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的風俗習慣?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5日

布依族的風土人情、風俗習慣介紹

布依族人好客、熱情、大方、真誠,凡來到山寨的,親朋故舊、素不相識的,一律會以酒相待。布依人很講禮,不歡迎滿嘴髒話、舉止粗魯的客人。

布依族家庭都是分居另住的。但儘管兄弟分居,在分配財產時,要留給父母養老田,由兄弟輪流耕種。父母去世後,養老田轉為上墳田,供清明時節掃墓之用。使子孫後代永遠銘記長輩們的諄諄囑託和養育之恩。

布依族的服飾很有特色。服飾多為青、藍、白幾種顏色。男子的服裝式樣各地基本相同,多包頭帕,頭帕有條紋和純青兩種;衣服為對襟短衣,一般是內白外青或藍,褲子為長褲;老年人多穿大袖短衣或青、藍長衫,腳上穿布統襪。現代布依族婦女的服飾各地不一,婦女著大襟短衣,部分著百褶長裙。在布依族聚居的扁擔山一帶,少女喜穿滾邊短衣,系綢緞腰帶,頭戴織錦頭帕,以粗髮辮盤扎頭巾,額上為織錦圖案和數圈髮辮,下穿褲子,著繡花鞋。青年女性穿蠟染百褶裙,斜襟短衣,繡花盤肩,用各種花線沿衣肩繡成兩排小正方形的半圓形圖案,領圈兩邊拋花織錦,顏色醒目;衣袖中間為織錦,上下兩段是蠟染;衣服下襬為一寸左右的織錦鑲邊,胸前戴繡花或織錦長圍腰,系淺色綢緞腰帶;頭戴織錦頭巾,耳邊垂著一束各色線做成的耍須。已婚者的頭飾戴“更考”,以竹筍殼和布匹製成,形如撮箕,前圓後矩。每逢盛大節日或宴會時,婦女仍均喜佩帶各式各樣的耳環、戒指、項圈、髮簪和手鐲等銀飾。

贊助廣告

婚姻實行自主婚。接親時要對歌,俗稱對姐妹歌。新娘到男方家的當天晚上,要舉行唱荷包歌和要荷包的活動,有“一夜荷包一夜歌”的說法。傳統節日有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吃新節、七月半等。“三月三”是布依族的傳統盛大節日,農曆三月初三稻耕開始,要祭山神、土地神和祖先神及稻米魂,製作五色花糯米飯供奉;黔西南州一帶,男女青年要聚集在“查白歌場”玩山對歌,參加者達數千至上萬人。很多未婚男女青年通過吹木葉、對歌,相識、相愛、訂終身

布依人閒時每日兩餐,忙時三餐。以大米、玉米為主食,小麥、高粱、薯芋和豆類為輔。有木罐、鼎罐炊飯,油燜飯、二合飯(大米摻玉米碎,也叫包穀飯)、苞谷粑、米粉、二塊粑、豌豆粉、米豆腐等花色品種。其中,糯米制的湯圓、花米飯和芝麻油團粑最為知名,多用於祭祖或宴客。

贊助廣告

他們的肉食主要來自家畜和家禽,還愛捕食松鼠、竹鼠和竹蟲。烹調方法多為燒、煮、爆、炸、醃、凍,一般不吃生食。

布依人酷嗜狗肉,有"肥羊抵不上瘦狗"之說。貴賓來家做客,殺狗款待是一種很高的禮遇。他們挑狗的標準是"頭黃二黑三花班,白狗肉味最平淡"。烤燉狗肉、狗灌腸、花江狗肉都馳譽一方。貴州的布依族若遇婚喪嫁娶,喜用黃牛作菜。

冷菜、"青苔凍肉"、"拌豌豆涼粉"等,是布依人喜歡的食品。酸菜和酸湯幾乎每餐必備,尤以婦女最喜食用。大部分佈依族都善製作鹹菜、醃肉和豆豉,民間特有的醃菜"鹽酸"馳名中外。還有血豆腐、香腸及用幹、鮮筍和各種昆蟲加工製作的風味菜餚。還善於調製糟辣、面辣和泡菜,以香鮮酸辣為美。

酒在布依族日常生活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每年秋收之後,家家都要釀製大量的米酒儲存起來,以備常年飲用。布依族喜歡以酒待客,不管來客酒量如何,只要客至,都以酒為先,名為"迎客酒"。飲酒時不用杯而用碗,並要行令猜拳、唱歌。

布依族地區有一種茶不僅味道別具一格,名字也十分好聽,這就是姑娘茶。清明(中國傳統祭祀、掃墓節日)前夕,姑娘上山採回茶尖嫩味,熱炒後保持一定的溼度,然後把茶葉一片一片疊成圓錐體,晒乾,然後再經過加工,就做成......餘下全文>>

布依族的風俗習慣,關於婚禮方面的,多些!

A,服飾

,布依族服飾喜歡用綠,藍,白三種顏色。

解放前,布依族和年輕的成年人包頭帕,多條紋和純藍色頭帕衣服的雙排扣外套和長翻領襯衫,褲子,褲子較長,舊的很多人穿袖外套禮服。服裝方言區(第二)和(第三次)方言地區婦女之間的區別,解放後,布依族許多的男人穿漢服。 (三)方言婦女的服裝分為兩種型別的衣服和服裝。

便衣:服裝,藍色,青色,大襟上衣,領口處的做盆栽的按鈕,布釘,的胸前佩戴繡靛藍圍裙,顏色鮮豔的腰帶系(已婚)磁碟蓋的長確定12樓的頭巾,面紗,內八層棉花線,上下兩端的裝飾,4個十字繡掛毯外,已婚婦女不戴頭巾,身穿藍色布和筍殼“測試。 “

服裝:夾克穿謝晉的綠盤肩膀,用彩色花線兩側的小廣場擺放成一個半圓形刺繡服裝的肩膀,領口挑花織錦的權利。套分為三,中間的錦緞,上下兩蠟染衣服下部的掛毯是一英寸寬的裝飾。胸穿繡花圍裙系淺色的腰帶。下穿長蠟染的百褶裙到腳背。一個盛大的節日穿的服裝在穿著繡花錦緞基於幾何的圖案,一組漂亮的服飾需要三到五年。另一種百褶裙,布依語稱為“粉紅色的訂單,相同的上部圖案和蠟染裙子,但裙子,我的身體是洋紅色,因為印染布製成的古樸,典雅,端莊,老年婦女喜歡在節日和盛大(二)的場合。方言區婦女穿大襟衣服和褲子,內衣邊緣鑲嵌著藍色杆和花邊線繡花圍腰。

布依族年輕婦女喜歡戴銀蟲,魚,花,鳥頭飾銀或翡翠手鐲。

,食品

縣布依族的主食是米飯,個別田田村主食以苞谷。糯的食物,假期糯米蒸熟或糯米糕。喜飲酒,多自釀自燒米酒和苞谷酒的,一般30度左右,四點皆有醞釀之中。Shidonglayue的朗姆酒刺梨糯米酒糯米做的準備好客同類相食。 ,必須先飲酒,熱情好客,一般男嘉賓男陪女嘉賓的女性騎馬,喝酒捻盤,帶頭的老人,陪老人和在主機和客戶。此外,布依族也吃狗肉,牛肉。

現場

縣布依族多依山傍水門,幾十戶人家,數百個家庭聚集寨的小村莊,沒有一個單一的家庭的十幾戶散居。

住房建設和更符合當地的條件,使用一個斜坡建築,上層住在較低的關牲畜,或上半年,為後期建設的山寨,天花板仍然畜圈,很少有吸收漢族建築形式,修山寨內的石頭外,羞辱和更多的杉木,楸樹和香椿木結構房屋的屋頂瓦片或石板,住在家裡,用石杵,石石碗,石槽石缸,村莊和更多的石頭寨牆附近的山大多是石屯,一個典型的石頭建築。

布依族住房,主要的房間有一個神龕,左,右兩側的廚房,宿舍間,室內主要房間有一個壁爐,冬天烤火,每個村寨中或寨內建的下一次地球廟祭祀山神,也是一個地方收集的過程。

家後死亡的,由長子繼承父母的傳統觀念,被稱為BR />

布依族家庭,他的父親重男輕女的父親,作為父母有能力掌握國內的經濟和可支配家庭成員。 “哥哥,父親,姐姐在婆婆的母親”。她的丈夫去世,妻子的繼承和再婚之前,他的死亡,財產,妻子的丈夫,你失去的財產的處置權。

婚姻是一夫一妻制的婚姻

縣布依族,同一氏族的姓通婚。解放,一個富裕的家庭妾的習俗。的婚姻得出結論,第一,男人在家裡的婦女,請媒人說親,女家同意,新郎與雞,酒,糖,和其他禮物的婦女在家裡一起的生日,開幕親“或”接觸“。隨著鞭炮一堆的約定,傳送給女方嫁妝金之前,新郎除了送百元......餘下全文>>

貴州省都勻市的風俗習慣布依族的!

布依族與壯族有同源的關係,是古代百越的一支。如今布依族人還保留著一些古代越人的風俗習慣,如居住幹欄式房屋、敲擊銅鼓等。也有人認為,西漢時的夜郎國,與今布依族有淵源關係。部分佈依族人自稱為“布依”、“布越”,部分佈依族人自稱為“布依”、“布曼”,新中國成立後,根據本民族的共同自稱,統一用“布依”作為民族名稱。布依族地區多河谷和平壩,山清水秀,聞名世界、景色壯觀的黃果樹瀑布就在布依族人聚居的地區。在布依族地區出土的文物表明,布依族是一個古老的種植水稻的農業民族。布依族人心靈手巧,他們製作的蠟染布歷史悠久、圖案美觀,是享譽國內外的工藝品和收藏品。???? 布依族人好客、熱情、大方、真誠,凡來到山寨的,親朋故舊、素不相識的,一律會以酒相待。布依人很講禮,不歡迎滿嘴髒話、舉止粗魯的客人。布依族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同宗或同姓嚴禁通婚。也保有“姑舅表婚”和兄終弟及的轉房制習俗。男女青年婚前戀愛自由,各地未婚的男女青年都喜歡藉助年慶節俗、趕集和集體聚會的時機,以三、五人到七、八人自由組合的方式,通過談天說笑和唱歌對調,傾訴或表達彼此的感情。當一個男子看上某一個姑娘時,按照傳統,必須找第三者做伴,有的則由自己的姐嫂出面介紹。如女方有此意思,即可單獨相約到幽靜處進一步對唱山歌,表達情,直到雙方互贈信物,就表明他倆已盟誓終身了。布依族信仰多神,崇拜自然和祖先,也有少數信仰基督教。每年有許多祭日,要祭山神,樹神等等。每家堂屋中都供有祖先的牌位,逢年過節都節祭祀。

景陽鄉布依族風俗習慣

布依族

中國西南部一個較大的少數民族。布依族自稱“布依”,由於方音差異,各地尚有不同讀音。歷史上對布依族的他稱有各種不同的稱謂,古舊文獻上則多稱“仲家”。1953年,國家根據本民族的意願和自稱,統稱“布依族”。主要聚居於貴州省黔南相簿、黔西相簿南兩個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貴州、雲南、四川的部分地區。過去沒有本民族文字,一直使用漢文,1956年中國政府為布依族創制了拉丁字母拼音文字。布依族的文化藝術絢麗多彩。傳統舞蹈有《銅鼓舞》、《織布舞》、《獅子舞》、《糖包舞》等。傳統樂器有嗩吶、月琴、洞簫、木葉、笛子等。地戲、花燈劇是布依族人喜愛的劇種。布依族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水稻。由農家自已紡織的布依土布久負盛名。近年來,專門生產布依織錦、蠟染布和民族工藝服裝的企業相繼建立,產品遠銷東南亞、日本和歐美等地。

布依族歷史

布依族有悠久的歷史。布依族來源於古代“濮越人”。古籍中記載的“夷越”、“夷濮”、“夷僚”等,都是對古代布依族先民的不同稱謂。《史記》、《漢書》都把他們記載為古代“南中”地區牂牁國、夜郎國的主體。古代“駱越地”,即今南、北盤江、紅水河流域地帶,正是今布依族聚居的地區。在春秋戰國至西漢末年,布依族處於奴隸制社會。隋唐時期封建領主經濟興起,元明時期實行土司制;清代“改土歸流”後,封建地主經濟得到發展。布依族社會組織,有“宗族制”、“議榔制”、“寨老制”等,它們源於古代氏族管理制,是古代民主制的繼承和發展,同時也具有階級社會的特徵。自1951年開始,布依族聚居的地區陸續建立了自治州、自治縣及民族鄉,為布依族地區的全面發展,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布依族有自已的語言。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一般都使用布依語進行交流,很多人兼通漢語。布依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根據語音差異和部分詞彙的不同,劃分為三個土語區,即黔南土語區、黔中土語區和黔西土語區(或稱第一、第二和第三土語區)。新中國建立前,布依族沒有自己通用的文字,但在民間各地流傳著一種用漢字或用“六書”造字法創造出的一些類似方塊字的文字元號,用來記錄宗教經典,被稱為布依語“土俗字”。新中國建立後,於1957年創制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試行至今。

布依族素有“水稻民族”之稱,司馬遷《史記》中記為“椎髻、耕田、有邑聚”。稻作農業一直是其突出的經濟特徵,稻作文化是古越人文化的重要標誌,至今仍是布依族突出的生產生活文化特徵。

居住習慣

布依族村寨依山傍水,多聚族同姓而居,一般十幾戶或幾十戶為一寨,也有的上百戶至幾百戶。民居多用木頭作主結構,有“幹欄”式樓房、平房和石板房,極具地方特色的是石板房。幹欄式“吊腳樓”多為3間3層竹木結構,底層不砌牆,用木料作欄柵關牲畜,中層用竹編扎四周,用以住人;上層堆放雜物。屋側用毛竹搭一陽臺,直通樓面,可乘涼、晒物。住平壩者,大都建有矮牆院落。安順、鎮寧、關嶺、普定和六枝一帶,由於盛產青石,住房從基礎到牆頭都用石頭壘砌,屋頂也蓋石板,俗稱“石板房”。加上山寨的石砌寨牆和山頂的石築古堡,形成典型的石頭建築群。典型者如扁擔山石頭寨,所有住房和寨牆、古堡、寨內通道,以及橫跨河流的平橋、拱橋、梯田保坎等,無不用石頭修築;甚至連家庭生活用具,諸如碓、磨、缽、槽、缸等,也均為石制,顯示出布依族人民的匠心獨具。

民間文學

布依族民間文學有神話、詩歌、寓言、諺語等。民間音樂可分為民間歌曲、器樂與戲曲音樂3類。民間歌曲有山歌、浪哨歌、酒歌、大歌、小歌、敘事歌、禮俗歌等。浪哨歌,是布依族男女青年在“浪哨”(亦稱“趕表”、“坐表”,是談情說愛的一種社交活動)場合演唱的情歌。樂器有銅......餘下全文>>

布衣族苗族風俗習慣

一、布依族風俗習慣

布依族與壯族有同源的關係,是古代百越的一支。如今布依族人還保留著一些古代越人的風俗習慣,如居住幹欄式房屋、敲擊銅鼓等。

【禮儀】

布依族人好客、熱情、大方、真誠,凡來到山寨的,親朋故舊、素不相識的,一律會以酒相待。布依人很講禮,不歡迎滿嘴髒話、舉止粗魯的客人。

【服飾】

布依族多居住在平壩或靠近河谷的村寨裡,男女多喜歡穿藍、青、黑、白等色布服裝。青壯年男子多包頭巾,穿對襟短衣(或大襟長衫)包頭巾,長褲。老年人大多穿對襟短衣或長衫。婦女的服飾各地不一,有的穿右衽大襟衣,著長褲或褶子裙,戴銀質手鐲、 耳環、項圈等首飾。有的喜歡在衣服上繡花,有的喜歡用白毛巾包頭。

布依族姑娘從小就有製作蠟染的靈氣,她們所穿的服裝大都是親手縫製,合身得體,古樸典雅。

【習俗】

男子喜穿對襟短衣、長褲、包頭巾,婦女穿右衽大襟衣,著長褲或褶子裙,戴銀質手鐲、 耳環、項圈等首飾。布依族喜歡依山傍水聚族而居,一般是十幾戶或幾十戶為一寨,也有上百戶至幾百戶的。住房有“幹欄”式樓房、平房和石板房,最具特色的是石板房。布依族豪爽好客,特點是在每年“二月三”(或三月十三)的楓葉節,很多布依族都用楓香葉等各種植物色素把糯米染成五顏六色,做花糯米飯招待客人和分送給親朋好友。

【婚俗】

布依族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同宗或同姓嚴禁通婚。也保有“姑舅表婚”和兄終弟及的轉房制習俗。男女青年婚前戀愛自由,各地未婚的男女青年都喜歡藉助年慶節俗、趕集和集體聚會的時機,以三、五人到七、八人自由組合的方式,通過談天說笑和唱歌對調,傾述或表達彼此的感情。當一個男子看上某一個姑娘時,按照傳統,必須找第三者作伴,有的則由紶己的姐嫂出面介紹。如女方有此意思,即可單獨相約到幽靜處進一步對唱山歌,表達情,直到雙方互贈信物,就表明他倆已盟督終身了。

訂婚時,由男方父母託媒去女家,並送一定的酒、肉、耙耙一類的禮品。如對方同意,第二次媒人則要將男女雙方的“八字”互為“效驗”,只要“八字”相符,則可擇定結婚日期。這一帶地區送彩禮的數額,特別講究“六”宇或“雙”數,據說是取“六”即祿的諧音,以表示婚後雙雙有祿必有福之意。結婚時,新郎不迎親,只請幾個相好的男女青年代為相迎。新娘一般都是撐傘步行至男家,個別也有騎馬、坐花轎的。結婚當天新婚夫婦不同房,次日即返孃家。聚居區一帶的布依族仍保有“不落夫家”或稱為“坐家”的習俗。有的要兩三年甚至五六年後才長住夫家。雜居區的布依族已大部分革除這一風俗。

二、苗族

1)苗族有自己的語言,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飛歌、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蘆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樂器。

2)苗族地區以農業為主,以狩獵為輔。苗族的挑花、刺繡、織錦、蠟染、剪紙、手飾製作等工藝美術瑰麗多彩,馳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蠟染工藝已有千年歷史。苗族服飾多達一百三十多種,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的服飾相媲美。

3)鬥牛(牛鬥牛)是苗族人民喜愛的一項活動,每年正月、端陽、火把、中秋等佳節都要舉行鬥牛活動。

4)苗族釀酒歷史悠久,從制曲、發酵、蒸餾、勾對、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藝。咂酒別具一格,飲時用竹管插入甕內,飲者沿酒甕圍成一圈,由長者先飲,然後再由左而右,依次輪轉。酒汁吸完後可再衝入飲用水,直至淡而無味時止。

5)苗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節日較多,除傳統年節、祭祀節日外,還有專門與吃有關的節日。如:吃鴨節、吃新節、殺魚節、採茶節等。過節除備酒肉外,還要必備節令食品。許多地區的苗族常用糯米麵做成湯圓,也作為節日期間的......餘下全文>>

布依族春節習俗與禁忌有哪些

布依族,作為五十六個民族之一。擁有著豐富的民族節日和文化傳統,他們大多聚居於貴州、廣西、雲南等省市自治區。作為貴州布依族的一員,我深刻了解布依族的許多文化和生活習慣。生活在貴州的布依族群眾有著許多的傳統節日,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民族節日以外,春節就是布依族人民最濃重的節日。

布依族春節習俗。

這裡我們說的是傳統的農村布依族人家怎樣過年。一般的家庭會早早的開始籌備新年,大概會從臘月(農曆的十二月份)開始,首先從一些食品的準備到對一些行為活動的禁忌都在準備的行列,而且這些禁忌的很有講究。作為一名普通的布依族婦女,學會釀米酒是必須的。在方言裡面米酒叫做“biang 35dang jiu”。釀酒的原材料就是布依人自己生產的農作物,一般包括:大米、苞谷、高粱(以大米為主)這樣的米酒和普通白酒看上去沒什麼區別,但口感很好,醇香的味道讓你垂涎。此外,在釀製過程中,如果有鄰居來訪,必須將新釀出的米酒與鄰居分享,為了討個吉利,喝酒的人一般都會說“你們家的今天烤的酒啊,出來了酒缸都裝不完了”等諸如此類的話。同時釀酒得到的多少,也能寓意出這家人來年的家運、財運等方面是否順達,如果釀出的酒比預想中的多,來年家裡就會順順利利的,老少平安等。 釀酒的時間和週期比較長,一般會放在最早來準備。接著是做豆腐(在沒有機械裝置以前,布依族都是用傳統的石磨來磨製,中間要用人工來推)所以他們習慣叫推豆腐或磨豆腐。新鮮的酸湯豆腐作為年夜飯上的一道靚菜。但很大部分做出來的豆腐,都是用鹽醃製而成的鹹豆腐,和臘肉一起用煙燻,就成了“幹豆腐”可以儲存大半年的時間,幹豆腐食用也很簡單,只要用水煮熟,切片防止盤中,味道幽香可口。在臘月中的時候,就開始各種小食品的製作。一般有餌塊粑(年糕)、苞谷粑(原材料是糯玉米)、餈粑(糯米做成)和米粉。除了餌塊粑和米粉是送到附近的加工房去做成,餈粑和苞谷粑都是在家,用傳統的手工做成。 辛勤的布依族人民,總會為春節的到來精心的準備很長時間,不為別的,僅僅作為一個莊稼人對自己辛苦工作的一年的犒勞。前面我們已經提到了釀酒,有酒怎麼能沒有肉呢?作為依靠土地生活的布依族,當然不會像城裡人那樣去買肉了,他們有自己飼養的豬,在新年到來之前,宰殺以後作為慶祝新年的一種方式。殺個年豬幾乎是所有布依人家都會做的事情。一般在臘月二十幾開始。

布依族 禁忌。

只能在單數的日子殺年豬(除了臘月二十三這天,因為灶神菩薩要回天上過年,殺生被認為是犯沖和禁忌)。殺豬請鄰居幫忙,也會請上自己的親朋好友來享用殺豬酒的美味,分享這一年收穫的喜悅。豬肉除了留出一部分過年的時候吃,剩下的大部分都會用來調料醃製起來做臘肉,在柴火上薰上十多天,存放時間就很延長。臘肉不僅做為饋贈朋友的禮品,在有親友拜訪的時候,煮上濃香的老臘肉,也成了布依族待客的上等菜餚。布依族過年文藝匯演 除了準備各式各樣的年貨以外,布依族在臘月和正月的時候都會有很多禁忌,如若不遵守的話,就會對家中的人,事,物造成影響甚至是傷害。從臘月開始,家中就要保持和諧安靜,特別是不能做很大動靜的敲打,這樣會被認為是幹到祖先回家過年的路途。小孩們不能在這期間哭鬧,這樣也會認為是一種不吉利。布依族稱之為“正月忌頭,臘月忌尾”。並以此來寄予來年的平安順利。在正月的時候,一般是大年初一到十五期間,加工房不能啟動機器裝置,強大的震動認為是對已逝人的不尊重。在大年初一這天,生活用水要存起來,不能往外倒,客廳和臥室垃圾不能掃,如果不這樣做的話,就意味著把這一年的財運都倒出去或是......餘下全文>>

有關布依族風俗習慣的作文500字,不要太過像直接材擦資料

布依族

風俗習慣

布依族的服飾特色是潔淨淡雅和莊重大方。男子穿對襟短衣或長衫,包藍色或白底藍方格頭巾。婦女大多穿右大襟上衣和長褲,或套鑲花邊短褂,或系花圍腰,也有著大襟大領短襖,並配蠟染百褶長裙的。節日裡還佩戴各種銀質首飾。布依族村寨多依山傍水或建於河谷平壩上。富有地區特點的“幹欄”樓房,上層住人,下層圈牲畜和存放柴草。

布依族的婚姻實行一夫一妻制,近親不婚,但流行“姑舅表婚”。建國前,布依族地區還盛行“趕表”習俗。未婚男女可以利用節日、趕場或外出勞動的機會,聚集在一起對歌,女的看中男的 就把自己事先精心繡好的繡球,拋給對方,如男的同意,即相約到會場不遠的地方,對唱山歌,傾吐愛情。但在封建制度下,情人們很難結成終身伴侶,建國前締結婚姻須門當戶對,重彩禮。父母包辦的早婚稱“揹帶親”。布依族有些地區還盛行“轉房”的婚姻制度。流行“不落夫家”。或稱“座家”的習俗。布依族的葬禮在近代實行棺葬,須請巫師開路,有砍牛辦齋超度死者的,謂之“打嘎”。

布依族是有不洗澡的風俗習慣嗎???

當然沒有,樓主是從那裡聽來的?暈死了!!!我是從小在水裡長大的!!!!!!!!!!!!!!!!!!!!!!!

貴州遵義布依族女孩第一次帶男朋友見父母有什麼風俗習慣? 10分

貴州遵義那邊也有布依族嗎?

我國各民族的風俗習慣 20分

中國少數民族風俗習慣

在我國少數民族中,從事農業生產的佔大多數,他們雖然都以糧食作物為主食,但飲食習慣不盡相同。北方的朝鮮族、回族,新疆的維吾爾族和南方大部分民族主要食用粳米,而傣、侗和水族等嗜食糯米。居住在高原、山區以及北方平原地區的民族主食品種繁多,五穀雜糧俱食。在食品做法上,各民族之間也不完全相同。佤族、黎族喜歡用竹筒做飯,做出的飯帶有新竹的清香;流動性較大的遊牧民族常以青稞、燕麥等做成炒麵;廣西山區的瑤、侗等族愛吃用油炒後泡開的茶葉加鹽煮成濃湯,然後沖泡炒大米花和炒黃豆的“大油茶”;新疆少數民族將麵粉、玉米或高梁面烘烤成饢(波斯語“麵包”之意)作為日常主食;他們還特別喜歡吃“帕羅”,這是一種用羊油、羊肉、蔥頭、胡蘿蔔、葡萄乾等做的甜米飯,用於捏團抓食,通常被人們稱為“抓飯”,此外,新疆維吾爾族的烤羊肉串、朝鮮族的冷麵和回族的炸饊子,也都各具特色。

我國某些少數民族還有忌食的習俗,如遊牧民族忌食狗肉;藏族忌食魚類;穆斯林忌食豬肉等,我們要尊重他們的習俗。

反映在戀愛婚喪方面,如深受男女青年喜歡的哈薩克族的“姑娘追”和布依族的對歌“丟花包”,回族實行的無棺土葬和藏族實行火、水、天葬。這些習俗的形成受宗教信仰和傳統習慣的影響,有著複雜的社會和歷史原因。我國民族風俗多種多樣,民族文化異彩紛呈。藏族人民能歌善舞,以踢踏舞馳名,樂曲節奏悠揚、向以鼓鈸、歡樂自在。蒙古族牧民精騎善射,射箭、賽馬、摔跤是一年一度“那達慕”大會的精彩節目,傳統的演唱形式是深受群眾喜愛的“好來寶”,馬頭琴是最富特色的民族樂器。哈薩克族的服飾以帽子最具特色,男子戴黑絨圓高統帽,女戴圓頂繡花棉帽等等。

滿族

明朝末年,滿族英雄努爾哈赤經過30年的努力,統一了中國東北地區的女真人,初步形成滿洲民族,即滿族。他把滿洲人分別組織在黃、白、紅、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八族之中,實行全民皆兵。後來,滿族政權還陸續建立了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1644年,八旗鐵騎入關,佔領北京,席捲大江南北,建立了疆域遼闊的清帝國。

滿族人很早就信奉薩滿教,每逢祭祖、祭天,要由薩滿戴上神帽,穿上裙子,繫上腰鈴,擊鼓起舞,邊禱邊跳。滿族人重禮節,有一個時期,小輩對老輩是三天一小禮,五天一大禮;三天見長輩要請安,五天見長輩要“打千”。男人打千要哈腰,右手下伸,左手扶膝,像拾東西一樣;女人打千要扶膝下蹲。滿族男人留髮梳瓣,穿馬蹄袖袍褂,繫腰帶;婦女頭頂盤髻,穿寬大直統旗袍,不纏足。今天,旗袍已經成為典型的東方婦女服飾,風靡全球。

我國的滿族人有一半以上居住在遼寧省,其它散居在吉林、黑龍江、河北等省,以及北京、西安和成都等大城市。

朝鮮族

我國的朝鮮族主要生活在東北三省和內地的一些大城市。居住最集中的地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長白朝鮮族自治縣。他們居住的地區是我國北方的“水稻之鄉”。

朝鮮族的房屋屋頂由四個斜面構成,房屋正面開三扇或四扇門,室內用磚或石平鋪成炕,進屋脫鞋,席炕而坐。朝鮮族婦女的傳統服裝是短衣長裙,以長布帶打結。男子也穿短衣,外罩坎肩,褲腿寬大。朝鮮族能歌善舞,姑娘們愛盪鞦韆和在跳板上飛騰,小夥子則喜歡一對對扭在一起摔跤,似猛虎角力。朝鮮族的傳統食品有冷麵、泡菜和打糕等。

回族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他們散居全國各地,是我國分佈最廣的少數民族。他們主要聚居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在甘肅、青海、河南、河北、山東、雲南等省也有聚居區。

回族的形成與發展深受伊斯蘭教的影響,居民大多信仰伊斯蘭教,在我國也稱回教。回族喜歡環清真寺而居,在農村往往自成村落。他們......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布依族的風俗習慣?
黎族的風俗習慣?
納西族的風俗習慣?
白族的風俗習慣?
景頗族的風俗習慣?
瑤族的風俗習慣?
哈尼族的風俗習慣?
羌族的風俗習慣?
布依族的風俗?
朝鮮族的風俗習慣?