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族的風俗?
朝鮮族的風俗習慣
朝鮮族的風俗習慣(1)服飾 朝鮮族喜穿素白衣服,一般為短衣長褲。男子上衣斜襟無扣,用布條打結外加坎肩,下衣褲襠肥大,褲腳繫帶。婦女短衣斜襟無鈕釦,以綵帶為結,長裙分纏裙、筒裙(只限婚前)。老年婦女多穿白色長裙,中年婦女多穿纏裙,長及腳跟。年輕婦女的裙幅多為色彩鮮豔的綢緞。近代男子多穿平面白膠鞋,勞動時穿草鞋。女子穿船形膠鞋。現在除節日或民族集會外,朝鮮族基本不穿民族服裝,和漢族已無甚差別。
(2)飲食
朝鮮族以為米飯為主,多為大米飯、二米飯,湯每餐必備,尤喜喝大醬湯。
辣白菜,一般製法將白菜用鹽水浸泡幾天,洗後,再抹入辣椒、蔥、蒜、姜等調料。有條件時還可加蘋果、梨片等,然後窖藏,半月後便可食用。還可用蘿蔔、芥菜、英菜等同法醃製。
冷麵,三分澱粉、七分面壓制而成。煮熟撈出冷卻,再用牛肉或雞肉熬湯,並放入甘草、胡椒、花椒、生薑、味精、糖醋等製成冷麵湯,吃時再放入牛肉片、黃瓜絲、芝麻、辣椒麵等適口調料。
狗肉是朝鮮族喜吃的肉食之一,除婚喪及節日不吃狗肉外,其他季節都可吃狗肉。但多半是在伏天或患者康復時為補養而殺狗。殺時將狗吊起,四蹄放血,退毛。用其肉、皮及五臟做湯,肉加調料涼食,其味鮮美可口。
朝鮮族飲具器皿別具風格,一般一灶兩鍋,其鍋邦深底闊,特別鐵蓋,便於燜飯,但炒菜不便。一般是一鍋飯、一鍋湯。桌中間一盆飯,一人一匙,並備有涼水。器皿講究衛生,女人用壇罐頂水(現已不見)。
(3)居住
多居馬尾式住宅,建於近水源方便之處。房屋以木搭架,用拉哈辮抹泥為牆,屋頂四面坡,用稻草覆蓋。每房有四扇或五扇門(同時也是窗),室內通屋為炕,進屋脫鞋,盤腿而坐。農村在房屋東端室內養一頭大黃牛,院內放牛車及搗米用的杵臼。近年朝鮮族已發生變化,磚瓦結構的住宅日益增多,民族風格的室內設計日漸減少,一切向現代化發展。
(4)喪葬
先將屍體頭向西抬到七星板上,放在屋裡擺上供品,這時趕製壽衣。家人與近親穿好喪服,男子戴麻制喪帽,女戴麻制喪圈。靈柩放三天、五天、七天、九天不等。弔喪者向遺體三叩首,同時帶去禮物。出殯前給死者擦身換衣,並把屍體用麻布捆三處入棺。下葬時家屬抬著死者的靈柩,放在挖好的墓穴裡掩埋,直系親屬對死者要連祭三年。 近年移風易俗,也出現了深葬,火化等。
(5)禮儀
朝鮮族禮節很嚴。晚輩對長輩說話必須用敬語;平輩之間初次見面也要用敬語;與長者同路時,年輕者必須走在長者後面;路遇認識的長者,要問安讓路;就餐時給老人擺單人桌,父子不同席,兒媳恭順地侍候,待老人吃完,全家才能就餐;晚輩不能在長輩面前喝酒,席間若無法迴避時,年輕人應舉杯背席而飲;年輕人不能在老人面前吸菸,不能借火,更不能和老人對火。
(6)婚姻
朝鮮族青年男女在共同的勞動或學習中,產生愛情慾訂婚時,必須先向各自的老人表明心意,以後,由男方父母帶兒子去女方家求婚。如女方父母拒見,則預示婚事不諧。如雙方老人見面,男女青年則可旁聽,說明婚事有成功希望。如雙方父母議妥,則男青年需先向婦方父母叩頭,然後,女青年再向男方父母叩頭。男女青年還必須明確表示願意贍養雙方老人,到此,親事即告訂妥。
訂親後,選吉日。由男方攜佳餚至女家,由女方邀親友共同飲酒。至夜幕降臨,方撤下酒席,奏樂。不分男女老少,一同跳舞。唯女方父母告退歸家,以表不忍女兒即將離家外嫁。
朝鮮族人無女方向男方索取財物的陋習,只由男方買些服裝和姑娘所愛之物相贈,以表訂親之意。舉行婚禮時,男女雙方各備豐盛酒席。男方先備牛車,車上鋪新被,......餘下全文>>
朝鮮族的風俗,文化和歷史
服飾風俗
朝鮮族喜穿素白衣服,一般為短衣長褲。男子上衣斜襟無扣朝鮮族服飾,用布條打結外加坎肩,下衣褲襠肥大,褲腳繫帶。婦女短衣斜襟無鈕釦,以綵帶為結,長裙分纏裙、筒裙(只限婚前)。老年婦女多穿白色長裙,中年婦女多穿纏裙,長及腳跟。年輕婦女的裙幅多為色彩鮮豔的綢緞。近代男子多穿平面白膠鞋,勞動時穿草鞋。女子穿船形膠鞋。現在除節日或民族集會外,朝鮮族基本不穿民族服裝,和漢族已無甚差別。
飲食風俗
朝鮮族以為米飯為主,多為大米飯、二米飯,湯每餐必備,尤喜喝大醬湯。朝鮮族泡菜
辣白菜,一般製法將白菜用鹽水浸泡幾天,洗後,再抹入辣椒、蔥、蒜、姜等調料。有條件時還可加蘋果、梨片等,然後窖藏,半月後便可食用。還可用蘿蔔、芥菜、英菜等同法醃製。
冷麵,三分澱粉、七分面壓制而成。煮熟撈出冷卻,再用牛肉或雞肉熬湯,並放入甘草、胡椒、花椒、生薑、味精、糖醋等製成冷麵湯,吃時再放入牛肉片、黃瓜絲、芝麻、辣椒麵等適口調料。
狗肉是朝鮮族喜吃的肉食之一,除婚喪及節日不吃狗肉外,其他季節都可吃狗肉。但多半是在伏天或患者康復時為補養而殺狗。殺時將狗吊起,四蹄放血,退毛。用其肉、皮及五臟做湯,肉加調料涼食,其味鮮美可口。
朝鮮族飲具器皿別具風格,一般一灶兩鍋,其鍋邦深底闊,特別鐵蓋,便於燜飯,但炒菜不便。一般是一鍋飯、一鍋湯。桌中間一盆飯,一人一匙,並備有涼水。器皿講究衛生,女人用壇罐頂水(現已不見)。
居住風俗
多居馬尾式住宅,建於近水源方便之處。房屋以木搭架,用拉哈辮抹泥為牆,屋頂四面坡,用稻草覆蓋。每房有四扇或五扇門(同時也是窗),室內通屋為炕,進屋脫鞋,盤腿而坐。農村在房屋東端室內養一頭大黃牛,院內放牛車及搗米用的杵臼。近年朝鮮族已發生變化,磚瓦結構的住宅日益增多,民族風格的室內設計日漸減少,一切向現代化發展。
喪葬風俗
先將屍體頭向西抬到七星板上,放在屋裡擺上供品,這時趕製壽衣。家人與近親穿好喪服,男子戴麻制喪帽,女戴麻制喪圈。靈柩放三天、五天、七天、九天不等。弔喪者向遺體三叩首,同時帶去禮物。出殯前給死者擦身換衣,並把屍體用麻布捆三處入棺。下葬時家屬抬著死者的靈柩,放在挖好的墓穴裡掩埋,直系親屬對死者要連祭三年。 近年移風易俗,也出現了深葬,火化等。
禮儀風俗
朝鮮族禮節很嚴。晚輩對長輩說話必須用敬語;平輩之間初次見面也要用敬語;與長者同路時,年輕者必須走在長者後面;路遇認識的長者,要問安讓路;就餐時給老人擺單人桌,父子不同席,兒媳恭順地侍候,待老人吃完,全家才能就餐;晚輩不能在長輩面前喝酒,席間若無法迴避時,年輕人應舉杯背席而飲;年輕人不能在老人面前吸菸,不能借火,更不能和老人對火。
婚姻風俗
朝鮮族青年男女在共同的勞動或學習中,產生愛情慾訂婚時,必須先向各自的老人表明心意,以後,由男方父母帶兒子去女方家求婚。如女方父母拒見,則預示婚事不諧。如雙方老人見面,男女青年則可旁聽,說明婚事有成功希望。如雙方父母議妥,則男青年需先向婦方父母叩頭,然後,女青年再向男方父母叩頭。男女青年還必須明確表示願意贍養雙方老人,到此,親事即告訂妥。
訂親後,選吉日。由男方攜佳餚至女家,由女方邀親友共同飲酒。至夜幕降臨,方撤下酒席,奏樂。不分男女老少,一同跳舞。唯女方父母告退歸家,以表不忍女兒即將離家外嫁。
朝鮮族人無女方向男方索取財物的陋習,只由男方買些服裝和姑娘所愛之物相贈,以表訂親之意。舉行婚禮時,男女雙方各備豐盛酒席。男方先備牛車,車上鋪新被,新郎偕同二三名儐相,身穿禮服胸佩紅花,去女家接新娘。至女家,新郎先被推進一無人的房間--室內擺放一桌豐盛酒席,女方給新郎連斟三杯酒。其後,新......餘下全文>>
朝鮮族風土人情
朝鮮族的婚姻為一夫一妻制。按照傳統習慣,近親、同宗、同姓不婚。“男主外,女主內”是一種普遍習俗。父子關係是一切人倫關係的基礎。講求父慈子孝,長子贍養父母。社會上老人受到尊重,人們非常鄙棄不孝不敬的人和行為。多數地區居民實行土葬,散居在城鎮的則實行火葬。
姑娘和小夥的接觸傳話,需要一個“媒人”。首先,男方家要讓媒人到女方家“看善”,與漢族的“相親”相似,如滿意,小夥正式向姑娘求婚,女方若也同意,男方家就往女方送“四柱”。四柱就是在一張紙上寫著姓名和星辰宿象(出生的年月日時)女方再拿姑娘的四柱與之對“穹合”,所謂“穹合”就是指男女的屬相是否相順而不相剋。如二人生肖相合,女方就經媒人通知男方家,說兩個人的“穹合”相對,男方可“擇日”確定舉行婚禮的日期並送彩禮到女方家,一般要有“青緞”、“紅緞”等。
結婚儀式在新娘家舉行。新郎一行人手捧用紅包巾包著的木雕大雁來到新娘家後,新娘家用木盆把木雁接過去,然後把新郎讓進客房--“舍廊房”,新郎在此戴上紗帽,繫上冠帶,新娘頭上戴“簇頭裡”,手戴“漢衫”走進樵禮廳舉行結婚儀式,結束後,新郎便開始“賞大桌”,即品嚐佳餚,由新娘家的客人和自家的親戚們陪同。行過樵禮儀式後,雙方便正式結為夫妻。
服飾
朝鮮族比較喜愛素白服裝,民族傳統服飾叫“則高利”和“契瑪”。婦女服裝為短衣長裙,男子服裝為短上衣,外加坎肩,褲腿寬大。外出時多穿斜襟以布帶打結的長袍,現在改穿制服或西服。
短衣長裙,是朝鮮族婦女服飾的一大特點。短衣有長長的白布帶在右肩下方打蝴蝶結。長裙多有長皺褶。裙有纏裙、筒裙、長裙、短裙、圍裙之分。短衣,朝鮮語叫“則高利”,是一種斜領、無扣、以帶打結、只遮蓋到胸部的衣服;長裙,朝鮮語叫“契瑪”,腰間有細褶,寬鬆飄逸。這種衣服大多用絲綢縫製,色彩十分鮮豔。
年輕女子一般愛穿筒裙、短裙,老年婦女常穿纏裙、長裙。冬天,中老年婦女在上衣外加穿棉(皮)坎肩。
朝鮮族一般喜歡素白色,以示清潔、乾淨、樸素、大方,故朝鮮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稱,自稱“白衣同胞”。
男裝衣短,褲長肥大,加穿坎肩,也有外著道袍或朝鮮長袍者。道袍是過去士大夫、儒生的常服,後成為男子出門時的禮服。長袍當大衣穿,有單、夾、棉之分。
食俗
朝鮮族的傳統風味食品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打糕、冷麵、泡菜。打糕是用蒸熟的糯米打成團、切塊、撒上豆麵並加稀蜜、白糖 製成。冷麵是在蕎麥麵中加澱粉、水,和勻成麵條,煮熟後用涼水冷卻,加香油、辣椒、泡菜、醬牛肉和牛肉湯等製成,吃起來清涼爽口,味道鮮美。泡菜是將大白菜浸泡幾天,漂淨,用辣椒等作料拌好,放進大缸密封製成。醃製時間越長,味道越可口。
朝鮮族喜歡食米飯,擅做米飯,用水、用火都十分講究,做米飯用的鐵鍋,底深、收口、蓋嚴,受熱均勻,能燜住氣兒,做出的米飯顆粒鬆軟,飯味純正。一鍋一次可以做出質地不同的雙層米飯,或多層米飯。各種用大米麵做成的片糕、散狀糕、發糕、打糕、冷麵等也是朝鮮族的日常主食。
朝鮮族日常菜餚常見的是“八珍菜”和“醬木兒”(大醬菜湯)等。“八珍菜”是用綠豆芽、黃豆芽、水豆腐、幹豆腐、粉條、桔梗、蕨菜、蘑菇八種原料,經燉、拌、炒、煎製成的菜餚。大醬菜湯的主要原料是小白菜、秋白菜、大興菜、海菜(帶)等以醬代鹽,加水焯熟即可食用。
鹹菜是日常不可缺少的菜餚。朝鮮族泡菜做工精細,享有盛譽,是入冬後至第二年春天的常備菜餚。泡菜味道的好壞,也是主婦烹調手藝高低的標誌。朝鮮族菜餚食用後大都有一定的滋補和醫療作用。如春天食用的“參芪補身湯”、......餘下全文>>
朝鮮族人有哪些習俗、禮儀和禁忌?
(1)待客禮節。朝鮮族人熱情好客,其見面禮節是相互鞠躬。家中有客人來時,家庭成員都要起立讓座,躬身相迎。主人在用餐過程中,要始終奉陪客飢。在客人未吃好之前,主人不能先於客人放筷。遇有稀客、貴客,主人必以酒相待。
(2)尊老習俗。對老人說話要用尊稱。用餐時,老人要單獨設席,等待老人舉匙後,全家人才能用餐。長輩在座,年輕人不能抽菸、喝酒。老人因事外出或遠行時,全家人都要鞠躬相送。長輩歸來,晚輩要出門迎接。路途中遇見老人,不管認識與否,都要摘帽點頭問安並讓路。
(3)民族禁忌。在朝鮮族人家裡做客,吃完飯後要在碗裡剩些食物,否則主人會認為準備不足。
朝鮮族人有哪些習俗、禮儀和禁忌?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9-17 10:29 餐飲禮儀
韓國人在一般的情況下喜歡吃辣和酸。主食主要是米飯、冷麵。菜餚有泡菜、烤牛肉、燒狗肉、人蔘雞等等。總體來說,韓國人的菜品種不是太多,而且其中的絕大多數都比較清淡。一般來是說,韓國的男子的酒量都不錯,對燒酒、清酒、啤酒往往來者不拒,婦女則多不飲酒。平日,韓國人大都和茶和咖啡。但是,韓國人通常不喝稀粥,不喜歡喝清湯。韓國人一般不喜歡吃過油、過膩、過甜的東西。不啻鴨子、羊肉和肥豬肉。至於熊掌、虎肉。吃飯時,一般用筷子。為環抱,韓國人的會為你提供鐵餐具。與長輩吃飯時不許先動筷子,不可以用筷子對別人指指點點,用餐完畢後將筷子整齊放在餐桌的桌面上。吃飯時,不宜高談闊論。吃東西時,嘴裡響聲太大,也是非常丟人的。在韓國人的家裡宴請時,賓主一般都是圍坐在一張矮腿方桌周圍。盤腿席地而坐。在這種情況下,切勿用手摸腳,伸直雙腿,或是雙腿叉開,都弗不允許的。
習俗禁忌
韓國人珍愛白色。國花是木槿花,松樹為國樹,喜雀為國鳥,老虎為國獸。忌諱數字是"4"和"13",在發音與"死"相同的緣故,韓國人對相似的"私""師""事"等最好不要使用。
韓國人的民族自尊心很強,反對崇洋媚外,倡導使用國貨。在贈送禮品時,最好選擇是鮮花、酒類和工藝品。最好不是日本貨。
韓國有男尊女卑的講究,進入房間時,女人不可以走在男人的前面,女人須幫助男人脫下外套,坐下時,女人要主動坐在男子的後面。不可以在男子面前高聲談論。
朝鮮族有什麼忌口,有什麼民俗習慣。越詳細越好。
朝鮮族不喜歡吃鴨子、羊肉、肥豬肉。朝鮮族的老人地位很高,平時老人的飲食是單獨製作和用餐的,如果父子同席,兒子不能當著父親的面吸菸或飲酒。朝鮮族忌諱敲門,進訪者應呼叫主人。 在朝鮮族民間日常生活中曾有過很多禁忌,其中包括禁言、禁食、禁看、禁觸、禁顧等內容;把這些內容亦可分類為生育禁忌(含懷孕期禁忌和分娩前後禁忌)、婚姻禁忌、喪禮與祭禮禁忌、建房和搬遷禁忌、種田禁忌、信仰禁忌等等。例如在生育禁忌中,孕婦禁用有豁口的瓢、碗飲水,孕婦忌吃雞肉,怕產後無奶汁。在婚姻禁忌中,同一個祖宗傳下來的同姓男女之間不能婚配,此為“同姓同本不婚”;同一個祖宗傳下來的異姓男女之間不能通婚,此謂“異姓同本不婚”;不能與姑表親、姨表親通婚,此為“近親禁婚”;家有喪事,在一年內不能成婚,此謂“有喪禁婚”等。 在喪禮與祭禮禁忌中,泥鰍、鱔魚等沒有鱗的魚,因其形狀像龍,不能用作祭祀食品;在舉行神祭(三年以內的祭祀稱為魂祭,三年後的祭祀稱為神祭)時,湯菜裡不能撒辣椒麵;祭桌上不能擺狗肉;馬口魚不能上祭桌,因為馬口魚的下脣形同“山”字,山是神靈居住之地。在建房和搬遷禁忌中,房屋正面要開闊,忌諱與山峰恰好相對;搬家時,要選擇吉日和普通日,避開凶日(農曆每月的7、17、27日為吉日,9、19、10、20日為普通日,其他為凶日)。在種田禁忌中,大田播種日期分為伸日和縮日(農曆每月的1至5、11至15、21至25日為伸日,其他為縮日),選在伸日播種,莊稼長得好。另外,在紅白喜事日,不殺狗等等。朝鮮族的各種禁忌習俗,大部分已經廢棄,但有一些仍延續至今。
朝鮮民族(朝鮮文:조선민족,英文:Korean),又稱韓民族(韓字:한민족)、朝族、高麗族等,是東亞主要民族之一。
朝鮮民族主要分佈在朝鮮半島,是朝鮮和韓國的主體民族,兩國共有七千多萬人口。除了朝鮮和韓國,朝鮮民族人口過百萬的國家有中國和美國,根據2010年中國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中國朝鮮族約有183萬人,根據2012年美國人口調查局的調查,韓裔美國人約有170萬。
“朝鮮族”(朝鮮文/韓字:조선족)的稱呼特指中國少數民族朝鮮族[1] ,是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中國人。韓國人、朝鮮人、海外韓裔、海外朝裔不自稱”朝鮮族“。
民俗禮儀
朝鮮民族自古以來非常重視人生禮儀。自出生到喪亡都有許多禮儀,其中主要禮儀有出生禮、冠禮和笄禮、婚禮、壽禮、喪禮與祭禮等。
一、出生禮:朝鮮民族把出生禮視為人生的開端禮,非常講究。出生禮中有“忌繩”、“百日”、“抓週”等。
二、婚禮:是朝鮮族人生禮儀中最重要的一項大事。過去,圍繞著婚禮制定了許多繁文縟節,儘管隨著時代的演變,其規模大小、繁簡程度以及具體方式都有變化和發展,但婚禮的基本內容與程式沒有顯著的變化。婚禮仍按“婚議”、“納彩”、“納幣”、“迎親”等順序進行。
三、壽禮:朝鮮族還特別講究為老年人操辦“壽禮”。壽禮有六十“花甲”、七十“古稀”,還有紀念結婚六十週年的“回婚禮”。花甲是朝鮮族為六十歲老人舉辦的生日宴席。按傳統曆法天干地支推演算法,六十年看作為一個迴圈單元。因此,朝鮮族把六十週歲看成是人生道路上的分水嶺,尤為講究。到花甲宴那天,兒女們為老人換上一身特製的禮服,並在大廳裡大擺壽席,廣邀親朋歡聚一堂,感謝父母養育之恩。獻壽是基本的儀式。花甲老人入坐壽席正中,獻壽便開始。其順序要按兒女長幼之序,親戚遠近之別,乃至賓客,依次敬......餘下全文>>
朝鮮族的風俗習慣體現了什麼道德
朝鮮族十分注重禮節,講究禮貌.朝鮮族的禮貌道德,以尊老敬客、孝敬父母、尊敬老師、互助禮讓為主要內容,約束著一個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表現在說話有言禮、走路有路禮、吃飯有餐禮、待客一是三餐,先給老人和長輩盛飯上菜,並給老人和賓客設單人桌,媳婦或兒女雙手恭敬地把飯菜端到老人面前,等老人、長輩舉匙後全家才能就餐。吃飯時,匙要放在湯碗裡,若把匙放在桌上表示已吃完.晚輩不在長輩面前喝酒、吸菸,無法迴避時,年輕人背席而飲(記住這一條),以示尊敬.
反正你只要表現出溫婉的一面就可以了.
朝鮮族有哪些民族風俗
朝鮮族的婚姻為一夫一妻制。按照傳統習慣,近親、同宗、同姓不婚。“男主外,女主內”是一種普遍習俗。 朝鮮族婚禮
朝鮮族婚俗從說媒到結婚要經過六次禮節,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幣”、“請期”和“迎請”。姑娘和小夥的接觸傳話,需要一個“媒人”。首先,男方家要讓媒人到女方家“看善”,與漢族的“相親”相似,如滿意,小夥正式向姑娘求婚,女方若也同意,男方家就往女方送“四柱”。四柱就是在一張紙上寫著姓名和星辰宿象(出生的年月日時)女方再拿姑娘的四柱與之對“穹合”,所謂“穹合”就是指男女的屬相是否相順而不相剋。如二人生肖相合,女方就經媒人通知男方家,說兩個人的“穹合”相對,男方可“擇日”確定舉行婚禮的日期並送彩禮到女方家,一般要有“青緞”、“紅緞”等。“納采”禮是新郎家向新娘家提親時送的禮物。“問名”禮是占卜新娘將來的運氣好壞而打聽其母姓名的禮儀。“納吉”禮是新郎家向新娘家通知吉日。 “納幣”禮是新郎家給新娘有送的青緞、紅緞等財禮,“請期”禮是新郎家把選定的婚期以書面形式送到新娘家徵求意見,新娘家則根據姑娘的具體情況回覆。“迎親”禮,即新娘家則根據姑娘的具體情況回覆。“迎親”禮,即新郎迎接新娘,也最為隆重。
朝鮮族婚禮的儀式很複雜,在延邊,婚禮一般分兩段進行:先在新娘家舉行,後在新郎家舉行。在新娘家舉行謂之“新郎婚禮”,在新郎家舉行謂之“新娘婚禮”。新郎婚禮一般要按奠雁禮、交拜禮、房合禮、席宴禮等順序進行。新郎在新娘家住三日後,便獨自回家,隨後新娘等待選定的吉日再被迎接到新郎家,新郎家也照樣搭起醮禮廳,為新娘擺喜筵,第二天新娘同丈夫家的人相認,施禮,被請去招待,至此,婚禮才告結束。朝鮮族結婚後一般都不離婚,他們在婚禮中舉行獻木雁的儀式,象徵夫妻白頭到老的願望。
喪葬
朝鮮族多實行土葬,散居在城鎮的也實行火葬。在朝鮮族社會,父子關係是一切人倫關係的基礎。講求父慈子孝,長子贍養父母。社會上老人受到尊重,人們非常鄙棄不孝不敬的人和行為。朝鮮族老人死後,親人三天內不準洗臉、理髮,也不準吃乾飯,而且必須穿孝。親友來弔唁,首先在遺體前三叩首,再同死者親屬相互二叩首。舉行埋葬一定要在單日。入殮時要給死者穿新衣,原來的衣服則燒掉。三天後埋葬。埋葬前要請風水先生選墓地,墓地多選在山坡的陽面,頭朝山頂腳朝下。埋葬後,墳前置供品,叩首。以後要連續祀三天,飯前上供:第一天上供祭祀叫“初雲”,第二天叫“拜雲”,第三天帶供品到墳地叫“三雲”。以後每逢死者的生日、死日、清明、端午、中秋節等都要祭祀。
服飾
朝鮮族一般喜歡素白色,以示清潔、乾淨、樸素、大方,故朝鮮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稱,自稱“白衣同胞”。朝鮮族民族傳統服飾叫“則高利”和“契瑪”。婦女服裝為短衣長裙,男子服裝為短上衣,外加坎肩,褲腿寬大。外出時多穿斜襟以布帶打結的長袍,現在改穿制服或西服。 朝鮮族服飾
短衣長裙,是朝鮮族婦女服飾的一大特點。短衣有長長的白布帶在右肩下方打蝴蝶結。長裙多有長皺褶。裙有纏裙、筒裙、長裙、短裙、圍裙之分。短衣,朝鮮語叫“則高利”,是一種斜領、無扣、以帶打結、只遮蓋到胸部的衣服;長裙,朝鮮語叫“契瑪”,腰間有細褶,寬鬆飄逸。這種衣服大多用絲綢縫製,色彩十分鮮豔。年輕女子一般愛穿筒裙、短裙,老年婦女常穿纏裙、長裙。冬天,中老年婦女在上衣外加穿棉(皮)坎肩。
男裝衣短,褲長肥大,加穿坎肩,也有外著道袍或朝鮮長袍者。道袍是過去士大夫、儒生的常服,後成為男子出門時的禮服。長袍當大衣穿,有單、夾、棉之分。
食俗
朝鮮族的傳統風味食品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打糕......餘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