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什麼傳統節日?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4日

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

我國傳統節日有八個,下面按照公曆日期排列(說明:公曆日期按照2010年。因傳統節日習慣上按農曆計算,所以公曆日期每年會有差異)。

1. 除夕——農曆十二月三十(公曆2月13日)。

2. 春節——農曆正月初一(公曆2月14日)。

3. 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公曆2月28日)。

4. 清明節——農曆二月廿一(公曆4月5日)。

5.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公曆6月16日)。

6. 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公曆8月16日)。

7. 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公曆9月22日)。

8.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公曆10月16日)。

贊助廣告

全部的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

中國傳統節日

第年第一個節氣:打春

(每年的第一個節氣就是“立春”,人們通常叫“打春”。為什麼這麼叫呢?我國曆史上有這樣一種風俗,每年立春這一天,人們穿上節日的服裝,抬著一頭紙糊的大耕牛,載歌載舞上街遊行。遊行後,把紙糊的耕牛抬到縣衙的公堂上,由縣官新自執鞭打三下,意思是:大地回春,趕緊耕種。因此,人們就把立春叫做“打春”。)

一月一日:元旦

(“元旦”一詞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蕭子云《介雅》詩:“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元是開始,第一的意思;旦是會意字,上面的“日”表示太陽,下面的“一”表示地平線。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象徵一天的開始。元旦,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贊助廣告

公曆1月1日,是當今世界公認的元旦節。我國曆代的元旦,日期並不一致。如夏代是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等等。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會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使用“公元紀年法”,將公曆1月1日定為元旦。)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

(又稱“上元節”,即陰曆正月十五日。是我國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在古書中,這一天稱為“上元”,其夜稱“元夜”、“元夕”或“元宵”。元宵這一名稱一直沿用至今。由於元宵有張燈、看燈的習俗,民間又習稱為“燈節”。此外還有吃元宵、踩高蹺、猜燈謎等風俗。我國古代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關係,每月十五,人們迎來了一年之中第一個月滿之夜,這一天理所當然地被看作是吉日。早在漢代,正月十五已被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後來古人把正月十五稱“上元”,七月十五稱“中元”,十月十五稱“下元”。最遲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舉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視。到後來,中元、下元的慶典逐漸廢除,而上元經久不衰。)

三月八日:婦女節

三月十二:植樹節

清明節前一天:寒食

(舊俗中的一個節日,在清明節前一天[一說清明前兩天]。春秋時已出亡多年的晉國公子重耳回國即位[即晉文公],封賞隨其亡的臣子,唯獨漏掉了介之推。介之推於是攜老母隱居綿山[今山西省介休縣東南]。晉文公得知後欲加封賞,尋至綿山,找不到他,便想燒山逼他出來。但介之推堅持不出,結果母子二人俱被燒死。晉文公於是規定每年這一天禁止人們起火燒飯,以寒食表示悼念。後來便形成了在寒食這天寒食、掃墓的風俗。)

四月五日:清明節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五月一日:勞動節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

(陰曆五月初五日為“端午節”。“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五”與“午”互為諧音而通用。是我國的一個古老節日。我國古代最早的愛國詩人屈原

遭讒言被放逐後,目睹楚國政治日益腐敗,又不得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無力拯救危亡的祖國,於是自投汩羅江以殉國。此後,人們為了不使魚蝦吃掉其屍體,紛紛用糯米和麵粉捏成各種形狀的餅子投入江心,這便成為後來端午節吃粽子、炸糕的來源。這風俗已傳到了國外。)

六月一日:兒童節

七月一日:中國共產黨......餘下全文>>

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分別是什麼時候

除夕時間:農曆一年最後一天,即十二月三十,當年十二月是各大傳統節日標誌

小月則在廿九,逢大月則在三十。

春節時間:農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 。

元宵節時間:農曆正月十五

端午節時間:農曆五月初五

中秋節時間:農曆八月十五

重陽節時間:農曆九月初九

小年時間:臘月二十三

中國五大傳統節日是什麼

傳統節日形成,是一個民族或國家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中華傳統節日多種多樣,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遠古先民時期發展而來的中華傳統節日清晰地記錄著中華民族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自2008年起,國家法定節假日中,新加了清明、端午、中秋三個傳統節日。中國的五大傳統節日:春節(含元宵節) 清明節 端午節 中秋節 重陽節。

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中國八大傳統節日 1、春節: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也是最熱鬧的一個古老節日。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

2、元宵:農曆正月十五。元宵意指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又稱為“上元節”。

3、清明: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同時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

4、端午:農曆五月初五。

5、七夕:農曆七月初七,中國古代的情人節。也有人稱為 “乞巧節”或“女兒節”。

6、中秋: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7、重陽:農曆九月初九。叫“登高節”,習俗有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現在我國又將九月初九定為敬老節。

8、冬至: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以下節日未特定說明皆按農曆(又稱夏曆、陰曆)來算:

1、正月初一 春節,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種名稱

2、正月初五 路神生日

3、正月十五日 上元節(元宵節)

4、二月初二 春龍節 又叫龍抬頭 青龍節

5、二月十五 花朝節

6、清明節的前一天 寒食節

7、三月初三 上巳節 傳說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

8、春分後十五日 清明節(現定陽曆四月五日)

9、四月初八日 佛誕日,又有牛節之稱過了這天牛就要下地了.

10、五月初五 端午節

11、夏至節

12、六月六 晒伏節“六月六,晒紅綠。”埂“姑姑節”“六月六,請姑姑”,在古代還是另外一個節日,名叫天貺(賜贈的意思)節,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個節日,叫做翻經節。

13、七月七日, 習稱七夕、七月七、乞巧節

14、七月十五日 中元節,又稱鬼節,盂蘭盆節。

15、七月三十 地藏節

16、八月十五日 中秋節

17、九月九日 重陽節

18、十月初一 十月朝,又稱祭祖節

19、十月十五日 下元節

20、十一月二十二日 冬至

21、十二月八日 臘八節

22、臘月二十三日 祭灶節,祀灶日,俗稱“過小年”,亦稱小年、小年下、小年節

23、臘月的最後一天 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節夜、大盡等,民間稱年三十、大年三十

還有幾位聖賢的誕辰日:

關帝誕:六月廿四

至聖先師孔子誕:八月二十七

蒼頡至聖先師誕 :三月廿八

魯班公誕:六月十三日(五月初七)

伏羲誕辰:五月十三日(傳說中龍的生日)

炎帝神農誕:四月二十六日

黃帝誕辰:二月初二

諸葛孔明誕辰:七月二十三日

孟子誕辰:四月初二

岳飛誕辰:二月十五

老子誕辰:二月十五日

釋迦佛陀誕辰:四月初八

屈原誕辰:正月二十一

六祖慧能誕辰:二月初八

附1:

臘月二十三/二十四 祭灶

臘月二十七/二十八 洗浴

臘月二十九 小除夕

正月初二 祭財神

正月初三 燒門神紙/穀子生日/小年朝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 民俗一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

正月初七 人日/攤煎餅/吃七寶羹 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

正月初八 穀日/順星 眾星下界之日 也稱“祭星”、“接星”

正月初十 石頭生日 “石不動”“十不動” 老鼠嫁女

附2:其它節日:

“半年節” 有六月十五日的、六月十四的、六月六的、六月五日的、也有六月初一日之說!

觀音誕: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十一月十九,觀音菩薩的信仰已經超出了佛教的範圍,他是一種文化,是一種願望!

七月初一日,俗稱開息門

填倉節:中國漢族民間傳統祭祀節日,在農曆正月二十五日。又叫添倉節、天倉節,是祭祀倉神的節日。

中國的八大傳統節日有哪些???

中國八大傳統節日 1、春節: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也是最熱鬧的一個古老節日。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

2、元宵:農曆正月十五。元宵意指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又稱為“上元節”。

3、清明: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同時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

4、端午:農曆五月初五。

5、七夕:農曆七月初七,中國古代的情人節。也有人稱為 “乞巧節”或“女兒節”。

6、中秋: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訂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7、重陽:農曆九月初九。叫“登高節”,習俗有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現在我國又將九月初九定為敬老節。

8、冬至: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

中國六大傳統節日都是哪六個啊?

中國六大傳統節日簡介

春節

春節又叫陰年,俗稱“過年“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正譁初一有祭灶、祭祖等儀式。

過年要吃餃子,民間春節吃餃子的習俗在明清時已盛行。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半夜子時,這時正是農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餃諧音交,有“喜氣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清明節

清明節一說是由古代的寒食節演變而來。為群眾性的祭掃祖墳的活動。古代清明節的傳統食品大致有這樣幾種,如糖稀(古名“餳”,即以麥芽或谷芽熬煎為液的糖漿)、麥粥、糯米酪、麥酪、杏仁酪、雞蛋以及攪拌了鹽醋的生菜。

吃青團主要是流行於江浙一帶的清明節節日食品。青團是一種用草頭汁做成的綠色糕團,其做法是先將嫩艾、小棘姆草等放入大鍋,加入石灰蒸爛,漂去石灰水,揉入糯米粉中,做成呈碧綠色的糰子。

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端午節也稱端午、端陽。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午節、五月節、浴蘭節……”家家門頭插艾草,兒童戴香囊,脖子、手脖、腳脖系五彩線。日出前取河水洗臉,吃粽子。

閩南的棕子有鹼棕、肉棕和豆棕。鹼棕是在糯米中加入蘇打液蒸熟而成。

七夕節

七夕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麵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後和入麵粉、芝麻,拌勻後攤在案上捍薄,晾涼後用刀切為長方塊,罪尤折為梭形面巧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可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稱為“花瓜”。

中秋節

這是人們一直都喻為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節日。有說每逢佳節倍思親。

中秋賞月,古已有之。而又盛行於宋代。仲秋節的傳統習俗是賞月、祭月、吃月餅。仲秋節吃月餅的習慣在我國曆史悠久。

重陽節

六朝時期登高古俗得到光大,重陽節俗形成,糕類自然成為節令食品。如童謠所謂:“七月劉禾傷早,九月吃糕正好。”唐宋時重陽食糕俗流行,唐稱麻葛糕,宋人已習稱“重陽糕” 。

重陽糕,又叫“菊糕”、“花糕”,古稱“蓬餌”。據說它源自秋糧收割後的歲時飲食風俗“嘗新”,後來發展成一種應節食品。它以麵粉、米粉(江米和黃米)、小米和豆等為原料,再加上棗蒸制而成。從唐朝起,重陽糕上要用竹籤插重陽旗,這種小旗以五色紙縷為花紋,中嵌“令”字,取吉慶之意。重陽吃糕,也因為“糕”與“高”同音,寓有步步高昇、前途光明的意思。

相關問題答案
中國有什麼傳統節日?
我國有什麼傳統節日?
水族有什麼傳統節日?
漢族有什麼傳統節日?
回族有什麼傳統節日?
布依族有什麼傳統節日?
壯族有什麼傳統節日?
白族有什麼傳統節日?
八月有什麼傳統節日?
彝族有什麼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