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經典名句?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4日

佛經經典名句

諸法因緣生,我說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 。——《造塔功德經》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雜阿含經》第262

一切行無常,生者必有盡,不生則不死,此滅最為樂。——《增一阿含經》卷50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金剛經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金剛經

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楞嚴經》卷6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

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責;懺悔更不造,能拔根本業。

贊助廣告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揣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佛說八大人覺經>

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滅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

---雜阿含經卷二

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楞嚴經》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阿彌陀經

贊助廣告

我本因地,以唸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唸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楞嚴經》

當舍於懈怠,遠離諸憒鬧;寂靜常知足,是人當解脫。----大寶積經第91卷

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楞嚴經》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疑物,何處染塵埃。

參考資料:zhidao.baidu.com/question/7601771.html?fr=qrl3

佛經中最經典的名句?

諸法因緣生,我說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 。——《造塔功德經》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雜阿含經》第262

一切行無常,生者必有盡,不生則不死,此滅最為樂。——《增一阿含經》卷50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金剛經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金剛經

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楞嚴經》卷6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

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責;懺悔更不造,能拔根本業。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佛說八大人覺經>

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滅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 ---雜阿含經卷二

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楞嚴經》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阿彌陀經

我本因地,以唸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唸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楞嚴經》

當舍於懈怠,遠離諸憒鬧;寂靜常知足,是人當解脫。----大寶積經第91卷

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楞嚴經》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般若心經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

佛經經典名句關於愛情的

佛經裡關於愛情的名句沒有,有也不是你想要的那種。

給你介紹下倉央嘉措的情詩:

我問佛:

我問佛:為何不給所有女子羞花閉月的容顏?

佛曰:那只是曇花的一現,用來矇蔽世俗的眼

沒有什麼美可以抵過一顆純淨仁愛的心

我把它賜給每一個女子

可有人讓它蒙上了灰

我問佛:世間為何有那麼多遺憾?

佛曰:這是一個婆娑世界,婆娑即遺憾

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也不會體會快樂

我問佛:如何讓人們的心不再感到孤單?

佛曰:每一顆心生來就是孤單而殘缺的

多數帶著這種殘缺度過一生

只因與能使它圓滿的另一半相遇時

不是疏忽錯過,就是已失去了擁有它的資格

我問佛:如果遇到了可以愛的人,卻又怕不能把握該怎麼辦?

佛曰: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

和有情人,做快樂事

別問是劫是緣

我問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 佛把世間萬物分為十界:佛,菩薩,聲聞,緣覺,天,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

天,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為六道眾生;

六道眾生要經歷因果輪迴,從中體驗痛苦。

在體驗痛苦的過程中,只有參透生命的真諦,才能得到永生。

鳳凰,涅盤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佛曰: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佛說:萬法皆生,皆系緣份,偶然的相遇,暮然的回首,註定彼此的一生,只為眼光交匯的剎那。

緣起即滅,緣生已空。

我也曾如你般天真

佛門中說一個人悟道有三階段:“勘破、放下、自在。”

的確,一個人必須要放下,才能得到自在。

我問佛:為什麼總是在我悲傷的時候下雪

佛說:冬天就要過去,留點記憶

我問佛:為什麼每次下雪都是我不在意的夜晚

佛說:不經意的時候人們總會錯過很多真正的美麗

我問佛:那過幾天還下不下雪

佛說:不要只盯著這個季節,錯過了今冬

**********************************************************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

第五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

第六最好不相對,如此便可不相會。

第七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

第八最好不相許,如此便可不相續。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

見與不見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裡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裡

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裡

不增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裡

不捨不棄

來我的懷裡

或者

讓我住進你的心裡

默然 相愛

寂靜 歡喜...餘下全文>>

佛經經典名句

佛家經典的醒世禪語佛曰: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伽葉:如何能為離於愛者?

佛曰: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即為離於愛者。

伽葉:釋尊,人生八苦,生、老、病、死、行、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如何無我無相,無慾無求?

佛曰:愛別離,怨憎會,撒手西歸,全無是類。不過是滿眼空花,一片虛幻。

伽葉:釋尊,世人業力無為,何易?

佛曰: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伽葉:世人心裡如何能及?

佛曰: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伽葉:有業必有相,相亂人心,如何?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佛語有云:寧靜而致遠。

佛語有云:心動則物動,心靜則物靜。

佛語有云:隨心、隨緣、隨性。

佛語有云:萬法唯心。

佛語有云:風亦不動,樹亦不動,乃汝心動也。

佛語有云: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佛語有云: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佛語有云:善惡一念之間。

佛語有云: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佛語有云: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佛語有云:厚德載物,有容乃大。

佛語有云:君子能忍,必成大器。

佛語有云:九九歸一、終成正果。

佛語有云:禍往者福來。

佛語有云:無色無相,無嗔無狂。

佛語有云:以物物物,則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則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實,名物不實,是以物無佛語有云: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佛語有云:眾生皆平等。

佛語有云:有其因,必有其果。

佛語有云:即種因,則得果,一切命中註定。

佛語有云:凡事太盡,緣分勢必早盡。

佛語有云: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五陰盛。

佛語有云:一剎便是永恆。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諸法因緣生, 我說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一切行無常,生者必有盡,不生則不死,此滅最為樂。 一切皆為虛幻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若以音求我 ,若以色見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不可說。(有些話是不能說出來的。一旦失口,往往一絲脆弱的牽伴都會斷掉,縱然痛惜也)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 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必惹塵埃 佛前有花,名優曇華,一千年出芽,一千年生苞,一千年開花,彈指即謝,剎那芳華寒山問拾得: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騙我,如何處治乎?拾得曰:只要忍他、讓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佛經關於痛苦經典名句

“諸受皆苦”或“一切皆苦”、“有生皆苦”、“有陰皆是苦”,是佛陀的名言。

《成唯識論》:“領違境相,逼迫身心,說名苦受。”

《法句經》:“常者皆盡,高者亦墮,合會有離,生者有死。”

《大般涅盤經》:“生死之中,實有樂受,菩薩摩訶薩以苦樂性不相舍離,是故說言一切皆苦。”

《大般涅盤經》:男子因女人而痛苦,憂愁悲泣乃至斷命;美酒、甘味、米穀等亦能令人生大憂惱。

“以是義故,一切皆苦,無有樂相”。

《阿含經》中佛多次說:“我以一切行無常故,一切諸行變易法故,說諸所有受悉皆是苦。”

《雜阿含經》偈雲:

於色聲香味、觸法六境界,一向生喜悅,愛染深樂著。

諸天及世人,唯以此為樂,變易滅盡時,彼則生大苦。

《瑜伽師地論》:“謂由此受貪所隨眠,由隨眠故取當來苦,於現法中能生壞苦。”

佛經中多處描述人生苦況,將世間眾苦歸納為八苦、六苦、十苦或三苦。

佛陀所說的人生八苦分別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及憂悲惱苦

說八苦最精彩的是晉譯《佛說五王經》,原文如下:

何謂生苦。

人死之時。不知精神趣向何道。未得生處。並受中陰之形。至三七日父母和合。便來受胎。一七日如薄酪。二七日如稠酪。三七日如凝酥。四七日如肉臠。五皰成就。巧風入腹。吹其身體。六情開張。在母腹中。生藏之下。熟藏之上。母啖一杯熱食。灌其身體。如入鑊湯。母飲一杯冷水。亦如寒冰切體。母飽之時。迫迮身體。痛不可言。母飢之時。腹中了了。亦如倒懸。受苦無量。至其滿月。欲生之時。頭向產門。劇如兩石挾山。欲生之時。母危父怖。生墮草上。身體細軟。草觸其身。如履刀劍。忽然失聲大呼。此是苦不。諸人鹹言。此是大苦。

何謂老苦。

父母養育。至年長大。自用強健。擔輕負重。不自裁量。寒時極寒。熱時極熱。飢時極飢。飽時極飽。無有節度。漸至年老。頭白齒落。目視[梳木目][梳木目]。耳聽不聰。盛去衰至。皮緩面皺。百節痠疼。行步苦極。坐起呻吟。憂悲心惱。識神轉滅。便旋即忘。命日促盡。言之流涕。坐起須人。此是苦不。大王答曰。實是大苦。

何謂病苦。

人有四大。和合而成其身。何謂四大。地大水大火大風大。一大不調。百一病生。四大不調。四百四病。同時俱作。地大不調。舉身沉重。水大不調。舉身膖腫。火大不調。舉身蒸熱。風大不調。舉身掘強。百節苦痛。猶被杖楚。四大進退。手足不任。氣力虛竭。坐起須人。口燥脣燋。筋斷鼻坼。目不見色。耳不聞聲。不淨流出。身臥其上。心懷苦惱。言輒悲哀。六親在側。晝夜看視初不休息。甘膳美食。入口皆苦。此是苦不。答言實是大苦。

何謂死苦。

人死之時。四百四病。同時俱作。四大欲散。魂魄不安。欲死之時。刀風解形。無處不痛。白汗流出。兩手摸空。室家內外。在其左右。憂悲涕泣。痛徹骨髓。不能自勝。死者去之。風去氣絕。火滅身冷。風先火次。魂靈去矣。身體侹直。無所復知。旬日之間。肉壞血流。膖脹爛臭。甚不可道。棄之曠野。眾鳥啖食。肉盡骨幹。髑髏異處。此是苦不。答言實是大苦。

何謂恩愛別苦。

室家內外。兄弟妻子。共相戀慕。一朝破亡。為人抄劫。各自分張。父東子西。母南女北。非唯一處。為人奴婢。各自悲呼。心內斷絕。窈窈冥冥。無有相見之期。此是苦不。答言實是大苦。

何謂所求不得苦。

家有財錢。散用追求。大官吏民。望得富貴。勤苦求之。求之不止。會遇得之。而作邊境令長。未經幾時。貪取民物。為人告言。一朝有事。檻車載去。欲殺之時。憂苦無量。不知死活何日。此是苦不。答曰實是大苦。

何謂怨憎會苦。

世人薄俗。共居愛慾之中。共諍不急之事。更相殺害。遂成大怨。各自相避。隱藏無地。各磨刀錯箭挾弓持杖。恐畏相見。會遇迮道相逢。各自張弓[澍士一]箭。兩刀相......餘下全文>>

佛經中有哪些經典名句

自恐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怕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知幻即離,不假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 我觀是南閻浮提眾生,舉心動念無不是罪。 複次地藏,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所種善根,或佈施供養,或修補塔寺,或裝理經典,乃至一毛一塵、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迴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樂。如但迴向自家眷屬,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樂,舍一得萬報。是故地藏,佈施因緣,其事如是。複次地藏,若未來世,有諸國王,至婆羅門等,遇先佛塔廟,或至經像,毀壞破落,乃能發心修補。是國王等,或自營辦,或勸他人,乃至百千人等佈施結緣。是國王等,百千生中,常為轉輪王身。如是他人同佈施者,百千生中,常為小國王身。更能於塔廟前,發回向心,如是國王,乃及諸人,盡成佛道。以此果報,無量無邊。 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人在愛慾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苦樂自當,無有代者。 覺了一切法,猶如夢幻響。 佛言:當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無我者,我既都無。其如幻耳。 阿字十方三世佛,彌字一切諸菩薩。 陀字八萬諸聖教,三字之中是具足。一句彌陀是佛王、法王、咒王、功德之王。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一佛,即是總持總念諸佛、諸菩薩、諸經咒、諸行門。所謂「八萬四千法門,六字全收。」亦謂「賅羅八教,圓攝五宗。」既得臨終往生淨土,亦獲現世身心安樂。阿彌陀佛功德,多於念地藏菩薩百千萬倍。何以得知?準《觀音經》,有一人供養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乃至一時,不如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十輪經》雲:‘一百劫念觀世音,不如一食頃念地藏菩薩。’《群疑論》曰:‘一大劫念地藏菩薩,不如一聲念阿彌陀佛。’何以故?佛是法王,菩薩為法臣,如王出時,臣必隨從,大能攝小。佛是覺滿果圓,超諸地位,所以積念者功德最多,過於地藏百千萬倍。菩薩未屬佛地,果未圓滿,故功德最少。” 心有所住,即為非住。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諸行無常,一切皆苦。諸法無我,寂滅為樂。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阿彌陀佛功德,多於念地藏菩薩百千萬倍。何以得知?準《觀音經》,有一人供養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乃至一時,不如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十輪經》雲:‘一百劫念觀世音,不如一食頃念地藏菩薩。’《群疑論》曰:‘一大劫念地藏菩薩,不如一聲念阿彌陀佛。’何以故?佛是法王,菩薩為法臣,如王出時,臣必隨從,大能攝小。佛是覺滿果圓,超諸地位,所以積念者功德最多,過於地藏百千萬倍。菩薩未屬佛地,果未圓滿,故功德最少。” 心有所住,即為非住。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諸行無常,一切皆苦。諸法無我,寂滅為樂。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餘下全文>>

佛經經典名句悟字開頭

悟道之人,逢苦不憂,一切境界,得失從緣,心無增減,轉凡成聖,即心即佛。

開悟,那即是想穿一點 想開一點 開心一點

關於開示合集我的主頁資料裡有個連結

--怎樣才算是開悟

聽眾:怎樣才算是開悟?是不是一點貪嗔痴都沒有?

師父:怎麼樣叫開悟,開悟有很多種。有的叫漸悟,就是漸漸地開悟;有的叫即悟,即悟就是馬上就開悟了;還有一種頓悟,頓悟就是頓時就開悟了。開悟是什麼?是指對某一件事情,對某一個方向,對自己所做的某一件事情,明白它裡面做的事情的緣由和原因,這個就叫開悟。菩薩的開悟不是說一天開悟,兩天開悟,一小時開悟,兩小時開悟,是永遠開悟。那麼這才叫菩薩,這就叫佛。而一般的人開悟可以很快的,就像我們突然之間碰見一件事情說:“哎呀,我明白了。原來是這麼回事呀。”那麼當然了,你這件事情碰到的時候是這樣,碰到另外一件事情你又想不明白了,你又不開悟了(聽懂了)所以真正的開悟能夠長期的開悟、永久的開悟。就像一個人要做一件事情都不容易。今天做了明天又不想做了,那就是今天明明是做了一件好事情:讀書,想讀大學,是好事情嘛,讀了幾天,“哎呀太累了,不開心了,跟老師不開心了,我不讀了。”那麼你是不是不開悟啦?(嗯)道理是一樣的(就是想永久的開悟,是不是一定要在沒有太多業障的條件下才行?)對,在沒有太多的業障下,而且在沒有太多的雜念下,還有就是要心空,心空是什麼呢?心空就是本性是空的,不去說人家,不思善不思惡,這個人會開悟(聽懂)我連善的我也不去想,惡的我也不想,我就好好自己做自己的人,這人就開悟了。

--有關開悟的問題

聽眾:臺長您還接著講悟性必須建立在見聞之上,堅持修行已經是開悟了,那麼這個開悟是不是部分開悟?在沒有修成最後的正果前都不能說自己是開悟之人?

師父:是的,不能稱自己是“完全開悟”之人,而是“區域性開悟”。這就是臺長剛剛跟大家說的“漸悟”和“頓悟”,還有“完全開悟”。就像我們說菩薩是正等正覺,而佛是無上正等正覺,道理是一樣的。無上正等正覺已經沒有底了,沒有這個底了就無上了

--何為真正的開悟

聽眾:對佛法理解性的開悟和真正的開悟和印證有什麼區別呢?開悟是不是要建立在對佛法的理解基礎之上?

師父:真正的開悟是什麼呢?至少要了解佛法,要知道佛菩薩為什麼在人間這麼救人,我們學的佛法對人間有什麼真正的益處,應該要懂得我們到人間來是為什麼,這就是人生的開悟。一般對這種理解和不能深的理解,實際上就是存在著你剛才所說的悟性不足,一個有悟性的人就能開悟,連悟性都沒有他就不開悟。同樣的一個事情很多人對它的理解不同,都會產生不同的看法。

見聞覺知開悟與直接開悟

聽眾:在我們同修中,有的人真的有見聞,見到菩薩,或者見到一些異相,然後增加他的信心;有的人完全見不到,但他也一直精進地修。那麼您說的這個悟性必須建立在見聞之上,他沒有這個見聞,但他一直在修,您說堅持修心已經是開悟了,那這個是怎麼回事?是來自前世的記憶嗎?

師父:見聞覺知是人固有的,等你感覺到了、聽見了、看見了,你反應這個感覺,那麼這是一種悟性,而這種悟性是靠你感覺之後才開悟的;而你自己專注修心,不去感覺,不去修,不去在人間這種見聞覺知,你馬上能開悟,那是用你的心,心裡的心意來修行,也就是說你用不著在人間沾染六塵,你直接開悟,從心裡來明心見性,你已經明白這些道理了,修行唸經當中,做善事、佈施當中已經明白這些道理了,用不著再去社會上碰壁才得到這個教訓。就像有些人不碰壁,因為學佛當中,他聽前人講,會開悟得到菩薩的加持,他直接不碰這個壁就知道這些事情不能做的,而有些人是碰了壁之後,見聞覺知,見到了碰到了,他才知道這事情不能做,就......餘下全文>>

佛經經典名句

看破世事驚破膽 識透人情透心寒 人心曲曲灣灣水 世事重重疊疊山

一切五欲悉無常 如水聚沫性虛偽 諸有如夢如陽豔 亦如浮雲水中月

朝來暮去走西東 人生恰似採花蜂 採盡百花成蜜後 到頭辛苦一場空

一日無常到 方知夢裡人 萬般帶不去 唯有業隨身

人生不足貴 天壽盡亦喪 地獄痛酸苦 唯有涅槃樂

大聖說空法 為離諸見故 若復見有空 諸佛所不化

有命終歸死 無常倍疾箭 人身之難得 如盲龜穿孔

我本不欲生 忽然生在世 我本不欲死 忽然死期至

不生亦不滅 不常亦不斷 不一亦不異 不來亦不出

眾因緣生法 我說即是空 亦為是假名 亦是中道義

善哉阿難 汝等當知 一切眾生 從無始來 生死相續 皆由不知 常住真心

性淨明體 用諸妄想 此想不真 故有輪轉

心如工畫師 能畫諸世間 五蘊悉從生 無法而不造 若人慾了知 三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 性 一切唯心造

靈光獨耀 迥脫根塵 體露真常 不拘文字 心性無染 本自圓成 但離妄緣 即如如佛

世間種種法 一切皆如幻 若能如是知 其心無所動 譬如夢中見 種種諸異相 世間亦如是 與夢無差別

三界無安 猶如火宅 眾苦充滿 甚可怖畏 常有生老 病死憂患 如是等火 熾然不息

如來常說 諸法所生 唯心所現 一切因果 世界微塵 因心成體 三界之中 以心為主 能觀心者 究竟解脫 不能觀者 永處纏縛

世間猶如萬花筒 形形色色總是空 悟得本來無一物 莫教六賊日相攻

未曾生我誰是我 生我之後我是誰 長大成人方知我 閤眼蒙朧又是誰 來時糊塗去時迷 空在人間走一回 不如不來亦不去 亦無煩惱亦無悲

人間富貴花間露 世上功名水上漚

今人不見古時月 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如流水 相皆共看此明月

見身無實是佛身 了心如幻是佛心 了得身心本性空 斯人與佛何殊別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假借四大以為身 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 罪福如幻起亦滅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滔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 白髮魚翁江渚上 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盡付笑談中

是誰多事種芭蕉 早也瀟瀟 晚也瀟瀟 是君心緒太無聊 種了芭蕉 又怨芭蕉

積聚皆消散 崇高必墮落 合會終當離 有生無不死

普眼汝當知 一切諸眾生 身心皆如幻 身相屬四大 心性歸六塵 四大體各離 誰為和合者 如是漸修行 一切悉清淨

世間所見法 但以心為主 隨解取眾相 顛倒不如實 世間所言論 一切是分別 未曾有一 法 得入於法界

有業亦有果 無作業果者 此第一甚深 是法佛所說 雖空亦不斷 相續亦不常 罪福亦不失 是法佛所說

我昔未生時 冥冥無所知 天公強生我 生我復何為 無衣使我寒 無食使我飢 還你天公我 還我未生時(原書封底)

法本法無法 無法法亦法 今付無法時 法法何曾法

未曾有一法 不從因緣生 是故一切法 無不是空者

法性常空寂 無取亦無見 性空即佛境 不可得思量

四大原無主 五陰本來空 將頭臨白刃 猷如斬春風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落日五湖遊 煙波處處愁 浮沈千古事 誰與問東流

知世悉如夢 一切佛如影 諸法皆如響 令眾無所著

佛剎無分別 無憎無有愛 但隨眾生心 如是見有殊

大地及日月 時至皆歸盡 未曾有一法 不被無常吞

吾有大患 唯吾有身 吾若無身 夫復何患

諸行無常 是生滅法 生滅滅已 寂滅為樂...餘下全文>>

如何靜心消除心中雜念 佛經經典靜心名句

佛經靜心養氣的經典名句

佛雲:心是惡源,形為罪藪。

佛又云:心無厭足,惟得多求,增長罪惡。

佛還雲: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慾起。少欲無為,心身自在。

佛雲:若欲脫諸苦惱,當觀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樂安隱處。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人,雖處天堂,亦不稱意。不知足者,雖富而貧;知足之人;雖貧而富。不知足者,常為五欲所牽,為知足者所憐憫。是名知足。

佛經十大名句

經典一:一切皆為虛幻。

經典二:不可說。

經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經典四: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經典五: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經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經典七: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經典八: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經典九: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經典十: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般若心經

佛經靜心養氣的經典名句!

一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

二、與其說是別人讓你痛苦,不如說自己的修養不夠。

三、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因為你自己的內心,你放不下。

四、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別人。

五、不寬恕眾生,不原諒眾生,是苦了你自己。

六、別說別人可憐,自己更可憐,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七、學佛是對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給別人看的。

八、福報不夠的人,就會常常聽到是非;福報夠的人,從來就沒聽到過是非。

九、修行是點滴的工夫。

十、在順境中修行,永遠不能成佛。

十一、你永遠要感謝給你逆境的眾生。

十二、你隨時要認命,因為你是人。

十三、你永遠要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他傷害過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十四、這個世界本來就是痛苦的,沒有例外的。

十五、當你快樂時,你要想,這快樂不是永恆的。當你痛苦時你要想這痛苦也不是永恆的。

十六、認識自己,降伏自己,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別人。

十七、今日的執著,會造成明日的後悔。

十八、你可以擁有愛,但不要執著,因為分離是必然的。

十九、不要浪費你的生命在你一定會後悔的地方上。

二十、你什麼時候放下,什麼時候就沒有煩惱。

二一、內心沒有分別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二二、學佛第一個觀念,永遠不去看眾生的過錯。你看眾生的過錯,你永遠汙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二三、你每天若看見眾生的過失和是非,你就要趕快去懺悔,這就是修行

二四、業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真正修行的人,從不會去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

二五、每一種創傷,都是一種成熟。

二六、當你知道迷惑時,並不可憐, 當你不知道迷惑時,才是最可憐的。

二七、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沒有救。

二八、你不要一直不滿人家,你應該一直檢討自己才對。不滿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二九、一切惡法,本是虛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虛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開解人的佛經經典名句?
佛經經典名句?
周易經典名句?
徐志摩經典詩句中取名?
用佛教經典給小孩取名?
傳奇經典名字?
經典名字?
夢幻經典名字大全?
文藝遊戲經典名字大全?
夢幻西遊經典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