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族的民族風俗資料?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4日

關於民風民俗的特點資料

1、阿昌族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雲南,是中國雲南境內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會街,是阿昌族人民的傳統集會,多在每年農曆九月中旬舉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會街原屬宗教集會。主要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出窪(開門)、燒白柴、潑水節等。除宗教節日外,還有許多本民族特有的傳統節日。如:火把節、窩羅節、澆花節和春節。耍白象是阿昌族傳統節日。

2、德昂族

德昂族民間傳統節日主要有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燒白柴等,大都與佛教活動有關。德昂族還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龍、谷娘等祭祀習俗,其中以祭龍最富情趣。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節),是虔誠的佛教徒最大的淨居把齋節日。

贊助廣告

3、東鄉族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

4、侗族

侗族傳統節日各地日期不一,主要節日有新婚節、架橋節、祭牛節、吃新節、花炮節等。

5、白族

白族的傳統節日很多,已有上千年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現被定名為“三月街民族節”。它和“火把節”(又稱星迴節)等民族節日饒有特色。其他主要節慶活動還有大過年、繞三靈、火把節、耍海會、拜日望等。同漢族相同,也過清明、端午、中秋等。

6、獨龍族

唯一的傳統節日年節(獨龍語: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聯絡在一起的。過卡雀哇於每年冬臘月的某一天舉行,具體時間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節期的長短常常以食物準備的多寡而定,節日期間,人們要舉行祭山神儀式,唱歌跳舞。

贊助廣告

7、俄羅斯族

俄羅斯人傳統的民族節日主要與宗教信仰有關,每年公曆的1月7日俄羅斯族均歡度聖誕節,紀念耶穌降生。

8、鄂倫春族

鄂倫春族的傳統節日不多,只有春節、氏族的“莫昆”大會和宗教活動“奧米納仁”,還有篝火節。主要節日是農曆新年。

每年的6月18日是鄂倫春民族傳統的節日--篝火節。這一天,鄂倫春人都要點燃篝火,歡歌舞蹈,歡慶自己民族的節日。

9、布朗族

最具特色的節祭日有:年節、祭寨神、洗牛腳等。

10、鄂溫克族

鄂溫克族不管是牧民、獵民還是農民,都以農曆新年為主要節日。臘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區五月二十二日要過“米闊魯”節,實際是由一種生產活動演變而成的節日。這一天,要統計牲畜的數目,給馬剪鬃尾、打烙印。人們在5月初五早起採艾蒿戴在頭上,去河邊洗臉、沐浴,以求安康。牧區還有“祭敖包”,這是從宗教祭祀演變成的節日,要舉行賽馬等活動。11、高山族

11高山族

高山族的節日很多。他們的傳統節日大都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豐年祭”又稱“豐收節”、“豐收祭”、“收穫節”等,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是高山族最盛大的節日。

12、仡佬族

祭山、吃新、過年,是各地仡佬族普遍過的三大節日。春節,是仡佬族最大的節日。農曆十月一日,是仡佬族的傳統節日“牛王節”,是仡佬族民間特有的節日。

13、朝鮮族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朝鮮族民間有五大節日,至今仍然隆重歡度。這五大節日是:元日(春節)、上元(元宵節)、寒食(清明節)、端午節、秋夕(中秋節)。朝鮮族敬重老人的傳統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鮮(1392-1910)時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確定為老人安慰日(老人節)。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週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週年紀念日)。...餘下全文>>

阿昌族的民族,民風,民俗是什麼

民 族 概 況

阿昌族是我國雲南省特有的少數民族之一,人口共有27718人(1990年),其中德巨集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共23060人,佔阿昌族總人口的85.38%,主要分佈在德巨集州的隴川縣戶撒和梁河縣九保、囊宋三個阿昌族鄉。潞西縣江東鄉高埂田和盈江、瑞麗有少量分佈。此外,大理白族自治州雲龍縣的漕澗、舊州等地,保山地區騰衝縣和龍陵縣也有部分居住。

阿昌族是中國雲南境內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古代漢文史籍中的“峨昌”、“娥昌”、“莪昌”或“阿昌”、“萼昌”等,都是不同時期對阿昌族的稱謂。新中國成立後,根據本民族的意願,統稱為阿昌族。阿昌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有梁河方言和戶撒方言兩種,無本民族文字,絕大多數阿昌族人都通漢語、傣語或景頗語,一般都使用漢文或傣文。

阿昌族居住於滇西高山峽谷一帶,其間氣勢磅礴的高黎貢山支脈自騰衝逶迤縱貫向南,形成綿延起伏的丘陵山地,地勢北高南低。主要河流有大盈江、龍川江,兩江支流和無數溪澗遍佈,整個地帶水系呈葉脈狀分佈。高山、大河間有許多峽谷平地。阿昌族主要居住的戶撒壩子(以壩中為界,壩頭稱戶撒,壩尾稱臘撒)和梁河壩子就坐落在其中的丘陵谷間。壩子四周青山環抱,壩中流水潺潺,戶撒河自北向南縱貫戶撒壩;襄宋河、大盈江似銀蛇把梁河壩裝點。山麓錠下的半山半壩中,點綴著建蓋得錯落有致的阿昌村寨,眺眼望去呈現出一派寧靜、清幽、祥和的景象。

這一地區資源豐富,地下埋著寶藏,地上森林茂密,水利資源、森林資源、礦產資源等正被髮掘或有待於開發利用。這裡氣候溫和適宜,雨量充沛,全年降雨量在1368-1649毫米之間,分乾溼兩季,每年5月至10月為溼季,11月至翌年4月為乾季。梁河地區年平均氣溫18℃。戶撒地區系中亞熱帶低中山和中亞盆地,地勢略高,全年平均氣溫在18.3-19.5℃左右,溫差在29℃至零下2℃之間,夏季涼爽,冬季霜期較長。土壤以紅壤最多,其次為灰色土,黑色土較少。山坡上有白砂土、黃沙泥土。壩子四周均為花崗岩山地,坡度小,沿河兩岸的梯田臺地大多鋪滿了由花崗岩風化所成的砂粒,土層薄,含肥量較少。土質均為酸性土壤,含腐殖量低,適宜種植水稻、小麥、油菜、花生、蘇子和各種豆類、土豆、甘蔗等。園地可種植桔子、板栗、核桃、梨和青菜、蘿蔔、南瓜等水果和蔬菜。梁河地區土地肥沃,適宜水稻種植,此外還適宜種植玉米、小麥、豆類等糧食作物和油菜、茶葉、花生、苧麻、甘蔗、桐油果、香果等經濟作物。盛產芭蕉、菠蘿、芒果等亞熱帶水果。野生植物中,藥材和油類如黃連、野香果較多。在綿亙的山樑上,覆蓋著以鬆、錐粟、紅木為主的木材。山林間棲息著麂子、豪豬、灰猴、穿山甲、馬鹿、狗熊、獐子、山鴿子、野雞、孔雀等珍禽異獸,盛產麂茸、熊膽等名貴藥材。礦藏已發現的有錫、鈾、鐵、鎢、水晶石、黑色大理石、石灰石等10多種,其中煤和鐵儲量最高。豐富的自然資源為阿昌族長期在這裡定居提供了優厚的生存條件,為阿昌族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阿昌族手工業發達,尤其擅長刀具的鍛打製造。

阿昌族的風俗習慣體現了什麼

體現了團結呀

阿昌族簡介

阿昌族是中國雲南省特有的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佈在德巨集州的隴川縣戶撒和梁河縣九保、囊宋三個阿昌族鄉。潞西縣江東鄉高埂田和盈江、瑞麗有少量分佈。此外,大理白族自治州雲龍縣的漕澗、舊州等地,保山地區騰衝縣和龍俯縣也有部分居住。

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阿昌族人口數為33936人,主要居住在雲南省德巨集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隴川縣和梁河縣,潞西、盈江、騰衝、雲龍等縣也有少量分佈。阿昌族有自己的語言,但沒有文字。阿昌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緬語支,分為梁河、隴川、潞西3個方言。由於長期和漢族、傣族雜居,大多數阿昌族人兼通漢語和傣語,習用漢文和傣文。有豐富的口頭文學。歷史上與景頗族、漢族、傣族、白族等關係密切。

阿昌族婦女阿昌族是中國雲南境內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古代漢文史籍中的“峨昌”、“娥昌”、“莪昌”或“阿昌”、“萼昌”等,都是不同時期對阿昌族的稱謂。新中國成立後,根據本民族的意願,統稱為阿昌族。 他們聚居在高黎貢山餘脈的丘陵山地、峽谷平壩。這裡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為阿昌族農業生產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阿昌族自古即以擅種水稻而聞名。阿昌族主要從事農業。手工業也很發達,尤以善於打製長刀而聞名於世。

民族 民族風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個) 15分

中國少數民族的節日和風俗習俗

阿昌族

火把節 農曆六月二十五日

德昂族

潑水節 農曆四月十五日

會街節 農曆九月初十

東鄉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潑水節 農曆二月二十九日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撒神 農曆七月初一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嘗新節 農曆八月十五日

侗族

蘆壟節 農曆六月至九月

白族

三月街 農曆三月十五日 侗年 農曆十一月十九日

火把節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鬥牛節 農曆二月

漁潭會 農曆八月十五日 吃新節 農曆六月至七月

保安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獨龍族

卡崔哇 農曆十月中下旬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俄羅斯族

復活節 公曆三、四月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鄂倫春族

春節 農曆正月初一

布朗族

開門節 傣歷十二月十五日

鄂溫克族

米闊魯節 農曆五月二十二日

關門節 傣歷九月十五日

高山族

新年祭 農曆十二月

潑火節 農曆二月十九日

仡佬族

燈杆節 農曆正月初一

布衣族

六月六 農曆六月初六 仡佬節 農曆三月初三

三月三 農曆三月初三 嘗新節 農曆六、七月

四月八 農曆四月初八

拉祜族

庫扎節 傣歷三月

朝鮮族

元日 農曆正月初一 火把節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上元節 農曆正月初五 嘗新節 傣歷十二月

寒食節 農曆四月初五

黎族

三月三 農曆三月初三

端午 農曆五月初五

僳僳族

收穫節 農曆九月

哈尼族

十月節 農曆十月初一 澡塘節 農曆正月初三

六月節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過年節 農曆正月初一

哈薩克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刀杆節 農曆二月初八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珞巴族

旭獨龍節 藏曆二月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隆德節 藏曆四月

赫哲族

赫哲年 農曆正月初一

滿族

頒金節 陰曆十一月十三日

回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廟會 農曆四月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景頗族

目腦節 農曆正月十五日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克爾克孜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基諾族

打鐵節 農曆一月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火把節 農曆六月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京族

哈節 農曆六月初十 諾勞孜 農曆正月初一

蒙古族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曆新年,蒙古語為“查幹薩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意。此外還有那達慕、馬奶節等。

朝鮮族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老人節等。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週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週年紀念日)。每逢回甲節、回婚節時,子女、親友、鄰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壽。

傣族

傣族的重大節日有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均與佛教有關。

東鄉族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都來源於伊斯蘭教。

布朗族

厚南節是布朗族盛大的年節,每逢農曆三月清明節後7日,即陽曆4月13日—15日舉行。 節日裡,主要活動是相互潑水,其儀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樸的傳統方式——迎接太陽的習俗舉行,所以,人們稱之為迎接太陽的節日。

怒族

主要節日有:春節,怒語稱“吉佳姆”,又稱盍司節;仙女節,又稱鮮花節,是居住在貢山一帶的怒族的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穀神,怒語稱“汝為”,原碧江縣匹河一帶怒族的傳統節日,時......餘下全文>>

梁河縣的民族風俗

2009年,梁河縣在縣直中青年幹部培訓中開設民族宗教政策知識講座,各中小學校社會課中穿插講授民族常識及有關法律法規。九保、曩宋兩個民族鄉的中小學開設了《民族常識》課;開展形式多樣的“民族團結月”和民族團結宣傳教育活動,撥付各鄉(鎮)活動經費5萬元,出板報2期、張貼大小標語170條;九保、曩宋兩個阿昌族鄉分別舉辦第26個“民族團結月”暨民族鄉成立20週年慶典活動,遮島鎮到各村委會(社群)召開座談會,對與會的老年人進行民族、宗教政策法規宣傳。縣人民政府分管領導發表了《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推動全縣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再上新臺階》的電視講話。 阿昌阿露窩羅節古代阿昌族就是一個善歌好舞的民族。阿昌族最隆重最富於民族特點的傳統節日是“窩羅節”。1983年德巨集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根據阿昌族人民的要求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有關規定,正式決定阿昌族的傳統節日為“窩羅節”。1995年改為“阿露窩羅節”,節慶時間定於每年的3月20日,節日標誌為弓箭和青龍白象。梁河縣阿昌族阿露窩羅節活動首先是選神樹。其次搭建祭臺。再次開始祭祀。接著獅子舞隊和大象舞隊,一齊參拜神座,向創世始祖致敬。之後,全體村民身著節日盛裝,手持鮮花綠葉,蘸著清清泉水,圍著神座唱起則勒歌,跳起阿露窩羅舞,表示對祖先深深的謝意。節日活動可以持續幾天至半月,這期間是阿昌姑娘充分展示自己美麗和聰明智慧的時節,也是男青年追求恩愛伴侶的大好時光。 德昂澆花節德昂族(原稱崩龍族),主要居住在梁河的勐來村“二古城”和勐宋村“白露頭”兩個自然村,位於亞熱帶半山區,住房多為竹木結構樓房。澆花節(也稱潑水節)是德昂族的傳統節日,於清明節後五至七天開始,歷時三天。澆花節與傣族“潑水節”內涵相同,但活動內容差異較大。 傣家潑水節清明節後七天,既是迎新送舊的日子,又是傣家人民富有歷史意味和浪漫色彩的節日——潑水節。潑水節的來歷有“小洗血跡”、“紀念穆姑”、“浴佛”等不同的傳說,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互相潑水祝福。潑水節是歡樂、隆重的節日。節日前夕,許多傣家人都要做“潑水粑粑”送人,表示歡迎。節日期間,城鄉各地處處水花飛濺,互相潑水祝福,成為水的世界;村村寨寨,敲鑼打鼓,載歌載舞,笑語連天,一片歡騰。節日期間,還舉行賧佛、堆沙、丟包、跳孔雀舞、“嘎央” 舞、象腳鼓舞、放孔明燈、唱傣戲、民族武術比賽等文體活動和經貿活動。 目瑙縱歌節目瑙縱歌節是景頗族的主要傳統節日。定於每年農曆正月十五、十六日為節慶之期。梁河的景頗族主要以浪速(羅俄)支系為主。目瑙縱歌(浪速語稱迨臧歌)是大家一起跳舞的意思,也即“萬人之舞”。節日盛會於廣場中央,高豎目瑙柱,人們排成長長的隊伍,由頭戴兜鍪、用孔雀羽毛為頂飾的男子在前領舞;舞蹈排列成陣,隊形變換。

五十六個民族的風俗習慣

1 、阿昌族:分佈在雲南,人口2.7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手工業也很發達,尤其以善於打製長刀而聞名於世。有自己的語言。——採茶

2 、 白族:分佈在雲南、貴族、四川等地,人口159萬餘人,關於經營農業,有自己的語言。——鹽漬杜鵑花,三道茶,大理三塔

3 、保安族:分佈在雲南、青海等地,人口1.2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手工業,以打刀為主“保安刀”十分著名,有自己的語言。——羊皮襖、保安刀

4 、布朗族:分佈在雲南,人口8.2萬餘,主要從事農業,有自己的語言。——彈唱

5 、布依族:分佈在貴族、雲南等地,人口254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享有“水稻民族”之稱。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石板屋、繡花、雕刻面具

6 、朝鮮族:主要分佈在黑龍江、吉林、遼寧,人口192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以善種水稻聞名,有自己的語言。——跳板、長鼓舞

7 、達斡族:分佈在內蒙古、黑龍江、新疆等地,人口12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兼營畜牧業,有自己的語言。——剪紙,打曲棍球

8 、傣 族:分佈在雲南,人口102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寺塔、竹樓和竹橋顯示出了別具一格的建築藝術,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孔雀舞、夾籮飯,潑水節

9 、德昂族:分佈在雲南,人口1.5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以善於種茶聞名,有自己的語言。——象腳鼓舞

10、侗 族:主要分佈在貴州、湖南、文字等地,人口251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兼營林業,鼓樓、風雨橋、風雨亭是侗鄉的主要標誌,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浸泡蘆笙,攔路迎賓

11、東鄉族:主要分佈甘肅、寧夏、新疆等地,人口37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善種瓜果。有自己的語言。

12、獨龍族:分佈在雲南,人口0.5萬餘人,他們保持著“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良好社會首先風尚。絕少發生盜竊現象。有自己的語言。——織獨龍毯,烤烙餅

13、鄂倫春族:分佈在內蒙古、黑龍江等地,人口中0.6萬餘人,主要從事狩獵和農業。有自己的語言。——製作毛皮服飾,篝火節

14、俄羅斯族:分佈在內蒙古、黑龍江等地,人口中1.3萬餘人,從事各種修理業、運輸業和手工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拉手風琴,烤麵包

15、鄂溫克族:分佈在內蒙古、和黑龍江,人口2.6萬人,主要從事畜牧業,有自己的語言。——馴鹿、爬犁

16、高山族:主要分佈在臺灣省,其餘少數分散居住在福建等東南沿海地區,人口約40人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和漁獵業,有自己的語言。——竿球,龍舟,編織

17、仡佬族:分佈在貴州、廣西、雲南等地,人口約43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有自己的語言。——製作糯米糰,地戲

18、哈尼族:分佈在雲南,人口125萬人,主要從事農業,善於梯田,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

19、哈薩克族:分佈在新疆,人口約1萬餘人,主要從事畜牧業,善刺繡,繡品已出口到日本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剪羊毛,彈唱,刺繡

20、漢 族:分佈在全國各地,人口10.4億餘人,經濟、文化發達,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廟會,舞龍

21、赫哲族:分佈在黑龍江省,人口0.4萬餘人,是中國北方一以捕魚為生的民族,有自己的語言。——製作魚皮衣服,漁鄉,善食生魚

22、回 族:主要聚居在寧夏、甘肅、新疆等地,其餘散居全國各地,人口860萬餘人。——摔牛,炸油香

23、基諾族:分佈在雲南省,人口1.8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善於種茶,有自己的語言。——樂器迪他,跳鼓舞

24、京 族:分佈廣西,人口1.8萬餘人,主要從事沿海漁業,兼營農業和鹽業,有自己的語言。——哈亭,彈奏獨弦舞,踩高蹺

25、景頗族:分佈在雲南......餘下全文>>

少數民族風俗習慣有哪些?簡單的

1.

蒙古族

:

蒙古族

蒙古族主要從事畜牧業生產,

也有一部分從事農業。

在牧區,

蒙古

族多住圓形氈房,俗稱“蒙古包”

。蒙古包的門一定朝南開,爐子設在氈房正中天窗底下。

在農牧區,蒙古族都住平房,室內有土炕。

2.

回族

:

歷史上,

回族人從出生時開始,

就要請阿訇起回回名字,

結婚時請阿訇證婚,

死亡後請阿訇主持殯葬,各方面均受伊斯蘭教的影響。特別在飲食習慣上,回民忌吃豬肉,

不吃一切動物的血和自死之動物,等等

.(

為了宗教活動和生活習俗上的便利,回民習慣在住

地修建

“禮拜寺”

明末清初則統稱清真寺,

多圍寺而居。

在飲食上,

回族人普遍吃牛、

羊、

駝等反芻類偶蹄食草動物,不吃馬、驢、騾、豬、狗肉,不吃動物血液和自死動物。尤其禁

食豬肉。回族很講究飲食衛生,

注意淋浴和洗滌。

走進農村回族清潔整齊的屋內,

往往可看

見門後房樑上吊著一個水罐,

下面有通下水道的淺坑,

這裡是人們經常沐浴大淨的地方。

時洗臉、洗手,則用湯瓶,而不用臉盆。湯瓶又名洗壺,它最早從阿拉伯傳入,現在城裡的

回族飯館,也常掛著一塊繪有“湯瓶”的清真木牌,有的還在湯帆”

F

加添“虎圖白”棍或

阿文的

“清真言”

,以示這是地道的伊斯蘭文化。

回族有兩大節日即開齋節和古爾邦節,

源伊斯蘭教。齋戒為穆斯林“五功”之一。開齋節即是齋戒期滿的日子。一般在回曆的第九

個月舉行齋戒、齋戒期滿,十月一日為開齋節。古爾邦節在開齋節後的第

70

天,回曆的十

二月十日舉行。

因為十二月十日是教徙赴麥加朝覲的最後一天,

大家宰殺牛羊慶祝,

聚餐聯

歡。

3.

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區及青海海北、黃南、果洛、玉樹等藏族自治州和海

西蒙古族、

藏族自治州、

甘肅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縣、

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

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木土藏族自治縣以及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

藏族人信奉喇嘛教,即

藏傳佛教。藏族人身穿長袖短褂,外套寬肥的長袍,右襟繫帶,腳穿牛皮長靴。

4.

苗族男子一般都穿對襟或左大襟的短衣,下穿長褲,系大腰帶,頭纏青色長巾。

婦女大多穿大領短衣和百褶裙。山區苗族的住宅建築大多是“吊腳樓”

,它是按照山坡的自

然地勢,在下方和上方分別豎立較長和較短的木樁支撐,

在樁上鋪樓板建築。樓上住人,樓

下堆放雜物或關家畜。

5.

阿昌族份蘇阿昌族男子穿藍、白色或黑色對襟上衣,下穿黑色褲子,也有穿左大

襟上衣的

.

阿昌族人民性格開朗,又十分講禮好客。他們待客禮儀中盛行使用茶壇,這是一

種煮茶的土陶用具。

到阿昌族家中去做客,

主人會先拿出酒壺倒上一小盅酒為來客洗塵,

後又拿出茶壇,放上茶葉,倒上開水,放到炭火上煮一會,煮好之後倒進茶杯裡,主客一道

喝茶交談。

6.

維吾爾族人待人講究禮貌。在遇到尊長或朋友時,習慣於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

然後身體前傾,連聲問好。家裡來客都熱情招待。維吾爾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

7.

哈薩克族男女都嫻善騎術。青年男子喜歡摔跤和刁羊,每逢節日和喜慶,牧民都

要舉行各種騎術表演和比賽;

“姑娘追”是青年們最喜愛的娛樂專案。

8.

柯爾克孜族傳統服飾很講究。

男子喜歡戴氈帽,

上身穿白色繡有花邊的圓領襯衫,

冬天穿黑、藍色“袷袢”

,下身穿寬褲,著高筒靴。

9.

錫伯族

錫伯族的村屯四周築有圍牆。忌食狗肉。

2

10.

烏孜別克族的傳統服裝,以男女都戴各式各樣的小花帽為特點。

11.

塔吉克族家庭一般都是三代同堂,男性是一家之主。

12.

塔塔爾族

為防止食品變質,每家倉庫或院內都......餘下全文>>

各個民族的風俗習慣

蒙古族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曆新年,蒙古語為“查幹薩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意。此外還有那達慕、馬奶節等。

朝鮮族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老人節等。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週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週年紀念日)。每逢回甲節、回婚節時,子女、親友、鄰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壽。

傣族

傣族的重大節日有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均與佛教有關。

東鄉族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都來源於伊斯蘭教。

布朗族

厚南節是布朗族盛大的年節,每逢農曆三月清明節後7日,即陽曆4月13日—15日舉行。 節日裡,主要活動是相互潑水,其儀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樸的傳統方式——迎接太陽的習俗舉行,所以,人們稱之為迎接太陽的節日。

怒族

主要節日有:春節,怒語稱“吉佳姆”,又稱盍司節;仙女節,又稱鮮花節,是居住在貢山一帶的怒族的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穀神,怒語稱“汝為”,原碧江縣匹河一帶怒族的傳統節日,時間為每年的農曆十二月二九日,舉行祭祀活動,祈禱穀神保佑。

塔塔爾族

塔塔爾語叫“古爾邦艾提”,是阿拉伯語的音譯藉詞,阿拉伯語“卡爾邦”,意為“獻身”。古爾邦節,是在伊斯蘭教教歷12月10日,即“肉孜節”之後70天。古爾邦節、開齋節、聖紀節三大節日。

回族

回族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這三個節日都是宗教節日。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德•菲士爾”的意譯,所以也叫“爾德”節,在新疆還有"肉孜"節的叫法。古爾邦節,開齋節後第70天,即伊斯蘭教歷的12月10日,是古爾邦節。古爾邦節也稱“宰牲節”,是穆斯林赴麥加(麥加:伊斯蘭教的聖地)朝覲的最後一天。這一天要沐浴淨身 ,室內焚香,齋戒半日。上午人們要去清真寺參加會禮,向麥加叩拜,請阿訇宰牲,將所宰牛、羊肉的一部分分贈親友、濟貧施捨;聖紀節,是紀念先知穆罕默德誕生的日子,這天是伊斯蘭教歷3月12日,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紀念活動一般在清真寺舉行,在活動中要誦經演說,講述聖績。有的地方還在這天舉行盛大的爾麥裡會(善事宴會),宴請賓客。

滿族

滿族受漢文化的影響,節日與漢族相近,重視過農曆新年。正月十五過燈節,正月二十五祈求來年過“添倉節”,農曆二月二是“鎖龍”的日子,還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蟲王節”,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添倉節,每年正月25日,滿族農村家家講究煮黏高粱米飯,放在倉庫,用秫秸杆

編織一隻小馬插在飯盆上,意思是馬往家馱糧食,豐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飯,連著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兩把鋤頭插在飯上。這個節至今在東北農村保留著;蟲王節,六月天,易鬧蟲災,居住在遼寧省岫巖、鳳城一帶的滿族過去在六月初六這天,一戶出1人到蟲王廟朝拜,殺豬祭祀,求蟲王爺免災,保證地裡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蟲王節祭祀掃活動,但家家要在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蟲蛀。

黎族

黎族的節日與黎族的歷法有著密切的關係。解放前黎族的節日,在鄰近漢族地區和黎漢雜居地區,大多都用農曆,節日與漢族相同,例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就黎族來說,過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節日是春節和三月三。

納西族

納西族人民的節日有許多與漢族相同,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但春節的活動內容卻與漢族不同,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同西南許多民族一樣,納西族也有火把節。而本民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是騾馬會、農具會、龍王會和朝山會。

撒拉族

撒......餘下全文>>

民風民俗的資料

歐洲各國的新年風俗

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採用公曆紀年法,把1月1日定為新年的開始,稱作元旦。慶賀新年的風俗,各國各地不同,不同時期也可能不相同。不過從大的方面來看,除舊迎新的精神本質是一樣的。凡是不需要的、想拋棄的、想擺脫的,稱為舊的。凡是嚮往的、希望的、憧憬的,稱為新的。新年的開始,都希望是一個好的開始。在歐洲各國各地,新年雖沒有聖誕節那樣隆重,種種慶祝活動仍然各具特色,自有風采。

英國:英國人在除夕這一天,家裡必須瓶中有酒,櫥中有肉。他們認為,如果沒有餘下的酒肉,來年便會貧窮。除此之外,英國還流行新年“打井水”的風俗,人們都爭取第一個去打水,認為第一個打水人為幸福之人,打來的水是吉祥之水。

法國:法國人認為元旦這天的天氣預示著新一年的年景:刮東風,水果的豐收年;刮西風,捕魚和擠奶的豐收年;刮南風,風調雨順的一年;刮北風,則是欠收年。

西班牙:元旦這天,西班牙家長特別“仁慈”,他們會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認為孩子們罵人、打架和哭啼都是不祥之兆。同時,大多數西班牙人身上會攜一枚金幣或銅幣以求吉祥。

比利時:比利時人在元旦清晨要做的頭一件事就是給牲畜拜年,走到牛羊以及寵物貓狗身邊,鄭重其事地向它們問候:新年快樂!

德國:德國人在除夕午夜新年光臨前一刻,爬到椅子上,鐘聲一響,他們就跳下椅子,並將一重物拋向椅背後,以示甩去禍患,跳入新年。此外,他們還會在錢夾裡放幾片魚鱗,因為魚鱗是新年吉祥物,預示著財源滾滾。

瑞士:瑞士人認為雪是吉祥的,新年時從屋外取些白雪,化成水,灑在地上壓塵,然後進行清掃。

義大利:義大利人在除夕的夜晚要把家裡不需要的物品扔到院子裡或乾脆扔到野外去,據說這樣會在新的一年裡給家裡帶來幸福。此外,人們總是給孩子們講關於女妖的童話故事,說這個女妖偷偷地從煙囪鑽進屋裡,給孩子們送來了一些禮物,放在他們的鞋子裡。

瑞典:元旦早上,由家中最年輕的婦女,穿上素白衣裙,腰繫紅絲帶,頭戴點燃小蠟燭的皇冠,負責分發食物。街道上許多人沿街叫賣用草紮成的小鹿,小鹿裡面裝了鞭炮和煙花。瑞典人多喜歡買這種小鹿來燃放。

芬蘭:姑娘們總是在除夕夜晚把鞋子向上丟擲去,如果鞋子落下時鞋尖朝門,就預示著新的一年中要出嫁結婚。

土耳其:土耳其人在除夕晚上,男女老少都要痛痛快快的沐浴,然後穿上新衣裳。在土耳其的一些地方,有除夕借宿的習慣,人們在除夕吃過午飯,把家裡整理妥當,便攜兒帶女前往預先約好的親友家去借宿

相關問題答案
阿昌族的民族風俗資料?
回族的民族風俗?
土族的民族風俗?
白族的民族風俗?
維吾爾族的民族風俗?
漢族的民族風俗?
滿族的民族風俗?
錫伯族的民族風俗?
傣族的民族風俗?
蒙古族的民族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