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孜別克族簡介?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4日

烏孜別克族的節日介紹

烏孜別克族的傳統節日

釋出:中國旅遊線上 www.oljp.cn 來源:東方民族網 閱讀次數 62 次

同其他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一樣,烏孜別克族的主要節日均與伊斯蘭教密切相關,主要有“聖紀節”、“肉孜節”、“古爾邦節”等,後兩個節日尤為隆重。

聖紀節是紀念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誕辰和逝世的紀念日,通常在伊斯蘭教教歷的三月十二日舉行,俗稱“聖會”。節日活動包括頌經、贊聖、講述穆罕默德的歷史等。

肉孜節又叫“開齋節”、“爾德節”。根據伊斯蘭教的規定,每年教歷九月為齋月。齋供期間,要求信徒們做到清性寡慾,成年人只能在日出以前和日落以後進餐,白天禁止飲食。小孩、老弱病人和孕婦可以不封齋。滿一個月後,為慶祝信徒們圓滿地完成了功課,在教歷的十月一日舉行開齋儀式。節日的前幾天,烏孜別克族人往往要打掃衛生,製作各種油炸食品和糕點,以款待賓客。節日那天,人們普遍要洗澡、理髮、穿新衣,然後到清真寺做節日禮拜。禮拜結束後,就可以走鄉串戶,向親戚朋友拜年祝賀,與左鄰右舍互致問候,共度節日。在歡慶節日期間,常常舉行群眾性的文藝演出活動。按照伊斯蘭教教歷,每年為354天,比公曆少11天左右,故齋月和齋期每年均不相同,大約每31年迴圈一次。

贊助廣告

古爾邦節又稱“宰牲節”,時間為肉孜節後70天,即教歷十二月十日。節日期間,家家戶戶都收拾得乾乾淨淨並宰牛殺羊,以備待客或饋贈用。古爾邦節這天一大早,成年男子都必須到禮拜寺做禮拜,禮拜結束後,即可回家過節。古爾邦節一般過三天,有時也可以持續長達半個月之久。節日期間,還常舉行舞會和各種娛樂活動,氣氛歡樂異常。

烏孜別克族服飾的介紹

烏孜別克族的傳統服飾具體體現了烏孜別克族獨特的審美觀點。以其華麗精美、別緻美觀的服飾為中國服飾文化增添了瑰麗的姿彩。

介紹烏孜別克族450字作文,急急急…………小學六年級下冊作文

贊助廣告

根據我的直觀觀察(我是新疆人),

維吾爾族女性的服裝多色彩豔麗,比如“艾迪來絲綢”。

領口、胸前往往裝飾著很閃的金銀彩絲鑲邊或墜有亮片或者有精緻的彩色繡繪 圖案。

袖口一般是窄的,袖管則會有燈籠袖(當然舞蹈服裝會有誇張,我就不說了)。

裙襬都比較寬大,旋轉地時候很是好看。

節日服裝尤其華麗,頭上都帶著漂亮的小帽(不好意思,儘管自己都有好幾頂卻不知道這種維族小花帽是不是有什麼特別的名字,畢竟我是漢族)。

整體一般都是連衣裙。

烏孜別克族的服裝則沒有那麼鮮豔,一般都是由整體呈現的深紅色、綠色、黑色等等顏色(偶爾也有白色,但一般都是跳舞用),即使是節日盛裝似乎也並不是那麼鮮豔。

領口和胸前會裝飾很繁雜的層層疊疊的很像蕾絲花邊的花邊,但一般是紗的,而且一般無論服裝主色調是什麼顏色,花邊都是白的,而且花邊很寬,動作起來隨風舞動很好看。

袖口和袖子像唐裝一樣是散開的,從肩膀到手腕會越來越寬大。

裙襬有和維吾爾族一樣的大裙襬,也有類似“魚尾裙”的樣式。

帽子是尖頂,裝飾著漂亮的大朵白色羽毛。

我說的可能不如專門研究這個的人清楚,希望對你有幫助吧。

烏孜別克族和蒙古族的區別是什麼?

烏孜別克族源於14世紀蒙古金帳汗國烏孜別克汗。15世紀,金帳汗國解體。居住在撤馬爾罕,花剌子漠,安集延,布哈拉等地區的烏孜別克商人,沿著古代“絲綢之路”,經新疆到內地經商,往來頻繁,絡繹不絕,其中一部分商人逐漸在新疆一些城鎮定居下來,繁衍生息,形成了中國的烏孜別克族。

烏孜別克族全民信仰伊斯蘭教。自元、明以後,越來越多的烏孜別克族人定居新疆。 烏孜別克族

居住在喀什、莎車、伊犁、奇台等地的烏孜別克族人民自發捐款、捐物、出工,建造了一些規模較大、氣勢巨集偉的清真寺,作為他們進行宗教活動的中心。烏孜別克族人民嚴格遵守伊斯蘭教的基本信仰,尊奉《古蘭經》、聖訓,履行必修功課。伊斯蘭教對烏孜別克族人民的影響深刻地體現在各個方面。俯

烏孜別克族和維吾爾族倒有很多共同點,但是和蒙古族有很多區別。

希望我的回答你能滿意!

大家認為儒家思想會在中國復興麼?

絕對不會!!

法制才是王道!!!

維吾爾族、漢族、哈薩克族、回族、柯爾克孜族、蒙古族、塔吉克族、俄羅斯族、烏孜別克族、錫伯族、滿族、 10分

維語:Yaxshimu siz 牙合西木C子

哈薩克語: jia ke si man 佳可思滿

柯爾克孜語:Sälem 薩拉姆

蒙古語:sain bai nu 賽音白努

俄語: привет 普力維特

烏茲別克語: Assalomu Alaykum 安賽倆目而來枯木(這是阿拉伯語,回族和其他伊斯蘭教的民族也都用這個詞)

滿語: si saiyvn 西 賽運 (錫伯族也用滿語)

達斡爾語:Sainxie

塔塔爾語:衣散莫思子

藏語: 扎西德勒

56個民族的各民族介紹

傣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遠在公元1世紀,漢文史籍已有關於傣族的記載。1949年後,按照傣族人民的意願,定名為“傣族”。傣族自稱“傣仂”、“傣雅”等。傣族普遍信仰上座部佛教,不少節日與佛教活動有關。在每年傣歷六月舉行的潑水節是最盛大的節日,這一節日傣語稱“桑勘比邁”。屆時要賧佛,並大擺筵席,宴請僧侶和親朋好友,以潑水的方式互致祝賀。因潑水活動是傣歷新年節慶活動的主要內容,這一活動深受各族人民的喜愛。 畲族自稱“山哈”,意為住在山裡的客戶,傳說畲族的祖籍是廣東潮州。主要分佈在福建福安、浙江景寧、廣東汕尾深汕區、江西、安徽等省,多數與漢族雜居。1984年6月30日建立浙江景寧畲族自治縣。畲家很重視傳統節日,重視祖先崇拜,每年二、七、八月的十五日為祭祖日,信奉鬼神。“三月三”是畲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曆三月初三舉行,亦稱“烏飯節”。畲家很重視傳統節日,每個節日吃什麼都有一定的傳統習慣。 其中廣東汕尾市深汕區鵝埠鎮紅羅畲族村 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鄂溫克族人主要分佈在中國東北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鄂溫克是民族自稱,意思是“住在大山林裡的人們”。在北緯52度的大興安嶺原始森林裡,至今仍有鄂溫克人的腳印與炊煙,其定居點便是有“北極村”之稱的敖魯古雅鄂溫克獵人村。敖包節是鄂溫克族的宗教節日,但也舉行一些文娛體育活動,因而具有廣泛的群眾性。除春節等節日與臨近其他民族的節日一樣外,鄂溫克族還要在農曆五月下旬擇日舉行的“米闊勤”節。鄂溫克族有自己的語言,屬阿爾泰語系通古斯--滿語族通古斯語支,分海拉爾、陳巴爾虎、敖魯古雅三種方言。沒有文字,牧區一般用蒙文,農區和林區通用漢文。鄂溫克族的民間文學十分豐富,鄂溫克族的口頭創作有神話、故事、歌謠、謎語等,還善於用樺樹皮刻剪成各種工藝品。他們能歌善舞,民歌優美動聽,風格獨特,即景生情,即情填詞。 鄂溫克族人在森林中沒有固定的住所,“撮羅子”是他們的傳統民居。“撮羅子”,鄂溫克語叫“希欏柱”,它的外形如同鄂倫春族的“仙人柱”,高約3米,直徑約4米,是一種圓錐形建築物,實際上是用松木杆搭成的圓形窩棚,也是一種非常簡單的帳篷。“撮羅子”的遮蓋物隨季節變化有所不同,夏季一般用樺樹皮,冬季則用麂、鹿皮包裹。 珞巴族主要分佈在西藏東南部,人口只有2300多人(2000年;未包括中印爭議的藏南地區60萬珞巴族人 ),是中國人口最少的民族。珞巴,是藏族對他們的稱呼,意為南方人。解放前仍存在家庭奴隸制。1965年8月正式確認為單一民族。居住在墨脫、米林一帶的珞巴族沿用藏曆,所有的節日和祭祀活動與藏族無多大區別。希蒙的珞巴族稱年節為“調更谷乳術”節。不少地方還保留有“氏族集合”的古老習慣。早印佔區,也有許多珞巴族同胞。

簡介民族大家庭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新中國成立後,通過識別並經中央政府確認的民族共有56個。由於漢族以外的55個民族相對漢族人口較少,習慣上被稱為“少數民族”。 >>

我國共有少數民族幹部291.5萬人

中華民族大家庭

蒙古族

回族

藏族

維吾爾族

苗族

彝族

壯族

布依族

朝鮮族

滿族

侗族

瑤族

白族

土家族

哈尼族

哈薩克族

傣族

黎族

僳僳族

佤族

畲族

高山族

拉祜族

水族

東鄉族

納西族

景頗族

柯爾克孜族

土族

達斡爾族

仫佬族

羌族

布朗族

撒拉族

毛南族

仡佬族

錫伯族

阿昌族

普米族

塔吉克族

怒族

烏孜別克族

俄羅斯族

鄂溫克族

德昂族

保安族

裕固族

京族

塔塔爾族

獨龍族

鄂倫春族

赫哲族

門巴族

珞巴族

基諾族

漢族

中國的少數民族介紹

藏族:主要分佈在西藏,其餘在清海、甘肅、四川、雲南等地。藏人多信喇嘛族。

滿族:滿族人大部分聚居在東北三省,以遼寧省最多.

維吾爾族:主要居住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信奉伊斯蘭教。

回族:約有1/3人人口聚居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其餘散居在全國各地.他們信奉伊斯蘭教。

蒙古族:主要住在內蒙古自治區.信仰喇嘛教,牧民愛穿滾邊袍,頭上戴帽或纏布。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中國曆代政府(無論是漢族還是少數民族建立的中央政權)雖都有一套關於民族事務的政策和制度,但民族間卻無平等可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制定了一套適合中國國情的、正確的解決中國民族問題的方針和政策,即民族平等政策、民族團結政策、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和各民族共同發展繁榮的政策。新中國成立後,根據大多數少數民族地區人民的意願,中國政府採取不同方法先後在少數民族地區逐步實行民主改革,並在50年代末完成。這場改革廢除了領主、貴族、頭人等特權者的一切特權,消滅了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的舊制度,使千百萬少數民族群眾翻身解放,獲得人身自由,成為國家和自己命運的主人。建國幾十年來,我國各民族結成了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曾經長期被壓迫、遭歧視的少數民族真正變成了國家的主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一些新中國成立前社會形態尚處於原始社會末期、奴隸制度或封建農奴制度下的少數民族,在短短的幾十年裡跨越了數百年乃至數千年的歷史鴻溝,跨入了現代社會。

中國各民族分佈的特點是: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居住。漢族地區有少數民族聚居,少數民族地區有漢族居住。這種分佈格局是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各民族間相互交往、流動而形成的。中國少數民族人口雖少,但分佈很廣。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少數民族居住,絕大部分縣級單位都有兩個以上的民族居住。中國的少數民族主要分佈在內蒙古、新疆、寧夏、廣西、西藏、雲南、貴州、青海、四川、甘肅、遼寧、吉林、湖南、湖北、海南、臺灣等省、自治區。中國民族成分最多的是雲南省,有25個民族。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中國政府結合中國實際情況採取的一項基本政策,也是中國的一項重要政治制度。1947年5月,中國建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第一個相當於省一級的民族自治地區——內蒙古自治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又相繼建立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和西藏自治區。截至目前,全國共建鄲了155個民族自治地方,其中自治區5個、自治州30個、自治縣(旗)120個。在全國55個少數民族中,有44個民族建立了自治地方。實行區域自治的少數民族人口占少數民族總人口的比例超過70%,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積佔全國國土總面積的64%左右 。自治地方的數量和佈局,與中國的民族分佈和構成基本上相適應。

中國少數民族地區地域遼闊,資源豐富。截至1997年,民族自治地方總面積達616.29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64.2%;草原面積30000萬公頃,佔全國草原面積的75%,中國著名的5大天然牧區,都在少數民族地區;森林面積5648萬公頃,佔全國的43.9%;林木蓄積量52.49億立方米,佔全國的55.9%;水力資源蘊藏量4.46億千瓦,佔全國總量的65.9% (注2)。此外,還有大量的礦藏資源,以及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和旅遊資源。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政府對少數民族實行了寬於漢族的生育政策。為提高少數民族人口素質,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中國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根據國家有關少數民族也要實行計劃生育的精神,制定了本地區少數民族的計劃生育政策,但其......餘下全文>>

介紹一個民族的特色風情

傣族:潑水節,潑水節其實為傣族的新年。

藏族:藏曆年 ,藏曆年是藏族傳統節日。每年藏曆正月一日開始,三至五天不等.藏曆十二月初,人們便開始準備年貨。

回族: 回族的傳統節日是與伊斯蘭教分不開的。全國解放以後,人民政府規定開齋節、宰牲節、聖紀節為信仰伊斯蘭教各少數民族共同的民族節日,並規定節日放假1至3天。回族一年過的節日也主要是這三大節日。

維吾爾族:傳統節日有:肉孜節、古爾邦節、諾魯孜節等。維吾爾族十分重視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古爾邦”節最為隆重。

蒙古族:查幹薩日(意即白月或白節)是蒙古族的“春節”。蒙古族那達慕大會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傳統活動,也是蒙古族人民喜愛的一種傳統體育活動形式。錫林郭勒盟的那達慕最具代表性。那達慕

回族

回族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這三個節日都是宗教節日。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德·菲士爾”的意譯,所以也叫“爾德”節,在新疆還有"肉孜"節的叫法。古爾邦節,開齋節後第70天,即伊斯蘭教歷的12月10日,是古爾邦節。古爾邦節也稱“宰牲節”,是穆斯林赴麥加(麥加:伊斯蘭教的聖地)朝覲的最後一天。這一天要沐浴淨身 ,室內焚香,齋戒半日。上午人們要去清真寺參加會禮,向麥加叩拜,請阿訇宰牲,將所宰牛、羊肉的一部分分贈親友、濟貧施捨;聖紀節,是紀念先知穆罕默德誕生的日子,這天是伊斯蘭教歷3月12日,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紀念活動一般在清真寺舉行,在活動中要誦經演說,講述聖績。有的地方還在這天舉行盛大的爾麥裡會(善事宴會),宴請賓客。

少數民族兄弟傳統節日大全

蒙古族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曆新年,蒙古語為“查幹薩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意。此外還有那達慕、馬奶節等。

朝鮮族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老人節等。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週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週年紀念日)。每逢回甲節、回婚節時,子女、親友、鄰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壽。

傣族

傣族的重大節日有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均與佛教有關。

東鄉族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都來源於伊斯蘭教。

布朗族

厚南節是布朗族盛大的年節,每逢農曆三月清明節後7日,即陽曆4月13日—15日舉行。 節日裡,主要活動是相互潑水,其儀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樸的傳統方式——迎接太陽的習俗舉行,所以,人們稱之為迎接太陽的節日。

怒族

主要節日有:春節,怒語稱“吉佳姆”,又稱盍司節;仙女節,又稱鮮花節,是居住在貢山一帶的怒族的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穀神,怒語稱“汝為”,原碧江縣匹河一帶怒族的傳統節日,時間為每年的農曆十二月二九日,舉行祭祀活動,祈禱穀神保佑。

塔塔爾族

塔塔爾語叫“古爾邦艾提”,是阿拉伯語的音譯藉詞,阿拉伯語“卡爾邦”,意為“獻身”。古爾邦節,是在伊斯蘭教教歷12月10日,即“肉孜節”之後70天。古爾邦節、開齋節、聖紀節三大節日。

滿族

滿族受漢文化的影響,節日與漢族相近,重視過農曆新年。正月十五過燈節,正月二十五祈求來年過“添倉節”,農曆二月二是“鎖龍”的日子,還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蟲王節”,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添倉節,每年正月25日,滿族農村家家講究煮黏高粱米飯,放在倉庫,用秫秸杆編織一隻小馬插在飯盆上,意思是馬往家馱糧食,豐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飯,連著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兩把鋤頭插在飯上。這個節至今在東北農村保留......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烏孜別克族簡介?
烏孜別克族有哪些節日?
烏孜別克族是什麼生肖?
烏孜別克族的節日?
烏孜別克族服飾?
烏孜別克族節日?
烏孜別克族?
保安族簡介?
鄂倫春族簡介?
傣族服飾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