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圖的名人?
姓塗的名人
塗溍生:(生卒年待考),撫州宜黃人。著名宋朝經學家。
三試禮部不第,授山長。精通《易》學。著有《四書斷疑》、《易義矜式》。
塗 幾:(生卒年待考),江西省宜黃人。字守約,又字孟場。著名元末明初學者。
胸懷曠達,有高古之志。師從李存,研求陸九淵理學。明洪武初年曾試圖上書皇上策論時事,因病未果。尤工詞賦。著有《東遊集》、《塗子類稿》。
塗 順:(生卒年待考),江西省新建人。著名明朝官吏。
明永樂年間進士,授崇德知縣。勤廉自勉,上信下懷。任滿後,所用器具,皆封歸庫,不私攜一物。
塗 升:(生卒年待考),江西省豐城人。著名明朝官吏。
明成化年間進士。任監察御史時,彈劾太監李廣及其黨羽。官至廣東按察副使。後以他事,罰米輸邊。著有《南巡錄》。
塗 瑞:(生卒年待考),字邦祥;廣東省番禺人。著名明朝學者。
弱冠即以文學聞名鄉里,明成化年間(1465~1487)進士及第,授翰林院編修。參與修撰《憲宗實錄》,書成後,升修撰,侍經筵。
時人以其才學、書法、儀表皆佳,尤善書法,時稱“翰林三妙品”。
塗 謙:(生卒年待考),江西豐城人。著名明朝官吏。
明正統年間進士,歷遷御史。土木堡之變後,上書景宗切勿遷都。後遷山東按察司副使。
塗大經:(生卒年待考),撫州宜黃人(今江西宜黃)。著名宋朝官吏。
性格慷慨大方,羨慕古人高風亮節。高宗紹興年間進士。因請朝廷恢復元?年間之政,被列為邪黨,罷去官職。
塗 莭:(生卒年待考),著名明朝大臣。
明太祖朱元璋時曾任權力極大的中書省(相當於現今的國務院)御史中丞,屬正二品的高官。洪武十三年,朱元璋為了鞏固子孫後代的皇權,以左丞相胡惟庸謀反的罪名,大開殺戒,誅滅功臣,胡惟庸、陳 寧、塗 莭等三萬餘人先後被殺害。開啟明朝第一大冤案。
有沒有姓塗的偉人(或明星)哦
塗磊算明星吧。
塗山氏後人,自古為士族,從軍從政,很少涉足演藝界。
偉人的話,歷代都有封疆大吏。
塗嬌;禹王妻、夏帝啟母,史稱塗山皇后(塗山氏)。
塗欽;東晉大司馬,新吳侯(魏晉大司馬為上公之一,位在三公之上。等同今天的三軍總司令。)
塗伯嘉;唐兵部尚書。
塗元琛;唐豫章刺史、正議大夫、上柱國。
塗仲熊;宋東南十二正將兵馬都元帥、金紫光祿大夫。
塗大經:宋高宗紹興年間金榜進士。
塗宗睿;明兵部尚書。
塗國鼎;明吏部尚書、刑部尚書。
涂天相:康熙四十二年進士,官至工部尚書。
塗日煥;乾隆朝內閣中書。
塗逢震;乾隆四年一甲二名進士(榜眼)。內閣中書,值軍機處。工部左侍郎。
塗宗瀛:道光舉人。光緒年間湖廣總督。
塗景濤;光緒舉人。光緒年間奉天府尹。
塗鳳書;光緒年間黑龍江龍江府知府。
塗思宗;國民黨中將。
共和國開國少將;塗則生、塗錫道、塗學忠、塗通今。
歷史上涂姓的名人
1、塗乾吾--清安徽六安人,以字行。隱居龍門衝。性嗜茶,常恨製茶者傷其性,致色香味俱失。親為劑量,迥異常品,遂以塗名,即塗茶,亦稱六安匹配。六霍之間,多冒其名。塗後戒子孫勿習,其法遂絕。
2、塗正坤--(1897-1939) 湖南平江人。原名正生,化名喻義華。1925年加入中國***。任平江縣第四區委書記。1928年平江起義後,歷任平江縣委書記,湘鄂贛省政治保衛局局長和省工農民主政府主席。長征期間,留在根據地任省委書記。搞戰期間任特委書記兼新四軍平江留守處主任。後在國民黨反動派製造的平江慘案中被殺害。
3、塗治--(1901-1976) 湖北黃陂人。字策三(一作筆名)。農學家、植物病理學家。清華大學畢業。1924年留學美國。1929年獲明尼蘇達大學博士學位後回國。歷任嶺南大學副教授,河南大學教授兼農學院院長,武漢大學教授,西北農林專科學校教授兼教務長,新疆學院教授、副院長。新中國成立後任新疆農林廳廳長,新疆八一農學院教授、院長,新疆農林牧科研究所所長,中國農業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第一副院長,新疆農業科學院院長等職。1950年加入中國***。為全國政協委員。病逝於烏魯木齊。
4.西漢有【塗惲】經學家,為王莽時顯貴;宋有【塗溍生】學者;元有塗謙,官至中授端州判官,累遷懷遠大將軍;明有【塗瑞】翰林編修;清有【涂天相】工部尚書。
姓成的名人有哪些
● 成公:漢朝的學者,自己隱去姓名,常誦經,不交世利,世人稱為成公。漢成帝出遊,遇見成公,成公不行禮。成帝說:"朕能富貴人,能殺人訂子何逆朕?"成公說:"陛下能貴人,臣不做陛下之官;陛下能富人,臣不受陛下之祿;陛下能殺人,臣不犯陛下之法。"帝不能屈,使郎官二人就受《政事》12篇。
● 成遵:字誼叔,元朝穰(今河南鄧州市)人,元統進士,授翰林國史編修官,拜監察御史。是歲言事並舉劾凡70餘事,皆揭發時弊,執政者惡之。出為陝西行省員外郎,累官中書左丞。為官清正,所至有聲績。後因用事者唆使人誣告成遵受贓,竟遭杖死,朝中內外為其鳴冤。
● 成無己:中國金代醫學家。聊攝(今山東聊城)人,約生於北宋嘉佑治平年間,後聊攝為金兵所佔,遂成金人。成無己出生於世醫家庭,自幼攻讀醫學。他對《內經》、《難經》、《傷寒論》等古代經典皆有研究,尤其是對於《傷寒論》最為推崇。他專力鑽研該書數十年,以《內經》、《難經》理論為依據,對該書進行了全面註釋,撰成《註解傷寒論》10卷,為現存最早全面註解《傷寒論》之作,對後世影響極大。另撰《傷寒明理論》4卷,將經典著作與個人心得有機地結合起來,對啟迪後學產生了重要作用。
● 成連:春秋時代著名琴師,他的高足之一就是人們熟悉的伯牙,伯牙跟隨成連學琴3年而成為天下妙手。
● 成得臣最負盛名。成得臣字子玉,他是春秋時代楚國的名將,官拜令尹(相當於宰相),晉楚兩國在城濮交戰時,晉文公聞其名而下令軍隊“退避三舍”。可惜他後來因戰敗而拔佩劍自刎。成氏族人的另一名武將是成丹,他是漢朝的著名將領,因戰功顯赫而受封為襄邑王。
● 成公綏,他是西晉的文學家,好音律,擅辭賦,著有《成子安集》。唐代的成玄英是著名的道教學者,號“西華法師”,曾注《莊子》一書(即《南華真經註疏》),另著有《道德經義疏》。宋代著名醫學家成無己,對漢代張仲景的《傷寒論》研究精深,著有《註解傷寒論》、《明理論》等。
● 成兆才(1874-1929):評劇鼻祖。字捷三,藝名東來順,河北省灤南縣人。他在華北冀東地區提倡評劇、河北梆子戲、京劇等。他對評劇的發展有很大的貢獻,創作改編評劇指令碼百餘種,人們在他的家鄉為他塑像,並建立成兆才紀念館。
● 成舍我:曾任上海《大公報》編輯,主辦過《世界日報》,後在臺北創立世界新聞專門學校,自任校長。成仿吾則是中共著名的理論家,早期創造社的主將,與當時的郭沫若齊名
歷史上姓萬的名人有哪些
萬姓的得姓始祖為芮伯萬。周初,成王封同姓族人姬良夫於芮(今山西省芮城和陝西大荔一帶),遂建芮國。芮國是一個諸侯國,其國君人稱芮伯,芮伯傳至春秋時,出芮伯萬,因其寵姬眾多,風流成性,致使母親芮姜極度不滿,將其驅至魏城(今山西省芮城)。其子孫有以萬為氏者,稱萬姓,並奉芮伯萬為萬姓得姓始祖。
芮國在周襄王姬鄭十二年(公元前640年),為秦穆公嬴任好所吞滅,其王族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的字為姓氏者,稱萬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萬氏正宗
萬[萬,讀音作wàn(ㄨㄢˋ)][1]
部分得姓始祖
編輯
芮伯萬、任萬、複姓葉萬氏、吐萬氏、萬紐於氏、万俟氏
部分始祖
編輯
萬 秩:字有典,行二。江西南昌縣籍,初公祖諱會奇客福建邵武府,病卒公考諱運屹,時年十四,值歲飢,歸未至,而母杜氏道卒,遂止於杉嶺西巖。至公之孫伯成昆弟,始回南昌原籍。生明洪武辛亥二月十八日,年六十八卒正統戊九月初四日,葬杉嶺西巖。配:柯氏,生明洪武乙卯四月初一日,年七十二卒。正統丙寅十月二十一日葬杉嶺西巖傍。子二:長子宗基,次子宗望。
萬壬一:原籍江西吉安府太祖縣中元進士第,任江南嶶州府太守,明洪武八年乙卯挈弟壬二公來湘卜居十七都小羅段尺塘灣生歿闕,紀葬段中螺絲頭良山坤向有墓碑是處離城七十里前羅瀧山八面後倚雲馬一屏河崗發泥溪之源天門樹螺絲之表其中田肥土深水秀山環可以饒富足可以蔚人文遂肇我族於斯焉。配:張氏,生歿闕紀葬合夫冢同向。子三:良孫;福孫;文孫。壬二:老譜注,公徙居四川厥後傅聞衍居桃源生歿葬配闕紀。壬三:歷居新化斗山嘉慶初欽錫翰林象春系公後嗣生歿葬配闕紀。[3]
遷徙分佈
編輯
萬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八十八位,屬於大姓系列,人口約二百九十五萬三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18%左右。
春秋時期,芮國佔據今山西、陝西間地,晉國則佔山西一帶,故早期萬氏當發源于山西、陝西省境,此二省亦為後世萬氏支系的主要源頭。
漢朝以前,萬氏族人有入遷山東者,如戰國時期有山東人萬章,但兩發源地仍為萬氏族人主要繁衍生息之地。兩漢時期,陝西扶風一帶萬氏族人枝繁葉茂,遂有郡望——扶風郡。
魏、晉、南北朝時,北方戰火四起,萬氏族人有避居南方者,此次南遷,奠定了後世萬氏族人盛於南方的基礎。另外,北魏遷都洛陽後,隨著漢化政策的推行,鮮卑複姓吐萬氏改單姓萬,並迅速發展壯大,形成又一郡望——河南郡。
唐朝時期,浙江、安徽萬氏較盛,時有浙江崑山令萬齊融;安徽人萬敬儒,三世同居,族人所居之所稱“成孝鄉廣孝聚”。唐代以後,史載萬氏名人比比皆是,且多出南方。
萬姓
宋、元時期,更朝換代頻繁,少數民族遼、金、蒙皆想爭霸天下,北方時有戰爭,致使萬氏族人舉族南遷,南方萬氏族人由此陡增,江西、湖北、湖南、天津、山東等地均有萬氏族人散居點。據載,宋朝有萬頃,出江州(今江西九江);萬鎮,出平江(今湖南平江);萬人傑,出大冶(今湖北大冶);元朝有萬邦寧,出寶坻(今天津)。
明、清時期,是歷史上萬氏族人最盛階段,山東、四川、江蘇、廣東、廣西亦有萬氏族人的足跡。可見,萬氏族人已涉足於祖國最南端,遂有清朝萬氏族人渡海遷播於更廣闊之領域。據此期間史載萬氏名人來看,多出、江蘇、江西一帶,則此區誠為萬氏族人發展最旺之地。另,明朝萬氏作為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於河北、河南、山東、安徽、陝西、北京等地落籍。
如今,萬氏族人尤以山東、江西、江蘇、湖北等省多此姓,這四省萬氏族人約佔全國萬氏人口的40%以上。
歷史名人
編輯
萬 戶
15世紀末期,明朝的士大夫萬戶把47個自制的火箭綁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雙手......餘下全文>>
文姓的名人有哪些?
文 種:楚國郢(今湖北省江陵西北)人,春秋時代與范蠡同助越王勾踐復國爭霸,後被勾踐賜死,時有“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形容文種之死。
文 翁:廬江舒縣(今安徽省廬江西)人,西漢蜀郡太守。其人重視教育,創辦了文翁學校,為中國歷史上創辦國立學校之第一人。
文 同:梓州永泰(今四川省鹽亭東)人,北宋著名詩書畫家,長於墨竹、山水繪畫,主張“胸有成竹”之繪竹法,被人稱為“湖州竹派”。曾任陵州、洋州等知州,著有《丹淵集》。
文 彭:文徵明長子,明代傑出的篆刻家、書畫家,善書畫,尤精篆刻,與何震並稱“文何”。
文 嘉:畫家,文徵名次子,工小楷書,善畫山水,筆墨秀潤,兼能花卉。
文 祥:盛京(今遼寧省瀋陽市)正紅旗人,清代洋務派首領之一,歷任工部、吏部右侍郎,武英殿大學士、軍機大臣等。文廷式:江西萍鄉人,清光緒進士,曾任翰林院侍讀學士,善作詩詞,有《雲起軒詞鈔》、《聞塵偶記》等著作。
文 康:滿洲鑲紅旗人,清代小說家,曾任徽州知府。著有《兒女英雄傳》等。
文 慶:滿洲人,清代大學士、軍機大臣,其主張重用漢人之策為八旗王所敬信。
文彥博:汾州介休(今屬山西省)人,北宋宰相,前後任事約五十年之久,名聞四夷,後被封為潞國公,著有《潞公集》。
文天祥: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人,南宋大臣,民族英雄。在抗元鬥爭中,始終威武不屈,終以身殉志。其所作《過零丁洋》及《正氣歌》為世人所傳誦。
文徵明:長洲(今江蘇省蘇州)人,明代書畫家,詩文書畫皆工,尤精於畫。其為“明四家”之一,同時亦是“吳門派”之領袖。傳世真跡有《山雨圖》、《古木蒼煙圖》等。傳世書跡有《醉翁亭記》等,著有《甫田集》。
文震孟:文徵明曾孫,明代天啟中殿試第一,官至禮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
文安之:湖廣夷陵(今湖北省宜昌)人,南明大臣,歷官南京國子祭酒、東閣大學士等。
文廷式:江西萍鄉人,光緒進士,曾任翰林院侍讀學士。他贊成光緒親政,支援康有為發起強學會,因而受到慈禧太后的嫉視,被參革職。戊戌變法發生後,東渡日本。他能詩詞,也有慨嘆時事之作,著有《雲起軒詩抄》、《聞塵偶記》等。
文年生:中共早期黨員,曾任黨和軍隊重要領導職務多項。解放後被授予中將軍銜。
古代和現代姓方的名人共5個
近代名人
方舉贊:中國第一家民族資本企業的創辦人. 1866年創辦中國第一家民族資本企業:上海發昌機器廠. 是當時中國最早和規模最大的民族企業.該公司的創辦是近代中國民族資本產生的標誌.廣東省香山人.
方聲洞:近代民主革命者,兩次留學日本,曾參加拒俄義勇隊。後在1911年3月2日的廣州黃花崗起義中犧牲,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家居福州九彩園,族大丁旺,稱“九彩園方家”。
方聲濤: 清光緒31年赴日士官學校留學,加入同盟會.歸國後,歷任雲南陸軍講武堂教官、1915年任討袁護國軍第二軍第二梯團長、駐粵滇軍第四師師長, 福建民軍總司令,北伐革命軍廣州大本營參謀長,大元帥府衛戍總司令,福建省主席. 福州人
方君瑛:中國革命先驅者。1906年,她與同在日本留學的弟聲濤、聲洞、嫂曾醒以及弟媳鄭萌、王穎先後都加入孫中山先生領導的中國同盟會。任同盟會暗殺實行部部長。福州方氏家族六人舉族起義, 被譽為“方家滿門英烈”。 福建福州人。
方君璧: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的第一位中國女學生,第一個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畫展的海外中國畫家。作品《吹笛女》作為第一位中國女性的作品入選巴黎美術展覽會,被譽為“東方傑出的女畫家” 福建福州人。
方鼎英:黃埔軍校教育長、代校長, 愛國名將。任黃埔軍校教育長、代校長,第十三軍軍長、四十六軍軍長、第一集團軍第三軍團總指揮,西征軍第一路總指揮。 湖南新化縣人.
方本仁:民國要員,愛國將領。1923年授“粹威將軍”稱號,歷任東南五省聯防軍江西軍總司令,國民政府江西宣撫使,國民革命軍第十一軍軍長、右路軍總指揮,湖北省府主席。湖北黃岡人。
方紹舟(1868—1940)。安徽定遠人。同盟會員,早期參加反抗封建專制的民主革命,晚年致力於民族解放事業,抗日戰爭中為國捐軀,是江淮地區著名的抗日英雄。曾任討袁皖北總司, 抗日戰爭期間,為鳳(陽)定(遠)抗日別動司令。
方地山:時人稱"大方". 近代"聯聖". 名而謙,字大方,號地山. 方善做詩詞文制聯。他為人嵌名字聯,全為即興,從不起草,渾然天成,詞意極工,往往將典故自然融入,不留斧鑿之痕,堪稱一絕,被譽為"聯聖". 江蘇人.
方藥雨:時人稱"老方".近代古錢界最負盛名的三大收藏家之一. 與杭州張叔訓,重慶羅伯昭鼎峙而立,時人有俗諺曰:“北方、南張、西蜀羅",蜚聲海內外。著有《校碑隨筆》被海內外鑑賞家推崇為空前之作。浙江人.
方液仙: 中國最早的國產蚊香(“三星”蚊香)的創制人.中國首家化妝品企業“中國化學工業社"的創辦人.被譽為中國日用工業品之父. 祖籍寧波人.
方叔洪:民族英雄,山東省濟南市人。1939年6月25日在魯南對日寇作戰中壯烈犧牲,年僅31歲,時任國民黨51軍114師中將師長。國民政府追認為烈士,奉祀於各地忠烈祠。方叔洪中將是抗日戰爭中犧牲的最年輕的高階將領.
方大曾: 江蘇無錫人, 出生北京。 被攝影界譽為“中國第一位戰地記者”。第一個報道“七七事變”的中國戰地記者,隨後在抗戰前線失蹤。
方振國: 民族英雄."九--八"事變後,方振國成立"東北民眾抗日義勇軍"第36路軍,任司令。該軍在開原、鐵嶺、清原、西豐邊界的韭菜峪、下老坎一帶打擊日偽軍,日偽驚慌不已,後遭偽滿軍隊的圍剿,方振國在突圍時壯烈犧牲。遼寧開原縣人.
方誌敏: ......餘下全文>>
中國歷史上有姓易的名人嗎我姓易
易 洸
徵南將軍洸公傳
易洸,字文行,漢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癸丑六四日生。其先為山左人。襲父爵,仕西漢武帝,官拜徵南將軍(諸徵將軍之名最早出現於漢代,四徵將軍(徵東、徵西、徵南、徵北)是中國古代的高階將軍官名。四徵將軍之間無高低之分,四鎮也同樣。雖然四徵大於四鎮,但事實上職權相同,只是鎮*將軍幹得好了,會晉升為徵*將軍作為獎勵。漢朝英雄輩出,徵南將軍在三國都有設定,有名的有趙雲、曹仁。洸公襲父爵,公立功德晉爵,理所當然。(“漢置四徵將軍,謂徵東、徵西、徵南、徵北也。其後又置四鎮將軍,有功進號,則自鎮為徵。”),一般而言不會出現徵、鎮將軍同時存在的情況(不排除特例,如鍾會、鄧艾),以屯兵所在州的刺史為“儲帥”。如果徵、鎮同時出現,則多是出於相同制衡的目的。東漢末年丞相曹操因戰亂經常征伐四方,乃常置四徵將軍,秩二千石,並且從多位將領的升遷記錄,也可看到四徵、四鎮大於四方。此外,魏國四軍區分劃也十分明確,徵南統荊、豫,屯新野(如徵南將軍曹仁屯新野)。魏文帝時將官職制定九品,四徵將軍為第二品,地位次於三公,晉朝時加大並開府則位同諸公,乃成為常設的高階將軍官名。南北朝時亦為次於大將軍的高階將軍。),奉命領兵徵南,由金陵而來宜春。時,宜春剛廢侯國復縣治,轄今萍鄉、新餘兩市,地域遼闊,境內荒僻,界鄰蠻楚,草竊奸宄,不時潛發,受害匪淺。查郡邑武事志,當建武間,袁境安堵,不聞寇警,實賴公捍禦克奠金湯耳。惜書缺,有關他所表現無可考信,而其防患固圍,俾宜人寢處不驚,公之功德直與秀水袁山流歭無窮,其食報豈有涘哉。始,其子攜而來南,猶家於豫章之西山,公蒞宜時,眷屬未隨任,及公卒,葬於宜西之將軍墳山(今萍鄉蘆溪高崗塘),其子孫因喬遷宜西鄧峰之麓,乃吾袁郡易氏之始也。後裔散處於郡邑間,振振稱盛焉,論者鹹稱先德積累甚厚雲。”
易愷
《晉書》中有:魏元帝曹奐景元4年,公元263年秋八月,大軍從洛陽出發,大賞將士,列陣誓師。將軍鄧敦提出蜀不可伐,文帝將他斬首示眾。九月,又使天水太守王頎攻姜維營,隴西太守牽弘在前面截擊,金城太守楊欣進軍甘鬆。鍾會所率軍隊分為二隊,一隊由李輔率領,經過斜谷,將蜀將王含包圍於樂城,又使部將易愷在漢城進攻蔣斌。鍾會率一隊直指陽安,護軍胡烈攻陷關城。姜維聞訊後率軍退回,王頎追擊姜維,在強川打敗蜀軍。姜維與張翼、廖化合並共守劍閣,鍾會進攻劍閣。
顯然易愷是魏伐蜀,鍾會指揮攻打姜維的武將。其它史籍說易愷是雍州刺史。考魏晉政權,由軍力建立,一般為軍政合一,刺史常為將軍,都督刺史都開幕府,三國重置雍州,治所在長安,轄今陝西等地。
易揣
《資治通鑑第一百卷》前涼王張祚淫虐無道,上上下下對他都非常怨恨憤怒。張祚憎恨河州刺史張瓘的強大,便派張掖太守索孚代替張瓘鎮守河州,派張瓘去討伐反叛的胡人,又派手下的將領易揣、張玲率領步兵騎兵一萬三千人去襲擊張瓘。張掖人王鸞懂得陰陽占卜之術,對張祚說:“這支部隊一定是有出無還,涼國將要危險了。”同時還歷數了張祚三方面的不義之舉。張祚聽後勃然大怒。便以王鸞宣揚妖言為罪名,將他斬首示眾。王鸞臨刑前說:“我死了以後,軍隊敗於外,國王死於內,必定如此!”張祚把他整個家族的人全都殺死。張瓘聽說這一訊息後,殺掉了索孚,起兵攻打張祚。他將討伐檄文傳遞到各州郡,宣稱廢除張祚,讓他以侯爵的身份回家,重新立涼寧侯張曜靈為王。易揣、張玲的軍隊剛剛渡過黃河,張瓘就擊敗了他們。易揣等人單身匹馬往回撤退,張瓘的軍隊緊追不捨,姑臧城裡的人都感到震驚害怕。驍騎將軍、敦煌人宋混的哥哥和張祚有矛盾,宋混害怕張祚加禍於己。八月,宋混和他的弟弟宋澄向西逃走,聚集......餘下全文>>
歷史上姓方的名人
方 雷:方氏始祖。本姓姜,字天震,乃炎帝最後一帝榆罔之長子,助軒轅伐蚩尤,因功而封河南禹州之方山,為華夏民族的繁榮昌盛做出重大貢獻。其後裔以地為姓。至今已4700多年,傳衍169世。
方弼、方相: 商朝殷紂王的兩位鎮殿將軍. 因紂王荒淫無道,兄弟二人反出朝歌, 為周王朝建立作出巨大貢獻, 後世人們把二人尊為顯道神,開路神. 門神.
方 叔:周宣王時大臣,曾率兵車三千乘進攻楚國大獲全勝. 為周室中興一大功臣,名望如日中天。 《詩經》中《方叔》篇,描寫了這場意義非凡的戰爭。恭賀用語"望隆方叔", 意思是有如方叔的崇高的名望與聲譽。
方 儲:浙江淳安人。東漢和帝方儲以賢良方正對策為天下第一,任博士遷議郎、洛陽令、太常卿,死後追贈尚書令、黟縣侯,葬淳安城內. 徽州和浙江等地都建有"方仙翁"廟.
方 幹:浙江淳安人。唐才子詩人,生前未仕,死後卻名揚天下. 人稱“管無一寸祿,名傳千萬裡。”遺詩三百七十餘篇,有《玄英先生詩集》。成語"身後識方幹",是比喻一個人才,生前無人賞識,死後才被重視。
方 清: 歙州(今安徽歙縣)人。唐代宗時江南農民起義首領。
方太: 山東青州千乘人五代後晉名將. . 武定節度使, "鄭王". 方太能征善戰. 曾率兵數百人逆擊敵兵萬餘人, 大獲全勝.方太一生百戰百勝, 可惜卻受小人嫉妒被害身亡.
方 峻: 福建莆田人. 宋代著名的藏書家. 白杜"萬卷樓", 總計藏書約在五萬卷以上,為宋代全國最大的藏書樓.
方 誾:浙江淳安人。與兄方閎、弟方聞,同為北宋名士,時稱“兩浙三方,天下無雙。”
方 瓊: 湖北通城縣人,民族英雄. 北宋兵部尚書. 靖康元年御金壯烈犧牲。高宗建炎二年建方瓊宗廟於雞鳴嶺下建修方瓊忠廟(廟現存)廟聯雲:"抗強敵保家邦勳功垂青史,光祖德建忠廟正氣滿人間"。清代,祀入縣忠孝祠,立有方瓊殉難碑。
方臘:北宋末農民起義領袖,宣和年間1120年他利用明教發動起義,建立政權稱帝,號"聖公"。義軍先後攻佔東南大片地區,獲得廣大農民熱烈擁護。後戰敗英勇就義。"方臘起義"是影響中國歷史的一百個重大事件之一.
方崧卿: 福建莆田人.文學家, 藏書家. 聚書四萬卷,手自讎校。曾校正《韓昌黎文集》,作《韓詩編年》、《韓文舉正》.《韓集舉正》是宋代韓愈集文字研究的集大成,也是後代韓集文字整理的基礎。
方信孺: 莆田人。宋代優秀外交家.為人豪爽,視金帛如糞土,好交遊.開禧北伐時出使金國,大義凜然,不辱使命.面對威脅,曰:“吾將命出國門時,已置生死度外矣”被譽為"以口舌折強敵"在九疑山留有磨崖題刻.著《方信孺詞選》《南海百詠》
方大琮: 福建莆田人. 宋理宗淳佑元年知廣州兼廣東經略安撫使,六年遷寶章閣直學士。在廣五年,百廢俱興,以兼司俸祿贈學校,增摧鋒軍春衣錢,別給水軍出戍糧米。為官直言敢諫。著《宋寶章閣直學士忠惠鐵庵方公文集》
方士繇 :莆田人,朱熹高足,理學家,書法家。 工於書,自篆、籀、分隸、行、草諸體,皆極其妙。傳世作品有摩崖石刻桂林的《虞帝廟碑》。
方逢辰:宋代狀元。浙江淳安人,南宋著名教育家,淳佑十年(1250)狀元,理宗賜名“逢辰”。著有《孝經解》、《尚書釋傳》、《格物入門》等書。
方山京:宋代狀元。浙江人,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壬戌科狀元。方山京為官正直清廉。時人稱其為謙謙君子。
方岳:安徽祁門人. 南宋後期著名愛國......餘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