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的由來?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6日

姚氏的來歷

姚與姬、姜、任合稱是我國的四大古姓,相傳舜帝出生於姚墟(今山東濮縣南)而得姓。

春秋時,姚姓就已南遷江南,望族出南安(今福建南安)、吳興。

上海很早就有姚姓居民,青浦孔宅、嘉定雞鳴塘都出土過唐代姚姓墓碑;金山楓徑姚廷睿,在宋建隆年間舍宅建興國海壽寺;宋天聖三年(1025),姚、劉兩姓從句容遷崇明新沙墾殖;南宋初,殿直將軍姚世榮南渡松江橫雲山,山北栲栳村今多姚姓;姚壎先人自中州經浙江移居南匯周浦,諺稱“先有姚家廳,後有周浦鎮”;百曲港(今三林塘)姚氏於南宋起即以醫學、教授聞世;吳淞姚氏於宋末已為嘉定巨族;姚述堯於宋末元初,由平湖遷居華亭五保(今金山廊下);無名士姚世嘉避亂奉賢陶宅,姚仁榮從海鹽居華亭。明代以後遷居的就更多了,據有關《姚氏家譜》,明初安徽桐城姚氏遷居真如,明嘉靖十六年(1537)安徽休寧姚仰雲避倭遷上海周浦。

贊助廣告

1994年底,全市有姚姓10.85萬人,居第25位。

上海姚姓,見有文獻記錄的,如吳淞姚舜元,宋末任平江府(今蘇州)東南副將,守衛吳淞,抗元陣亡。明金山姚體信,嘉靖初為刑部主事,嚴拒萬金巨賄,處宦官魏大經死刑。清初,金山廊下姚巨集緒,蒐集鬆郡文士詩作傳略,編成《松風餘韻》;姚培謙著有《鬆桂讀書堂集》、《經史臆見》、《通鑑提要》、《明史攬要》,還廣採民風,輯集《茸城蹋歌》,為研究古代上海社會風情和民俗文化留下了寶貴的資料。姚油所纂清道光《金山縣誌稿》,是清光緒《金山縣誌》的藍本。金山張堰姚石子,繼柳亞子主掌南社,他是江南著名藏書家,建國後其子將藏書5萬冊捐贈給國家,其中頗多珍本,有明崇禎版《松江府志》、樸學家張嘯山《日記》、算學家顧觀光手稿以及名家批校的《漢書》、《後漢書》,當時的上海市長陳毅在瀏覽了這部分圖書後,特地為姚氏家屬親筆書寫“金山姚石子先生同甲遐慶致語”。奉賢四團巧匠姚鳳樓研製的犁,特別適宜濱海地區耕作,人稱“姚家犁”,以致方園百里農民競相爭購。嘉定江橋姚楠,以根治桑樹病害為著。主纂民國《上海縣誌》的姚文,曾主正風文學院的姚明暉叔侄,都是上海史志專家。姚明輝父姚文棟,曾任駐日公使黎庶昌的隨員,主掌使館所辦的東文學堂,是我國近代留日活動的最早組織者。清光緒八年(1882),他獲悉日本謀襲朝鮮的情報,即電告朝廷。使我搶佔先機,屯兵要津,致使日本未敢蠢動。姚文棟久駐日本,深知日本侵華野心,即多方次集資料,著有《日本地理兵要》一書,呈朝廷以供決策參考。甲午戰敗後,文棟哀嘆“一生之忠未盡,終天之恨不捐”,飲恨憂死。

贊助廣告

寓滬姚姓有,為我國司法獨立長期鬥爭的姚公鶴;有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姚水娟;有“八·一三”抗日中,率部血戰寶山英勇殉國的姚子青營長;有資深經濟學家姚耐、姚錫棠,姚錫棠繫上海社科院常務副院長、國家有貢獻的中青年學者;有與他人合作經營滬上著名綢布店老介福的徽商姚氏;有1924年創設於引翔港,以雙線牌棉花胎馳名的姚順興花老店(今福建中路群聯花店前身)店主姚氏

姚氏的由來(100字)急急急......

姚氏的來源有三:

1、出自媯姓。相傳五帝之一的舜有生於若水,居於地丘的後代,因生在姚墟,其後子孫便以地為氏,稱為姚氏。又相傳舜在當帝之前,四嶽曾向帝堯推薦過陶唐氏,舜繼承王位後曾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他,讓他們居住在媯河邊。他們的子孫有留在媯河邊居住的,便以媯為姓。武王滅商後,找到了帝舜的後裔媯滿,武王把他的大女兒嫁給媯滿,並且封他於陳。傳至年仲敬氏時因避王莽亂居於吳郡,改姓為媯。傳五世後,復改為姚姓。

2、出自子姓。據路史記載,春秋時有姚國,為商族的後代,他的子孫便以國為氏,稱位姚氏。

3、他族改為姚姓。據有關史料所載,西晉時有羌族首領姚戈重,本是漢時西羌燒當氏的後人,他們自稱是帝舜的後代,故而改姓姚。

姚姓分佈

姚氏的發源地大致有兩處,即江蘇蘇州和今甘肅隴西一帶。早期由於家族勢力不足。所以發展繁衍的較為緩慢,從晉代開始,姚氏因有來自甘肅隴西一帶的羌族首領姚戈仲後裔及所帶來的部眾作為姚氏的加入而壯大起來。也就是說,今天姚氏的中國人,大多數是來自這兩支。這兩支姚氏後來不斷繁衍播遷,唐代以前就已經成為今浙江吳興及甘肅隴州一帶的望族。後來吳興吳康有一支姚氏分遷於陝郡,至隋時發展成為當地一大望族。唐代以後姚氏的繁衍更加廣泛,已遍及我國的大江南北。其中以浙江、江蘇、河南、陝西、山西、河北、山東、廣東、四川、安徽、湖北等地的姚氏遷播最盛。四川、雲南的姚姓大多時由甘肅或陝西河南境內遷播而去的。其中雲南的姚安、大姚等縣的姚姓最多,所以在唐武德四年因此而設姚州。姚叮入閩是從唐朝開始的。據史書記載,陳元光入閩開漳州時,就有姚氏相佐。其後,又有姚氏從福建遷入廣東等地。

郡望堂號

吳興郡:三國吳寶鼎元年置郡,治所在烏程。相當於今天的浙江臨安、餘杭、德清一線西北,兼有江蘇宜興等地。

南安郡:東漢中平五年分漢陽置郡,治所在今天的甘肅隴西渭水東岸,相當於今天的甘肅隴西縣東部以及定西、武山等縣。隋初廢。

堂號:

聖仁堂:舜帝是至仁聖明的帝王。

姚姓又以郡望“吳興”和“南安”作為他們的堂號。

姚姓家族專用楹聯

姚姓家族常用以下2位族中名人嵌作楹聯,以事彰揚。並表明為正宗姚姓之後。

學閎兩漢(姚燧)。

書撰樑陳(姚思廉)。

歷史名人

姚範:桐城人,清代著名文學家,乾隆進士,任三禮館纂修,其學深究遺經,綜括精粹。

姚鼐:姚範的侄子,與方苞、劉大槐創立了清代散文重要流派--桐城派,曾參加過清代《四庫全書》的編纂,其治學以經為主,兼及子、史、詩文,但他的主要成就在散文上。

姚文田:清學者。字秋農,浙江歸安人,嘉慶進士,官禮部尚書。治學宗宋儒,亦取漢學之長。

姚廣孝:明代蘇州長州人,初為燕王心腹,朱隸奪取帝位後拜太子少師。曾參與修纂《太祖實錄》、《永樂大典》等巨集大工作。

姚長子:明朝浙江會稽人,嘉靖三十四年倭寇進入縣境,逼迫他作嚮導。他把敵人引到四面皆水的化人壇,並於事先密祕吩咐鄉親撤橋,斷其後路。倭寇中計,遂為明軍所圍殲。而姚長子因此殉難。事後,被鄉人尊為英雄。

姚綬:畫家,嘉善人,曾官至監察御史,江西永寧面府。

姚平仲:宋代西北名將。

姚思廉:唐初史學家,江蘇吳興人,後遷入關中,為今天的陝西西安市人。編纂有《梁書》50卷、《陳書》30卷。他的孫子姚壽博涉經史,育才辯,武后時他任地官尚書,姚壽弟姚班自幼聰明好學,官至戶部尚書,亦善經史,撰有《漢書紹卷》40卷。

姚崇:唐初著名政治家,他本人及其家族在政治方面很有成就。姚崇官至宰相,曾任武則天、玄宗朝宰相。為政清廉,......餘下全文>>

姚氏家族來源於那裡!因何入散落在各地

姓: 姚

百家姓排名: 64

由來: 姚姓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姓,約形成於公元前22世紀,如今在以人中多少排次序的中國姓氏中,居於第64位。姚姓來源有二:最早的一支始於帝舜,是以地名為姓,出自今河南範縣南、山東鄄(juan)城北:另一支是由田姓改過來的,形成於東漢時期,出自今江蘇蘇州、浙江德清。春秋時,鄭國有大夫姚句耳、姚般。這是見於史籍較早的姚姓人物。晉代以前,姚姓己有遷到今天的山西、廣西四川省境者。十六國時,南安赤亭(今天的甘肅隴西西)人姚範弋,世為羌族首領,自稱其祖先是帝腕的後代, 先後投靠前趙、後趙,又降東晉,為車騎大將軍、大單于。384年,姚萇率羌人獨立,稱萬年秦王,進據北地(統治今天陝西耀縣東南),386年稱帝,建都長安,國號大秦,史稱後秦。417年為東晉劉裕消滅。這是歷史上唯一的姚氏政權。唐初有史學家姚思謙本吳興(今浙江)人,撰成《梁書》50卷、《陳書》30卷。陝州硤石(今天的河南三門峽南)人姚崇,歷任武則天、睿(rui)宗、玄宗三朝宰相,是一位政績卓著的賢相;還有潼川(今天的四川三臺)人姚言,當元軍陷常州時,他籌劃組織民兵反攻,宋軍收復州城後被任為知州,堅守半年,城破後不屈犧牲。明代有太子少師、《永樂大典》纂(zhuan)修官姚廣孝,畫家姚綬。清代有學者姚際恆、姚文範、姚瑩,散文家姚鼐(nai),嘉慶年間湖北襄陽農民起義軍首領姚之富。於此可見,姚姓是個名人輩出的姓氏。

安徽蕪湖姚氏起源於哪個民族

姚姓與姬姓、媙姓等二十個古姓均起源於公元前兩千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會,至今近5000年,是中國四大古姓之一。姚姓出自五帝之一的虞舜,舜(有虞氏,名:重華)生於姚墟,他的後裔子孫便以地為氏,稱為姚氏。姚姓在全國的分佈如今主要集中於浙江、安徽、廣東、江蘇四省,在宋版《百家姓》中排第101位,在2007年中國百家姓氏排行第51位。 姚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先秦時期,姚姓主要的活動地區在河南、山東地區 。秦漢兩晉時,姚姓正支遷吳興郡,其餘遷到北方各地、東南各省,西北羌族姚姓的興起和進入中原,大大擴增了姚姓人群的數量,同時甘肅洮水地區的姚姓南下四川和西南地區。唐朝的兩次南下移民東南,姚姓開始進入福建和廣東。明初姚姓進入臺灣。宋朝時期,姚姓大約有32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41%,排在大姓的第五十六位。姚姓第一大省是河北,約佔全國姚姓總人口的25%。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河北、浙江、陝西、江蘇,這四省姚姓大約佔全國姚姓總人口的60%,其次分佈於四川、山西、廣西、安徽、河南、江西六省。當時的河北、江浙、陝西是姚姓的三大聚集中心。明朝時期,姚姓大約有56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62%,為明朝第33大姓。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浙江、江蘇,這二省姚姓大約佔姚姓總人口的48%,其次分佈於廣東、江西、安徽、山西四省。浙江為姚姓第一大省,大約佔姚姓總人口的33%。宋元明期間600餘年,姚姓人口主要向東南遷移。姚姓人口的重心由北向東南漂移,浙蘇贛皖是姚姓的密集地區。

百家姓中的姚的來歷

百家姓中的姚的來歷:姚姓是中國最早的姓不是氏,據《說文解字》所載,虞舜居姚墟,因以為姓。姚墟在今河南省濮縣南。古時只有女字旁的姓可稱謂姓,餘者則為氏。姚姓是女子旁,也就是正宗的姓,而不是氏。姚姓中的姚字,以女字與兆字組成。古代氏族的圖騰為氏族的族徽。姚姓圖騰中兆者為桃,炎帝氏夸父支以猴(舉父)為圖騰,以桃木為鄧木,以桃棓為權杖,在桃林塞(靈寶)步天逐日,以陽平為桃都,以大桃木為日晷[gui]天杆。天杆日影執行作S形,即兆的兒,四季各有天地交午,記作X符,與兒合交作兆。桃都即姚虛,相傳帝舜生於姚虛,得姚姓,實是夸父氏女系祖先的姓。虛是實之反,由於年代久遠沒落為墟,姚墟時為母系姚姓久居之廢墟,也為今姚姓起源之地。《說文》載:“姚,虞舜居姚虛,因以為姓。從女,兆聲。或以為姚,嬈也”。《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載:“姚,姓。虞舜生於姚虛,因以為姓”。《通志.氏族略》載,“姚氏,虞之姓也。虞舜生於姚虛,故因生以為姚,後世亦有以為氏者”。

廣東汕頭潮陽姚氏起源和發展的歷史?

我不知道怎麼回答你,但我聽我舅舅說在潮陽棉城,他們屬於大輩的了,還有更大輩的現在在井都,其它我都不知道了,呵呵,我媽和女朋友都是姓姚的,但是我這兩年一直在研究自己的姓。

“姚”是什麼時候成為一個姓的,它的起源以及古義是什麼?

姚姓因其桃圖騰而得姓。“兆”者為“桃”,相傳夸父以桃木為權杖,以陽平為桃郡,以大桃木為日晷(rì guǐ)天竿,在桃林塞(今河南西部靈寶)追趕太陽,這就是“夸父逐日”的故事 相傳,虞舜居姚墟,因以為姓

參考資料:baike.baidu.com/view/39721.htm

百家姓姚姓的來源是什麼以及歷史上的名人有哪些

一、出自姚姓。 源於舜帝姚重華,世代相傳至今,史稱姚氏正宗。

二、源於“癸”(舜之妻名),女+癸=姚。

三、春秋早期有姚國,虞舜後代,子孫以國為氏,稱為姚氏。

四、源於羌族,出自後漢西羌燒當羌部首領姚弋仲。

五、源於其他少數民族改姓,如蒙古族、滿族、德昂族、苗族、水族、羌族、拉祜族、彝族、土家族、壯族、白族、俄羅斯族等。

歷史名人:

姚平,河東人,西漢著名學者、經學家,官至諫議上大夫,冀州刺史。

姚曇度,南齊人,畫有逸才,巧變鋒出,魑魅鬼神,皆為妙絕。

姚察(533—606),字伯審,吳興武康(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人,南朝歷史學家。

姚最,吳興(今浙江省)人,南北朝時期著名的繪畫批評家。

姚思廉(557—637),字簡之,一說名簡,字思廉,京兆萬年人,唐朝初期史學家。

姚合(約779~約855),唐代著名詩人。陝州(今河南陝縣)人。

姚鉉,字寶臣,廬州合肥(今安徽省合肥市)人,北宋進士,三次任殿中丞職。

姚雲文,宋末元初知名文學家,字聖瑞,號江村,江西高安人。

姚燧,元文學家。字端甫,號牧庵,河南(今河南洛陽)人。

姚綬(1422—1495),字公綬,號谷庵,明代官員、書畫家。

姚鼐(1731~1815),字姬傳,一字夢谷,安徽省桐城市人。清代著名散文家,與方苞、劉大櫆並稱為“桐城三祖”。

姚瑩(1785年~1853年1月24日),字石甫,號明叔,安徽桐城人。晚清史學家、文學家。

相關問題答案
姚氏的由來?
姚姓氏的由來?
百家姓王氏的由來?
蔣姓氏的由來?
徐這個姓氏的由來?
鞏姓氏的由來?
羅氏姓氏的由來?
姜姓氏的由來?
蘭姓氏的由來?
賀姓氏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