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曆和陽曆的區別?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5日

陰曆和陽曆的區別

通俗的講:陽曆就是日曆中講的幾月幾日。也就是上學上班等所按照的日曆。

陰曆就是平常講的幾月初幾,或者是算節氣或者傳統節日時所按照的日曆。

若要知道陽曆與陰曆的科學解釋,下面附上百科網址:

陽曆:baike.baidu.com/view/284.htm

陰曆:baike.baidu.com/view/23598.htm

公曆和陽曆有什麼區別

陰曆與陽曆陰曆也叫農曆。農曆的一年是354天,是按照月球繞地球一週為一個月計算的。農曆的一年有時是12個月,有時是13個月。有閏月的年份是13個月。 陽曆也叫公曆。陽曆的一年是365天,是按地球繞太陽轉一週為一年計算的。地球繞太陽轉一週的時間是365天5小時多一點。 陽曆(一年365天)比陰曆(一年354天)每年多出11天多,為了避免陽曆的月份與陰曆的月份越拉越大,就用閏月來找補。19年中有7個閏月年。一般是農曆的春節前立春的,第二年不閏月。過了春節立春的,這一年就有個閏月了。 陽曆的一年中,1、3、5、7、8、10、12月,都是31天,4、6、9、11月,都是30天。2月份一般是28天。2月份4年有一個29天。為什麼多出這一天,是因為陽曆每年是365天5小時多,差不多4年就會多出一天時間。至於那一年的2月是29天,你只要把公元計年的年份除4,沒有餘數的那一年2月就是29天。如2004年,除4,沒有餘數,那這一年的2月肯定是29天,2005、2006、2007除4都有餘數,這三年中的2月肯定是28天。 為什麼陽曆的2月是28天?這是古羅馬在制定日曆時,起初設想月份的單數為31天,雙數為30天。但這樣一年是366天,比365天多出一天,必須從12個月中摳出一天。因為在古羅馬,執行死刑都在2月份,所以都認為這個月不吉利,那就從2月中摳出一天,成了29天。當時一羅馬大帝出生在有30天的8月,比上一任出生在有31天的7月的大帝少一天。他就又從2月份中摳出一天,加到8月份。從此陽曆的2月就成了28天,本應是30天的8月份成了31天

贊助廣告

公曆和農曆的區別?

6月3號是工的陽曆生日 農曆生日就該是 四月廿一

六月初三是你的農曆生日 2010年的陽曆生日就是 7月14號

在農曆生日的基數上 每一年的陽曆生日都是不同的

陰曆陽曆農曆公曆都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區別?

陰曆、陽曆、農曆、公曆,這4個其實是3種。

公曆就是陽曆。比如今天幾月幾號,比如聖誕節是12月25日,這個是世界通用的。

陰曆是大家通常的說法,比如你的生日幾月初幾,比如5月初5是端午節等,是中國通用的。

農曆也就是老黃曆,一般排八字或算卦都用這個,比如今天2017年6月10日是丁酉年 壬子月 丙戌日 等等。

贊助廣告

比如在陽曆裡1月1號是正月,陰曆裡大年初一是正月,而農曆裡立春則是正月的開始。

這就像三種語言一樣,都對,存在都合理。

公曆、陽曆、陰曆、農曆如何區分,什麼跟農曆是一樣的

陰曆:全稱“太陰曆”。曆法的一種。我國在辛亥革命以前所用的“陰曆”,其實是陰陽合曆。陰曆的特徵是:歷月的長短依據天象而定,平均值大致等於朔望月,大月30日,小月29日。歷年的長短只是歷月的整倍數,和迴歸年無關,歷月和四季寒暑無關。

陽曆:全稱“太陽曆”。曆法的一種。它的特徵是:年的長短依據天象,平均長度約等於迴歸年,月的長短則是人為規定,和月相盈虧無關。一年中分為若干個月也是人為規定。

農曆:即我國舊曆(陰陽曆)。二十四節氣起源於我國舊曆,而節氣對農業生產有重要意義,因而常把舊曆叫做“農曆”。節氣的確表示四季寒暑變化的時間,但它們是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而決定的,應該屬於陰陽曆中的陽曆部分。 所以說農曆是陰陽曆;至於公曆倒就是陽曆~

農曆 陽曆 陰曆有什麼區別?

我國曆法可分為陽曆、陰曆、陰陽曆三種。陽曆是以太陽週年視運動週期(即迴歸年,等於365.2422日)為一年,一年劃分成12個月,它與月亮運動毫無關係。根據嚴厲日期,可知寒來暑往的四季變化,但它不能顯示月亮的圓缺,這對那些需要根據月相瞭解潮汐變化的人來說是不便的。

陰曆則以月亮的圓缺週期(即朔望月,等於29.5306日)為一個月,積12個月為一年。它完全不考慮太陽的週年視運動規律,因而陰曆的日期不能顯示四季冷暖。這種曆法實用價值太小,現在除伊斯蘭教外,已棄置不用了。

陰陽曆,即我國的農曆,它揚陽曆之長避陰曆之短,取陰曆的月為月,陽曆的年為年,即以朔望月為月,以迴歸年作為一年的平均長度。所以農曆是加入陰曆成分的陽曆,帶有陽曆因素的陰曆。根據農曆日期,既可知道潮汐漲落,又可基本掌握四季更替。農曆是我國獨創,它閃耀著我們祖先的智慧之光。

陰曆和陽曆的區別?

你好。

陽曆也叫公曆,來源於西方。比如算星座時、就是按照陽曆(公曆)計算的。

陰曆也叫農曆,來源於我們中國。

比如我們俗稱的八月十五中秋節、清明節、七夕、春節、就是按照農曆來計算的。而元旦、和西方的情人節(2.14)和聖誕節、國慶節、建軍節、黨的生日、都是按照公曆來計算的。

他們的主要區別就在於陽曆是國際通用的,而農曆是我們中國特有的。

陽曆以地球繞太陽轉一圈的時間定為一年。共365天5小時48分46妙。平年只計365天這個整數,不計尾數。陽曆每年分12個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2月只有28天。又規定7月以前,單月為大月,雙月為小月;8月以後,雙月為大月,而單月為小月。每年所餘的5小時48分46秒,只至四年約滿一天,這一天就加在第四年的2月裡,這一年叫閏年,所以閏年的2月有29天。

陰曆以月亮圓缺一次的時間為一個月,共29天半。為了算起來方便,大月定做30天,小月29天,一年12月中,大小月大體上交替排列。陰曆一年有365天左右,也沒有平年閏年的差別。  陰曆不考慮地球繞太陽的執行,因而使得四季的變化在陰曆上就沒有固定的時間,它不能反映季節,這是一個很大的缺點。為了克服這個缺點,後來人們定了一個新曆法,就是所謂陰陽臺歷。現在我國還在使用的夏曆(也叫農曆或陰釘)就是這種陰陽合曆。它跟陰曆一樣,以月亮圓缺一次的時間定做一個月,也就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可是它又用加閏月的辦法,使得平均每年的天數跟陽曆全年的天數相接近,來調整四季。陰曆約每過二三年多有一個閏月。

可能比較繁多,如果想真的瞭解。希望你耐心的閱讀。謝謝。

謝謝採納呢。

公曆和農曆怎樣區別?

陰曆全稱“太陰曆”或“純陰曆”。陰曆根據月亮圓缺變化的週期,即朔望月制定的,因古人稱月亮為“太陰”,所以稱為“太陰曆”,簡稱“陰曆”。陰曆產生的確切日期已難確定,但根據甲骨文中的一頁甲骨歷來判斷,陰曆大約在殷代已相當普及。

陰曆的主要特點是:歷月的長短依據天象即月相來確定,大月30日,小月29日,歷月的平均值大致與朔望月平均長度29。5306日相等。年的長短則只是歷月的整數倍,而與迴歸年無關。因此,陰曆的月份也與四季寒暑無關。陰曆的日期表示著一定的月相,即初一是朔,即新月;十五、十六或十七是滿月,即望;初七、初八是上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是下弦月等,這對古人憑藉月相判斷日期是很方便的。而月相的變化又是人們最容易看見的天象,因此,各國的歷法大都先有陰曆後有陽曆。但是,由於陰曆與迴歸年無關,因此,就與農業生產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不協調,後來便逐漸被淘汰。現今除了幾個伊斯蘭教國家,因宗教上的原因仍然使用一種稱為“回曆”的陰曆以外,其他國家已經廢棄不用。

此外,1912年我國採用“公曆”安排月日後,人們就把公曆稱為“陽曆”,而把同時並存於民間的傳統的“夏曆”通俗地稱之為“陰曆”。

陽曆,亦稱公曆、太陽曆、新曆、西曆,也稱格里高利曆。它是1582年,由羅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實行的歷法。從這一年後,陽曆代替了公元前42年由羅馬皇帝朱裡·愷撒所實行的“儒略曆”(舊曆)。陽曆是以地球環繞太陽一週的時間算作一年。它的長度為三百六十五天五小時四十八分四十六秒。由於它不是整數,為了把長短拉平,有的年份是三百六十六天,稱為“閏年”;有的年份是三百六十五天,稱為“平年”。這種曆法在每一萬年中約錯三天,比舊的“儒略曆”每四百年就錯三天。

由於這種曆法是根據地球與太陽距離的位置而定,所以它的“二十四節氣”是固定的:上半年的節氣多在每月的6日、21日,下半年多在每月的8日、23日,即使相差也不過一兩天。

西洋曆法是明朝萬曆八年(1580年),由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傳進中國的。利瑪竇的“泰西曆法”當屬“儒略曆”。太平天國實行的“天曆”,對中國的陰曆起了革命,它採用了陽曆,但對它也有所改訂。“天曆”中有中國原有的“干支”,也有陽曆的“禮拜”(星期),可謂陰陽合曆。“天曆”在中國曆法上說來,是一個具有革命精神的特殊曆法。辛亥革命後,從1912年元旦起,採用中華民國紀年和陽曆。1949年9月27日,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紀年採用公元”。從此,我國也採用了公元紀年的歷法

農曆和陽曆有什麼區別

陽曆,即太陽曆,是以四季迴圈的迴歸年(地球繞太陽一週)為基本週期,與月相變化無關。太陽曆歷年的平均長度等於迴歸年,歷月的日數和年的月數是人為規定。

陰曆,即太陰曆(月球我國古代稱太陰),以月球圓缺的週期朔望月為基本週期。歷月平均長度29.5天,規定單數月30天,雙數月29天,12個歷月為1年, 共354天。規定30年內增加11個閏日,安置在第2,5,7,10,13,16,18,21,24,26,29各年的12月底。目前太陰曆只在伊斯蘭教國家和地區使用。(注意跟我們有的陰曆不是一個概念)

公曆,公共曆法簡稱。現行世界通用曆法,真名格里高利曆(羅馬教皇制定頒佈),太陽曆的一種。天天在用就不具體說了。

農曆,中國傳統曆法,屬陰陽曆(我們經常簡稱為陰曆,這裡一定要與前面所說的太陰曆區別)。以月相變化週期朔望月作為歷月的基礎,同時又考慮迴歸年的週期,採用加閏月的方法使歷年的平均長度和迴歸年的長度接近。以朔日作為第個歷月的初一,兩朔日之間的時間為一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1年設 12個月,共 354或355天。為使歷年平均接近迴歸年,在19個歷年中加入7個閏月,有閏月的那年有13個月,共384或385天,叫作閏年。19個歷年和19個迴歸年的長度幾乎相等,7個閏月一般在第3,6,9,11,14,17,19年。具體安置在哪一個月,這和二十四節氣的中氣有關。二十四節氣實際是由12個節氣和12箇中氣組成(是不是出你意外),二者相間排列,每月都有它固定的中氣,如含有中氣雨水的月為正月。19個迴歸年中有19*12=228箇中氣和節氣,但有235個朔望月,顯然有7個月沒有中氣,7個月沒有節氣。陰陽曆規定沒有中氣的月份作為這一年的閏月

另外有一點,我們現在說的農曆一詞是在建國後才出現的。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歷的稱法,但統稱是干支紀年法。一般現在都用農曆一詞了,但在一些專業文獻中會有另外稱法。

天干地支簡稱干支,是夏曆中用來編排年號和日期用的。

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叫天干;

地支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稱十二地支。

干支還是陰陽之分:甲、丙、戊、庚、壬為陽幹,乙、丁、己、辛、癸為陰乾;

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醜、卯、巳、未、酉、亥為陰支。

以一個天干和一個地支相配,排列起來,天干在前,地支在後,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陽幹配陽支,陰乾配陰支(陽幹不配陰支,陰乾不配陽支),共有六十個組合,稱為“六十甲子”。我國人民過去就是以六十甲子迴圈起來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的。

干支紀年法

如甲子為第一年,乙丑為第二年,丙寅為第三年……六十年為一週。

一週完譁,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迴圈下去。

例如1929年是農曆己巳年,1930年是農曆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農曆己巳年。我們在日曆上看到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干支紀年這種方法排列下來的。陽曆年份除以60的餘數減3便得該年農曆干支序號數,再查上面的干支便是干支年紀。如果序號數小於、等於零則於支序號數加60。例如,求1991年干支;1991÷60=33餘11,年干支序號數=11-3=8。查干支表知該年為辛未年。又如求1983年干支:1983÷60=33餘3,干支序號=3-3=0,加上60,查干支表知該年為癸亥。

干支紀月法

干支紀月法未普遍實行,主要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

其方法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為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為甲寅......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農曆閏年和平年的區別?
太陽和上升的區別?
黃曆動土和破土的區別?
黃曆入宅和搬家的區別?
風水和迷信的區別?
天秤女愛和暗戀的區別?
食神和傷官的區別?
占卜和算命的區別?
算卦和算命的區別?
生辰和誕辰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