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是幹什麼的?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6日

重陽節幹什麼的?

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也是老人節,重陽節又叫“登高節”。老年人在家也不上班, 沒有被納入法定假期,所以不放假。 可以登高、上墳祭祖、賞菊、吃餈粑、重陽糕、焙果、飲菊花酒、佩茱萸·簪菊花。在家陪老人,或帶老人外出玩。

重陽節一般都要幹什麼?

重陽節又稱登高節。在這一天,人們登高望遠,思念親人。正如詩中所說:“每逢佳節倍思親。”那麼重陽節是怎麼來的呢?

原來,我國古代把九叫做“陽數”,農曆九月九日,兩九相重,都是陽數,因此稱為“重陽”。重陽節來源於道教的一個神仙故事:

贊助廣告

東漢時,汝南縣裡有一個叫桓景的農村小夥子,父母雙全,妻子兒女一大家。日子雖然不算好,半菜半糧也能過得去。誰知不幸的事兒來了。汝河兩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戶戶都病倒了,屍首遍地沒人埋。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時候聽大人們說:“汝河裡住有一個瘟魔,每年都要出來到人間走走。它走到哪裡就把瘟疫帶到哪裡。桓景決心訪師求友學本領,戰瘟魔,為民除害。聽說東南山中住著一個名叫費長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裝,起程進山拜師學藝。

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晝夜地練開了。轉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練劍,費長房走到跟前說:“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來。你趕緊回鄉為民除害。我給你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你家鄉父老登高避禍。”仙翁說罷,用手一指,一隻仙鶴展翅飛來,落在桓景面前。桓景跨上仙鶴向汝南飛去。

贊助廣告

桓景回到家鄉,召集鄉親。把大仙的話給大夥兒說了。九月九那天,他領著妻子兒女、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子每人分了一片,說這樣隨身帶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啄了一口,說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鄉親們安排好,就帶著他的降妖青龍劍回到家裡,獨坐屋內,單等瘟魔來時交戰降妖。

不大一會兒,只聽汝河怒吼,怪風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來,穿過村莊,走千家串萬戶也不見一個人,忽然抬頭見人們都在高高的山上歡聚。它竄到山下,只覺得酒氣刺鼻,茱萸衝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裡走去。只見一個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聲向前撲去。桓景一見瘟魔撲來,急忙舞劍迎戰。鬥了幾個回合,瘟魔戰他不過,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聲把降妖青龍劍丟擲,只見寶劍閃著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後,汝河兩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們把九月九登高避禍、桓景劍刺瘟魔的事,父傳子,子傳孫,一直傳到現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

重陽節已近晚秋,大氣涼爽,空氣清新,能見度高,這大概也是人們選擇登高遠眺的原因吧!

重陽節的習俗很多,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情趣盎然。 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唸唸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鬆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賞菊並飲菊花酒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餘下全文>>

重陽節要做什麼?

1.登高

重陽節登高的起源荒誕,隨著歲月的流逝,迷信的色彩已逐漸淡薄,登高已不再是為了躲避災難,而成為人們豐富多彩的業餘生活之一。九月九日,正是秋高氣爽、山青雲淡的時節。此時登高遠眺,使人心曠神怡,有益於人們的身心健康。如今有許多地方都在這期間舉行登山會。

重陽節前後,北京西山的幾十萬棵黃櫨變成一片徘紅,將西山裝點得分外美麗,別有風情。漫山遍野,猶似披上了一件紅色的盛裝。幾個親朋好友,三五結伴同登西山看紅葉已成為北京人秋季不可少的活動之一。

2.賞菊

九月初九,也正是菊黃蟹肥時。菊花一團團、一簇簇,競相開放,千姿百態,非常逗人喜愛。人們喜愛的不僅僅是她美麗的容顏,更值得稱讚的還是菊花剛強的氣質。在深秋的冷風中,唯有菊花爭奇鬥豔,使秋日多了生氣,多了豔麗的色彩。也正因如此,賞菊的風俗一直保留下來。在蕭瑟的深秋,一些地方的公園裡還舉辦菊花會、菊展,那一派不是春光勝似春光的情景,吸引著眾多的遊客。

3.飲菊花酒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由屈原的《離騷》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吃菊花的風俗早在戰國時就已有了。後來,飲菊花酒又被附會上神話色彩,說飲菊花酒可以躲避災難。菊花在秋日冷霜中開放,氣味芬芳。人們認為它是延年益壽的佳品。在菊花含苞待放的時候,人們便將花蕾莖葉一起採摘下來,和黍米一起釀製,等到第二年九月初九重陽節的時候才開壇飲用。

4.插茱萸

插茱萸的習俗起源很早。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種藥用植物,有益於內臟。晉朝的時候,人們就已認識到它的藥用價值,並開始種植。重陽時節,人們折下茱萸插在頭上,據說這樣可以抵禦寒冷,躲避災難。此時茱萸的作用已被誇大,成為驅邪的神物。宋朝的時候,人們還給茱萸和菊花起了兩個雅稱,稱茱萸為“避邪翁”,叫菊花為“延壽客”。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真實地描述了重陽節登高,插茱萸的習俗,也表達了詩人渴望重陽節闔家團圓的願望。宋朝以後,插茱萸的風俗逐漸淡薄。茱萸已不再被視為神物,僅僅是作為藥材使用了。現在這一風俗已很少見了。

5.吃重陽糕

重陽糕是重陽節的應時食品,就如同元宵節吃元宵,中秋節吃月餅一樣。重陽糕是用麵粉加上棗、栗子或其它乾果蒸製成的,上面插有小彩旗。明清的時候,人們吃重陽糕頗有講究,還伴有一個小小的禮節。在九月初九這日清晨,長輩們將重陽糕切成薄片,放在未成年子女的額頭上,口中還祝福道:“願我的孩子事事皆高。”這是取“糕”與“高”同音,表達了人們對兒女的殷切祝福。人們認為在重陽節這天,登高吃糕,也就象徵著未來的日子步步皆高。

九九重陽節是幹什麼的

重陽節又叫敬老節。一般都是登山,放孔明燈!

什麼是重陽節?重陽節人們一般幹什麼?

混賬王八蛋滴百度,去死吧!要是沒有廣大網友滴參與,百度充其量連零度都不如,還什麼百度知道呢?

什麼是重陽節?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

漢中葉以後的儒家陰陽觀,有六陰九陽。九是陽數,固重九亦叫“重陽”。

民間在該日有登高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說法。

重陽節的意義是什麼

重陽節 重陽節又稱九月九、茱萸節,起源於秋遊去災。道教以九月為陽,九月九就變成了重陽節。重陽節是在降霜前夕,人們擔心降霜天寒,都爭先恐後到郊外登高、秋遊,這是自古以來的健身活動。 從民間信仰上看,人們認為逢九必凶,重九更災,於是要辟邪。此日最流行的是插茱萸。茱萸是一種中草藥,味香濃,有逐風去邪、驅蟲減溼、去寒之作用。民間流行在頭上、房上、床頭、井邊插茱萸,目的是驅災辟邪。另外,還舉行迎神逐疫等消災祛疫活動。 重陽節另一項重大活動是賞菊花,有些城市還舉辦菊花展,釀製菊花酒,說明菊花不僅有觀賞價值,還有健身作用。此外在重陽節期間,民間還喜歡進行圍獵、射箭、放風箏,吃重陽糕食品。 在歷史上,重陽節期間出嫁的女兒都要回孃家,孝敬老人,供奉壽星、麻姑,祝老人長壽。基於這一習俗,我國已將重陽節視為老人節,發揚我國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

重陽節有什麼習俗?

重陽節習俗

登高:九月,秋高氣爽,登高一望,草木山川,盡收眼底常這實際上是一種野遊,為我國人民一種傳統的體育活動。

賞菊:菊花,又叫黃花,屬菊科,品種繁多。重陽時節,正值菊花怒放,花氣幽香,給節日增添了不少色彩。近年來,有人在重陽節時互相贈送菊花,以表示友誼和祝願。

飲菊花酒:據說古時候,人們在重陽節的時候都要飲菊花酒,這種酒是頭年重陽節時專為第二年重陽節釀造的。九月初九這一天,人們要採下初開的菊花和一點青翠的枝葉,摻和在準備釀酒的糧食中,然後一起用來釀酒,放至第二年九月初九飲用。據說喝了這種酒,可以延年益壽。從醫學角度看,菊花酒確實可以明目、治頭昏、降血壓,有減肥、輕身、補肝氣、安腸胃、利血之妙。

插茱萸:茱萸,又名“越椒”或“艾子”,是一種常綠小喬木,分吳茱萸和食茱萸兩種,春開紫色花,秋結紫黑色果實,性味酸、澀、微溫,入藥製成酒,有溫中、止痛、理氣等功效,可治遺精、腹痛、吐瀉、便祕、消化不良等症。《齊人月令》中說:“重陽之日,必以糕酒登高遠眺,為時宴之遊賞,以暢秋志。酒必採茱萸甘菊以泛之,既醉而還。”可見古人有重陽喝茱萸酒之習俗。

吃重陽糕:重陽糕,又叫“菊糕”、“花糕”。因“糕”與“高”諧音,重陽佳節,不能登高而吃點糕,也可聊以自慰。

騎射活動:南北朝時,皇帝規定:每年的重陽,人們必須練習騎馬射箭,並把騎馬射箭作為一種武舉應考專案,只有步射和騎射都及格了,才能參加其他專案的考試。唐代,皇帝曾規定:重陽節時,五品以上的官員,可以齊集於玄武門練習騎射。

相關問題答案
重陽節是幹什麼的?
中元節是幹什麼的?
重陽節要幹什麼?
天干地支是幹什麼的?
重陽節又叫什麼節?
重陽節要做什麼?
重陽節又稱什麼節?
重陽節要吃什麼?
重陽節代表什麼生肖?
重陽節又叫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