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傳統節日介紹?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6日

55個少數民族的節日有哪些

.壯族節日--三月三歌會、春節、陀螺節、隴端節、吃立節、婭拜節

.仡佬族節日--祭山、吃新、過年

.彝族節日--彝族年、跳公節、插花節及二月八年節。 --盤王(即盤瓠王)節、達努節、耍歌堂節(耍望節)、晒衣節、乾巴節、月半節、祝著節 .錫伯族節日--抹黑節和西遷節

.烏孜別克族節日--開齋節、古爾邦節、諾魯孜節

.我國少數民族的“婦女節”_Our_country_national_minority_"Women's_Day"_少數民族節日

.維吾爾族節日--肉孜節(即開齋節)、庫爾班節(即古爾邦節)、諾魯孜節

贊助廣告

.佤族節日--春節、插種節、新米節 .土族節日--正月十四佑寧寺官經會、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

.土家族節日--趕年、小年、土牛毛大王節

.塔塔爾族

.塔吉克族節日--迄脫乞迪爾節、巴羅提節(亦稱燈節)

.水族節日--端節

.畲族節日--三月三和畲族畲族春節

.撒拉族節日--古爾邦節和開齋節聖紀節  .羌族節日--日羌節、祭山大典(又稱祭山會、山神會) 供巖洞、轉山會、嘗新節 .納西族節日--騾馬會、農具會、龍王會和朝山會

.仫佬族節日--春節、二月春社日,牛生日、祭真武

.苗族--苗年、四月八、龍舟節、吃新節、趕秋節、花山節、晾橋節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

贊助廣告

.毛南族節日--端午節、南瓜節、重陽節

.滿族節日

.珞巴族節日--昂德林節

.僳僳族節日--澡塘會

.黎族節日--春節和三月三

.拉祜族節日--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火把節和八月月圓節

.柯爾克孜人節日

.京族節日--唱哈節(包括祀神、祭祖、文娛和鄉飲四項重要活動)

.基諾族節日--紀念基諾族創世紀祖阿嫫堯白的紀念日

.回族三大節日--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

.哈薩克族節日--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和納吾魯孜節

.哈尼族節日--扎勒特(十月年)、好收、好收色、黃飯節、矻扎扎、耶苦扎

.鄂溫克族--“米闊魯”節、“祭敖包”、烏日貢節

.鄂倫春族節日

.俄羅斯族節日

.獨龍族節日--卡雀哇”或“德里哇”

.侗族節日--侗年、花炮節、吃新米、吃新節

.東鄉族節日

.德昂族--關門節、開門節、潑水節。

.傣族的重大節日

.達斡爾族節日

.朝鮮族的傳統

.藏族節日--藏曆新年、沐浴節、雪頓節、達瑪節、賞花節、上九節、郎扎熱甲節、俄喜節、羅讓扎花、沐浴節、驅鬼節、響浪節、酥油花燈節、望果節、轉山會

.布依族節日--查白歌節、布依族的大年辰、布依族三月三、布依族四月八、六月六

.布朗族節日

.保安族--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

.阿昌族節日--耍白

有哪些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和節日有哪些

維吾爾族:男子多穿長袍,稱袷袢;男女老少都愛戴四楞小花帽,稱朵帕;

節日:肉孜節、古爾邦節、那吾魯孜節

壯族:崇拜祖先,信仰多神,有嚼檳暢和用檳榔招待客人的傳統習慣;

節日:中元節、牛魂節、三月歌、吃立

土家族:崇拜土王,哭嫁

節日:趕年,四月八、六月六、大端午、七月十五等

黎族:婦女耳環多且重,熟稱儋耳,男子以紅或黑布纏頭,稱吊襜

節日:三月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

苗族:自由對歌,戀愛

節日:蘆笙節、苗節、春節、四月八、吃新年、龍船節、清明節等

藏族:信仰藏傳佛教,以糌粑為主食,獻哈達

節日:藏曆年、雪頓節、望果節、沐浴節、薩葛達瓦節等

彝族:男子頭頂留一小塊頭髮,稱天菩薩

節日:火把

白族:信仰佛教,以白色為貴

節日:年節、三月街、繞三靈、火把節、魚譚會等

納西族:披羊披肩

節日:三朵節、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火把節等

傣族:孔雀舞

節日: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的介紹

蒙古族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曆新年,蒙古語為“查幹薩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意。此外還有那達慕、馬奶節等。

朝鮮族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老人節等。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週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週年紀念日)。每逢回甲節、回婚節時,子女、親友、鄰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壽。

傣族

傣族的重大節日有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均與佛教有關。

東鄉族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都來源於伊斯蘭教。

布朗族

厚南節是布朗族盛大的年節,每逢農曆三月清明節後7日,即陽曆4月13日—15日舉行。 節日裡,主要活動是相互潑水,其儀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樸的傳統方式——迎接太陽的習俗舉行,所以,人們稱之為迎接太陽的節日。

怒族

主要節日有:春節,怒語稱“吉佳姆”,又稱盍司節;仙女節,又稱鮮花節,是居住在貢山一帶的怒族的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穀神,怒語稱“汝為”,原碧江縣匹河一帶怒族的傳統節日,時間為每年的農曆十二月二九日,舉行祭祀活動,祈禱穀神保佑。

塔塔爾族

塔塔爾語叫“古爾邦艾提”,是阿拉伯語的音譯藉詞,阿拉伯語“卡爾邦”,意為“獻身”。古爾邦節,是在伊斯蘭教教歷12月10日,即“肉孜節”之後70天。古爾邦節、開齋節、聖紀節三大節日。

回族

回族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這三個節日都是宗教節日。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德·菲士爾”的意譯,所以也叫“爾德”節,在新疆還有"肉孜"節的叫法。古爾邦節,開齋節後第70天,即伊斯蘭教歷的12月10日,是古爾邦節。古爾邦節也稱“宰牲節”,是穆斯林赴麥加(麥加:伊斯蘭教的聖地)朝覲的最後一天。這一天要沐浴淨身 ,室內焚香,齋戒半日。上午人們要去清真寺參加會禮,向麥加叩拜,請阿訇宰牲,將所宰牛、羊肉的一部分分贈親友、濟貧施捨;聖紀節,是紀念先知穆罕默德誕生的日子,這天是伊斯蘭教歷3月12日,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紀念活動一般在清真寺舉行,在活動中要誦經演說,講述聖績。有的地方還在這天舉行盛大的爾麥裡會(善事宴會),宴請賓客。

滿族

滿族受漢文化的影響,節日與漢族相近,重視過農曆新年。正月十五過燈節,正月二十五祈求來年過“添倉節”,農曆二月二是“鎖龍”的日子,還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蟲王節”,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添倉節,每年正月25日,滿族農村家家講究煮黏高粱米飯,放在倉庫,用秫秸杆編織一隻小馬插在飯盆上,意思是馬往家馱糧食,豐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飯,連著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兩把鋤頭插在飯上。這個節至今在東北農村保留著;蟲王節,六月天,易鬧蟲災,居住在遼寧省岫巖、鳳城一帶的滿族過去在六月初六這天,一戶出1人到蟲王廟朝拜,殺豬祭祀,求蟲王爺免災,保證地裡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蟲王節祭祀掃活動,但家家要在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蟲蛀。

黎族

黎族的節日與黎族的歷法有著密切的關係。解放前黎族的節日,在鄰近漢族地區和黎漢雜居地區,大多都用農曆,節日與漢族相同,例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就黎族來說,過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節日是春節和三月三。

納西族

納西族人民的節日有許多與漢族相同,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但春節的活動內容卻與漢族不同,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同西南許多民族一樣,納西族也有火把節。而本民族的傳統節日......餘下全文>>

少數民族的節日(介紹)

少數民族兄弟傳統節日大全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曆新年,蒙古語為“查幹薩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意。此外還有那達慕、馬奶節等。

朝鮮族的傳統節日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老人節等。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週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週年紀念日)。每逢回甲節、回婚節時,子女、親友、鄰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壽。

傣族的傳統節日

傣族的重大節日有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均與佛教有關。

東鄉族的傳統節日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都來源於伊斯蘭教。

布朗族的傳統節日

厚南節是布朗族盛大的年節,每逢農曆三月清明節後7日,即陽曆4月13日—15日舉行。

節日裡,主要活動是相互潑水,其儀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樸的傳統方式——迎接太陽的習俗舉行,所以,人們稱之為迎接太陽的節日。

怒族的傳統節日

主要節日有:春節,怒語稱“吉佳姆”,又稱盍司節;仙女節,又稱鮮花節,是居住在貢山一帶的怒族的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穀神,怒語稱“汝為”,原碧江縣匹河一帶怒族的傳統節日,時間為每年的農曆十二月二九日,舉行祭祀活動,祈禱穀神保佑。

塔塔爾族的傳統節日

塔塔爾語叫“古爾邦艾提”,是阿拉伯語的音譯藉詞,阿拉伯語“卡爾邦”,意為“獻身”。古爾邦節,是在伊斯蘭教教歷12月10日,即“肉孜節”之後70天。古爾邦節、開齋節、聖紀節三大節日。

回族的傳統節日

回族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這三個節日都是宗教節日。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德·菲士爾”的意譯,所以也叫“爾德”節,在新疆還有"肉孜"節的叫法。古爾邦節,開齋節後第70天,即伊斯蘭教歷的12月10日,是古爾邦節。古爾邦節也稱“宰牲節”,是穆斯林赴麥加(麥加:伊斯蘭教的聖地)朝覲的最後一天。這一天要沐浴淨身

,室內焚香,齋戒半日。上午人們要去清真寺參加會禮,向麥加叩拜,請阿訇宰牲,將所宰牛、羊肉的一部分分贈親友、濟貧施捨;聖紀節,是紀念先知穆罕默德誕生的日子,這天是伊斯蘭教歷3月12日,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紀念活動一般在清真寺舉行,在活動中要誦經演說,講述聖績。有的地方還在這天舉行盛大的爾麥裡會(善事宴會),宴請賓客。

滿族的傳統節日

滿族受漢文化的影響,節日與漢族相近,重視過農曆新年。正月十五過燈節,正月二十五祈求來年過“添倉節”,農曆二月二是“鎖龍”的日子,還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蟲王節”,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添倉節,每年正月25日,滿族農村家家講究煮黏高粱米飯,放在倉庫,用秫秸杆編織一隻小馬插在飯盆上,意思是馬往家馱糧食,豐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飯,連著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兩把鋤頭插在飯上。這個節至今在東北農村保留著;蟲王節,六月天,易鬧蟲災,居住在遼寧省岫巖、鳳城一帶的滿族過去在六月初六這天,一戶出1人到蟲王廟朝拜,殺豬祭祀,求蟲王爺免災,保證地裡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蟲王節祭盯掃活動,但家家要在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蟲蛀。

黎族的傳統節日

黎族的節日與黎族的歷法有著密切的關係。解放前黎族的節日,在鄰近漢族地區和黎漢雜居地區,大多都用農曆,節日與漢族相同,例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就黎族來說,過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節日是春節和三月三。

納西族的傳統節日

納西族人民的節日有許多與漢族相同,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但春節的活動內容卻與漢族不同,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同西南許多民......餘下全文>>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詳細描述

給你一個網頁,上面每個民族的傳統節日都有詳細記載www.bjethnic.gov.cn/mzyd/ctjr.asp   回族傳統節日   回族的三大節日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都是宗教節日。伊斯蘭教歷九月,所有成年的、身心健康的穆斯林男女都要履行一個月的齋戒。齋月結束時舉行開齋節,屆時人們沐浴淨身,施散錢財,聽阿訇講經,互相道安,祈禱亡人……?   開齋節   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德·菲士爾"的意譯,所以也叫"爾德"節,在新疆還有"肉孜"節的叫法。這是伊斯蘭教的三大節日之一,也是中國回、維吾爾、哈薩克、烏孜別克、塔吉克、塔塔爾、柯爾克孜、東鄉、保安、撒拉等少數民族的盛大節日。   公元七世紀初,阿拉伯人默罕默德創立了伊斯蘭教,按教義規定,該教教徒必須遵行五項功課,即念清真言、禮拜、齋戒、納天課、朝覲,簡稱"五功",其中"齋戒"一項將伊斯蘭教歷的九月一日至十月一日定為齋月。在齋月裡,人們只能在每天日出前和日落後進食,整個白天不能吃飯喝水,稱為守齋(也稱封齋、把齋)。此外,還要做到清心寡慾。按規定,老弱病殘兒童可以不守齋,但也要節制食慾。齋日期滿之日,即伊斯蘭教歷的十月一日為開齋節,(在中國,大多數地區的齋月的始末是以見新月為準,有的地區則是初一封、初一開。)開齋節那天,所有虔誠的穆斯林都要沐浴更衣,身著節日盛裝,到清真寺做禮拜,人們走訪親友,互相饋贈禮品,互相祝福。中國的哈薩克、塔吉克、柯爾克孜等民族還舉行刁羊、賽馬、套馬、摔跤等活動,到處充滿節目的歡樂。   古爾邦節   開齋節後第70天,即伊斯蘭教歷的十二月十日,是古爾邦節。古爾邦節也稱"宰牲節",是穆斯林赴麥加(麥加:伊斯蘭教的聖地)朝覲的最後一天。這一天要沐浴淨身 ,室內焚香,齋戒半日。上午人們要去清真寺參加會禮,向麥加叩拜,請阿訇宰牲,將所宰牛、羊肉的一部分分贈親友、濟貧施捨。?   聖紀節   是紀念先知穆罕默德誕生的日子,這天是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紀念活動一般在清真寺舉行,在活動中要誦經演說,講述聖績。有的地方還在這天舉行盛大的爾麥裡會(善事宴會),宴請賓客。   苗族傳統節日   苗族的傳統節日有苗年、四月八、龍舟節、吃新節、趕秋節等,其中以過苗年最為隆重。苗年相當於漢族的春節,一般在秋後舉行。節日早晨,人們將做好的美味佳餚擺在火塘邊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酒以示對其辛苦勞作一年的酬謝。盛裝的青年男女跳起踩堂舞。   苗年   苗年,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廣西壯族自治區融水苗族自治縣等地的苗族人民歡慶豐收,祈求來年風調雨順的傳統節日。一般在收穫季節以後,有的在農曆十月亥日,有的在農曆九、十、十一月的卯(兔)日或醜(牛)日舉行。相當於漢族的春節。   節日早晨,晚輩將做好的美味佳餚、虔誠地擺在火塘邊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些酒以示對其辛苦耕作一年的酬謝。姑娘們身著色彩鮮豔、風格各異、刺繡鑲邊或挑花的蠟染衣褲或長短百褶裙,佩戴著引人注目的耳環、手測釧等多種銀飾物,與英俊的小夥子們跳起踩堂舞(男的吹蘆笙,女的排成弧形翩翩起舞)。入夜,大銅鼓聲傳遍整個村寨。外村寨男青年手提馬燈吹著笛子來到村寨附近的“遊方”......餘下全文>>

介紹一個少數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不少於100字

開齋節,阿拉伯文‘Id al-Fitr的意譯,音譯“爾德·費圖爾”。亦稱“肉孜節”或“小節”。與“宰牲節”同為伊斯蘭教兩大節日。時間在伊斯蘭教歷10月1日。穆斯林在萊麥丹(第9月)全月齋戒,齋月最後一日尋看新月,見月次日開齋,即為開齋節;如未見新月,則繼續封齋,節期順延,一般不超過3天。

當代,此節在曆書上有標誌。此日穆斯林們穿上節日盛裝,到清真寺參加“會禮”和慶祝活動,恭賀“齋功”勝利完成,互道節日快樂,並饋贈禮品。禮拜儀式規模和氣氛均盛於“聚禮”,阿訇應講經佈道。“會禮”後,分頭遊祖墳,唸經文,追悼亡靈。節日中,家家戶戶炸散子、油香之類食品,贈送他人。每個家庭應在節日開始前向窮人發放開齋佈施。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並相應的說明

白族的傳統節日

白族人民主要節慶活動有“大過年”、“三月街”、“繞三靈”、“火把節”、“耍海會”、“拜日望”等。同漢族相同,也過清明、端午、中秋等。其中三月街、火把節饒有特色,遠近聞名。

三月街:古代亦稱觀音市或觀音會,據載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每年夏曆三月舉行,地點在大理城西蒼山中和峰腳下。節日內容原是佛教廟會,舉辦隆重的講經拜佛活動。近年來,已逐漸演變成物資交流會。每到會期,各族人民雲集這裡進行貿易,舉行賽馬、射箭、歌舞等活動。?

火把節:每年夏曆六月二十五日舉行,是白族人最隆重、最盛大的節日。這天,每個村寨都要豎立高大火把,各家立起小火把。夜幕降臨,大小火把一齊點燃,猶如千萬條火龍在漫山遍野賓士,人們遊行田間,捕蟲滅害。剛生嬰兒的家庭,在大火把下請鄉親們喝“喜酒”,祝賀母子平安。

繞三靈:每年農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舉行。屆時白族群眾朝拜金龜寺、聖源寺、崇聖寺,同時在寺廟前的草地上通宵盡情歌舞。

耍海會:雲南洱海沿岸的白族人民,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都要舉辦一次傳統的耍海盛會。相傳過去洱海里有條凶殘的大黑龍,年年興風作浪,塗炭人民。聰明智慧的白族人民雕一條黃木龍,放進洱海去同黑龍決鬥。兩條龍在洱海中展開了惡戰,白族人民聚集在岸上為黃龍吶喊助威。黃龍鬥累了伸出頭來,大家一齊扔去饅頭:黑龍伸出頭來,大夥丟下石頭。於是黃龍越鬥越強,黑龍又飢又乏,被咬得遍體是傷,慌忙逃往漾濞江。從此,海水外洩,風平波靜。為了紀念這一勝利,每年到了這一天,白族人民身穿盛裝,撐起花傘,從四面八方乘船或步行趕來耍海。在耍海的日子裡,洱海里白帆點點,岸上人山人海。人們只起嗩吶,唱著《大本曲》,對著調子,舞著霸王鞭,跳起仙鶴舞,盡情歡樂。同時,舉行一年一度的“賽龍舟”活動,龍舟一般用洱海里大型的木船改裝而成,在長約十米,寬約三米的風帆上,披紅掛綠、張燈結綵。桅杆上扎有五顏六色的“連升三級”的大斗,並拴上銅鑼,尾舵上豎有松枝,船舷上畫著叱吒風雲的“黃龍”和“黑龍”,中間鑲嵌一面圓“寶鏡”。隨著一聲號令,各村寨的龍舟競發,人們唱著賽舟調,祝願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火把節是彝族人民特有的傳統佳節,自漢唐起已沿襲一千多年。火把節一般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舉行,歷時三天。

有關火把節的傳說較為普遍的是:遠古的時候,天上的一個大力士和地上的一個大力士摔跤,天上的大力士被地上的大力士戰勝,狼狽地逃到天上,在天神面前搬弄是非,於是天神不分青紅皁白,遷怒於人間,派遣大量的害蟲到地上糟蹋莊稼,危害人民,人民點燃火把到田間驅除蟲害,戰勝了天神,這天正好是農曆的六月二十四日,彝族人民把這天定為火把節。

關於火把節的來歷,路南一帶彝族傳說,古時有個魔玉殘酷迫害百姓,群眾無可忍受,便群起而攻之。但魔王堡壘久攻不克,於是改為用羊群火攻,即在每隻羊的雙角和後腿綁上火把,驅羊進攻,結果獲勝,人們為了紀念這次鬥爭勝利,乃於每年夏曆六月二十四日耍火把相慶,由此形成了火把節。白族傳說與此不同,光緒《昆明縣誌》載:“漢之時有夷婦阿南,其夫為人所殺,南誓不從賊,即以是日(六月二十四日)赴火死,國人哀之,因此為會。”

火把節對彝族來講就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是所有節日中最重要、最熱鬧的節日。在整個的節日過程中所有的彝家,人不做飯,只吃肉、喝酒。肉叫“砣砣肉”是剁成一塊塊的豬肉或羊肉煮熟,沾上鹽和辣椒粉吃。酒叫“杆杆酒”:用細竹子掏空了杆子插在釀好的米酒中吸著喝。

彝族過火把節時,一到夜晚,各村寨即點燃火把,炬火散佈遊動于田野山鄉,頗為壯觀。彝民用火炬照田,佔歲豐收。......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少數民族傳統節日介紹?
關於少數民族傳統節日?
主要少數民族傳統節日?
少數民族傳統節日?
少數民族傳統節日大全?
回族傳統節日介紹?
漢族傳統節日介紹?
蒙古族傳統節日介紹?
民族傳統節日有那些?
中國民族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