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禮儀文化?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5日

中國禮儀文化有哪些?

以儒家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許多關於和諧的文化思想,如孔子關於社會和人與人之間的“中和”主張,《禮記·禮運》中關於“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的“大同”社會的主張,以及孔子“小國寡民”的思想等等。應當說,中國古代思想家們的這些關於和諧文化思想是極其寶貴的,構成了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封建時代以孔子為代表的思想家們所提出的和諧思想是旨在維護剝削階級的統治秩序,是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級人倫為思想基礎的,同我們所要建立的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和諧文化有本質的區別。從思想文化關係上來看,我們所要構建的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基礎是馬克思主義文化和理論的創新,特別是我們要認識到,我們所要建立的和諧文化是在消滅了階級對立的社會基礎上構建的人與人之間平等、友愛、合作的社會關係,反映的普遍的社會和諧狀態。因而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和根本制度才是構建和諧文化之“源”,之“根”,而傳統文化是“流”。當然這個“流”也很重要,豐富的文化遺產有助於形成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所以,認為我們今天所要構建的先進的社會主義和諧文化是“古已有之”的觀點、或是古代和諧文化“現代版”的觀點都是不對的。

贊助廣告

中國禮儀和文化有哪些?

中國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禮儀之邦”之稱,中國人也以其彬彬有禮的風貌而著稱於世。禮儀文明作 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社會歷史發展起了廣泛深遠的影響,其內容十分豐富。禮儀所涉 及的範圍十分廣泛,幾乎滲透於古代社會的各個方面。

中國古代的“禮”和“儀”,實際是兩上不同的概念。“禮”是制度、規則和一種社會意識觀念;“儀” 是“禮”的具體表現形式,它是依據“禮”的規定和內容,形成的一套系統而完整的程式。

在中國古代,禮儀是為了適應當時社會需要,從宗族制度、貴賤等級關係中衍生出來,因而帶有產生它的 那個時代的特點及侷限性。時至今日,現代的禮儀與古代的禮儀已有很大差別,我們必須捨棄那些為剝削階級 服務的禮儀規範,著重選取對今天仍有積極、普遍意義的傳統文明禮儀,如尊老敬賢、儀尚適宜、禮貌待人、 容儀有整等,加以改造與承傳。這對於修養良好個人素質,協調和諧人際關係,塑造文明的社會風氣,進行社 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現代價值。

贊助廣告

現試分述如下:

一、尊老敬賢

我國自原始社會到封建社會,人際的政治倫理關係均以氏族、家庭的血緣關係為紐帶,故此在家庭裡面尊 從祖上,在社會上尊敬長輩。由於中國古代社會推崇禮治和仁政,敬賢已成為一種歷史的要求。

孟子說:“養老尊賢,俊傑在位,則有慶”(注:《孟子·告子下》)。“慶”就是賞賜。古代這種傳統 禮儀,對於形成溫情脈脈的人際關係,以及有序和諧的倫理關係,不管過去和現代,都起著重要作用。

說到尊老,這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大特色。古代的敬老,並不是只停留在思想觀念和說教上,也並不僅 止於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從君主、士族到整個官紳階層,都在身體力行,並且形成一套敬老的規矩和養老的 禮制。

《禮記》記載:“古之道,五十不為甸徒,頒禽隆諸長者”(注:《禮記·祭義》)。就是說,五十歲以 上的老人不必親往打獵,但在分配獵物時要得到優厚的一份。一些古籍,對於同長者說話時的聲量,也作了明 確的要求。如《養蒙便讀》說:“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注:《養蒙便讀·言語》) 。《弟子規》又說:“低不聞,卻非宜”。

總之,上至君王貴族,下達庶人百姓,都要遵循一定的規矩,用各種方式表達對老者、長者的孝敬之意, 作為衡量一個人是否有修養的重要標誌。

任何形態的社會,都需要尊敬老人。不僅因為老人閱歷深,見聞廣,經驗多,勞動時間長,對社會貢獻大 ,理應受到尊敬;同時,他們在體力和精神上較差,需要青年人的體貼、照顧和幫助。作為一個有禮貌的現代 青年,對長者和老人,應該做到:路遇主動謙讓,乘車主動讓座,在商店、戲院等公共場所,應儘量考慮到為 老人創造方便條件。

關於敬賢,三國時候有個典故,叫“三顧茅廬”。說的是劉備仰慕諸葛亮的才能,要請他幫助自己打天下 ,便不厭其煩地親自到諸葛亮居住的草房請他出山。一而再,再而三,諸葛亮才答應。從此,諸葛亮的雄才大 略得以充分發揮,為劉備的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縱觀中國古代歷史,歷來有作為的君主,大多非常重視尊賢用賢,視之為國家安危的決定因素。平時不敬 賢,到了緊急關頭,賢才就不會為國分憂。不是賢才不為國家著想,而是國家緩賢忘士,如此“而能經其國存 者,未曾有也”(注:《墨子·親士》)。

今天我們提倡發揚古代“敬賢之禮”,須賦予現代新人才觀的內容,就是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

當今社會,各種競爭越來越激烈。種種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大至國家民族,小到公司企業,要 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優勢地位,都必須擁有強大的人才隊伍。只有從思想觀念到具體......餘下全文>>

中國傳統禮儀有哪些?

中國號稱“禮儀之邦”,禮節之多之全可謂是冠絕天下,舉凡宇宙之大、蒼蠅之微,只要人類生活中所能碰見之事,具體到衣食住行、生死嫁娶等,無不有一套周全完備的禮節。禮的要求很多,在生活中,父子間要“上慈下孝”,兄弟間要“兄友弟恭”,夫妻間要“相敬如賓”,朋友間要“謙恭禮讓”,鄰居間要“守望相助”,等等。

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禮不可廢,禮是一種美德,少了禮節,便是道德敗壞。前幾天,鄰居的一位阿姨來串門,閒談中,她說起自己女兒忤逆不孝。我當時嚇了一跳,她的女兒我是見過的,那時她還沒有出嫁,是一個漂亮活潑的女孩,待人溫柔有禮。她是她母親最小的孩子且是唯一的女兒,與母親自然很親熱貼心。這樣的一個女孩,我倒是想象不出怎麼會對母親不孝。於是我問她女兒如何不孝,她說女兒除夕沒有上門給她拜年送紅包,只是大年初一打了一個電話,讓她心裡很不舒服。我恍然大悟,原來她老家的風俗是,嫁出的女兒理應趕在年內回門拜年。我問她,你女兒知道這些俗禮嗎,她想了想才說,她就算不懂也該問我呀。我啞然。

禮節者,顧名思義,謂有禮有節。有禮即講禮貌,待人要有恭敬的態度;有節是守規矩,行事要有節度,不可過之,亦不可不及。

既要講禮貌,就應該有個樣子,不管是真心實意還是虛情假意,反正這個“貌”是必須要有的。只要表面畢恭畢敬,哪管你滿肚子的惡毒心腸。王熙鳳對老祖宗小兄弟,姑娘妯娌等可是一個個禮數周到,友善親熱,儘管潑辣,禮卻不失。且不說她如何暗施毒計害尤二姐,能在表面上做出一副親熱友愛的樣子來,這份功力已不可小覷。

小時候看電視,看到皇帝杖責臣子,臣子卻還叩頭謝恩,那時候覺得很奇怪,如今懂了。皇恩浩蕩,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就算皇上要把你下獄處死,你還是要謝主龍恩,何況只是打上幾板子。謝就謝吧,謝一謝恩也是應該的,畢竟只是杖擊不是上菜市口;上菜市口也要慶幸只是砍頭不是凌遲,也算是極大的恩典了。最重要的是不要廢了禮數規矩。在心裡,你儘可罵遍皇帝的祖宗十八代。

中國崇尚中庸之道,禮還有個節度,規矩一套一套的,做什麼事該用什麼樣的規矩,那是絕對出不得差錯的。祭祀該殺幾頭牛幾隻羊,送禮該送幾匹布幾匹絹,這些都是有學問的,萬萬馬虎不得。

中國的禮節傳統源遠流長,且與政治密不可分。從周公制禮樂起始,禮節就已不僅僅是人的一種美德,而成為一種不可逾越的行為規範,只有合乎“禮”的才是合理的,否則便是大逆不道。到了孔夫子,更是強調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聽、非禮勿動。這個“禮”,其實便是維護倫理道德、社會秩序的規範。有禮,臣子百姓便不敢犯上,天子可穩坐寶位,至於禮崩樂壞,往往起自統治者的荒淫無道,這是無可奈何,誰叫自己訂的規矩自己帶頭破壞,可也怨不得誰了。天子犯法,尚與庶民同罪,何況這種事關禮制的大問題呢。

禮節可以表示出尊卑關係,並被當作是社會秩序的基礎。據說光緒年間,外國人送給慈禧一輛汽車,慈禧只坐了一回,就再也不肯坐了,因為她覺得讓一個車伕坐在她前面是對她不敬,壞了禮數。這只是一個笑談,從中卻可照出部分中國人的心態。

中國人的禮節觀念根深蒂固,禮節甚至比身家性命都還重要。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中的祈老太爺,不是在對待侵入者時還講究禮數週全嗎?禮節,已成為他們生命的一部分,身可死,禮卻不可廢,這種精神,也足以標榜功德了。

西方人很難理解中國的禮節,雖然他們也有一套繁縟的禮儀,但卻只用在宮廷和外交場合。中國人則在日常的人際交往中把禮節運用得爐火純青。比如說兩個人同進一個門,一個伸手說:“請。”另一個忙退後伸手說:“豈敢,還是您先請。”如此雙方推讓幾番,最後二人攜手同......餘下全文>>

中國禮儀文化的內容簡介

《中國禮儀文化》主要內容簡介:溯禮儀之邦精神源流,看世間風俗千姿百態,品一番獨特滋昧;遊中華文化最初聖殿,贊禮儀文化俊美丰姿,落幾聲衷心感嘆;尋文明古國禮儀精髓,嘆人情世態冷暖變幻,掩幾段傷懷心事;賞各族禮儀風情迥異,感中華大地人傑地靈,述華夏兒女情懷。我國素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著稱於世,在五千年的歷史演變過程中,不僅形成了一套巨集大的禮儀思想和禮儀規範,而且其精髓深入人心,形成了完整的倫理道德、生活行為規範,進而內化為中華民族的自覺意識並貫穿於心理與行為活動之中。這個完整的倫理道德、生活行為規範就構成了一種文化,即禮儀文化。

中國酒桌文化禮儀

訣竅1 酒桌上雖然"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但喝酒的時候決不能把這句話掛在嘴上。

訣竅2 韜光養晦,厚積薄發,切不可一上酒桌就充大。

訣竅3 領導相互喝完才輪到自己敬。

訣竅4 可以多人敬一人,決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領導。

訣竅5 自己敬別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視乎情況而定,比如對方酒量,對方喝酒態度,切不可比對方喝得少,要知道是自己敬人。

訣竅6 自己敬別人,如果碰杯,一句,我喝完,你隨意,方顯大度。

訣竅7 自己職位卑微,記得多給領導添酒,不要瞎給領導代酒,就是要代,也要在領導確實想找人代,還要裝作自己是因為想喝酒而不是為了給領導代酒而喝酒。比如領導甲不勝酒力,可以通過旁敲側擊把準備敬領導甲的人攔下。

訣竅8 端起酒杯(啤酒杯),右手扼杯,左手墊杯底,記著自己的杯子永遠低於別人。自己如果是領導,知趣點,不要放太低,不然怎麼叫下面的做人?

訣竅9 如果沒有特殊人物在場,碰酒最好按時針順序,不要厚此薄彼。

訣竅10 碰杯,敬酒,要有說詞。轉自轉自訣竅11 桌面上不談生意,喝好了,生意也就差不多了,大家心裡面瞭然,不然人家也不會敞開了跟你喝酒。

訣竅11 不要裝歪,說錯話,辦錯事,不要申辯,自覺罰酒才是硬道理。

訣竅12 假如,純粹是假如,遇到酒不夠的情況,酒瓶放在桌子中間,讓人自己添,不要傻不啦嘰地去一個一個倒酒,不然後面的人沒酒怎麼辦?

訣竅13 最後一定還有一個悶杯酒,所以,不要讓自己的酒杯空著。跑不了的~

訣竅14 注意酒後不要失言,不要說大話,不要失態,不要唾沫橫飛,筷子亂甩,不要手指亂指,喝湯噗噗響,不要放屁打嗝,憋不住上廁所去,沒人攔你。

訣竅15 不要把"我不會喝酒"掛在嘴上(如果你喝的話),免得別人罵你虛偽,不管你信不信,人能不能喝酒還真能看出來。

訣竅16 領導跟你喝酒,是給你臉,不管領導要你喝多少,自己先乾為敬,記著啊,雙手,杯子要低。

訣竅17 花生米對喝酒人來說,是個好東西。保持清醒的頭腦,酒後噓寒問暖是少不了的,一杯酸奶,一杯熱水,一條熱毛巾都顯得你關懷備至。

酒量不行的9個技巧

1、不要主動出擊,實行以守為攻戰略;

2、桌前放兩個大杯,一杯放白酒,一杯放礦泉水,拿小酒盅乾杯,勤喝水,到酒桌上主客基本都喝8分醉時,可以以水代酒,主動出擊;(這條不建議用)

3、乾杯後,不要馬上嚥下去,找機會用餐巾抹嘴,把酒吐餐巾裡;(適用女性)

4、上座後先吃一些肥肉類、澱粉類食品墊底,喝酒不容易醉;

5、掌握節奏,不要一下子喝得太猛;

6、不要幾種酒混著喝,特別容易醉;

7、領導夾菜鄲,千萬不要轉酒桌中間的圓盤,領導夾菜你轉盤是酒桌上的大忌;

8、喝到六分醉時,把你面前的醋碟中的醋喝下,再讓服務員添上……

9、每次乾杯時,倒滿,然後在喝前假裝沒有拿穩酒盅,儘量灑出去一些,這樣每次可以少喝進去不少.

中國的禮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誰最先提出的?

西周時期,姬昌第四子周公旦提出,東都洛邑建成之後,周公召集天下諸侯舉行盛大慶典。在這裡正式冊封天下諸侯,並且宣佈各種典章制度。也就是所謂“制禮作樂”。並經過儒家,法家,墨家……許多思想融入。各個時期都有禮儀《禮記》也算是最出名的了。

而新中國禮儀是在新中國成立和辛亥革命那時候形成的。

望採納,謝謝。

對中國禮儀文化的認識

中國禮儀

中國的禮節與儀式 。中國 古代有五禮之說 , 祭祀之事為吉禮,冠婚之事為喜禮,賓客之事為賓禮,軍旅之事為軍禮,喪葬之事為凶禮。民俗界認為禮儀包括生、冠、婚、喪4種人生禮儀 。實際上禮儀可分為政治與生活兩大部類 。政治類包括祭天、祭地、宗廟之祭,祭先師先聖、尊師鄉飲酒禮、相見禮 、軍禮等 。生活類包括五祀 、高禖之祀 、儺儀、誕生禮、冠禮、飲食禮儀、饋贈禮儀等。

禮儀的起源

按荀子的說法有“ 三本 ”即“ 天地生之本”,“先祖者類之本”,“ 君師者治之本 ” 。在禮儀中,喪禮的產生最早。喪禮於死者是安撫其鬼魂,於生者則成為分長幼尊卑、盡孝正人倫的禮儀。在禮儀的建立與實施過程中,孕育出了中國的宗法制(見中國宗法)。禮儀的本質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人們認為一切事物都有看不見的鬼神在操縱 ,履 行禮儀即是向鬼 神討好求福。因此,禮儀源於鬼神信仰 ,也是鬼 神 信 仰的一種特 殊 體 現形式。“三禮”(《儀禮》、《禮記》、《周禮》)的出現標誌禮儀發展的成熟階段。宋代時,禮儀與封建倫理道德說教相融合,即禮儀與禮教相雜,成為實施禮教的得力工具之一。行禮為勸德服務,繁文縟節極盡其能。直到現代,禮儀才得到真正的改革。無論是國家政治生活的禮儀還是人民生活禮儀都改變成無鬼神論的新內容,從而成為現代文明禮儀。

古代政治禮儀

①祭天。始於周代的祭天也叫郊祭,冬至之日在國 都南 郊 圜丘舉行 。古人首先重視的是實體崇拜,對天的崇拜還體現在對月亮的崇拜及對星星的崇拜。所有這些具體崇 拜,在達到一定數 量之後 ,才抽 象為對天的崇拜。周代人崇拜天,是從殷代出現“帝”崇拜發展而來的,最高統治者為天子,君權神授,祭天是為最高統治者服務的,因此,祭天盛行到清代才宣告結束。②祭地。夏至是祭地之日,禮儀與祭天大致相同。漢代稱地神為地母,說她是賜福人類的女神,也叫社神。最早祭地是以血祭祀。漢代以後,不宜動土的風水信仰盛行,祭地禮儀還有祭山川、祭土神、穀神、社稷等。③宗廟之祭。宗廟制度是祖先崇拜的產物。人們在陽間為亡靈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廟。帝王的宗廟制是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庶人不準設廟。宗廟的位置,天子、諸侯設於門中左側。大夫則廟左而右寢。庶民則是寢室中灶堂旁設祖宗神位。祭祀時還要卜筮選屍。屍一般由孫輩小兒充當 。廟中的神主是木 制的長方體 ,祭 祀時才擺放,祭品不能直呼其名。祭祀時行九拜禮,“稽首”、“頓首”、“空首”、“振動”、“ 吉拜 ”、“ 凶拜 ”、“ 奇拜 ”、“褒拜”、“肅拜”。宗廟祭祀還有對先代帝王的祭祀,據《禮記·曲禮》記述 ,凡於民有功的先帝如帝嚳 、堯 、舜、禹、黃帝、文王、武王等都要祭祀。自漢代起始修陵園立雞祭祀先代帝王。明太祖則始創在京都總立歷代帝王廟。嘉靖時在北京阜成門內建立歷代帝王廟,祭祀先王三十六帝。④對先師先聖的祭祀。漢魏以後,以周公為先聖,孔子為先師;唐代尊孔子為先聖,顏回為先師。唐宋以後一直沿用“釋奠”禮(設薦俎饌酌而祭,有音樂沒有屍),作為學禮,也作為祭孔禮。南北朝時,每年春秋兩次行釋奠禮,各地郡學也設孔、顏之廟。明代稱孔子為“至聖先師”。清代,盛京(遼寧瀋陽)設有孔廟,定都北京後,以京師國子監為太學,立文廟,孔子稱“大成至聖文宣先師” 。曲阜的廟制 、 祭器、樂器及禮儀以北京太學為準式。鄉飲酒禮是祭祀先師先聖的產物。⑤相見禮。下級向上級拜見時要行拜見禮,官員之間行揖拜禮,公、侯、駙馬相見行兩拜禮,下級居西先行拜禮,上級居東答拜。平民相見,依長幼行禮,幼者施禮。外別行四......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中國的禮儀文化?
中國的生肖文化?
中國的風水文化?
中國禮儀文化?
中國傳統禮儀文化?
中華傳統禮儀文化?
中國傳統的生肖文化?
中國的傳統禮儀有哪些?
中國漢族的飲食文化?
中國的十二生肖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