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族的風俗?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2日

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的文章有哪些

說真的這樣的東西都太少了

而且陳舊沒有更新

很多與現實都不符了

風俗習慣

民族節日 [編輯本段]節日簡介 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在55個少數民族中,節日之多,難以計數。民族節日是一個民族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意義的、並要在這一天舉行慶祝或祭祀儀式的日子。中國各民族特色各異的眾多節日,大致可以分為新年節日、生產節日、青年節日、紀念節日、習俗節日和宗教節日等六個方面。這些與自然界季節更迭、祈求豐收、崇敬英雄、談情說愛、傳統習俗、宗教信仰等有密切關係的節日,是民族歷史的活化石,是民族生活方式的集中體現,也是民族傳統文化的生動展示。儘管各民族的節日在日期、內容、意義、過節方式等方面千差萬別,但它們都有穩定性、群眾性、民族性和傳承性的共同特點。不少民族節日已有幾百年的歷史,有的甚至經歷了上千年的歲月,成為深深植根於中華大地上的一種文化現象,也是需要進一步挖掘的文化寶庫。[1] [編輯本段]節日起源 民族節日多出於民間傳說故事,各少數民族人民為紀念故事中的人和事,產生了本民族的節日。[2] [編輯本段]節日習俗 彝族 火把節: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習俗:點火把、摔跤、鬥牛、歌舞 插花/打歌節:二月初八,習俗:採集杜鵑花插於各處、青年男女盛裝跳“左腳舞” 密枝節:二月初八,習俗:祭龍樹、野餐 祭龍節:二月初八,習俗:跳蘆笙舞 賽衣節:三月二十八日習俗:賽衣 三月會:三月二十八,習俗:趕集、跳舞 白族 三月街:三月十四至十六日,習俗:物資交流、賽馬、賽龍舟、歌舞 繞三靈: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習俗:繞山、祭祖、跳霸王鞭、八角鼓舞 火把節:六月二十五日,習俗:驅邪求吉、祈求豐收 本主節:日期不一,習俗:供奉“本主”、誦經唱文,焚香磕頭、歌舞、遊樂、競技等 石寶山歌會:七月末八月初三天,習俗:彈唱白族情歌 苗族 花山節:一月三日,習俗:對歌、跳蘆笙舞、爬花杆 納西族 米拉會/棒棒會:五月十五日,習俗:賽馬、農具交易會 祭天:節期不定,習俗:祈年求豐,消災除邪 騾馬大會:三月七月,習俗:牲畜交易 三朵節:二月初八,習俗:賽馬、跳“阿哩哩”、野餐 七月會:七月中旬,習俗:大牲畜交易、對歌 摩梭人 朝山節:七月二十五日,習俗:祭拜女神、歌舞、射箭、結交阿夏 景頗族 目腦縱歌:一月十五日,習俗:跳文崩舞 藏族 成佛日:四月一至四日 跳神法會:藏曆除夕,習俗:跳神節目 賽馬會:五月初五,習俗:搭帳篷,野炊、宴客、賽馬 成道日:十月二十五日 端陽節:五月初五,習俗:賽馬、跳鍋莊舞、弦子舞、野餐 雪頓節:藏曆六月底七月初,習俗:晒大佛、跳藏戲、過林卡 布依族 牛王節:四月八日,習俗:吃牛王粑、給牛散食、歌舞 傣族 潑水節,習俗:歌舞、賽龍舟、潑水、放升高 採花節,習俗:採花獻佛 送龍節:公曆一月,習俗:送祭品給龍神 哈尼族 扎哩作:一月一日,習俗:祭祖、對歌、盪鞦韆、宴請 阿瑪突:二月屬龍日,習俗:祭山、祭祖、祭社林等 新米節:八月第一二個龍日,習俗:嘗新、祭天、祭親奠 苦扎扎:六月,習俗:對歌、跳舞、祭天神 十月年:十月,習俗:祭祖、通街宴 姑娘節:二月二日,習俗:野餐、唱歌跳舞 祭母節:三月第一個屬牛日,習俗:祭母、唱思母歌 壯族 隴端節:三月,習俗:物資交流、青年男女對歌、社交 僳僳族 刀杆節:二月八日,習俗:上刀山、跳嘎 賽歌會:臘月或正月上旬,習俗:賽歌、沐......餘下全文>>

贊助廣告

關於北部灣民族風俗? 10分

京族介紹

主要聚居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市的(氵萬)尾、山心、巫頭潭吉4個自然村。京族以漁業為主,以農為輔,屬沿海漁業和農耕混合的經濟文化型別。京族的祖先原居越南吉婆。後來有一部分人自越南 塗山沿海捕魚來到巫頭島等地定居,至今已有4 0 0 多 年的歷史。京族過去被稱為"越族"。新中國成立後,正式定名為京族。京族有本民族語言,通用漢語文,信仰天主教、道教。

蒙古族介紹

現有人口4806849 人。主要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其餘分佈在中國的東北、西北地區。蒙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而又富於傳奇色彩的民族。被譽為“草原驕子”。蒙古族始源於古代望建河(今額爾古納河)東岸一帶。“蒙兀”是“蒙古”一詞最早的漢文譯名,始見唐代。“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諸部落中的一個部落的名稱。13世紀初,以成吉思汗為首的蒙古部統一了蒙古地區諸部,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蒙古”也就由原來的部落名稱變成為民族名稱了。蒙古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學。蒙古族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

贊助廣告

景頗族介紹

主要分佈在雲南德巨集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潞西、隴川、 盈江、瑞麗、梁河五縣,少部分散居於其他州縣。景頗族的來源與青藏高原上古代氐羌人有關先後出現了"峨昌"、"遮些 "、等名稱。新中國成立後,經民族識別確認為景頗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 。過去沒有自己的文字,2 0 世紀末葉創制了以拉丁字 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

白族介紹

有人口1594827 人。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部以洱海為中心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少部分散居在四川、貴州、湖南等地。由於觸族風俗尚白,歷史上曾有"白人"、"白王"、"白史"之稱。新中國成立後,正式定名為白族。白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白語支。大多數白族通曉漢語,並作為與其他民族的交際工具。白族是個古老的民族,有著自己光輝燦爛的科學文化。在天文、曆法、氣象、醫學、文學等領域都有許多發明創造和優秀作品。

保安族介紹

有人口12212 人。主要聚居在甘肅省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保安”是保安族的自稱,歷史上曾被稱作“回回”、“保安回”等。新中國成立後,根據本民族人民的意願,正式定名為保安族。保安族有本民族的語言,無文字。保安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大多數人通曉漢語。保安族信仰伊斯蘭教,在家庭生活習俗及社會等方面與當地回、東鄉等民族大體相同。保安族主要從事農業生產,兼營牧業和手工業。很早就會冶鐵的保安族,有著高超的制刀技藝,他們製作的腰刀,鋒利耐用,精緻美觀,在當地各族群眾中享有盛名,被稱作“保安刀”。

藏族介紹

有人口4593330 人,主要分佈在西藏自治區以及青海、甘肅、四川、雲南等臨近省。藏族是漢語的稱謂。西藏在藏語中稱為"博",生活在這裡的藏族自稱"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的西藏,美麗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現有130 多萬人口中,藏族佔9 5 %。藏族是中國古老的民族之一。據史書記載:早在秦漢以前,藏族先民就聚居在雅魯藏布江中游兩岸。以青稞等製作的糌粑和酥油是農牧民的主要食品。藏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

達斡爾族介紹

在中國東北富饒美麗的嫩江兩岸,生活著一個以農業為主兼事畜牧業和漁獵業的民族--達斡爾族。達斡爾族有121357人。主要分佈在內蒙古莫力達瓦斡爾族自治旗、鄂溫克族自治旗、黑龍江齊齊哈爾市和新疆塔城等地......餘下全文>>

各地風俗習慣

民族節日

[編輯本段]節日簡介

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在55個少數民族中,節日之多,難以計數。民族節日是一個民族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意義的、並要在這一天舉行慶祝或祭祀儀式的日子。中國各民族特色各異的眾多節日,大致可以分為新年節日、生產節日、青年節日、紀念節日、習俗節日和宗教節日等六個方面。這些與自然界季節更迭、祈求豐收、崇敬英雄、談情說愛、傳統習俗、宗教信仰等有密切關係的節日,是民族歷史的活化石,是民族生活方式的集中體現,也是民族傳統文化的生動展示。儘管各民族的節日在日期、內容、意義、過節方式等方面千差萬別,但它們都有穩定性、群眾性、民族性和傳承性的共同特點。不少民族節日已有幾百年的歷史,有的甚至經歷了上千年的歲月,成為深深植根於中華大地上的一種文化現象,也是需要進一步挖掘的文化寶庫。[1]

[編輯本段]節日起源

民族節日多出於民間傳說故事,各少數民族人民為紀念故事中的人和事,產生了本民族的節日。[2]

[編輯本段]節日習俗

彝族

火把節: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習俗:點火把、摔跤、鬥牛、歌舞

插花/打歌節:二月初八,習俗:採集杜鵑花插於各處、青年男女盛裝跳“左腳舞”

密枝節:二月初八,習俗:祭龍樹、野餐

祭龍節:二月初八,習俗:跳蘆笙舞

賽衣節:三月二十八日習俗:賽衣

三月會:三月二十八,習俗:趕集、跳舞

白族

三月街:三月十四至十六日,習俗:物資交流、賽馬、賽龍舟、歌舞

繞三靈: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習俗:繞山、祭祖、跳霸王鞭、八角鼓舞

火把節:六月二十五日,習俗:驅邪求吉、祈求豐收

本主節:日期不一,習俗:供奉“本主”、誦經唱文,焚香磕頭、歌舞、遊樂、競技等

石寶山歌會:七月末八月初三天,習俗:彈唱白族情歌

苗族

花山節:一月三日,習俗:對歌、跳蘆笙舞、爬花杆

納西族

米拉會/棒棒會:五月十五日,習俗:賽馬、農具交易會

祭天:節期不定,習俗:祈年求豐,消災除邪

騾馬大會:三月七月,習俗:牲畜交易

三朵節:二月初八,習俗:賽馬、跳“阿哩哩”、野餐

七月會:七月中旬,習俗:大牲畜交易、對歌

摩梭人

朝山節:七月二十五日,習俗:祭拜女神、歌舞、射箭、結交阿夏

景頗族

目腦縱歌:一月十五日,習俗:跳文崩舞

藏族

成佛日:四月一至四日

跳神法會:藏曆除夕,習俗:跳神節目

賽馬會:五月初五,習俗:搭帳篷,野炊、宴客、賽馬

成道日:十月二十五日

端陽節:五月初五,習俗:賽馬、跳鍋莊舞、弦子舞、野餐

雪頓節:藏曆六月底七月初,習俗:晒大佛、跳藏戲、過林卡

布依族

牛王節:四月八日,習俗:吃牛王粑、給牛散食、歌舞

傣族

潑水節,習俗:歌舞、賽龍舟、潑水、放升高

採花節,習俗:採花獻佛

送龍節:公曆一月,習俗:送祭品給龍神

哈尼族

扎哩作:一月一日,習俗:祭祖、對歌、盪鞦韆、宴請

阿瑪突:二月屬龍日,習俗:祭山、祭祖、祭社林等

新米節:八月第一二個龍日,習俗:嘗新、祭天、祭親奠

苦扎扎:六月,習俗:對歌、跳舞、祭天神

十月年:十月,習俗:祭祖、通街宴

姑娘節:二月二日,習俗:野餐、唱歌跳舞

祭母節:三月第一個屬牛日,習俗:祭母、唱思母歌

壯族

隴端節:三月,習俗:物資交流、青年男女對歌、社交

僳僳族

刀杆節:二月八日,習俗:上刀山、跳嘎

賽歌會:臘月或正月上旬,習俗:賽歌、沐浴

......餘下全文>>

少數名族的傳說和習俗

中國少數民族主要節日

民族 主要節日 時間 民族 主要節日 時間

阿昌族

火把節 農曆六月二十五日 德昂族

潑水節 農曆四月十五日

會街節 農曆九月初十 東鄉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潑水節 農曆二月二十九日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撒神 農曆七月初一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嘗新節 農曆八月十五日 侗族

蘆壟節 農曆六月至九月

白族

三月街 農曆三月十五日 侗年 農曆十一月十九日

火把節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鬥牛節 農曆二月

漁潭會 農曆八月十五日 吃新節 農曆六月至七月

保安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獨龍族

卡崔哇 農曆十月中下旬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俄羅斯族

復活節 公曆三、四月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鄂倫春族

春節 農曆正月初一

布朗族

開門節 傣歷十二月十五日 鄂溫克族

米闊魯節 農曆五月二十二日

關門節 傣歷九月十五日 高山族

新年祭 農曆十二月

潑火節 農曆二月十九日 仡佬族

燈杆節 農曆正月初一

布衣族

六月六 農曆六月初六 仡佬節 農曆三月初三

三月三 農曆三月初三 嘗新節 農曆六、七月

四月八 農曆四月初八 拉祜族

庫扎節 傣歷三月

朝鮮族

元日 農曆正月初一 火把節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上元節 農曆正月初五 嘗新節 傣歷十二月

寒食節 農曆四月初五 黎族

三月三 農曆三月初三

端午 農曆五月初五 僳僳族

收穫節 農曆九月

哈尼族

十月節 農曆十月初一 澡塘節 農曆正月初三

六月節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過年節 農曆正月初一

哈薩克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刀杆節 農曆二月初八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珞巴族

旭獨龍節 藏曆二月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隆德節 藏曆四月

赫哲族

赫哲年 農曆正月初一 滿族

頒金節 陰曆十一月十三日

回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廟會 農曆四月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景頗族

目腦節 農曆正月十五日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克爾克孜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基諾族

打鐵節 農曆一月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火把節 農曆六月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京族

哈節 農曆六月初十 諾勞孜 農曆正月初一

五十六個民族的特殊風俗習慣(不少於三條)

滿族

明朝末年,滿族英雄努爾哈赤經過30年的努力,統一了中國東北地區的女真人,初步形成滿洲民族,即滿族。他把滿洲人分別組織在黃、白、紅、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八族之中,實行全民皆兵。後來,滿族政權還陸續建立了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1644年,八旗鐵騎入關,佔領北京,席捲大江南北,建立了疆域遼闊的清帝國。

滿族人很早就信奉薩滿教,每逢祭祖、祭天,要由薩滿戴上神帽,穿上裙子,繫上腰鈴,擊鼓起舞,邊禱邊跳。滿族人重禮節,有一個時期,小輩對老輩是三天一小禮,五天一大禮;三天見長輩要請安,五天見長輩要“打千”。男人打千要哈腰,右手下伸,左手扶膝,像拾東西一樣;女人打千要扶膝下蹲。滿族男人留髮梳瓣,穿馬蹄袖袍褂,繫腰帶;婦女頭頂盤髻,穿寬大直統旗袍,不纏足。今天,旗袍已經成為典型的東方婦女服飾,風靡全球。

我國的滿族人有一半以上居住在遼寧省,其它散居在吉林、黑龍江、河北等省,以及北京、西安和成都等大城市。

朝鮮族

我國的朝鮮族主要生活在東北三省和內地的一些大城市。居住最集中的地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長白朝鮮族自治縣。他們居住的地區是我國北方的“水稻之鄉”。

朝鮮族的房屋屋頂由四個斜面構成,房屋正面開三扇或四扇門,室內用磚或石平鋪成炕,進屋脫鞋,席炕而坐。朝鮮族婦女的傳統服裝是短衣長裙,以長布帶打結。男子也穿短衣,外罩坎肩,褲腿寬大。朝鮮族能歌善舞,姑娘們愛盪鞦韆和在跳板上飛騰,小夥子則喜歡一對對扭在一起摔跤,似猛虎角力。朝鮮族的傳統食品有冷麵、泡菜和打糕等。

回族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他們散居全國各地,是我國分佈最廣的少數民族。他們主要聚居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在甘肅、青海、河南、河北、山東、雲南等省也有聚居區。

回族的形成與發展深受伊斯蘭教的影響,居民大多信仰伊斯蘭教,在我國也稱回教。回族喜歡環清真寺而居,在農村往往自成村落。他們的生活習慣有較深的宗教烙印,嬰兒出生要請阿訇(伊斯蘭教教士)起名字,結婚要請阿訇證婚,去世後要請阿訇主持葬禮。回族忌食豬肉、動物的血和自死的物。男子喜歡戴白帽或黑帽。

壯族

壯族過去有20種稱呼,1949年以後統稱為僮族,1965年改稱為壯族。壯族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雲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少數分佈在廣東、湖南、貴州、四川等省。壯族聚居地區多山,他們大多從事農業生產。

壯族人喜歡吃醃製的酸食,以生魚片為佳餚,婦女有嚼檳榔的習慣。壯族人信仰多神,除祭祀祖先外,最早還膜拜巨石、高山、土地和龍蛇等。壯族人有歌圩的習俗,每年農曆三月初三日,大家聚集到山坡上,搭起賽歌臺,參加唱山歌的男女青年們先唱“見面歌”、“迎客歌”。唱過山歌之後,就開始拋繡球、碰彩蛋、搶花炮等娛樂活動。大的歌圩有上萬人蔘加,他們常以唱山歌來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壯族在兩三千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了瑰麗的文化藝術。壯族的先民在廣西左江兩岸的陡壁上繪製了大量的崖壁畫。從戰國時期開始,壯族人民就能鑄造銅鼓,它既是樂器,又是權力和財富的象徵。獨具民族風格的壯錦久負盛名,遠銷國內外。

苗族

秦漢時代,苗族的先民聚居在“五溪”(今湖南省西部和貴州東部地區),後來不斷遷徙,分散到南方各省。現在,苗族主要分佈在貴州、湖南、雲南、四川、廣西、湖北、廣東、海南等地。

苗族男子一般都穿對襟或左大襟的短衣,下穿長褲,系大腰帶,頭纏青色長巾。婦女大多穿大領短衣和百褶裙。山區苗族的住宅建築大多是“吊腳樓”,它是按照山坡的自然地勢,在下方和上方分別豎立較長和較短的木樁支撐,在樁上鋪樓板建築。樓上住人,樓下......餘下全文>>

江蘇啟東的特殊風俗

過年之前全家大掃除,過年前蒸糕,做酒釀(現在很少做了,都買現成的),大年初一要早起,吃青菜(大彩頭),吃魚(年年有餘),米飯裡放年糕(年年高)、紅棗(啟東骸顧子,吃了自己顧自己)。新年裡不能說喪氣話身體不好什麼的。羊肉是啟東人過年很重要的菜,年前年後送禮送羊腿會顯得很客氣。

元宵節老人要到女兒家裡過的。小孩子提兔子燈,農村裡還燒河邊的幹蘆葦或乾柴,並叫嚷“連財,連財,大家發財)

端午和立夏要包粽子和煮蛋。

一年上三次墳(年三十,正月十五,清明)

參考資料:我是啟東人

相關問題答案
京族的風俗?
黎族的風俗習慣?
苗族的風俗節日?
回族的風俗節日的由來?
赫哲族的風俗都有哪些?
維吾爾族的風俗特點?
納西族的風俗習慣?
維吾爾族的風俗?
赫哲族的風俗文化?
苗族的風俗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