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算命?
朱元璋微服私訪遇神算 民間小故事
人物:
朱——明太祖朱元璋;
劉——算命先生劉日新。
內容:
(元朝衰敗,朱元璋來勢凶猛。儘管如此,急性子朱元璋還是按捺不住,把算命先生劉日新請到軍營來推命。)
朱:吾命如何?
劉:將軍當極富、極貴。
(接著,劉為朱麾下諸將校推算,不是公就是侯,皆是大富大貴命。)
朱(怒):忽悠,何不言官職?
劉(請朱屏去左右):極富者,富有四海;極貴者,貴為天子也。
朱(喜):哈——哈。
(後來,眾所周知,朱當上了皇帝。四年了,朱突然想起劉,令人將劉召來。)
朱:欲貴乎?
劉:不願。
朱:欲富乎?
劉:不願。
朱:汝何所欲?
劉:臣所欲者,求一符可以遍遊天下耳。
(朱就在所揮白扇上題詩一首:“江南一老叟,腹內羅星斗;許朕作君王,果應神仙口;賜官官不要,賜金金不受;持此一握扇,橫行天下走。”)
劉(接扇):謝主龍恩。
(皇帝御扇,猶為通行證。劉手持此扇遍遊明朝天下山水,十二年後回家,忽對妻子說:“我當死於非命,所以回來了。”一日,南京都督藍玉從雲南平叛回來,見到劉就問前程。劉說:“將星已見於樑地,將軍當封樑國;但七日後必有一險。我當與將軍同死。”玉後果被朱封為樑國公。一日,玉身穿紅袍站班待朝,在初升太陽的照映下,威風凜凜。朱望了望玉,對身邊的人說:“此將軍不獨外邦人畏之,朕亦膽寒矣。”張尚書與玉同往雲南,因不睦而結怨;聽朱這般說話,認為發洩的機會來了,對朱說:“此人在陛下前不妨,但恐非少主臣也。”朱由是決意誅殺玉。玉臨刑時嘆了一聲:“神乎,劉先生之言!”人問“劉先生”為何人,玉說:“劉日新。”朱知道後,抓捕劉。)
朱:汝與藍玉算命?
劉:曾算。
朱:汝命盡幾時?
劉:盡今日。
朱:朕成全汝。
(朱殺劉。)
西北牛一佩服劉:富與貴皆不願,赴死也平靜。如此算命先生也是個人物,配得傳頌。——————來源中國易經研究學會
朱元璋曾經找算命的算大明王朝的命運,那人說,起於東北,終於西南。有史書依據嗎?
沒有。再說,大明王朝起源地在可以是安徽鳳陽,可以是南京,怎麼會是起源東北?
稱骨算命.朱元璋是多重?
那怎麼可能知道。
朱元璋投軍之前找誰卜卦 吳晗的朱元璋傳說是湯和。然而明朝那些事兒中卻說是周德興 到底是怎麼回事啊
參考一下,據《明實錄》是這樣寫的“上歸念無所逃難甚憂之乃禱於神曰今兵難如此吾欲出避兵志無所定願於神卜之出與處孰吉明以告我祝已投卜凡三俱不吉 上曰出與處既不吉無乃欲吾從雄而後昌乎一投卜而吉”而《明史》是這樣寫的“太祖時年二十四,謀避兵,卜於神,去留皆不吉。乃
曰:“得毋當舉大事乎?”卜之吉,大喜,遂以閏三月甲戌朔入濠見子興”。
朱元璋的歷史
元天順帝天曆元年(1328) 1 九月丁丑,元璋生。
元順帝至元年六年(1335— 1340) 8— 13元順帝三年開始,
彌勒教先後起義被鎮壓。
元順帝至正元年(1341) 14 山東、湖廣、燕南平民為盜,多至三百
餘處。
至正四年(1344) 17 春:淮北大旱,繼以瘟疫,元璋父母兄次兄相
繼病死。秋九月,元璋入皇覺寺為沙彌。一月後,雲遊淮西穎州一帶。
至正五年- 七年(1345— 1347) 18—20 遊方淮西未歸。
至正八年(1348) 21 年底,回皇覺寺。
至正九年- 十一年(1349— 1351) 22— 24 皇覺寺靜待。
至正十二年(1352) 25 閏三月,投郭子興部下為兵。
至正十三年(1353— ) 26 南略定遠,下滁州。
至正十四年(1354) 27 屯軍滁州。
至正十五年宋小明王龍鳳元年(1355) 28 正月,克和州,奉郭子興
命總諸將。
四月,常遇春來歸。
五月,廖永安、俞通海以水軍降,元璋下采石取太平。
小明王命郭天敘為都元帥,張天佑,元璋為左右副元帥。
九月,郭張二帥攻集慶,皆死之。朱元璋盡有郭部。
至正十六年龍鳳二年(1356) 29 二月,攻取集慶,改名應天府,又
遣徐達攻取鎮江。六月,元璋部將鄧愈克廣德。小明王升朱元璋為江南等處行中書
省平章。
至正十七年龍鳳三年(1357) 30 佔長興、常州、寧國、江陰、常熟、
徽州、池州、揚州等地。
至正十八年龍鳳四年(1358) 31 二月,以康茂才為營田使,實施屯
田。十二月,自將攻婺州,改為甯越府。
至正十九年龍鳳五年(1359) 32 克諸暨、衢州、處州等地,命甯越
府立郡學。小明王升朱元璋為儀同三司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左丞相。
至正廿年龍鳳六年(1360)33 陳友諒攻應天,朱元璋大敗之,遂復太
平。徐壽輝舊將以袁州降於元璋。
至正廿一年龍鳳七年(1361)34 元璋擊陳友諒於江州,友諒敗走武昌。
遂分兵取南康、建昌、饒州、蘄州、黃州、廣濟等處,繼下撫州。小明王封元璋為
吳國公。
至正廿二年龍鳳八年(1362)35 元璋受友諒部將胡廷瑞之降,得龍興,
改為洪都府。瑞州、吉安、臨江相繼下。
至正廿三年龍鳳九年(1363) 36 元璋因張士誠將呂士珍攻安豐,親
率軍往救。陳友諒大舉攻洪都,圍八月十五日未下。元璋撤軍回援,與友諒大戰於
鄱陽湖。友諒中流夭而死,其子陳理奔回武昌,元璋親往圍之。
至正廿四年龍鳳十年(1364)37 自立為吳王,建百官。受陳理降,漢
亡。
至正廿五年龍鳳十一年(1365)38 以徐達為大將軍,進攻江北、淮東
張士誠之地,先取泰州高郵。
至正廿六年龍鳳十二年(1366)39 徐達等下淮安濠州宿州徐州等地,
浙東悉歸元璋。五月,令徐達常遇春攻張士誠,連下湖州、杭州,進圍平江。
十二月遣廖永忠迎小明王於滁州,中途沉之於江,宋亡。
至正廿七年(1367)40 徐達等克平江,執張士誠,吳亡。元璋命湯和
等攻方國珍,方降。又以徐達為徵虜將軍,北伐中原。命胡廷瑞等取福建,楊□取
廣西。徐達等下山東諸郡。
元順帝至正廿八年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
41 正月,朱元璋稱帝,國號大明,建元洪武,是為明太祖,立世......餘下全文>>
八字相同的人命運為什麼會有天壤之別?
經常聽到有人說,八字算命是封建迷信活動,是不可信的,人的一生命運是不可能憑生辰八字註定的。而且多數時候,這些朋友會舉出反面例證來,比方說,那些同年同月同日同時出生的人,其人生軌跡卻大相徑庭的事例就會經常被拿來舉證。說到這裡,王浩驊想起了以前看過的一則歷史故事。故事說的是明朝開光皇帝朱元璋,朱元璋在元末農民大起義中,逐漸脫穎而出,推翻元朝統治的同時,也打敗了和他爭奪皇位的其他人。這個過程中,不論順境逆境,他始終堅信軍師劉伯溫說他是真命天子之語,認為自己的生辰八字註定自己是一定會當上皇帝的。所以,在他登基以後,他就特別擔心有和他生辰八字相同的人篡奪他的皇位,暗中專門派人調查天下是不是有和他同年同月同日同時出生的人。別說,還真查到有這麼一個人,出生時間和朱元璋那是一樣一樣的。朱元璋聞聽大驚,下令把對方的詳細情況調查清楚,好採取應對措施。手下人調查的最後結果,讓朱元璋徹底放心了。原來,對方只是個養蜂人。但有趣的是卻出現了一些巧合。養蜂人養的十三箱蜜蜂與朱元璋當時統治的13個省數目相同,養蜂人從十三箱中收取蜂蜜,朱元璋從十三省中收取稅賦;而且,養蜂人的蜜蜂數量與朱元璋所統治的人口大體相等。劉伯溫就告訴皇帝,先天命理是由生辰八字決定的,但是,這個決定還是會受到很多因素影響的,比方說祖墳的風水好壞啦,祖先是否積德行善啦,自己是否努力啦等等。您之所以成為皇帝,還因為您家祖墳的風水有龍脈啊。王浩驊認為,這個故事中劉伯溫回答皇帝疑問的答案,也可以用來解釋這篇文章開始的那個反面例證。生辰八字相同的人,命運大相徑庭,甚至有天壤之別的原因,就在於人的命運還要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諸如風水(包括陰宅風水、陽宅風水)、自身修為、父母行為、出生環境等等。古代有很多勸人積德行善的故事,並用事實告訴大家,積德行善是可以改善運勢的。
朱元璋的簡介
太祖朱元璋,字國瑞,生於1328年,父母早逝,家境貧寒,年輕時曾入寺為僧。1352年率眾投紅巾軍,參加元末的農民起義,攻下南京後運用“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戰略方針。壯大軍力,前後擊破陳友諒,張士誠部,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南京,建元“洪武”。
朱元璋稱帝后半年激北伐軍攻克大都,元亡。統一全國後,朱元璋採取加強封建專>制主義統>治的措施。改革中>央的地方的行>政機構。廢除丞相制,設立六部,直接由皇帝負責。調整軍事機構,推行科舉制度,加強法制。加強了皇帝的統>治。
朱元璋稱帝后,開始大肆誅殺有功之臣,並大興文字>獄。對明處文化思想起了嚴重的束縛作用。
朱元璋在位31年,死於1398年時年71歲。
山西洪洞大槐樹移民的具體情況
山西洪洞大槐樹移民的歷史背景
明朝洪武、永樂年間大規模地移民是有其歷史背景和歷史原因的,這自然要從元末年間的歷史談起。
元朝在中國的統治只有89年,雖然盛極一時,但“只識彎弓射大雕”,到了元代末年,由於蒙古貴族及封建地主對農民殘酷剝削壓迫,階級矛盾與民族矛盾日益激化,水旱蝗疫不斷,民不聊生,使河南、山東、河北皖北等中原地區“道路皆榛塞,人煙斷絕”(《明太祖實錄》卷二十九),人民無法生活下去,只有揭竿而起,反抗元帝國的殘暴統治,僅至正元年( 1341),山東、河北、湖廣等地就以生了百餘次人民反元起義,以後人民起義更加頻繁,力量也越來越大,至正八年方國珍在臺州起義,至正十一年劉福通在穎州起義,號稱紅巾軍,徐壽輝在蘄州起義。至正十二年郭子興、朱元璋在濠州起義,第二年張士誠也在江蘇泰州起義,其後十餘年,特別是劉福通的紅巾軍與軍決戰於兩淮、河南、山東、河北等地,廣大農民紛紛響應,元軍出其精兵銳將與農民軍決戰,攻城掠地,擄掠殺人,幹盡了殘暴之事。至正十二年九月元丞相“脫脫破徐州,遂屠其城”(《元史 脫脫傳》),至正十七年、二十一年元軍察罕帖木兒部與農民軍戰,“兩戰皆敗之,斬首萬餘級”(《元史 察罕帖木兒傳》),至正十八年十一月,元軍“劉起租守順德,糧絕劫民財、掠牛馬、民強壯者令充軍,弱者殺而食之”(《元史 順帝本紀》), 後來元軍正規軍精兵使盡,無力把農民起義軍鎮壓下去,一些地主武裝,為了維護本身利益也配合元軍與農民作戰,山西的王保保(擴廓帖木兒)父子,陝西的李思齊,也出兵豫、陝、魯和兩淮,終於把紅巾軍鎮壓下去。在這些戰鬥中 ,元軍和地主武裝,對農民軍所據之地,多是“拔其地、屠其城”(《元史.順帝本紀》),使豫、魯、蘇北、皖北之民十亡七八,名城揚州城中當時被殺的僅餘有十八家。(《明在祖實錄》卷五)溫縣牛窪村《牛氏族譜》也載:“兵戮河南,赤地千里。”已到了“春泥歸來無棲處,赤地千里少人煙”的境地後來朱元璋出兵江淮, 派派徐達、常遇春北伐,進取山東,收復河南,北定京都,元帝出亡漠北,這樣元末長達十六年的兵亂才算結束。
元朝末年除兵亂之外,水、旱蝗、疫也接連不斷。黃、淮河又多次決口,使中原之地“漂沒田廬無算,死亡百姓無數,村莊城邑多成荒墟。”據《元史》載,僅元朝末年的雨旱災,山東19次、河南17次、河北15次、兩淮地區8次。(《元史.五行志》)”造成“漂沒民廬、死者眾”(《元史.順帝本紀》,“禾不入地、人相食”(《元史.五行志》),至正元年到二十六年,幾乎每年都有特大洪水氾濫,“至正元年,汴梁、鈞州大水...二年四月,睢州儀封縣大水害稼。六月癸丑夜,濟南山水暴漲,衝東西二關,流小清河,黑山、天麻、石固等寨及臥龍山水通流入大清河, 漂沒上下居民千餘家,溺死者無算。三年二月,鞏昌寧遠、伏羌、成紀三縣,山崩水湧,溺死者無算。 五月黃河決白茅口。七月,汴梁中牟、扶溝、尉氏、洧川四縣,鄭州滎陽汜水、河陰三縣大水。四年五月,霸州大水。六月,河南鞏縣大雨,伊、洛水溢,漂民居數百家。濟寧路兗州、 汴梁、鄢陵、通許、陳留、臨穎等縣大水害稼,人相食。七月,灤河水溢位平地丈餘,永平路禾稼廬舍漂沒甚眾。東平路東阿、陽谷、汶上、平陰四縣,衙州西安縣大水……五年七月,河決濟陰,漂官民亭舍殆盡。十月,黃河氾濫。七年五月黃州大水……八年正月辛亥,河決,陷濟寧路。六月已醜,中興路鬆滋縣驟雨,水暴漲,平地深丈有五尺餘,漂沒六十餘里,死者一千五百人。是月,膠州大水。七月,高密縣大水。九年七月中興路公安、石首、潛江、監利等縣及沔陽府大水。夏秋,蘄州大水傷稼……
十二年六月,中......餘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