩車比賽、花燈展覽、民族傳統體育專案比賽、民族歌舞演出及經貿活動等。如今“三月三”成了豐富旅遊產品、傳播民族文化、促進民族經濟的盛會,每年都吸了眾多國內外客人觀看和參與。此外,苗族也在“三月三”舉行節慶活動。 府城換花節 每逢農曆正月十五的晚上,海南瓊山市的府城舉行一年一度風情獨具的換花節。換花節原是瓊山東省特有的民間節日,歷史悠久,據說源自唐代。但是,從前換的是香,意在香火不絕。海南建省辦特區後,傳統的換香變成了新潮的換花,活動的規模、範圍、區域逐年擴大,形成了凝聚友誼、美好、幸福、歡快為一體的新的娛樂形式。正月十五,瓊山市區府城華燈齊放,人流如海。海口市許多人,特別是青年人,紛紛手持鮮花,沿著海府大道湧向府城,形成一支換花大軍。換花者心理因人而異,多數人換花意在新春伊始,互相祝福而已。青年人則把換花節當作交友結交的大好時機,願以花為媒,覓到知音。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古老的換花節已被人們賦予許多新意,但其風格永遠是浪漫和溫馨。 儋州中秋歌節 儋州素有“詩鄉歌海”之稱,每年中秋為儋州民間歌節。彼時,人們身著盛裝,歡聚在該市北部地區的十幾個鄉鎮集市,到處可見人如海歌如潮的熱烈場面。儋州中秋歌節從儋州民歌活動演變而來,最初產生在宋代末期,發源於儋州市北部的沿海地區。歌節的主要活動內容是儋州山歌、調聲對歌比賽和“賞月”等專案。儋州山歌格式多為古體詩和七言四句,唱起來腔調婉轉;調聲從山歌演變出來,但突破了山歌固有的表現形式,曲調層出不窮,演唱過場活躍,唱詞、唱譜、節奏、旋律以及調式都符合青年的性格特徵,為廣大青年喜聞樂見。歌節一般由一個村的一組男青年與另一個村的一組女青年各排成一列,面對面地進行對歌。每個隊都有領頭歌手,負責起調、領唱、指揮與選擇歌詞。對歌,一般先由男方歌手領唱,後由女方歌手唱答,隊形可隨時變化。歌手們手舞足蹈、男唱女答、互不相讓。比賽不受時間限制,以“唱倒”對方為止(即對方不能答歌為準)。賽歌活動一般為下午3至6時。夜晚又是一番風味,以村為主體舉辦“中秋歌會”,又稱“中秋情酒歌會”(設酒席),男女青年歌手對唱情歌。敬酒時,女子主動敬酒表示“鍾情,男女接過女方敬酒一口飲盡,並以歌投情,表示“領情”。隨後共嘗月餅、“賞月”對歌,直至凌晨。 軍坡節 每年農曆二月初九至十九,瓊山市新坡鎮和全省不少地方,舉行一次為期限四天的“軍坡節”。這是紀念冼夫人而舉行的民間奉祀活動,也是在海南相傳1300多年的鄉情民俗。冼夫人(513-603),是公元6世紀我國南方百越民族中傑出的女政治家和軍事家,是歷史上第一位深得海南民心的英雄。她奏請朝廷建置崖州。
海南傳統的節日有哪些?
城,定安,瓊山、萬寧有鬧“軍坡”有些地方叫公旗。五指山市、保亭的三月三,樂東黃流的元宵鬧花燈都是很有名的,,大部分和大陸都差不多吧
就黎族有個三月三
元宵叫換花節
端午還洗什麼龍水
還有就是紀念冼夫人的軍坡節了
文昌:“軍坡”"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