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吃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7日

中秋節的習俗吃什麼

中秋節吃什麼 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可見中秋節當然吃月餅了。但是根據各地的習俗不同,吃的東西也五花八門。

吃鴨子

我國雲南的仫佬族鄉親都要在八月十五這天買餅子,殺鴨子,歡度這個傳統節日。為了紀念以遊村賣糖動員鄉親殺番鬼佬的賣糖佬一家三人,仫佬人每年八月十五,家家戶戶都要買餅子、殺鴨子,以此教育後代不要忘記反抗侵略的鬥爭。

吃芋頭

中秋食芋頭,則寓意辟邪消災,並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剝鬼而食之,大有鍾馗驅鬼的氣概,可敬。

贊助廣告

吃田螺

至於中秋食田螺,則在清咸豐年間的《順德縣誌》有記:“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間認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據分析,螺肉營養豐富,而所含的維生素A又是眼睛視色素的重要物質。食田螺可明目,言之成理。但為什麼一定要在中秋節特別熱衷於食之吃。有人指出,中秋前後,是田螺空懷的時候,腹內無小螺,因此,肉質特別肥美。是食口螺的最佳時節。如今在廣州民間,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間,都有炒田螺的習慣。

吃南瓜

江南各地過中秋節,家家戶戶流傳著八月半吃老南瓜燒糯米飯的風俗。

飲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們仰望著明月,聞著陣陣桂香,遙想吳剛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閤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已成為節日的享受。桂花不僅可供觀賞,而且還有食用價值。桂花不僅可供觀賞,而且還有食用價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驥鬥兮酌桂漿”、“奠桂兮椒漿”的詩句。可見我國飲桂花釀酒的年代,已是相當久遠了。

贊助廣告

食藕盒子

中秋食藕,也是寄團圓之意也,尤其是吃“藕盒子”。江浙人多將藕切片,每兩片間下端相連,中間夾肉、文蛤等調製而成的餡,外拖面煎至金黃,此又稱藕餅,與月餅有異曲同工之妙。目前市場上藕的品種主要有兩種,即七孔藕與九孔藕。江浙一帶較多栽培七孔藕,該品種質地優良,肉質細嫩,鮮脆甘甜,潔白無瑕。中醫認為,藕經過煮熟以後,性由涼變溫,對脾胃有益,有養胃滋陰,益血的功效。

祭月、賞月、拜月,觀潮,燃燈,猜謎,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玩花燈,燒塔,這些是傳統活動。

蒙古族

蒙古族人愛做“追月”的遊戲。人們跨上駿馬,在銀白色月光下,賓士在草原上。他們朝西放馬賓士,月亮由東方升起,墜落西方。執著的蒙古騎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

藏族

西藏一些地區的藏族同胞歡度中秋的習俗是“尋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們,沿著河流,跟著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圍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後回家團圓吃月餅。

廣西侗族

廣西侗族有“行月”的習俗。中秋夜臨,各山寨的蘆笙歌舞隊,踏著一路月光,行至臨近山寨,和那兒的寨民相聚賞月,賽歌賽舞,徹夜長歡。

雲南德昂族

雲南德昂族“串月”。雲南潞西的德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月明高掛,分外明亮的時候,山頭塞尾,不時傳來一陣悠揚動聽的葫蘆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傾訴衷情。有的還通過“串月亮”送檳榔、送茶訂下婚約。

雲南彝族

雲南彝族過中秋的傳統習俗是“跳月”。入夜,該族各個村寨的男女老幼都聚集在山村中的開闊地,一個個束腰披紗的姑娘們和頭纏布帶的小夥子們以及老頭、老太太、小娃子們都激情地載歌載舞,尤其是那些青年男女表達愛慕之情的對歌,彷彿月亮也聽得為之動情動容,越發顯得嫵媚皎潔。

仡佬族

仡佬族在節前的“虎日”,全寨合宰一頭公牛,將牛心留到中秋夜祭祖靈、迎新谷,他們稱為“八月節”。

朝鮮族

朝鮮族則用木杆和松枝高搭“望月架”。當明月升空時,請數位被推選出來的老人攀上望月架。待老人望月之後,再點燃望月架,敲長鼓......餘下全文>>

中秋節吃什麼

中秋節吃月餅。代表團團圓圓。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樑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中秋之夜,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閤家甜甜蜜蜜,已成為節日一種美的享受。到了現代,人們多是拿紅酒代替。

在水果方面,中秋節主要有石榴、哈密瓜、紅棗等都是成熟的季節,也是應景水果。

中秋節吃什麼

八月十五中秋節,每逢佳節倍思親,月餅象徵著團圓,是中秋佳節必食之品。在節日之夜,人們還愛吃些西瓜等團圓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滿、甜蜜、平安。中秋節除了吃月餅還吃什麼?中秋節有哪些食俗?一起來看看! 1、吃月餅 中秋吃月餅,是我國流傳已久的傳統風俗。風清月朗、桂香沁人,家家嘗月餅、賞月亮,喜慶團圓,別有風味。月餅作為一種形如圓月,內含佳餡的食品,在北宋時期就已出現。詩人兼美食家蘇東坡就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詩句。 2、飲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們仰望著明月,聞著陣陣桂香,遙想吳剛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閤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已成為節日的享受。桂花不僅可供觀賞,而且還有食用價值。眼下正值中山陵舉辦桂花節,市民不妨與家人踏東郊,賞時花,度佳節。 3、吃芋頭 中秋食芋頭,在不少地方民間則寓意辟邪消災,並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剝芋而食之,倒還大有鍾馗驅鬼的氣概呢。 4、食藕盒子 中秋食藕,也是寄團圓之意也,尤其是吃“藕盒子”。江浙人多將藕切片,每兩片間下端相連,中間夾肉、文蛤等調製而成的餡,外拖面煎至金黃,此又稱藕餅,與月餅有異曲同工之妙。目前市場上藕的品種主要有兩種,即七孔藕與九孔藕。江浙一帶較多栽培七孔藕,該品種質地優良,肉質細嫩,鮮脆甘甜,潔白無瑕。中醫認為,藕經過煮熟以後,性由涼變溫,對脾胃有益,有養胃滋陰,益血的功效。 5、中秋節的食俗文化 中秋節這一天人們都要吃月餅以示“團圓”。月餅,又叫胡餅、宮餅、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釘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徵,慢慢月餅也就成了節日的禮品。月餅,最初起源於唐朝軍隊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突厥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 當時有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說完把餅分給群臣一起吃。 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一書,已有“月餅”一詞,但對中秋賞月,吃月餅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遊覽志會》才有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到了清代,關於月餅的記載就多起來了,而且製作越來越精細。月餅發展到今日,品種更加繁多,風味因地各異。其中京式、蘇式、廣式、潮式等月餅廣為我國南北各地的人們所喜食。 月餅象徵著團圓,是中秋佳節必食之品。在節日之夜,人們還愛吃些西瓜等團圓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滿、甜蜜、平安。

中秋節我們吃什麼?什麼和什麼是團圓的象徵

每年八月十五中秋節,大家都會感到每逢佳節倍思親,所以就吃月餅,月餅象徵著團圓,是中秋佳節必食之品。

在節日之夜,人們還愛吃些西瓜等團圓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滿、甜蜜、平安。

1、吃月餅

中秋吃月餅,是我國流傳已久的傳統風俗。風清月朗、桂香沁人,家家嘗月餅、賞月亮,喜慶團圓,別有風味。月餅作為一種形如圓月,內含佳餡的食品,在北宋時期就已出現。詩人兼美食家蘇東坡就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詩句。

2、飲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們仰望著明月,聞著陣陣桂香,遙想吳剛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閤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已成為節日的享受。桂花不僅可供觀賞,而且還有食用價值。眼下正值中山陵舉辦桂花節,市民不妨與家人踏東郊,賞時花,度佳節。

3、吃芋頭

中秋食芋頭,在不少地方民間則寓意辟邪消災,並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剝芋而食之,倒還大有鍾馗驅鬼的氣概呢。

4、食藕盒子

中秋食藕,也是寄團圓之意也,尤其是吃“藕盒子”。江浙人多將藕切片,每兩片間下端相連,中間夾肉、文蛤等調製而成的餡,外拖面煎至金黃,此又稱藕餅,與月餅有異曲同工之妙。目前市場上藕的品種主要有兩種,即七孔藕與九孔藕。江浙一帶較多栽培七孔藕,該品種質地優良,肉質細嫩,鮮脆甘甜,潔白無瑕。中醫認為,藕經過煮熟以後,性由涼變溫,對脾胃有益,有養胃滋陰,益血的功效。

為什麼有中秋節,中秋節要幹什麼,吃什麼,玩什麼.

中秋節已經成為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每年八月十五人們都要賞月、吃月餅,不過不曉得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會有中秋節呢?中秋節是怎麼來的?每個地方過中秋節的習俗一樣嗎?除了月餅,中秋節吃的東西還有哪些呢?其實我國幅員廣闊,過中秋節的習俗不盡相同,吃的東西也五花八門,有吃石榴的、有喝桂花酒的,也有做餈粑吃的···這背後都有一定的寓意和由來。下面就讓俠侶小編為您介紹下中秋節應該吃什麼、中秋節的由來以及部分地區過中秋的習俗吧,吃貨們,還不看過來。

月餅,餈粑,石榴,麥箭,西瓜········

中秋節是怎麼來的?中秋節的由來

中秋節和其他的傳統節日一樣,有著悠久的歷史,是從古代慢慢發展形成的,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古代時期就有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當時的貴族和文士也紛紛效仿,慢慢的也傳到了民間,形成祭月的活動。不過中秋節成為固定的節日卻是在唐代,《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到了宋朝,中秋節開始盛行,明清時已成為了跟元旦齊名的節日,也是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關於中秋節的神話傳說民間有很多版本,嫦娥奔月、吳剛折桂、玉兔搗藥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

中秋節晚上吃什麼

八月十五中秋節,每逢佳節倍思親,月餅象徵著團圓,是中秋佳節必食之品。在節日之夜,人們還愛吃些西瓜等團圓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滿、甜蜜、平安。中秋節除了吃月餅還吃什麼?中秋節有哪些食俗?一起來看看!

1、吃月餅

中秋吃月餅,是我國流傳已久的傳統風俗。風清月朗、桂香沁人,家家嘗月餅、賞月亮,喜慶團圓,別有風味。月餅作為一種形如圓月,內含佳餡的食品,在北宋時期就已出現。詩人兼美食家蘇東坡就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詩句。

2、飲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們仰望著明月,聞著陣陣桂香,遙想吳剛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閤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已成為節日的享受。桂花不僅可供觀賞,而且還有食用價值。眼下正值中山陵舉辦桂花節,市民不妨與家人踏東郊,賞時花,度佳節。

3、吃芋頭

中秋食芋頭,在不少地方民間則寓意辟邪消災,並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剝芋而食之,倒還大有鍾馗驅鬼的氣概呢。

中秋節除了吃月餅還吃什麼?

中秋節的簡介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賞月

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吃月餅

我國城鄉群眾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樑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

其它中秋節的習俗

中國地緣廣大,人口眾多,風俗各異,中秋節的過法也是多種多樣,並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寧,中秋夜以掛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上杭縣人過中秋,兒女多在拜月時請月姑。龍巖人吃月餅時,家長會在中央挖出直徑二、三寸的圓餅供長輩食用,意思是祕密事不能讓晚輩知道。這個習俗是源於月餅中藏有反元殺敵訊息的傳說。金門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裡、陽臺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燃,香菸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為祭禮。當地還有中秋吃芋頭的習慣,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這固然與農事有關,但民間還有一則流傳廣泛的傳說: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治。馬發據守潮州抗元,城破後,百姓慘遭屠殺。為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後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中秋夜燒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還要用磚塊砌成,約佔塔高的1/4,然後再用瓦片疊砌而成,頂端留一個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點火燃燒,燃料有木、竹、穀殼等,火旺時潑松香粉,引焰助威,極為壯觀。民間還有賽燒塔規例,誰把瓦塔燒得全座紅透則勝,不及的或在燃燒過程倒塌的則負,勝的由主持人發給彩旗、獎金或獎品。據傳燒塔也是元朝末年,漢族人民反抗殘暴統治者,於中秋起義時舉火為號的由來。

江南一帶的民間在中秋節人習俗也是多種多樣。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於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後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桂漿”,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桂漿,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後採摘,用糖及酸梅醃製而成。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為桌上佳餚。 南京人閤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遊街市稱“走月”。

閥   明初南京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築朝月樓,皆供人賞月,而以遊玩月橋者為最。人們在明月高懸時,結伴同登望月樓、遊玩月橋,以共睹玉兔為樂。“玩月橋”在夫子廟秦淮河南,橋旁為名妓馬湘蘭宅第,這夜,士子聚集橋頭笙簫彈唱,追憶牛渚玩月,對月賦詩,故稱此橋......餘下全文>>

溫州中秋節吃什麼

浙江溫州,人們鍾愛的還是本地的江蟹。在中秋宴席之上,一道“蟹味雙拼”是必不可少的。

“溫州人八月十五吃什麼,是有一些講法的。比如吃蝤蛑,吃蠶蝦,與海鮮時令有關,這兩樣鮮貨要到八月十五時才夠肥美。又比如,溫州八月十五吃芋頭、鴨、粉幹,這個在溫州早年還有歷史場源。”葉國光先生說:傳說,在元末明初時,溫州城內百姓和城外起義軍在中秋節約定起義,以吃芋頭(無頭)、粉幹(分官)、燈盞糕(等斬)為暗號而起義成功。所以溫州市區的傳統中秋家宴,必須有粉幹、芋頭和鴨、豬肉、黃魚等。

北方中秋節吃什麼

南方人中秋吃月餅,有廣式月餅、蘇式月餅、滇式月餅等品種,不過你知道嗎?想不想知道北方最具代表性的月餅是什麼?下面中國吃網帶你看看。 ? 一說起,不得提一下京式月餅。是的,京式月餅則是北京乃至於北方月餅的代表。京式月餅是混糖類,就是把油、糖、面混合在一起做成的餅皮,包的餡基本是拌制的,不需要高溫炒,只要把料拌合在一起就行了,而且餡的原料用得比較多的是冰糖、青紅絲(柚子、桔子皮醃製後染成紅色、綠色)、核桃仁、瓜仁,加油和熟麵粉。口味偏硬、純甜,甜度及皮餡比適中,一般皮餡比為4:6,喜用麻油,口味清甜,口感酥鬆。 老北京過中秋吃的是“自來紅”及“自來白”兩款傳統月餅,團圓飯吃完以後賞月的時候,因為北京中秋節月亮升起來都比較晚,大概得等到九點多鐘月亮才會升起來,這時候人就在四合院擺上桌子,喝喝茶,然後吃口月餅。 自來紅和自來白都是傳統京式月餅,它們的得名來自不同的皮色:自來紅是燙麵製成的,自來白則是冷水面團,所以呈現不同顏色。 “自來紅”用來祭祀所以有嚴格規定,皮要用芝麻油做,裡面放有不同的果仁,還有北京的“青絲、紅絲”(楊梅和陳皮),而且要有冰糖。“自來白”的材料就比較隨意,沒有特別規定,只是面是用豬油和的。 中秋節還要用紅糖、芝麻醬製作一種稱為“團圓餅”的麵食,以象徵全家甜甜蜜蜜、團圓和美之意。製法是:將發好的白麵加鹼揉好後根據籠屜大小先擀成四片簿麵餅,每片上均抹上些芝麻醬、糖桂花汁,並碼上些果脯、核桃仁葡萄乾等,一層層疊放在一起,再擀一較大的麵餅從上向下將其包嚴成大圓形餅,上屜蒸。 “團圓餅”和月餅的區別在於,前者可以作為主食,而月餅只是茶點。 北方人吃月餅的由來 有人以為吃月餅和送月餅,自古以來就與中秋節有關。其實,情況並非如此。初唐時,原來農曆八月只有初一是節日,而無十五這個節日。相傳,後來唐明皇曾於八月十五夜遊月宮,這樣民間才把八月十五這一天作為中秋節。到了中唐,人們始在八月十五之夜登樓觀月,而當時還沒有月餅出現。說到月餅的出現最早是在南宋的時候。不過當時的月餅與中秋節毫不相干,那時的月餅與現代月餅亦大不相同,只是作為蒸食品在飲食市場出現而已。 月餅真正與中秋節有聯絡是在明代。當時,北京城市裡出現了一種以果做餡的月餅,而人們在中秋節這一天自己製作月餅,用於自食和贈於良朋親友,以表達團圓和祝賀之意。那時的月餅大小和形狀很不規範,差別甚大,其名稱也頗特別。 比如,山西省介休縣一帶在中秋節這天,當地老百姓已有閤家圍坐分食團圓月餅的習俗。其製作的月餅名堂多且有趣,如有專供男人食用的月牙月餅,有隻限於女子享用的葫蘆月餅,還有特別為少年準備的“孫悟空”、“兔兒爺”之類的月餅,等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今南京)做皇帝。八月初二,徐達攻下元大都,訊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祕密傳遞資訊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這一夜南京,人們繪月宮圖,陳列鮮果、月餅,燃點斗香,講“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的故事,競放水燈等等,熱鬧非常。此後,無論南方、北方中秋之夜都十分熱鬧。北方人在這一天要吃月餅、水果,購兔兒爺給孩子玩。

相關問題答案
中秋節吃什麼?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
中秋節為什麼吃月餅?
中秋節送什麼禮?
中秋節是什麼節日?
農曆中秋節是什麼星座?
中秋節是什麼生肖?
中秋節為什麼賞月?
中秋節送什麼給客戶?
為什麼中秋節吃月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