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四的風俗?
民間正月初四有什麼習俗?
news.xinhuanet.com/...38.htm
農曆正月初四,又稱為“羊日”。 自秦漢以來,傳統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為雞日,初二日為狗日,初三日為豬日,初四日為羊日,初五日為牛日,初六日為馬日,初七日為人日。傳說這是因為女媧創造萬物生靈的時候,先造的六畜,後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資料來源:《春節》新華社發)
大年初四,在老皇曆中佔羊,故常說的“三羊(陽)開泰”乃是吉祥的象徵,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間的日子。
民俗有曰
◆“迎灶神 送火神”全家一起吃折羅。
◆北方有些農村風俗,綁火神,用玉米梗或麥梗幫在棍子上,點燃後從自己家送到河裡去,代表一年家裡無火災。
◆灶王爺要點查戶口,所以家家戶戶都要守在家裡,準備豐富的果品,焚香點燭並施放鞭炮,以示恭迎。
◆從初一到初四,商店閉門歇業,婦女不用針線。
大年初四是迎神的日子,年前臘月二十四日是送神的日子,下界諸神都在送神時昇天向玉帝拜年並報告人間行為的善惡,於正月初四再度下凡。據說神明上天述職,稟報人間善惡,到了大年初四會再返回人間,繼續接受祭拜與監察人間的善惡,因此該日必須非常謹慎地迎接神明下凡,故稱為“接神日”。春節民俗之祭灶
俗諺雲:“送神早,接神遲”,所以送神要在大清早,接神卻在下午四點鐘左右。過去家家戶戶備牲禮果菜,並焚香、燒金紙、放鞭炮以示恭迎。據說臘月二十四日到大年初四這段期間,天界改派其它天神到下界巡邏,監視一切事物然後上奏天神。在北方還有個傳說:初四灶王爺要查戶口,因此也不宜離家。這些說法雖是無稽之談,但符合人們連續過節中需要有一天在家調整一下的要求,因此許多地方亦有初四忌門的習俗。但是侄子可以去看姑姑,“姑舅親,輩輩親,打斷骨頭連著筋,不分彼此一家人”。姑奶奶在家有地位,是北方民俗特色。
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羅,所謂折羅,就是把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打掃年貨。室內撣塵,屋內掃地,垃圾堆到院中準備“扔窮”。
舊時一般商店要在初四晚上宴請大小夥計,分發紅包。過去北京有句老話:“天不怕琺地不怕,就怕初四晚上掌櫃的說官話。”宴會有酒有菜,酒後慣例是吃包子。掌櫃這時舉杯祝賀,向大家道“辛苦”,這就叫“官話”。官話講完後包子端上來,掌櫃的親自夾包子,包子放誰碗中,誰就被暗示已被解僱,被辭退之人飯後自動收拾行李告辭,所以這頓便宴俗名叫“吃滾蛋包子”。
另外,一般商家都在初四晚上接請五路財神,初五開市,以圖吉利。按說接五路是在初五,為什麼又說在初四晚上?原來,初五日才是俗傳財神生日,由於大家求利心切,都想自己比人家早一點迎到財神,於是,這時間就一點點提前了,甚至提前到初四的早晨,名曰“搶路頭”,又稱“接財神”。那時人們深信只要能夠得到財神顯靈,便可發財致富。
初四日下午三點,接五路儀式的準備工作就開始了,直到晚上九、十點鐘結束。先是擺案桌,一般用兩張八仙桌拼起來即可。頭桌是果品如廣橘、甘蔗,寓意財路廣闊,生活甜蜜;二桌是糕點,寓意高升、常青;三桌為正席,供全豬、全雞、全魚,並元寶湯等。半桌是飯、面、菜,一碗路頭飯中插一根大蔥,蔥管內插一株千年紅,寓意興沖沖、年年紅。第三桌上的酒菜須等接上五路財神後方可奉上。大家滿懷發財......餘下全文>>
農曆正月初四有什麼習俗?
第一次回答可獲2分,答案被採納可獲得懸賞分和額外20分獎勵。迎神接神
年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有“送神早,接神遲”之說,所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遲。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齊備,還要焚香點燭燒金衣。老闆若想將某人“炒魷魚”,此日就不請他來拜神。從初一到初四,商店閉門歇業,婦女不用針線。
正月初四子夜,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並鳴鑼擊鼓焚香禮拜,虔誠恭恭敬財神。初五日俗傳是財神誕辰,為爭利市,故先於初四接之,名曰“搶路頭”,又稱“接財神”。凡接財神須供羊頭與鯉魚,供羊頭有“吉祥”之意,供鯉魚是圖“魚”與“餘”諧音,詩個吉利。人們深信只要能夠得到財神顯靈,便可發財致富。因此,每到過年,人們都在正月初五零時零分,開啟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菸花,向財神表示歡迎。接過財神,大家還要吃路頭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滿懷發財的希望,但願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來家裡,在新的一年裡大發大富。
正月初四有什麼習俗? 為什麼這天不能出門呢?
關於初四民間習俗說法不一,各地方有各地方習俗,各民族的習俗也不一樣。 初四佔羊,“三羊(陽)開泰”本應吉祥,可是偏偏有人編了一個“紅羊劫”的渾話來騙人,讓大家不要出門。還有個傳說,初四灶王爺要查戶口,因此也不宜離家。這些說法雖是無稽之談,但符合人們連續過節中需要有一天在家調整一下的要求,因此老北京有初四忌門的習俗,但是侄子可以去看姑姑,“姑舅親,輩輩親,打斷骨頭連著筋,不分彼此一家人。”姑奶奶在家有地位,是北京民俗特色。 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羅,所謂折羅,就是把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打掃年貨。室內撣塵,屋內掃地,垃圾堆到院中準備“扔窮”。牛羊肉鋪在這一天要到馬神廟燒香,因為羊王、牛王、馬王均在馬神廟內供奉,以南郊馬神廟的羊王像最有名。一般商店要在初四晚上宴請大小夥計,分發紅包。過去北京有句老話:“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初四晚上掌櫃的說官話。”宴會有酒有菜,酒後慣例是吃包子。掌櫃這時舉杯祝賀,向大家道“辛苦”,這就叫“官話”。官話講完後包子端上來,掌櫃的親自夾包子,包子放誰碗中,誰就被暗示已被解僱,被辭退之人飯後自動收拾行李告辭,所以這頓便宴俗名叫“吃滾蛋包子”。 還有民間習俗: 正月初四子夜,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並鳴鑼擊鼓焚香禮拜,虔誠恭恭敬財神。初五日俗傳是財神誕辰,為爭利市,故先於初四接之,名曰“搶路頭”,又稱“接財神”。凡接財神須供羊頭與鯉魚,供羊頭有“吉祥”之意,供鯉魚是圖“魚”與“餘”諧音,詩個吉利。人們深信只要能夠得到財神顯靈,便可發財致富。因此,每到過年,人們都在正月初五零時零分,開啟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菸花,向財神表示歡迎。接過財神,大家還要吃路頭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滿懷發財的希望,但願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來家裡,在新的一年裡大發大富。、正月初六“送窮”,是我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其意就是祭送窮鬼(窮神)。 接五路,本指接五路行神,後來演變成接五路財神。舊時商家春節休假後,一般都在初四晚上接請五路財神,初五開市,以圖吉利。按說接五路是在初五,為什麼又說在初四晚上?原來,初五日是正日,由於大家求利心切,都想自己比人家早一點迎到財神,於是,這時間就一點點提前了,甚至提前到初四的早晨。這樣當然不符合規矩,後來就由長者出面,規定初四日晚上一起行動迎神。接五路須主人帶上香燭分別到東、西、南、北、中五個方向的財神堂去請接,每接來一路財神,就在門前燃放一串百子炮。全部接完後,主人和夥計依次向財神禮拜,拜後將原供桌上的馬幛火化,表示恭送財神。儀式才算是結束了。
農曆正月初四有什麼習俗嗎?這個問題每天都上頭條啊!!
破五 農曆正月初五,俗稱破五。這一天,許多地方時興一種叫做“趕五窮”的風俗。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鞭炮從每間房屋裡往外頭放,邊放邊往門外走。說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轟將出去,讓它們離我們遠遠的,越遠越好。尤其放“二踢腳”(兩響)稱“崩窮”,把“晦氣”、“窮氣”從家中崩走。人們從初一至初四已經四天沒幹活了,日出之前放炮崩窮後,要努力幹一天活,稱“恨窮”。“破五”意味著只要在新的一年裡,不辭勞苦勤勤懇懇便可過上好日子。“破五”早晨進勞苦大眾祈求吉利、幸福的日子。這天忌串親訪友,也不準串門,說是走親會把晦氣帶到別人家。打掃衛生是一種徹底的大掃除。從每間房屋裡把垃圾掃出門外。臘月三十到正月初五以前,一般是不允許搞衛生的,也掃掃地,但只能在屋裡掃,垃圾只能先放在屋裡的拐角處。特別大年初一,那是一掃帚也不能動的,說是動了就將好運氣弄掉了。可到破五這一天,卻非徹底地搞一回大掃除不可了。等到垃圾掃出大門,掃到一個角落,便也將鞭炮從屋裡放到了屋外,於是拿來一個極大的爆竹,放在那垃圾堆上,點燃了,轟隆一聲,儀式完畢。人們說:這下子,一切窮氣窮鬼都給趕跑了!於是吃飯。 破五的由來 農曆正月初五,俗稱破五。這一天,許多地方時興一種叫做“趕五窮”的風俗。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鞭炮從每間房屋裡往外頭放,邊放邊往門外走。說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轟將出去,讓它們離我們遠遠的,越遠越好。打掃衛生是一種徹底的大掃除。從每間房屋裡把垃圾掃出門外。臘月三十到正月初五以前,一般是不允許搞衛生的,也掃掃地,但只能在屋裡掃,垃圾只能先放在屋裡的拐角處。特別大年初一,那是一掃帚也不能動的,說是動了就將好運氣弄掉了。可到破五這一天,卻非徹底地搞一回大掃除不可了。等到垃圾掃出大門,掃到一個角落,便也將鞭炮從屋裡放到了屋外,於是拿來一個極大的爆竹,放在那垃圾堆上,點燃了,轟隆一聲,儀式完畢。人們說:這下子,一切窮氣窮鬼都給趕跑了!於是吃飯。 這風俗,在關中,東府西府,都差不多。但在放完大炮以後,所吃食物,不盡相同。西府的隴縣是全縣都吃攪團,說是要把一切不如意的東西都用這糨糊般的食物粘住粘掉。據說在渭河河谷一些地方,過年也吃攪團,但不是破五,而是臘月三十,如三原縣和武功縣。這和隴縣也一樣。隴縣是過年期間吃三頓攪團,臘月三十,正月初五,還有正月初七。彬縣在正月初五這一天也吃攪團,說是"吃窮飯,除窮根",又說"糊窮坑、填窮坑"。用攪團這樣的食物來糊來填倒也適當。彬縣人說,反正不能吃酒肉。地處渭北高原的淳化縣,這一天也吃攪團,也說是用來填窮坑,並且這一天不能出門串親戚,說是不能讓親戚沾著了窮氣。 最有意思的是鳳翔縣,這是秦人的發祥地,也叫破五,也早起,也搞大掃除,也放大炮,但是吃的食物和吃的講究大不相同,他們是吃餃子。不叫餃子,叫煮角。先一天夜間包好,第二天早上煮了吃。也包肉餡。妙在包餃子時,須點一支香,在那盛餃子餡的盆上邊繞去又繞來,然後才包那餃子。這是為什麼?鳳翔人說:這是將"五窮"之類趕攏了來,包將起來,煮熟了,吃掉。秦人豪邁,辦事徹底,這樣做,竟不只是趕走"五窮",而是要趕盡殺絕,有點"食其肉寢其皮"的味道。 按:"五窮"也叫"五鬼"。指"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等五種窮鬼。曾見於韓愈的《送窮文》。這位詩文大家說,"凡此五鬼,為吾五患",所以要送而走之。文人無論內心如何......餘下全文>>
正月初三,四的習俗,來歷
春節的第三天就是正月初三,人們也稱小年朝或者叫赤狗日。
燒門神紙:舊時初三日夜,把年節時的松柏枝及節期所掛門神門箋等一併焚化,以示年已過完,又要開始營生。俗諺有“燒了門神紙,個人尋生理”。
在民間流傳這樣的說法,正月初三這一天為穀子的生日,新年的這一天人們不吃米飯來紀念。
正月初三是女媧造羊的日子,故稱“羊日”。在這一天裡,人們不能殺羊,如果天氣好,則意味著這一年裡,羊會養得很好,養羊的人家會有好收成
在中國南方,大年初三的早上要貼“赤口”(禁口),認為這一天裡易生口角,不宜拜年。所謂“赤口”,一般是用約長七八寸、寬一寸的紅紙條,上面寫上一些出入平安吉利的話(內容有一定格式,例如:“公元一九九四年歲次甲戌正月初三日當對神前香火前門釘斷四方男女赤口賊盜火星一切禍災歸天大吉大利”),貼在前門和後門的門頂上,另外有一張是放在垃圾上面挑出外面倒掉。這些垃圾是初一初二兩天積下來的,一定要到初三才一起清理倒掉,否則,等於把家中的金銀財寶向外流一樣。總之,貼“赤口”,是使人們心理上覺得一年到頭都能出入平安,不與人發生口角或各種不幸的災難,家中多多招財進寶,萬事如意。
在香港,人們普遍大年初三不拜年,因正月初三是“赤口”,又稱“赤狗日”。據說,赤狗是口怒之神,遇之則容易引起口角,所以香港老一輩的新界原居民,這天足不出戶留在家中,免得遇上凶煞。
春節的第四天就是正月初四,按照傳統習俗,這是諸神降臨人間的日子,要供上三牲、水果、酒茶,拜諸神。若是經商之人的話,應該閉門歇業,民間認為若這樣做的話,會導致虧待諸神,引起諸神不滿。
年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有“送神早,接神遲”之說,所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遲。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齊備,還要焚香點燭燒金衣。老闆若想將某人“炒魷魚”,此日就不請他來拜神。從初一到初四,商店閉門歇業,婦女不用針線。
在莆田,除夕大年三十,叫做歲,而初四叫做大歲。這是有著歷史原因。相傳明朝年間,倭寇不時騷擾我國東南部沿海地區,一次,莆田人在高高興興過年三十時候,倭寇殺過來,燒殺搶掠,倖存的人們跑進了山裡。後來倭寇被打退了,人們也從山裡回家了,但是年沒過成,而且很多家庭也失去了親人。所以在莆田,初二是嚴忌去別人家裡拜年串門,因為在古代莆田,這個日子,人家在治喪。等過了初三,大夥都覺得,因為年三十沒過好年,應該再過一次,因此就定初四再過一次年,而且辦的更隆重。於是,這個習俗就被莆田人代代傳了下來,直到現在。
正月有哪些傳統習俗?
農曆一月四日 民俗老禮兒:大年初四 整理內務忙 初四佔羊,“三羊(陽)開泰”本應吉祥,可是偏偏有人編了一個“紅羊劫”的渾話來騙人,讓大家不要出門。還有個傳說,初四灶王爺要查戶口,因此也不宜離家。這些說法雖是無稽之談,但符合人們連續過節中需要有一天在家調整一下的要求,因此老北京有初四忌門的習俗,但是侄子可以去看姑姑,“姑舅親,輩輩親,打斷骨頭連著筋,不分彼此一家人。”姑奶奶在家有地位,是北京民俗特色。 ??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羅,所謂折羅,就是把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打掃年貨。室內撣塵,屋內掃地,垃圾堆到院中準備“扔窮”。牛羊肉鋪在這一天要到馬神廟燒香,因為羊王、牛王、馬王均在馬神廟內供奉,以南郊馬神廟的羊王像最有名。一般商店要在初四晚上宴請大小夥計,分發紅包。過去北京有句老話:“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初四晚上掌櫃的說官話。”宴會有酒有菜,酒後慣例是吃包子。掌櫃這時舉杯祝賀,向大家道“辛苦”,這就叫“官話”。官話講完後包子端上來,掌櫃的親自夾包子,包子放誰碗中,誰就被暗示已被解僱,被辭退之人飯後自動收拾行李告辭,所以這頓便宴俗名叫“吃滾蛋包子”。 大 年 初 四 :接 神 家 中 的 神 靈 , 自 臘 月 二 十 四 日 上 天 述 職 , 到 年 初 四 便 返 回 各 家 各 戶 。 過 午 以 後 , 接 神 儀 式 開 始 : 上 供 牲 醴 , 並 燒 紙 錢 、 神 馬 , 燃 放 爆 竹 , 讓 諸 神 歸 位 。 民國時,各商店於年初四午夜至初五凌晨敞開店門,燈燭輝煌,盛設供壇,接“財神”,並蜂擁去財神廟“換元寶”。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民俗一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子”五日,北方叫“煮餑餑”。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沒有不吃的。從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戶都如是,就連待客也如此。婦女們也不再忌門,開始互相走訪拜年、道賀。新嫁女子在這一天歸寧。一說破五這一天不宜做事,否則本年內遇事破敗。破五習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窮,迎財神,開市貿易。 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財神。民間傳說,財神即五路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 清代顧祿《清嘉錄》雲:“正月初五日,為路頭神誕辰。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爭先為利市,必早起迎之,謂之接路頭。”又說:“今之路頭,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謂五路,當是東西南北中耳。” 上海舊曆年有搶路頭的習俗。正月初四子夜,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並鳴鑼擊鼓焚香禮拜,虔誠恭恭敬財神。初五日俗傳是財神誕辰,為爭利市,故先於初四接之,名曰“搶路頭”,又稱“接財神”。 五祀即祭戶神、灶神、土神、門神、行神,所謂“路頭”,即五祀中之得神。凡接財神須供羊頭與鯉魚,供羊頭有“吉祥”之意,供鯉魚是圖“魚”與“餘”諧音,詩個吉利。人們深信只要能夠得到財神顯靈,便可發財致富。 因此,每到過年,人們都在正月初五零時零分,開啟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菸花,向財神表示歡迎。接過財神,大家還要吃路頭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滿懷發財的希望,但願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來家裡,在新的一年裡大發大富 舊俗春節期間大小店鋪從大年初一起關門,而在正月初五開市。俗以正月初五為財神聖日,認為選擇這一天開市必將招財進寶。 破五 1. “破五”的第一種說法: 有些地方又把初五日叫做“圓年”,意思是說年過完了,到這一天要做一個總結,劃句號了。其實,這是“破五”的變種,是由於不知“破五”的由來,慢慢的演變出來的 據《封神榜》所說,姜子牙封神,把背叛他的妻子......餘下全文>>
年初五有什麼風俗上的講究?
為您介紹春節風俗-大年初五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一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子”,北方叫“煮餑餑”。婦女們也不再忌門,開始互相走訪拜年道賀。新嫁娘在這日歸寧。一說破五這一天不宜做事,否則本年內遇事破敗。 祭財神 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財神。民間傳說,財神即五路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 清代顧祿《清嘉錄》雲:“正月初五日,為路頭神誕辰。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爭先為利市,必早起迎之,謂之接路頭。”又說:“今之路頭,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謂五路,當是東西南北中耳。” 上海舊曆年有搶路頭的習俗。正月初四子夜,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並鳴鑼擊鼓焚香禮拜,虔誠恭恭敬財神。初五日俗傳是財神誕辰,為爭利市,故先於初四接之,名曰“搶路頭”,又稱“接財神”。 五祀即祭戶神、灶神、土神、門神、行神,所謂“路頭”,即五祀中之得神。凡接財神須供羊頭與鯉魚,供羊頭有“吉祥”之意,供鯉魚是圖“魚”與“餘”諧音,詩個吉利。人們深信只要能夠得到財神顯靈,便可發財致富。 因此,每到過年,人們都在正月初五零時零分,開啟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菸花,向財神表示歡迎。接過財神,大家還要吃路頭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滿懷發財的希望,但願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來家裡,在新的一年裡大發大富。 路頭神 路頭神是吳地所信奉的一位財神。俗以是日為他的生日,祭晒迎接,頗為壯觀。 路頭又稱“五路神”。據說元末有一何五路,為抵禦外寇而死,人們因此祀他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與作為財神的路頭五路神無涉。或又以五路神實為五聖神,或曰五通神,在康熙年間湯斌毀禁上方山五通寺以後,民間不敢祀五通神,故改其名為路頭而祀之。一般以此路頭為古五祀中的行神,所謂五路乃東西南北中也;財貨無不憑路而行,故人們以行神為財神,謹加祭祀,冀求它引財入門,或出行獲利。古人外出行旅,祭祀路神以求平安,此為“祖道”之俗;吳俗接路頭,祭祀的也是路神,而這路神變成財神。路神變為財神,是因商業的發展,財貨流通的加劇。財貨往來於陸水之間,人們直觀地認為,路在冥冥之中主宰了財貨。 俗以為接路頭,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別靈驗,因此叫“搶路頭”。有的地方,真的在元日初四便“匆匆搶路頭”了,且相沿成俗。既然路神已不再是行旅的保護者,人們便不再在赴旅時祭祀它了。 至於人們在元月初五祭拜路頭神,並以此日為其生日,乃五路神中之“五”與初五之“五”牽連之故。北方於此日祭“五窮”也是一樣。在正月而非其他月,乃取新年新氣象,圖一年吉利,財源茂盛,東西南北中,財富五路並進。 送窮 正月初五“送窮”,是我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這一天各家用紙造婦人,稱為“掃晴娘”,“五窮婦”,“五窮娘”,身背紙袋,將屋內穢土掃到袋內,送門外燃炮炸之。這一習俗又稱為“送窮土”,“送窮媳婦出門”。陝西韓城一帶,破五這一天忌出門,而且要將鮮肉放在鍋中炙烤,還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發聲,認為這樣可以崩除窮氣,求得財運。此外舊時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別飽,俗稱“填窮坑”。民間廣泛流行的送窮習俗,反映了我國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 開市 舊俗春節期間大小店鋪從大年初一起關門,而在正月初五開市。俗以正月初五為財神聖日,認為選擇這一天開市必將招財進寶。
求採納
正月初四、初五屬什麼?
猴
其他國家有什麼習俗嗎?他們又是怎麼過正月初四的?
關於大年初四的習俗,最值得說的來自朝鮮族。正月初四朝鮮族有中午吃冷麵的習俗,說是這一天吃上長長的冷麵,就會長命百歲,故冷麵又被稱作“長壽麵”。關於正月初四吃長壽麵,還有一段動人的傳說,說是冷麵是天上的七仙女為感謝救命之恩而傳給朝鮮人的,冷麵是天上的美食。冷麵的製作比較複雜,要按適當比例將蕎麥粉、麵粉、澱粉等摻和均勻,壓成細細的麵條,用精牛肉或雞肉熬湯。做湯時,一定要待湯冷卻後撇除浮油才能用。麵條煮熟後,盛放於大碗內,上面要放香油、胡椒麵、辣椒麵、味素等調駭,澆上肉湯,再放上牛肉片、雞蛋絲或切成瓣的熟雞蛋、蘋果片或梨片,吃起來格外開胃,爽口。
正月初一到初六的習俗是什麼
正月初一到初六的習俗
正月初一
春節俗稱“過年”,原名“元旦”,隋代杜臺卿在《五燭寶典》中說:“正月為端月,其一日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為“頭”,後引申為“開始”,因為這一天是一年的頭一天,春季的頭一天,正月的頭一天,所以稱為“三元”;因為這一天還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稱“三朝”;又因為它是第一個朔日,所以又稱“元朔”。
正月初一還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別稱,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開始。正月初一講究的是開門炮仗: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
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拜年,大年初一第一天,到親朋好友家拜年或是打電話問候是必不可少的,說聲“過年好”,祝福每個人全年都是大吉大利。
俗傳正月初一為掃帚生日,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黴運。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裡邊。這一天也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財。今天許多地方還儲存著一習俗,大年夜掃除乾淨,年初一不出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大桶,以盛廢水,當日不外潑。
正月初二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孃家拜年。這一天,回孃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孃家的小孩,並且在孃家吃飯住下,俗稱“住孃家”;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實際上是把買來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號,這天均大舉祭祀活動,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色活鯉魚等,祈望今年要發大財。
正月初三
民間風俗這日稱為“窮鬼日”,初三一早家家戶戶都會“掃窮鬼”,將初一至初二囤積了兩天的垃圾掃出,意味著掃走汙穢晦氣和窮根的民間習俗。所以這一天不外出串門拜年,就是怕被人當“窮鬼”一樣掃走。這一天又稱“赤口日”忌串門,人們都不會外出拜年串門,外出遇到就會容易引起與人有口角之爭執,故家中有長輩的對這日會很在意,自己足不出戶同時不讓晚輩外出拜年串門,留在家中免遇上口舌之爭的凶煞。
正月初四
民間傳說農曆正月初五是“財神生日”,所以需提前一天準備好三牲、水果、糖果、茶等,拜祭意在“迎接財神”,同時各家都會置辦酒席祝賀“財神生日”的到來,這風俗是民間正月最重要的拜神活動了。接神拜祭一般在下午太陽開始下山至晚上舉行的民間俗語;“送神早接神遲”。同時這日可拜謝“灶君”,聽說民間風俗對“灶君”是獎罰分明的神之一,如舊年家中不如意可用“一碗清水三支香”拜祭“灶君”,如舊年家中順景發有小財可用“三牲水果茶酒”拜謝“灶君”,希望今年勝舊年。
正月初五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民俗一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五日,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沒有不吃的。從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戶都如是,就連待客也如此。婦女們也不再忌門,開始互相走訪拜年、道賀。新嫁女子在這一天歸寧。還有一說是破五這一天不宜做事,否則本年內遇事破敗。破五習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窮,迎財神,開市貿易。
正月初六
正月初六是馬日,古稱挹肥:下田備春耕,窮氣送出門。人們在這一天才真正開始耕作或做生意。而自進入正月以來,一直到初五皆不能打掃,廁所中的糞便累積,於是這一天做一大掃除,並祭拜廁所神明,將平日汙穢的廁所清掃乾淨。所以稱為“挹肥”...餘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