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民俗大全?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8日

各地區春節習俗都有哪些 各地春節的習俗大全

東北

東北的春節習俗除了和北方許多地區一樣之外,自身保留了一些古老的習俗。   除夕,首先全家一起祭祖,焚香秉燭、廣陳供品,依尊卑長幼,向宗親三代神主叩首,表示辭歲。隨後,舉行家宴,長輩們坐了上首,晚輩們團團而坐,取“闔第團圓”之意。飯果必要豐富,讓人有充實感,預示來年豐衣足食,事業興旺。   這頓飯是對年菜的首次品嚐,可以葷素一齊上。通常必要有紅燒肉、燉羊肉、米粉肉、紅燜肘條、元寶肉、南煎丸子、四喜丸子、凍兒、豆兒醬、豆豉豆腐、芥末墩兒、辣芥菜、炒醬瓜兒等年禧套路菜。   席間,老少互相祝願、兄弟間推杯換盞,盡情享受天倫之樂。飯後,孩子們將芝麻秸遍撒庭院,人行其上,嘎嘎作響,謂之“踩歲”;再將懸掛於室內、外的春燈一齊點起來,照耀著四壁的年畫和春條,室內、外一片燈火輝煌。“天地桌”上供著大幅黃紙彩印的“三地三界十八佛諸佛”或“百份”(天地諸神像冊),設大餅,蜜供、面鮮、果品、素菜、年糕、年飯為供品,高點金字紅燭與子午香,以表迎請諸神下界賜福。   為珍惜已逝的歲月,男女老少都要徹夜不眠,進行不同的娛樂活動,謂之“守歲”。孩子們歷來是隨心玩耍,抖空竹、抽陀螺、捻升官圖、擲骰子、玩牛牌、吹琉璃喇叭、口琴、耍影戲人、點走馬燈,放“滴滴金兒”,“耗子屎”、“黃煙帶炮”……老太太們則坐在一起鬥紙牌、打麻將、打十胡。   娛樂中佐以鮮果、糖果、乾果雜拌兒、溫樸、炒紅果、蜜餞海棠等,邊吃邊玩,盡情享受,直至“接神”。午夜,此起彼伏的鞭炮聲響,震徹夜空。“遍天銀花鏽,闔街硝煙濃”。家家齊聚天地桌前焚香叩拜,供上素餡水餃,迎接諸神下界。   禮成後,即宣告舊歲已去,新年來臨,這正是“五更分二年”的莊嚴時刻。全家互道“新禧”,晚輩們要到堂上給長輩們叩首拜年,長輩們必給未成年的小孩兒一一引進“壓歲錢”。   最後,全家吃一頓素餡餃子,謂之“五更餃子”、“團圓餃子”。在百十個餃子裡,只有一個放有硬幣,謂之吃到這個餃子的人,主一年諸事順遂。[18]

贊助廣告

北方

天津   天津人稱臘月初八為“臘八兒”,有喝臘八粥的習俗。許多天津人還在這天用醋泡大蒜,名“臘八醋”。臘月十五開始,各式各樣的年貨全都上市,以娘娘宮為軸心的宮南宮北大街更是熱鬧非凡。男孩子到娘娘宮頭一個目標就是風葫蘆,成年男人到這裡,忘不了買燈籠,女人們來這裡多是“洗娃娃”的。從娘娘宮拴回的“娃娃”每年都要“洗一回”,這是節前婦女必須做完的事情。臘月二十三,是灶王爺昇天的日子,家家要買糖瓜兒,等到夜裡12點祭灶王爺。待香燃盡後,請下灶王像,點火燒了,大年三十再買新的灶王像,又叫“灶王碼子”換上,年復一年,都是這樣。天津還有春節貼吊錢兒的習俗,吊錢兒是用彩紙剪刻成的圖案,貼在門窗的玻璃和橫稜上,作為春節喜慶氣氛的點綴。貼上的吊錢兒只能到正月初五那天損壞,否則就意味著一年不吉利。天津人稱正月初五為“破五”,這一天,家家戶戶吃餃子,菜板要剁得叮咚響,讓四鄰聽見,以示正在剁“小人”。天津人把不順心的事歸結到“小人”的身上,除掉“小人”才能大吉大利,順順當當,初五晚上放鞭炮,也有避邪免災的意味。   河北   年初一:祭拜天地   年初二:狗狗過生日   年初三初四:走親訪友,媳婦回孃家   年初五:“破五”祭財神   年初六:百無禁忌,出門活動筋骨   年初七:吃麵條,祝長壽   年初八:凌晨拜天公   年初九:玉皇大帝登場   初十、十一、十二、十三:大吃大喝,最後記得迴歸清淡   年十四:準備鬧元宵   年十五:吃元宵看燈火   年十六:迴歸清淡   年十七:春節落幕   山東   山東的......餘下全文>>

贊助廣告

春節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春節對中國人來說是個很重要的節日,民間百姓一般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為過年做準備,一直要熱鬧到正月十五,這個“年”才算過完了。

1、 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傳說這天是“灶王爺上天”之日。

2、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這天是約定俗成的掃除日。

3、 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傳說玉帝會下界查訪,吃豆腐渣以表清苦。

4、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人們只在一年一度的節日中才能吃到肉。

5、 臘月二十七,宰年雞,趕大集,春節所需物品都在置辦之中。

6、 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古人以桃木為辟邪之木,後被紅紙代替。

7、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對於祖先的崇拜,在我國由來已久。

8、大年三十,一夜連雙歲,五更分兩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

9、大年初一,金雞報曉。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給壓歲錢,壓住邪崇。

10、 大年初二,金吠報春。親眷人家去拜年,東家留吃飯,西家排酒筵。

11、大年初三,肥豬拱門。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婦回孃家,禮物帶雙份。

12、 大年初四,三羊開泰。灶王爺查戶口,恭迎灶神回民間。

13、 大年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財神,東西南北中,財富五路通。

14、大年初六,馬到成功。瀝酒拜街中,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

15、大年初七,人壽年豐。攤煎餅吃七寶羹,安頓身心,休養生息。

16、大年初八,放生祈福。眾星下界之日,制小燈燃而祭之,一寸光陰一寸金。

17、大年初九,玉皇天誕。因為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人們都會舉行祭典以表慶賀。

18、 大年初十,祭石感恩。有天還有地,人畜房米麥百穀都生地。

19、 正月十一,祭奉紫姑。深受壓迫的女性把她奉為弱女子的保護神。

20、正月十二,搭建燈棚。元宵節將近,開始做元宵節賞燈的準備工作。

21、 正月十三,灶下點燈。預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橋道,皆編竹張燈。

22、 正月十四,臨水娘娘誕辰,又稱“順天聖母”,是拯救難產婦女的神仙。

23、 正月十五,夜照田蠶(神)。觀顏色判斷一年的豐歉,後演化為元宵節觀燈。

傳統春節的由來和習俗有哪些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那春節是如何而來的呢?春節,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有誰瞭解春節的由來和習俗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春節的來歷和習俗。

一、春節的由來:

春節,是農曆的歲首,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是中華文明最集中的表現。自西漢以來,春節的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2006年5月20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春節的來歷有一種傳說,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凶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鄉親們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裡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慄,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裡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裡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客家人的傳說)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二、春節的習俗

1、臘月二十三 祭灶

我國春節,一般是從祭灶揭開序幕的。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

2、臘月二十四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3、臘月二十五 接玉皇

舊俗認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於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

4、臘月二十七、二十八 洗浴

傳統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諺語。臘月二十六洗浴......餘下全文>>

全國各地春節時的習俗一樣嗎?都有哪些習俗呢?

不一樣,習俗非常多

掃塵——民諺說: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北方叫掃房,南方叫撣塵。室內屋外,房間屋後,徹底進行打掃、衣被用具、洗刷一新,乾乾淨淨地迎新春。

門畫——據《山海經》載稱: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時,夢裡常聽到鬼哭神嚎之聲,以至夜不成眠。這時,大將秦叔寶、尉遲恭二人自告奮勇,全身披掛地站立宮門兩側,結果宮中果然平安無事,李世民認為兩位大將太辛苦了,心中過意不去,遂命畫工將他倆人的威武形象繪之在宮門上,稱為“門神”。東漢蔡邕《獨斷》記載,漢代民間已有門上貼“神荼”、“鬱壘”神像,到宋代演變為木板年畫。後來,民間爭相仿效,幾經演變,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便是現在的年畫了。中國現存最早的年畫是宋版《隋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圖》。

春聯——是從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桃梗”演變而來的。《淮南子》上說,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成的。上面刻著滅降福的咒語,一年一換。五代後蜀皇帝孟昶在過春節時心血來潮,令人將桃樹削片,他提筆在上面題寫了聯句:“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這就是中國最早的春聯了。至於春聯這一名稱的正式誕生,則在明朝。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後,曾在除夕時下旨:“公卿士庶之家,須寫春聯一副,以綴新年”。以後,春聯得以推廣,沿襲至今過年時,各家各戶都要貼春聯。

爆竹——春節燃放爆竹之俗始於漢代。據南樑人宗懍撰寫的《荊夢歲時記》記載:“正月一日……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從闢山妖惡鬼。”古時放爆竹,是用竹子放進火內燃燒,由於竹內空氣受熱膨脹,便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以此避邪驅鬼,祈盼來年吉祥幸福。到了唐宋以後,發時了用火藥製成的鞭炮。

拜年——據明朝陸容《菽園雜記》記載貳拜年習俗最早行於明朝京都。朝官往來,不管認識與否都要互拜,百姓則各拜親友。清代時興在春節時送“拜盒”,即將賀年帖放在精緻美觀的飾盒裡送給親友,以示莊重。今日中國民間,“拜年”已成為一種傳統習俗,至親愛友和同事們,走家串戶、登門拜年,互致問候。

古時文人雅士則流行互送拜年鑽。拜年鑽就是如今的賀年片,是由古代的名片演變而成。據清代趙翼考證,西漢時沒有紙,削竹木為刺,上書名姓,叫“名刺”。後來還用大紅絨線在織錦上繡字為“名片”。東漢後用紙代木,叫做“名紙”。六朝時簡稱為“名”,唐代叫“門狀”。宋代還別稱“手刺”、“門刺”。明清時曾叫做“寸褚”、“紅單”。

過春節的民間習俗有什麼?

農曆正月初一是春節,又叫陰曆(農曆)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春節是漢族最重要的節日.然而,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除漢族外。還有滿,蒙古,瑤,壯,白,高山,赫哲,哈尼,達斡爾,侗,黎等十幾個少數民族也有過春節的習俗.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有關年的傳說也很多。古代的春節叫“元日”、“元旦”、“新年”。辛亥革命後,才將農曆正月初一正式定名為春節。 春節風俗 放爆竹 春節舞龍 踩高蹺 包餃子 壓歲錢 接送財神 放風箏 春節守歲 盪鞦韆 吃年糕 捏生肖 倒貼福字

關於春節的童謠有哪些? 40分

經典童謠一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推麥谷;

二十六,燉羊肉;

二十七;宰年雞;

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

三十晚上坐一宿

經典童謠二

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舞龍燈,踩高蹺,迎財神;大家樂淘淘,大家一起迎接新年到.

過年啦,貼花啦,滿窗子,都紅了.貼個貓,貼個狗,貼個小孩打溜溜,貼個老爺貼菸頭,貼個沒牙老滿窗走.

新年到,放鞭炮,鞭炮蹦蹦跳,新年真熱鬧.新年到,哈哈笑,新年長一歲,祝我個子快長高.

過年好,過年棒,人人見了微微笑.祝你新年身體好,一聲祝福暖心房.大家齊聲過年好!

經典童謠三

新春正月過大年,

吃點喝點解了饞,

初一餃子初二面,

初三合子團團轉,

初四吃米飯,

初五的餃子要素餡雞

初六初七需吃雞,

初八初九牛羊肉,

初十吃頓棒子粥,

十一吃魚,

十二吃鴨,

十三沒錯吃對蝦,

十四大碗打滷麵,

十五家家鬧元宵,

打春要吃春捲炒雞蛋。

經典童謠四

初一餃子初二面,

初三合子往家轉,

初四烙餅炒雞蛋。

初五、初六捏麵糰,

初七、初八炸年糕,

初九、初十白米飯,

十一、十二八寶粥,

十三、十四竄湯丸,

正月十五元霄圓。

河北省邢臺市臨城鎮春節春節習俗大全

春節對聯 上聯:舊歲又添幾個喜 下聯:新年更上一層樓 橫批:辭舊迎新 上聯:綠竹別其三分景 下聯:紅梅正報萬家春 橫批:春回大地 上聯:民安國泰逢盛世 下聯:風調雨順頌華年 橫批:民泰國安 上聯:內外平安好運來 下聯:閤家歡樂財源進 橫批:吉星高照 上聯:年年順景則源廣 下聯:歲歲平安福壽多 橫批:吉星高照 上聯:日出江花紅勝火 下聯:春來江水綠如藍 橫批:鳥語花香 上聯:日日財源順意來 下聯:年年福祿隨春到 橫批:新春大吉 上聯:事事如意大吉祥 下聯:家家順心永安康 橫批:四季興隆 上聯:歲通盛世家家富 下聯:人遇年華個個歡 橫批:皆大歡喜 上聯:天地和順家添財 下聯:平安如意人多福 橫批:四季平安 上聯:天增歲月人增壽 下聯:春滿乾坤福滿樓 橫批:四季長安 上聯:萬事如意展巨集圖 下聯:心想事成興偉業 橫批:五福臨門 上聯:五湖四海皆春色 下聯:萬水千山盡得輝 橫批:永珍更新 上聯:喜居寶地千年旺 下聯:福照家門萬事興 橫批:喜迎新春 上聯:一帆風順吉星到 下聯:萬事如意福臨門 橫批:財源廣進 上聯:一帆風順年年好 下聯:萬事如意步步高 橫批:吉星高照 上聯:一帆風順年年好 下聯:萬事如意步步高 橫批:五福臨門 上聯:一乾二淨除舊習 下聯:五講四美樹新風 橫批:辭舊迎春 上聯:一年好運隨春到 下聯:四季彩雲滾滾來 橫批:萬事如意 上聯:一年四季春常在 下聯:萬紫千紅永開花 橫批:喜迎新春 春節的習俗 :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壓歲錢 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 民間認為分壓歲錢給孩子,當惡鬼妖魔或“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這些錢賄賂它們而化凶為吉。清人吳曼雲《壓歲錢》的詩中雲:“百十錢穿綵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談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由此看來,壓歲錢牽繫著一顆顆童心,而孩子的壓歲錢主要用來買鞭炮、玩具和糖果等節日所需的東西。 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壓歲餞的數額從幾十到幾百不等,這些壓歲錢多被孩子們用來購買圖書和學習用品,新的時尚為壓歲錢賦予了新的內容。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樑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餘下全文>>

春節由來和習俗

春節簡介 春節,是農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曆,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曆,公曆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曆的一月一日叫春節。 春節到了,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永珍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著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 千百年來,人們使年俗慶祝活動變得異常豐富多彩,每年從農曆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在春節前掃塵搞衛生,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 然後就是家家戶戶準備年貨,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於採購物品,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採買充足,還要準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準備過年時穿。 在節前要在住宅的大門上貼上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也就是用紅紙寫成的春聯。屋裡張貼色彩鮮豔寓意吉祥的年畫,心靈手巧的姑娘們剪出美麗的窗花貼在窗戶上,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及財神、門神像等,福字還可以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氣到了,所有這些活動都是要為節日增添足夠的喜慶氣氛。 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在過去的傳說中,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象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用鞭炮轟 ,於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這其實也是烘托熱鬧場面的又一種方式。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過年的前一夜,就是舊年的臘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團圓夜,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北方地區在除夕有吃餃子的習俗,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麵,和字就是合;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歲交子之意。在南方有過年吃年糕的習慣,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徵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待第一聲雞啼響起,或是新年的鐘聲敲過,街上鞭炮齊鳴,響聲此起彼伏,家家喜氣洋洋,新的一年開始了,男女老少都穿著節日盛裝,先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祝壽,節中還有給兒童壓歲錢,吃團年飯,初二、三就開始走親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賀祝福,說些恭賀新喜、恭喜發財、恭喜、過年好等話,祭祖等活動。 節日的熱烈氣氛不僅洋溢在各家各戶,也充滿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還有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遊花市,逛廟會等習俗。這期間花燈滿城,遊人滿街,熱鬧非凡,盛況空前,直要鬧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後,春節才算真正結束了。 春節是漢族最重要的節日,但是滿、蒙古,瑤、壯、白、高山、赫哲、哈尼、達斡爾、侗、黎等十幾個少數民族也有過春節的習俗,只是過節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蘊味無窮。 春節的由來與傳說 春節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週期稱為“年”,《說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時代產生了夏曆,以月亮圓缺的週期為月,一年劃分為十二個月,每月以不見月亮的那天為朔,正月朔日的子時稱為歲首,即一年的開始,也叫年,年的名稱是從周朝開始的,至了西漢才正式固定下來,一直延續到今天。但古時的正月初一被稱為“元旦”,直到中國近代辛亥革命勝利後,南京臨時政府為了順應農時和便於統計,規定在民間使用夏曆,在政府機關、廠礦、學校和團體中實行......餘下全文>>

春節禮儀有哪些?

1.北方春節的傳統習俗和禮儀有:掃塵土,備年貨,蒸年糕,貼春聯,掛燈籠,放鞭炮,穿新衣,守除夕,竄親戚,晚輩向長輩拜年,長輩給晚輩發壓歲錢;近幾十年又有了看春晚的新年俗;2.春節民俗中迫切需要改進的當屬放鞭炮和發壓歲錢這兩項了:大量燃放鞭炮不僅會導致火災等事故的頻繁發生,而且對城鄉空氣環境也構成了嚴重威脅,建議改用安全環保的電子鞭炮;而發壓歲錢的習俗不僅助長了親朋之間互相攀比的心理,更養成了青少年向大人伸手要錢以及花錢大手大腳的惡習,建議改為實物性或有償性的禮物形式。

關於過年習俗的順口溜

二十三 糖瓜粘

二十四 掃房日

二十五 磨豆腐

二十六 燉羊肉

二十七 宰公雞

二十八 把面發

二十九 裝香斗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相關問題答案
春節民俗大全?
各地春節民俗?
春節對聯大全帶橫批?
中秋節民俗?
藏族的春節風俗?
河北春節習俗?
日曆節日表大全?
鬼節禁忌大全?
廣東春節風俗?
七夕節詩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