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的來歷?

General 更新 2024年07月04日

三月三來歷和習俗

每年農曆三月初三(以下簡稱“三月三”),大地回春,春陽萌動。我國部分地區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都以各種形式歡度這一傳統節日。三月三源於我國古代的“上巳節(古時以農曆三月上旬巳日為‘上巳’,又稱‘修鍥節’)”,是周代華夏族民間一祓禍祈福的節日,上巳節原初的意義就是以巫術信仰為依託舉行的乞婚配、求生育習俗活動,後演變成為我國古老的男女相戀的歌節。漢代,三月“上巳”被確定為節日。魏以後,將上巳正式定為夏曆三月初三日,即春楔,作為每年歲時中的重要節令。到晉朝時,上巳修鍥已演變為春遊踏青和水邊宴飲的娛樂性節日。宋元時,上巳節春遊踏青逐步讓位於清明節,流楔遊戲已不限於三月三。廣西三月三,有的地方又稱“三月三歌節”,是壯族的傳統歌節;有的地方則是祭祖掃墓、傳統的掃墓拜山節日,別樣的風采,各有來歷與不同的習俗。

贊助廣告

關於壯族“三月三”歌圩(或叫歌會、歌節)的由來,有好幾種傳說:一說,古老相傳唱歌可以樂神,可以消災除難,求得風調雨順,後來發展為定期的三月三的歌圩。二說,很久以前,有一對青年男女,從小相愛,他們很會唱山歌,談情說愛都是用山歌來表達,但因受到家人反對,他們不能結為夫妻,便雙雙殉情。青年們為了紀念這對堅貞的情侶,每年在他們殉情的日子,聚集起來唱山歌,並逐漸形成三月三歌圩。三說,唐代出了歌仙劉三姐,以山歌歌頌勞動和愛情,並揭露財主們的罪惡,因而財主們懷恨在心,趁她上山砍柴時,派人斬斷山藤,使三姐跌山身亡,後世為了紀念這位歌仙,便在每年農曆三月三——三姐逝世的日子,唱山歌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四說,遠古時期,某家有三個很漂亮的女兒,上門求婚的人絡繹不絕,但父母都看不上。後來父親想了個點子——讓求婚的後生仔當場唱歌,誰唱得最好,漂亮的女兒就嫁給誰。結果通過唱歌,三個女兒都找到了如意郎君。從此之後,唱歌成了一種男性求偶的形式,並發展成為歌圩。這幾種傳說,雖不是正史記載,但符合歷史唯物主義觀點。

贊助廣告

傳統的三月三歌節,古今各地都舉行不同形式的歌會。有的在峒場坡地舉行歌圩。有的在村頭搭歌棚接歌手。有的沿著公路邊、寨邊舉行歌圩。在歌圩場四周,攤販雲集,民間貿易活躍。較大的歌圩,方圓幾十裡成千上萬的男女老少都前來參加,人山人海,歌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凡。據初步統計,全區642個歌圩場中,以三月三為歌圩日的有96個,佔14%。分佈在東蘭22處、武鳴縣20處、都安19處、忻城7處、馬山和龍州各6處、巴馬5處。桂西較少,只有靖西縣有2處。傳統著名的三月三歌圩有武鳴縣城、那羊、寧武、小陸,東蘭三卡坳,馬山永州,巴馬的盤陽河畔,靖西化峒,都安的棉山、吉發,融水三防三月三,忻城三逢,宜山的下澗、柳州的魚峰山等處。傳統歌圩場上有賽歌、賞歌;也有男女青年對歌交情,對歌、碰蛋,談情說愛,互贈信物,以物定情。此外,還有拋繡球、碰彩蛋、演壯戲等娛樂活動,男女老少在熱鬧非凡的節日氛圍中度過。

當代的三月三歌圩,有的由官方定期連年舉辦。如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武鳴、巴馬、隆安、環江、柳江等縣每年“三月三”都舉行歌節或壯族三月三旅遊節。如武鳴縣自1985年以來,每年都舉行“三月三”壯族歌節,活動內容有千人竹杆陣表演及競賽、廣西第三屆歌王大賽、民族體育競技展演、廣場文藝演出、旅遊美食節等。又如上林縣自2006年以來,成功舉辦了六屆三月三“石門龍母節”。除了官辦以外,更多的是由民間自發組織開展三月三山歌會。如柳城縣崖山景區,荔浦縣五登村,風山縣袍裡鄉坡心村、長洲鄉百樂村八龍屯,大化瑤族自治縣北景鄉平方村,鹿寨縣平山鎮石豆屯等等。三月三歌會不僅在廣西舉行,也在外地舉行。如北京、上海......餘下全文>>

三月三的來歷和習俗是什麼?

三月三是中國多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時在農曆三月初三。 古稱上巳(sì)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農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壽誕。真武大帝全稱“北鎮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稱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於上古軒轅之世,華歷三月三日。不少專家倡議將軒轅黃帝誕辰三月三日、上巳節設立“中華聖誕節”,以增強民族凝聚力。[1]

三月三也是壯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壯族人稱“窩埠坡”或“窩坡”,原意為到垌外、田間去唱歌,所以也稱“歌圩節”也有稱是為紀念劉三姐,因此也叫“歌仙會”。

“三月三”是壯族的重大節日之一,是傳統駱越文化的主要表現,統稱為“三月三”歌圩。目前在廣西壯鄉南寧市武鳴縣舉辦了六屆“三月三”歌圩暨武鳴駱越文化旅遊節。在歌圩旁邊,攤販雲集,民貿活躍,附近的群眾為來趕歌圩的人提供住食,無論相識與否,都熱情接待。一個較大的歌圩,方圓幾十裡的男女青年都前來參加,人山人海,歌聲此起彼伏,煞是熱鬧。 田陽縣的喬業都是歷來較大的歌圩。人們到歌圩場上賽歌、賞歌;男女青年通過對歌,如果雙方情投意合,就互贈信物,以為定情。此外,還有拋繡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動。

居住在桂西一帶的壯族,每年農曆三月初三這一天,家家戶戶都用嫩綠的楓葉、紅蘭草等煮成的紅、黃、藍、紫、白五色的米飯,人們在門楣上和房屋周圍插上一枝枝楓樹葉,在村頭寨尾搭起布棚,在布棚下襬上五色的米飯等供品,男女老少圍著布棚唱歌,趕歌圩,老年人還把染色的熟雞蛋裝在小網兜裡,掛在小孩的胸前,男女青年在趕歌迂時,還要“碰蛋”。

關於壯族三月初三的由來有好幾個歷史故事:

壯族神話故事-特掘掃墓(大明山原生態龍母文化)

相傳古時候,有一個老嫗,沒有子嗣,後來救了一條受傷的小蛇。小蛇傷好後不肯離去,老嫗便對小蛇說:人畜有別,我們人是沒有尾巴的,你若想跟我在一起,就要捨棄你的尾巴。後來老嫗就把小蛇的尾巴斬掉一小截,小蛇的尾巴變短了,於是人們就把小蛇叫做“特掘”,“特”在壯語裡是男的意思,“掘”在壯語裡是短尾巴的意思,人們就把老嫗叫做“乜掘”,“乜”是壯語母親的意思。從此,乜掘就把特掘當成兒子一樣養著。現在壯族還遺留有相關的風俗,就是把新買小雞小鴨仔尾巴上的毛拔掉幾根,意思就是像這位老嫗一樣去掉動物的野性,成為人類家裡的一員。其實這一風俗和傳說反映的是遠古人類馴養動物,從野生到家化的遠古記憶。沒有尾巴也反映人類從從原始人進化成文明人的歷程。

後來,老嫗年老去世了,鄰居們把老嫗入殮後,便對小蛇說:特掘呀,特掘!她平日裡視你如己出,她走了,看你怎麼給她盡孝。小蛇彷彿聽懂了人話,眨了眨眼睛,忽然風雨大作,一陣狂風就把老嫗的靈柩和小蛇一起捲到了大明山的最高峰上面去了。那時正值三月三前後,後來每逢三月三前後,大明山地區出現極端天氣,暴風雨或者下冰雹,當地的人就認為是特掘回來掃墓祭拜他的媽媽了。

人們為了歌頌乜掘的偉大品質和傳頌孝道,便給這位老嫗乜掘立廟,人們為了表達尊敬,在壯語裡將之稱為“妲婆廟”、或者是“姥婆廟”(羅波廟),漢文裡統稱為“龍母廟”。當地的壯族人也開始崇拜蛇,對蛇也是敬而遠之,忌諱殺蛇和吃蛇。伴隨著隨著壯族的祖先駱越民族的文化傳播和影響,蛇的形態後來就融入中華圖騰龍的形態裡,所以後來特掘就成了龍的化身,也就升格成了最初的龍,因此特掘又稱為掘尾龍。大明山便成了天然的巨型聖墳,成為了古時候壯族人心靈的信仰,認為人死了,靈魂也會飛回大明山。所以,大明......餘下全文>>

三月三唱山歌的來歷

說法一:

三月三歌節 壯族傳統節日。亦稱三月歌圩。廣西素有“歌海”之稱,壯族每年有數次定期

的民歌集會,其中以農曆三月初三為隆重。這一天,家家戶戶製作五色糯飯,染紅彩蛋,歡

度節日,有的持續二三天。各地歌節有特定的聚會場地。一般為峒場坡地。有的以竹子和布

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參加者以未婚男女青年為主體,老人小孩亦來遊樂助興。在歌

圩場四周,攤販雲集,民間貿易活躍。較大的歌圩,方圓幾十裡成千上萬的男女老少都前來

參加,人山人海,歌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凡。著名的歌圩有巴馬的盤陽河畔、都安的棉山、

田陽的喬業、田東的仰巖、宜山的下澗、柳州的魚峰山等處。人們到歌圩場上賽歌、賞歌;

男女青年對歌交情,情投意合者便互贈信物,以為定情。此外,還有拋繡球、碰彩蛋、演壯

戲等娛樂活動。歌節不僅是民族文化的盛會,亦是民族經濟交流的盛會。為弘揚民族文化,

1984年自治區人民政府組織了“三月三”歌節活動,全廣西各地歌手雲集南寧,全國各兄

弟民族和港澳同胞、外國友人也前來觀光,盛況空前。1985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

把“三月三”定為文化藝術節。

說法二:

農曆三月初三為我國傳統令節,與“上巳節”、“清明節”、“踏青節”等都有密切的關連。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又是重要的歌舞節日,其中以壯族為最。由於是日的活動以對歌為主,故亦稱“歌圩節”、“歌婆節”等,亦簡稱“歌節”。壯族關於三月三日的來歷有多種的傳說,有說一對青年男女山歌傳情,但由於封建禮教的束縛未能結合,雙雙殉情,後世青年為了紀念他們而形成歌節。傳說最廣是關於劉三姐的:南時劉三組歌聲優美,被奉為歌仙,財主們恨她以山歌揭露罪行,趁她上山砍柴時,派人斬斷山藤,使三姐跌入山谷身亡,後人便在她逝世的三月初三唱歌三天三夜,紀念歌仙。壯族能歌善歌之俗,宋代《太平寰宇記》等即有記載。壯族對歌的場所叫歌坪,壯語“歡龍洞”。意思是到田間唱,也叫“歡窩敢”,即到巖洞外唱歌。屆期,人們用楓樹葉、黃花草、三月花煮染糯米飯,以祭奠劉三姐,並自己食用,俗說食此可以像花木一樣興旺茁壯。對歌時男女分別三五成群結隊,雙方選定後即開始對歌,歌詞多為情歌,但由淺入深,所涉極其廣泛,在“談情說愛”的一問一答中歌唱現實生活、歷史傳說等等。其歌詞舊時多為即興編唱的。現在也有利用傳承歌詞的。曲調單一重複,但婉囀悠揚。這種對歌往往從傍晚開始,直到天亮,也有晝夜連續歌唱的。在歌圩上,青年男女還有碰彩雞蛋、拋繡球等習俗。現在,壯族三月三的活動仍然十分盛行,屆時有政府組織的,更多則是民眾自發的。現在的規模較舊時尤大,人如海,歌如潮,蔚為壯觀。

三月三的來歷是什麼?

三月三是中國多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時在農曆三月初三。 古稱上巳(sì)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農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壽誕。真武大帝全稱“北鎮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稱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於上古軒轅之世,華歷三月三日。不少專家倡議將軒轅黃帝誕辰三月三日、上巳節設立“中華聖誕節”,以增強民族凝聚力。[1]

三月三也是壯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壯族人稱“窩埠坡”或“窩坡”,原意為到垌外、田間去唱歌,所以也稱“歌圩節”也有稱是為紀念劉三姐,因此也叫“歌仙會”。

“三月三”是壯族的重大節日之一,是傳統駱越文化的主要表現,統稱為“三月三”歌圩。目前在廣西壯鄉南寧市武鳴縣舉辦了六屆“三月三”歌圩暨武鳴駱越文化旅遊節。在歌圩旁邊,攤販雲集,民貿活躍,附近的群眾為來趕歌圩的人提供住食,無論相識與否,都熱情接待。一個較大的歌圩,方圓幾十裡的男女青年都前來參加,人山人海,歌聲此起彼伏,煞是熱鬧。 田陽縣的喬業都是歷來較大的歌圩。人們到歌圩場上賽歌、賞歌;男女青年通過對歌,如果雙方情投意合,就互贈信物,以為定情。此外,還有拋繡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動。

居住在桂西一帶的壯族,每年農曆三月初三這一天,家家戶戶都用嫩綠的楓葉、紅蘭草等煮成的紅、黃、藍、紫、白五色的米飯,人們在門楣上和房屋周圍插上一枝枝楓樹葉,在村頭寨尾搭起布棚,在布棚下襬上五色的米飯等供品,男女老少圍著布棚唱歌,趕歌圩,老年人還把染色的熟雞蛋裝在小網兜裡,掛在小孩的胸前,男女青年在趕歌迂時,還要“碰蛋”。

關於壯族三月初三的由來有好幾個歷史故事:

壯族神話故事-特掘掃墓(大明山原生態龍母文化)

相傳古時候,有一個老嫗,沒有子嗣,後來救了一條受傷的小蛇。小蛇傷好後不肯離去,老嫗便對小蛇說:人畜有別,我們人是沒有尾巴的,你若想跟我在一起,就要捨棄你的尾巴。後來老嫗就把小蛇的尾巴斬掉一小截,小蛇的尾巴變短了,於是人們就把小蛇叫做“特掘”,“特”在壯語裡是男的意思,“掘”在壯語裡是短尾巴的意思,人們就把老嫗叫做“乜掘”,“乜”是壯語母親的意思。從此,乜掘就把特掘當成兒子一樣養著。現在壯族還遺留有相關的風俗,就是把新買小雞小鴨仔尾巴上的毛拔掉幾根,意思就是像這位老嫗一樣去掉動物的野性,成為人類家裡的一員。其實這一風俗和傳說反映的是遠古人類馴養動物,從野生到家化的遠古記憶。沒有尾巴也反映人類從從原始人進化成文明人的歷程。

後來,老嫗年老去世了,鄰居們把老嫗入殮後,便對小蛇說:特掘呀,特掘!她平日裡視你如己出,她走了,看你怎麼給她盡孝。小蛇彷彿聽懂了人話,眨了眨眼睛,忽然風雨大作,一陣狂風就把老嫗的靈柩和小蛇一起捲到了大明山的最高峰上面去了。那時正值三月三前後,後來每逢三月三前後,大明山地區出現極端天氣,暴風雨或者下冰雹,當地的人就認為是特掘回來掃墓祭拜他的媽媽了。

人們為了歌頌乜掘的偉大品質和傳頌孝道,便給這位老嫗乜掘立廟,人們為了表達尊敬,在壯語裡將之稱為“妲婆廟”、或者是“姥婆廟”(羅波廟),漢文裡統稱為“龍母廟”。當地的壯族人也開始崇拜蛇,對蛇也是敬而遠之,忌諱殺蛇和吃蛇。伴隨著隨著壯族的祖先駱越民族的文化傳播和影響,蛇的形態後來就融入中華圖騰龍的形態裡,所以後來特掘就成了龍的化身,也就升格成了最初的龍,因此特掘又稱為掘尾龍。大明山便成了天然的巨型聖墳,成為了古時候壯族人心靈的信仰,認為人死了,靈魂也會飛回大明山。所以,大明......餘下全文>>

三月三的由來英文版

On the third day of the third lunar calendar month, the ancient name of "Shangsi day" is the ancients out outing day, but also last year, the men and women in the field meet, a good opportunity to express love.

In ancient times, March three very important holiday, Du Fu of the Tang Dynasty "beauty" is to write this festive event: March 3, new weather, Changan waterside beauty.

Unfortunately, after the Song Dynasty, Confucianism gradually strict, and private will not be allowed, the festival also declined, eventually forgotten. Also changed during the Qingming outing to.

However, fortunately, the southwest ethnic minorities still maintained in March three this festival customs.

On this day, and all the men and women dressed out, hold a recital, Carnival day, the event is similar to the Tang dynasty.

"March three" is the most grand festival. The annual Lunar New Year in March the third time in County, town, township and village have held a grand celebration. The venue is generally located in the open rubber forest, head of green shades the day, at the foot of "leaf blanket" floor, Yousui, cool and tranquil. No wonder "March three" became the local people free choice of spouse and is called "love" ".

The legend of ancient times, live in Changhua River Li people suffered a great flood. Only a couple sitting on the big gourd in survived, was drifting to the Yanwoling side. In March, the flood ......餘下全文>>

三月三鬼下山的來厲和習俗和娘娘會的來歷和習俗

三月三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媧摶[tuán]土造人,繁衍後代,豫東一帶尊稱伏羲為“人祖爺”,在淮陽(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廟,由農曆二月二到三月三為太昊陵廟會,善男信女,南船北馬,都雲集陵區,朝拜人祖。

農曆三月三,還是傳說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的日子。晚清《都門雜詠》裡有一首七言詩是這樣描寫當年廟會之盛況的:“三月初三春正長,蟠桃宮裡看燒香;沿河一帶風微起,十丈紅塵匝地揚。”傳說西王母原是我國西部一個原始部落的保護神。她有兩個法寶:一是吃了可以長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壽的仙桃——蟠桃。神話傳說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來的西王母仙丹後飛上月宮的。此後,在一些志怪小說中,又把西王母說成是福壽之神。

三月三是中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時在農曆三月初三。其中以壯族為典型,一提到三月三,人們就會聯想到“中國廣西”,2014年“壯族三月三”申遺成功, 三月三將廣西壯族及各民族文化推上了國際舞臺,每年三月三廣西全區人民享有兩天假期。

三月三古稱上巳(sì)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農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壽誕。真武大帝全稱“北鎮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稱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於上古軒轅之世,農曆三月三日。

三月三是壯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是壯族最古老的情人節,古代壯鄉(包括受壯文化影響的壯區各族)少年少女趕歌坡,拋繡球,“山歌傳情,繡球傳愛”。壯族人也稱“窩埠坡”或“窩坡”,原意為到垌外、田間去唱歌,所以也稱“歌圩節”也有稱是為紀念劉三姐,因此也叫“歌仙會”。

娘娘會,娘娘廟會是一種古老的漢族民俗及民間宗教活動,每年陰曆四月十八日為娘妨誕辰,祭娘娘以祈求育子。屆時人們到寺廟燒香、拜娘娘、看戲、逛集市,是一次大的漢族民間文化盛會。葛沽的娘娘會不同天津的皇會,既不做壽也不過端午節,而是在元宵節的次日出巡,座樂會是娘娘會中最見風采最為氣派的專案。 葛沽位居海河下梢,是津南重鎮。早在元朝就建立了娘娘廟,香火十分興盛,娘娘會也很紅火,一直延續至今。

壯族三月三的來歷?

三月三,指的是農曆三月初三。

來歷:壯家人過三月三,是由於他們居住地區海拔較低,氣候長年酷熱,而就在春耕未央的農曆三月時節,正是風和日麗、氣候溫和的一年裡最舒適的日子,村村寨寨的鄉里鄉親就趁時機來個大約會。唱山歌小調、撐竹筏、潑水嬉戲、逛三月街,熱熱鬧鬧成全大家的開心。

風俗:這一天,家家戶戶都用嫩綠的楓葉、紅蘭草等煮成的紅、黃、藍、紫、白五色的米飯,人們在門楣上和房屋周圍插上一枝枝楓樹葉,在村頭寨尾搭起布棚,在布棚下襬上五色的米飯等供品,男女老少圍著布棚唱歌,趕歌迂,老年人還把染色的熟雞蛋裝在小網兜裡,掛在小孩的胸前,男女青年在趕歌迂時,還要“碰蛋”。

活動:三月三又稱“三月三歌節”或“三月歌圩”,是壯族的傳統歌節。壯族每年有數次定期的民歌集會,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為隆重。這一天,家家戶戶做五色糯飯,染彩色蛋,歡度節日。歌節一般每次持續兩三天,地點在離村不遠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對歌以未婚男女青年為主體,但老人小孩都有來旁觀助興。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達數萬人之多。

在歌圩旁邊,攤販雲集,民貿活躍,附近的群眾為來趕歌圩的人提供住食,無論相識與否,都熱情接待。一個較大的歌圩,方圓幾十裡的男女青年都前來參加,人山人海,歌聲此起彼伏,煞是熱鬧。 百色田陽縣的喬業都是歷來較大的歌圩。人們到歌圩場上賽歌、賞歌;男女青年通過對歌,如果雙方情投意合,就互贈信物,以為定情。此外,還有拋繡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動。拋繡球主要是娛樂,也作定情信物。當姑娘看中某個小夥子時,就把繡球拋給他。碰彩蛋是互相取樂承歡,亦有定情之意。歌節是民貿的盛會,也是弘揚民族文化的盛會。

1985年,廣西區人民政府將三月三定為廣西的民族藝術節。

3月3來歷,風俗,活動內容

農曆三月初三,古稱“上巳日”,是古人出門踏青的日子,也是去年男女在野外相會,表達愛意的好時機。

在古代,三月三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唐代杜甫的《麗人行》就是寫這個節日的盛況的: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可惜,宋代以後禮教漸嚴,男女私會不被容許,這個節日也日趨沒落,最終被人們遺忘。踏青也改在清明進行。

不過,幸好西南少數民族仍然保持了三月三這一節日風俗。

在這一天,闔族男女全體盛裝出動,舉行歌會,狂歡終日,其盛況頗似唐代。

“三月三”是黎族最盛大的傳節日。每年農曆三月初三的時候各縣、鎮、鄉、村都要舉行隆重的歡慶活動。會場一般設在開闊的橡膠林裡,頭上綠葉蔽天,腳下“葉毯”鋪地,幽邃、涼爽、安謐。難怪“三月三”就成了當地人自由選擇配偶而被稱為“愛情節”。

三月三的來歷 習俗

三月三古稱上巳(sì)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農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壽誕。真武大帝全稱“北鎮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稱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於上古軒轅之世,農曆三月三日。

三月三是壯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是壯族最古老的情人節,古代壯鄉(包括受壯文化影響的壯區各族)少年少女趕歌坡,拋繡球,“山歌傳情,繡球傳愛”。壯族人也稱“窩埠坡”或“窩坡”,原意為到垌外、田間去唱歌,所以也稱“歌圩節”也有稱是為紀念劉三姐,因此也叫“歌仙會”。

三月三的來歷 特點 內容五十字左右

傳說,這是西王母的生日

古時候,每年農曆三月初三,人們還要到河邊去野餐。有的將酒杯投入緩水中,讓酒杯隨流而下,下游不遠處等候的人則將酒杯從水中拾起,然後一飲而盡,這叫“曲水流觴”;有的將煮熟的禽蛋,投入水中,像酒杯那樣在水中順流而下,等候在下游的人們則將禽蛋從水中取出,然後剝而食之,這叫“曲水浮素卵”;有的則將紅棗投入水池中,然後照禽蛋的方式那樣將紅棗拾食,這叫“曲水浮絳棗”。

農曆三月三又稱“三月三歌節”或“三月歌圩”,是壯族的傳統歌節。關於歌圩節的來歷,壯族民間有許多優美動人的傳說。

一說,古代有一對情人,都是有名的歌手,經常唱山歌來表達相互的愛慕之情。但由於封建禮教的束縛,使他倆不能結為夫妻,於是他們絕望地雙雙殉情身亡。人們為了紀念這對情侶,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

二說,在唐代,壯族出了一個歌仙,名叫“劉三姐”。她聰明過人,經常用山歌歌頌勞動和愛情,揭露財主們的罪惡,財主們對她又恨又怕,因此一年的三月初三,乘劉三姐在山上砍柴時,財主派人砍斷了山藤,使她墜崖身亡。後人為了紀念這位歌仙,便在劉三姐遇難這天聚會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這些傳說現已難於考證,但在宋人著的《太平寰宇記》中就有記載:“壯人於谷熟之際,擇日祭神,男女盛會作歌。”這說明當時的歌圩也很興盛。宋元以後,壯族山歌的發展尤為突出,歌圩也成了文化娛樂和男女談情說愛的場所,並出現了拋繡球的遊戲。女子將繡球拋給自己心愛的男子後,雙雙退出歌場,互贈定情信物,到了清代,便形成了成千上萬人蔘加的大型活動

相關問題答案
布依族六月六的來歷?
二月二的來歷?
布依族三月三的來歷?
三月三的來歷?
壯族三月三的來歷簡介?
壯族三月三的來歷?
十三個星座的來歷?
三月三十號出生的人?
三月蛇的命運怎麼樣?
閏月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