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姓名人?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0日

韓姓歷史名人

韓信:西漢初期官至大將軍,封為楚王,後貶為淮陰侯。著名軍事家。他智勇雙全,治軍嚴明,輔佐劉邦平定天下,屢建奇功,運籌帷幄於千里之外,有“韓信點兵,多多益善”之頌。與張良、蕭何並稱“興漢三傑”。著有《兵法》三篇。

韓愈:唐朝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首,首開宋明理學之先河。他還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稱為“百代文宗”。

韓非:戰國末期思想家,法家創始人韓國公族(今河南禹州人),與李斯同師事荀卿。他縱觀天下形勢,集法家思想之大成,提出“緣道理以從事”,實現“法、術、勢”合一,以收“道法萬全”之效果。

贊助廣告

韓湘子:道教八仙之一。唐朝韓愈的侄孫子。生性放蕩不拘,不好讀書,只好飲酒,世傳其學道成仙,在二十歲時去洛下探親的時候,傾慕山川之趣而一去不返,二十多年音訊全無。在唐元和年間,忽然回到長安,衣衫破舊,行為怪異,韓愈讓他入學校和學生們讀書,但韓湘子和學員討論時一言不發,只跟下人賭博,喝醉了就睡在馬房中睡三天五日,或露宿街頭,韓愈擔心不已,問他“人各有所長,就算小販也有一技之長,你如此胡鬧,將來能做什麼呢?”韓湘子說:“我也有一問技巧,只是你不知道。”韓愈問:“那你能做什麼?”當時正值初冬季節,令牡丹花開數色,又嘗令聚盆覆土,頃刻開花。韓湘子後傳說跟呂洞賓學道。位列仙班。

贊助廣告

韓復榘:河北省霸縣人,行伍出身,是馮玉祥十三太保之一,後脫馮附蔣,任山東省主席八年,捕殺大批共產黨員、人民群眾,鎮壓共產黨領導的農民武裝暴動。同時截留地方稅收,擴充自己的軍隊,與蔣介石的中央保持半獨立關係。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三集團軍總司令,負責指揮山東軍事,承擔黃河防務。日軍進攻山東時,不戰而放棄山東。後又與劉湘等人密謀倒蔣。1938年1月11日被蔣介石邀至開封參加北方將領會議。後扣押至漢口,24日以“違抗命令,擅自撤退”罪被處決。

韓 當:字義公,幽州遼西郡令支縣(今河北省遷安)人,與右北平郡人程普都是幽州人,三國吳名將、都督。因為長於弓箭、騎術,膂力過人,武藝高強,英勇善戰,被孫堅賞識。參加過多次重要戰役,佐孫氏屢建戰功,熟悉水戰,勇猛過人。222年夷陵之役,與大都督鎮西將軍陸遜、昭武將軍朱然共同在南郡的涿鄉攻擊並大破蜀軍。轉任為威烈將軍,封都亭侯。曹魏的上軍大將軍曹真攻擊南郡,韓當保守東南方,在邊境身為將帥,激厲將士同心固守,又敬重督司,遵行法令,孫權稱善。223年,封石城侯,升遷為昭武將軍,遙領荊州冠軍郡太守,後來又加都督的稱號。統帥敢死及解煩營兵萬人,討伐丹陽郡賊寇,擊破。旋即病逝。兒子韓綜承襲侯爵、統領兵馬。

韓 滉:唐代畫家。字太沖,長安(個陝西省西安)人。德宗朝宰相,這樣一位高官顯貴,卻尤好畫田家風俗,人物水牛曲盡其妙。《宣和畫譜》記載他有作品三十六件,其中表現農村生活與生產的就有二十四件。他的畫,與張萱、周棠所表現的綺羅人物有所不同,兩者似不可比,把選材重點從宮廷、豪門生活擴大到當時的農村,這是我國風俗畫發展中的 大進步。韓滉描寫農家風俗的繪畫,至今傳世的只有這幅《五牛圖》。

韓 偓:唐代詩人。字致堯(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號玉山樵人,京兆萬年(今陝西省西安)人。龍紀元年(889年)進士。歷任左拾遺、刑部員外郎、翰林學士、中書舍人、兵部侍郎等職。昭宗倚重之,欲拜相,固辭不受。後因忤朱溫,兩遭貶謫。又詔復為翰林學士,懼不赴任,入閩依王審知。他十歲能詩,李商隱贊為“雛鳳清於老鳳聲”(《韓冬郎即席為詩相送一座盡驚》)。詩多感時傷亂之作,頗具風骨。而其《香奩集》則輕薄香豔,開“香奩體”詩風。著有《玉山樵人集》等......餘下全文>>

歷史上韓姓名人有哪些?

韓非子、韓信、韓愈

韓姓輩分排行

韓姓輩分是:福、景、自、守、玉、有、明、(奉)、萬、巨集、思、義、巨、曉、懷、孟、永、茂、廣、連、文"二十輩.

姓 氏 來 源

姓氏: 韓 祖籍: 韓國

祖宗: 韓武子 郡望: 南陽郡

分類: 以國為氏

歷史名人

戰國未期法家始祖韓非子著<韓非子>五十餘篇,受到歷代法治者的重視。漢初的大將淮陰候韓信,是輔助劉邦得天下的興漢三傑之一。唐代“文起八代之衰”的大文學家韓愈, 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此外,還有西漢“韓詩學”的開創者韓嬰,唐代的太子少師韓休、詩人韓羽和韓屋、畫家韓翰,宋代大臣韓琦、名將韓世忠等,都是韓氏族譜中光耀門楣的人物。"

姓氏來源

韓姓出自於姬姓,周成王的弟弟是韓國的始祖,屬地在今山西河津東北。春秋時其後裔武子,事晉有功,被 封於韓原,以封邑為姓,稱韓武子,後世開始有了韓姓。他的後代在晉國把持要職,非常顯赫,後來與趙、魏二姓三分晉國,並稱七雄,疆界在今山西東南和河南中部。韓氏的另一姓源是少數民族改姓為韓。“出大汗氏,後改為韓氏。”(見《魏書.官氏志》)。目前的韓姓中國人,除極少數具有少數民族的血統外,絕大部分均屬姬姓的黃帝后裔。韓姓的最早發源地是山西,然後繁衍到陝西、河南,最後播遷到全國。韓國為秦所滅之後,韓王室後代大多聚居在今河南的潁川。到西漢未年王莽篡權時,韓騫舉族移居南陽,在當地迅速發展起來。所以,中國的韓姓,一直以河南潁川和南陽兩地為最多。這兩個地方也就成了中國韓姓族人的發源中心,後來散播到各地的韓氏,大多都是來自這兩個地區。

韓姓的名人故事作文

名人故事:深度解讀-韓愈_3000字

作者: 佚名 | 四年級 26個人點贊 2011-09-29

韓愈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寫得好是真的。所以,我讀韓愈其人是從讀韓愈其文開始的,因為中學課本上就有他的《師說》、《進學解》。課外閱讀,各種選本上韓文也隨處可見。他的許多警句,如:“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等,跨越了一千多年,仍在指導我們的行為。

但由文而讀其人卻是因一件事引起的。去年,到潮州出差,潮州有韓公祠,祠依山臨水而建,氣勢雄偉。祠後有山曰韓山,洞前有水名韓江。當地人說此皆因韓愈而名。我大惑不解,韓愈一介書生,怎麼會在這天涯海角霸得一塊山水,享千秋之禮呢?

原來有這樣一段故事。唐代有個憲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導下國內佛事大盛,公元819年,又搞了一次大規模的迎佛骨活動,就是將據稱是佛祖的一塊骨迎到長安,修路蓋廟,人山人海,官商民等舍物捐款,勞民傷財,一場鬧劇。韓愈對這件事有看法,他當過監察御史,有隨時向上面提出誠實意見的習慣。這種官職的第一素質就是不怕得罪人,因提意見獲死罪都在所不辭。所謂“文死諫,武死戰”。韓愈在上書前思想好一番鬥爭,最後還是大義戰勝了私心,終於實現了勇敢的“一遞”,誰知奏摺一遞,就惹來了大禍;而大禍又引來了一連串的故事,成就了他的身後名。

韓愈是個文章家,寫奏摺自然比一般為官者也要講究些。於理、於情都特別動人,文字鏗鏘有力。他說那所謂佛骨不過是一塊髒兮兮的枯骨,皇帝您“今無故取朽穢之物,親臨觀之”,“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舉其失,臣實恥之。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諸水火,永絕根本……豈不盛哉!豈不快哉!”並說:這佛如果真的有靈,有什麼禍殃,就讓他來找我吧(“佛如有靈,能作禍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這真有一股不怕鬼,不信邪的凜然大氣和獻身精神。但是,這正應了我們現時說的,立場不同,感情不同這句話。韓愈越是肝腦塗地陳利害表忠心,憲宗就越覺得他是在抗龍顏,揭龍鱗,大逆不道。於是,大喝一聲把他趕出京城,貶到八千里外的海邊潮州去當地方小官。

韓愈這一貶,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因為這不同於一般的逆境,一般的不順,比之李白的懷才不遇,柳永的屢試不第要嚴重得多。他們不過是登山無路,韓愈是已登山頂,又一下子被推到無底深淵,其心情之壞可想而知。他被押送出京不久,家眷也被趕出長安,年僅12歲的小女兒也慘死在驛道旁。韓愈自己也覺得實在活得沒有什麼意思了。他在過藍關時寫了那首著名的詩。我向來覺得韓愈文好,詩卻一般,只有這首,胸中塊壘,筆底波濤,確是不一樣: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聖朝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這是給前來看他的侄孫寫的,其心境之冷可見一斑。但是,當他到了潮州後,發現當地的情況比他的心境還要壞。就氣候水土而言這裡還算富庶,但由於地處偏僻,文化落後,弊政陋習極多極重。農耕方式原始,鄉村學校不興。當時在北方早已告別了奴隸制,唐律明確規定了不准沒良為奴,這裡卻還在買賣人口,有錢人養奴成風。“嶺南以口為貨,其荒阻處,父子相縛為奴。”其習俗又多崇鬼神,有病不求藥,殺雞殺狗,求神顯靈。人們長年在渾渾噩噩中生活。見此情景韓愈大吃一驚,比之於北方的先進文明,這裡簡直就是茹毛飲血,同為大唐聖土,同為大唐子民,何忍遺此一隅,視而不救呢?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同在一片藍天下,人人都該享有愛。按照當時的規矩,貶臣如罪人服刑,老老實實磨時間,等機......餘下全文>>

歷史上姓韓的女名人

翼敬皇后韓氏(?-?),後周義祖郭蘊妻。韓氏事蹟不詳,只知她嫁與後周義祖及生後周慶祖郭簡,後來贈封陳國夫人。廣順元年(951年)五月,後周太祖郭威即位,追尊韓氏諡號為翼敬皇后。

恭淑皇后韓氏(?-1200年),相州(今河南安陽)人,南宋皇帝宋寧宗趙擴的皇后,為寧宗時期權臣韓侂冑的族人,父韓升揚州觀察使,母莊氏封安國夫人。淳熙十二年(1185年)八月嫁給趙擴,封新安郡夫人,晉崇國夫人。趙擴即位為寧宗後立為皇后,慶元六年(1200年)病逝,諡曰恭淑,葬永茂陵。、

這兩位應該算的上歷史上出名的韓姓女子了。古代能留下姓名的女人還真不多

韓姓的姓氏名望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韓姓歷代名人342名,佔總名人數的0.75%,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二十三位;韓姓的著名文學家佔中國曆代文學家總數的0.58%,排在第四十四位;韓姓的著名醫學家佔中國曆代醫學家總數的0.55%,排在第四十位;韓姓的著名美術家佔中國曆代美術家總數的0.47%,排在第四十七位。 姓名生卒年籍貫主要成就韓非約前280-前233年河南禹州戰國末期思想家,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韓王信?-前196年韓國(今山西、河南一帶)漢初將領,韓國太尉韓信前231年-前196年淮陰漢初三傑、軍事家,封淮陰侯。韓延年?-前99年郟城(今河南郟縣)漢朝成安侯韓安國?-前127年樑成安(今河南汝州)漢朝宰相,一代名臣韓當?-226年遼西郡令支縣(今河北遷安)東吳名將韓雄生卒年不詳河南東垣北周將領韓擒虎538年-592年東垣(今河南新安)大隋上柱國韓愈768年-824年河陽(今河南孟州)唐朝文學家韓瑗606年-659年京兆三原(今陝西三原)唐朝宰相韓休672年-739年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擔任宰相,犯言直諫韓滉723年-787年長安(今陝西西安)唐代畫家,宰相韓偓約842年-約923年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詩人,著有《玉山樵人集》韓令坤923年-968年磁州武安(今河北武安)北宋開國名將韓延徽882年-959年幽州安次(今河北安次)遼朝宰相韓崇訓955年-1010年磁州武安(今河北武安)檢校太傅韓琦1008年-1075年相州安陽(今河南安陽)三朝宰相韓彥直生卒年不詳綏德(今陝西綏德)尚書,宋朝名臣韓世忠1089年-1151年延州(今陝西綏德)韓家軍統領,昭勳閣二十四功臣之一韓侂冑1152年-1207年安陽(今河南安陽)追封岳飛、開禧北伐韓山童?-1351年欒城(今河北欒城)元末紅巾軍領袖韓林兒?-1366年欒城(今河北欒城)元末紅巾軍領袖韓爌1564年-1644年山西永濟大明內閣首輔韓文1441年-1526年洪洞(山西洪洞)太子太傅,尚書韓錦雲1806年-1874年海南省文昌縣雲南糧儲道 韓復榘1891年-1938年直隸霸州(今河北霸州)民國山東省政府主席韓有文1912年-1998年青海化隆新疆政協副主席韓先楚1913年-1986年湖北紅安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上將韓俊卿1916年-1966年籍貫不詳旦角演員韓文藻1923年-上海愛德基金會祕書長韓正1954年-浙江慈溪上海市委書記 (以上,為部分韓姓名人)

求韓氏的起源?(及代表人物)~~

[韓氏屬地]

南陽郡,今河南南陽縣。

[韓氏來歷]

《通志·氏族略》中記載,韓姓是以國為氏。韓姓由姬姓分化出來,周武王姬發之子、周成王之弟被封於唐(今山西翼城西),史稱唐叔虞。唐叔虞後裔成師之子萬在晉國做官,後被封於韓原(今陝西省韓城縣以西),萬(即韓武子)的子孫後代就以封地為氏,姓韓。韓武子後裔韓虔(即韓景侯),同晉國的趙氏、魏氏“三家分晉”,分別建立了韓國、趙國和魏國。韓國於公元前403年被周王室承認為諸侯,建都平陽(今山東臨汾縣)。

[韓氏名望]

韓姓子孫在中國歷史上有著不平凡的業績,名人代代出。首先是戰國末期的哲學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韓非,所著的《韓非子》集法家學說之大成,備受歷代法治者的重視。西漢諸侯王韓信,曾輔佐劉邦奪得天下,是一名有勇有謀,戰績卓著的大將,善將兵,自稱“多多益善”。西漢人韓嬰,是今文詩學“韓詩學”的開創者。唐代,韓姓宰相就有四人,還有著名文學家、哲學家韓愈,提倡“古文運動”,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詩求新求奇,提出以文為詩,對宋詩影響甚大。此外,唐代還有畫家韓幹等人。南唐善為文的光政殿學士韓熙載、北宋大臣韓琦、南宋名將韓世忠、金國音韻學家韓道昭等也是韓氏中的佼佼者。近現代則有著名的化學家韓組康,他是我國極譜學的先導者,其研究成果有很多都填補了我國在儀器分析方面的空白。

韓姓在當今中國是第二十五大姓。

韓姓輩分排行

韓姓輩分是:福、景、自、守、玉、有、明、(奉)、萬、巨集、思、義、巨、曉、懷、孟、永、茂、廣、連、文"二十輩.

姓 氏 來 源

姓氏: 韓 祖籍: 韓國

祖宗: 韓武子 郡望: 南陽郡

分類: 以國為氏

歷史名人

戰國未期法家始祖韓非子著<韓非子>五十餘篇,受到歷代法治者的重視。漢初的大將淮陰候韓信,是輔助劉邦得天下的興漢三傑之一。唐代“文起八代之衰”的大文學家韓愈, 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此外,還有西漢“韓詩學”的開創者韓嬰,唐代的太子少師韓休、詩人韓羽和韓屋、畫家韓翰,宋代大臣韓琦、名將韓世忠等,都是韓氏族譜中光耀門楣的人物。"

姓氏來源

韓姓出自於姬姓,周成王的弟弟是韓國的始祖,屬地在今山西河津東北。春秋時其後裔武子,事晉有功,被 封於韓原,以封邑為姓,稱韓武子,後世開始有了韓姓。他的後代在晉國把持要職,非常顯赫,後來與趙、魏二姓三分晉國,並稱七雄,疆界在今山西東南和河南中部。韓氏的另一姓源是少數民族改姓為韓。“出大汗氏,後改為韓氏。”(見《魏書.官氏志》)。目前的韓姓中國人,除極少數具有少數民族的血統外,絕大部分均屬姬姓的黃帝后裔。韓姓的最早發源地是山西,然後繁衍到陝西、河南,最後播遷到全國。韓國為秦所滅之後,韓王室後代大多聚居在今河南的潁川。到西漢未年王莽篡權時,韓騫舉族移居南陽,在當地迅速發展起來。所以,中國的韓姓,一直以河南潁川和南陽兩地為最多。這兩個地方也就成了中國韓姓族人的發源中心,後來散播到各地的韓氏,大多都是來自這兩個地區。

歷史上第一個姓韓的人是誰???

【權威解答】

歷史的第一個姓韓的人,也就是普天之下韓姓的第一代先祖,就是春秋時晉國宰相,軍政首腦~韓厥!其職務相當於現在的大國總理,三軍總司令兼司法部,監察部,公安部,最高檢,最高法及中紀委的最高聯合總負責人!...!!是當時具有樸素民本思想的一代名相!...!!

【專業解答】

為什麼是韓厥而不是其他人呢?其實,筆者只要稍加分析,你就可以明白:

1-韓流,顯然不是韓姓第一人!首先,他的子孫沒有姓韓的,顓頊帝仍然姓姬姓,而顓頊的子孫是李姓,趙姓等等眾多姓氏,並沒有韓姓;其次,韓流只是一個名字而以,準確的說應該叫姬韓流,而他的兒子就是姬顓頊;再次,韓流只是上古傳說中的人物,且人首獸身,存不存在尚且兩說,後世之說又從何談起??

2-韓終,上古仙人韓終,首先,他是個神仙,神仙能結婚嗎?另外,歷史記載韓終舉家遷往東國(即當今韓國),朝鮮歷史上的檀君原型很可能就是韓終,也就是說,韓終在中原根本沒有子孫存在,他的子孫很可能就是當今的三韓子民,和廣大華夏韓氏沒有任何關係,說白了,韓終就是一個神話中的人物,存不存在尚且兩說,即便是他存在,那麼他在中原也沒有後世子孫!所以,韓終可排除。

3-韓浞,歷史中的頗具爭議性的人物,當然,成者為王敗者寇,他好壞咱先暫且兩說,當年少康復國,韓浞戰敗被殺,歷史清清楚楚記載了其“子孫皆歿”,什麼意思?也就是他的子孫全被夏朝殺光,根本沒有後人傳世...所以,韓浞也肯定被排除!

4-周武王次子,西周韓國宗室;此韓國是出自周王室的一個小支系,立國三百年後被春秋晉國所滅,之後關於這個國家的一切歷史便再無記載,另外因為王室姓姬,至於王室後人是否姓韓很難考證,關鍵是當今韓氏的任何一家的家譜中都沒有此韓國的記載,言外之意,它與當今韓姓是遠親(都是周王族分支),卻沒有任何血緣傳承上的關係!可排除!

5-韓萬...韓萬,是韓姓歷史中的重要節點性人物,雖然許多家譜將他追尊為韓姓的第一代先祖,而他本身也是韓國(邑國-封邑之國,子級,晉之屬國)的開國之君,但是,當時韓萬仍然姓姬,是晉武公的親叔父,是宗室重臣,韓只是他的封地,並不是他的姓氏;且傳數代之後,由於晉國宗室內亂,新繼位的國君大力打壓清除宗室,姬萬子孫到簡這一代已完全被邊緣化,封地盡失,完全沒落,簡也英年早逝,要不然,簡的兒子厥也不用從小寄養在趙氏家中了...因此,韓萬一直到韓簡,其實際的名字只是姬萬,姬簡而以!

6-韓虔,是戰國韓國的正試開國之君,但,韓虔卻絕對不是韓姓的第一代先祖!百度百科韓姓詞條顯然是錯誤的,此條只是上百個韓姓詞條版本中的最後更新的一個,由級別較多的網民編寫,錯誤很多,是質量很差的一個版本;韓虔,只是韓厥的子孫,韓國基業的奠定者事實上是由韓厥來完成的,因為,從韓厥開始,靠著個人的不懈奮鬥和卓越的才華,韓厥最終奮鬥成了晉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丞相,大元帥和大司馬,不僅重獲封地,而且正試以封地韓為姓,而韓氏也是從韓厥開始,便再也沒敗落過...這裡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韓厥以韓為姓,並不僅僅是為了紀念先祖,更是為了和舊有的晉國宗室劃清界線,因為,在當時那個年代,改姓是需要國家認可與認證,尤其韓氏還是晉的舊宗族,但一旦改姓成功之後,便可以避免宗室的屠殺與洗戮,因為,你已經改姓,與宗室已遠親近鄰,宗族再內鬥,與你也沒關係了...所以,韓厥是極其明智與睿敏的,做為春秋的一代名相,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與軍事家,韓厥是當之無愧的韓姓第一人,普天之下所有漢族韓姓子孫的第一代先祖!...!!

★★★

天行健,君子當以自強不息!...!!

囍♥囍♥囍ϖ......餘下全文>>

韓姓由來,族譜是怎麼排列的?

姓氏起源

出自姬姓,以邑為氏或以國為氏,為唐叔虞之後裔。曲沃武公滅掉了周成王之弟所建立的韓國,封其小叔叔姬萬於韓,稱為韓武子,武子的曾孫韓厥以封邑為氏,稱韓氏。韓厥7世孫建立韓國,公元前230年被秦所滅後,其宗室子孫遂以國為氏,稱韓姓,並大都聚居於穎川郡。

是周代晉國的始祖唐叔虞的後代。唐叔虞是周成王的弟弟,叔虞兒子被稱為晉侯。晉侯的後代畢萬,曾被封在韓原。畢萬的後代就用封邑為名"韓"作為姓氏。

以國為姓。韓國為戰國七雄之一,開國君主是春秋時晉國大夫韓武子的後代虔。韓被秦滅後,韓國國君的後代,有的就以國名"韓"為姓。

以少數民族的複姓改為韓姓。後魏,鮮卑族有二字姓"大汗"氏,孝文帝改革時,以"汗"與"韓"音相近,改單姓韓。

以人名為姓。傳說,上古時黃帝有子昌意,昌意生子韓流,其後有韓經,堯時為仙人,韓經之後遂為韓姓。

聚集地(遷徙分佈)   秦滅韓,"盡其地為穎川郡",並以韓國舊都陽翟為治所,此後,"穎川"便成為韓氏的發展繁衍中心。秦漢時期,韓氏播遷於今江蘇、浙江、四川、山東、甘肅、河北、北京及北部一些地方。其中,韓襄王子孫韓王信於西漢初逃到匈奴,其子頹當、孫嬰於漢文帝時歸漢;西漢末年,頹當的玄孫韓騫,避王莽之亂,徙居南陽堵縣。唐憲宗時,河南河陽人韓愈被貶為潮州刺史,是為韓氏入廣東最早者。唐朝末年,河南固始韓氏隨王潮、王審之入閩,在福建安家落戶,清代康熙年間,大陸韓氏已有遷入臺灣者,此後,有的向海外發展,移居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及歐美一些國家。

臺灣的韓姓,多在臺北、基隆、陽明山、新竹、臺南、臺中、高雄等地,人數最多的是新竹縣。臺灣文獻所載,韓氏由閩、粵入臺,始於清康熙年間。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朱一貴起義有位叫韓任賢的義民已住在下淡水港多年。當然,這位韓任賢並不是韓氏入臺的始祖,在他之前還有先人,有待進一步考據。不過大陸韓姓大批入臺則是清康熙之後的事了。

堂號

"泣杖堂":漢朝時候,韓伯愈最孝。一次他犯了過,母親用柺杖打他,他的眼淚像下雨一樣掉下來。母親很奇怪地問:"我過去打你,你都是歡歡喜喜地接受,今天為什麼掉淚呢?"伯愈哇地一聲哭了出來,對母親說:"娘呀!過去您打得疼,我知道母親健康有力,所以喜歡;今天杖落在我身上,我一點兒感不到疼了,我知道母親體力衰弱了,所以難過得掉淚。"

"昌黎堂":唐朝大文學家韓愈,河北昌黎人。他一生從事古文運動,反對駢體文的華而不實,主張恢復秦、漢時的散文體。歷史上稱他"文起八代之衰"。

韓姓堂號也為"穎川"、"南陽"。

家乘譜牒

山西:汾陽韓氏支譜不分卷、汾陽韓氏支譜四卷、洪洞韓氏家譜

上海:松江韓氏支譜二卷、韓氏文若公支宗譜

江蘇:韓氏宗譜二卷、韓氏家乘十二卷、雲東韓氏家譜五卷、晉陽韓氏世譜

浙江:蕭山義橋韓氏家譜十卷、湘南韓氏宗譜六十八卷、相韓家譜、鹹安韓氏宗譜十六卷

安徽:韓氏宗譜不分卷、南陽郡韓氏族譜

甘肅:禮縣韓氏家譜不分卷、韓氏世系源流四卷

江西:袁郡韓祠主譜三卷、韓煥先祠主譜四卷、韓氏族譜、韓氏榮公支譜歷史名人

韓 信:西漢初期官至大將軍,封為楚王,後貶為淮陰侯。著名軍事家。他智勇雙全,治軍嚴明,輔佐劉邦平定天下,屢建奇功,運......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歷史上韓姓名人?
韓姓名人?
歷史上的韓姓名人?
歷史上姓韓的名人?
姓韓的名人明星有哪些?
姓韓的名人的資料?
姓韓的名人有哪些?
姓韓的名人?
藍姓名人?
歷史上張姓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