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姓的來源?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9日

黎姓氏的來源 5分

黎--文可輔國武衛疆,蓴齋潁然立曾門

源有四:

1、出自九黎的後裔。據《風俗通義》等所載,九黎,古時為我國南方土生土長的龐大種族之一,相傳為少昊(傳說中古代東夷首領)金天氏之時的諸侯。黎曾被封為北正(一說火正)官,掌管民事,其後裔有以字為氏,稱黎氏。

2、出自黎國後裔。據《元和姓纂》等所載,商時有諸侯國,黎國,一個在今山西長治縣西南,商末被周文王所滅;另一個在今山東鄆城縣西。這兩個黎國的子孫,後以國為氏,姓黎。又據《風俗通義》所載,這兩個黎國均為古部落“九黎之後”。

3、出自帝堯的後代。據《元和姓纂》等所載,商末為周文王所滅的黎國,在周武王分封諸侯時,被封給帝堯的後裔,賜爵為侯,並且仍然沿用黎國的名稱。春秋時黎國遷都於山西黎城縣東北的黎侯城,後為晉國(在今山西西南部)所滅,其子孫後以國為氏而姓黎。又據《路史》所載,古黎國被周文王勘平,武王克商後,封商湯後裔於黎國,後有黎侯豐舒,其子孫有黎氏、犁氏。著一支出自帝堯後裔的黎姓人家,史稱黎姓正宗,後來成了整個黎氏家族中最為主要的組成

贊助廣告

部分。是為山西黎氏。

4、 少數民族改姓為黎。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南北朝時後魏有代北鮮卑族複姓素黎氏,隨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改為漢字單姓黎氏,是為河南洛陽黎氏。

黎姓分佈

黎姓最早繁衍於古黎國之地,即今山西省黎城縣一帶。早在戰國時,黎氏就有向外遷徙的。據《黎氏族譜》所載,戰國時“黎氏之族或因官而處,或避難而居,於是西入樑(今屬陝西)、益(今雲南晉寧縣),東向青、徐(今屬山東、江蘇),南遷交、廣(今屬廣西、廣東及越南北部一帶),北徙燕、冀(琺屬河北)”。到漢朝時,黎姓還有遷居江西、湖南的。至魏晉南北朝時,由於北方戰亂,黎姓家族再次南遷,並在以後的時間裡也主要繁衍遷徙於南方各地,浙江、福建也有黎氏遷居。宋、明以後,黎姓逐漸遍佈全國各地,但仍以南方分佈最多。換言之,歷史上,黎氏是我國較典型的一個南方姓氏。

贊助廣告

郡望堂號

堂號:

黎氏堂號主要有“載酒堂”。宋朝時,黎子云兄弟家貧好學。蘇東坡曾去訪問他們兄弟,子云和弟弟也經常載酒(帶著酒)去拜訪蘇軾,向他請教。蘇軾在他們兄弟的大門上題了一塊匾叫“載酒堂”。

另外還有“京兆”、“九真”、“宋城”等堂號。

郡望:

京兆郡:漢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右內史置京兆尹,職掌相當於郡太守,為三輔之一,治所在長安(今西安市西北),相當於今陝西秦嶺以北、西安市以東、渭河以南地。三國魏轄區改稱京兆尹,改官名為太守。此支黎氏,開基始祖是唐京兆尹黎幹。

九真郡:公元前三世紀末,南越趙佗置郡。公元前111年入漢,相當於今越南清化、河靜兩省及義安省東部地區。

宋城郡:隋時此地為雎陽,是宋朝的治所,宋時改雎陽為宋城,為今河南省商丘縣南。

黎姓家譜

江蘇:句容黎氏家譜、江都黎氏家乘二卷

浙江:蘭溪黎氏宗譜七卷、象山石浦黎氏宗譜一卷

江西:清江版城黎氏八修族譜不分卷

安徽:廣德廣陽黎氏宗譜八卷

湖北:新洲黎氏宗譜十八卷首二卷

湖南:長沙黎氏續修支譜十卷、寧鄉溈寧大田坊黎氏續修支譜十三卷、寧鄉大田坊黎氏續修家譜十七卷、寧鄉魚潭黎氏五修族譜(卷數不清)、湘潭黎氏四修家譜十五卷首一卷末一卷湘潭黎氏續修族譜(卷數不清)、湘潭黎氏緒週五修支譜六卷、漢壽龍陽黎氏族譜(卷數不清)、

廣東:中山圓欖黎氏宗譜(卷數不清)、南海黎氏家譜不分卷、南海黎氏族譜不分卷、順德黎桂澤堂族譜不分卷、順德東洋房黎氏家譜四卷、順德黎氏族譜不分卷、東莞黎氏族譜不分卷、梅縣黎氏族譜不分卷

貴州:遵義沙灘黎氏家譜不分卷、遵義沙灘黎氏家......餘下全文>>

黎姓的來源 家譜和歷史名人

姓氏源流

出自九黎的後裔,據《風俗通義》等所載,九黎,古時為中國南方土生土長的龐大種族之一,相傳為少昊(傳說中古代東夷首領)金天氏之時的諸侯。黎曾被封為北正(一說火正)官,掌管民事,其後裔有以字為氏,稱黎氏。

出自黎國後裔,據《元和姓纂》等所載,商時有諸侯國--黎國,一個在今山西長治縣西南,商末被周文王所滅;另一個在今山東鄆城縣西。這兩個黎國的子孫,後以國為氏,姓黎。又據《風俗通義》所載,這兩個黎國均為古部落“九黎之後”。

出自帝堯的後代據《元和姓纂》等所載,商末為周文王所滅的黎國,在周武王分封諸侯時,被封給帝堯的後裔,賜爵為侯,並且仍然沿用黎國的名稱。春秋時黎國遷都於山西黎城縣東北的黎侯城,後為晉國(在今山西西南部)所滅,其子孫後以國為氏而姓黎。又據《路史》所載,古黎國被周文王勘平,武王克商後,封商湯後裔於黎國,後有黎侯豐舒,其子孫有黎氏、犁氏。著一支出自帝堯後裔的黎姓人家,史稱黎姓正宗,後來成了整個黎氏家族中最為主要的組成部分。是為山西黎氏。

少數民族改姓為黎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南北朝時後魏有代北鮮卑族複姓素黎氏,隨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改為漢字單姓黎氏,是為河南洛陽黎氏。

姓氏名望

姬姓黎國亡國國君靖遠侯黎恭公的後裔黎玄勝,在唐玄宗李隆基時代【712年至756年在位四十五年】任御史大夫。玄勝公第三子黎致統公,在唐肅宗時代任翰林院侍講,晉封右僕射(右丞相)。黎致統公次子黎輝武公,為唐德宗時駙馬。

黎錞:字希聲,北宋四川渠縣寶城區宋場鄉黎家山寨即狀元村人,慶曆三年癸未科即1403年狀元及第,精通經術。宋英宗曾問歐陽修:“蜀中有何名士?”對曰:“文學有蘇洵,經術有黎錞。”封之為“經術博士”。其後見載《荊楚黎氏族譜》,歷次重修,譜面均印“經術堂”;

黎明:宋代長沙(今屬湖南省)人,以孝友信義之高品受人讚賞。

黎宿:宋代東莞縣人,為人敦厚,重禮義。其割股為親人療病的事蹟,受朝廷表彰,為世人傳頌。

黎貫:明代從化人,正德年間進士,著有《臺中稿》、《西巡稿》、《傳閩稿》等文集。

黎淳:湖南省華容人,明朝天順年間狀元,歷任翰林院修撰、詹事府少詹事兼侍讀、吏部右侍郎和工部尚書、禮部尚書等職,黎淳博學多才,尤以經史著稱,除參與修撰了《大明一統志》《英宗實錄》《續資治通鑑綱目》外,著有《龍峰集》、《明試錄》、《黎文僖集》等傳世。明朝著名宰相楊廷和和楊一清都是其學生,並深受其影響。

黎恂:貴州遵義人,清代文學家。清心淡泊,用心治學,尤長於詩。

黎簡:清代廣東省順德縣人,著名書畫家,擅畫山水,畫法得元代四大家之妙。

黎景熙:北周河間郡莫阝縣(今河北省任丘)人,善書法,知玄象,以雅好讀書,著述不怠見稱,官至車騎大將軍。

黎靖德:宋代永嘉縣(今屬浙江省)人,曾任沙陽主簿。其博學能文,主持編修過《沙陽縣誌》,著有《朱子語類》。

黎子云:宋代儋州(今廣東省儋縣)人,家貧好學,常與弟載酒見蘇軾,軾題其別墅名曰:“載酒堂”。

黎公真:元代時任甘泉令,有仁政,深受百姓擁戴,時民畫其像於學舍,以表思念。

黎遂球:番禺(今廣東廣州市)人,明代詩人,亦擅繪山水。

黎民懷:從化(今屬廣東省)人,明代著名詩畫家,擅長詩、書、畫,時稱“三絕”。

黎維柞:四川江津人,明末官員。

請教黎氏起源?

黎(驪、驪、黧)(小篆)。形聲字。篆文從黍(一種黏米),物(利)省聲。隸變後楷書寫作黎。《說文·黍部》:“黎,履黏也。從黍,物省聲。”本義為用黏米作的粘鞋子的糨糊。黎,本義指①粘鞋子的糨糊。借用以表示②眾,眾多:周餘~民,靡有孑遺;窮年憂~元,嘆息腸內熱;~庶;~民百姓。又借作“驪”表示③一種黑中帶黃的顏色:顏色~黑,而失其所。此義後作“黧”。又用於“黎明”,表示④接近天亮時分:~明即起,灑掃庭除。黧,從黑 (利)聲。讀lì,本義指黑裡帶黃的顏色:形容枯槁,面目~黑。驪,如今簡作驪,從馬麗聲。讀lí,本義指純黑色的馬:四~濟濟(整齊美好的樣子);牝牡~黃。黎,如今既可單用,也可作偏旁。不是《說文》部首。現今仍歸入黍部。凡從黎取義的字皆與植物等義有關。以黎作聲兼義符的字有:藜。 中國國曆史少數民族諸侯政權九黎,中國上古傳說中的一個族群,又稱“黎”。九黎在遠古時代是一個部落聯盟,民族集合,並不是作為一個單薄的民族個體存在。居住並發展於黃河中下游一帶。為中國最早進入農業時代的民族集團。九黎共有九個部落,每個部落有九個氏族,蚩尤是他們的大酋長。蚩尤與炎帝有族裔的關係。九黎勢力很大,上古傳說中三皇五帝中的天皇伏羲、地皇女媧、人皇神農皆從東夷九黎出。后羿、帝狻、熙和等神話體系亦出自東夷九黎。炎帝被黃帝擊敗後,蚩尤率八十一個兄弟舉兵與黃帝爭天,在涿鹿展開激戰,而以九黎的失敗告終。九黎經過長期鬥爭,一部分留在北方,建立了黎國,後來滅於周朝(西伯勘黎);一部分參加了黃炎部落聯盟,可能即'黎民', 逐漸融合於華夏族;另一部分退回到南方江漢流域,建立了三苗部落聯盟。黎城,古稱黎侯國,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2006年5月28日中午在黎城所發現的墓地出土的文物確切斷定山西黎城縣就是古黎國的墓葬區。商時有諸侯國,一個在今山西長治縣西南,商末被周文王所滅;另一個在今山東鄆城縣西。兩個黎國均為古部落“九黎之後”。商末為周文王所滅的黎國,在周武王分封諸侯時,被封給帝堯的後裔,賜爵為侯,並且仍然沿用黎國的名稱。春秋時黎國遷都於山西黎城縣東北的黎侯城,後為晉國(在今山西西南部)所滅,其子孫後以國為氏而姓黎。又據《路史》所載,古黎國被周文王勘平,武王克商後,封商湯後裔於黎國。 據《黎氏族譜》所載,戰國時“黎氏之族或因官而處,或避難而居,於是西入樑(今屬陝西)、益(今雲南晉寧縣),東向青、徐(今屬山東、江蘇),南遷交、廣(今屬廣西、廣東及越南北部一帶),北徙燕、冀(今屬河北)”。到漢朝時,黎姓還有遷居江西、湖南的。至魏晉南北朝時,由於北方戰亂,黎姓家族再次南遷,並在以後的時間裡也主要繁衍遷徙於南方各地,浙江、福建也有黎氏遷居。宋、明以後,黎姓逐漸遍佈全國各地,但仍以南方分佈最多。 宋末元初,有黎天麟自福建遷居廣東梅州程鄉(今梅縣)任番禺尹,被視為入粵始祖。仁居東門街曾有供奉天麟公的祠堂,堂號京兆堂,文革期間被毀。

歷史上黎姓的名人

黎景熙:北周書法家

黎幹:唐玄宗時京兆尹

黎鵬:字待舉,北宋天聖二年(公元1024年)舉孝賢,後任廣州府學正,黎姓入粵始祖,居鶴山南溪村

黎貴臣:宋朝理學家

黎元洪:前中華XX大總統

黎民偉:中國電影之父

黎智英:香港媒體

黎明:香港藝人

黎耀祥:香港藝人

黎瑞恩:香港藝人

黎姿:香港藝人

黎礎寧:臺X已故女歌手

黎慧蘭:九 龍 西 區 議 員

黎卉淇:臺X女歌手

黎燕珊:亞視資深藝員

黎小田:香港著名作曲家

黎仲文:佛山資深市民

黎彼得:香港著名填詞人

黎棟國:保X局X 長

黎子流:前廣 州X市 長

黎雄才:嶺南畫派大師

黎覺奔:文學家

黎家駒:香港騎師

黎海榮:香港騎師

zh.wikipedia.org/wiki/

黎氏的祖先是誰?

黎姓起源:

一、出自九黎的後裔。據《風俗通義》等所載,九黎,古時為我國南方土生土長的龐大種族之一,相傳為少昊(傳說中古代東夷首領)金天氏之時的諸侯。黎曾被封為北正(一說火正)官,掌管民事, 其後裔有以字為氏,稱黎氏。

二、 出自黎國後裔。據《元和姓纂》等所載,商時有諸侯國??黎 國,一個在今山西長治縣西南,商末被周文王所滅;另一個在今山東鄆城縣西。這兩個黎國的子孫,後以國為氏,姓黎。又據《風俗通義 》所載,這兩個黎國均為古部落“九黎之後”。

三、出自帝堯的後代。據《元和姓纂》等所載,商末為周文王所滅的黎國,在周武王分封諸侯時,被封給帝堯的後裔,賜爵為侯,並且仍然沿用黎國的名稱。春秋時黎國遷都於山西黎城縣東北的黎侯城 ,後為晉國(在今山西西南部)所滅,其子孫後以國為氏而姓黎。又據《路史》所載,古黎國被周文王勘平,武王克商後,封商湯後裔於 黎國,後有黎侯豐舒,其子孫有黎氏、犁氏。著一支出自帝堯後裔的黎姓人家,史稱黎姓正宗,後來成了整個黎氏家族中最為主要的組成 部分。是為山西黎氏。

依據{ 史記卷四十 楚世家 第十} 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高陽者,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也。高陽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為帝嚳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曰祝融。

索隱卷章名老童,故系本雲「老童生重黎」。重氏﹑黎氏二官代司天地,重為木正,黎為火正。案:左氏傳少昊氏之子曰重,顓頊氏之子曰黎。今以重黎為一人,仍是顓頊之子孫者,劉氏雲「少昊氏之後曰重,顓頊氏之後曰重黎,對彼重則單稱黎,若自言當家則稱重黎。故楚及司馬氏皆重黎之後,非關少昊之重」。愚謂此解為當。

從〔一、出自九黎的後裔。〕與〔三、出自帝堯的後代。〕都涉及火正官職,兩者實有混淆,難以釐清,如今血脈相連視同皆是。

四、少數民族改姓為黎。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南北朝時後 魏有代北鮮卑族複姓素黎氏,隨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改為漢字單姓 黎氏,是為河南洛陽黎氏。

五、是因功賜姓。在清朝初期,臺灣曾數次發生叛亂, 新竹北新社的土著, 屢次協助官兵平亂, 因此清政府於公元1758年賜予助戰有功的土著七姓, 以示表彰,其中第七為黎姓, 此最新加入的黎姓稱之為 [新社黎] o

黎氏主要郡望(堂號)

1、京兆郡:漢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右內史置京兆尹,職 掌相當於郡太守,為三輔之一,治所在長安(今西安市西北),相當於今陝西秦嶺以北、西安市以東、渭河以南地。三國魏轄區改稱京兆 尹,改官名為太守。此支黎氏,開基始祖是唐京兆尹黎幹。

2、九真郡:公元前三世紀末,南越趙佗置郡。公元前111年入漢 ,相當於今越南清化、河靜兩省及義安河東部地區。

3、宋城郡:隋時此地為雎陽,是宋朝的治所,宋時改雎陽為宋城,為今 河南省商丘縣南。

4、載酒堂”。宋朝時,黎子云兄弟家貧好學。蘇東坡曾去訪問他們兄弟,子云和弟弟也經常載酒(帶著酒)去拜訪蘇 軾,向他請教。蘇軾在他們兄弟的大門上題了一塊匾叫“載酒堂”。

黎姓的介紹

漢族姓氏,為典型的南方姓氏。普通話讀音:li;粵語讀音:lai。今以湖南、廣東、四川、江西等省分佈較多,是中國排名第九十二位大姓。

姓氏黎是怎麼來的?

商代有諸侯國黎國(山西長治縣西南),商末被周文王滅掉,國人以黎為氏,稱黎氏。??周初周武王封帝堯的後裔為黎侯,春秋時黎國遷都於山西黎城縣東北的黎侯城,後來被晉國滅掉,其子孫亦稱黎氏。望族居京兆郡(今陝西西安東)。春秋時齊國有大夫黎彌,唐代有京兆尹黎幹,明代有詩人黎貞、黎遂球,清代有書畫家黎簡、文學家黎恂。

黎氏調查的結論林姓的來源,歷史上黎姓的名人,黎姓的人口數量黎姓九真郡

1姓氏源流

出自黎國後裔。據《元和姓纂》等所載,商時有諸侯國--黎國,一個在今山西長治縣西南,商末被周文王所滅;另一個在今山東鄆城縣西。這兩個黎國的子孫,後以國為氏,姓黎。

出自帝堯後裔。據《元和姓纂》等所載,商末為周文王所滅的黎國,在周武王分封諸侯時,被封給帝堯的後裔,賜爵為侯,並且仍然沿用黎國的名稱。春秋時黎國遷都於山西黎城縣東北的黎侯城,後為晉國(在今山西西南部)所滅,其子孫後以國為氏而姓黎。又據《路史》所載,黎國被周文王勘平,武王克商後,封商湯後裔於黎國,後有黎侯豐舒,其子孫有黎氏、犁氏。

出自九黎的後裔。據漢代民俗著作《風俗通義》等所載,商代兩個黎國均為古部落“九黎之後”。另一說,顓頊時期,“黎”曾被封為北正(一說火正)官,掌管民事,其後裔有以字為氏。

少數民族改姓為黎。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南北朝時後魏有代北鮮卑族複姓素黎氏,隨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改為漢字單姓黎氏。

2名人

黎斡 黎幹公 黎錞 黎明 黎宿 黎貫 黎淳 黎恂 黎簡 黎景熙 黎靖德 黎子云 黎公真 黎遂球 黎民懷 黎維柞 黎庶昌 黎元洪 黎民偉 四大天王的黎明

3人口

當代黎姓的人口已近200萬,排在第一百零三位,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16%。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廣東、廣西兩省區,大約佔黎姓總人口的46%,其次分佈於江西、四川、湖南、安徽、海南、貴州、重慶、湖北,這八省市又集中了44%。廣東居住了黎姓總人口的29%,為黎姓第一大省。

4九真郡

公元前三世紀末,南越趙佗置郡。公元前111年入漢,相當於今越南清化、河靜兩省及義安省東部地區。

相關問題答案
黎姓的來源?
趙姓的來源具體內容?
孔姓的來源簡介?
遊姓的來源?
鍾姓的來源?
範姓的來源和歷史名人?
滿族金姓的來源?
百家姓肖姓的來源?
袁姓的來源?
孫姓的來源的具體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