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天八卦的陰陽屬性?
八卦中的陰陽怎麼區分?
八卦中的陰陽區別為:(乾為天,屬陽)、(坤為地,屬陰)(震為雷,屬陽)(巽為風,屬陰)(艮為山,陽)(兌為澤,陰)(坎為水,屬陽)(離為火屬陰),
天地;
雷風;
山澤;
水火。
所以;地風澤火化為陰,天雷山水化為陽。陽為大,陰為小。這就是基本的陰陽區分。
八卦代表八種基本物象:乾為天,坤為地,震為雷,巽為風,艮為山,兌為澤,坎為水,離為火,總稱為經卦,由八個經卦中的兩個為一組的排列組合,則構成六十四卦.
總稱為經卦,由八個經卦中的兩個為一組的排列組合,則構成六十四卦.
太極圖》又稱《先天圖》或《天地自然之圖》,是中國上古文化中最神祕的一張圖.
相傳,太極八卦圖是古代聖人伏羲氏首創,在“五經”的“周易”中,有詳細的記載和說明.古人認為: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這是太極化生八卦的基本理論.太極圖,是研究《易》學的一張重要圖象,故又稱《易圖》.
《太極圖》起源很早,據傳古《太極圖》繪在3000多年前的夏商之際或更早的陶器上.圓圈內畫有S型曲線,黑白陰陽點是以後添上的.如今的《太極圖》,一般認為是北宋周敦頤所制.中國古老的《太極八卦圖》,對現代科學的貢獻是多方面的.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是現代電子計算機二進位制的創始人,他正是在中國古老的太極八卦圖的啟發和幫助下,才觸動靈機,一舉成功的.
1701年秋末,他正在苦心孤詣研究乘法機,法國傳教士朋友從北京寄給他《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圖》和《伏羲六十四卦方點陣圖》,萊布尼茲從這兩張圖中受到了很大啟發,他發現,八卦是象形文字的雛形,由坤卦經艮、坎、巽、震、離、兌到乾卦,正是由零數到七,這樣8個自然數所組成的完整的二進位制層數形.八卦中的“—”叫做陽爻,相當於二進位制中的“1”,而八卦中的“__”叫做陰爻,相當於二進位制中的“0”.六十四卦正是從0到63這64個自然數的完整的二進位制數形.在數學中八卦屬於八階矩陣.
中國獨有的古老的《太極八卦圖》確實有著很玄奧的哲理,但關於它的謎團越來越多:《太極八卦圖》究竟是誰創制的?受了什麼啟發創造出來的?《太極八卦圖》有哪些作用?為什麼要創造這麼一張圖?
何謂太極呢? 太有至的意思; 極有極限之義, 就是至於極限, 無有相匹之意. 既包括了至極之理, 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時空極限, 放之則彌六合, 卷之退藏於心. 可以大於任意量而不能超越圓周和空間,也可以小於任意量而不等於零或無, 以上是太極二字的含義.太極圖是研究周易學原理的一張重要的影象, 它包含了天地萬物的共通規律在內, 所以有人說它是宇宙的模式, 是科學的燈塔.
但太極圖由於陰陽兩面方位的移動和變換, 而又出現了不同的影象. 先天八卦圖, 坤震離兌居左, 坤為母, 離再索而得女, 兌三索而得女, 三卦皆陰, 只震一索而得男為陽. 故太極圖左面用黑色表示屬陰, 黑中白點表示陰中有陽. 乾巽坎艮居右, 乾為父, 坎再索而得男, 艮三索而得男, 三卦比陽, 只巽一索而得女為陰, 故太極圖右而用白色表示屬陽, 白中黑點表示陽中有陰.
本後天八卦圖而繪製的太極圖則恰與先天八卦圖的太極圖方向相反."太極元氣, 含三為一", 為什麼呢? 從太極圖可以得出結論, 太極圖這個圓圈, 就是代表的一, 代表的宇宙, 代表的無極. 太極是有限之天, 無極是無限之天; 太極是有, 無極是無; 太極是三, 無極是一. 影象的黑白二色, 代表陰陽兩方, 天地兩部; 黑白兩方的的界限就是劃分天地陰陽界的人部. 白中黑點表示陽中有陰, 黑方白點表示陰中有陽......餘下全文>>
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的區別 和卜法是怎樣的?
先天八卦圖 古代流傳有伏曦先天八卦圖,這屬於先易的範圍。先天八卦講對峙,即把八卦代表的天地風雷,山澤水火八類物象分為四組,以說明它的陰陽對峙關係。 太極圖由於陰陽兩面方位的移動和變換,而又出現了不同的圖象。先天八卦圖,坤震離兌居左,坤為母,離再索而得女,兌三索而得女,三卦皆陰,只震一索而得男為陽。故太極圖左面用黑色表示屬陰,黑中白點表示陰中有陽。乾巽坎艮居右,乾為父,坎再索而得男,艮三索而得男,三卦比陽,只巽一索而得女為陰 先天八卦講對峙,即把八卦代表的天地風雷,山澤水火八類物象分為四組,以說明它的陰陽對峙關係。《周易說卦傳》中將乾坤兩卦對峙,稱為天地定位;震巽兩卦對峙,稱為雷風相薄;艮兌兩卦相對,稱為山澤通氣;坎離兩卦相對,稱為水火不相射以表示,這些不同事物之間的對峙。按上述峙圖式的內容,先天八卦可分為三個週期:第一週期:從坤卦左行,表示冬至一陽初生,起於北方;從乾卦右行,表示夏至一陰初生,起於南方,本週期指的先天八卦圖的最內圈,即由卦的初爻組成。這一寒一暑,表示太陽在一年的週期運動。第二週期:由卦之中爻組成,半圈陽爻表示白晝太陽從東方升起,經南天而到西方;半圈陰爻表示太陽落山後的黑夜,這是記太陽執行一日的週期圖象。第三週期:由卦之上爻組成,半圈陰爻表示月亮執行的上半月,即朔;半圈陽爻表示月亮執行的下半月,是為弦。由此可見,這一圖象是統一年月日時週期。 後天八卦圖 後天八講流行,形容週期迴圈,如水流行,用以表示陰陽的依存與互根,五行的母子相生。後天圖是從四時的推移,萬物的生長收藏得出的規律。 從《周易。說卦傳》中可以看出,萬物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每週天360日有奇,八卦用事各主45日,其轉換點就表現在四正四偶的八節上,這就構成了按順時針方向運轉的後天八卦圖。 每卦有三爻,三而八之,即指一年二十四個節氣,於此可見這些卦圖的實質了。
記得采納啊
後天八卦圖裡的陰陽魚有反轉有正轉什麼意思
怎麼和你說呢。機你懂嗎?生的機會和死的機會,就是疏導這種機會作用在人的命數。
怎樣看八卦?
一,陰陽太極圖的轉動即是八卦圖轉動的一種形式。
我們學易之人都不會不熟悉這張陰陽魚的太極圖的,它陽中有陰,陰中有陽,那兩個黑白魚眼就是太極圖中的一點真陽(白點)和一點真陰(黑點)。也就是說陽中有陰,陰中有陽,陰陽互根,互為依存。從此圖中我們可以看出陰陽是此消彼長互相轉化的,陽極則轉陰,陰極則轉陽,如此陰陽不停地旋轉互化永無停息。這張陰陽太極圖中的相對於後天八卦圖中的坎位的陰陽交界點,即八主圖中的十二地支中的子水位就是陰極,為一陽生的轉接處,由此而陽氣始生陰氣漸消,隨著順時針的向右旋轉,也即後天八卦圖中的地支子水位順時針的旋轉由子到醜,經寅卯辰巳到午離卦位,陽氣由子位之一陽始生慢慢地轉化成了離卦地支午火位的陽氣的極盛時期。物極則反,此時陽氣盛極而一陰暗生,陰陽又開始了陰始漸長而陽始漸消的時候了。隨著陰氣漸長而陽氣漸消的過程,陰氣向右旋轉到了坎宮子位陰盛極轉衰,而一陽暗生,又形成了陰陽互轉,陰陽如此反覆變動周而復始永不停息,就形成了陰陽太極的永恆轉動,也就是後天八卦圖的內在的真正的一種永恆轉動的形式的體現了。這動轉動形式是先天客觀存在的,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是亙古不變永恆存在的。
二,時間的永恆流動也是八卦圖轉動的一種真實體現。
時間是流動不息的,從亙古的不知何時開始而永不停息地流動至今,乃至於將來的永無止息,它都將永遠流動下去,我們也無法知道它將流轉到何時。
時間的流動在這張後天八卦圖中是如何體現出來的呢?
1 ,首先,它是以六十甲子的六十年不停息地周而復始的方式轉動的。其具體體現在後天八卦圖中就是十二地支配以十天干的轉動的,而且是順著後天八卦圖的地支順時針方向周而復始地向右旋轉的,這也就形成了後天八卦圖的永無停息的十二地支時間順序的轉動不息,一張後天八卦圖就這樣順著時間的轉動而不停地轉動起來了。
2 ,四季的更替也是八卦圖轉動的一種表現形式。我們都知道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四季迴圈往復不停,從而形成了一年四季的變化不息。它的轉動也是順時針方向,以立春為交節點的春季位居東方木之五行方位,順轉至立夏進入南方火五行之地,再順轉到立秋就到了五行金所在的西方,而在夏秋之間還有一個長夏的存在即坤宮土五行的宮位之未土位了,此宮位對火金兩相戰之五行起了緩衝和轉化,使它們能夠流通相生的作用。最後順轉至以立冬為交節點的北方水五行所在地,再轉下去又到了立春東方木五行所在方位,如此周而復始永無停息,年年如此,乃至千秋萬代以後永不停息,故隨著四季的更替,這張後天八卦圖也就順時針方向永無止息地旋轉起來了。
3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不停更替變換也是八卦圖的一種轉動方式。我們都知道,按中國的陰曆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隨著流年的更替變換它也就跟著順時針地流動旋轉起來。而且這每一天在八卦圖中都有其相對應的地支及天干與其相配而周流不息,從而也把這張後天八卦圖以順時針方向轉動起來了。 作者---林師兄
4 ,每一天中的十二個時辰的順時針轉動也是後天八卦圖轉動的一種具體表現形式。 在一天中分為十二個時辰二十四小時是每個學易者都熟悉的,十二個時辰就是後天八卦圖中的八卦各宮位的十二個地支了,其執行是順時針方向的從子位之坎宮順時針流轉至醜寅一直到亥時的乾宮位,再重新從子位順時針方向周而復始流動旋轉不停。它不僅表現出八卦圖中十二地支的不停轉動周流不息,同時也是八卦圖中八個宮位的不停轉換形式,故十二個時辰的不停旋轉流動就是後天八卦圖的一種順時針不停旋轉的表現形式了。
三,八卦中八個宮位各五行屬性之間的順時針相生流轉也構成了後天八卦圖的轉動不息。
八卦圖中......餘下全文>>
八卦圖有什麼用
太極八卦圖,以同圓內的圓心為界,畫出相等的兩個陰陽魚表示萬物相互關係。陰魚用黑色,陽魚用白色,這是白天與黑夜的表示法。陽魚的頭部有個陰眼,陰魚的頭部有個陽眼,表示萬物都在相互轉化,互相滲透,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相合,相生相剋,即現代哲學中和矛盾對立統一規律表示法。以圓心可分為四份定為四象。四象為太陽、太陰、少陽、少陰。四象表述空間的東西南北,時間的春夏秋冬。任何一組矛盾加中心,就構成為三才。古代哲學認為天、地、人為三才,又在四象的學說基礎上,更進一層,又增加了陽明、厥陰兩面項,它與四象組成六合之說。四象若加圓心就構成五行之說,南方為火,北方為水,東方為木,西方為金,中間為土。六合加圓心稱為七星。四象通過“一分為二”的切分,又構成八卦圖,先天八卦方位表示為:乾西北、坤西南、離南、坎北,震東,兌西,巽東南,艮東北。八卦加軸心稱之為九宮。配九宮數為乾九,坤一,巽二,兌四,艮六,震八,離三,坎七,中央為五。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八 卦 圖 八卦圖有“先天”、“後天”之分,一般先天八卦圖為體,後天八卦圖為用。諸如天干、地支、五行生剋等配置,均以後天八卦圖作為背景參考。 先天八卦圖又稱伏羲八卦圖,以乾坤代表天地定位,形成中軸經線;以坎離代表水火為界,作為橫軸緯線。相對二卦陰陽爻相反,互成錯卦。 後天八卦圖又稱文王八卦圖,即震卦為起始點,位列正東。按順時針方向,依次為巽卦,東南;離卦,正南;坤卦,西南;兌卦,正西;乾卦,西北;坎卦,正北;艮卦,東北。如象徵節氣,則震為春分,巽為立夏,離為夏至,坤為立秋,兌為秋分,乾為立冬,坎為冬至,艮為立春。
乾 (qian錢)乾為天卦像:上乾下乾純陽卦;
乾卦陽剛,剛健,自強不息。乾六爻皆盈滴,故肥園,園滿、亭通,成功、重大。但剛多易折,含欠安之像。人物表示為上級、領導、當官的,執法者,有錢而富貴者,司機。
坤(kun)坤為地卦像:上坤下坤純陰卦;
坤卦明柔,地道賢生;厚載萬物,執行不息而前進無疆,有順暢之像。坤六爻皆虛,斷有破裂之像,明暗、陷害、靜止,測出行不走,行人不歸。人物表示小人(由天大地小而取)。
震(zhen)震為雷卦像:上震下震八純卦;
震卦重雷交疊,相與往來,震而動起出。震動,震驚鳴叫,驚惕,再三思考,好動。建功立業,聲名大振。森林,樹林。八純卦,吉順而有波折,肝旺易怒,驚恐,肝病,抽筋,傷脾胃。
巽(xun馴)巽為風卦像:上巽下巽八純卦;
巽卦“柔而又柔,前風往而後風復興,相隨不息,柔和如春風,隨風而順。”巽順,順從,進入而下伏。重巽申令,氣功,雙床雙桌相併連,作生意可獲三倍之利,頭髮稀少,草木叢生。活躍,坐不住,靜不下來,測事比和吉。肝膽疾病,坐骨神經痛,股部疼痛,風溼中風,脾胃欠佳。
坎(kan)坎為水卦像:重坎八純卦;
坎卦為二坎相重,陽陷陰中,險陷之意,險上加險,重重險難,天險,地險。險陽失道,淵深不測,水道彎曲,人生歷程曲折坎坷。絕顛聰明,“心誠行有功”。比和卦,謀事順暢可成,但內中有波折。腎,泌尿系統疾病,血病,婦科病,視力差,心臟病。
離(li)離為火卦像:重離八純卦;
離卦離明兩重,光明絢麗,火性炎上,依附團結。離散,離開,分離。凡八純卦互為依託幫助,但又具同性相斥之性。雖比和,但內有衝突,謀事可成,卻有周折,目疾,心臟疾病,高血壓,肺伐症。
艮(gen去聲)艮為山卦像:上艮下艮八純卦;
艮卦山外有山,山相連。不動,靜止,停止,剋制,沉穩、穩定,止其所欲,重擔。兩桌......餘下全文>>
談談陰陽論在故宮建築中的體現!!
北京,是我國曆史上遼、金、元、明、清王朝古都,他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也是世界聞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從公元938年作為遼代的都城起,歷以遼、金、元、明、清各朝代,至今已具有1000多年的建都歷史。在作為都城的漫長曆史上,各個朝代的帝王及其謀臣們為了維護帝王統治,使帝王江山永固、國運長久,對古都北京進行了精心規劃和設計,建設了一系列具有象徵意義的城市建築,力圖通過完善的都城建設,達到“自天佑之,吉無不利”的目的。特別在明清兩代,古都北京的城市建設更加完善,更加威嚴,同時也更加具有神祕色彩,使古都北京具有強烈的首都特點。如今,歷史上那些朝代已經過去了,但卻給後人留下了眾多的歷史文物建築和古蹟,為後人研究古人的都城規劃設計思想,提供了實物依據。
那麼,古都北京是按什麼原理規劃和設計的呢?那些設計格局具有什麼象徵意義,其含意是什麼,其作用和用途又是什麼?筆者經過對古都北京進行多年的實地考察和研究,發現古都北京是按照中國古代最高傳統文化――《周易》原理進行規劃和設計的,是按“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念建造的,古都北京的每一處古老的建築,都蘊含著《周易》古哲的不朽光輝。
《周易》是中國歷史上上古時期的一大奇書,其寓意博大精深,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之淵源,是中國乃至世界公認的古代最高水平的哲學著作和最具權威的歷史文化典籍。《周易》在中國歷史上被尊稱為“眾經之首,大道之源”,對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和文明產生了重大影響。只有沿著《周易》這條脈絡去研究中華傳統文化和文明,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
一 古都北京、天壇、地壇、日壇、月壇 是按《周易》先天八卦原理設計和建造的
北京古城分為內城外城兩部分,今人稱為凸字形城。凸字城的北邊部分稱為內城,建城較早,它是在明朝初年在元大都的基礎上參照明初都城南京城和明朝中都(安徽鳳陽)的設計方案建設起來的。凸字形南邊部分叫外城,建城較晚,它是在明朝後期嘉靖年間建設起來的。開啟古都北京的地圖,我們可以看到,在古都北京內城之外的南北東西四個方位上,分別建有天壇、地壇、日壇、月壇四個古祭壇建築。
天壇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結構最完整的一座古代皇家祭天建築,它位於北京內城之外的南方,公元1420年明朝永樂18年由朱棣皇帝下令修建,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天壇是明清兩朝皇帝於每年“冬至”祭天、“孟春”祈谷、“夏至”祭雨的地方。地壇是公元1530年明朝嘉靖皇帝9年所建,位於北京內城之外的北方。因祭壇拜臺周圍設計有方形澤渠,故原名方澤壇,明朝嘉靖13年改名為地壇。地壇是明清兩朝皇帝祭祖“皇地祗神”即地神的地方,是我國現今儲存最完整的祭地建築。日壇、月壇均為公元1530年明朝嘉靖皇帝9年所建。日壇位於北京內城之外的東方,又叫朝日壇,是明清琺朝皇帝在每年“春分”之日祭祖“太陽神”的地方。月壇又叫夕月壇,位於北京內城之外的西方,是明清兩朝皇帝於每年“秋分”之日祭祖“夜明之神”即“月神”和天上諸星宿神的地方。
祭祀天、地、日、月是中國歷史上由來已久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代,祭祖天、地、日、月已經成為一種制度,戰國時期秦始皇曾在威山(山東榮城成山角)祭日,在萊山(山東掖縣)祭月。西漢成帝年間在當時的都城長安城南郊曾修建“天地之祖”以祭天地,修建“東君祀”以祭日。魏晉南北朝時有春分東郊朝日,祭祖天地神,至今遺名尚存。明朝兩代皇帝修建大型專用建築祭祖天、地、日、月。至今我國有些地方的民間仍保留在春節祭祖“天地之神”的習俗,可見我國祭祖天地日月的習俗淵遠流長。祭祖天地日月是我國古代國家的盛大典禮之一,是帝王統治生涯中的一件......餘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