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姓崔的名人?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19日

歷史上姓崔的名人

【崔】姓歷史名人

崔寔(約103年~約170) 東漢後期政論家。字子真,又名臺,字元始,涿郡安平(今河北安平)人。曾任郎、五原太守等職,並曾參與撰述本朝史書《東觀漢記》。敢於抨擊當時的黑暗政治,主張革新。提出國家制度要根據形勢的變化而改變,決不可“背急切而慕所聞”。著有《政論》5卷。全書已散佚,部分內容載於《後漢書·崔□傳》和《群書治要》。另著有《四民月令》,已佚,部分內容保存於《齊民要術》齊民要術一書內。

崔駰(?--92) 東漢文學家。字亭伯,涿郡安平(今屬河北)人。少與班固、傅毅齊名。竇憲為車騎將軍,以駰為府掾,改主簿。憲驕恣,駰屢加勸阻,皆不聽。後命駰為長岑長,不赴任。所著有《達旨》等。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崔亭伯集》。

贊助廣告

崔琰:字季珪,東漢末年名士。魏初,拜尚書,官至中尉。

崔林:字德儒,崔琰之弟,魏臣。後年遂為司空,封一子列侯。諡曰孝侯。

崔豳: 唐代武城人,兄弟六人皆官至三品。四世同灶,和睦相處。唐玄宗謂“一門孝友,可為士族法。”

崔靈恩: 南朝梁東武城人,遍讀五經,尤精三《禮》、三《傳》,初為北魏太常博士,後歸樑,累任步兵校尉,兼國子博士,官至貴州刺史。常聚徒講學,著有《毛詩注》、《周禮集註》、《三禮義宗》。

崔廣: 漢初人,字少通,號夏黃公。與東園公、綺裡季、甪里先生同隱居商山(今陝西省山縣東),四人鬚眉皆白,故稱四皓。

贊助廣告

崔琳: 唐代武城人。政事開明,開元(公元713-729年)間為中書舍人,累官太子少保。為唐玄宗器重,曾書其名,以金甌覆蓋之。

崔挺: 北魏京師人,字雙根,少好學,孝文帝(公元471-499年在位)時任光州刺史,大行開化之風,累官本州島大中正、北海王司馬。為官清廉,有人曾贈以玉璧,被挺推卻,曰“昔無楊震之金,今豈有崔挺之璧?”

崔玄暐: 唐代博陵人。長安初(公元701年)為天官侍郎,歷任鳳閣侍郎、中書令,封博陵郡王。其弟崔升,官至尚書左丞;其子崔琚,頗以文學知名,歷官中書舍人、禮部侍郎;其孫崔渙,官至御史大夫;曾孫崔郢,自商州防禦史兼殿中侍御史,升監察於史。後人稱五龍。

崔顥:(704?-754),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開元十一年(七二三)進士,曾為太僕寺丞,天寶中為司勳員外郎。

【崔】姓當代名人

崔始源:韓娛樂明星(SJ成員)

崔永元: 央視主持人

崔健: 娛樂明星

崔智友: 娛樂明星

崔志剛: 央視主持人

崔 雨 :目前不知道

崔秀英: 女子跳傘運動員。

崔秀英:韓娛樂明星(少女時代成員)

歷史上姓崔的名人

【崔】姓歷史名人

崔寔(約103年~約170) 東漢後期政論家。字子真,又名臺,字元始,涿郡安平(今河北安平)人。曾任郎、五原太守等職,並曾參與撰述本朝史書《東觀漢記》。敢於抨擊當時的黑暗政治,主張革新。提出國家制度要根據形勢的變化而改變,決不可“背急切而慕所聞”。著有《政論》5卷。全書已散佚,部分內容載於《後漢書·崔□傳》和《群書治要》。另著有《四民月令》,已佚,部分內容保存於《齊民要術》齊民要術一書內。

崔駰(?--92) 東漢文學家。字亭伯,涿郡安平(今屬河北)人。少與班固、傅毅齊名。竇憲為車騎將軍,以駰為府掾,改主簿。憲驕恣,駰屢加勸阻,皆不聽。後命駰為長岑長,不赴任。所著有《達旨》等。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崔亭伯集》。

崔琰:字季珪,東漢末年名士。魏初,拜尚書,官至中尉。

崔林:字德儒,崔琰之弟,魏臣。後年遂為司空,封一子列侯。諡曰孝侯。

崔豳: 唐代武城人,兄弟六人皆官至三品。四世同灶,和睦相處。唐玄宗謂“一門孝友,可為士族法。”

崔靈恩: 南朝梁東武城人,遍讀五經,尤精三《禮》、三《傳》,初為北魏太常博士,後歸樑,累任步兵校尉,兼國子博士,官至貴州刺史。常聚徒講學,著有《毛詩注》、《周禮集註》、《三禮義宗》。

崔廣: 漢初人,字少通,號夏黃公。與東園公、綺裡季、甪里先生同隱居商山(今陝西省山縣東),四人鬚眉皆白,故稱四皓。

崔琳: 唐代武城人。政事開明,開元(公元713-729年)間為中書舍人,累官太子少保。為唐玄宗器重,曾書其名,以金甌覆蓋之。

崔挺: 北魏京師人,字雙根,少好學,孝文帝(公元471-499年在位)時任光州刺史,大行開化之風,累官本州島大中正、北海王司馬。為官清廉,有人曾贈以玉璧,被挺推卻,曰“昔無楊震之金,今豈有崔挺之璧?”

崔玄暐: 唐代博陵人。長安初(公元701年)為天官侍郎,歷任鳳閣侍郎、中書令,封博陵郡王。其弟崔升,官至尚書左丞;其子崔琚,頗以文學知名,歷官中書舍人、禮部侍郎;其孫崔渙,官至御史大夫;曾孫崔郢,自商州防禦史兼殿中侍御史,升監察於史。後人稱五龍。

崔顥:(704?-754),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開元十一年(七二三)進士,曾為太僕寺丞,天寶中為司勳員外郎。

【崔】姓當代名人

崔始源:韓娛樂明星(SJ成員)

崔永元: 央視主持人

崔健: 娛樂明星

崔智友: 娛樂明星

崔志剛: 央視主持人

崔 雨 :目前不知道

崔秀英: 女訂跳傘運動員。

崔秀英:韓娛樂明星(少女時代成員)

古代有什麼姓崔的名人?

崔浩:清河東武城(今山東省武城西)人,後魏時官至司徒。其修史以彰直筆,因暴露“國惡”,而遭滅門之災。 崔巨集:南北朝時清河東武城人,官至吏部尚書,曾執掌機要,參與草創過各種制度。 崔鴻:今山東平原人,著名史學家,初仕魏中散大夫一職,後遷黃門侍郎,加散騎常侍、齊州大中正。撰《十六國春秋》一書。 崔顥:汴州(今河南省開封市)人,唐代大詩人,官至司勳員外郎。早期多閨情詩,詩風浮豔,晚期詩風慷慨豪邁,後人輯其詩成《崔顥集》。崔護:博陵安平(今屬河北)人,唐代詩人,官至嶺南節度使。其詩《題都城南莊》,有句“人面桃花相映紅”千古傳誦。 崔白:濠梁(今安徽省鳳陽)人,北宋名畫家,擅畫花竹、禽鳥,尤工秋荷鳧雁。其筆法勁利如鐵絲,設色較淡,改變了宋初以來畫院流行的濃豔細密之畫風。 崔立:將陵(今山東省德州)人,金末自稱太師、軍馬都元帥、尚書令、鄭王。 崔斌:元朝名臣,官至中書左丞(副丞相)。其人才思敏捷,性情剛直,為官清廉,深受元世祖信任。 崔述:大名(今屬河北省)人,清代歷史學家,考據學者。字承武(1740-1816),號東壁,河北大名人。乾隆舉人。曾任福建羅源、上杭知縣。任職期間,興利除弊,為人稱道。30歲後,因見群經的傳記、註疏多與原經文有出入,由懷疑而進行考據,辨別真偽。他考辨先秦古事,一切取信於經。對戰國以下的書,都以為不可全信,因而專攻古史。對近代史學界懷疑古書古事的風氣,頗有影響。所著書以《考信錄》為主,包括《三代考信錄》、《豐鎬考信錄》、《洙泗考信錄》等,近人匯印為《崔東壁遺書》。 崔駰 :東漢涿郡安平(今屬河北省)人。少與班固、傅毅齊名,曾為府掾,後改主簿,著有《達旨》等,有“儒家之林大才子”之稱。其子崔瑗,官至濟北相。為著名書法家,工章草,其書“點畫精微,神變無礙”,人稱“草賢”,著有《草書勢》。 崔善為:唐代貝州武城(今山東武城西北)人。善天文算曆和斷獄。曾隨李淵起兵,後封清河縣公。 崔敦禮、崔敦詩:南宋通州靜海(今江蘇南通)人,二人均為紹興進士。敦禮著有《宮教集》、《芻言》。其弟敦詩文才敏贍,著有《玉棠類稿》、《西坦類稿》等。 崔子忠:北海(今山東省萊陽)人,明代著名畫家。擅畫人物、仕女,兼工肖像畫。與陳洪綬並稱“南陳北崔”。

歷史上姓崔的名人有哪些

崔杼(?-前546),又稱崔子、崔武子。春秋時齊國大夫,後為齊國執政。齊惠公時為正卿,以弱冠之年有寵於惠公。惠公死,為高氏、國氏所逐,與國氏出奔衛國。後返齊,靈公時曾率軍伐鄭、秦、魯、莒等國。靈公病危,迎立故太子呂光(莊公),殺太傅高厚。前548年,因莊公與其妻棠姜私通,聯合棠無咎殺莊公,立莊公弟杵臼(景公)為君,自己為右相。

兩漢三國

崔廣,漢初人,字少通,號夏黃公。與東園公、綺裡季、甪里先生同隱居商山(今陝西省山縣東),四人鬚眉皆白,故稱四皓。

崔琰,字季珪,清河東武城人。東漢末年曹操部下。太祖破袁氏,闢琰為別駕從事。曹操徵幷州,留琰傅曹丕於鄴。魏初,拜尚書。主曹丕為太子。操貴其公亮,遷中尉。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加魏王,以為意指不遜。罰琰為隸,後賜琰死。

崔林(?-244年),字德儒。清河郡東武城(今山東諸城)人,三國時曹魏大臣。曹操平定冀州,任命崔林為塢長,後改任御史中丞。魏文帝時,為幽州刺史、大鴻臚、司隸校尉。明帝時,升任司空,封安陽亭侯,後進封安陽鄉侯。正始五年(244年)卒,諡孝侯。其家族即著名北方大族“清河崔氏”。

崔篆(?~?),西漢安平人。王莽時建新大尹(太守),臨終作《慰志賦》。

崔駰,東漢文史學家,涿郡安平(今屬河北省安平縣)人。少與班固、傅毅齊名,曾為府掾,後改主簿,著有《達旨》等,有“儒家之林大才子”之稱。其子崔瑗,官至濟北相。為著名書法家,工章草,其書“點畫精微,神變無礙”,人稱“草賢”,著有《草書勢》

崔瑗,字子玉,涿郡安平人,是漢代著名書法家,尤善草書,師法杜度,時稱“崔杜”。後來張芝取法崔、杜,其書大進,成為漢代草書之集大成者,被譽為“草聖”。對於崔瑗的草書,後世評價很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尊稱“草聖”的書法家。唐張懷瓘《玉堂禁經》:“八法(書法的基本筆法)起於隸字(今楷書)之始,後漢崔子玉曆鍾(鍾繇)、王(王羲之)以下,傳授所用八體該於萬字。“草聖”張芝自雲“上比崔杜不足”。三國時魏人韋誕稱其“書體甚濃,結字工巧”,即書體非常濃密,結字精緻美妙。

崔寔(?—170年),字子真,東漢政論家,安平人,著述頗豐。

崔烈(?~192年),東漢安平人,崔寔堂兄,官至司徒。

崔州平,名不詳,字州平,博陵 安平(今河北安平)人。東漢末年隱士,太尉崔烈之子,西河太守崔均之弟。與荊襄一帶的名士徐庶元直、石韜廣元、孟建公威、龐統士元、諸葛亮孔明等人常有來往。 漢太尉崔烈子西河太守崔均之弟。與徐庶、石韜、孟建皆與亮友善,謂為信然。荊州名士、諸葛亮之友。亮與州平、潁川石廣元、汝南孟公威與徐元直四人為密友。此四人務於精純,惟孔明獨觀其大略。先主來隆中見亮,忽見州平容貌軒昂,丰姿俊爽,頭戴逍遙巾,身穿皁布袍,杖藜從山僻小路而來。先主與語大悅,即請同歸,州平以己無意功名,長揖而去。後先主二次往隆中,州平已與亮相約,出外閒遊去矣。

晉十六國時期

崔洪(?~291),字伯良,西晉安平人,官至司農、吏部尚書。

崔悅,字道儒,清河人。崔林曾孫,崔巨集的祖父。劉琨的內侄,劉群、盧諶、溫嶠的舅表兄弟。盧諶法鍾繇,崔悅法衛瓘而俱習索靖之草,皆盡其妙。與盧諶俱為劉琨司空從事中郎,後為段末波佐史。沒石氏,仕石虎,官至司徒左長史、關內侯。石虎末崔悅為新平相,為新平郡人所殺。

崔浩,清河東武城人,後魏時官至司徒。其修史以彰直筆,因暴露“國惡”,而遭滅門之災。

南北朝時期

崔巨集,南北朝時清河東武城(今德州武城)人,官至吏部尚書,曾執掌機要,參與草創過各種制度。

崔靈恩,南朝梁東武城人,遍讀五經,尤精三《禮》、三《傳》,初為北魏太常博士,後歸樑,累任步兵校尉,兼......餘下全文>>

古代有什麼姓崔的歷史人物嗎

崔浩(381—450.7.5),字伯淵,小名桃簡,清河郡東武城(今山東武城縣)人。南北朝時期北魏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

在樂亭崔、劉、張、史四大家族中,崔家曾以官勢居於榜首,世稱“京東第一皇莊”。其家族在朝並無名宦顯要和什麼出名的大人物。但一提起崔八廝,卻婦孺皆知,無人不曉。

崔八廝的真名叫崔佑文(1850——1902),字宣侯,此人還捐有一個選同知(亦稱州同,即協助州官辦事的官吏)的官位。因他在崔家同輩弟兄中排行第八,又因其人性情怪異,故人們很少叫他的名號或呼他一個“爺”字,卻都用“崔八廝”這一渾號呼之。

崔八廝系滿軍漢白旗人,祖居吉林省長白山麓崔家溝。始祖崔景祿官居軍中都尉之職(史料中尚記有祖輩崔景祰為漢白旗指揮),清順治元年(1644年)隨清軍入關。定都北京後,順治皇帝下詔以田代俸,獎勵有功朝臣,崔家被分封永平府治內的稻地、榛子鎮、遷安以及樂亭城南郎君廟(俗稱廟上)一帶圈地佔田。其收入除很少一部分作為皇糧,供俸恭親王府外,其餘大部統歸崔家享用。

崔家的旗地,全部出租給當地農民耕種,每年皇糧租金潮水般湧入崔家,其收入“超萬戶侯”。為此,崔家很快成為富甲京東的大家族。======崔駰 東漢文學家,字亭伯,涿郡安平(今河北安平)人。他自幼聰明過人,13歲便精通《詩》、《易》、《春秋》。博學多才,盡通訓詁百家之言。少遊太學,與班固、傅毅齊名。章帝時,他寫了《四巡頌》,頌揚漢朝之德,文辭典美,受到章帝的重視。竇太后當政時,曾經在竇憲府內任主簿。竇憲橫暴驕恣,他屢次諷諫勸阻。竇憲不能容忍,便讓他出任長岑長,他棄而不任,返歸家園。著有《達旨》等書。原有集十卷,已佚。明人輯有《崔亭伯集》。=======崔玄亮,因避諱唐玄宗,也作崔元亮,字晦叔,唐磁州昭義縣人。貞元初中進士。先後曾任代理藩鎮幕府,監察御史,駕部員外郎,太常少卿,諫議大夫,散騎常侍,官至禮部尚書。?

宰相宋申錫因受鄭德陷害,被免職下獄,震驚朝廷內外。崔玄亮毅然率領眾諫官上朝,為其辯護申冤。雖經反覆申辯,苦苦勸諫,文宗始終未允。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玄亮把笏板放到臺階上,向皇上陳述道:“孟軻曰:‘眾人皆曰殺之,未可也;卿大夫皆曰殺之,未可也;天下皆曰殺之,然後察之,乃實於法。’殺一平民百姓尚須依據法典行事,何況要誅殺當朝宰相。臣是為陛下維護國法尊嚴,並非在為申錫個人說情。”言畢痛哭失聲,涕淚皆下,皇上遂感悟。因此,玄亮更加名重朝廷。?=======崔致遠,韓國新羅時代的文學泰斗。

崔致遠(857~?)

朝鮮新羅時期詩人。字孤雲或海雲。王京(今慶州)沙樑部人。869年來中國學習,5年後進士及第,877年任宣州溧水縣尉。881年任淮南節度使的從事。後唐僖宗授都統巡官承務郎侍御史內供奉職。884年以唐使身分歸國,被新羅國王授予侍讀兼翰林學士、守兵部侍郎知瑞書監。894年向真聖王獻時務策10餘條,官至阿餐。後屢遭誣陷,外放為大山、富城郡守。因對現實不滿,隱居伽倻山,不知所終。他在中國10餘年寫有大量詩文,多數失傳。只有詩文集《桂苑筆耕集》(20卷)收在《四庫全書》中。漢詩《秋夜雨中》、《江南女》等頗具盛唐、晚唐純熟詩風。歸國後寫有反映亂世黑暗、社會惡濁的詩《寓興》、《古意》、《蜀葵花》等。他被朝鮮歷代公認為漢文文學奠基人,為中朝兩國的文化交流作出了貢獻。中國《新唐書·藝文志》有其傳,《全唐詩》等均收有其作品。=========崔峒(約公元七六六年前後在世)字不詳,博陵人,大曆十才子之一。生卒年均不詳,約唐代......餘下全文>>

歷史上的崔姓名人有那些?

崔氏在中國百家大姓中排行第七十四位

崔浩:清河東武城(今山東省武城西)人,後魏時官至司徒。其修史以彰直筆,因暴露“國惡”,而遭滅門之災。

崔巨集:南北朝時清河東武城人,官至吏部尚書,曾執掌機要,參與草創過各種制度。

崔鴻:今山東平原人,著名史學家,初仕魏中散大夫一職,後遷黃門侍郎,加散騎常侍、齊州大中正。撰《十六國春秋》一書。

崔顥:汴州(今河南省開封市)人,唐代大詩人,官至司勳員外郎。早期多閨情詩,詩風浮豔,晚期詩風慷慨豪邁,後人輯其詩成《崔顥集》。

崔護:博陵安平(今屬河北)人,唐代詩人,官至嶺南節度使。其詩《題都城南莊》,有句“人面桃花相映紅”千古傳誦。

崔白:濠梁(今安徽省鳳陽)人,北宋名畫家,擅畫花竹、禽鳥,尤工秋荷鳧雁。其筆法勁利如鐵絲,設色較淡,改變了宋初以來畫院流行的濃豔細密之畫風。

崔立:將陵(今山東省德州)人,金末自稱太師、軍馬都元帥、尚書令、鄭王。

崔斌:元朝名臣,官至中書左丞(副丞相)。其人才思敏捷,性情剛直,為官清廉,深受元世祖信任。

崔述:大名(今屬河北省)人,清代歷史學家,考據學者。字承武(1740-1816),號東壁,河北大名人。乾隆舉人。曾任福建羅源、上杭知縣。任職期間,興利除弊,為人稱道。30歲後,因見群經的傳記、註疏多與原經文有出入,由懷疑而進行考據,辨別真偽。他考辨先秦古事,一切取信於經。對戰國以下的書,都以為不可全信,因而專攻古史。對近代史學界懷疑古書古事的風氣,頗有影響。所著書以《考信錄》為主,包括《三代考信錄》、《豐鎬考信錄》、《洙泗考信錄》等,近人匯印為《崔東壁遺書》。

崔馬因:東漢涿郡安平(今屬河北省)人。少與班固、傅毅齊名,曾為府掾,後改主簿,著有《達旨》等,有“儒家之林大才子”之稱。其子崔瑗,官至濟北相。為著名書法家,工章草,其書“點畫精微,神變無礙”,人稱“草賢”,著有《草書勢》。

崔善為:唐代貝州武城(今山東武城西北)人。善天文算曆和斷獄。曾隨李淵起兵,後封清河縣公。

崔敦禮、崔敦詩:南宋通州靜海(今江蘇南通)人,二人均為紹興進士。敦禮著有《宮教集》、《芻言》。其弟敦詩文才敏贍,著有《玉棠類稿》、《西坦類稿》等。

崔子忠:北海(今山東省萊陽)人,明代著名畫家。擅畫人物、仕女,兼工肖像畫。與陳洪綬並稱“南陳北崔”。

百家姓裡有崔嗎?崔從何而來?最早的崔姓是誰?歷史上有幾個姓崔的名人?

崔(Cuī)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姜姓,以邑名為氏。據《唐書·宰相世系表》及《元和姓纂》等資料所載,炎帝神農氏後裔,西周時齊國國君丁公伋的嫡長子季子曾食採於崔邑(今山東省章丘縣),子孫以邑為氏,是為山東崔姓。根據多種古籍的記載,崔氏出自姜姓。崔姓出自於西周時期的齊國,有將近三千年的歷史,曾經長期是山東望族和中國著姓。齊國是西周初周武王分封的重要諸侯國之一,建都於臨淄(今山東省淄博市),開國君主是呂尚。呂尚本來姓姜,因為他的先祖被封於呂(今河南省南陽),從其封姓,故稱為呂尚。呂尚的兒子丁公佶,是齊國的第二代國君,他的嫡子叫季子,本來應該繼承君位,但卻讓位給弟弟叔乙(即乙公得),而自己則住到食采地崔邑(今山東省章丘縣西北),後來以邑為氏,就是崔氏。  而這位丁公佶,相傳是姜太公姜子牙的兒子。由此可見,崔氏中國人是源自姜太公的直系後代,追本溯源還是上古時期炎帝神農氏的子孫。他們的得姓,算起來大約有3000餘千年的歷史了。

2、據《新唐書》所載,唐時新羅國有崔姓。

3、出自少數民族崔姓:

① 清代高麗人、滿洲人姓氏中有崔姓。

② 今彝、回、蒙、土等族均有崔姓。

二、遷徙分佈

崔姓崔姓發源于山東境內。季子後人一直仕齊國卿大夫。秦漢時,季子後裔崔意如任秦國(都今陝西咸陽)大夫,封東萊侯。長子崔伯基為西漢東萊侯,居清河東武城(今河北清河縣東北,一說今山東武城縣西),後分衍出鄢陵(今屬河南)、南祖、清河大房、清河小房、清河青州房等支派。次子崔仲牟,居博陵安平(今屬河北),後分衍出博陵安平房、博陵大房、博陵第二房、博陵第三房等支派。崔姓一族可謂門庭顯赫,人丁興旺,故有“清河”、“博陵”兩大郡望。另東漢末年,軍閥爭戰,平州刺史崔毖率族人避居朝鮮,後發展為朝鮮大戶。魏晉南北朝時,崔姓依舊以門第高貴、族大人眾而著。史載,西晉時,崔姓位居北方士族之首,遂被列一等大姓“崔盧王謝”之首。《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載有:“崔殷(崔伯基八世孫)有七子,長子崔雙為東祖,次子崔邯為西祖,三子崔寓為南祖,亦號中祖。崔寓四世孫崔林,魏司空、安陽孝侯,曾孫崔悅,前趙司徒、左長安、關內侯,有三子:渾、潛、湛。崔湛之孫崔蔚,北魏郢州刺史,居滎陽(今屬河南),號鄭州崔氏。”唐代崔姓官仕宰相者多達二十七人(《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列二十三人,該書《校勘記》又增補四人),由此可見唐代崔姓地位顯赫之一斑。此期,崔姓繁衍之地以北方為主,山東、河北、河南、陝西、山西、甘肅遍佈崔姓。宋元時期,有較多崔姓南遷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等地。明朝初年,有山西大槐樹崔姓移民於人跡稀疏之地。明清之際又有大批崔姓族人遷往遼東一帶,多與朝鮮族雜居。清末又有入居東南亞國家者。總之,唐代以後,崔姓雖陸續有遷徙之舉,但仍不失為一北方姓氏。今日崔姓尤以山東、河南、黑龍江、遼寧、江蘇等省多此姓,上述五省崔姓約佔全國漢族崔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崔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七十四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二八。

三、歷史名人 崔 浩:清河東武城(今山東省武城西)人,後魏時官至司徒。其修史以彰直筆,因暴露“國惡”,而遭滅門之災。

崔 巨集:南北朝時清河東武城人,官至吏部尚書,曾執掌機要,參與草創過各種制度。

崔 鴻:今山東平原人,著名史學家,初仕魏中散大夫一職,後遷黃門侍郎,加散騎常侍、齊州大中正。撰《十六國春秋》一書。

崔 顥:汴州(今河南省開封市)人,唐代大詩人,官至司勳員外郎。早期多閨情詩,詩風浮豔,晚期詩風慷慨豪邁,後人輯其詩成《崔顥集》。

崔 護:博陵安平(今屬河北)人,唐代詩人,官至嶺南節度使。其詩《題都城南莊》......餘下全文>>

古代有沒有姓崔的妃子

唐睿宗李旦貴妃崔氏,生鄎國公主。

中國古代有沒有崔姓的猛將

姓崔的名人很多,而且七宗五姓裡有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兩大世家,兩晉至隋唐時期,崔氏出了很多文臣及武將,多不勝數。但是崔姓裡的文臣更出名一些。

崔姓的歷史名人

崔廣,漢初人,字少通,號夏黃公。與東園公、綺裡季、甪里先生同隱居商山(今陝西省山縣東),四人鬚眉皆白,故稱四皓。崔琰,字季珪,清河東武城人。東漢末年曹操部下。太祖破袁氏,闢琰為別駕從事。曹操徵幷州,留琰傅曹丕於鄴。魏初,拜尚書。主曹丕為太子。操貴其公亮,遷中尉。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加魏王,以為意指不遜。罰琰為隸,後賜琰死。崔林(?-244年),字德儒。清河郡東武城(今山東諸城)人,三國時曹魏大臣。曹操平定冀州,任命崔林為塢長,後改任御史中丞。魏文帝時,為幽州刺史、大鴻臚、司隸校尉。明帝時,升任司空,封安陽亭侯,後進封安陽鄉侯。正始五年(244年)卒,諡孝侯。其家族即著名北方大族“清河崔氏”。崔篆(?~?),西漢安平人。王莽時建新大尹(太守),臨終作《慰志賦》。崔駰,東漢文史學家,涿郡安平(今屬河北省安平縣)人。少與班固、傅毅齊名,曾為府掾,後改主簿,著有《達旨》等,有“儒家之林大才子”之稱。其子崔瑗,官至濟北相。為著名書法家,工章草,其書“點畫精微,神變無礙”,人稱“草賢”,著有《草書勢》崔瑗,字子玉,涿郡安平人,是漢代著名書法家,尤善草書,師法杜度,時稱“崔杜”。後來張芝取法崔、杜,其書大進,成為漢代草書之集大成者,被譽為“草聖”。對於崔瑗的草書,後世評價很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尊稱“草聖”的書法家。唐張懷瓘《玉堂禁經》:“八法(書法的基本筆法)起於隸字(今楷書)之始,後漢崔子玉曆鍾(鍾繇)、王(王羲之)以下,傳授所用八體該於萬字。“草聖”張芝自雲“上比崔杜不足”。三國時魏人韋誕稱其“書體甚濃,結字工巧”,即書體非常濃密,結字精緻美妙。崔寔(?—170年),字子真,東漢政論家,安平人,著述頗豐。崔烈(?~192年),東漢安平人,崔寔堂兄,官至司徒。崔州平,名不詳,字州平,博陵 安平(今河北安平)人。東漢末年隱士,太尉崔烈之子,西河太守崔均之弟。與荊襄一帶的名士徐庶元直、石韜廣元、孟建公威、龐統士元、諸葛亮孔明等人常有來往。 漢太尉崔烈子西河太守崔均之弟。與徐庶、石韜、孟建皆與亮友善,謂為信然。荊州名士、諸葛亮之友。亮與州平、潁川石廣元、汝南孟公威與徐元直四人為密友。此四人務於精純,惟孔明獨觀其大略。先主來隆中見亮,忽見州平容貌軒昂,丰姿俊爽,頭戴逍遙巾,身穿皁布袍,杖藜從山僻小路而來。先主與語大悅,即請同歸,州平以己無意功名,長揖而去。後先主二次往隆中,州平已與亮相約,出外閒遊去矣。 崔洪(?~291),字伯良,西晉安平人,官至司農、吏部尚書。崔悅,字道儒,清河人。崔林曾孫,崔巨集的祖父。劉琨的內侄,劉群、盧諶、溫嶠的舅表兄弟。盧諶法鍾繇,崔悅法衛瓘而俱習索靖之草,皆盡其妙。與盧諶俱為劉琨司空從事中郎,後為段末波佐史。沒石氏,仕石虎,官至司徒左長史、關內侯。石虎末崔悅為新平相,為新平郡人所殺。崔浩,清河東武城人,後魏時官至司徒。其修史以彰直筆,因暴露“國惡”,而遭滅門之災。 崔巨集,南北朝時清河東武城(今德州武城)人,官至吏部尚書,曾執掌機要,參與草創過各種制度。崔靈恩,南朝梁東武城人,遍讀五經,尤精三《禮》、三《傳》,初為北魏太常博士,後歸樑,累任步兵校尉,兼國子博士,官至貴州刺史。常聚徒講學,著有《毛詩注》、《周禮集註》、《三禮義宗》。崔鴻,字彥鸞,南北朝時期東清河鄃(夏津縣古時稱鄃縣)人。著名史學家,撰《十六國春秋》。約生於北魏孝文帝(471~499)初,卒於北魏孝昌年間(525—527年)。崔挺,北魏京師(今河南洛陽)人,字雙根,少好學,孝文帝(471-499在位)時任光州刺史,大行開化之風,累官本州島大中正、北海王司馬。為官清廉,有人曾......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古代姓崔的名人?
古代姓盛的名人?
古代姓俞的名人有哪些?
古代姓杜的名人?
古代姓魏的名人有哪些?
古代姓陳的名人?
古代姓華的名人?
古代姓霍的名人?
古代姓傅的名人?
古代姓向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